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YOLO v8-SD的预切式甘蔗种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李尚平 覃勇华 +2 位作者 黄伟斌 李凯华 闫清林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7-467,共11页
甘蔗种质量检测是甘蔗预切备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实际备种场景中环境复杂、边缘设备计算资源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n的轻量化甘蔗种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引入混合局部通道注意力(Mixed local channel attention,MLCA)... 甘蔗种质量检测是甘蔗预切备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实际备种场景中环境复杂、边缘设备计算资源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n的轻量化甘蔗种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引入混合局部通道注意力(Mixed local channel attention,MLCA)和部分卷积(PConv)改进网络结构,有效减少模型的冗余计算并增强对关键特征的关注能力;在颈部网络使用DySample动态上采样,以更准确地获取特征点的边界和细节信息;此外,采用重参数化的共享卷积结构对检测头进行改进,进一步减少模型的复杂度;最终形成了甘蔗种质量检测模型YOLO v8-SD,将其结合单目相机测距算法,实现蔗种切口与相邻蔗节的距离测算。试验表明,YOLO v8-SD模型的mAP50达98.3%,帧检测速率为142.9 f/s,模型内存占用量为3.45 MB,相较原始模型参数量和浮点运算量分别减少47.8%和33.3%,模型内存占用量减小41.9%,帧率提升7.8 f/s。此外,使用本文方法的切口距离测算平均相对误差小于6.1%。将改进后的模型部署在NVIDIA Jetson Orin NX开发板上配合甘蔗种筛选系统进行样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品种甘蔗种质量检测的平均准确率为97.33%,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切式甘蔗种 质量检测 轻量化 YOLO v8 边缘端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甘蔗良种繁育与种茎制种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廖李权 邓宇驰 +8 位作者 陈荣发 范业赓 吴宗猛 廖树冠 吴延勇 赖振光 李燕娇 周忠凤 吴建明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而甘蔗种业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关键,是支撑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优良甘蔗品种的基础上,种茎制种技术对甘蔗栽培来说尤为重要。目前甘蔗种业还相当薄弱,甘蔗传统种茎制种技术主要是人工砍成双芽段...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而甘蔗种业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关键,是支撑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优良甘蔗品种的基础上,种茎制种技术对甘蔗栽培来说尤为重要。目前甘蔗种业还相当薄弱,甘蔗传统种茎制种技术主要是人工砍成双芽段或行间砍成3~4芽段种植。本文对我国甘蔗品种推广与制种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梳理,提出发展新思路,应对当前甘蔗生产困境与挑战,为我国甘蔗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业 良种繁育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的蔗种调向装置定位控制
3
作者 段玉龙 许洪振 +2 位作者 刘姣娣 陈庆立 沈漫林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0,共9页
为解决蔗种调向装置取种稳定性差及效率低的问题,提高其定位精度和速度,保证调向环节的顺利进行,对调向装置的取种步进定位控制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取种定位要求,确定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的步进定位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 为解决蔗种调向装置取种稳定性差及效率低的问题,提高其定位精度和速度,保证调向环节的顺利进行,对调向装置的取种步进定位控制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取种定位要求,确定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的步进定位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模,进行PID控制器和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阶跃信号的作用下,自适应模糊PID控制所需的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相比于PID控制分别减少了61.7%和68.1%;加入扰动信号作用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撤除扰动后仅用0.013 s便回归稳态,而PID控制未完全回归稳态,有稳态误差。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能有效应对步进电机模型参数摄动的影响,其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以及鲁棒性等各项性能更优,能够满足调向装置取种的定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取种步进定位控制 自适应模糊PID 蔗种 调向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杆式甘蔗收获机喂入量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赖晓 曹铂潇 +3 位作者 陈德健 陈森 陈佩钟 李尚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0,共6页
甘蔗收获机输送系统堵塞是影响收获机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喂入量过大是导致收获机堵塞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甘蔗输送条件复杂情况下传统的接触式检测方法存在精度降低等问题,所以提出一种基于视觉识别检测喂入量的方法。为提高... 甘蔗收获机输送系统堵塞是影响收获机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喂入量过大是导致收获机堵塞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甘蔗输送条件复杂情况下传统的接触式检测方法存在精度降低等问题,所以提出一种基于视觉识别检测喂入量的方法。为提高喂入量的计算精度,通过改进的SGBM算法建立三维数据模型,在优化过程中利用SIFT进行特征提取,提高算法在遮挡等复杂情况下对甘蔗的三维重建精度和鲁棒性,最后进行喂入量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在喂入1~5根甘蔗时,改进后的算法平均体积误差分别减少3.26%、5.68%、6.32%、8.45%、7.81%,存在蔗叶遮挡时分别减少6.29%、4.24%、6.15%、12%、10.28%,该方法实现在输送样机上对甘蔗喂入量的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械 甘蔗收获机 喂入量检测 三维重建 视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常见瓜菜种传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
5
作者 常涛 蒯佳琳 +3 位作者 张玉鑫 刘国春 杨婷 孙琬婷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种传病毒病对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并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了甘肃省瓜菜种子常见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并为提高瓜菜种子消毒质量,促进甘肃省瓜菜种子健康生产及农业可持续高... 种传病毒病对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并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了甘肃省瓜菜种子常见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并为提高瓜菜种子消毒质量,促进甘肃省瓜菜种子健康生产及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菜种子 种传病毒病 消毒预防 健康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过程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及累积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蒋淑停 彭李顺 +2 位作者 杨本鹏 曹峥英 杨学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探讨甘蔗脱毒原种苗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累积需求状况,为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栽培过程中养分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分别在2020、2021年进行,调查中糖1号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生长情况,测定其生物量及其在各生育阶段根、... 探讨甘蔗脱毒原种苗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累积需求状况,为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栽培过程中养分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分别在2020、2021年进行,调查中糖1号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生长情况,测定其生物量及其在各生育阶段根、茎、叶中氮、磷、钾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并分析氮、磷、钾的累积量、阶段吸收量、日吸收速率。结果表明:甘蔗脱毒原种苗从种苗假植到种茎最佳收获时需6~7个月可达15茎节,在7、8月至9月下旬(茎1期至茎2期)蔗茎生长速度最快,以茎4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干物质量累积增加最快,此阶段为生物量累积的关键阶段。在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中各元素含量及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在根茎叶各器官中蔗叶、蔗茎始终为氮、磷、钾含量相对较高的器官,氮、磷、钾累积量在茎伸长生长1期前主要贮存于蔗叶中,而后以蔗茎为新的主要贮存器官。甘蔗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在苗期和分蘖期分别为24.84%、26.18%、27.74%,在茎1~3期(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分别为55.54%、58.61%、52.30%,茎4、5期(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分别为19.62%、15.20%、19.96%。因此,可根据各元素的阶段吸收量进行合理施肥,进而提高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品质和经济效益。试验明确了甘蔗脱毒原种苗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求状况,可为今后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规模化繁育生产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提高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效率和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脱毒健康原种苗 氮、磷、钾养分 大量元素 养分需求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秆式蔗种剥叶系统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沈中华 程虎强 +1 位作者 董志康 李涵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43,共11页
现有甘蔗剥叶机虽然能有效去除大部分蔗叶,但主要针对榨糖所需甘蔗,伤芽率较高,并不适用于蔗种剥叶。为解决甘蔗剥叶机伤芽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整秆式蔗种剥叶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与试验。首先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对剥叶过程进行单因素... 现有甘蔗剥叶机虽然能有效去除大部分蔗叶,但主要针对榨糖所需甘蔗,伤芽率较高,并不适用于蔗种剥叶。为解决甘蔗剥叶机伤芽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整秆式蔗种剥叶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与试验。首先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对剥叶过程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分析了碎叶机构、喂入排出机构以及剥叶机构对蔗种受力情况的影响。其次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试验台试验,根据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了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并优化了试验参数,得到最佳作业参数组合:柔性绳碎叶辊转速为670 r/min、剥叶辊筒转速为400 r/min、柔性绳碎叶元件单排根数为16、柔性绳长度为330 mm。在该参数组合下,蔗种剥叶含杂率为6.59%,伤芽率为4.70%。最后进行了2种剥叶机剥叶后蔗种的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蔗种剥叶机和传统剥叶机剥叶后蔗种发芽率分别为81.25%和56.25%。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蔗种剥叶机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种 剥叶系统 蔗芽损伤 虚拟仿真 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酸枣仁复合保健酒助睡眠功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芮君君 秦黎明 +5 位作者 郭静 刘洪星 蒋振 何宏魁 曹润洁 马金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50,共5页
为研究酸枣仁复合保健酒的助睡眠功效和安全性,以受精后5 d斑马鱼为实验对象,通过水溶给予对戊四唑(PTZ)建立斑马鱼失眠模型,利用行为分析仪测定模型斑马鱼和正常斑马鱼的觉醒活动量和觉醒总时间,评价酸枣仁复合保健酒改善睡眠功效。以... 为研究酸枣仁复合保健酒的助睡眠功效和安全性,以受精后5 d斑马鱼为实验对象,通过水溶给予对戊四唑(PTZ)建立斑马鱼失眠模型,利用行为分析仪测定模型斑马鱼和正常斑马鱼的觉醒活动量和觉醒总时间,评价酸枣仁复合保健酒改善睡眠功效。以受精后2 d斑马鱼为实验对象,通过斑马鱼组织器官毒性发生率评价酸枣仁复合保健酒安全性。结果表明,酸枣仁复合保健酒具有改善模型斑马鱼和正常斑马鱼睡眠的功效,具体表现为:显著降低模型斑马鱼的觉醒活动量和觉醒总时间(P<0.05),降低了正常斑马鱼的觉醒活动量和觉醒总时间。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酸枣仁复合保健酒在2.83μL/m L给予量下对斑马鱼是安全的,超过8.48μL/m L给予量对斑马鱼产生毒性作用。综上,酸枣仁复合保健酒对斑马鱼具有助睡眠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复合保健酒 助睡眠 安全性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空间权衡决策与连通性的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研究——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程超 陈佑淋 +2 位作者 吴九兴 费罗成 徐玉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92,124,共12页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方法,破解现有“任务+指标”式休耕空间选择中入选休耕地块标准模糊、选择技术单一、空间形态破碎等问题。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研究区,集成休耕主控因素评价模型和三维魔方模型构建耕地休...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方法,破解现有“任务+指标”式休耕空间选择中入选休耕地块标准模糊、选择技术单一、空间形态破碎等问题。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研究区,集成休耕主控因素评价模型和三维魔方模型构建耕地休耕空间权衡决策模型以诊断识别休耕对象,基于种子扩充片区搜索算法和NRCA模型构建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模型,进而耦合两个模型构建“对象选择、规模约束、连片分区”的耕地休耕诊断识别技术框架,以识别耕地休耕优先区。研究结果:(1)汉南区耕地休耕空间权衡决策的休耕迫切度以“迫切”和“较迫切”为主,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连片分布和零星点状分布并存;(2)识别出汉南区耕地休耕优先区11个,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5.89%,分区结果与同等休耕规模下休耕迫切度原始空间分布相比,休耕地块数量减少30.23%、单位面积增大36.74%、景观形状指数减少22.75%、边界密度降低20.9%;(3)识别出耕地利用强度主控休耕优先区、耕地健康状况主控休耕优先区以及耕地产能潜力主控休耕优先区3类休耕优先区,占比分别达14.68%、11.95%和73.37%,并提出针对性的休耕模式与管控建议。研究结论:基于问题导向的休耕优先区识别,实现了休耕分区兼顾空间决策科学选择休耕地和“集中连片”的现实政策需求,为精准实施休耕以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诊断识别技术框架 耕地系统健康 耕地利用强度 耕地产能潜力 种子扩充片区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4的蔗种坏芽识别方法研究
10
作者 沈漫林 刘姣娣 +2 位作者 许洪振 何捷 段玉龙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0-195,共6页
为实现蔗种切种机构对坏芽蔗种实时检测剔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的蔗种坏芽快速识别方法。通过在YOLOv4主干网络添加轻量的注意力模块(CBAM),以增强网络提取蔗芽特征能力,降低背景噪声对蔗芽识别精度的影响;并利用K-means算法对数... 为实现蔗种切种机构对坏芽蔗种实时检测剔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的蔗种坏芽快速识别方法。通过在YOLOv4主干网络添加轻量的注意力模块(CBAM),以增强网络提取蔗芽特征能力,降低背景噪声对蔗芽识别精度的影响;并利用K-means算法对数据集重新聚类,生成符合蔗芽特征的锚定框,提高蔗种坏芽检测精度;将路径聚合网络中原有的标准卷积替换为深度可分离卷积,大幅减少参数降低计算负荷,整体识别速度得到提升。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模型比YOLOv4精确率提高3.12%,平均精确率均值提高4.15%,召回率提高3.69%,单张图像识别时间缩短7 ms。改进后算法实现对蔗种坏芽的快速准确识别,满足切种机构实时检测并剔除蔗种坏芽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种坏芽 改进网络 切种机构 注意力模块 聚类算法 深度可分离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及生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柳 廖芬 +6 位作者 梁永检 汪淼 刘昔辉 黄东亮 李松 杨丽涛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种衣剂及保存天数对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甘蔗"健康种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温室沙培试验,测定不同甘蔗品种、种衣剂及保存天数处理下甘蔗"...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种衣剂及保存天数对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甘蔗"健康种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温室沙培试验,测定不同甘蔗品种、种衣剂及保存天数处理下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及假茎粗。【结果】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及假茎粗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4个品种中,GT28的发芽率、株高和假茎粗均最高,分别为69.5%、13.7 cm和4.92 mm。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可显著提高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但对株高和假茎粗的影响不明显,其中扑力猛包衣处理的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最高,株高较高,假茎较粗;高巧包衣处理的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最低,株高较矮,假茎较细。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保存2 d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3.6%;保存10 d时,发芽率降至50.0%以下。【结论】不同甘蔗品种单芽的发芽率具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适当的种衣剂包衣处理可提高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并促进其生长,且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健康种子” 基因型 种衣剂 保存天数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机械化种植的农艺技术分析 被引量:42
12
作者 张华 罗俊 +3 位作者 袁照年 高三基 杨颖颖 林兆里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1,共4页
甘蔗糖业在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机械化已成为提高我国甘蔗糖业国际竞争力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瓶颈。本文探讨了机械化种植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重要性,结合机械化种植对生态条件、耕层条件和高产苗期群体结构特点的... 甘蔗糖业在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机械化已成为提高我国甘蔗糖业国际竞争力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瓶颈。本文探讨了机械化种植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重要性,结合机械化种植对生态条件、耕层条件和高产苗期群体结构特点的技术要求,对甘蔗机械化种植的品种选择、种茎质量、下种量、植沟深度、覆土厚度、肥药使用、地膜覆盖等农艺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实现甘蔗全程机械化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 种植 农机农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茎处理对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亚伟 覃振强 +2 位作者 梁阗 王维赞 李德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459,共5页
以不同部位、不同芽数和不同质量的甘蔗种茎为材料,分析不同种茎来源对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种茎萌芽出苗及幼苗生长表现最好,萌芽率和苗高分别为72.81%和46.33 cm;单芽茎的萌芽率较低,苗较矮,而三芽茎、四芽茎和多... 以不同部位、不同芽数和不同质量的甘蔗种茎为材料,分析不同种茎来源对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种茎萌芽出苗及幼苗生长表现最好,萌芽率和苗高分别为72.81%和46.33 cm;单芽茎的萌芽率较低,苗较矮,而三芽茎、四芽茎和多芽茎的萌芽率和苗高差异不明显。正常种茎的萌芽率与倒伏种茎的差异不显著,与绵蚜危害种茎、螟虫危害种茎和黑穗病危害种茎的差异显著;正常种茎苗高与螟虫危害种茎的差异不显著,与绵蚜危害种茎、倒伏种茎和黑穗病危害种茎的差异显著;而黑穗病危害种茎芽萌发长成的植株只有3.82%为正常植株,其他均为黑穗苗。结果说明生产上选健康的甘蔗中部或梢部茎留种,以双芽段、三芽段、四芽段或多芽段种茎种植有利于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茎 萌芽 出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禺果蔗宿根矮化病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湛端 刘睿 +2 位作者 沈万宽 陈仲华 邓海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76,共2页
为明确广州市番禺果蔗主产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情况,利用PCR技术,对随机采自番禺区农户和本所试验地120个果蔗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皮果蔗的RSD检出率为93%,黄皮果蔗的RSD检出率为95%,果蔗健康种苗的RSD检出率为0%。果蔗健康种... 为明确广州市番禺果蔗主产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情况,利用PCR技术,对随机采自番禺区农户和本所试验地120个果蔗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皮果蔗的RSD检出率为93%,黄皮果蔗的RSD检出率为95%,果蔗健康种苗的RSD检出率为0%。果蔗健康种苗有效的去除了甘蔗宿根矮化病,推广果蔗健康种苗可促进果蔗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蔗 健康种苗 宿根矮化病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健康种苗半自动种植机开沟器的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国庆 李粤 +4 位作者 邓怡国 牛钊君 黄敞 李明 张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52-156,共5页
开沟器是甘蔗健康种苗半自动种植机的关键部件之一。通过对现有开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对比,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设计了一种种肥隔离式开沟器,蔗种与肥料相互分离,适应宽深沟种植需要,对其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各最... 开沟器是甘蔗健康种苗半自动种植机的关键部件之一。通过对现有开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对比,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设计了一种种肥隔离式开沟器,蔗种与肥料相互分离,适应宽深沟种植需要,对其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各最佳结构参数分别为入土角α=37°、前部张角ν=40°、侧挡土板外倾角λ=10°、幅宽l=40cm。通过ANSYS Workbench仿真分析可知其前部尖端变形量最大,但变形量相对较小,变形不明显,其影响可以忽略,试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为后续进一步优化设计甘蔗健康种苗半自动种植机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种植机 健康种苗 开沟器 隔离式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种子多酚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小琴 马志慧 +3 位作者 何宗明 陈宇 彭亦如 林思祖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评价不同家系和不同生长阶段杉木种子酚类物质含量差异,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杉木涩粒和健籽的酚类物质,分别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杉木涩粒和健籽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设计L... 为评价不同家系和不同生长阶段杉木种子酚类物质含量差异,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杉木涩粒和健籽的酚类物质,分别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杉木涩粒和健籽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设计L9(34)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涩粒和健籽的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涩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以50%乙醇为提取剂,液料比为60∶1(m L∶g),在提取温度为50℃条件下处理15 min,提取1次,涩粒的多酚提取量达到(383.220±1.233)mg·g-1。健籽在乙醇浓度为100%,提取温度为50℃、液料比为25∶1(m L∶g)、提取时间为25 min条件下提取1次,其多酚提取量达到最高值,为(18.360±0.069)mg·g-1。验证实验表明,优化后的条件参数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粒 健籽 多酚提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资源油脂——茶叶籽油的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国艳 王兴国 +2 位作者 金青哲 张晖 朱晋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88,共5页
茶叶籽油是以山茶科植物茶树成熟种子——茶叶籽为原料制备的食用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生理功能,是一种新开发的可食用植物油。茶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高于油茶籽油及橄榄油,且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 茶叶籽油是以山茶科植物茶树成熟种子——茶叶籽为原料制备的食用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生理功能,是一种新开发的可食用植物油。茶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高于油茶籽油及橄榄油,且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高级食用油、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茶叶籽油的提取工艺、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及保健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茶叶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国茶叶籽油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提取工艺 理化特性 组成成分 保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果蔗1号不同级数健康种苗生长特征及性状变异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红坚 梁文燊 +7 位作者 何为中 叶权 刘丽敏 何毅波 卢曼曼 刘俊仙 李松 林善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8-296,共9页
【目的】评价桂果蔗1号不同级数健康种苗的生长特征和变异特性,为提高果蔗健康种苗生产用种质量及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果蔗1号组培苗、第一级种茎和第二级种茎苗期生长表型性状进行连续观测,分析3个不同级数果蔗幼苗的... 【目的】评价桂果蔗1号不同级数健康种苗的生长特征和变异特性,为提高果蔗健康种苗生产用种质量及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果蔗1号组培苗、第一级种茎和第二级种茎苗期生长表型性状进行连续观测,分析3个不同级数果蔗幼苗的苗数、株高、地径、叶片数及+1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7个表型性状的生长特征和变异稳定性。【结果】不同级数果蔗种苗生长特征差异明显。第一级种茎和第二级种茎各方面生长特征相近,且均显著优于组培苗(P<0.05),但第二级种茎各方面表现仍明显优于第一级种茎。桂果蔗1号健康种苗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5.48%,变异幅度为3.01%~11.88%,变异幅度最大的是苗数,最小的是地径。除了第二级种茎+1叶叶宽变异幅度有所上升外,其余6项表型性状变异均伴随着级数的增加而趋向稳定。3个不同级数种源所有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2%~8.25%,以组培苗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8.25%),第一级种茎苗次之(4.88%),第二级种茎苗最小(3.32%)。说明组培苗性状分离最大,高级苗(第二级种茎)性状较稳定。【结论】桂果蔗1号健康种苗第二级种茎的生长特性综合表现显著优于第一级种茎和组培苗,遗传变异也较稳定,为生产栽培最佳用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蔗 健康种苗 生长特征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传甘蔗病害及温水脱毒种苗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文凤 王哓燕 +3 位作者 黄应昆 王明强 卢文洁 罗志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9-404,共6页
利用国外引进的甘蔗主要病害标准抗原抗体,建立了甘蔗细菌和病毒病害系统的血清及PCR检测方法和实验技术体系,可为种传甘蔗病害的有效诊断和防控、温水脱毒种苗生产及推广应用、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甘蔗 种传病害 脱毒种苗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梢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肖祎 吕达 +3 位作者 陈政 陈道德 刘军 周英明 《中国糖料》 2013年第1期65-67,共3页
综述了甘蔗梢留种、甘蔗梢饲料、菜用甘蔗梢及甘蔗梢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甘蔗梢综合利用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甘蔗梢 留种 饲料 蔗笋 甘蔗梢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