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学科知识二元性建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旭东 刘乔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5,共12页
基于教育家精神建构的教师学科知识二元性这一创新概念,主张教师应同时具有科目学科知识与学术学科知识。教师学科知识二元性概念的生成,孕育于学科教育、学科教师教育实践的二元性,博采于社会实在论的知识观,赓续于党对教师具有扎实学... 基于教育家精神建构的教师学科知识二元性这一创新概念,主张教师应同时具有科目学科知识与学术学科知识。教师学科知识二元性概念的生成,孕育于学科教育、学科教师教育实践的二元性,博采于社会实在论的知识观,赓续于党对教师具有扎实学识的要求,继承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教师作为“通儒”的学者形象。教师的科目学科知识与学术学科知识间存在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二者于知识子范畴、知识基础上的联系性,于知识难度、取向、层级上的差异性,以及教师学术学科知识得以促进其科目学科知识深化、结构化与系统化的交互性。教师具备二元学科知识之于教育家精神的践履具有重要价值,彰显于教师使命的践行、师德素养的修炼、教学效能的提升、专业发展动力的激发、教师情感的涵育以及教师信念的树立等六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 教师知识 科目学科知识 学术学科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一流中文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现状与路径
2
作者 朱旭东 罗仁杰 刘丽莎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86,共19页
粤港澳大湾区一流中文教师教育体系是国际一流湾区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公开发布的文件、数据等文献资料,从中文教师教育院校机构、学科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5个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和内容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大湾区中文教师教... 粤港澳大湾区一流中文教师教育体系是国际一流湾区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公开发布的文件、数据等文献资料,从中文教师教育院校机构、学科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5个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和内容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大湾区中文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呈现异质性与非均衡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中文教师教育院校资源不均衡,师范院校主体地位不突出;中文教师教育专业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学科基础相对薄弱;中文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及内容相似,呈现差异化课程取向;中文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内部差异大,高水平师资有待加强;高层次中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不足,难以满足本地师资需求。据此提出以下建设路径:完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一流中文教师教育体系;以中文教师教育学科重构为引领,促进一流中文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形成具有粤港澳大湾区“新师范”特色的一流中文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大中小跨界合作的一流中文教师教育者队伍;强化研究生层次一流中文教师教育人才的协同培养与湾区内部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教师教育体系 中文教师教育 学科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学科教师教育课程:意蕴、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修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共9页
教师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是塑造教育家精神的基础;教师教育课程作为育师载体,对教师素质提升意义重大。学科是教师教育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依托。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学科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是涵养学科教师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途径。教... 教师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是塑造教育家精神的基础;教师教育课程作为育师载体,对教师素质提升意义重大。学科是教师教育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依托。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学科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是涵养学科教师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途径。教育家精神不仅能促使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聚焦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创新,更能推动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化落实,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学科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灵魂与动力源泉。根据教育家精神涵盖的六方面内容,结合学科教师教育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重要专业发展阶段,可以构建出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学科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1+X”运行架构。“1”代表教育家精神这一核心价值的一致性,“X”代表不同阶段课程建设的特殊性,具体包括“第一课”(职前培养)、“入职课”(入职培训)和“终身课”(在职进修)三个阶段性课程,并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由此,学科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应设定彰显教育家精神的课程目标,整合关涉教育家精神的内容,运用体现教育家精神的教学方法,构建契合教育家精神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引领学科教师全面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学科教师 学科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视角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
4
作者 汪安冉 丁翠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3-94,共12页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发展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当前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话语多集中于规范性层面,存在论层面的追问略显不足。鉴于此,以“双师型”教师身份认同为切入点,考虑到身份...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发展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当前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话语多集中于规范性层面,存在论层面的追问略显不足。鉴于此,以“双师型”教师身份认同为切入点,考虑到身份的政治派生性、社会规范性、自我建构性等多维属性,开展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网络民族志研究。研究发现,“双师型”教师身份认同受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文化认知要素的综合交织影响,并外化出游离性、支配性、矛盾性、扞拒性、折中性与交易性的特征。需要进一步依托政策“制定—执行”的程序信任、“地域化—单元化”的价值共同体、“底线化—交易性”的行动反思来促进问题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 身份认同 制度主义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STEM师资短缺的问题根源与优化思路——基于职前职后一体化视角的调研分析
5
作者 范文翔 王瑾 +1 位作者 陈盼盼 张陈行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98,共8页
STEM教师对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为探究我国中小学STEM师资短缺的问题根源,该文从职前职后一体化视角出发,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Z省13所高校的59个STEM相关师范专业的职前培养与22所... STEM教师对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为探究我国中小学STEM师资短缺的问题根源,该文从职前职后一体化视角出发,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Z省13所高校的59个STEM相关师范专业的职前培养与22所中小学STEM教师职后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STEM教师短缺,主要是因为我国鲜有专门培养STEM教师的师范专业、不够重视STEM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养、中小学STEM相关学科教师转型为STEM教师的个人意愿较低。为有效缓解我国中小学STEM师资短缺的问题,建议应深化STEM教师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培养,重视STEM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发展STEM特色师范专业,培养优秀STEM职前教师。另一方面,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职后支持,重视STEM教师的职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师 STEM相关学科教师 STEM教育 职前培养 职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杨燕楠 陈建录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26-31,共6页
教育家精神对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的重要引领作用,能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筑起精神支柱且提供行动导向。教育家精神能够涵养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情感认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知行合一。教育家精神融入职教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对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的重要引领作用,能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筑起精神支柱且提供行动导向。教育家精神能够涵养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情感认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知行合一。教育家精神融入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应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将职教教师精神象征转化为专业发展的动力;深化主体认同,从认知到行动以教育家精神全面塑造职教教师专业身份;践行教育家理念,构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顶层设计 主体认同 教育家理念 专业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书匠”到“教育家”:基于角色认同的教师主体性重构
7
作者 李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内在力量的凸显。教师作为教育生活中的鲜活要素,其主体性的建构是影响专业发展的根本。立足角色认同理论审视当前教师主体性面临的困境,包括社会公众期待与教师自我认知不协调、学校管理与教师自我规划不一... 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内在力量的凸显。教师作为教育生活中的鲜活要素,其主体性的建构是影响专业发展的根本。立足角色认同理论审视当前教师主体性面临的困境,包括社会公众期待与教师自我认知不协调、学校管理与教师自我规划不一致、教师自身角色认同建构存在阻力。基于此,社会应树好教育家精神的风向标,学校应坚守教师本位的主阵地,教师要秉承德才兼备的精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书匠 角色认同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建构:价值、内涵与进路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旭东 罗仁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8,共13页
中小学科目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与大学学术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是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构成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本质特征。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有助于更好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补齐旧有学科课程与... 中小学科目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与大学学术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是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构成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本质特征。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有助于更好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补齐旧有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短板,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科研与培训体系。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是学科以及学科教育二元性的概念进阶与逻辑递进,中小学科目学科与大学学术学科的教师教育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未来应基于学术学科教师教育促进大学教师教育的诸要素耦合,以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为内核为我国区县教师教育体系底座建基,促进学术学科与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体系的融合与一体化,对不同学科教师教育二元性分别开展持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师教育 科目学科 学术学科 二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养导向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主体性:必要性、本质与确证路径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小红 陈滕心 +1 位作者 王克志 刘亚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核心素养作为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是对教育旨在培养的人的整体描绘。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教育政策的引领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作为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是对教育旨在培养的人的整体描绘。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教育政策的引领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从本质规定性来看,教师主体性表征为主体意识的自觉性、主体行为的能动性和师生主体关系的主体间性。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以学科与跨学科大观念统整教学内容、以深度学习为导向变革教学方式、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原则创新教学评价、以学习为中心转变教学研究范式等路径确证自身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养导向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培育 教师主体性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的浮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 被引量:52
10
作者 魏戈 陈向明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79,共8页
在一套“投入—产出”的数据逻辑之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成功叙事遮蔽了教师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决策和行动中,需要借助他们的实践性知识得以表达。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正在于促使教师主体性的浮现,从而唤... 在一套“投入—产出”的数据逻辑之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成功叙事遮蔽了教师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决策和行动中,需要借助他们的实践性知识得以表达。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正在于促使教师主体性的浮现,从而唤醒教师发展的潜在本质。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主体性的表达媒介,因其意向性、伦理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能够帮助教师在稀疏平常的工作中创造教育性事件,彰显其教育性意义。基于来自一线教师的案例分析发现,具有教育性意义的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主体性一体两面,二者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相互转化、彼此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 主体性 教育性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知识中国化的实践范本 被引量:16
11
作者 邢红军 陈清梅 胡扬洋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5,113,共9页
对国内外学科教学知识理论研究的梳理表明,中外学科教学知识理论研究表面"繁荣"的背后出现了"高原现象"。基于动态研究的观点和历史研究的视角,阐释了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中国化的内涵与理论体系,认为学科教学法知识... 对国内外学科教学知识理论研究的梳理表明,中外学科教学知识理论研究表面"繁荣"的背后出现了"高原现象"。基于动态研究的观点和历史研究的视角,阐释了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中国化的内涵与理论体系,认为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论知识、学科教育学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指出教师教育学院的诞生是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形态,其成员主体为学科教学论教师。当前我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分别处于传统型、初级型、半独立性和完全独立性四个发展阶段,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作为完全独立形态,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学知识 教师教育学院 学科教育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师对教育游戏的接受与使用状况调查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永乐 蒋宇 何莹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1,共11页
教育游戏作为备受关注的教育技术,近年来在国内的推广和使用并不顺利。技术接受模型认为,除了技术本身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还存在其他外部变量显著影响该技术的系统使用。为了解我国教师对教育游戏的接受状况,检验技术接受模型中可能的外... 教育游戏作为备受关注的教育技术,近年来在国内的推广和使用并不顺利。技术接受模型认为,除了技术本身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还存在其他外部变量显著影响该技术的系统使用。为了解我国教师对教育游戏的接受状况,检验技术接受模型中可能的外部变量,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使用经过结构化检验的标准问卷抽样调查了6809名教师。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教师学历、学校类型、城乡差别等因素对教师的接受过程产生一定影响,但程度较弱。相对而言,技术准备和主观印象因素的影响更显著和重要。研究据此对原有接受模型进行了完善。新模型在保留主观态度因素的同时引入技术准备和主观印象两个外部变量,其结构符合“双态度系统”理论的预期。文章讨论了产生这些结果的可能原因,并提出具有游戏化性质的教育软件是推广教育游戏的重要引导手段,同时应加大对具有相应技术准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推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游戏 教师 技术接受 主观印象 技术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重构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克勤 盖立春 马建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7,共4页
“学科教学论”作为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阶段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对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对“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设课目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再认识,可以看出当前重新构建其课程内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科教学论”课... “学科教学论”作为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阶段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对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对“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设课目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再认识,可以看出当前重新构建其课程内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的构建应遵循目的的明确性、理论的指导性、技能的基础性、实践的根基性、发展的持续性五项原则。我们以“化学教学论”为例,从整体结构到章节细目提出具体构建方案,为“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建设和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研讨、交流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 学科教学论 课程内容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身份认同与主体性建构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型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赵富学 程传银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99,共7页
基于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原则和主体性建构的理念,通过形成机制探索、基本假设提出、构成要素分析等手段,构建有利于体育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的专业化发展概念模型与实体模型。强化体育教师个体与群体层次的专业发展行为,为体... 基于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原则和主体性建构的理念,通过形成机制探索、基本假设提出、构成要素分析等手段,构建有利于体育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的专业化发展概念模型与实体模型。强化体育教师个体与群体层次的专业发展行为,为体育教师创设一种有利于专业参与和实践共享的专业发展方式,帮助体育教师从单向的专业知识获取向多维的专业观点会话、专业行为改进的方向发展,并将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体现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个性要素融入到专业发展过程中,加强新理念和群体智慧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形成有效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模型 身份认同 主体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维 秦玉友 白颖颖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7,共8页
探究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稳定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提升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提供理论支持。基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012年对9省20县(区)义务教育教师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定量模型... 探究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稳定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提升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提供理论支持。基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012年对9省20县(区)义务教育教师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定量模型研究方法对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整体水平较低;(2)人口学特征中的性别、有无子女两变量能够显著影响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3)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在地区、城乡、学段等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职称、年工资、教龄等工作特征变量能够显著预测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社会地位 主观社会地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案例教学的实践模式辨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杰 刘兰英 冯迪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107,共7页
面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来源多元化改革带来的教师能力培养问题,物理学科教学领域正在积极地探索物理案例教学的有效实践模式。物理学及其物理教育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在职的和准备入职的物理教师与中学生是两大类泾渭分明不同教育对... 面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来源多元化改革带来的教师能力培养问题,物理学科教学领域正在积极地探索物理案例教学的有效实践模式。物理学及其物理教育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在职的和准备入职的物理教师与中学生是两大类泾渭分明不同教育对象。前者应当借鉴经典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后者的案例教学类似于一般教学案例、优秀的教案或典型的教学设计,此一点在目前的相关研究、讨论和实践中似乎存在一定的混乱。因此,有效探讨物理案例教学的内涵、类型、模式、结构和实施策略等是一个迫切的现实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物理学科教学 物理教师教育能力 案例教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技术赋能教学” 被引量:19
17
作者 胡卫平 徐晶晶 +1 位作者 皮忠玲 张阳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共7页
思维活动是教学中师生的核心活动,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科技革命与教育变革加速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变革育人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技术赋能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成为创新教与学新体验的核心。... 思维活动是教学中师生的核心活动,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科技革命与教育变革加速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变革育人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技术赋能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成为创新教与学新体验的核心。基于此,研究首先分析了以技术植入为导向的技术赋能教学出现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从课堂教学、课程内容、素养评价和教师发展四个方面廓清了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困境;其次,教学思想的历史梳理和国家政策的协同驱动,共同诠释了技术赋能课堂的教学论从传统的经验水平向现代科学水平转型得恰逢其时。最后,研究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教师教育智慧学习空间构建、教学评一体化和教师专业能力全程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思维型教学引领技术赋能教学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型教学理论 技术赋能教学 学科教学内容 教师教育智慧学习空间 教-学-评一体化 教师专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德育的实践意蕴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量:57
18
作者 叶飞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51,56,共5页
学科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而不是把德育工作视为德育课或者德育教师的专属任务。学科德育可以使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自觉地成为德育工作者,从而对受教育者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学... 学科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而不是把德育工作视为德育课或者德育教师的专属任务。学科德育可以使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自觉地成为德育工作者,从而对受教育者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科德育面临很大困境。为有效提高学科德育效果,学校教育需要把握好各种影响因素,兼顾到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师 学科德育 德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的主体性专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国璋 孙宜辰 何江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在中国社会迈入新时代进程以来,社会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有了全新的要求。对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过往的体育教师发展研究中缺乏关注体育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主体发展,即从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 在中国社会迈入新时代进程以来,社会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有了全新的要求。对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过往的体育教师发展研究中缺乏关注体育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主体发展,即从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非常少。由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受到主体性教育缺失的限制,没有能够引起人们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角色多重性、工作复杂性以及发展长期性的关注,忽视了体育教师应是具有自主精神、创造精神、主体性鲜明的人。无论是在“师范教育”概念下,还是在“职业教育概念”下,体育教师往往置于被教育和被塑造的地位,主体性发展的意识淡薄。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体育教师的研究视角,立足于公体教学的现实基础,着眼于教师主体性发展的体育教师研究范式,为体育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解放,为体育教师形象及生命内涵的重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主体性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专业化实践的困境与教师教育学科理论的生长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李学农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6,共4页
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已为人们广泛接受,但是实现教师专业化还是一个理想。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有赖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有赖于高等教育中教师教育专业成为一个合法性的专业,现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还没有这样一个... 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已为人们广泛接受,但是实现教师专业化还是一个理想。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有赖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有赖于高等教育中教师教育专业成为一个合法性的专业,现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还没有这样一个专业。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实践,在目前的中国还有困难。教师教育专业的建立要以一定的学科为基础,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就是教师教育学科。目前教师专业化实践的困境,恰恰是教师教育学科理论生长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实践 教师教育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