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iculum Vitae of Famous Expert
1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curriculum Vitae of Famous Exp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wards Breaking through Bottlenecks of Developing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2
作者 Chen Huihu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5-289,共5页
With the effective measure of curriculum maturity,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the bottleneck period,ultimately providing an ex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effective study on subs... With the effective measure of curriculum maturity,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the bottleneck period,ultimately providing an ex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effective study on substance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quality evaluation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ility,which encourages the quality-oriented inno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thus forming a substantive breakthrough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课程 课程开发 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成熟度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 被引量:7
3
作者 罗生全 李霓 +6 位作者 宋萑 荣晴 李洪修 王萌萌 雷浩 马玉林 曾文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升应着重将培养模式向“思维发展导向”转型、实践场域向“技术嵌入型”重构、制度环境创新向弹性化动态化转变等;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数据智能推动个性化教学的规模化、人机协同重构师生互动的深度、人文关怀守护教育本质的温度;三是应对课程知识形态变化需重塑知识选择标准、重构知识组织方式、规范知识表达过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四是DeepSeek驱动的教师教材使用需基于“思维过程可视化——文化认知与伦理嵌入——生成性交互积累”的三维智能要素,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特色化地运用教材、协同化地反思教材使用等;五是DeepSeek赋能深度学习评价需关注评价指标生成的众智叠加、评价方法的教学融入和评价数据处理中的算力支持,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不断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数字化赋能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能力 课程知识形态 教师教材使用 深度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思帆 朱晏平 梅仪新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3,共8页
当前,科技革命驱动教育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出现了新动向: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培育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社会需求的公民素养,内容架构聚焦基础素养、开发应用、伦理道德三大板块,实施过程坚持“软硬并重”,学时安... 当前,科技革命驱动教育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出现了新动向: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培育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社会需求的公民素养,内容架构聚焦基础素养、开发应用、伦理道德三大板块,实施过程坚持“软硬并重”,学时安排则注重以人工智能基础素养为重的分配方式,保障体系力求构建多样性资源条件。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启示有:以基础素养为重点,做好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顶层设计;以机制创新为关键,优化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过程;以专项培训为路径,提升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人工智能能力;以资源供给为依托,完善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工智能 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齐乡村中小学STEM教育短板:美澳两国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伟 邬志辉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5,共15页
随着STEM教育的价值日益彰显,乡村中小学STEM教育发展滞后问题引起美澳两国重视。美澳两国逐渐认识到推进乡村中小学STEM教育对培养国家紧缺工程科技人才、维护城乡社会公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殊意义。但乡村中小学STEM教育... 随着STEM教育的价值日益彰显,乡村中小学STEM教育发展滞后问题引起美澳两国重视。美澳两国逐渐认识到推进乡村中小学STEM教育对培养国家紧缺工程科技人才、维护城乡社会公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殊意义。但乡村中小学STEM教育面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STEM学科师资短缺与培训缺位,以及乡村家长观念落后、支持性不足等阻碍。为此,美澳两国采取了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的投入保障体系、鼓励乡村学校与社区合作利用本地资源、开发面向K-12各级各类学生的全纳性STEM课程、开展远程STEM教育和校外非正式STEM活动,以及提升乡村中小学STEM教师专业能力与校长STEM教育领导力等诸多举措。这些经验启示我们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STEM教育支持机制,鼓励乡村中小学开发本土化STEM课程,搭建城乡STEM资源共享平台,创新乡村中小学STEM教育形式,以及加强乡村中小学STEM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STEM教育 科学教育 STEM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慧 任芳德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1,共6页
生命教育进教材、进课程、进学生头脑,实现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义。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生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三进”“三化”的基础和保障,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学校生命教... 生命教育进教材、进课程、进学生头脑,实现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义。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生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三进”“三化”的基础和保障,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学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基于悦享生命真善美,主要包括“基于真、导于善、达于美”的课程目标体系,“完整体现国家要求、研究成果与个体需要”的课程内容体系,主要由“生命教育教师队伍与教学体系”构成的课程运作体系,以及“彰显个体生命表现性与多样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应注重专门生命教育课程、学科生命教育课程、活动生命教育课程、环境生命教育课程四类主要课程形态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生命教育 课程体系 课程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表现性评价:框架设计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尧 左明章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技术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条件,也为表现性评价的创新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据此,文章探讨了表现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分析表现性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的学习表现数据采集尚不全面、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且耗时耗力、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效... 技术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条件,也为表现性评价的创新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据此,文章探讨了表现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分析表现性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的学习表现数据采集尚不全面、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且耗时耗力、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效果欠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赋能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框架,包括:坚持以育人目标为指引,确保评价设计与实施的一致性;提高数据采集质量,保障评价的客观性;推动人机协同支持的数据分析,提供发展性结果与反馈;促使学生开展反馈调节,引领个体自我发展。在实践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技术赋能表现性评价的四大实践路径,即构建技术赋能表现性评价支持环境,支撑评价工作的开展;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促进评价的规范与成熟;优化评价过程与技术工具,推动评价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技术赋能表现性评价运行机制,确保评价的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表现性评价 课程教学 发展性评价 评价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主导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4
8
作者 袁慧慧 王炜 +6 位作者 张须龙 崔烨 窦云鹏 陈彦 吕喆 刘杰 孙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46,450,共4页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应贯穿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但目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和创新能力培养仍需深度融合。在创新能力培养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应贯穿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但目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和创新能力培养仍需深度融合。在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研活动全过程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对学生成长和科研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以呼吸免疫研究团队研究生培养为例,重点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成长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这将为今后优化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学 课程思政 创新能力 研究生培养 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整合”走向“融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应用新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锦 王赛 王振平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标进一步的融合.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涉及信息技术的内容进行编码,通过定量、定性统计分析发现,2022版课标注重信...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标进一步的融合.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涉及信息技术的内容进行编码,通过定量、定性统计分析发现,2022版课标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的融合,在编排结构上信息技术出现的频率发生变化,分布更广泛;在内容表述上拓展了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以促进课程的变革;在目标要求上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并突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工具对数学学习的适切性;促进教师成为更好的信息技术使用者;研究开发结合信息技术的配套数学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球”振兴背景下校园篮球课程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鲁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校园篮球课程在提升青少年运动能力、促进健康行为和培养体育品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三大球”振兴背景下校园篮球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研究认为,“三大球”振兴背景下校园篮球课... 校园篮球课程在提升青少年运动能力、促进健康行为和培养体育品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三大球”振兴背景下校园篮球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研究认为,“三大球”振兴背景下校园篮球课程教学的现实困境表现为管理者“重智轻体”导致体育课难以开齐开足、教师“重技轻育”导致篮球课程育人价值难以有效实现、课程设计教学评错位导致学生核心素养难以客观评价、课程开展“人多场少”导致教学效果严重弱化。在分析现实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纾解策略:打破管理者固化理念束缚,自上而下推动校园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引领篮球教师教育理念转变,驱动教学创新与学生全面发展;重构教学评一致性体系,实现校园篮球课程的全面育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与创新教学策略,破解校园篮球场地资源制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球”振兴 校园篮球课程 教学实施 新课标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反馈机制下教学评价与持续改进措施——以“食品营养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丽丹 赵风云 +4 位作者 王毅 张波 李永才 梁琪 张丽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4期126-130,共5页
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反馈机制,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构建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针对2019—2021年连续3年数据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结合课程考核通过率,分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教学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课程在授课方法、考... 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反馈机制,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构建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针对2019—2021年连续3年数据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结合课程考核通过率,分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教学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课程在授课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目标 达成 食品营养学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波 丁俊美 +2 位作者 赵三军 杨云娟 黄遵锡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本文以微生物学课程设定的价值目标为纲、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布卢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坚持系统思维,紧扣课程思政纵向“资源-策略-教法-路径”和横向“乐学-思学-会学-活学”的逻辑主线,构建了以科学精神培养、生态文明观塑造、文化... 本文以微生物学课程设定的价值目标为纲、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布卢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坚持系统思维,紧扣课程思政纵向“资源-策略-教法-路径”和横向“乐学-思学-会学-活学”的逻辑主线,构建了以科学精神培养、生态文明观塑造、文化自信和法治意识树立及公民品格养成等为具体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类型资源精心开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具体实施策略、教学方法和路径促进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实现了微生物学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从而为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提供系统性模式和操作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教育目标分类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基于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莎 李嘉源 +1 位作者 况秀林 白洁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瓶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设灵活开放、包容共享的人机协同环境,引导学生自组织学习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新的契机。鉴于此,该文构建了基于自组织学习理论的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模型,提出面向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GAiSOLEs教学模式,并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开展准实验研究,验证GAiSOLEs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AiSOLEs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整体水平,以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维度水平,但对信息社会责任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应该重视技术伦理安全,构建可控教育大模型,关注学生数字知识技能发展,避免陷入认知陷阱,并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人机协同 生成式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课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1,共5页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脱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割裂、教学方法与思政需求偏离、教学评价难以衡量思政效果的困境。OBE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耦合性,可以从目标体系、设计路径...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脱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割裂、教学方法与思政需求偏离、教学评价难以衡量思政效果的困境。OBE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耦合性,可以从目标体系、设计路径、教学要素、教学流程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重构。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为:强化课堂联动、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能力、完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应用型本科高校 英语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钦太 危妙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6,共8页
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是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促进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遵循现象学的研究范式,探寻了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与现象学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存在... 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是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促进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遵循现象学的研究范式,探寻了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与现象学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存在隐忧,表现在内隐行为上,回归育人本真意识淡化;外显教学呈示上,生活境脉设计贫化;教学互动上,师生情感联结表征弱化;提问呈现上,问题类型设计单一简化;媒介使用上,人与技术协同关系异化;评价上,数据驱动的深度反思减化;课堂管理上,技术支持的课堂管控固化等。基于此,研究以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问题为核心,构建了融合“目标—内容—策略—工具—评价”的POCSTE改进体系,以期对数字时代教学改革有所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现象学 数字化课堂 教学行为 改进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使命、困境与发展路向
16
作者 宋乃庆 郑文虎 吴乐乐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0,共7页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构筑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应聚焦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致力于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保障课程育人质量以及提升人民的教育满意度,...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构筑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应聚焦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致力于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保障课程育人质量以及提升人民的教育满意度,以促进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的耦合构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应做好五个方面:夯实课程思政建设,加快理念转变;立足内外视野,完善体系转化;深化知识联结,推进数字赋能;关注文化内核,激发课程活力;指向多元适切,精准课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 课程建设 课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策略
17
作者 王本陆 石书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4,共6页
课程主要解决用什么知识培养人的问题,育人是课程的基本功能。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育人理想不断转化为教育内容并不断细化的过程。从学校视角看,推进课程育人,需要紧抓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和改进课程资源供给两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就是做好学... 课程主要解决用什么知识培养人的问题,育人是课程的基本功能。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育人理想不断转化为教育内容并不断细化的过程。从学校视角看,推进课程育人,需要紧抓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和改进课程资源供给两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就是做好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的调整与完善,主要解决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改进资源供给就是对育人蓝图的创意物化,主要解决教育内容的优化加工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学校课程建设应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优化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绘制好育人蓝图;同时,应积极改进学校课程资源供给,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而优质的精神食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育人 学校课程 课程计划 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隐性课程的开发研究
18
作者 刘美凤 刘耔杉 +1 位作者 张智妍 吕秋燕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6,共8页
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同时也带来新机遇。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融合成为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素养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将隐性课程开发研究与教育综合改革背景相结合,发现隐性课程开发... 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同时也带来新机遇。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融合成为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素养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将隐性课程开发研究与教育综合改革背景相结合,发现隐性课程开发在实现人才素养目标、契合数字时代学习模式和与显性课程协同增效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课程开发的一般性范式和对当代隐性课程开发范式的特殊性分析,构建了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隐性课程开发范式,包括隐性课程目标确定、表现形式匹配、实施策略设计和评价方案的制定,补充了现有研究对当代新教育情境下如何充分利用新的资源和技术手段开发隐性课程的关注缺失,提出了形成整体性课程规划、隐性课程新形式开发、提供教师脚手架工具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课程 新课程方案 技术赋能 课程开发 课程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五链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俊玲 贾蕃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当前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实施框架、评价体系等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的一致性评价研究还较为少见。“五链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尝试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设计链、内容链、模式链... 当前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实施框架、评价体系等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的一致性评价研究还较为少见。“五链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尝试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设计链、内容链、模式链、管理链及评价链五个方面去构建教学体系。基于该体系,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双重视角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该教学体系评价较高,但在教学设计、隐性融入、教学评价等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研究还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研究能力、挖掘能力和评价能力方面提出建议,为全面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链融合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付国华 张浩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创新性和特色、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未来,职业院校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课程设计、激活内生动力、提升教师素养、健全评价机制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