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立木茎干蓄水能力与液流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赵燕东 刘小锋 +2 位作者 聂立杨 李继龙 朱琳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2-500,共9页
茎干水分与液流动态关系对于理解植物水分运输机制和蒸腾调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植物水分监测方法由于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限制,难以捕捉植物水分变化的细微过程。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i.MX6ULL芯片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结合先进... 茎干水分与液流动态关系对于理解植物水分运输机制和蒸腾调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植物水分监测方法由于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限制,难以捕捉植物水分变化的细微过程。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i.MX6ULL芯片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结合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实现了对茎干水分、液流速率、蒸腾量、土壤含水率以及空气温湿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在银杏树上的长期实地监测验证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统计结果表明,银杏树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液流和茎干水分变化趋势显著,液流速率为0.82~20.52 cm/h,而生长季中茎干水分导数与液流数据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不低于-0.7)。生长季期间,液流增加伴随着茎干水分减少,且茎干水分变化速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液流变化趋势。此外,空气温度每上升1℃,液流速率平均增加8.6%,而空气相对湿度每上升10个百分点,则导致液流速率下降27.3%。研究结果为活立木水分运输关系提供了实验证据,并为植物生理学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立木茎干蓄水能力 智能监测系统 液流 传感器技术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可穿戴茎流传感器的外型改进分析
2
作者 张静 郭俊先 +1 位作者 刘湘江 柴扬帆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4,109,共5页
针对目前可穿戴茎流传感器在监测西瓜茎流过程中出现的接触不良、数据中断、低流速测量温差大的问题,提出了改变柔性传感器形状和增大元器件之间距离的方法,将传感器改成“T”型,加热电阻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在原长度基础上增加了0.1... 针对目前可穿戴茎流传感器在监测西瓜茎流过程中出现的接触不良、数据中断、低流速测量温差大的问题,提出了改变柔性传感器形状和增大元器件之间距离的方法,将传感器改成“T”型,加热电阻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在原长度基础上增加了0.1~0.3 cm。温度传感器每测量10 min温度信息,可计算1次茎流数据,利用作物茎流速率与蒸腾量的高相关性,验证传感器的精度范围。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T”型传感器与西瓜茎秆的贴合性更强,数据连续测量可达48次,比原传感器提高了50%。本文研究的元器件距离增大的方法,在西瓜15~35 L/min的茎流下,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9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流传感器 植物可穿戴 热脉冲法 蒸腾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机梗签含丝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烟支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刘赐德 罗裕 +1 位作者 田燕凤 卢迪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为探究卷烟机梗签含丝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烟支质量的影响,研究在二次风选中设置不同风分风量的梯度试验,测定卷烟机梗签剔除流量、梗签含丝率,烟支含梗签率及烟支的质量指标,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梗签含丝率与烟支... 为探究卷烟机梗签含丝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烟支质量的影响,研究在二次风选中设置不同风分风量的梯度试验,测定卷烟机梗签剔除流量、梗签含丝率,烟支含梗签率及烟支的质量指标,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梗签含丝率与烟支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梗签含丝率y与梗签剔除流量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_(含丝)=-2.888+0.101x_(流量),烟支含梗签率y与梗签含丝率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_(含梗)=24.808-2.446x_(含丝),烟支含梗签率y与梗签剔除流量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_(含梗)=34.222-0.286x_(流量),方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签含丝率与单支克重标偏、吸阻标偏和硬度均值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44、-0.8510和-0.5232,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结果表明,梗签剔除流量对梗签含丝率产生正向影响,对烟支含梗签率产生负向影响,梗签含丝率会对含梗签烟支率产生负向影响;且梗签含丝率与烟支克重标偏、吸阻标偏和硬度均值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签剔除流量 梗签含丝率 烟支含梗签率 质量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量对矮化密植苹果树生理特性和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艺加 程平 +1 位作者 王磊 武胜利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0-1150,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苹果生理特性和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矮化密植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滴灌量处理,即:低水W 1(灌溉定额为216 m^(3)/667m^(2));中水W_(2)(灌溉定额为249 m^(3)/667m^(2));高水W_(...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苹果生理特性和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矮化密植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滴灌量处理,即:低水W 1(灌溉定额为216 m^(3)/667m^(2));中水W_(2)(灌溉定额为249 m^(3)/667m^(2));高水W_(3)(灌溉定额为282 m^(3)/667m^(2));漫灌为CK(灌溉定额为750 m^(3)/667m^(2))。利用TDP插针式茎流仪测定苹果树茎流速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叶片光合参数、HOBO小型气象站采集气象数据、ECH_(2) O水分探头测定-20、-40、-60和-80 cm土壤含水量;测定苹果产量指标(单果重、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和品质指标(可溶性糖、总酸、K、Ca、Na、Mg、Cu、Zn、Fe、Mn含量)。【结果】不同灌溉处理茎流速率表现为CK>W_(3)>W_(2)>W 1,不同月份平均茎流速率排序为7月>8月>6月>9月。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灌溉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W_(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影响苹果树茎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30~50 cm土层是滴灌灌溉的重要区域。随灌溉量的提高,产量逐渐增加,但W_(2)、W_(3)和CK无显著差异性。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溉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W_(2)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大,较对照CK高出65.59%。W_(2)处理为最佳处理,但在干旱区可以适当多灌溉以提高其产量。【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矮化密植苹果树最佳灌溉处理为W_(2)处理,灌溉定额为249 m^(3)/667m^(2),全年灌溉次数为11次,7月蒸发量较大应及时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灌溉量 茎流速率 光合特性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小叶杨和新疆杨树干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钟红云 潘瑞华 +4 位作者 邸楠 包铁军 佘昊 臧文赫 李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896-9909,共14页
采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21年5—10月对库布齐沙漠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树干液流进行观测,在生长季同步监测其气象因子、土壤水分等指标,分析小时、日和月尺度下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 采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21年5—10月对库布齐沙漠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树干液流进行观测,在生长季同步监测其气象因子、土壤水分等指标,分析小时、日和月尺度下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风速、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新疆杨总耗水量(1059.43 kg)高于小叶杨(947.30 kg)。(2)小时尺度上,小叶杨和新疆杨液流速率均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风速、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等7个环境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日尺度上,两树种液流速率均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等6个环境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月尺度上,小叶杨液流速率与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相关,新疆杨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和太阳辐射呈极显著相关。(3)建立时间尺度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小时尺度上,小叶杨入选因子依次为空气温度、土壤含水量、饱和水汽压差和太阳辐射,新疆杨入选因子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等7个因子,树干液流的解释率分别为74.9%、75.6%;日尺度上,小叶杨入选因子依次为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和风速,新疆杨入选因子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树干液流的解释率分别为84.3%、80.9%;月尺度上,太阳辐射和风速是小叶杨液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2个因子可以共同解释小叶杨液流速率变化的99.5%,饱和水汽压差对新疆杨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单独能够解释新疆杨液流速率变化的91.8%。(4)在较小时间尺度上(小时),液流适宜采用仪器直接测定,在大时间尺度上(日、月)可监测环境因子来估算出2个树种的蒸腾耗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时间尺度 小叶杨 新疆杨 库布齐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举阀流量预测新模型
6
作者 侯耀东 廖锐全 +3 位作者 王伟 罗威 周东慧 陈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746-10754,共9页
为解决Thornhill-Craver方法预测气举阀流量不准确的问题,以空气为介质,在气举阀实验平台上开展气举阀流量研究。对2.8、3.2、4.8、6.4 mm阀孔尺寸的气举阀进行实验,得到不同阀孔尺寸下阀杆行程与流量系数、临界压力比的函数关系;通过... 为解决Thornhill-Craver方法预测气举阀流量不准确的问题,以空气为介质,在气举阀实验平台上开展气举阀流量研究。对2.8、3.2、4.8、6.4 mm阀孔尺寸的气举阀进行实验,得到不同阀孔尺寸下阀杆行程与流量系数、临界压力比的函数关系;通过考虑阀球表面压力随工况条件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入阀的打开程度,优化了阀杆行程求解方法;对气举阀过流面积进行建模,利用已知参数分析推导了过流面积计算新方法;在实验及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气举阀流量预测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对不同阀孔尺寸及工况条件下气举阀流量预测准确,平均相对误差为3.34%,较Thornhill-Craver方法有了较大提高,对判断气举阀在井下的工作状态及提高气举设计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阀流量 Thornhill-Craver 气举阀 阀杆行程 流量系数 过流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3种典型树种对降水再分配过程及化学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王以劢 张振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805,共7页
以重瓣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杜松(Juniperus juniper)3种树种为研究对象,自制穿透水、树干茎流收集装置,于2021年7月对降水、穿透水和树干茎流进行收集与分析。NH_(4)^(+)、Ca^(2+)、K^(+)、Cl^(-)... 以重瓣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杜松(Juniperus juniper)3种树种为研究对象,自制穿透水、树干茎流收集装置,于2021年7月对降水、穿透水和树干茎流进行收集与分析。NH_(4)^(+)、Ca^(2+)、K^(+)、Cl^(-)、NO_(3)^(-)、SO_(4)^(2-)是降水离子的主要组分;降水持续过程中,重瓣榆叶梅的穿透水和树干茎流、刺槐的穿透水以及杜松的茎流离子浓度与持续时间相关。随着降雨时间的持续,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大多数离子的浓度都与空地降水离子浓度有相似的趋势。重瓣榆叶梅的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与滞尘相关的K^(+)、Mg^(2+)、Ca^(2+)离子浓度与其他2种树种有显著差异(P<0.05)。降水淋洗杜松枝干后Ca^(2+)、Mg^(2+)、Cl^(-)、NO_(3)^(-)浓度的变化大于重瓣榆叶梅和刺槐。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的主要离子是Ca^(2+)、K^(+)、NO_(3)^(-),这可能与实验区域的扬尘、汽车尾气污染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再分配 林冠层 穿透雨 树干茎流 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不同水文过程水体氮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鹏 王顺利 +2 位作者 程新平 贾鑫 刘睿明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9-83,共5页
为探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不同水体中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内对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河川径流水等不同水文过程中的水样进行采集,测定不同水体中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 为探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不同水体中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内对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河川径流水等不同水文过程中的水样进行采集,测定不同水体中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水文过程水体的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首次产生树干茎流时,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呈现出:树干茎流>穿透雨>大气降水>河川径流,硝态氮含量则呈现出:河川径流>树干茎流>穿透雨>大气降水。其他降水事件中不同水体氮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河川径流中的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值明显低于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但河川径流的硝态氮含量均值明显高于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硝态氮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与全氮和铵态氮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有机碳与硝态氮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穿透雨 树干茎流 河川径流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A-SVM模型的茎流速率预测温室西瓜蒸腾量
9
作者 张静 郭俊先 +1 位作者 刘湘江 柴扬帆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4-2443,共10页
【目的】基于SMA-SVM模型预测温室西瓜需水量。【方法】以西瓜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结合的作为特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建立黏菌算法(Slime mold algorithm,SMA)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温室西瓜蒸腾量预测模型。【... 【目的】基于SMA-SVM模型预测温室西瓜需水量。【方法】以西瓜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结合的作为特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建立黏菌算法(Slime mold algorithm,SMA)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温室西瓜蒸腾量预测模型。【结果】气象因子与茎流速率共同作为输入要比气象因子单独作为模型输入的蒸腾量预测精度更高,且通过SMA优化后的SVM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结论】茎流速率的SMA-SVM蒸腾预测模型在西瓜三个时期的R2和RMSE分别为0.83、0.87、0.92和0.38、0.31和0.15;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预测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茎流速率 蒸腾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提取的CNN-BiLSTM长白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预测
10
作者 赵星宇 宋其江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目的】树干液流密度是影响植物蒸腾的重要因素,其大小受太阳辐射、空气湿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变量影响,准确测量或估计树干液流密度对于了解森林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长... 【目的】树干液流密度是影响植物蒸腾的重要因素,其大小受太阳辐射、空气湿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变量影响,准确测量或估计树干液流密度对于了解森林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长白落叶松树干液流预测方法。首先,选取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为试验对象,将林场气象监测站测得的9个环境变量和Granier法所测长白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进构建数据集。其次,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方法对环境变量与树干液流密度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应用转移熵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提取出四个主要环境变量作为模型的输入。最后,搭建基于特征数据的CNN-BiLSTM混合模型,将数据集输入模型进行训练与测试。【结果】通过对比试验,将相关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作为预测精度的评价指标,CNN-BiLSTM方法在性能表现上优于BP、CNN、CNN-LSTM模型的预测方法。【结论】转移熵方法可以很好地分析环境变量与长白落叶松液流引入时滞后的因果关系,基于转移熵的特征提取构建的CNNBiLSTM模型能有效的提高长白落叶松树干液流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树干液流密度 转移熵 CNN-BiLSTM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分配特征
11
作者 胡蕾 贾剑波 +3 位作者 闫文德 王一帆 吴瑞乔 陈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径阶大小选取18棵样树,在2014年生长季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持续观测夜间液流,结合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微型蒸渗仪来计算蒸腾量,解析夜间液流的去向;并进行夜间液流与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度、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以确定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在6—9月典型晴天,夜间液流速率都呈逐渐降低趋势,18:00—24:00的夜间液流速率高于00:00—05:00,夜间液流主要用于对白天失水过多的茎干进行补水,以至于在24:00时油松茎干储水量基本达到饱和,因此,00:00—05:00夜间液流速率趋于稳定;油松夜间液流用于茎干补水的比例(95.34%)显著高于用于夜间蒸腾量的比例(4.66%);油松夜间茎干补水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3,P<0.01),而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响应不敏感(R^(2)=0.105,P>0.05),表明夜间液流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影响。【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随着夜间时间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绝大部分的夜间液流用于夜间茎干补水,在气象因子中,饱和水汽压是驱动夜间茎干补水及夜间液流的重要因子(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液流 分配特征 茎干补水 夜间蒸腾 华北土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源3种林分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2
作者 董玲玲 康峰峰 +3 位作者 韩海荣 程小琴 赵金龙 宋小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150,共6页
于2013和2014年5—9月对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林、山杨林和华北落叶松林的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进行了监测,分析森林冠层对降水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和山杨林的穿透雨率分别为78.8%,81.1%和83.8%,3种... 于2013和2014年5—9月对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林、山杨林和华北落叶松林的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进行了监测,分析森林冠层对降水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和山杨林的穿透雨率分别为78.8%,81.1%和83.8%,3种林分穿透雨量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穿透雨月变化与林外降雨量月变化趋势一致,油松林、山杨林和华北落叶松林产生穿透雨的临界降雨量分别为1.5,0.9,1.2mm;3种林分的树干茎流率分别为油松林0.8%、华北落叶松林1.0%、山杨林3.7%,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成正比。(2)林冠截留能力为油松林(20.4%)>华北落叶松(17.9%)>山杨林(12.4%),油松林的林冠截流率显著高于山杨林,在降雨量较小时表现更加明显,降雨特征和冠层结构对林冠截流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源 林外降雨 穿透雨 树干茎流 林冠截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红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盛后财 蔡体久 +2 位作者 朱道光 李华 武秀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1,共5页
对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K,Ca,Mg,Mn,Fe共5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合水量分配比例,计算了各元素在森林中的净输入量。结果表明:⑴原始红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除Fe元素外,所有浓度值均有树干茎流>穿透雨>大... 对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K,Ca,Mg,Mn,Fe共5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合水量分配比例,计算了各元素在森林中的净输入量。结果表明:⑴原始红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除Fe元素外,所有浓度值均有树干茎流>穿透雨>大气降雨;从各元素平均浓度来看,Ca元素最高,Fe元素最低,其排序为:Ca>K>Mg>Mn>Fe。⑵大气降雨年平均浓度中,K元素变动系数最大,为1.514,Ca元素最小,为0.827;原始红松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年平均浓度中变动系数最大的元素分别为Mn,Mg(或Fe);变动系数最小的元素分别为Ca,Mn;各元素年平均浓度的变异系数均为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⑶原始红松林各元素净输入量排序为:K>Ca>Mg>Mn>Fe,且Fe元素的净输入量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红松林 大气降雨 穿透雨 树干茎流 养分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人工水源保护林降水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世海 余新晓 +2 位作者 胡春宏 吉祖稳 高国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A01期100-103,共4页
研究表明 ,密云水库集水区大气降水化学元素含量在不同时段内变幅较大 ,各元素加权平均值之和为12 .0 0 11m g/ L ,各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 Ca >N >K >Mg >Na >P >Fe>Zn >Cu >Mn。大气降水经过 3种类型的水源... 研究表明 ,密云水库集水区大气降水化学元素含量在不同时段内变幅较大 ,各元素加权平均值之和为12 .0 0 11m g/ L ,各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 Ca >N >K >Mg >Na >P >Fe>Zn >Cu >Mn。大气降水经过 3种类型的水源保护林林冠层后 ,所测定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不一 ,但总的结果来看 ,化学元素含量升高的元素较多 ,且化学元素含量之和 ,无论是林内穿透降雨还是树干茎流均呈升高趋势 ,不同林分结果如下 :林内穿透降雨中化学元素总量分别为刺槐林 4 6 .192 4 mg/ L、油松林 2 0 .6 135 m g/ L、板栗林 17.110 5 mg/ L ;树干茎流中化学元素总量不同林分分别为刺槐林 6 1.5 86 2 m g/ L、油松林 73.32 35 mg/ L、板栗林 35 .5 0 74 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水源保护林 林内穿透降雨 树干茎流 化学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冠层淋溶水质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钙仁 雷世满 +3 位作者 黄承标 张秀青 彭军 陈桂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3-206,共4页
为探讨桉树人工林冠层对降雨水质的影响过程与特征,采用连续分程式林内雨收集系统采集水样,研究了6种不同林分人工林对冠层穿透水和树干径流水浊度、色度、pH值、化学需氧量(COD)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淋溶的第1阶段,3年生桉树人工林冠... 为探讨桉树人工林冠层对降雨水质的影响过程与特征,采用连续分程式林内雨收集系统采集水样,研究了6种不同林分人工林对冠层穿透水和树干径流水浊度、色度、pH值、化学需氧量(COD)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淋溶的第1阶段,3年生桉树人工林冠层穿透水(穿透雨深0~10mm)的浊度、色度、pH值、COD等4个水质参数的值分别为149.9NTU、55度、4.97和85.5mg/L,树干径流(径流量0~600ml)的4个水质参数值分别为192.8NTU、153度、4.76和117.8mg/L,3年生桉树对林内雨水质的影响大于7年生杂交相思林、13年生马尾松林和软阔林。不同林龄桉树对林内雨水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1年生桉树林的最小,3年生的最大,7年生的居中。6种不同林分森林对林内雨水质的影响随淋溶的不断进行由强变弱。同一林分人工林其冠层穿透水水质优于树干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水 树干径流 水质 桉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鹤山酸雨地区针叶林与阔叶林降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34
16
作者 刘菊秀 温达志 周国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研究并比较了广东酸雨地区鹤山丘陵综合实验站区内不同类型森林降水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和大气降水相比,针阔叶林林内降水除NO3外其它离子含量都明显增加,马尾松针叶林冠层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离子含量增加倍数最高分别为34倍和12倍... 研究并比较了广东酸雨地区鹤山丘陵综合实验站区内不同类型森林降水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和大气降水相比,针阔叶林林内降水除NO3外其它离子含量都明显增加,马尾松针叶林冠层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离子含量增加倍数最高分别为34倍和12倍,阔叶林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离子含量增加倍数最高分别为8倍和10倍,针叶林降水比阔叶林降水离子富集程度较为显著.林内降水中马尾松针叶林树干径流离子总含量小于穿透雨离子总含量,阔叶林穿透雨离子总含量小于树干径流离子总含量.不同阔叶林型林内降水中离子含量是不同的.针叶林林内降水有进一步酸化趋势.林内降水离子富集导致森林冠层正负电荷数不平衡,营养离子大量淋失,使林冠层养分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径流 阔叶林 酸雨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植被截留对大气污染物湿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陶豫萍 吴宁 +2 位作者 罗鹏 刘兵 张桥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9-12,共4页
试验研究了裸地、马尾松林、香樟林的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以及地表径流的污染物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污染物质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SO42->NO3->Cl->F-;马尾松、香樟林群落的穿透雨、树干径流的污染物质含量显著... 试验研究了裸地、马尾松林、香樟林的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以及地表径流的污染物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污染物质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SO42->NO3->Cl->F-;马尾松、香樟林群落的穿透雨、树干径流的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说明它们对降水中污染离子的富集作用很强,马尾松林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污染物离子的总量高于香樟林。各林型大气污染物降水的SO42-离子含量都较高,两种林型的地表径流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但污染物浓度比树干径流有显著降低,说明土壤表面和枯枝落叶对降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沉降 大气降水 穿透雨 树干径流 地表径流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地区几个树种树干茎流的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书军 闫文德 +1 位作者 项文化 雷丕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8-414,共7页
对湖南株洲22~25年生的樟树、火炬松、槲栎、醉香含笑4个树种树干茎流及林外大气降水中N、P、SiO2、K、Ca、Mg、Cu、Zn、和Mn 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 对湖南株洲22~25年生的樟树、火炬松、槲栎、醉香含笑4个树种树干茎流及林外大气降水中N、P、SiO2、K、Ca、Mg、Cu、Zn、和Mn 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NH4-N>SiO2>Zn>K>NO3-N>Mg>Fe>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相对于大气降水,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不同树种间树干茎流养分特征表现不同,按总含量值排序依次为火炬松、槲栎、樟树、醉香含笑;不同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对含量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NH4-N、Ca、K、SiO2含量最高,Mg、NO3-N、Zn、Mn含量居中,P、Fe、Cu含量最低。与大气降水相比,4个树种茎流共同表现为,Cu的含量变化较小,其它元素含量均有较大的变化,其中樟树茎流中Zn,SiO2,Fe,Cu;火炬松、槲栎茎流中Zn,Fe;醉香含笑茎流中Zn为负淋洗,4个树种对Zn的负淋洗表现的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树干茎流 养分含量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孔维健 周本智 +3 位作者 安艳飞 王刚 王小明 徐升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3-718,共6页
在2009年3—10月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研究,以探讨其林内降水分配规律和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林外总降水量达1 220.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 在2009年3—10月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研究,以探讨其林内降水分配规律和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林外总降水量达1 220.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总降水量的78.2%、7.3%和14.5%。随着林外降水量的增加,穿透雨量、茎流量呈线性增加,而林冠截留量先是迅速增加,当林外降水量达10 mm后增速减缓,并趋于稳定(5~6 mm)。(2)人工毛竹林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37 t.hm-2,最大持水率为223%,在1次降水中最大的蓄水潜力为0.975 mm。(3)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量为2.41 mm,仅占总降水量的0.20%,径流泥沙量为126.3 kg.hm-2,平均1.034 kg.hm-2.mm-1。表明本试验地人工毛竹林水土流失较少,水土保持效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生态特征 毛竹林 林冠截留 茎流 穿透雨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游珍 李占斌 蒋庆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定量分析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和植被影响雨滴溅蚀的方式,并比较了它们在被分配前后的击溅侵蚀能量。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主要有3种形式:截流、透流和干流,其中,只有透流能溅蚀地面。再分配减少了溅蚀地面的雨量,但增加了雨滴直径。经... 定量分析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和植被影响雨滴溅蚀的方式,并比较了它们在被分配前后的击溅侵蚀能量。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主要有3种形式:截流、透流和干流,其中,只有透流能溅蚀地面。再分配减少了溅蚀地面的雨量,但增加了雨滴直径。经过比较,结论如下:1)枯落物覆盖度与溅蚀能量呈线性负相关,枯落物覆盖度越大,溅蚀能量越小;2)在降雨量达到透流(经枝叶聚集部分)临界雨量以后,植被高度是所有植被特性中影响溅蚀能量贡献率最大的因子,植被越高,溅蚀能量越大;3)在降雨量达到透流(经枝叶聚集部分)临界雨量以后,雨滴终速度越大,植被所能减少的溅蚀能量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降雨 再分配 截流 透流 干流 雨滴溅蚀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