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RB/OW-GFRP混合结构的CTB电池包上盖总成轻量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段利斌 张雨 +5 位作者 杜展鹏 刘冶钢 孟祥新 田冠男 郑海洋 吴闯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电池车身一体化(CTB)是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关键技术。利用胶接工艺将变厚度(VRB)结构与正交编织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OW-GFRP)粘接形成的VRB/OW-GFRP混合结构,是降低CTB电池包质量的创新结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电池车身一体化(CTB)是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关键技术。利用胶接工艺将变厚度(VRB)结构与正交编织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OW-GFRP)粘接形成的VRB/OW-GFRP混合结构,是降低CTB电池包质量的创新结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以某款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实现了电池包上盖与车身地板的集成融合。分别采用VRB结构、UT/OW-GFRP及VRB/OW-GFRP混合结构替代等厚度(UT)CTB电池包上盖总成,并基于多阶段优化方法开展了3种类型CTB电池包上盖总成的轻量化设计。结果表明,在满足CTB电池包刚度性能前提下,VRB结构相比UT结构实现减质量6.4%;基于VRB/OW-GFRP混合结构的CTB电池包上盖总成轻量化效果约为金属结构的3倍,VRB/OW-GFRP相比UT/OW-GFRP混合电池包上盖总成进一步减质量4.2%。由此可见,VRB/OW-GFRP混合结构是未来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CTB电池包上盖总成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厚度/正交编织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混合结构 电池车身一体化 电池包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温度场更新的钢框架结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
2
作者 蔡新江 刘超 +1 位作者 施涵远 毛小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高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根据试验子结构的数据更新模型温度场并且进行结构抗火分析,计算得到的耐火极限、极限应力状态与整体结构模拟较为吻合,耐火极限时间误差为7%,极限状态应力误差为1%。因此,文中所提方法较为可靠,能够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抗火混合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结构抗火 混合模拟 模型更新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钢混合配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星 蔺鹏臻 +1 位作者 孙理想 杨子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0-667,共8页
为了研究GFRP-钢混合配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由素混凝土以及混凝土环境下钢筋、GFRP筋三者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特点出发,探讨混合配筋结构中混凝土耐久性能、GFRP筋与钢筋面积比影响下结构使用寿命预测方法,提出混合配筋混凝土结构使用... 为了研究GFRP-钢混合配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由素混凝土以及混凝土环境下钢筋、GFRP筋三者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特点出发,探讨混合配筋结构中混凝土耐久性能、GFRP筋与钢筋面积比影响下结构使用寿命预测方法,提出混合配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预测优化模型。利用提出的预测模型对GFRP筋-钢混合配筋T梁结构使用寿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配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由混凝土、钢筋以及GFRP筋3种材料共同决定,且随着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及配筋面积比的差异,整体结构使用寿命也有所不同。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较差时,整体使用寿命由混凝土决定;混凝土耐久性能较好时,整体使用寿命由GFRP筋与钢筋面积比以及混凝土环境中钢筋与GFRP筋使用寿命共同决定;该预测模型可用于混合配筋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评估及其维修加固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 混合配筋 使用寿命 结构性能 预测 混凝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载荷作用下的钢/复合材料L型混合结构的失效模式转换
4
作者 康振航 俞同强 刘昆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4-1474,共11页
在船舶结构中,钢–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L型接头和类似部件较为常见。本文设计了带有±45°凹槽结构的钢/GFRP L型接头,通过钢/GFRP L型接头的压缩实验,研究了胶接长度等参数对L型接... 在船舶结构中,钢–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L型接头和类似部件较为常见。本文设计了带有±45°凹槽结构的钢/GFRP L型接头,通过钢/GFRP L型接头的压缩实验,研究了胶接长度等参数对L型接头性能的影响。在钢/GFRP L型接头的数值分析中,考虑±45°凹槽结构胶接界面结构的复杂性和多界面、多尺度的问题,采用刚度等效法,将凹槽结构等效为零厚度的内聚力单元层。通过压缩实验与仿真对比,详细分析了L型接头的失效模式与压缩载荷、压缩位移的关系,并得出当胶接长度为100 mm时,钢/GFRP L型接头具有更好的抗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混合结构 凹槽形貌 界面增强 等效模型 L型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瓷绝缘子整体结构尺寸参数优化研究
5
作者 岳永刚 范永强 +4 位作者 白云 陈以欣 曹彬 陈思睿 王黎明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6,共8页
本研究通过改变绝缘子尺寸参数,运用COMSOL软件的优化模块,以实现圆柱头混合瓷绝缘子瓷件与钢脚的电气和力学性能优化。结果表明:以电场强度最小值为优化目标时,优化后的瓷件最大场强位置发生改变且电场强度较优化前降低了56.59%,电场... 本研究通过改变绝缘子尺寸参数,运用COMSOL软件的优化模块,以实现圆柱头混合瓷绝缘子瓷件与钢脚的电气和力学性能优化。结果表明:以电场强度最小值为优化目标时,优化后的瓷件最大场强位置发生改变且电场强度较优化前降低了56.59%,电场分布得以优化;以力学性能为优化目标时,优化后的瓷件最大第一主应力位置转移且较优化前降低了51.02%,但瓷件整体结构高度有所增加;对钢脚结构进行优化发现,二圆台和三圆台钢脚优化后的瓷件最大应力和电场分布结果相近,但由于三圆台钢脚制造工艺复杂,推荐采用优化后的二圆台钢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绝缘子 结构尺寸优化 电场分布 应力分析 钢脚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5号桥塔墩深水基础钻孔平台方案比选研究
6
作者 吕磊 梁玉坤 +1 位作者 王东辉 涂满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3,共6页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主跨1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桥塔墩基础采用18根∅6.3 m超大直径空心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嵌入岩层40 m左右,墩位处最大水深57.4 m、无覆盖层且海床面高差达8 m左右,水文环境及波浪条件恶劣。...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主跨1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桥塔墩基础采用18根∅6.3 m超大直径空心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嵌入岩层40 m左右,墩位处最大水深57.4 m、无覆盖层且海床面高差达8 m左右,水文环境及波浪条件恶劣。为保证5号桥塔墩基础钻孔灌注桩顺利施工,提出导管架平台方案和钢桁架平台方案,并从施工工期、用钢量、大型设备、施工难度及风险方面进行比选,确定采用钢桁架平台方案。钢桁架为整体全焊式,高10.9 m,采用8根∅4.8 m钢锚桩+4根∅6.8 m钢护筒支撑桩作为平台支撑体系,桁架与钢锚桩之间固结形成“板凳式”结构,同时在桁架底部设置内嵌式浮箱结构,使钻孔平台结构具备整体自浮功能及便于∅4.8 m钢锚桩插打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钻孔灌注桩 钻孔平台 整体全焊式钢桁架结构 内嵌式浮箱结构 整体自浮功能 施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混合连接预制装配式梁-柱子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光伟 刘中存 +6 位作者 黄华 冯德成 张海林 潘贤林 刘玮 刘彦生 钱凯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1,共12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混合连接(HSCC)预制装配式梁-柱子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设计制作了3个1/2缩尺梁-柱子结构试件,包括1个现浇钢筋混凝土试件和2个带HSCC的预制混凝土(PC)试件,并进行拟静力Pushdown试验;基于ANSYS/LS-DYNA进行有限元模拟... 为研究钢-混凝土混合连接(HSCC)预制装配式梁-柱子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设计制作了3个1/2缩尺梁-柱子结构试件,包括1个现浇钢筋混凝土试件和2个带HSCC的预制混凝土(PC)试件,并进行拟静力Pushdown试验;基于ANSYS/LS-DYNA进行有限元模拟与参数分析,进一步研究连接参数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现浇试件破坏由梁受拉钢筋断裂主导;PC试件破坏主要由边柱-梁端连接处的螺栓受剪断裂或滑牙控制;平齐端板混合连接(HSCC-FEP)试件的初始峰值荷载最高,但因螺栓滑牙导致悬链线机制未充分发展;顶底腹板角钢连接(HSCC-TSWA)试件通过顶底腹板角钢和螺栓的抗剪作用显著提升了抗拉承载力,可以有效发展悬链线机制,获得更高的极限承载力;提高螺杆强度会改变破坏模式,使破坏模式从螺栓剪断转变为梁纵筋断裂,显著增强子结构的变形能力,促进悬链线机制发展;减小跨高比有利于小变形阶段压拱机制的发展,但会显著降低结构的延性;预紧力为额定扭矩时结构的变形能力最优,过大的预紧力会抑制结构的变形能力,不利于悬链线机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混合连接 装配式结构 Pushdown方法 有限元分析 抗连续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
8
作者 何知明 李英铭 +1 位作者 张莹 施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6,150,共9页
为优化高速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使其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依托主跨335 m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开展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将原结合段前承压板及钢格室优化为钢锚室并缩短钢混黏结段长度,提出优化构造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 为优化高速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使其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依托主跨335 m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开展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将原结合段前承压板及钢格室优化为钢锚室并缩短钢混黏结段长度,提出优化构造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结合段结构优化前后应力分布规律和传力特性。结果表明:优化前后钢-混结合段在最大正、负弯矩工况下应力沿纵向分布规律基本相似,原结合段前承压板传力作用并不显著;除部分应力集中点外,优化前后结合段应力差异并不显著,均小于17%。两种工况下,优化前后钢-混结合段均以承压板的直接承压为主要传力路径(R1),传递62.72%~66.65%钢梁轴力至混凝土;原结合段顶底板及腹板通过剪力钉传力(R2)、PBL钢板及PBL剪力键传力(R3)分别传递19.79%/22.54%、13.56%/12.68%的钢梁轴力,传力相对均匀;优化后结合段通过R3路径仅传递6%左右钢梁轴力至混凝土,R2路径传力比显著高于R3路径。优化后结合段在保证合理受力的条件下缩减了结合段的长度,有效降低施工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构造优化 有限元分析 受力特性 传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子通风槽钢结构对提高中型高压电机散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德其 曾航 +4 位作者 殷伟 周晓辉 李广 艾润 谭卓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为降低YJK450-6、400kW中型高压电机的通风散热性能,本文对该电机不同通风槽钢结构进行了散热性能研究。首先,在现有电机的直线标准型通风结构基础上,提出单列缩放型、双列直线型、双列缩放型3种轴-径向混合通风结构形式;在SpaceClaim... 为降低YJK450-6、400kW中型高压电机的通风散热性能,本文对该电机不同通风槽钢结构进行了散热性能研究。首先,在现有电机的直线标准型通风结构基础上,提出单列缩放型、双列直线型、双列缩放型3种轴-径向混合通风结构形式;在SpaceClaim软件中建立电机3维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结合电机内部热量传递公式计算出电机仿真设置参数,并导入Fluent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其中,计算温度场所用热源通过AnsoftMaxwell平台计算的电机损耗值获取。其次,通过网格无关性和温升试验验证本文建立的电机3维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对比分析3种轴-径向混合通风结构与直线标准型结构对电机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轴-径向混合通风结构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佳散热结构和参数方案;进一步探究冷却风速对双列缩放型槽钢的电机换热性能的影响;结合定子绕组温升和电机整体的温升均匀性系数,对最佳散热结构和参数方案电机进行散热效果评价。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计算模型是有效的;双列缩放型通风槽钢结构的各项散热性能指标均最好,是最优通风槽钢结构;径向风道高度为6mm且数量为13的双列缩放型通风槽钢结构为最佳散热结构和参数方案;双列缩放型通风槽钢结构两侧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随冷却风速增大而增大,且槽钢迎风面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明显大于背风面;径向风道高度为6mm且数量为13的双列缩放型通风槽钢结构电机的内/外层绕组温升分布均匀性系数比直线标准型电机分别提高88.13%、20.11%。因此,优化设计通风槽钢结构有利于电机内部空气流动和散热,可实现有效降低电机内部温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高压电机 轴-径向混合通风结构 通风槽钢 径向风道 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多格室钢-混结合段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覃作伟 廖原 +2 位作者 丁望星 阳晏 唐守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双索面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主跨主梁采用分离式双钢箱+正交异性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轻型组合梁,边跨主梁采用PC边主梁。组合梁与PC梁连接过渡段总长6.0 m,其中钢梁段长1.0 m,钢梁加强段长3.0 m,钢...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双索面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主跨主梁采用分离式双钢箱+正交异性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轻型组合梁,边跨主梁采用PC边主梁。组合梁与PC梁连接过渡段总长6.0 m,其中钢梁段长1.0 m,钢梁加强段长3.0 m,钢-混结合段长2.0 m。为解决钢-混结合段边箱部分截面刚度过渡剧烈、应力集中明显、格室内填充混凝土施工困难等问题,利用外腹板和风嘴箱室构造边箱多格室断面,形成“钢格室+后承压板”的结构,提高钢-混结合段边箱部分截面刚度过渡均匀性;格室内钢-混连接区域采用开孔板剪力键和剪力钉,提高结合段的抗剪强度及延性,增强整体连接的可靠性;格室内填充料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并综合考虑结构性能需求和技术指标进行配合比优化,改善结合段的耐久性和施工可靠性。结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各构件受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合梁 钢-混结合段 多格室构造 开孔板剪力键 剪力钉 活性粉末混凝土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优化的拟满内力遗传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军 郭飞 +3 位作者 郭卫彤 阎杰 王贺贺 杨永竹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46,共5页
为解决离散变量方钢管混凝土桁架的结构优化问题,以桁架杆件最低总造价为目标函数,采用拟满内力遗传算法对杆件截面进行结构尺寸优化.拟满内力遗传算法引入拟满内力算法作为遗传算子,并将部分初始种群由拟满内力算法产生以增加种群多样... 为解决离散变量方钢管混凝土桁架的结构优化问题,以桁架杆件最低总造价为目标函数,采用拟满内力遗传算法对杆件截面进行结构尺寸优化.拟满内力遗传算法引入拟满内力算法作为遗传算子,并将部分初始种群由拟满内力算法产生以增加种群多样性.对传统遗传算法罚函数进行改进,以增强算法的寻优效率.通过两个算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拟满内力遗传算法进行方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优化,相对于拟满内力算法和传统遗传算法其造价分别降低了15%、15%、45%、53%.拟满内力遗传算法进行方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优化的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 桁架 拟满内力算法 结构优化 混合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玻璃钢组合结构对高速弹丸的抗侵彻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元豪 陈长海 朱锡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探究钢与玻璃钢的组合结构形式对舰船舱壁复合装甲结构抗穿甲性能的影响,采用均质钢板前置和后置玻璃钢来分别模拟舰船舱壁外设及内设复合装甲结构,结合高速弹道冲击实验,分析、比较2种结构形式组合靶板的穿甲破坏模式和抗弹吸能能力... 为探究钢与玻璃钢的组合结构形式对舰船舱壁复合装甲结构抗穿甲性能的影响,采用均质钢板前置和后置玻璃钢来分别模拟舰船舱壁外设及内设复合装甲结构,结合高速弹道冲击实验,分析、比较2种结构形式组合靶板的穿甲破坏模式和抗弹吸能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开展高速立方体弹丸侵彻组合靶板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组合靶板的侵彻过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2种组合靶板中复合装甲板的破坏模式均主要为钢板的剪切冲塞破坏和玻璃钢的纤维剪切断裂,后置组合靶板中玻璃钢背层伴随有纤维的拉伸破坏;前置组合靶板的抗弹吸能能力要稍大于后置组合靶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舱壁 复合装甲 抗弹性能 玻璃钢组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勇 郭子雄 +1 位作者 聂建国 赵鸿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5,共6页
首先介绍了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性能优势;并针对我国和日本的相关规程及工程应用实践,结合日本阪神地震中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主要震害特点,指出国内外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方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在综... 首先介绍了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性能优势;并针对我国和日本的相关规程及工程应用实践,结合日本阪神地震中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主要震害特点,指出国内外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方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在综合分析阪神地震后日本关于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为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 结构 混合结构 过渡层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铝板材压力连接模具几何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31
14
作者 周云郊 兰凤崇 +1 位作者 黄信宏 陈吉清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93,99,共9页
为解决钢铝混合车身中钢和铝异种材料间的连接问题,对无铆钉自冲铆连接钢铝异种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仿真分析.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为得到连接接头处的最优机械性能,以接头颈厚值和自锁值为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实验设计、统计分... 为解决钢铝混合车身中钢和铝异种材料间的连接问题,对无铆钉自冲铆连接钢铝异种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仿真分析.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为得到连接接头处的最优机械性能,以接头颈厚值和自锁值为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实验设计、统计分析、代理模型构造响应面以及遗传算法对钢铝压力连接模具几何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了接头颈厚值和自锁值两个目标的Pareto前沿解集,解集值对于改进冲压连接模具几何参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结构 钢铝混合 冲压连接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拟静力试验对抗震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40
15
作者 徐培福 薛彦涛 +1 位作者 肖从真 王翠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共8页
介绍一个30层带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拟静力试验的理论分析结果,并研讨这种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结构因柱和剪力墙拉断造成的整体倾覆破坏模式、框架及核心筒的双重抗震作用及所承受的剪力、倾覆力矩、... 介绍一个30层带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拟静力试验的理论分析结果,并研讨这种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结构因柱和剪力墙拉断造成的整体倾覆破坏模式、框架及核心筒的双重抗震作用及所承受的剪力、倾覆力矩、轴力的调整分配、结构的变形控制、抗震能力设计法遇到的结构设计不尽合理的问题。阐述了高宽比较大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的性能水准设计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 带转换层结构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铝一体化车身结构机械连接技术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16
作者 龙江启 兰凤崇 +1 位作者 陈吉清 石柏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4,共7页
不同材料的板件连接技术对开发钢铝一体化车身结构至关重要。机械连接技术是连接异种金属的新方法,通过试验方法,研究影响机械连接接头剪切强度与剥离强度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冲头尺寸、异种金属板材的放置次序、板材厚度、连接接头直径... 不同材料的板件连接技术对开发钢铝一体化车身结构至关重要。机械连接技术是连接异种金属的新方法,通过试验方法,研究影响机械连接接头剪切强度与剥离强度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冲头尺寸、异种金属板材的放置次序、板材厚度、连接接头直径等,得到了接头最大剪切力与最大剥离力随这些因素变化的规律,这些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冲头尺寸、异种金属板材的放置次序、板材厚度、连接接头直径。研究结果为设计出优质的钢与铝机械连接接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头 机械连接 钢铝一体化结构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钢木混合楼盖水平荷载转移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敏娟 马仲 +1 位作者 马人乐 李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8-1043,共6页
通过水平集中荷载作用下一层两跨的钢木混合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轻型钢木混合楼盖弹性状态下平面内刚度及其对水平荷载的分配.为了量化楼盖平面内刚度对水平荷载分配的影响,定义了楼盖水平荷载转移能力系数β,探讨了楼盖平面内刚度与竖... 通过水平集中荷载作用下一层两跨的钢木混合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轻型钢木混合楼盖弹性状态下平面内刚度及其对水平荷载的分配.为了量化楼盖平面内刚度对水平荷载分配的影响,定义了楼盖水平荷载转移能力系数β,探讨了楼盖平面内刚度与竖向抗侧力构件抗侧刚度比值α与β的关系,并根据α及β数值大小定义刚性楼盖.试验结果表明,轻型钢木混合楼盖在仅铺设SPF(云杉-松木-冷杉)规格材面板且竖向抗侧力构件仅为钢框架时,α在0.5~1.0之间,β为64.0%左右,楼盖已能较好地分配水平荷载;铺设水泥砂浆面层后,α增至3.0以上,β增至90.0%左右,结构有很强的空间协同作用,楼盖为刚性楼盖;当竖向钢框架间加上轻型木剪力墙后,α下降至1.0~2.0之间,β下降至78.0%左右,楼盖不再为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钢木混合楼盖 钢木混合结构 平面内刚度 水平荷载分配 水平荷载转移能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主梁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44
18
作者 胡辉跃 徐恭义 张燕飞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85,共5页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m的双塔双索面混合梁(由钢箱梁与钢箱结合梁组成)斜拉桥,桥面总宽48m。中跨主梁采用整体式钢箱梁,由钢主梁、正交异性钢桥面、钢箱梁横隔板组成。中跨钢主梁高4.5m,设置4道纵腹板。钢箱梁横隔板边侧...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m的双塔双索面混合梁(由钢箱梁与钢箱结合梁组成)斜拉桥,桥面总宽48m。中跨主梁采用整体式钢箱梁,由钢主梁、正交异性钢桥面、钢箱梁横隔板组成。中跨钢主梁高4.5m,设置4道纵腹板。钢箱梁横隔板边侧货车道采用实腹式、中间轻车道采用镂空的桁架式,横隔板间距2.5m。通过参数匹配设计优化正交异性钢桥面的抗疲劳性能。边跨主梁采用钢箱结合梁,由槽型钢主梁与混凝土预制板通过湿接缝与剪力钉结合为整体。边跨钢主梁高4.06m,除顶板外的断面布置与中跨钢箱梁一致。针对钢箱结合梁墩顶负弯矩区混凝土板拉应力大的问题,采取控制混凝土预制板存放龄期、选择合适的预制板结合工序及顶落梁、湿接缝处理、加强结合板配筋等措施。钢箱梁与钢箱结合梁混合面设于桥塔中跨侧18m,通过构造细节处理使2种主梁结构传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合梁 钢箱梁 钢箱结合梁 正交异性钢桥面 参数匹配设计 构造设计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径斜拉拱桥创新技术构思与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罗世东 王新国 +1 位作者 王庭正 桂婞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3,51,共4页
将现代的斜拉桥和古典的拱桥有机结合组成一种新型的桥式结构,充分发挥了斜拉桥与拱桥的优点,造型新颖美观,别具一格。湘潭市湘江四大桥主桥采用120 m+400 m+120 m斜拉钢管混凝土飞燕式拱桥,论述这种新颖桥型结构体系创新技术的构思与... 将现代的斜拉桥和古典的拱桥有机结合组成一种新型的桥式结构,充分发挥了斜拉桥与拱桥的优点,造型新颖美观,别具一格。湘潭市湘江四大桥主桥采用120 m+400 m+120 m斜拉钢管混凝土飞燕式拱桥,论述这种新颖桥型结构体系创新技术的构思与基本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组合桥式结构桥梁,具有索拱共同受力、相互作用等特性,提高了结构的跨越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管混凝土拱 组合结构 桥梁设计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塔连体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周颖 吕西林 +2 位作者 卢文胜 陈林之 黄志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8,共8页
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被认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之一,我国已有多个采用这种结构体系的单塔楼工程实例,但对双塔连体高层混合结构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不等高双塔连体混合结构,进行了7度多遇地... 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被认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之一,我国已有多个采用这种结构体系的单塔楼工程实例,但对双塔连体高层混合结构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不等高双塔连体混合结构,进行了7度多遇地震、基本烈度、罕遇地震和8度罕遇地震阶段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得到了结构的破坏模式,并对模型结构和原型结构的动力反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此类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研究表明,高位连体的竖向地震反应比较明显,设计中应适当考虑动力放大效应;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变形均呈现弯曲型;主塔楼核心筒在中震下可以保证"不坏",但结构小震下的层间位移略超过规范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混合结构 连体 振动台试验 动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