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steam-water two-phase flow frictional pressure drops in helical coils
1
作者 Bi Qin Cheng, Chen Ting Kuan, Tian Yong Sheng, Chen Xue Jun (National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710049)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49-153,共5页
ExperimentalstudyonsteamwatertwophaseflowfrictionalpresuredropsinhelicalcoilsBiQinCheng,ChenTingKuan,TianYon... ExperimentalstudyonsteamwatertwophaseflowfrictionalpresuredropsinhelicalcoilsBiQinCheng,ChenTingKuan,TianYongSheng,Ch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水二相流 部分压强 螺形线圈中水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弯管区流致振动试验
2
作者 李晓蒙 杨林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目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二次侧流体的冲刷作用下,容易产生流致振动问题,其中随机的湍流作用力是导致传热管振动的主要的机理之一。当流体的脉动压力频率与传热管固有频率相近时,会导致结构共振,长时间振动会导致传热管失效,因此研究... [目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二次侧流体的冲刷作用下,容易产生流致振动问题,其中随机的湍流作用力是导致传热管振动的主要的机理之一。当流体的脉动压力频率与传热管固有频率相近时,会导致结构共振,长时间振动会导致传热管失效,因此研究传热管在流体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特点是非常必要的。[方法]文章设计了节径比为1.47的传热管束弯管区流致振动试验装置,用空气-水两相流模拟了二次侧流体工况,分别测量了空泡份额为0.7~0.98,管间流速为5~13 m/s的流体脉动压力和管束振动加速度。[结果]结果表明,在低流速下,脉动压力主频与传热管固有频率接近,容易产生共振,且共振时管束振幅会有所增大。随着管间流速增大,管束受到的脉动压力也相应增大,而随着空泡份额的增大,脉动压力的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在计算空气-水两相流工况下的脉动压力主频时,经验公式中的系数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结论]本试验模拟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弯管区二次侧流体运行工况,在试验本体设计上考虑了与原型的几何相似性与支撑、约束相似性,相比以往的试验研究更接近实际情况,可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核电站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 空气-水两相流 脉动压力 湍流激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螺纹管高压汽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郑建学 陈听宽 +5 位作者 罗毓珊 毕勤成 吴履琛 王晓为 刘宝森 陈春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30-136,共7页
对内螺纹管两相流摩擦阻力在高压汽水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用管为我国600MW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所采用的Φ28mm×5.41mm的12CrIMoV四头内螺纹管,试验压力为:13~22MPa,质量流达为:4... 对内螺纹管两相流摩擦阻力在高压汽水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用管为我国600MW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所采用的Φ28mm×5.41mm的12CrIMoV四头内螺纹管,试验压力为:13~22MPa,质量流达为:400~1800ks/m2s,蒸汽干度为:0~1.0.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内螺纹管摩擦压降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管 汽水两相流 摩擦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传热恶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毕勤成 陈听宽 +1 位作者 田永生 陈学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0-35,共6页
报导了在西安交通大学高压汽水实验回路上进行的垂直螺旋管内汽水两相流传热试验研究.试验得出了沿螺旋管长度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壁温分布特性,由此确定了发生传热恶化的临界干度及其位置.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到了计算临界干度的经... 报导了在西安交通大学高压汽水实验回路上进行的垂直螺旋管内汽水两相流传热试验研究.试验得出了沿螺旋管长度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壁温分布特性,由此确定了发生传热恶化的临界干度及其位置.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到了计算临界干度的经验公式,为螺旋管圈换热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传热恶化 汽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螺纹水冷壁管内两相流动的摩擦压降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为术 胡建兰 +4 位作者 徐维晖 顾红芳 罗毓珊 陈听宽 朱晓静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7-761,共5页
在压力为9-35 MPa,质量流速为600-1800 kg/(m^2·s),干度为0-1的工况范围内,对φ28.6×5.8(mm)的四头内螺纹水冷壁管中单相及两相流体在绝热和受热条件下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受热和绝热两种条件下... 在压力为9-35 MPa,质量流速为600-1800 kg/(m^2·s),干度为0-1的工况范围内,对φ28.6×5.8(mm)的四头内螺纹水冷壁管中单相及两相流体在绝热和受热条件下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受热和绝热两种条件下内螺纹管的阻力特性不同,受热管的单相摩擦压降系数f比绝热管的小;受热管的两相摩擦倍率φ10^2绝热管的大。无论是受热,还是绝热情况下,压力对φ10^2影响很大,φ10^2压力增大而减小;质量流速的影响很小。随蒸汽干度增加,φ10^2增加,随后增幅减小。提出了由试验获得的单相水摩擦压降系数以及汽水两相流体摩擦压降的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内螺纹水冷壁管 汽水两相流动 摩擦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R-10小盘管螺旋管圈高压汽水两相流动摩擦阻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毕勤成 陈听宽 +1 位作者 罗毓珊 郑建学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8-213,283,共7页
在压力p=4-14MPa,质量流密度G=400-2000kg/m2·s,内壁热流密度q=0-750kw/m2的参数范围内,进行了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磨擦阻力的试验研究。螺旋管分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有电加热和绝... 在压力p=4-14MPa,质量流密度G=400-2000kg/m2·s,内壁热流密度q=0-750kw/m2的参数范围内,进行了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磨擦阻力的试验研究。螺旋管分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有电加热和绝热两种;管内径是12mm和10mm,螺旋直径均为115mm。另外还有一受热水平直管用来进行比较。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回归得到了一个经验关系式,用来计算水平或垂直放置的螺旋管内的汽水两相磨擦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汽水两相流动 摩擦阻力 质量流密度 高温气冷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对管内汽水两相流流阻、空隙率和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姚秋萍 宋保银 赵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7,51,共6页
利用旋转平台对动载作用下单相水和沸腾两相流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旋转速度、入口温度、液体流量等参数,获得了静止和旋转2种状态下的单相水及沸腾两相流实验数据.对旋转状态下的管内两相流型进行可视化拍摄,得到了... 利用旋转平台对动载作用下单相水和沸腾两相流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旋转速度、入口温度、液体流量等参数,获得了静止和旋转2种状态下的单相水及沸腾两相流实验数据.对旋转状态下的管内两相流型进行可视化拍摄,得到了动载作用下的两相流型图.结果表明,过载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反时,过载越大,管内压力和流阻越大,液相流量、空隙率和流体得热量越小.可见,动载阻碍流体向前流动,强化了管外散热,削弱了管内流体的相变换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 流型 沸腾传热 实验研究 汽水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中汽-水两相流强制对流沸腾传热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云龙 孙斌 +1 位作者 陈听宽 陈学俊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7-219,228,共4页
对螺旋管中两相强制对流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是在高压水回路上进行的 ,试验参数为系统压力 6 0~ 1 1MPa ,质量流速 40 0~ 1 2 0 0kg/(m2 ·s) ,热流密度 0~ 45 0kW /m2 ,螺旋直径1 3 7m ,螺旋上升角 3 94°... 对螺旋管中两相强制对流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是在高压水回路上进行的 ,试验参数为系统压力 6 0~ 1 1MPa ,质量流速 40 0~ 1 2 0 0kg/(m2 ·s) ,热流密度 0~ 45 0kW /m2 ,螺旋直径1 3 7m ,螺旋上升角 3 94°。用修正L M关系式整理了两相强制对流放热系数。同时也得到了螺旋管单相水和单相蒸汽的强制对流放热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对流 螺旋管 沸腾传热 汽-水两相流 蒸汽发生器 核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内汽液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流动传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自平 郭烈锦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6-302,共7页
详细介绍了在沸腾通道内部发生汽液两相流水动力不稳定性而出现周期性密度波型脉动时,脉动流动过程中瞬态和时均传热系数的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在以水为工质、以螺旋管作沸腾蒸发试验段的中低压闭式循环系统上进行,试验参数范围为:压... 详细介绍了在沸腾通道内部发生汽液两相流水动力不稳定性而出现周期性密度波型脉动时,脉动流动过程中瞬态和时均传热系数的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在以水为工质、以螺旋管作沸腾蒸发试验段的中低压闭式循环系统上进行,试验参数范围为:压力p=05~35 MPa,质量流速G=200~2 100 kg/(m2·s),工质进口过冷度ΔTsub=20~90 ℃,试验段壁面热负荷qw=0~540 kW/m2,密度波脉动的周期为T=125~14 s,且主要集中在4~10 s范围内。对密度波脉动过程中瞬态及时均传热系数和其它主要参数的基本特征与变化规律作了分析和描述,提出了表征密度波脉动传热的新的特征准则数和传热系数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两相流 密度波脉动 脉动流动传热 螺旋管 热动力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热锅炉取热管的热疲劳失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轩 张旭 史耀武 《节能技术》 CAS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针对废热锅炉取热管的失效进行了调查 ,从取热管汽水两相流动及材料学的角度 ,对事故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取热管的失效主要由于热疲劳造成的。汽水两相流动与传热分析的结果可以解释破口产生的原因、发生部位及疲劳裂纹的取向。提高... 本文针对废热锅炉取热管的失效进行了调查 ,从取热管汽水两相流动及材料学的角度 ,对事故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取热管的失效主要由于热疲劳造成的。汽水两相流动与传热分析的结果可以解释破口产生的原因、发生部位及疲劳裂纹的取向。提高水平取热管的工质质量流速 ,可有效地避免汽水分层、管间脉动及传热恶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热锅炉 取热管 热疲劳失效 汽水两相流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上升内螺纹管中高压汽-水两相流截面含汽率的测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晓静 毕勤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5,共6页
利用四头内螺纹管构建了水平绝热管和垂直绝热管组合元件,在压力为11.3、14.2、2l_5MPa,质量流速为250~1200kg/(m^2·s),热负荷为50~300kw/m。的范围内,采用压差替代法对内螺纹管内垂直上升流动的高温、高压汽一水两相... 利用四头内螺纹管构建了水平绝热管和垂直绝热管组合元件,在压力为11.3、14.2、2l_5MPa,质量流速为250~1200kg/(m^2·s),热负荷为50~300kw/m。的范围内,采用压差替代法对内螺纹管内垂直上升流动的高温、高压汽一水两相流进行了截面含汽率的测量,并分析了系统参数对截面含汽率的影响。与经典公式的计算结果对比发现,Zivi模型和我国电站锅炉水动力计算标准与试验数据相差较小,其中Zivi模型与文中试验数据误差小于15%。基于试验数据,分压力拟合了体积含汽率经验公式,与试验值相比绝大部分点的相对误差小于15%,在高千度区相对误差小于10%。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压差替代法,采用所提模型可以对垂直内螺纹管内高温、高压汽一水两相流体参数进行有效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管 压差替代法 垂直上升 汽-水两相流 截面含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流流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汪丽莉 蔡小舒 欧阳新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70-2274,2302,共6页
凝汽式汽轮机末几级往往工作于湿蒸汽区 ,工作条件恶劣。作者研制了能同时测量汽液两相流动状况的集成化探针 ,并成功地在电厂进行了实测。实验结果表明 :汽轮机中湿蒸汽的流动特性沿叶高是不均匀的 ,湿蒸汽中二次水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 凝汽式汽轮机末几级往往工作于湿蒸汽区 ,工作条件恶劣。作者研制了能同时测量汽液两相流动状况的集成化探针 ,并成功地在电厂进行了实测。实验结果表明 :汽轮机中湿蒸汽的流动特性沿叶高是不均匀的 ,湿蒸汽中二次水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与主汽流都有很大差别。讨论了湿蒸汽流场的测量方法并对部分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图 1 0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湿蒸汽两相流 二次水滴 集成化探针 流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螺旋管圈内汽水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琳智 陈听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89-97,共9页
在高压汽水试验回路上进行了立式螺旋管圈内水动力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在较宽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就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热负荷、进口和出口节流对于立式螺旋管圈内水动力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此类管圈... 在高压汽水试验回路上进行了立式螺旋管圈内水动力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在较宽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就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热负荷、进口和出口节流对于立式螺旋管圈内水动力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此类管圈中存在压力降型、密度波型和热力型脉动,同时建立了描述系统极限状态下各参数相互关系的极限状态方程式,得出了预测极限热负荷的经验公式。为该类型装置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水两相流 不稳定性 立式 螺旋管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内汽液两相流热力型脉动瞬态及时均传热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烈锦 冯自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39-42,共4页
根据热动力推进水中兵器的研究设计要求,在中低压闭式循环系统中,以水为工质,对螺旋管锅炉反应器管内出现热力型脉动流动时的瞬态及时均传热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热力型脉动传热的基本特征和变化机制,提出了表征热力... 根据热动力推进水中兵器的研究设计要求,在中低压闭式循环系统中,以水为工质,对螺旋管锅炉反应器管内出现热力型脉动流动时的瞬态及时均传热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热力型脉动传热的基本特征和变化机制,提出了表征热力型脉动传热的一组新的准则数和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热力型脉动 瞬态及时均传热 螺旋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井下蒸汽干度测试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尚思贤 赵芳茹 张利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2-25,共4页
根据注饱和蒸汽汽水两相流的原理 ,可在井下任意深度利用 KZQ- I型蒸汽取样器进行重力分离 ,取出液态水样 ,进行离子分析 ,测出相应深度的蒸汽干度 ,以解决浅层稠油井下蒸汽干度的直接监测 ,执行最佳蒸汽干度的热力采油工艺 .结果证明... 根据注饱和蒸汽汽水两相流的原理 ,可在井下任意深度利用 KZQ- I型蒸汽取样器进行重力分离 ,取出液态水样 ,进行离子分析 ,测出相应深度的蒸汽干度 ,以解决浅层稠油井下蒸汽干度的直接监测 ,执行最佳蒸汽干度的热力采油工艺 .结果证明自行设计的 KZQ- I型井下取样器取样较准确 ,误差≤ 5% ;对吞吐井、面积驱含三种不同井下管柱进行直接监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井下蒸汽干度监测真实、可靠、方便 ,经常监测井下蒸汽干度对执行最佳蒸汽干度的采油工艺 ,选择合理的井下管柱有重要意义 .对提高原油采收率、合理开发油藏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蒸汽驱 蒸汽干度 注蒸汽 热力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帧图像二次水滴粒径、速度和流动角度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弘 蔡小舒 +1 位作者 尚志涛 宁廷保 《热力透平》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为了研究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流中二次水滴的特性,本文研究了用图像法测量二次水滴的可行性,在水滴喷雾实验台上进行实验,对单帧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运动水滴粒径、速度和流动方向角。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测量汽轮机内二次水滴... 为了研究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流中二次水滴的特性,本文研究了用图像法测量二次水滴的可行性,在水滴喷雾实验台上进行实验,对单帧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运动水滴粒径、速度和流动方向角。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测量汽轮机内二次水滴这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湿蒸汽两相流 二次水滴 图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湿蒸汽两相流中水滴尺寸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汪丽莉 蔡小舒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湿蒸汽两相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湿蒸汽中水滴尺寸研究的状况和遇到的困难,并详细介绍了能同时测量一次水滴和二次水滴的集成化探针,给出了在电厂350 MW汽轮机上的测量结果.
关键词 湿蒸汽两相流 一次水滴 二次水滴 探针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内热源有序饱和多孔介质通道内气液两相流阻力特性研究
18
作者 张震 闫晓 +4 位作者 肖泽军 昝元锋 王雄 周慧辉 张友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40-1845,共6页
对无内热源有序饱和多孔介质内蒸汽-水两相流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多孔介质通道内蒸汽-水两相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了多孔介质内空泡份额及气液两相相间作用关系式,通过分析热工水力特征参数和多孔介质几何特征参数... 对无内热源有序饱和多孔介质内蒸汽-水两相流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多孔介质通道内蒸汽-水两相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了多孔介质内空泡份额及气液两相相间作用关系式,通过分析热工水力特征参数和多孔介质几何特征参数对两相流阻力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多孔介质内蒸汽-水两相流阻力关系式。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相流阻力关系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且优于其他关系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含内热源多孔介质内气液两相流阻力及传热特性研究提供了实验技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气液两相流 阻力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水冷壁中间集箱汽-水两相流分配特性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朱玉琴 缪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4,共5页
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在启动和低负荷运行时,汽-液两相混合物通过水冷壁中间分配集箱后,在垂直水冷壁中要进行流量和相的再分配,存在着流量偏差较大和水冷壁出口汽温偏差较大的可能性,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一问题,以600Mw... 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在启动和低负荷运行时,汽-液两相混合物通过水冷壁中间分配集箱后,在垂直水冷壁中要进行流量和相的再分配,存在着流量偏差较大和水冷壁出口汽温偏差较大的可能性,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一问题,以600Mw超临界锅炉过渡段水冷壁中间分配集箱及垂直水冷壁为研究对象,在压力10~21MPa、分配集箱引入管质量流速400~1200kg/(m^2·s)、干度0.7~1.0范围内,对垂直水冷壁管的分配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分配集箱并联支管相分配和汽液两相流流量分配的主要因素为引入管质量流速、干度及分配集箱压力.随着分配集箱引入管质量流速的增加,相分配及流量分配的均匀性增强.当分配集箱的工作压力增加时,分配集箱并联支管间干度分配及流量分配的均匀性增加.并联支管间干度分配的不均匀性随着分配集箱入口干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入口干度对流量分配的影响规律较复杂,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不但对保证超临界锅炉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而且为我国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超临界锅炉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中间分配集箱 分配特性 汽-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室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汽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晓磊 李仁凤 +2 位作者 谢能刚 刘庆运 马大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2-798,共7页
为了研究含水室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汽化机理,根据燃气与冷却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均质两相流模型和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及动态分层网格技术,建立了含水室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数值模型。在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含水室的... 为了研究含水室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汽化机理,根据燃气与冷却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均质两相流模型和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及动态分层网格技术,建立了含水室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数值模型。在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含水室的燃气-蒸汽弹射装置流场结构和燃气与冷却水的汽化机理。结果表明,冷却水的汽化区域主要存在于水室和弯管内燃气与冷却水的接触面上,未参与汽化的冷却水存在"附着"现象;受内聚力的影响,下游喷水孔外冷却水的附着区域逐渐扩大;水室和二级喷管内的冷却水的变化规律与燃气压力变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汽化机理研究和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一蒸汽弹射动力装置 水室 汽化机理 气液两相流 动态网格分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