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simulation of drum level sloshing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1
作者 曹小玲 皮正仁 +2 位作者 蒋绍坚 杨卫宏 B.Wlodzimerz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Drum level sloshing is the latest discove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in combined cycle, and show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drum level ... Drum level sloshing is the latest discove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in combined cycle, and show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drum level sloshing were investigated. Firstly, drum sub-modules were developed using the method of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and then the model of drum level sloshing was set up as wel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experimental rig, and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the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Dynamic simulation was made based on the model to get a 3-D graph of drum level sloshing, which shows a vivid procedure of drum level sloshing. The effect of feed-water flow rate, main-steam flow rate and heating quantity on the drum level sloshing was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higher than 0.05 Hz are that of drum level sloshing, th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of 0.0-0.05 Hz are that of drum level trendy and "false water level", and variation of the feed-water flow rates, main-steam flow rates and heating quantities can change the frequency of drum level sloshing, i.e., the frequency of sloshing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eed-water flow rate, or the decrease of the main-steam flow rate and the heating quantity. This research work is fundamental to improv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drum level signal and precise controlling of drum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cycle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false level drum level sloshing model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颗粒燃料胡椒熟化蒸汽发生器优化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张园 何子健 +3 位作者 韦丽娇 赵振华 沈德战 张嘉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200,共8页
针对胡椒熟化配套用蒸汽发生器低效高排、单次进料燃烧时间短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对胡椒熟化蒸汽发生器进行优化设计。基于胡椒熟化配套用蒸汽量、温控及产气速率需求分析,对进料机构的漏斗容量、推进绞龙尺寸、鼓风量等进行优化设... 针对胡椒熟化配套用蒸汽发生器低效高排、单次进料燃烧时间短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对胡椒熟化蒸汽发生器进行优化设计。基于胡椒熟化配套用蒸汽量、温控及产气速率需求分析,对进料机构的漏斗容量、推进绞龙尺寸、鼓风量等进行优化设计;结合虚拟仿真软件对进料机构进行建模,通过模态分析确定相关参数与硬件型号。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蒸汽发生器一次进料可持续燃烧40 min以上,生产的蒸汽温度波动不超过4.17%;改进后的蒸汽发生器适配胡椒熟化机后效果更好,熟化合格率稳定在98.3%以上;进风量与进料量同比改变,有效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效。对蒸汽发生器提高热效率,降低排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为胡椒加工生产线自动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蒸汽发生器 秸秆颗粒 模态分析 熟化合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增强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进展
3
作者 王维 刘家宇 +2 位作者 宋经远 罗康 帅永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8,共6页
随着对航空动力经济性和环保的要求逐渐提升,一种水增强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项技术通过将发动机尾气中的水分进行冷凝、回收、再热,然后将再热后的水蒸气重新注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在水增强型涡轮风扇发动... 随着对航空动力经济性和环保的要求逐渐提升,一种水增强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项技术通过将发动机尾气中的水分进行冷凝、回收、再热,然后将再热后的水蒸气重新注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在水增强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工作参数对热循环性能的影响、氢燃料与煤油燃料的对比、蒸汽发生器与换热器相关设计等方面对该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介绍。基于该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技术对热效率和推力的增加都有明显的效益,但目前只考虑了单一过程或进行了过度简化,且由于该系统中冷凝器内换热过程涉及多相、多组分的复杂相变传热过程,必然使得冷凝器结构复杂,故而在未来更深入的研究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循环过程且冷凝器结构的高紧凑、轻量化设计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该项技术走向成熟应用的重要指标:水增强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内多过程如何进行一体化耦合及如何综合考评该技术带来的经济性与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增强型涡扇发动机 燃烧控制 污染物排放 水蒸气回收利用 热力循环 蒸汽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蒸汽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
作者 吴玉庭 马旭东 +3 位作者 杜彦君 雷标 鹿院卫 张灿灿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91,共12页
工业脱碳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关于工业脱碳的研究集中在供给侧,少有针对需求侧的研究,而需求侧生产工业蒸汽的能耗占总工业能耗近30%,是工业脱碳的有效着力点。热泵蒸汽机针对工业蒸汽需求,凭借其显著的能质提... 工业脱碳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关于工业脱碳的研究集中在供给侧,少有针对需求侧的研究,而需求侧生产工业蒸汽的能耗占总工业能耗近30%,是工业脱碳的有效着力点。热泵蒸汽机针对工业蒸汽需求,凭借其显著的能质提升能力,为工业脱碳提供了一种极具前景的替代方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热泵蒸汽机的研究现状,分别从提高系统效率和提高输出温度两个方面提出了热泵蒸汽机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在制冷剂方面,使用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等方法预测高温混合制冷剂的性质将是工质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冷媒压缩机方面,对涡旋压缩机提出新的组合剖面、新的密封结构及设计新的轴向力平衡方法,对活塞压缩机使用梯形活塞和阶梯式混合排量活塞等创新密封方法,对螺杆压缩机的几何参数、运行条件、系统结构和驱动配置实施优化策略将是冷媒压缩机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水蒸气压缩机方面,对离心压缩机降低排气温度和开发廉价高性能叶片,对螺杆压缩机进行精确喷水控制和系统可靠性设计将是水蒸气压缩机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蒸汽机 高温热泵 混合制冷剂 高温压缩机 水蒸气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机理研究
5
作者 王越 谭蔚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15,共9页
螺旋管束由于其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快堆与第4代核电堆型中。为揭示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本文在验证激振模型的冲击实验基础上,利用螺旋管束激振模型系统地研究了管的相对位置、管束结构参数对螺旋管振动响应的... 螺旋管束由于其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快堆与第4代核电堆型中。为揭示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本文在验证激振模型的冲击实验基础上,利用螺旋管束激振模型系统地研究了管的相对位置、管束结构参数对螺旋管振动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面外方向的振幅远大于面内方向的,相邻管层节径比对螺旋管振动响应的影响强于同层管间节径比与螺旋角。通过改变管间流速,探究了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机理,提出了预测临界流速的半经验公式,并且同现有直管管束的国家标准与先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为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的设计与工程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 管束振动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 临界流速半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下蒸汽发生器的动态液位预测
6
作者 殷钰卓 汪标鑫 +1 位作者 林梅 王秋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157,共11页
为提升蒸汽发生器液位监测的实时性与准确性,以保障核动力系统安全运行,提出了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下蒸汽发生器的动态液位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模拟主蒸汽管道破裂工况进行实验,采用AP1000蒸汽发生器缩比建模,结合电动球阀控制与高速相... 为提升蒸汽发生器液位监测的实时性与准确性,以保障核动力系统安全运行,提出了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下蒸汽发生器的动态液位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模拟主蒸汽管道破裂工况进行实验,采用AP1000蒸汽发生器缩比建模,结合电动球阀控制与高速相机图像识别,实现了液位与关键热工参数采集;接着,构建了液位时间序列集并进行了小波分解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液位本身的时频特征以及与热工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了基于Informer、深度线性网络(DLinear)的深度学习液位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Linear模型在预测精度与模型鲁棒性方面均优于Informer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液位剧烈波动特征,验证了其在处理长时序依赖问题中的适用性与优势。DLinear模型在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决定系数上较Informer模型分别提升了24.9%、16.0%、9.3%,在±5 mm误差范围内预测准确率达到81.5%,不仅能更好地捕捉液位细节变化,还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研究验证了DLinear模型在液位预测任务中的高效性与工程应用潜力,为核电站事故预警和智能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蒸汽发生器 液位预测 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245fa制冷剂高温热泵构建的蒸汽发生系统性能
7
作者 吴锋明 李帅旗 +4 位作者 戴春江 何世辉 陈翔 宋文吉 冯自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2-763,共12页
高温热泵蒸汽发生系统具有替代小型燃煤锅炉的潜力,不仅可以满足工业领域对110℃以上蒸汽的需求,而且可以降低供热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文搭建了R245fa制冷剂高温热泵蒸汽发生系统,探究了不同蒸发温度(35~50℃)与冷凝温度(95~125℃... 高温热泵蒸汽发生系统具有替代小型燃煤锅炉的潜力,不仅可以满足工业领域对110℃以上蒸汽的需求,而且可以降低供热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文搭建了R245fa制冷剂高温热泵蒸汽发生系统,探究了不同蒸发温度(35~50℃)与冷凝温度(95~125℃)匹配条件,不同热源温度(45~65℃)与产生热水/蒸汽温度(95~120℃)匹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及热源温度对系统启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热性能系数(COP)、η_(iso)、η_(vol)总体呈现出随蒸发/冷凝温度差值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较常规热泵系统,高温热泵系统压缩比水平更高,本机组平均水平为6.09,最高可达8.28,且系统等熵效率与容积效率受机组运行温度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压缩比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温度由35℃上升至45℃,等熵效率以及容积效率分别下降3.65%、6.16%;COP、制热量随热源温度与产生热水/蒸汽温度差值增大而降低。本机组直接蒸发原理使得产生蒸汽压力低于0.170MPa,设备符合正常压力容器标准;热源温度对系统制冷剂流量变化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有限。以本机组为例,热源温度由50℃变化至60℃时,系统制冷剂流量因热源温度升高引起的提升幅度小于5%;启动过程的负载转换会导致系统性能快速变化;热源温度的提高会加快系统的启动速度,热源温度从45℃变化至65℃,启动阶段所花时间减少了520s;热源温度对系统启动稳定性有明显影响,过高或过低都将降低系统启动稳定性。根据稳定性结果分析,本机组的合适热源温度为5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R245FA 蒸汽发生系统 性能 启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碳/g-C_(3)N_(4)光热-光催化协同蒸发器构建及其污水蒸发降解性能
8
作者 王镇玉 袁家相 +6 位作者 方伟 陈辉 杜星 何漩 李薇馨 王大珩 赵雷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139,共11页
为了提高光热水蒸发系统的能效和环境适应性,将光催化剂引入到界面光热吸收体中,通过光热和光催化协同效应优化有机污水处理效率。首先,采用液相泡沫法制备具有界面光热效应的泡沫碳光吸收体,以此为基体,引入二维g-C_(3)N_(4)光催化剂,... 为了提高光热水蒸发系统的能效和环境适应性,将光催化剂引入到界面光热吸收体中,通过光热和光催化协同效应优化有机污水处理效率。首先,采用液相泡沫法制备具有界面光热效应的泡沫碳光吸收体,以此为基体,引入二维g-C_(3)N_(4)光催化剂,制备泡沫碳负载g-C_(3)N_(4)光热催化材料(CN/CF),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N/CF表现出三维多孔结构,可为光热水传输提供便利通道;同时,复合材料中存在的多孔泡沫碳和g-C_(3)N_(4)又可有效拓宽材料对光的响应范围,提高光能利用率;泡沫碳能将光能高效转换为热能实现水的蒸发,g-C_(3)N_(4)在光激发下又可形成电子-空穴对,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污染物的降解;光热水蒸发循环测试和温度控制实验表明,光热效应可有效促进光催化过程中光生载流子分离,提高催化效率,而光催化过程又能抑制污染物的沉积,促进稳定高效蒸发,两者具备协同促进效应;在1 kW·m^(-2)太阳光照射下,CN/CF光热水蒸发效率为1.0788 kg·m^(-2)·h^(-1),且在2.5 h内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碳 g-C_(3)N_(4) 纳米片 光热水蒸发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R1000蒸汽发生器多功率水平下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姜莹莹 夏虹 +4 位作者 原庆辉 孙兰昕 黄学颖 贾朱钧 尹文哲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664,共8页
蒸汽发生器管、壳侧流场的换热过程及壳侧流场相变仿真是核电性能与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究不同功率水平下蒸汽发生器热工分布规律,基于欧拉两流体模型和壁面沸腾(RPI)模型,对100%、75%和50%功率水平的蒸汽发生器流场进行数值模... 蒸汽发生器管、壳侧流场的换热过程及壳侧流场相变仿真是核电性能与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究不同功率水平下蒸汽发生器热工分布规律,基于欧拉两流体模型和壁面沸腾(RPI)模型,对100%、75%和50%功率水平的蒸汽发生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管、壳侧流场随功率水平变化的规律,局部横流速度在不同功率水平的分布情况,可为蒸汽发生器多工况运行特性研究及优化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R1000 蒸汽发生器 沸腾相变 CFD 多功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余热锅炉预测控制器设计
10
作者 吕吏轩 高志亮 +2 位作者 刘洋 赵珺 王伟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余热锅炉汽水平衡控制对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combined cycle gas-steam turbine,CCGT)节能减排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CCGT频繁变负荷给余热锅炉汽水平衡带来了大幅度扰动,现有控制策略没有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因此,提出了... 余热锅炉汽水平衡控制对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combined cycle gas-steam turbine,CCGT)节能减排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CCGT频繁变负荷给余热锅炉汽水平衡带来了大幅度扰动,现有控制策略没有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方法。在余热锅炉三冲量液位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该方法将系统运行的能耗和效率加入目标函数,结合NSGAⅡ动态求解设备的变负荷控制量。利用国内某CCGT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满足稳态跟踪控制的基础上,具有更低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余热锅炉 三冲量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蒸汽阀站的设计和应用
11
作者 胡银龙 孙永平 芮守龙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6,共7页
介绍了主蒸汽阀站(MSVU)的功能设计、技术要求和在事故工况下的可靠性要求;分析了MSVU及介质自驱动阀门在单相流、两相流和介质相变工况下的动作特性、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论证了MSVU在正常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下的可靠性;同时,介绍了MSV... 介绍了主蒸汽阀站(MSVU)的功能设计、技术要求和在事故工况下的可靠性要求;分析了MSVU及介质自驱动阀门在单相流、两相流和介质相变工况下的动作特性、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论证了MSVU在正常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下的可靠性;同时,介绍了MSVU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其在运行和维修方面的优点。结果表明,MSVU在蒸汽、水、汽-水混合物及介质相变的工况下均能保持可靠的运行和可靠的执行设计的安全功能;同时,拥有运行风险小、维修自主可控且成本低等优点,为MSVU的国产化及蒸汽发生器保护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借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主蒸汽阀站 介质自驱动 主蒸汽隔离阀 主蒸汽安全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异物磨损特性及评估方法研究
12
作者 施少波 童伟 +1 位作者 王泽武 胡佳顺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69,共7页
传热管作为一回路压力边界的薄弱环节,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留存异物对其磨损情况,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估,以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首先分析了异物磨损传热管磨损特性,然后参考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提出的异物动力学模型、流体力计算方法,利... 传热管作为一回路压力边界的薄弱环节,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留存异物对其磨损情况,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估,以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首先分析了异物磨损传热管磨损特性,然后参考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提出的异物动力学模型、流体力计算方法,利用Archard黏着磨损计算模型,建立了异物磨损寿命计算方法,绘制了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异物磨损寿命评定流程图,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分析。最后以某核电厂的实际异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传热管磨损损伤寿命计算,其中最大的异物对传热管磨损寿命约为7年,短期对传热管的安全运行影响很小。研究方法和成果对行业内二次侧异物磨损定量评估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二次侧异物 磨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H/J级重型燃气轮机变负荷运行下余热锅炉内流场特性与优化
13
作者 肖永清 林德阳 +3 位作者 周刚 韩奎华 齐建荟 赵建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988-5999,I0019,共13页
H/J级重型燃机新型余热锅炉(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HRSG)内在结构复杂性将会降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前流场均匀性,为实现全负荷工况下的高效脱硝,本研究旨在优化不同负荷下余热锅炉内烟气... H/J级重型燃机新型余热锅炉(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HRSG)内在结构复杂性将会降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前流场均匀性,为实现全负荷工况下的高效脱硝,本研究旨在优化不同负荷下余热锅炉内烟气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系统研究100%、75%、50%和30%负荷余热锅炉内的烟气流动特性;揭示凹陷结构诱导涡流的生成机制,并提出“整流格栅+分区喷氨”的复合优化策略。结果显示,负荷提高使涡流强度增强,烟气流动均匀性更加恶化。50%负荷下,余热锅炉较高的进气温度和结构引发换热管束局部存在±25 K局部温差。优化后,整流格栅有效消除了涡流,使速度标准偏系数降低至3.36%;分区喷氨策略使氨气浓度标准偏差系数降低3.31%,同时降低喷氨量减少氨逃逸。所提方法在不改HRSG结构条件下,创造了有利于脱硝反应的条件,解决了变负荷与流动均匀性的矛盾,可为新型HRSG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整流格栅 分区喷氨 标准偏差系数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计算方法研究
14
作者 余奇 朱丽娜 +1 位作者 朱桓君 侯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1-79,共9页
一体化快堆是钠冷快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蒸汽发生器作为反应堆关键设备,其设计对于一体化快堆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功率网格方法和固定网格方法分别开展了大型整体式蒸汽发生器稳态及瞬态热工水力计算程序的开发,对均相流方程和... 一体化快堆是钠冷快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蒸汽发生器作为反应堆关键设备,其设计对于一体化快堆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功率网格方法和固定网格方法分别开展了大型整体式蒸汽发生器稳态及瞬态热工水力计算程序的开发,对均相流方程和三大守恒方程进行离散后采用吉尔算法进行热工参数的求解,并利用俄罗斯在设计中国实验快堆(CEFR)蒸汽发生器过程中不同工况下热工参数的计算值对程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程序的计算精度能够适用于大型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大型蒸汽发生器稳态和瞬态热工水力特性的计算,为一体化快堆大型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快堆 蒸汽发生器 热工水力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elica的发电湿汽轮机系统仿真及特性分析
15
作者 王劲韬 曾国庆 +3 位作者 谢旭阳 谢罗涛 邹梓仪 陈国兵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本文旨在解决船用发电湿汽轮机系统在使用传统模型和数字驱动方法时,数据完整性和动态仿真精度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在船用发电湿汽轮机物理试验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结合自顶向下的需求分析策略和自下而上的建模思想,明... 本文旨在解决船用发电湿汽轮机系统在使用传统模型和数字驱动方法时,数据完整性和动态仿真精度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在船用发电湿汽轮机物理试验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结合自顶向下的需求分析策略和自下而上的建模思想,明确模型的功能要求,并逐步完成各设备模块功能的调试和组合。分析结果显示,静态和变工况仿真结果的数据误差均低于5%,且在变工况下与实际机组情况基本一致。这些仿真结果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系统的运行状况,能够为后续船舶动力数字孪生系统的建立和虚实交互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建模 系统仿真 MODELICA语言 船用发电湿汽轮机 MWorks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级聚丙烯酸分散剂对CuO和CaCO_(3)分散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杨顺龙 但体纯 +3 位作者 刘佳露 侯涛 陈银强 池利生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93,共6页
使用分光光度计、ICP-OES、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研究了聚丙烯酸(PAA)对CuO和CaCO_(3)分散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CuO/PAA质量比为100 mg/kg时,PAA对CuO悬浮液的分散效果较好,当CaCO_(3)/PAA质量比为1 mg/kg时,PAA对CaCO_(3)... 使用分光光度计、ICP-OES、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研究了聚丙烯酸(PAA)对CuO和CaCO_(3)分散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CuO/PAA质量比为100 mg/kg时,PAA对CuO悬浮液的分散效果较好,当CaCO_(3)/PAA质量比为1 mg/kg时,PAA对CaCO_(3)悬浮液的分散效果更好。当溶液pH为3时,PAA以单齿模式吸附在CuO表面;当溶液pH为8时,PAA以倾斜双齿桥联方式吸附在CuO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聚丙烯酸 氧化铜 碳酸钙 分散 吸附 蒸汽发生器 腐蚀产物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金属堆蒸汽发生器螺旋管束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17
作者 谢海燕 聂鑫 +1 位作者 赖建永 田雅婧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7,共9页
液态金属堆的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一次侧为液态金属工质、二次侧为水工质,其热工水力特性相比传统压水堆的自然循环饱和式蒸汽发生器有较大区别。提出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等效为流动网络系统的方法,将螺旋管束分为流动回路、压力节点等元件... 液态金属堆的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一次侧为液态金属工质、二次侧为水工质,其热工水力特性相比传统压水堆的自然循环饱和式蒸汽发生器有较大区别。提出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等效为流动网络系统的方法,将螺旋管束分为流动回路、压力节点等元件;基于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方程,建立了计算蒸汽发生器螺旋管回路的压降、流量和温度等热工水力参数的数学模型和管束金属壁温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流动回路未知流量、压力节点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直接求解,最终得到了螺旋管束内流量分配、压降、工质温度变化、出口汽温分布、壁温分布、干度及换热系数等变化情况,获得了蒸汽发生器螺旋管束流动传热特性,开发了除RELAP5外的一维系统分析计算程序,并完善了液态金属堆螺旋管束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计算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堆 蒸汽发生器 螺旋管束 流动网络 流动传热特性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HG-SOFC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
18
作者 许鹏辉 熊军华 李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285-10293,共9页
为推动“零碳中国”倡议行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引入化学链制氢(chemical looping hydrogen generation, CLHG)技术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实现在供能的同时分离出纯净的二氧化碳。首先,... 为推动“零碳中国”倡议行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引入化学链制氢(chemical looping hydrogen generation, CLHG)技术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实现在供能的同时分离出纯净的二氧化碳。首先,为避免SOFC使用碳氢燃料所产生的积碳问题,采用CLHG为SOFC提供氢气,并构建CLHG-SOFC联合循环系统及综合能源系统框架。其次,构建基于CLHG-SOFC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并将传统甲烷水蒸汽重整(steam methane reforming, SMR)制氢和SMR使用甲基二乙醇胺吸收技术捕捉二氧化碳制氢分别与SOFC结合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进行SOFC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对系统运行成本和碳排放的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CLHG与SOFC相结合在制氢、减少碳排放和系统运行经济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化学链制氢(CLHG)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优化调度 甲烷水蒸汽重整(S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臂式汽水分离器性能的水滴粒径敏感性分析
19
作者 杨雪龙 朱陈兵 +1 位作者 邹道杭 牟介刚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5,共8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分析了水滴粒径对CANDU6堆蒸汽发生器用曲臂式汽水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并与旋叶式分离器进行对比分析。粒径在1~400μm选取,计算域考虑了外围空间的影响;通过分析两相体积分数、湍动能和速度分布等流动参数探...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分析了水滴粒径对CANDU6堆蒸汽发生器用曲臂式汽水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并与旋叶式分离器进行对比分析。粒径在1~400μm选取,计算域考虑了外围空间的影响;通过分析两相体积分数、湍动能和速度分布等流动参数探究了水滴粒径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水滴粒径增大,曲臂式分离器分离效率呈“S”形增长趋势,而压损整体则先缓慢后迅速下降;对分离效率产生影响的粒径范围为大于5μm,而对压损产生影响的粒径范围为大于25μm;所选旋叶式分离器和曲臂式分离器内蒸汽速度最大值分别约19 m/s和10 m/s,湍动能最大值分别约16 m^(2)/s^(2)和4 m^(2)/s^(2),使得整体上旋叶式分离器的分离能力较大,而曲臂式分离器阻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水分离器 蒸汽发生器 粒径 CFD CANDU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氢侧回油控制箱浮球阀自动检测装置的设计
20
作者 申晟 陈竹礼 +1 位作者 戴怀玉 梁卓来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6-200,共5页
氢侧回油控制箱是汽轮发电机双环流式密封油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液位控制主要由浮球阀的启闭实现。目前浮球阀的检测主要依赖人工来完成,不仅检测步骤繁琐,而且劳动强度高。根据汽轮发电机氢侧回油控制箱浮球阀的人工检测步骤设计出... 氢侧回油控制箱是汽轮发电机双环流式密封油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液位控制主要由浮球阀的启闭实现。目前浮球阀的检测主要依赖人工来完成,不仅检测步骤繁琐,而且劳动强度高。根据汽轮发电机氢侧回油控制箱浮球阀的人工检测步骤设计出能够自动向氢侧回油控制箱充液充气和精确标定浮球阀启闭液位的自动检测装置。主要通过PLC自动控制油泵和控制阀按步骤输油输气,利用流量压力传感器记录和计算浮标阀启闭液位。为了验证所设计的自动检测装置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在现场完成了对汽轮发电机氢侧回油控制箱浮球阀检测和启闭液位标定工作。试验表明:该装置计算的数据精度优于磁翻板液位计,可以用于标定氢侧回油控制箱浮球阀启闭液位,可实现对人工的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浮球阀 自动检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