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24高强度螺栓低周疲劳试验及破坏机理研究
1
作者 焦晋峰 付兴强 +2 位作者 杜慧君 陈鹏程 路国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笔者基于自行设计的加载装置进行了15个M24高强度螺栓低周疲劳试验,通过分析螺栓的承载力退化情况和断口形貌特征,揭示其低周疲劳破坏模式和疲劳破坏机理,并应用不同损伤理论探究其损伤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位移控制的疲劳荷载作用... 笔者基于自行设计的加载装置进行了15个M24高强度螺栓低周疲劳试验,通过分析螺栓的承载力退化情况和断口形貌特征,揭示其低周疲劳破坏模式和疲劳破坏机理,并应用不同损伤理论探究其损伤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位移控制的疲劳荷载作用下,高强度螺栓呈现局部颈缩变形和脆性断裂两种破坏模式;螺栓疲劳断口区域性特征明显,扩展区表面粗糙度小且高差较大,而瞬断区表面粗糙度大但高差小。发生颈缩变形破坏的螺栓承载力退化速度在加载初期达到最大,而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螺栓承载力退化速度在接近其疲劳寿命时达到最大;疲劳断口表面粗糙度与加载幅值呈正比关系;对于高强度螺栓的疲劳损伤发展,基于延性变量损伤理论的预测效果与加载幅值呈正比关系,基于刚度变量损伤理论的预测效果与加载幅值呈反比关系,且高强度螺栓疲劳损伤累积主要集中于疲劳寿命前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螺栓 低周疲劳试验 断口分析 承载力退化 损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强度失效判据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贾斐 杨成鹏 宋远翔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6-1024,共19页
失效判据在复合材料的渐进损伤模拟和极限强度预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问题,根据理论架构与发展脉络,对现有失效判据进行了分类汇总和全面综述,重点总结了破坏模式无关判据和破坏模式相关判据,分析了... 失效判据在复合材料的渐进损伤模拟和极限强度预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问题,根据理论架构与发展脉络,对现有失效判据进行了分类汇总和全面综述,重点总结了破坏模式无关判据和破坏模式相关判据,分析了基于破坏面假设的相关理论成果,阐述了基于应力不变量进行判据构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模型,并论述了基于应变能和基于损伤参量的两类失效判据.研究表明,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强度理论发展的基础和主线仍然是二次应力判据,高阶唯象失效判据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尚需验证;能量判据和损伤判据对于非线性-准脆性复合材料显示出了合理性和适用性,但表达式较为复杂.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复合材料强度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损伤-断裂协同理论”这一重点与难点方向,以期对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设计、评估与应用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强度理论 损伤演化 失效判据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损伤的土与结构物界面损伤强度模型
3
作者 李怀鑫 晏长根 +3 位作者 谢家乐 孙巍锋 石玉玲 贾卓龙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184,共11页
为探究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通过直剪试验分析了不同剪切面积土体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强度特性,且基于土体剪切面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过程中的损伤演化特征,构建土与结构物界面的等效损伤因子,提出基于等效损伤... 为探究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通过直剪试验分析了不同剪切面积土体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强度特性,且基于土体剪切面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过程中的损伤演化特征,构建土与结构物界面的等效损伤因子,提出基于等效损伤的土与结构物界面统计损伤本构关系,并结合试验结果对模型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体剪切面积比对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影响明显,相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界面抗剪强度随着土体剪切面积比的增加呈线性增长的发展趋势;相对土体剪切面而言,土与结构物界面在剪切过程中孔隙和微裂纹发生剧烈变化,宏观表现为土与结构物界面强度低于土体剪切面强度;试样加载过程中,土与结构物界面总损伤为等效初始损伤、受荷损伤、等效初始损伤和受荷损伤相互作用产生的耦合损伤;本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拟合度较高,能反映土与结构物界面应变硬化或应变软化型曲线特征。研究成果可为边坡桩–土界面分析及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物界面 抗剪强度 等效损伤 统计损伤理论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冲击性能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柏军 胡晓波 +1 位作者 宁明哲 刘长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7,共4页
对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SPHFRC)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FRC)试块冲击后的初裂强度和断裂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PHFRC的平均初裂强度、断裂强度比FRC的大;FRC和SPHFRC 2种样品的协方差远大于15%,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为了保障... 对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SPHFRC)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FRC)试块冲击后的初裂强度和断裂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PHFRC的平均初裂强度、断裂强度比FRC的大;FRC和SPHFRC 2种样品的协方差远大于15%,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为了保障测量值所在置信度区间的准确性,必须确保最少样品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析 抗冲击 初裂强度 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余强度变形阶段特征的岩石变形全过程统计损伤模拟方法 被引量:54
5
作者 曹文贵 赵衡 +1 位作者 李翔 张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岩石应变软化变形破坏全过程模拟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在分析岩石应变软化变形全过程不同阶段变形特征基础上,针对现有岩石损伤模型难以反映岩石破坏后仍具残余强度特性的不足,假设受载岩石可抽象为损伤和未损伤两部分材料组... 岩石应变软化变形破坏全过程模拟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在分析岩石应变软化变形全过程不同阶段变形特征基础上,针对现有岩石损伤模型难以反映岩石破坏后仍具残余强度特性的不足,假设受载岩石可抽象为损伤和未损伤两部分材料组成,其所受轴向荷载由这两部分共同承担,且损伤部分所受应力为残余强度,建立出可反映岩石破坏后仍具残余强度特征的新型损伤模型;其次,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在探讨岩石微元强度合理度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岩石损伤阀值的影响,建立可反映岩石变形全过程特征的岩石统计损伤演化模型;然后,利用上述岩石损伤模型和损伤演化模型建立出可模拟岩石应变软化变形全过程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建立其模型参数确定方法,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岩石峰后残余强度阶段变形特征;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与讨论,并与其他同类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本文模型与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残余强度 应变软化 统计损伤理论 损伤阀值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材料动态性能的经验公式、强度理论与唯象本构模型 被引量:33
6
作者 宁建国 商霖 孙远翔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9-405,共17页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工程材料,其材料组份复杂、变化因素多,因而力学特性也复杂多变.动态/强冲击载荷作用下,还涉及了材料应变率敏感效应和静水压力相关特性等诸多影响因素,使得其本构理论的研究更加困难.本文中,回顾了近20...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工程材料,其材料组份复杂、变化因素多,因而力学特性也复杂多变.动态/强冲击载荷作用下,还涉及了材料应变率敏感效应和静水压力相关特性等诸多影响因素,使得其本构理论的研究更加困难.本文中,回顾了近20多年来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和本构关系研究方面的进展状况,主要总结了混凝土材料动态本构特性研究中的经验公式、强度理论和本构模型,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讨论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动态力学特性 动态本构关系 强度理论 损伤与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 被引量:12
7
作者 龚俊 郎福元 +2 位作者 王珉 李建华 刘展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7-351,共5页
提出一个复合型裂纹等效应力断裂准则 ,用以解决工程上普遍存在的复合型裂纹的断裂问题。该准则通过借鉴强度理论对复杂应力状态的处理方法 ,将等效应力作为度量复合型裂纹开裂的基本物理量。该准则在预测发生临界扩展时提出两个基本假... 提出一个复合型裂纹等效应力断裂准则 ,用以解决工程上普遍存在的复合型裂纹的断裂问题。该准则通过借鉴强度理论对复杂应力状态的处理方法 ,将等效应力作为度量复合型裂纹开裂的基本物理量。该准则在预测发生临界扩展时提出两个基本假设 ,( 1)裂纹沿着等效应力最小的方向开始扩展。 ( 2 )等效应力达到临界值时裂纹开始扩展。根据选取的等效应力计算公式的不同 ,等效应力准则有不同的形式 ,当等效应力的计算采用总应变能理论时 ,等效应力准则等价于应变能密度准则 ;当等效应力采用σr 时 ,等效应力准则可近似逼近最大周向应力理论。采用统一强度理论计算等效应力。最后通过与实验结果及其他理论的计算结果对比 ,验证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裂纹 统一强度理论 断裂评定 断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弹性模量变化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23
8
作者 曹文贵 杨尚 张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建立更为完善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针对现有模型难以反映某些岩石在三轴试验条件下弹性模量随围压变化而改变的特性,从不同类型空隙对岩石变形性质的影响入手,深入分析了岩石弹性模量变化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弹性参数与岩石... 为建立更为完善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针对现有模型难以反映某些岩石在三轴试验条件下弹性模量随围压变化而改变的特性,从不同类型空隙对岩石变形性质的影响入手,深入分析了岩石弹性模量变化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弹性参数与岩石中未闭合裂隙数的关系建立了岩石弹性模量变化的分析方法。之后,引入统计损伤理论,考虑损伤阈值的影响和残余强度变形特征,建立了可模拟岩石变形全过程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给出了基于三轴压缩试验曲线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本文模型可反映岩石弹性模量随围压变化而改变的特性,且具备现有模型的优点,对岩石变形全过程模拟效果良好。最后,通过试验曲线与本文及同类模型理论曲线的对比分析,表明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变化 损伤阈值 残余强度 统计损伤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分形断裂的统计理论 被引量:13
9
作者 牛志仁 施行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94-603,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岩石分形断裂的统计理论.认为岩石断裂是岩石内部微裂缝成核、形成和传播的非平衡过程,导出了描述这个过程的微分方程.运用位错塞积成核机理,得到了岩石发生分形断裂的微裂缝大小的统计分布函数和平均长大速率.从理论上得出... 本文研究了岩石分形断裂的统计理论.认为岩石断裂是岩石内部微裂缝成核、形成和传播的非平衡过程,导出了描述这个过程的微分方程.运用位错塞积成核机理,得到了岩石发生分形断裂的微裂缝大小的统计分布函数和平均长大速率.从理论上得出了岩石非弹性体积应变与微裂缝数目成正比,从而解释了实验室研究的结果.另外发现岩石的分维是决定岩石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分维值愈小,岩石愈脆.但岩石的分维值与岩石强度无明显关系.最后,从微裂缝大小的统计分布函数出发,导出了b值与岩石分维值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分形 断裂 统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文贵 戴笠 张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建立能够反映深部岩石变形全过程模拟方法,首先,针对强度准则的适用性条件建立了深部岩石强度准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部岩石微元强度度量方式,同时,引入统计损伤理论,考虑损伤阀值对岩石损伤度量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为建立能够反映深部岩石变形全过程模拟方法,首先,针对强度准则的适用性条件建立了深部岩石强度准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部岩石微元强度度量方式,同时,引入统计损伤理论,考虑损伤阀值对岩石损伤度量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其次,根据岩石三轴试验曲线特征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在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分别与围压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反映不同围压下岩石变形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最后,将试验曲线与本文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不仅能够反映深部岩石的变形过程,还能较好地反映岩石强度随围压变化的特性,表明了本文模型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石 强度准则 微元强度 统计损伤理论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强度理论的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关虓 牛荻涛 +1 位作者 王家滨 王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13,共6页
将统计学方法与细观力学方法结合,采用平行杆模型模拟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单轴受压的损伤演化规律。研究了基于Weibull强度理论的混凝土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冻融后的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试验,拟合出模型相关参数m和ε0,提出了基于... 将统计学方法与细观力学方法结合,采用平行杆模型模拟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单轴受压的损伤演化规律。研究了基于Weibull强度理论的混凝土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冻融后的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试验,拟合出模型相关参数m和ε0,提出了基于细观统计损伤力学的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方程。最后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统计力学 平行杆模型 Weibull 强度理论 损伤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热疲劳的非平衡统计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海云 鲁长宏 +1 位作者 张争艳 邢修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从微观机理出发探讨金属热疲劳的宏观统计性质 .利用疲劳断裂非平衡统计理论 ,由 Raj和 Baik的混合模型 ,从微观机理与宏观特性相结合的角度对热疲劳进行分析研究 .得到迁移长大速率、涨落长大系数、热疲劳微裂纹的统计分布和统计平均... 从微观机理出发探讨金属热疲劳的宏观统计性质 .利用疲劳断裂非平衡统计理论 ,由 Raj和 Baik的混合模型 ,从微观机理与宏观特性相结合的角度对热疲劳进行分析研究 .得到迁移长大速率、涨落长大系数、热疲劳微裂纹的统计分布和统计平均值、热疲劳断裂概率及可靠性等 ,同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热疲劳微裂纹分布函数、断裂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疲劳 断裂概念 可靠性 概率密度函数 非平衡统计理论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裂力学倾斜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题正义 李佳臻 +3 位作者 王猛 朱志洁 张峰 胡江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7-791,797,共6页
为掌握倾斜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底板破坏情况,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构建倾斜煤层采后空间底板应力求解力学模型,结合应力场与双剪强度理论,推导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求解公式,并应用实例进行验证.依据求解公式分析了底板破坏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 为掌握倾斜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底板破坏情况,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构建倾斜煤层采后空间底板应力求解力学模型,结合应力场与双剪强度理论,推导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求解公式,并应用实例进行验证.依据求解公式分析了底板破坏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倾斜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区域分布具有非对称性特征;破坏范围及深度主要受工作面赋存状态和底板岩性影响,其中破坏深度与工作面斜长、采深和底板内摩擦角正相关,与底板黏聚力呈反比;随着倾角的增大破坏深度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而随着测压系数的增大破坏深度呈现先降后升趋势.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倾斜煤层承压水防治、邻近煤层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倾斜煤层 底板破坏 双剪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修正M准则及其在药柱裂纹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强洪夫 曹大志 张亚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0-343,共4页
针对脆性材料,提出了最大应力三维度准则(M准则)。为了将其推广到延性材料,引入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定义裂尖塑性区,并修正了M准则中临界载荷的判据。采用WDN-10 kN材料实验机,在20℃和加载速率2 mm/min下,对含Ⅰ-Ⅱ复合型裂纹的HTPB推... 针对脆性材料,提出了最大应力三维度准则(M准则)。为了将其推广到延性材料,引入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定义裂尖塑性区,并修正了M准则中临界载荷的判据。采用WDN-10 kN材料实验机,在20℃和加载速率2 mm/min下,对含Ⅰ-Ⅱ复合型裂纹的HTPB推进剂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得到了不同裂纹倾斜角下裂纹的启裂角和临界载荷。结果表明,与其他准则进行比较,推进剂裂纹的启裂角和修正的M准则预测的结果较为接近,说明可借助修正的M准则预测推进剂裂纹的初始启裂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强度理论 断裂准则 HTPB固体推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力学判据存在的一个问题及讨论 被引量:7
15
作者 汤安民 王忠民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224,共3页
利用细观力学对材料断裂机理的认识 ,结合脆性材料常规破坏试验结果 ,提出了一个新的拉断破坏条件 ,该拉断强度条件与常用的几种脆断强度条件相比 ,能更好地解释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发生的脆断与小塑性韧断。并对常用的断裂力学判据存... 利用细观力学对材料断裂机理的认识 ,结合脆性材料常规破坏试验结果 ,提出了一个新的拉断破坏条件 ,该拉断强度条件与常用的几种脆断强度条件相比 ,能更好地解释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发生的脆断与小塑性韧断。并对常用的断裂力学判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通过分析影响裂尖空穴扩张的主要因素 ,给出能适应不同应力状态的新的断裂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判据 应力三维度 脆性断裂 强度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卸荷作用的底板突水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风达 申宝宏 康永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1-438,共8页
在依据摩尔图解及断裂力学理论对底板卸荷突水破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损伤断裂力学并结合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考虑渗透水压作用下分支裂纹端部形成的塑性区范围计算方程与岩体发生贯穿破坏时的损伤阀值。将裂纹扩展过程与岩体损伤耦合起... 在依据摩尔图解及断裂力学理论对底板卸荷突水破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损伤断裂力学并结合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考虑渗透水压作用下分支裂纹端部形成的塑性区范围计算方程与岩体发生贯穿破坏时的损伤阀值。将裂纹扩展过程与岩体损伤耦合起来,确定了裂纹的损伤断裂能量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侧压系数λ=0.5时,最大主应力完全卸荷状态下裂纹端部应力强度因子比双轴应力状态下大,岩体易发生破坏。考虑了裂纹端部塑性区的影响,裂纹损伤断裂能量相比于不考虑其影响时偏大,增大了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裂纹损伤断裂能量G_1与裂纹半长a、裂纹面连通面积与总面积之比α、裂纹面渗透水压p及最小主应力σ_3呈正相关,与裂纹面摩擦系数f及岩体的弹性模量E呈负相关。分析结果为底板突水破坏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圆 渗透水压 应力强度因子 统一强度理论 损伤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Zn-Ca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强度可靠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邱克强 柏笑君 +1 位作者 尤俊华 任英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2期131-135,176,共6页
针对Mg-Ln-TM块体非晶合金脆性大、强度可靠性差等特点,研究了新型Mg-Zn-Ca非晶合金的性能并考察了成分变化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出直径为2mm的Mg70-xZn25+xCa5(x=1、2、3、4)系列非晶合金,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 针对Mg-Ln-TM块体非晶合金脆性大、强度可靠性差等特点,研究了新型Mg-Zn-Ca非晶合金的性能并考察了成分变化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出直径为2mm的Mg70-xZn25+xCa5(x=1、2、3、4)系列非晶合金,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分扫描量热仪(DSC)以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研究了铸态样品的组织、相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分3~4步完成,初始晶化温度随w(Mg)的提高而降低,同时对应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塑性应变.经Weibull统计分析表明:这4种非晶合金断裂强度的再现性存在差别,其中具有脉络纹断口的合金具有较高的Weibull模量,对应着良好的断裂强度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Ca合金 块体非晶合金 强度可靠性 Weibull统计分析 热稳定性 合金成分 力学性能 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塑性应变及损伤阈值的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关虓 牛荻涛 +1 位作者 王家滨 姜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7-784,共8页
根据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特性,研究了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冻融后混凝土损伤演化方程,探讨了损伤阈值对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的影响。将统计学方法与细观力学方法结合,采用平行杆模型模拟混凝土等脆性... 根据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特性,研究了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冻融后混凝土损伤演化方程,探讨了损伤阈值对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的影响。将统计学方法与细观力学方法结合,采用平行杆模型模拟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单轴受压的损伤演化规律,在传统的两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基础上引入损伤阈值参数,提出了考虑塑性变形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方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应混凝土在受载初期时的力学特性。结合试验结果,求解出模型中的参数,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统计力学 平行杆模型 Weibull强度理论 损伤本构模型 损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断裂强度理论存在的问题与几种材料的断裂规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汤安民 韩星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考察了几种金属材料在不同复杂应力场下的断裂形式及物理机制的变化规律。针对复杂应力场下传统断裂强度理论应用上存在的几个问题 ,讨论了应力场中危险点的位置与危险点上断裂的影响因素 ,对材料的不同断裂形式的断裂条件提出了新认识。
关键词 强度理论 复杂应力场 断裂机理 正拉断 剪切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铸铁拉伸与扭转破坏实验的强度条件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汤安民 刘泽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6-16,共1页
针对常用强度理论对脆性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脆性断裂破坏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大这一问题 ,对铸铁材料的拉伸破坏试验及扭转破坏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复杂应力状态下单元体内各物理量对材料脆性断裂的影响 ,修正了第... 针对常用强度理论对脆性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脆性断裂破坏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大这一问题 ,对铸铁材料的拉伸破坏试验及扭转破坏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复杂应力状态下单元体内各物理量对材料脆性断裂的影响 ,修正了第一、第二强度理论 ,给出了一个铸铁脆性断裂的强度条件。新的强度条件能较好解释铸铁材料的拉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理论 脆性断裂 扭转破坏 灰口铁 拉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