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胜斌 殷亮 +1 位作者 周云 慈伟主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8,共8页
针对传统整体预制梁桥运输受限、混凝土剪力键直剪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以常见的25 m跨径T梁桥为设计对象,提出一种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设计方案,研究其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局部承压理论提出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文献... 针对传统整体预制梁桥运输受限、混凝土剪力键直剪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以常见的25 m跨径T梁桥为设计对象,提出一种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设计方案,研究其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局部承压理论提出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文献试验值对比,同时基于混凝土塑性理论提出接缝处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德上高速一座25 m跨径T梁桥为背景,通过足尺模型试验和实桥静载试验验证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单个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胶接缝承载力计算值与文献试验值之比分别为0.77和0.94,验证了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偏安全;足尺模型试验下,钢剪力键接缝处开裂弯矩、抗弯承载力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分别为0.96、0.91、0.92,验证了接缝处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所提计算公式能够偏安全地预测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的极限承载力;成桥静载试验下,背景T梁桥接缝处无开裂滑移,安全可靠,该桥在设计荷载下的受力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节段T梁桥 钢剪力键 局部承压理论 混凝土塑性理论 直剪承载力 抗弯承载力 足尺模型试验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载荷通道复杂铝合金转向节的多工况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黄亦韬 彭文飞 +3 位作者 李贺 林龙飞 邵熠羽 沈宏林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7-867,共11页
针对转向节服役中可能出现的开裂问题,由多体动力学软件提取的静载荷及载荷谱,对多载荷通道复杂中心孔类铝合金转向节进行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以惯性释放为边界条件,计算转向节6个极限工况的静强度。按配比组合9种强化路面及2种行驶工... 针对转向节服役中可能出现的开裂问题,由多体动力学软件提取的静载荷及载荷谱,对多载荷通道复杂中心孔类铝合金转向节进行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以惯性释放为边界条件,计算转向节6个极限工况的静强度。按配比组合9种强化路面及2种行驶工况的载荷谱,基于nCode软件进行多轴应力疲劳分析。结果表明:上摆臂与轮毂连接螺栓孔上端面出现最大应力、前束臂连接拉臂出现最大位移、PEEQ值为0,但值不足以造成静态破坏;疲劳寿命为1.182 3×10^(6) km,达到设计要求。基于CAE的试验场载荷提取、静强度计算及疲劳寿命预测可为转向节的设计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节 惯性释放 极限工况 静强度 载荷谱 多轴应力疲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残积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3
作者 范子坚 刘新喜 +2 位作者 邓宗伟 李玉 门晟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2-2923,共12页
通过动静组合三轴试验,研究振动次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的循环荷载对残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累计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振动次数、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残积土累计塑性应变演化模型。研究... 通过动静组合三轴试验,研究振动次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的循环荷载对残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累计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振动次数、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残积土累计塑性应变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残积土受循环荷载作用后,累计塑性应变随振动次数、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抗剪强度则随三者的增大而减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残积土的抗剪强度随累计塑性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逐渐靠近或小于未经历循环荷载作用的残积土抗剪强度;残积土受循环荷载作用后的抗剪强度与累计塑性应变之间存在显著的强负相关关系,并据此确定了累计塑性应变与抗剪强度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残积土的振后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土 循环荷载 动静组合三轴试验 累计塑性应变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改良粉砂土动静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桓锐 崔高航 +3 位作者 程卓 李琦 张永珍 闵子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9-1626,共8页
为探究不同粉煤灰掺量粉砂土的动力特性和粉煤灰改良粉砂土的改性机理,以绥化—大庆高速公路路基填土为研究对象,开展无侧限压缩试验和动三轴试验,分析粉煤灰掺量对粉砂土静力学特征影响情况,以及围压、动荷载加载次数和粉煤灰掺量对改... 为探究不同粉煤灰掺量粉砂土的动力特性和粉煤灰改良粉砂土的改性机理,以绥化—大庆高速公路路基填土为研究对象,开展无侧限压缩试验和动三轴试验,分析粉煤灰掺量对粉砂土静力学特征影响情况,以及围压、动荷载加载次数和粉煤灰掺量对改良粉砂土动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围压相同的情况下,土体的无侧限压缩强度和动强度,均随粉煤灰掺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加载次数相同时,围压越大,土体动强度越大;选取加载次数为100次动强度进行拟合分析,得出粉煤灰掺入量与动剪切强度对应关系的经验公式。为改善路基强度,加快粉煤灰综合利用进程,结合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建议在粉砂土路基掺加质量比15%粉煤灰进行路基施工。15%粉煤灰掺入量的改良粉砂土对比素土,存在颗粒紧凑,孔隙更小,结构相对致密,骨架更强等优点,可为东北地区粉砂土改良等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改良粉砂土 动静荷载综合作用 动强度 道路路基土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导弹挂架结构减重优化设计
5
作者 张鹏程 雷征 +3 位作者 赵冠臣 李青松 韩召辉 王延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4-1461,共8页
为实现某新型并联导弹挂架的减重需求,以并联挂架的转接梁为典型对象,利用有限元进行了转接梁的强度分析,确定了最大应力位置和应力分布。通过等效静态载荷法和子模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转接梁子模型的多工况拓扑优化,获取了材料... 为实现某新型并联导弹挂架的减重需求,以并联挂架的转接梁为典型对象,利用有限元进行了转接梁的强度分析,确定了最大应力位置和应力分布。通过等效静态载荷法和子模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转接梁子模型的多工况拓扑优化,获取了材料最佳分布。对几何重建模型进行了尺寸优化,在同时考虑质量、变形和应力的基础上,实现了转接梁结构的详细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在满足强度条件下,重量减少了43.1%,最大应力下降了13.1%,可为同类产品的减重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导弹挂架 强度分析 等效静载荷法 子模型技术 减重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残余应力对高强度钢低匹配对接接头静载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智力 王光临 +1 位作者 张远健 方洪渊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7,134,共4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焊后拉伸条件下高强度钢等匹配和低匹配对接接头内部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焊后横向和纵向拉伸载荷增至临界失效载荷期间,等匹配和低匹配接头的焊缝区和母材区应力均一直持续增加,但焊缝及近缝母材区应力在焊接...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焊后拉伸条件下高强度钢等匹配和低匹配对接接头内部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焊后横向和纵向拉伸载荷增至临界失效载荷期间,等匹配和低匹配接头的焊缝区和母材区应力均一直持续增加,但焊缝及近缝母材区应力在焊接残余应力基础上的增加较远端母材区缓慢;最终近缝母材区的应力明显高于远端母材区,未表现出内应力完全调匀的特征;这意味着由于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高强度钢宽板等匹配焊接结构的静载强度可能略有损失,而高强度钢宽板低匹配焊接结构更将在焊缝低强的影响下损失更大的静载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 低匹配对接接头 焊接残余应力 应力调匀 静载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静载对全级配混凝土梁动弯拉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杜修力 田瑞俊 彭一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2,共5页
为了探讨预静载对全级配混凝土梁动弯拉强度的影响,本文从全级配混凝土的细观层次出发,将梁的纯弯段视为由水泥砂浆、粗骨料及两者间的黏结带所组成的复合材料。采用既考虑应变率强化效应又计及损伤弱化效应的动态本构模型反映细观单元... 为了探讨预静载对全级配混凝土梁动弯拉强度的影响,本文从全级配混凝土的细观层次出发,将梁的纯弯段视为由水泥砂浆、粗骨料及两者间的黏结带所组成的复合材料。采用既考虑应变率强化效应又计及损伤弱化效应的动态本构模型反映细观单元的损伤退化。通过自编的以位移控制的有限元程序对全级配混凝土梁在不同预静载作用下的破坏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动弯拉强度。计算结果显示:全级配混凝土梁的动弯拉强度随着预静载的增加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梁 细观力学 预静载 动弯拉强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板岩动静拉伸力学特性及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运思 何楚韶 +3 位作者 傅鹤林 王世鸣 雷勇 彭亚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89-2797,共9页
为探究层状板岩动静拉伸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以SHPB系统和RMT-150C岩石压力机为研究手段,进行层状板岩拉伸强度和破坏模式随加载率和层理面与加载方向不同夹角变化的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率的增加,不同层理角度下板岩动态拉... 为探究层状板岩动静拉伸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以SHPB系统和RMT-150C岩石压力机为研究手段,进行层状板岩拉伸强度和破坏模式随加载率和层理面与加载方向不同夹角变化的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率的增加,不同层理角度下板岩动态拉伸强度均呈现非线性指数增长的趋势;当层理角度θ为0°时,动态拉伸强度处于低强度区间,破坏形式为沿层理面拉伸破坏;当层理角度θ为15°,30°和45°时,动态拉伸强度处于中等强度区间,破坏形式为沿层理面剪切破坏和沿非层理面拉伸破坏;当层理角度θ为60°,75°和90°时,动态拉伸强度处于高强度区间,破坏形式为沿非层理面拉伸破坏。随着加载率的提高,板岩强度各向异性系数N逐渐降低,并趋近于1;当加载率超过600 GPa/s时,拉伸强度主要受加载率的影响;加载率低于600 GPa/s时,层状板岩的拉伸强度受角度和加载率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板岩 动静拉伸强度 加载率 各向异性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体气动载荷疲劳强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宋烨 邬平波 贾璐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3-538,共6页
根据高速列车在线路运行实际情况设置了四种气动载荷工况:明线会车,隧道通过,隧道会车和侧风。将得到的四种气动载荷工况的数值施加到高速列车车体有限元模型上,对其进行气动载荷的疲劳强度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工况下的最大应... 根据高速列车在线路运行实际情况设置了四种气动载荷工况:明线会车,隧道通过,隧道会车和侧风。将得到的四种气动载荷工况的数值施加到高速列车车体有限元模型上,对其进行气动载荷的疲劳强度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工况下的最大应力都小于车体材料的许用应力,最大位移变形均发生在车体底部。在疲劳强度分析中,不仅考虑了垂向、横向和气动载荷的组合,也考虑了纵向和气动载荷的组合。根据疲劳评定结果得知安全裕量最小为2.93MPa,安全系数最小为1.083;根据疲劳分析结果得知:车体结构在气动载荷作用下满足疲劳强度要求,车体承受较恶劣的工况是同时承受气动载荷和纵向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体 气动载荷 静强度 疲劳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木托盘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珊琪 胡妍 丁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根据实际生产中托盘的使用性能要求,对塑木托盘在静载、动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必要的校核。总结出这些力学性能校核的公式,为托盘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并使托盘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 塑木复合材料 托盘 力学性能 静载 动载 强度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静态荷载下CA砂浆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浩 李悦 +2 位作者 赵坪锐 曾晓辉 王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75,共5页
采用WDW系列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应变速率以及预加初始静态荷载对CA砂浆动态抗压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CA砂浆的极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呈指数增大... 采用WDW系列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应变速率以及预加初始静态荷载对CA砂浆动态抗压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CA砂浆的极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呈指数增大,并给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预加初始静态荷载对CA砂浆的动态强度影响明显,随着初始荷载的增加,CA砂浆的强度降低。在应变速率发生变化的位置,CA砂浆的切线模量发生改变,在板式无砟轨道的动力计算中应该考虑这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初始静态荷载 应变速率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加筋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屈波 邹晖 +3 位作者 顾强康 洪盛远 殷帛成 郝东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5,共5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加筋高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采用拟静力法结合有限元软件和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加筋高边坡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安全系数,经过分析,发现水平地震荷载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更大,水平向外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只能加...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加筋高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采用拟静力法结合有限元软件和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加筋高边坡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安全系数,经过分析,发现水平地震荷载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更大,水平向外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只能加到0.154 g,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最大可以加到0.318 g。通过对最不利情况下地震加速度的计算分析,绘制了加筋高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安全系数的空间曲面图。并且定义了安全系数的影响因子η,计算了各个方向上地震加速度对安全系数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危险的地震加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为加筋高边坡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地震荷载 拟静力法 强度折减法 加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动组合载荷下混凝土率效应机理及强度准则 被引量:7
13
作者 路德春 李萌 +1 位作者 王国盛 杜修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0-952,共13页
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动载荷作用之前,通常已承受着初始静载荷的作用.大量关于混凝土应变率效应的研究均没有考虑初始静载荷对动强度的影响,会导致过高地估计混凝土的动强度,使混凝土结构设计偏于危险.本文通过分析混凝土材料在静动组合载... 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动载荷作用之前,通常已承受着初始静载荷的作用.大量关于混凝土应变率效应的研究均没有考虑初始静载荷对动强度的影响,会导致过高地估计混凝土的动强度,使混凝土结构设计偏于危险.本文通过分析混凝土材料在静动组合载荷下的率效应机理,给出了初始静载荷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混凝土材料参数与初始静载荷和应变率的表达式,提出了建立静动组合强度准则的一般方法.通过材料参数反映初始静载荷与应变率的联合影响,给出了由初始有效静载荷、动态黏聚强度和摩擦强度共同组成的混凝土动态强度,将广义非线性强度准则发展为静动组合多轴强度准则.建立的强度面在相同初始静载荷下随应变率的增大向外扩张,在相同应变率下随初始静载荷的增大向里收缩,即混凝土的强度在相同初始静载荷下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应变率下随初始静载荷的增大而减小.此外,当初始静载荷和应变率不变时,加载路径对混凝土材料的应变率效应无影响,但会影响混凝土材料的静水压力效应,即当初始静载荷和应变率固定不变时,静动组合强度面的位置和大小即可确定,不同加载路径下强度的不同是由于静水压力效应导致的.最后利用多组混凝土材料静动组合强度试验对建立的静动组合强度准则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应变率 静动组合载荷 黏聚强度 摩擦强度 多轴强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组合加载下花岗岩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国香 王其胜 李夕兵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0-634,共5页
在霍普金森试验系统上进行了花岗岩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获得了花岗岩在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动载不变,改变静载大小,在弹性范围内,花岗岩强度随着静载增大而增大;当静载超过弹性极限时,花岗岩强度迅速降低;在其破坏... 在霍普金森试验系统上进行了花岗岩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获得了花岗岩在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动载不变,改变静载大小,在弹性范围内,花岗岩强度随着静载增大而增大;当静载超过弹性极限时,花岗岩强度迅速降低;在其破坏过程中对冲击能量的吸收随静载增大而减小;变形模量呈现明显的两段特征。当静载不变,改变动载大小,花岗岩的强度随动载增大而增大;变形模量先随动载增大而增大,而后又突然变小,并不出现两段特征;在其破坏过程中对冲击能量的吸收随动载应变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所得结果为岩爆、深部破岩等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组合加载 SHPB冲击系统 力学性能 强度 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运动员安静时与动静力负荷后的血液动力流变学的变化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林 黄玉山 邓树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8-73,共6页
本文应用AZN-Ⅱ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对不同专项运动员在动力和静力负荷后心血管功能变化进行测定,讨论和评价耐力型及力量型运动员心血管功能对动力、静力负荷不同的适应及特点,对心率(HP)、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有效泵力(VPE... 本文应用AZN-Ⅱ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对不同专项运动员在动力和静力负荷后心血管功能变化进行测定,讨论和评价耐力型及力量型运动员心血管功能对动力、静力负荷不同的适应及特点,对心率(HP)、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有效泵力(VPE)、总外周阻力(TPR)、平均动脉压(MAP)、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AT)、血液粘度(V)等8项指标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动力学 运动员 动力 静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楞纸箱堆码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琴 王保升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7-51,共5页
以平齐堆码的瓦楞纸箱为对象,针对不同的存储周期,研究了堆码时间对瓦楞纸箱堆码强度的影响。运用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研究了堆码时间与底层瓦楞纸箱变形量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关系方程,确定了堆码时间较长的纸箱的变形量的预测... 以平齐堆码的瓦楞纸箱为对象,针对不同的存储周期,研究了堆码时间对瓦楞纸箱堆码强度的影响。运用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研究了堆码时间与底层瓦楞纸箱变形量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关系方程,确定了堆码时间较长的纸箱的变形量的预测方法。研究了平齐堆码瓦楞纸箱承载耐久时间与固定载荷的关系,并绘制了其关系曲线,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瓦楞纸箱压溃时间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楞纸箱 堆码强度 静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制内压容器静强度的初始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小宁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3,61,共3页
建立了钢制内压容器初始静强度和实际载荷的预测模型 ,分析认为初始静强度和实际载荷与其预测值之比 ,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应用可靠性设计方法 ,尝试从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安全监察及安全操作等方面 ,分析它们的分布参数 ,... 建立了钢制内压容器初始静强度和实际载荷的预测模型 ,分析认为初始静强度和实际载荷与其预测值之比 ,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应用可靠性设计方法 ,尝试从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安全监察及安全操作等方面 ,分析它们的分布参数 ,把钢制内压容器设计公式的置信度、安全系数和容器静强度的初始可靠度定量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可靠度 钢制 静强度 设计公式 载荷 分布参数 可靠性设计 内压容器 制造 安全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C-NC组合梁界面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季文玉 过民龙 李旺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适应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桥梁使用性能的要求,设计12组共36个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普通混凝土(NC)双面剪切试件,进行剪切静载试验,研究RPC-NC组合梁界面的受力性能。研究表明:RPCNC剪切试件在自然粗糙状态下受剪破坏时的相对滑移量在1m... 为适应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桥梁使用性能的要求,设计12组共36个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普通混凝土(NC)双面剪切试件,进行剪切静载试验,研究RPC-NC组合梁界面的受力性能。研究表明:RPCNC剪切试件在自然粗糙状态下受剪破坏时的相对滑移量在1mm以下,说明RPC-NC组合梁的黏结界面破坏前的滑移量很小,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其抗剪承载力随NC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界面压应力的增加而大幅增加;试件的破坏形态在界面压力较小时为界面的突然断裂,且随界面压力的增大,试件破坏前的荷载—滑移量曲线的延性有所增加;RPC-NC组合界面在自然粗糙状态下的极限剪应力τ与混凝土抗拉强度ft及界面压力σn之间的关系可用Mohr-Coulomb准则描述,并经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得到τ=0.41f_t+2.51σ_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 组合界面 剪切静载试验 相对滑移量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端土强度对桩侧阻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忠苗 张乾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59-63,共5页
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不是相互独立的,桩端土强度的提高会提高桩身侧阻,尤其是桩端附近桩侧土的侧摩阻力。通过静载试验研究了桩端下沉渣厚度不同以及桩端持力层不同时的超长桩实测桩侧摩阻力,阐述了桩端强度提高对桩侧摩阻力的强化作用,... 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不是相互独立的,桩端土强度的提高会提高桩身侧阻,尤其是桩端附近桩侧土的侧摩阻力。通过静载试验研究了桩端下沉渣厚度不同以及桩端持力层不同时的超长桩实测桩侧摩阻力,阐述了桩端强度提高对桩侧摩阻力的强化作用,发现提高桩端土的强度不仅可以减小桩端沉降,还可以使桩身总侧阻提高进而可以提高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同时运用莫尔–库仑理论分析了桩端土强度对桩侧阻力影响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载试验 桩侧阻 沉渣 桩端土强度 强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轴压对峰后破裂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洋 刘长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1-1288,共8页
针对深部工程围岩常处于峰后破裂状态且遭受动力扰动影响的特点,利用动静组合加载SHPB实验装置对经静态压缩制备的峰后破裂砂岩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开展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破裂岩石的力学特性研究。试验中预先设置轴向静载为8,24和48 MPa... 针对深部工程围岩常处于峰后破裂状态且遭受动力扰动影响的特点,利用动静组合加载SHPB实验装置对经静态压缩制备的峰后破裂砂岩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开展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破裂岩石的力学特性研究。试验中预先设置轴向静载为8,24和48 MPa三个系列,然后进行不同应变率下冲击加载,研究轴向静载对峰后破裂砂岩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对比完整砂岩试验结果表明:轴向静载8 MPa和相近应变率条件下,峰后破裂砂岩组合强度与冲击强度均低于完整砂岩组合强度与冲击强度,两者变形模量相差不大,但峰后破裂砂岩单位体积吸收能大于完整砂岩单位体积吸收能。轴向静载相同时,峰后破裂砂岩组合强度与冲击强度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轴向静载不同时,峰后破裂砂岩组合强度随着轴向荷载的增大而增大,而冲击强度随着轴向静载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轴向静载的增大,峰后破裂砂岩单位体积吸收能也随之增大。动静组合加载下峰后破裂砂岩呈剪切破坏模式,且原始裂纹影响破裂面的扩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后破裂砂岩 霍普金森压杆 动静组合加载 冲击强度 剪切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