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erature-Induced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Insights from Circular Dichroism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Ji ZHANG Shiyu +1 位作者 ZENG Yu DENG Yi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5-76,共22页
In this study,circular dichroism(CD)and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at temperatures of 298–371 and 298–500 K,and the re... In this study,circular dichroism(CD)and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at temperatures of 298–371 and 298–500 K,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explored.Our computational findings o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SEB showed that at room temperature,the CD spectroscopic result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MD results.Moreover,under heating conditions,the changing trends of helix,sheet and random coil obtained by CD spectral fitting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MD.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rmal stability mechanism of SEB,the MD trajectorie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secondary structure assignment(SSA),radius of gyration(R_(g)),free energy surfaces(FES),solvent-accessible surface area(SASA),hydrogen bonds and salt bridg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low heating temperature,domain Ⅰ without loops(omitting the mobile loop region)mainly relied on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to maintain its thermal stability,wherea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domain Ⅱ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salt bridges and hydrogen bonds.Under high heat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in domain Ⅰ without loops were destroyed and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was almost completely lost,while domain Ⅱ could still rely on salt bridges as molecular staples to barely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These results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mechanisms that maintai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SEB at the molecular level,and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establishing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food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circular dichrois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temperature-induced unfo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ve Modeling for Growth and Enterotoxin Produc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Milk 被引量:1
2
作者 Dang Fang-fang Jiang Yu-jun +7 位作者 Pan Rui-li Zhuang Ke-jin Wang Hui Sun Lu-hong Wang Rui Zhao Feng Li Tie-jing Man Chao-x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8年第3期81-89,共9页
Predictive microbiology was utilized to model 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 growth and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 (SEA) production in milk in this study. The modifed logistic model, modifed Gompertz model an... Predictive microbiology was utilized to model 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 growth and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 (SEA) production in milk in this study. The modifed logistic model, modifed Gompertz model and Baranyi model were applied to model growth data of S. aureus between 15℃ and 37℃. Model comparisons indicated that Baranyi model described the growth data more accurately than two others with a mean square error of 0.0129. Growth rates generated from Baranyi model matched the observed ones with a bias factor of 0.999 and an accuracy factor of 1.01, and ft a square root model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other two modifed models both overestimated the observed ones. SEA amount began to be detected when the cell number reached106.4 cfu ? mL-1, and showed th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ime. Besides, the rate of SEA production ftted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 study could be applied to indicate possible growth of S. aureus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taphylococcal food pois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 MILK predicti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80-Linker-SEA重组毒素的设计及生物学特性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增山 隋延仿 +2 位作者 姜永强 雷祚荣 尚继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构建人重组CD80 Linker SEA毒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预测Linker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 :应用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GolgKey对融合基因及Linker部位翻译后在二级结构水平上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诸如柔性、抗原性、亲水性及表位等... 目的 :构建人重组CD80 Linker SEA毒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预测Linker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 :应用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GolgKey对融合基因及Linker部位翻译后在二级结构水平上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诸如柔性、抗原性、亲水性及表位等加以预测。结果 :CD80 Linker SEA融合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经软件分析 ,并分别与CD80和SEA单独的分析结果相比较 ,发现在二级结构的水平未出现新的抗原性 ,同时在Linker部位具有很低的抗原性 ,亲水性没有改变 ,Linker部位呈中性 ,CD80和SEA具有原来各自的表位特征 ,无新的表位出现。结论 :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软件对CD80 Linker SEA融合蛋白的预测 ,并与CD80、SEA各加以对比分析和比较 ,以利于在重组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0-Linker-sea重组毒素 生物学特性 计算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和SEA双基因重组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田红霞 林晨 +4 位作者 查显丰 周羽竝 黄欣 高永鹏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构建和表达含BCR/ABL融合基因和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真核双表达质粒。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K562细胞中扩增出含BCR/ABL融合位点基因片段,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扩增出SEA基因,分别将两基因片段连在pIRES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目的:构建和表达含BCR/ABL融合基因和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真核双表达质粒。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K562细胞中扩增出含BCR/ABL融合位点基因片段,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扩增出SEA基因,分别将两基因片段连在pIRES载体的多克隆位点A和B上,构建BCR/ABL-pIRES-SEA、SEA-pIRES-BCR/ABL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K293细胞,RT-PCR鉴定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的转录情况,SDS-PAGE电泳鉴定目的蛋白在真核细胞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出BCR/ABL和SEA基因片段;双酶切鉴定BCR/ABL-pIRES-SEA、SEA-pIRES-BCR/ABL重组质粒中含有BCR/ABL和SEA基因,测序证实完全正确;将重组质粒转染K293细胞后,经RT-PCR扩增鉴定,插入到重组质粒的BCR/ABL和SEA基因能在真核细胞正常转录,经SDS-PAGE电泳鉴定重组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BCR/ABL和SEA蛋白。结论:成功构建BCR/ABL-pIRES-SEA、SEA-pIRES-BCR/ABL真核双表达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正常转录并表达BCR/ABL和SEA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融合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SEA对K562细胞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上CD3ε链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田红霞 高永鹏 +3 位作者 林晨 陈少华 杨力建 李扬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5-1177,1181,共4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K562细胞诱导正常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s)中CD3ε链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分离4例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抗CD3单克隆抗体(mAb)、单纯K562细胞、单纯SEA以及SEA联合K562细胞共培养,诱导MNC...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K562细胞诱导正常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s)中CD3ε链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分离4例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抗CD3单克隆抗体(mAb)、单纯K562细胞、单纯SEA以及SEA联合K562细胞共培养,诱导MNCs活化增殖,并设空白对照组。刺激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提取mRNA并合成cDNA,以β2微球蛋白基因作为内参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各组MNCs中CD3ε链基因的表达,并根据公式2-△△C t对CD3ε链表达的差异倍数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K562细胞组MNCs中CD3ε链基因表达的水平略有降低,抗CD3 mAb组、SEA组、SEA联合K562细胞组的诱导活化的MNCs中CD3ε链基因的表达均有增强,而SEA联合K562细胞组MNCs中CD3ε链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SEA组(P<0.01)。结论:超抗原SEA可以增加K562细胞在体外诱导脐带血MNCs中CD3ε链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 CD3ε链 K562细胞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TERT启动子调控的CD80-SEA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司少艳 宋淑军 +5 位作者 徐冰心 赵刚 谭小青 刘俊丽 张建中 刘志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7-720,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端粒酶反转录酶(mTERT)启动子调控的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和CD80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介导的SEA和CD80在小鼠肝癌细胞Hepa1-6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AdEasy腺病毒体系,亚克隆mTERT核心启动子区至穿梭质粒pSh... 目的:构建小鼠端粒酶反转录酶(mTERT)启动子调控的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和CD80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介导的SEA和CD80在小鼠肝癌细胞Hepa1-6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AdEasy腺病毒体系,亚克隆mTERT核心启动子区至穿梭质粒pShuttle2,并在其上游插入myc-Max反应元件MMRE,用来调控SEA及CD80基因的表达,构建SEA和CD80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Ad-MMRE-mTERT-BIS,制备病毒并纯化,然后将病毒以感染复数为100的浓度分别感染肝癌细胞系Hepa1-6和成纤维细胞系NIH3T3。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SEA和CD80在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Ad-MMRE-mTERT-BIS感染的Hepa1-6肝癌细胞膜上能够共表达SEA和CD80;而病毒感染的NIH3T3细胞不能表达SEA和CD80。结论:成功地构建了mTERT启动子调控的SEA和CD80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能够调控SEA和CD80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靶向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A CD80 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SEA 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永鹏 林晨 +4 位作者 田红霞 陈琛 秦雅楠 周羽竝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1-366,共6页
目的:了解BCR-ABL-SEA双表达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方法:用已成功构建的重组双表达BCR-ABL多肽和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SEA(B-P-S)免疫小鼠,间隔14 d共3次。相同方法用单表达BCR-ABL多肽或SEA多肽... 目的:了解BCR-ABL-SEA双表达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方法:用已成功构建的重组双表达BCR-ABL多肽和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SEA(B-P-S)免疫小鼠,间隔14 d共3次。相同方法用单表达BCR-ABL多肽或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和SEA-pIRES免疫小鼠作对照。利用CCK-8比色法检测小鼠脾脏T细胞对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脾脏CD4+与CD8+T细胞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生成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BCR-ABL抗体。结果:免疫后第7周时,双表达重组质粒B-P-S组小鼠脾脏CTL细胞针对K562杀伤率、血清中INF-γ含量均明显高于单表达BCR-ABL-pIRES组和SEA-pIRES组(P<0.05);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中IL-4含量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检测到血清中有抗BCR-ABL抗体。结论:所构建的BCR-ABL-SEA重组双表达质粒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 BCR—ABL融合 葡萄球菌肠毒素A 疫苗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特异的se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肺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大冕 陈全 +1 位作者 李奕璇 朱道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112,121,共5页
构建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真核表达质粒,检测其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超抗原活性。以PCR法扩增sea基因,以含有Survivin启动子为调控序列的pGL-S-RED质粒为基础,构建pGL-S-SEA真核表达... 构建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真核表达质粒,检测其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超抗原活性。以PCR法扩增sea基因,以含有Survivin启动子为调控序列的pGL-S-RED质粒为基础,构建pGL-S-SEA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A549细胞,以RT-PCR法检测sea基因表达水平。制备健康献血者PBMC,用pGL-S-SEA质粒转染A549细胞的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进行PBMC刺激试验,以MTT法检测其促细胞增殖效应。结果显示,成功构建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真核表达质粒pGL-S-SEA。重组质粒在A549细胞中启动了sea基因的表达,其转录强度为内参(GADPH基因)的65.96%,在对照MRC-5细胞中无明显表达。该质粒转化A549细胞的裂解液具有促进人PBMC增殖活性、上清液无明显促PBMC增殖作用,裂解液组、上清液组和PHA阳性对照组的刺激指数分别为1.29、0.95和1.58。结论成功构建pGL-S-SEA质粒,其在A549细胞的表达产物具有诱导人PBMC增殖的超抗原活性,为下一步将其作为基因疫苗治疗肺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A 肺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对PML-RARα多肽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ζ链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珂 林晨 +5 位作者 白雪 陈少华 杨力建 陈思 B.N.Selvakumar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联合PML-RARα融合多肽体外诱导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活化TCRζ链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利用T细胞液体培养法分别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PML-RARα融合多肽、SEA和SEA联合PML-RARα多肽诱导培养T细胞...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联合PML-RARα融合多肽体外诱导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活化TCRζ链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利用T细胞液体培养法分别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PML-RARα融合多肽、SEA和SEA联合PML-RARα多肽诱导培养T细胞,其中SEA刺激包括培养初始或培养第5天加入SEA两组(PS、PSI),并设空白对照组(不加多肽及SEA)。分别收集各组培养20 d后细胞提取mRNA并合成cDNA,采用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检测TCRζ链在不同组别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 t分析TCRζ链表达差异。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联合诱导组在培养初始加入SEA及第5天加入SEA的培养T细胞中TCRζ链表达上升,而单独SEA诱导组的TCRζ链表达下降。结论:超抗原SEA联合PML-RARα多肽体外诱导T细胞可使TCRζ链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有望为研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疫苗提供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ζ链 实时定量PCR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T细胞受体 PML-RARα融合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联合K562细胞体外诱导正常人脐带血单核细胞TCRζ链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永鹏 林晨 +6 位作者 田红霞 高珂 郜世隽 江振友 陈少华 沈琦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K562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活化TCRζ链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常规分离4例脐带血单核细胞,分别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单纯K562细胞、SEA以及SEA联合K562细胞共培养,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并设空白对照组...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K562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活化TCRζ链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常规分离4例脐带血单核细胞,分别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单纯K562细胞、SEA以及SEA联合K562细胞共培养,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并设空白对照组。刺激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提取mRNA并合成cD-NA,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检测TCRζ链在不同组别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ΔΔCt计算TCRζ链表达差异倍数。结果:抗CD3单抗组、K562细胞组、SEA组、SEA联合K562细胞组诱导培养T细胞中TCRζ链表达差异倍数分别是(4.52±0.96)、(1.65±0.26)、(1.43±0.44)、(3.41±0.30),表明各组均有活化T细胞的作用,但各组TCRζ链表达水平有差异,其中SEA联合k562细胞组的T细胞ζ链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单纯k562组及单纯SEA组(P<0.01)。结论:超抗原SEA有助于增强K562细胞体外诱导T细胞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 脐带血 T细胞受体ζ链 实时定量PCR BCR-ABL融合蛋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抗靶向超抗原SEA体内抗膀胱肿瘤实验研究
11
作者 徐寒子 贡震 +4 位作者 吴王飞 叶劲军 陆谔梅 孙志华 韩从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背景与目的: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在体内、外以及临床的膀胱灌注治疗试验中对膀胱癌均具有明显的抑瘤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抗靶向的超抗原SEA体内对人膀胱癌的抑瘤作用。方法:以腹腔注射人外周血... 背景与目的: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在体内、外以及临床的膀胱灌注治疗试验中对膀胱癌均具有明显的抑瘤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抗靶向的超抗原SEA体内对人膀胱癌的抑瘤作用。方法:以腹腔注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皮下注射人膀胱癌BIU87细胞建立人免疫重建荷人膀胱癌SCID小鼠复合模型,再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EA组及单抗靶向SEA实验组,分别予以PBS、SEA及单抗靶向SEA瘤周注射,以SonoSite彩超在建模后6周内检测小鼠皮下移植瘤体积、瘤体血流。结果:单抗靶向SEA组瘤体体积、瘤体血流均小于对照组及SEA组,在建模后4、5、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抗靶向的超抗原SEA对膀胱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可能与其进一步减少瘤体血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超抗原 葡萄球菌类毒素 抗体 单克隆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型PCR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琳 黄金海 +4 位作者 赵耘 王聪明 董艳娇 王静思 刘莹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0-344,共5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了不同基因型肠毒素检测引物;应用含溶菌酶的碱裂解法提取葡萄球菌DNA及梯度PCR方法提高了肠毒素检出率和特异性。从国内28株葡萄球菌分离株中共检测出14种不同型的肠毒素基因(sea-see、tsst-1、seg-sei、sek-se...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了不同基因型肠毒素检测引物;应用含溶菌酶的碱裂解法提取葡萄球菌DNA及梯度PCR方法提高了肠毒素检出率和特异性。从国内28株葡萄球菌分离株中共检测出14种不同型的肠毒素基因(sea-see、tsst-1、seg-sei、sek-sel、sen-seo、seq-ser和seu),未检测到sej和sem基因。毒素基因携带率为16.67%,同时携带4种及以上毒素基因的菌株有11株,占39.29%,其中sek、seq和sea毒素基因在所研究菌株中分布最广,分别占到15.50%、14.30%和10.70%。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球菌菌株间毒素型的关联度不同,sek与seq,seb和sed,sec、sei、sen和seu基因型呈现密切相关,各型肠毒素的分布还与菌株分离来源有着密切联系。所建立的PCR方法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型和分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SEs) 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发光法检测金葡菌肠毒素(SE)B和SEC1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立杰 刘振世 +3 位作者 董邦权 杨琨 李琦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8-669,673,共3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和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在检测SEB、SEC1中的敏感性及稳定性。方法:常规法制备、纯化抗SEB和SEC1单克隆抗体(mAb),以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FMMUSEB.D6和FMMUSEC1.C4mAb为检测抗体,FMMUSEB.B4和FMMUSEC...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和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在检测SEB、SEC1中的敏感性及稳定性。方法:常规法制备、纯化抗SEB和SEC1单克隆抗体(mAb),以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FMMUSEB.D6和FMMUSEC1.C4mAb为检测抗体,FMMUSEB.B4和FMMUSEC1.G8mAb为包被抗体,以单磷酸酚酞(PMP)为显色底物,以LumigenAPS5为发光底物。结果:成功地建立了敏感、特异检测SEB、SEC1的ELISA和CLIA方法,CLIA较传统ELISA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和省时等优点。结论:CLIA法是一种比传统ELISA更优越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可疑SE污染标本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测定(ELISA) 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测定(CLI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超抗原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姜永强 宁保安 +3 位作者 郑玉玲 马茹 李韩平 高志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SEB) ,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SEB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和分离纯化 ,并对其超抗原活性和免疫学活性与天然SEB进行比较研究。观察重组SEB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 目的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SEB) ,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SEB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和分离纯化 ,并对其超抗原活性和免疫学活性与天然SEB进行比较研究。观察重组SEB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以及对小鼠肝癌和肉瘤的体内抑瘤效果。结果 SEB获得高效表达 ,并一步将其纯化至均质。与天然毒素相比较 ,重组SEB的免疫学活性与超抗原活性基本相似。首次证明 ,即使SEB的浓度为 10ng/L ,仍然对人肝癌细胞有显著地抑制作用 ,其对小鼠体内的肝癌和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重组SEB在体内外均有一定肿瘤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超抗原 表达 纯化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培养产毒与柱层析纯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小红 谢笔钧 +2 位作者 史贤明 孙科 李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91,共4页
本文采用玻璃纸覆盖琼脂平板法,在37℃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48h后,收集菌体,10000×g离心15min,上清液经聚乙二醇20000浓缩。浓缩液依次经羧甲基阳离子交换纤维素CM-32层析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G-75过滤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金黄色葡萄球... 本文采用玻璃纸覆盖琼脂平板法,在37℃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48h后,收集菌体,10000×g离心15min,上清液经聚乙二醇20000浓缩。浓缩液依次经羧甲基阳离子交换纤维素CM-32层析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G-75过滤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实验证明,利用该简化的二步柱层析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完全能满足血清学检实验和鉴定的要求,方法简便易行,一般实验室均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B型肠毒素 培养产毒 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新型肠毒素I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安妮 唐俊妮 +3 位作者 赵燕英 汤承 陈娟 刘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93-198,共6页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I(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I,SEI)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double-antibody sandwich-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方法:利用DAS-ELISA检测程序确定单克隆抗体...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I(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I,SEI)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double-antibody sandwich-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方法:利用DAS-ELISA检测程序确定单克隆抗体、抗血清、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的羊抗兔Ig G(Ig G/HRP)的最佳稀释度,再通过检测不同包被缓冲液、封闭时间、抗原包被时间、Ig G/HRP作用时间以及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显色时间条件下的OD450 nm值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最后用灵敏度、批内变异、批间变异和加标回收率指标对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抗SEI单克隆抗体的最佳稀释质量浓度为2.89 mg/L,抗SEI兔血清稀释度1∶2 000,酶标二抗稀释度1∶6 000;1×磷酸缓冲盐溶液(p H 7.4)为最佳包被缓冲液;最佳封闭时间、抗原孵育时间、酶标二抗孵育时间和TMB显色时间分别为60、90、30 min和15 min。该方法的回归方程为y=0.040 9x+0.042 9,R2=0.993 3;灵敏度为0.5μg/L,精密度批内变异低于10%,批间变异低于15%,除巴氏杀菌牛乳外,对生理盐水、熟牦牛肉糜、大米饭和超高温瞬时灭菌牛乳回收率达90%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SEI的双抗夹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I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金葡菌肠毒素A的抗癌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胥全彬 张艳红 +2 位作者 张雷雷 刘传暄 马清钧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作为一种超抗原,其抑瘤活性一直受到关注,其直接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其抑瘤活性进行了分析。方法:利用亲和层析纯化出重组SEA,注射接种了黑色素瘤的小鼠,观察其抑瘤效应。结果:各组剂量的重组...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作为一种超抗原,其抑瘤活性一直受到关注,其直接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其抑瘤活性进行了分析。方法:利用亲和层析纯化出重组SEA,注射接种了黑色素瘤的小鼠,观察其抑瘤效应。结果:各组剂量的重组SEA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其高、中、低剂量重组SEA的抑瘤率分别为79.3%、75.6%和73.8%,而原位注射(中剂量)的抑瘤率为90.6%。治疗小鼠的肿瘤组织出现大量的T细胞浸润;此外,SEA以免疫的形式刺激动物,能明显产生特异性抗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鼠对肿瘤转移的抵抗力。结论:重组SEA对小鼠黑色素瘤的能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尤其是原位注射,这为SEA的靶向治疗肿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抗癌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昌云 吴芳 +1 位作者 孔繁义 周文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83-487,共5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缺乏强有力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原因是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较弱,而且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低下,使肿瘤抗原不能有效地提呈给淋巴细胞。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诱导出抗肿瘤免疫效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缺乏强有力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原因是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较弱,而且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低下,使肿瘤抗原不能有效地提呈给淋巴细胞。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诱导出抗肿瘤免疫效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并观察其诱导的抗肺癌作用的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mol/L氯化钾法提取人肺腺癌细胞GLC-82的可溶性抗原多肽;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扩增DC,用流式细胞仪FCM及免疫染色法分析鉴定DC;肺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umor soluble antigen,TSA)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联合修饰致敏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单纯肺癌抗原TSA致敏的DC、单纯超抗原SEA修饰的DC和未经抗原修饰的DC分别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抗原的特异性CTL(作为效应细胞分别称为TSA-SEA-DCL、TSA-DCL、SEA-DCL、DCL);采用MTT法检测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GLC-82、肺癌CALU-6和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抗癌活性;镜下观察DC、效应细胞形态及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结果诱导出高表达CD1a、HLA-DR、CD80具有典型树突状细胞特性的DC;TSA-SEA-DCL对靶细胞GLC-8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TSA-DCL、SEA-DCL及DCL,亦明显高于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与靶细胞共育时镜下发现效应细胞CTL靠近并聚集在肿瘤细胞周围,致使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凋亡。结论本实验方法能成功诱导出具有典型特征的成熟DC,肺癌TSA联合超抗原SEA诱导的DC疫苗对肺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可溶性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肺肿瘤 超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液相中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志贤 张超 +1 位作者 晁福寰 陶桂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8-11,共4页
利用聚乙烯亚胺法,将C2型葡萄球菌肠毒素(SE)抗体固化在未抛光的压电晶体的金电极上,利用双调式振荡电路制作的振荡器,构建压电免疫传感器,其稳定性、特异性都较好。
关键词 压电晶体 免疫传感器 葡萄球菌肠毒素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法固定ssDNA制作的压电式DNA传感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志贤 房彦军 +3 位作者 王红勇 周焕英 宁保安 晁福寰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0-64,共5页
利用硅烷法将ssDNA固化T方向切割、3.58MHz和10MHz石英晶体金电极上,构建了压电DNA传感器,建立了快速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基因的方法。优化了固定SEB基因的条件,并用动态法、静态法和斑点杂交法进行了固化效果观察。结果表明:该传... 利用硅烷法将ssDNA固化T方向切割、3.58MHz和10MHz石英晶体金电极上,构建了压电DNA传感器,建立了快速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基因的方法。优化了固定SEB基因的条件,并用动态法、静态法和斑点杂交法进行了固化效果观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2h后,有较好响应;对不同长度DNA探针固化效果进行比较,169bp(即169个碱基)SEB探针固定和杂交效果较好;利用0.5mol/LNaOH进行电极洗脱,时间为45min,电极可以再生,且传感器可以重复使用3次;利用1.2mol/LNaOH和1.2mol/LHCl洗涤电极,该电极可多次再利用;固化好的电极于4℃条件下可以保存三周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法 SSDNA 压电式DNA传感器 葡萄球菌肠毒素B 3-氯基丙基三乙氧基甲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