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5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叶顶间隙下进口含气率对混输泵做功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肖业祥 刘洁 +2 位作者 李海军 陶思佳 史广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3,共7页
为研究不同叶顶间隙下进口含气率对多相混输泵流道内能量转换规律的影响,应用ANSYS CFX软件对多相混输泵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混输泵内动扬程、静扬程、功率变化以及各截面能量密度的分布规律,揭示同时考虑叶顶间隙和含气... 为研究不同叶顶间隙下进口含气率对多相混输泵流道内能量转换规律的影响,应用ANSYS CFX软件对多相混输泵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混输泵内动扬程、静扬程、功率变化以及各截面能量密度的分布规律,揭示同时考虑叶顶间隙和含气率下多相混输泵内的能量转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叶顶间隙的增大对混输泵叶轮做功性能影响极大,当轴向系数为0.4时,混输泵在叶顶间隙为1.0,1.5 mm下分别呈现出动扬程极大值约为5,6 m;含气率的增大使得叶轮后半段静扬程逐渐减小,叶轮增压性能降低,其中在叶轮出口静扬程降低最明显,最大下降幅度高达10.02%;随着含气率的增大,叶轮流道内的静功率和总功率均有一定提升,叶顶间隙及含气率的增大都使得流道中部功率密度较大的区域面积产生明显的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精确预测混输泵的做功性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混输泵 叶顶间隙 进口含气率 做功性能 扬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多口进气方式对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热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雷基林 戈志晖 +3 位作者 李杰 刘懿 刘锋 夏臻玮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为研究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内部水热特性,改善电池内部水、热等物理性质的均匀性,提出了阳极多口进气的方式。基于单通蛇形流道进气方式,提出了四种进气方式,并建立了三维模型进行计算... 为研究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内部水热特性,改善电池内部水、热等物理性质的均匀性,提出了阳极多口进气的方式。基于单通蛇形流道进气方式,提出了四种进气方式,并建立了三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0.635 V电压下,使用多口进气的方式均能够提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改善膜电流密度、膜水含量、阳极催化层氢气含量、阳极催化层水含量的均匀性,但同侧进气的方式温度均匀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阳极进气优化 数值模拟 水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 AND TYPICAL SIDEWALL COMPRESSION INLET PERFORMANCE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国平 朱呈祥 +1 位作者 尤延铖 周淼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1年第1期120-128,共9页
A new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 with a rectangular shape of entrance and exit in front view is designed at Ma=6.0.The design is based on a better basic flowfield ICFC than traditional one and derived with the technolog... A new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 with a rectangular shape of entrance and exit in front view is designed at Ma=6.0.The design is based on a better basic flowfield ICFC than traditional one and derived with the technology of stream tracing and shock cutting.Comparison between the newly designed inlet and a typical sidewall compression inlet is given.The design Mach number and entrance shape of this new inlet ar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sidewall compression inlet.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 are a bit higher than the sidewall inlet,such as the flow capture coefficient,total pressure recovery and the kinetic efficiency.The performances of these two inlets at off-design points are compared.The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 can capture more than 91% of incoming flow under all simulated conditions.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 using 3-D compression and high flow capture coefficient is a kind of fixed-geometry inlet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PERFORMANCE internal waverider inlet sidewall compression inl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IN A PARTIALLY DYNAMIC HELICOPTER INLET 被引量:2
4
作者 韩东 郭荣伟 +2 位作者 万大伟 李良辉 孙姝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1年第2期151-156,共6页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flow in a helicopter inlet with front output shaft and partial flow dynamic head is conducted in low speed wind tunnel. The flow characters of the inlet in the range of the yaw angle from ...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flow in a helicopter inlet with front output shaft and partial flow dynamic head is conducted in low speed wind tunnel. The flow characters of the inlet in the range of the yaw angle from 0~135°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static pressure distributions along the duct, distortions of the flow field at the outlet section and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s a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ype of inlet has high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s at a wide range of yaw angle. The regions of local flow separation and distor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yaw angle. It′s also found that the outlet section has the best characteristics at sideslip, and sharply deteriorated characteristics at the yawed flight with a yaw angle of more than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pter inlet yawed flight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DISTOR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本构关系修正湍流模型的曲面乘波进气道性能分析
5
作者 王刚 张帅 +2 位作者 宋晓啸 张继发 郑耀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0,共16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要求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目前已有众多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方案被提出,然而在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精确有效的湍流数值计算分析方法仍有不足。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二次本构关系(Quadra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QCR)的高精... 高超声速飞行器要求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目前已有众多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方案被提出,然而在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精确有效的湍流数值计算分析方法仍有不足。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二次本构关系(Quadra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QCR)的高精度、高效率的湍流修正模型(SA-QCR2020)。采用两种标准验证算例表明,SA-QCR2020湍流模型能够更接近真实的流动物理,对计算算例性能模拟更为准确。随后本文采用该修正湍流模型对曲面乘波进气道在侧滑角为0°,4°,8°,攻角为-8°,0°,8°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该曲面乘波进气道内从喉道处产生三维涡,并向后发展,随流动扩散至整个流场区域。侧滑角对进气道起动后的性能影响不大,攻角对进气道起动后的性能影响较大,且攻角越大,前缘激波越强,对来流的减速增压作用越强。研究揭示了该曲面乘波进气道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规律,并表明该进气道能够在大攻角、大侧滑角工况下保证飞行器推进系统有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乘波进气道 二次流 进气道性能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AMJET INLET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健 谷良贤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7年第3期205-210,共6页
The uniform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are applied to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 2-D mixed compression scramjet inlet. The set of experimental design points on the design space is selec... The uniform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are applied to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 2-D mixed compression scramjet inlet. The set of experimental design points on the design space is selected by the uniform design, and the inlet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hen complete quadratic polynomial response surface approximation models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results and then used to replace theoriginal complex inlet performance model. The optimization is conducted using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NSGA-Ⅱ, and the Pareto optimal solution set is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form design and RSM can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improve the optimiza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amjet inle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oblique shock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扰流结构的风冷型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优化
7
作者 何闯 赵钦新 梁志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基于常见新能源车结构设计了一种车载式风冷型锂电池包,利用有限元仿真对风冷型锂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入口空气流速2 m/s的条件下,顺排和叉排两种结构的最大温差分别为6.96℃和6.29℃,叉排结构下最大温差有所降低;增... 基于常见新能源车结构设计了一种车载式风冷型锂电池包,利用有限元仿真对风冷型锂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入口空气流速2 m/s的条件下,顺排和叉排两种结构的最大温差分别为6.96℃和6.29℃,叉排结构下最大温差有所降低;增加扰流板为空气流场创造扰流结构,最大温差为5.69℃,相比叉排结构最大温差降低了0.60℃;入口空气流速大于4 m/s时,最大温差低于5℃,满足锂电池最优放电效率;扰流板布置为对称结构时电池包具有最优的冷却性能,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明显低于其他排布方式;入口空气流速与电池包冷却性能呈正相关,入口空气流速达到6 m/s时达到最优冷却效果,此后继续增大入口空气流速冷却性能变化幅值减小。所设计的18650锂电池包在隔板间距为对称排布下具有最优的扰流冷却性能,控制入口空气流速大于4 m/s时可以使电池在最优放电效率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扰流结构 热管理 入口空气流速 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径向进气腔室的轴流透平导叶周向非均匀分布研究
8
作者 许彬 朱阳历 +4 位作者 王星 熊军 潘现超 徐玉杰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8,共16页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透平径向进气腔室结构的存在会造成透平入口进气周向不均匀,导致透平性能下降。因此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耦合径向进气腔室的单级轴流透平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导叶周向非均匀分布对透平等熵效率及其内部流场的影响机理。...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透平径向进气腔室结构的存在会造成透平入口进气周向不均匀,导致透平性能下降。因此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耦合径向进气腔室的单级轴流透平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导叶周向非均匀分布对透平等熵效率及其内部流场的影响机理。以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获得大量样本方案,通过参数化处理及软件交互实现三维模型、网格的动态更新及模拟,实现采用正弦调制函数周向布置的非均匀导叶全过程自动化模拟。结果表明,导叶周向非均匀度小于10%时,透平等熵效率、膨胀比及质量流量等总体性能参数与初始均匀分布方案相比变化小于0.1%;导叶周向非均匀度超过15%时,会对透平内部流场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造成导叶段压损增大,透平总体膨胀比下降,质量流量增大,等熵效率呈下降趋势,最高下降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轴流透平 径向进气腔室 非均匀导叶 自动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式喷水推进系统水动力特性分析
9
作者 张恒 汲国瑞 +1 位作者 邱继涛 蔡佑林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浸没式喷水推进是常规艉板式喷水推进的一种衍变型式,其流道与船体高度耦合,船泵耦合流场更复杂。针对浸没式喷水推进技术发展需求,首次构建浸没式喷水推进控制体与力学模型,并开展其与常规艉板式的差别分析。然后针对同一型船、同一型... 浸没式喷水推进是常规艉板式喷水推进的一种衍变型式,其流道与船体高度耦合,船泵耦合流场更复杂。针对浸没式喷水推进技术发展需求,首次构建浸没式喷水推进控制体与力学模型,并开展其与常规艉板式的差别分析。然后针对同一型船、同一型推进泵,在设计航速点开展两种推进形式的船泵一体化多自由度运动数值计算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浸没式喷水推进获流区面积更大,流道效率更高,对船体姿态影响小,浸没式喷水推进推力减额分数较大且为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喷水推进 推力减额 进口流道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口流量及粉尘粒径对双级旋流管分离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丁昊鹏 孙苒博 +4 位作者 姬忠礼 曹海宇 乔梦华 彭宁建 吴小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通过称重和离线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双级旋流管入口流量和不同平均粒径粉尘对双级旋流管的总分离效率和粉尘粒径分级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级旋流管具有较高的总分离效率,在入口流量108 m^(3)/h下对平均粒径47.41μm粉尘的总分离效... 通过称重和离线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双级旋流管入口流量和不同平均粒径粉尘对双级旋流管的总分离效率和粉尘粒径分级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级旋流管具有较高的总分离效率,在入口流量108 m^(3)/h下对平均粒径47.41μm粉尘的总分离效率可高达99.55%,且对粒径10~30μm范围内颗粒的分离效率最优;第一级旋流管中粉尘颗粒受弹跳、二次夹带的影响,分离时针对粉尘浓度高、平均粒径小的颗粒,可选择较低阻、排尘空间较大的结构设计,同时适当增加抽气率;第二级旋流管中粉尘颗粒受颗粒间作用力(破碎或磨损)的影响,分离时针对粉尘浓度小、平均粒径大的颗粒,可选择较高效的结构设计,并适当减少抽气率;双级旋流管存在对粉尘颗粒分级效率最优的粒径区间,区间内分级效率几乎不随粒径增大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旋流管 入口流量 粉尘 粒径 含尘浓度 分离效率 分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运行下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研究
11
作者 徐振鹏 陈青生 徐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有时需采用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和抽水的运行方式,以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为研究同发同抽运行时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的体型及设计参数,采用水...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有时需采用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和抽水的运行方式,以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为研究同发同抽运行时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的体型及设计参数,采用水动力模型方法,开展了两水力单元在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的数值仿真计算,对孔道流量分布、流速分布及其不均匀性以及进、出流水力单元的间距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两水力单元间水流的“短路”流动将加剧进流水力单元孔道流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出流水力单元的流量分布、孔道流速分布基本不产生影响;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两水力单元间的相对间距大于13.1时,进流水力单元的这种流量不均性将会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同发同抽 竖井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和总压畸变对增压级性能和稳定性影响数值仿真
12
作者 田文涛 屠宝锋 胡骏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13-227,共15页
基于三维彻体力模型计算程序,以某型发动机带进口导向器的两级增压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稳态周向总压畸变、旋流畸变及总压旋流组合畸变对增压级气动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总压畸变强度增加对增压能力和稳定性不利,畸变指数... 基于三维彻体力模型计算程序,以某型发动机带进口导向器的两级增压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稳态周向总压畸变、旋流畸变及总压旋流组合畸变对增压级气动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总压畸变强度增加对增压能力和稳定性不利,畸变指数等于15%时,稳定裕度损失可达30.03%,总压畸变周向范围对稳定性影响有极值,存在临界畸变范围;旋流畸变整体涡对增压能力有近似预旋的作用,反向涡比正向涡更易引发失稳,对称涡对稳定性虽不利,但对增压能力影响不大;总压旋流组合畸变模拟结果证明了考虑耦合效应对稳定性评估的必要性,并揭示了组合畸变的三维流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彻体力模型 进气畸变 稳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床吸附塔中铀提取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13
作者 杨一鸣 邓健 +2 位作者 雷林 雷泽勇 陈建堂 《铀矿冶》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为了提高移动床吸附塔提取铀的效率,运用Fluent、Edem软件对移动床吸附塔提取铀的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调整入口流量,观察移动床吸附塔内树脂颗粒的运动情况、分布状态及饱和树脂的沉降情况,分析得到最佳入口流量。通过搭建实验平台... 为了提高移动床吸附塔提取铀的效率,运用Fluent、Edem软件对移动床吸附塔提取铀的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调整入口流量,观察移动床吸附塔内树脂颗粒的运动情况、分布状态及饱和树脂的沉降情况,分析得到最佳入口流量。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将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两者结论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当入口流量为4 m^(3)/h时,铀酰离子的提取效率最大。研究结果可为移动床吸附塔的设计提供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 吸附塔 仿真模拟 入口流量 室内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改善S弯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张富垚 梁华 +1 位作者 刘诗敏 杨鹤森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为了对狭缝式S弯进气道中的流动分离进行有效控制,本文基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开展了激励特性和相关流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励器能量沉积比确定的条件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放电能量与激励频率无关,然而不同能量沉积比都... 为了对狭缝式S弯进气道中的流动分离进行有效控制,本文基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开展了激励特性和相关流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励器能量沉积比确定的条件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放电能量与激励频率无关,然而不同能量沉积比都存在一个最佳激励频率,使得射流速度达到最大。在激励特性诊断的基础上通过风洞实验验证了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改善狭缝式S弯进气道气动性能的有效性,最佳激励效果为在出口速度为Ma=0.25时使得总压畸变指数降低2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缝式S弯进气道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 射流特性 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锥和喉道损伤对超声速进气道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王意坤 卓长飞 罗熙斌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针对超声速进气道结构损伤会对其内外流场和性能参数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喉道穿孔和尖锥折断2种损伤类型对超声速进气道的影响,分别计算3种模型在0和4°攻角时的工况。2种损伤均会使阻力系数增大,0攻角时,喉道损伤对流... 针对超声速进气道结构损伤会对其内外流场和性能参数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喉道穿孔和尖锥折断2种损伤类型对超声速进气道的影响,分别计算3种模型在0和4°攻角时的工况。2种损伤均会使阻力系数增大,0攻角时,喉道损伤对流场影响较大,尖锥折断损伤影响则较小;4°攻角时,损伤后流场变化较小。但2种损伤模型内部马赫数、压力以及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分布均与无损模型不同。尖锥折断损伤模型对称面上的沿程压力分布与无损模型相近,而喉道穿孔损伤与无损模型差异较大。结果表明,该计算可为导弹毁伤后性能降级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进气道 尖锥折断损伤 喉道穿孔损伤 流场变化 性能参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实验室排风柜气流组织仿真与优化设计
16
作者 陈涛 张超 +4 位作者 周中林 杨健 杨力宁 肖宗亮 张华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良好的室内气流组织设计是保证排风柜实验台正常运行的前提,针对酿酒实验室排风柜的布局设计,采用Fluent建立了实验室房间的数值分析模型,就实验室送风口的方位及形式对实验室排风柜的面风速度及排风柜操作员周围的污染物体积百分数的... 良好的室内气流组织设计是保证排风柜实验台正常运行的前提,针对酿酒实验室排风柜的布局设计,采用Fluent建立了实验室房间的数值分析模型,就实验室送风口的方位及形式对实验室排风柜的面风速度及排风柜操作员周围的污染物体积百分数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确定送风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狭小空间内的排风柜性能取决于实验室气流组织,仅从门送风的单送风形式会不利于发挥排风柜性能,而以门送风为主屋顶送风为辅的双送风形式能改善室内气流组织,满足绿色实验室通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组织 排风柜 数值分析 面风速 送风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部件动密封结构泄漏特性研究
17
作者 刘建 杨卫华 +2 位作者 解文博 李承阳 李春光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251,共10页
为支撑未来宽域飞行器技术研究,针对几何可调进气道的往复式动密封结构,采用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几何结构、粗糙度等参数对密封泄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动密封结构泄漏通道分为主泄漏通道和次泄漏通道,密封... 为支撑未来宽域飞行器技术研究,针对几何可调进气道的往复式动密封结构,采用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几何结构、粗糙度等参数对密封泄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动密封结构泄漏通道分为主泄漏通道和次泄漏通道,密封结构的几何参数对泄漏率具有显著影响;(2)陶瓷栅片厚度、侧壁变形量是主通道泄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当陶瓷栅片长厚比由4.6增大到11.5时,主泄漏通道的泄漏率降幅可达89.8%,当侧壁相对变形量由0.006增大到0.01时,主泄漏通道泄漏率增大了259%;(3)陶瓷栅片与下隔板的间隙对次泄漏通道泄漏率有很大影响,当出口间隙由0.05 mm增大到0.2 mm时,泄漏率可增大10倍;(4)通道粗糙度对主泄漏通道泄漏率影响甚微,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域飞行器 几何可调进气道 动密封 泄漏特性 陶瓷栅片 泄漏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排流道隔墩对轴流泵装置性能影响试验
18
作者 沈毅韵 陆伟刚 +2 位作者 刘健峰 杨晓春 张芳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为探究具有较长自排流道的立式轴流泵装置的性能改良措施,以陈郢泵站为研究对象,在自排流道中设置隔墩并进行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以模型试验结果为基础优选适用于该泵站的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设置隔墩后泵装置全扬程范围内的效率均向上小... 为探究具有较长自排流道的立式轴流泵装置的性能改良措施,以陈郢泵站为研究对象,在自排流道中设置隔墩并进行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以模型试验结果为基础优选适用于该泵站的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设置隔墩后泵装置全扬程范围内的效率均向上小幅度增长,其中,在设计扬程工况下泵装置效率由71.9%提升至73.0%,临界空化余量由8.7 m降至8.2 m,泵装置的能量和空化性能均得到改善;设置隔墩后泵装置在各角度工况下的飞逸性能无明显变化,经试验测出的泵装置的最大飞逸转速满足水泵安全运行要求;设置隔墩后各角度工况下的喇叭口进口在大流量工况下的压力脉动振幅值变小,振幅波动变得更加稳定,实时水压脉动的振幅值和平均峰峰值也相对减小。故在自排流道中设置隔墩可以改善装置的外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建议泵站优先采用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墩 泵装置 进水流道 喇叭口 自排流道 压力脉动 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局部非稳态现象研究
19
作者 魏杰 郭港归 +2 位作者 顾莉 王立杰 苗宝广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在出流工况下,侧式进/出水口扩散段内水流与边壁易发生分离,产生局部非稳态现象,从而导致进/出水口流态紊乱。采用RNG k-?紊流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出流工况下,侧式进/出水口扩散段内水流与边壁易发生分离,产生局部非稳态现象,从而导致进/出水口流态紊乱。采用RNG k-?紊流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侧式进/出水口在扩散流时,受扩散角的影响在主流附近存在流动分离区,该区域紊动强度较大,形成局部非稳态现象,紊动强度与流速平方呈线性关系。流道内流速呈现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与雷诺数近似呈幂函数关系。中间流道的波动周期小于边流道,且边中流道流速波动周期的差异与雷诺数呈现正相关。试验中对流速的监测时长应涵盖数个波动周期,才能准确衡量进/出水口的水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式进/出水口 扩散流 局部非稳态现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路人工湿地系统进出水方式研究——以合肥市南淝河旁路湿地为例
20
作者 龚文娟 张雄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期145-148,共4页
二十埠河作为南淝河主要支流,其水质直接影响着南淝河及巢湖水生态安全。本研究拟通过旁路净化湿地净化二十埠河水质。在挖方量、填方量、水位影响范围、影响截流设施个数、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等方面,分别对旁路湿地自流进水自流出水、... 二十埠河作为南淝河主要支流,其水质直接影响着南淝河及巢湖水生态安全。本研究拟通过旁路净化湿地净化二十埠河水质。在挖方量、填方量、水位影响范围、影响截流设施个数、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等方面,分别对旁路湿地自流进水自流出水、泵提进水自流出水(建坝、不建坝)和自流进水泵提出水4种进出水方式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泵提进水自流出水(建坝、不建坝)和自流进水泵提出水,自流进水自流出水方式具有年运行费用低、湿地运行维护方便、场地内部土方可实现土方平衡等优点,更适用于南淝河旁路人工湿地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埠河 人工湿地 进出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