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砂颗粒加入量对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杜鹏辉 赵豫鸽 +2 位作者 王刚 孙红刚 王来稳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制备高性能的固体电热储能锅炉用蓄热材料,以高铝矾土和电熔镁砂为原料,亚硫酸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在100 MPa下压制成φ50 mm×50 mm的试样,经1360℃保温4 h热处理制备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研究镁砂的加入量(加入质... 为制备高性能的固体电热储能锅炉用蓄热材料,以高铝矾土和电熔镁砂为原料,亚硫酸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在100 MPa下压制成φ50 mm×50 mm的试样,经1360℃保温4 h热处理制备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研究镁砂的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0%、50%)对该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物理性能及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镁砂后,蓄热材料的物相组成、结构形貌均发生明显改变,材料整体呈现镁砂颗粒-环状气孔-尖晶石/堇青石反应层-莫来石的梯度结构;2)随镁砂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比热容、蓄热密度和热导率增大,说明材料蓄热能力和热效率提升,常温耐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热膨胀系数先降低后升高,过量的镁砂会产生过多液相,导致材料内部产生缺陷,强度降低;3)当镁砂的加入量为30%(w)时,材料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砂颗粒 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 比热容 蓄热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设备相变材料储能结构热性能
2
作者 谭公礼 顾林卫 +2 位作者 翟娟 朱学凯 戴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415-5421,共7页
针对短时工作且外部绝热的高功率电子设备难以直接利用外部热沉散热的问题,采用低熔点、高体积焓值的相变材料进行储能结构优化设计,实现电子设备的温度控制。首先,基于电子设备体积、重量、外部环境、热功率、工作时间等约束条件,结合... 针对短时工作且外部绝热的高功率电子设备难以直接利用外部热沉散热的问题,采用低熔点、高体积焓值的相变材料进行储能结构优化设计,实现电子设备的温度控制。首先,基于电子设备体积、重量、外部环境、热功率、工作时间等约束条件,结合相变材料热性能进行散热结构一体化设计;其次,根据相变材料的性能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温度反馈的等效比热容热分析方法;最后,结合实例对石蜡、烯炭复合材料和液态金属3种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热源温升和均温性为指标,评估3种相变材料在储能结构中的散热性能,确定电子设备的最佳相变储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在一定时间内能显著控制温升,满足小体积、外部绝热环境电子设备的温控要求;相变材料的体积焓值表征单位体积相变材料储能能力,体积焓值越高,所需相变材料的体积就越小;液态金属因体积焓值大,导热系数高,热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焓值 石蜡 烯炭复合材料 液态金属 等效比热容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浸-液相硫化法制备高容量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
3
作者 施洪勇 杨佳 +4 位作者 夏立新 潘顺伟 崔兆丰 谈仁杰 谈宏磊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硫化锂复合石墨材料的制备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制备高容量的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则更具有研究意义,目前采用石墨热还原硫酸锂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此材料,该过程需要高温体系,并且属于固相反应,反应速率以及粒径均受限于硫... 硫化锂复合石墨材料的制备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制备高容量的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则更具有研究意义,目前采用石墨热还原硫酸锂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此材料,该过程需要高温体系,并且属于固相反应,反应速率以及粒径均受限于硫酸锂。本文提出在真空体系下利用高温使锂熔浸浸入廉价石墨层内部,并在同体系下进行硫化制得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的思路。研究进行了熔浸-液相硫化试验,并考察了各参数对所制备材料的锂挥发率和锂填充率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最佳熔浸工艺参数为熔浸温度1173 K、时间180 min,最佳硫化工艺参数为硫化温度453 K、时间40 min,该反应过程全程处于真空体系中,既稳定高活性的锂,又提高锂与硫的反应程度,而浸入石墨中的锂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将锂尺寸限制在微米级;所制备的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中锂基本上是处于石墨夹层内,产物中硫化锂含量为78.88%;硫化锂/石墨复合材料的结构更有利于电子传导,将其作为正极进行储能测试,势垒仅为3.0 V,比容量高达921.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 复合正极材料 熔浸-液相硫化 锂填充率 储能 比容量 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利锋 王凯 +2 位作者 王晓飞 刘毅 郭守武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本文以管状和盘状两种天然硅藻土作为初始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系统表征了所制备样品的晶... 本文以管状和盘状两种天然硅藻土作为初始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系统表征了所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将制备的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作为活性物质组装为锂离子电池,对比了管状和盘状两种形貌对其储锂性能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沥青衍生碳包覆层的加入量对硅碳负极材料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管DE-1∶3和管DE-1∶6在0.2 A g^(-1)较低电流密度下均具有较好的容量保持率,循环500次之后比容量分别可保持443 mAh g^(-1)和414 mAh g^(-1),而样品管DE-1∶6则在0.5 A g^(-1)较大电流密度下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材料 硅藻土 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嘉玲 宋焕巧 +1 位作者 何志宏 罗明生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锂离子电容器是弥补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缺陷的选择之一。锂离子电容器由电容型正极和电池型负极组成,但电池型负极材料较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导致与电容型正极材料性能不匹配,阻碍了其应用。对负极材料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 锂离子电容器是弥补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缺陷的选择之一。锂离子电容器由电容型正极和电池型负极组成,但电池型负极材料较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导致与电容型正极材料性能不匹配,阻碍了其应用。对负极材料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介绍锂离子电容器的工作原理,讨论锂离子电容器对负极材料的要求及转化型、合金型和插层型等3种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对未来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容量 能量密度 功率密度 循环稳定性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德新 马腾跃 +2 位作者 安金玲 刘进荣 何伟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共5页
钠离子电池因环境友好、储量丰富等优势,成为锂离子电池的后继者,在储能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针对钠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存在结构不稳定、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_(0.7)Fe_(x)Mn(1-x)O_(2)(0<x<1)锰基... 钠离子电池因环境友好、储量丰富等优势,成为锂离子电池的后继者,在储能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针对钠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存在结构不稳定、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_(0.7)Fe_(x)Mn(1-x)O_(2)(0<x<1)锰基正极材料,考察铁锰物质的量比对Na_(0.7)Fe_(x)Mn(1-x)O_(2)材料微观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的掺杂稳定了材料P2相晶型且增加了钠层间距;合成的两种材料Na_(0.7)Fe_(0.2)Mn_(0.8)O_(2)和Na_(0.7)Fe0.35Mn0.65O_(2)在电压范围为2~4 V、放电倍率为0.5C的条件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8.54、63.73 mA·h/g和74.02、49.01 mA·h/g,循环100次后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51.94、51.36 mA·h/g和52.15、51.59 mA·h/g,循环效率分别为58.01%和69.7%,表现出良好的容量保持和循环性能;在倍率方面,两种材料经过2C大电流充电后,重新循环到0.5C倍率时两种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仍可达113.82、110.25 mA·h/g和51.75、51.11 mA·h/g,两种材料都表现了较好的循环倍率性能,其中Na_(0.7)Fe_(0.2)Mn_(0.8)O_(2)材料的性能表现得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 正极材料 铁掺杂 P2相 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骨架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晋恺 李佳莉 +1 位作者 刘晓明 母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通过缩合聚合反应制备了两种热稳定性高、结晶性好和比表面积大的共价有机骨架(COF-1,COF-2)材料.将它们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时,均表现出较高的可逆容量(经过150次循环后,COF-1和COF-2的充电比容量分别为484和327 mA·h/g... 通过缩合聚合反应制备了两种热稳定性高、结晶性好和比表面积大的共价有机骨架(COF-1,COF-2)材料.将它们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时,均表现出较高的可逆容量(经过150次循环后,COF-1和COF-2的充电比容量分别为484和327 mA·h/g)、出色的倍率性能(2和10 A/g电流密度下,COF-1和COF-2的可逆容量分别为296,180 mA·h/g和265,166 mA·h/g)、超大电流密度下的工作能力(5 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0次,COF-1和COF-2的充电比容量分别为572和332 mA·h/g)以及极端温度下的运行性能(50和‒15℃环境中循环40次后,COF-1和COF-2的充电比容量分别为2101,218 mA·h/g和1760,172 mA·h/g).两种COF均具有随着充放电的持续进行,电化学活性基团被激活的能力,COF-1和COF-2在不添加导电剂的情况下循环400次,充电比容量分别从23和16mA·h/g增长到45和31mA·h/g;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证明了在大电流密度以及高温环境等能使离子扩散速率加快的条件下,更有利于这种激活效应的发生.通过对比两种COF材料,发现含有三嗪环结构的COF-1的储锂性能及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质优于全部为苯环结构的COF-2,表明芳香环中的C=N可能是一种具有较高电化学活性的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比容量上升 电化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2/Ti3C2Tx异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威 何敏 +1 位作者 陈璐宁 韩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oS2/Ti3C2Tx异质复合材料,采用SEM、XRD、XPS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Ti3C2Tx引入量为30 mg时,所制MoS2/Ti3C2Tx异质复合电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和较好的循...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oS2/Ti3C2Tx异质复合材料,采用SEM、XRD、XPS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Ti3C2Tx引入量为30 mg时,所制MoS2/Ti3C2Tx异质复合电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达到262.54 F/g,且经10 000次循环后仍保持82.1%的初始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Ti3C2Tx 异质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比电容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锗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磊 曲昌宇 +2 位作者 李治庆 董昱免 高培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15,共6页
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以石墨为负极,比容量低,已无法满足储能需求,因此,开发高比能量的锂离子电池迫在眉睫。采用高比容量的硅锗基负极材料替代传统石墨,可以协同发挥二者优势,提高比容量的同时获得高... 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以石墨为负极,比容量低,已无法满足储能需求,因此,开发高比能量的锂离子电池迫在眉睫。采用高比容量的硅锗基负极材料替代传统石墨,可以协同发挥二者优势,提高比容量的同时获得高倍率性能,是制备高能锂离子电池的有效途径。然而,硅锗基负极材料在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结构变化是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硅锗基负极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和组分优化,可以有效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对制备高能锂离子电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结构设计、组分优化及电化学性能方面对现阶段硅锗基负极材料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该类负极材料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锗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高比容量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纳米α-MnO_2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琦 郑明森 +4 位作者 朱亚薇 董全峰 金明钢 詹亚丁 林祖赓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用KMnO4和MnSO4水溶液作为原料,用液相沉淀法制备无定形α-MnO2·nH2O.对样品进行比表面积测定(BET)、XRD、SEM等测试.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行为.合成的无定形α-MnO2·nH2O在0.5mol/L的Na2SO4电... 用KMnO4和MnSO4水溶液作为原料,用液相沉淀法制备无定形α-MnO2·nH2O.对样品进行比表面积测定(BET)、XRD、SEM等测试.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行为.合成的无定形α-MnO2·nH2O在0.5mol/L的Na2SO4电解液中,在0~0.9 V(vs.SCE)范围内,电流为10 mA,2 mV/s的扫描速度下的比电容可达126.4 F/g.无定形α-MnO2·nH2O是较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二氧化锰 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热量热法测定纤维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比热容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祥艳 刘运传 +5 位作者 周燕萍 王雪蓉 王康 郑会保 段剑 王倩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62-1966,共5页
为研究利用微热量热法测定纤维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比热容,用焦耳效应建立微热量热仪的灵敏度曲线,在该仪器上测定了30~150℃标准品α-氧化铝的比热容,在此温度范围内α-氧化铝比热测量值与文献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2.41%,该方法具有较高... 为研究利用微热量热法测定纤维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比热容,用焦耳效应建立微热量热仪的灵敏度曲线,在该仪器上测定了30~150℃标准品α-氧化铝的比热容,在此温度范围内α-氧化铝比热测量值与文献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2.41%,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利用微热量热仪测定了碳纤维及3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连续比热容数据,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热量热仪能准确快捷的测定纤维及复合材料的连续比热数据,纤维及复合材料比热容随温度有规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热量热仪 比热容 纤维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彬 傅强 +4 位作者 黄小文 谢忠巍 何兴权 孙海珠 谢德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60-2262,共3页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质量轻、体积小、电压高、安全性好和无记忆效应等特点 ,而正极材料是其研究的重点 .采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结果表明 ,其初始容量高 ,循环性能理想 ,并且整个合成过程也较为简单 ,合成...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质量轻、体积小、电压高、安全性好和无记忆效应等特点 ,而正极材料是其研究的重点 .采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结果表明 ,其初始容量高 ,循环性能理想 ,并且整个合成过程也较为简单 ,合成的温度相对较低 ,样品的颗粒比较均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MN2O4 制备 电化学性能 比容量 锂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保温砂浆性能的实验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巨松 鞠成 +2 位作者 王喜林 郭金波 金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0-934,共5页
目的研究相变蓄热材料的添加对保温砂浆导热系数和比热的影响,以及保温砂浆抵抗温度破坏的能力.方法向保温砂浆中添加自制的相变蓄热材料,对导热系数和比热容进行测试.通过保温砂浆和泡沫混凝土冻融循环后的破坏程度,比较保温砂浆与泡... 目的研究相变蓄热材料的添加对保温砂浆导热系数和比热的影响,以及保温砂浆抵抗温度破坏的能力.方法向保温砂浆中添加自制的相变蓄热材料,对导热系数和比热容进行测试.通过保温砂浆和泡沫混凝土冻融循环后的破坏程度,比较保温砂浆与泡沫混凝土抗冻能力.结果保温砂浆中添加了相变蓄热材料,其导热系数没有因为添加密度较大物质而变大;保温砂浆中添加质量为5%的相变蓄热材料后,比热容增大了54%;经过测试保温砂浆的吸湿量要小于泡沫混凝土的吸湿量;经过5次冻融循环试验后,保温砂浆试件的边缘棱角处基本没有变化,而泡沫混凝土试件的边缘棱角处已经出现明显的脱落,其试件形状出现变化.结论添加相变蓄热材料对保温砂浆的导热系数基本不造成影响,相变蓄热材料的添加可大幅度提高保温砂浆的蓄热能力,保温砂浆的吸湿能力不及泡沫混凝土,表明保温砂浆内部积水的机率要小于泡沫混凝土,由于保温砂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苯粒,其抵抗冻融的能力要大于泡沫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材料 导热系数 比热 吸湿率 冻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_2MnO_3的富锂类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锋 李宁 +4 位作者 安然 苏岳锋 包丽颖 李月姣 陈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综述了近几年来基于Li2MnO3的高比容量二元和三元富锂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富锂材料zLi2MnO3.(1-z)LiMO2(0<z<1,M=Mn0.5Ni0.5,MnxNiyCo(1-x-y),0<x,y<0.5)的结构特点和富锂材料的嵌脱锂机理;总结了二... 综述了近几年来基于Li2MnO3的高比容量二元和三元富锂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富锂材料zLi2MnO3.(1-z)LiMO2(0<z<1,M=Mn0.5Ni0.5,MnxNiyCo(1-x-y),0<x,y<0.5)的结构特点和富锂材料的嵌脱锂机理;总结了二元和三元富锂材料的制备、电化学性能和材料的改性以及材料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这类富锂材料今后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2MNO3 高比容量 嵌脱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储锂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初 许浩辉 +5 位作者 梁升 夏阳 黄辉 陶新永 甘永平 张文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6,共8页
储锂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成为国际上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储锂材料的研究进展,但非简单地重复负极储锂材料发展的全部研究。重点关注了三大类负极储锂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储... 储锂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成为国际上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储锂材料的研究进展,但非简单地重复负极储锂材料发展的全部研究。重点关注了三大类负极储锂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储锂机理和主要电化学改性途径,并指出了三类负极储锂材料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储锂 循环寿命 比容量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纳米MgO和SiO_2颗粒对二元碳酸盐(Li_2CO_3-K_2CO_3)比热容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亚选 王振宇 +3 位作者 徐鹏 吴玉庭 丁玉龙 马重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59-4965,共7页
熔盐作为一种新型传热工质,由于其液体使用范围宽,比热容相对较高,蓄热能力强,已被广泛应用于聚热太阳能电站的储热传热介质,而通过增强熔盐的比热容可以显著提高其储热密度。将纳米Si O_2和MgO颗粒分别均匀分散到二元共晶碳酸盐(Li_2CO... 熔盐作为一种新型传热工质,由于其液体使用范围宽,比热容相对较高,蓄热能力强,已被广泛应用于聚热太阳能电站的储热传热介质,而通过增强熔盐的比热容可以显著提高其储热密度。将纳米Si O_2和MgO颗粒分别均匀分散到二元共晶碳酸盐(Li_2CO_3-K_2CO_3)中,制备出两种稳定的纳米流体,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纳米颗粒对熔盐比热容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添加20 nm的纳米颗粒对碳酸盐的比热容有显著影响:通过添加纳米MgO和Si O_2颗粒,纳米熔盐比热容相比基盐分别平均提高了27.5%~34.1%,11%~20.7%。经过多个固-液循环后,测得两种纳米流体的比热容变化率均低于4.31%,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表征纳米流体的微观结构,纳米流体在固态时的SEM图像显示在熔盐表面形成了特殊的纳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 纳米颗粒 相变材料 比热容 储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材料比热容随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辉 邓建兵 沈江立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共4页
通过对固体比热容构成的分析,导出了固体材料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一般关系式,以Mo、α-Al2O3、graphite、W、Si3N4、SiC等六种材料为例,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其计算数据和标准数据的相对偏差均在±2%以内,证实了该模型... 通过对固体比热容构成的分析,导出了固体材料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一般关系式,以Mo、α-Al2O3、graphite、W、Si3N4、SiC等六种材料为例,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其计算数据和标准数据的相对偏差均在±2%以内,证实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热容 温度 标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氦气式回热器低温比热与流阻特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六彪 孔春辉 +2 位作者 吴显林 周远 王俊杰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2,共6页
在30 K以下温区,低温制冷机工质气体氦气的比热已高于目前常用的蓄冷材料,导致回热器蓄冷能力严重不足,限制了制冷机性能的提高。本文使用活性炭吸附部分工质气体氦气直接作为回热器填料的研究,是对制冷机蓄冷材料研究的一个全新探索。... 在30 K以下温区,低温制冷机工质气体氦气的比热已高于目前常用的蓄冷材料,导致回热器蓄冷能力严重不足,限制了制冷机性能的提高。本文使用活性炭吸附部分工质气体氦气直接作为回热器填料的研究,是对制冷机蓄冷材料研究的一个全新探索。实验测试了15~30 K温度范围内活性炭对氦气的吸附量,并将其比热与不锈钢丝网、铅球、磁性材料Er_3Ni/HoCu_2等常规蓄冷材料进行了比较。另外,搭建了阻力测试装置,对活性炭吸附氦气式蓄冷单元以及磁性材料Er_3Ni、HoCu_2和不锈钢丝网的流动阻抗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氦气式蓄冷单元比热在25K以下已经接近甚至高于目前已知的常规蓄冷材料,同时,其流动阻抗与磁性材料Er_3Ni的数值接近,略高于HoCu_2,但低于635目不锈钢丝网。基于比热与流阻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磁性材料 氦气吸附 比热 流动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化三钴-铂/石墨烯锂空气电池阴极材料 被引量:5
19
作者 顾大明 杨丹丹 +2 位作者 李加展 王余 于晨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39,共5页
为提高锂空气电池的比容量,采用微波辅助乙二醇还原法将H2Pt Cl6·6H2O及氧化石墨还原为Pt/石墨烯,再将其与Co3O4混合均匀,得到高效Co3O4-Pt/石墨烯锂空气电池复合阴极材料,作为对比,同时制备了Co3O4-石墨、Co3O4-石墨烯等阴极材料... 为提高锂空气电池的比容量,采用微波辅助乙二醇还原法将H2Pt Cl6·6H2O及氧化石墨还原为Pt/石墨烯,再将其与Co3O4混合均匀,得到高效Co3O4-Pt/石墨烯锂空气电池复合阴极材料,作为对比,同时制备了Co3O4-石墨、Co3O4-石墨烯等阴极材料,用其与金属锂阳极、Li PF6/EC-DMC-EMC电解液、PP/PE/PP隔膜组装锂空气电池.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散射能谱(XEDS)、拉曼光谱(Ram)等方法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组成及各组分在材料中的分散程度进行了表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Co3O4-Pt/石墨烯阴极材料的比容量可超过8 000 m Ah/g(碳),电池的放电平台高于2.6 V,其性能与另两种催化剂相比有较大提升.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组成、制备工艺及各组分的分散度对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空气电池 阴极材料 催化剂 比容量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低铈型铈锆钇储氧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敏 张晓玉 +2 位作者 龚茂初 陈清泉 陈耀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4-947,共4页
采用氨水-碳酸铵混合沉淀剂制备了低铈型铈锆钇三组分储氧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BET、氧脉冲吸附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材料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孔结构、储氧性能和还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经873 K焙烧4 h后比... 采用氨水-碳酸铵混合沉淀剂制备了低铈型铈锆钇三组分储氧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BET、氧脉冲吸附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材料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孔结构、储氧性能和还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经873 K焙烧4 h后比表面积达到116.8 m2/g,孔容达到0.30 cm3/g,经1 273 K老化10 h后,比表面积和孔容仍然保持在68.1 m2/g和0.22 cm3/g.由XRD结果可知,材料的物相组成为四方相的Zr0.84Ce0.16O2,在热处理过程中物相结构稳定.氧脉冲吸附和程序升温还原的结果表明,材料储氧性能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氧材料 织构性能 高比表面积 高热稳定性 储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