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7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EG Source Localization Using Spatio-Temporal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4
1
作者 Song Cui Lijuan Duan +4 位作者 Bei Gong Yuanhua Qiao Fan Xu Juncheng Chen Changming Wa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9年第7期131-143,共13页
Source localization of focal electrical activity from scalp electroencephalogram (sEEG) signal is generally modeled as an inverse problem that is highly ill-posed. In this paper, a novel source localization method is ... Source localization of focal electrical activity from scalp electroencephalogram (sEEG) signal is generally modeled as an inverse problem that is highly ill-posed. In this paper, a novel source local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model the EEG inverse problem using spatio-temporal long-short term memory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LSTM). The network model consists of two parts, sEEG encoding and source decoding, to model the sEEG signal and receive the regression of source location. As there does not exist enough annotated sEEG signals correspond to specific source locations, simulated data is generated with forward model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o act as a part of training signals. A framework for source localization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source position based on simulated training data. Experiments are done on simulated testing data. The results on simulated data exhibit good robustness on noise signal, and the proposed network solves the EEG inverse problem with spatio-temporal deep network. 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vercomes the highly ill-posed linear inverse problem with data driven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ENCEPHALOGRAM LSTM SOURCE LOCALIZATION spatio-temporal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forest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the central Himalaya
2
作者 A K Joshi P K Joshi +1 位作者 T Chauhan Brijmohan Bairw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81-290,共10页
Intense anthropogenic exploitation has altered distribu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This change was analyzed using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data of 1979, 1999 and 2009. Field and interactive social surveys were... Intense anthropogenic exploitation has altered distribu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This change was analyzed using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data of 1979, 1999 and 2009. Field and interactive social surveys we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spatial trends in forest degradation and data were mapped on forest cover and land use maps. Perceptions of villagers were compiled in a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to understand changes in forest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central Himalaya from 1970 to 2010. For- ested areas were subject to degradation and isolation due to loss of con- necting forest stands. Species like Lantana camara and Eupatorium adenophorum invaded forest landscapes. Intensity of human pressure differed by forest type and elevation.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s needed to monitor forest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zation FOREST central Himalaya integrated approach distribution spatio-tempor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Temporal Correlation in Visual Data Based on Snapshot Compressive Imaging
3
作者 Yanxin Cai Xun Liu +1 位作者 Ningjuan Ruan Wei Li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Video snapshot compressive imaging(Video SCI) modulates scenes using various encoding masks and captures compressed measurements with a low-speed camera during a single exposure. Subsequently,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Video snapshot compressive imaging(Video SCI) modulates scenes using various encoding masks and captures compressed measurements with a low-speed camera during a single exposure. Subsequently,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restore image sequences of dynamic scenes, offering advantages such as reduced bandwidth and storage space requirements. The temporal correlation in video data is crucial for Video SCI, as it leverages the temporal relationships among frame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particularly for fast-moving objects.This paper discretizes video frames to create image datasets with the same data volume but differing temporal correlations. We utilized the state-of-the-art(SOTA) reconstruction framework, EfficientSCI++, to train various compressed reconstruction models with these differing temporal correlations. Evaluating the reconstruction results from these models, our simulation experiments confirm that a reduction in temporal correlation leads to decreased reconstruction accuracy. Additionally, we simulated the reconstruction outcomes of datasets devoid of temporal correlation, illustrating that models trained on non-temporal data affect the temporal feature extraction capabilities of transformers, resulting in negligible impacts on the evaluation of reconstruction results for non-temporal correlation test datas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deo snapshot compressive imaging inter-frame continuity temporal corre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loiting Correlations of Energy and Information:A New Paradigm of Energy Harvesting Communications
4
作者 GONG Jie ZHOU Sheng 《ZTE Communications》 2018年第1期18-25,共8页
For deployment flexibility and device lifetime prolonging,energy harvesting communications have drawn much attention recently,which however,encounter energy domain randomness in addition to the channel state randomnes... For deployment flexibility and device lifetime prolonging,energy harvesting communications have drawn much attention recently,which however,encounter energy domain randomness in addition to the channel state randomness and traffic load randomness.The three-dimensional randomness makes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problem extremely difficult.To resolve this,we exploit the inherent correlations of energy arrival and information.The correlations include self correlations of energy profiles and mutual correlations between energy and information in both time and spatial domains.The correlations are explicitly explained followed by a state-of-art survey.Candidate mechanisms exploiting the correlations for the eas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re introduced along with some recent progress.Finally,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HARVE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patial and temporal correlationS resource ALLO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聚类和MCMC算法的风光出力序列建模方法
5
作者 郭红霞 邹桂林 +3 位作者 王子强 陈凌轩 马骞 陈亦平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1-502,共12页
针对风光出力的随机性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聚类和双层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风光相关出力序列建模方法。首先采用两阶段聚类得到不同的风光典型日出力模式,第1阶段采用自组织映射聚类方法识别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光伏出力类型;第2阶段... 针对风光出力的随机性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聚类和双层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风光相关出力序列建模方法。首先采用两阶段聚类得到不同的风光典型日出力模式,第1阶段采用自组织映射聚类方法识别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光伏出力类型;第2阶段采用近邻传播聚类方法对不同光伏出力类型对应的风电出力样本进行聚类。其次,建立双层马尔科夫链模型描述风光出力的相依变化,上层建立单变量马尔科夫链模型描述风光出力模式的日间转移,下层建立双变量马尔科夫链模型描述风光出力日内相邻时刻的状态转移。最后,采用MCMC模拟方法得到指定时间长度的风光出力序列。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在各项评价指标上均优于传统MCMC方法及Copula模型,能生成更符合风光实际相关性的出力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风电场 光伏电站 聚类分析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时空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混合深度学习算法的时空风速预测
6
作者 贵向泉 孟攀龙 +2 位作者 孙林花 秦三杰 刘靖红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678,共11页
风速预测的准确性始终不理想,为解决风速复杂的时空相关性和非线性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首先,采用二次分解法将输入序列分解为具有不同频率振动模式的模态分量(IMF);使用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 风速预测的准确性始终不理想,为解决风速复杂的时空相关性和非线性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首先,采用二次分解法将输入序列分解为具有不同频率振动模式的模态分量(IMF);使用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来预测高频分量;使用自适应图时空Transformer网络(ASTTN)来预测低频分量,以充分考虑输入序列的时空相关性。最后将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合并叠加,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甘肃省某风电场进行风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混合深度学习模型能有效提高风速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预测 深度学习 图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自适应图时空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CNN的陆上风机基础竖向位移预测研究
7
作者 李仁杰 张伟 +3 位作者 卢向星 刘中华 魏焕卫 谭芳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为准确预测风机基础的沉降,避免风机基础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风机结构变形,影响安全及寿命,依托某陆上风机基础加固项目,构建了一种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thre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3DCNN)的风机基础竖向位移预测... 为准确预测风机基础的沉降,避免风机基础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风机结构变形,影响安全及寿命,依托某陆上风机基础加固项目,构建了一种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thre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3DCNN)的风机基础竖向位移预测模型,对不同位置测点的竖向位移监测数据进行时空重构,并通过时空矩阵将监测数据导入三维卷积核学习数据间的时空特征。对比当下热门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发现3DCNN模型在沉降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泛化性和稳定性也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陆上风机 基础竖向位移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时空特征的双向ATT-LSTM航班延误预测
8
作者 罗凤娥 郭玲玉 +1 位作者 朱子垚 李玫 《航空计算技术》 2025年第1期17-21,27,共6页
航班延误预测对提高航空公司经济效益和旅客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时空特征的双向注意力长短时记忆网络(Bi-ATT-LSTM)模型,旨在提升航班延误预测的准确性。该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时间序列的动态特性及其空间依赖性。通... 航班延误预测对提高航空公司经济效益和旅客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时空特征的双向注意力长短时记忆网络(Bi-ATT-LSTM)模型,旨在提升航班延误预测的准确性。该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时间序列的动态特性及其空间依赖性。通过与随机森林模型和标准LSTM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Bi-ATT-LSTM模型在复杂的时空数据背景下和多个数据集上显示出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班延误预测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时空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9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22-127,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及时空差异特征分析,是指导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对张家界市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对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及时空差异特征分析,是指导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对张家界市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对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张家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2年的290.1839亿元减至2018年的289.8530亿元,减少率为0.1140%,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特征;权衡协同关系表明,2002—2018年,张家界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主导关系呈现出协同—权衡—协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度 时空变化 湖南张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研究+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例
10
作者 陈晓 冯新伟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地协调理论出发,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次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安徽省各市的... 为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地协调理论出发,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次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安徽省各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机及其耦合协调情况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安徽省各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高效益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呈“西低东高”的发展趋势。②安徽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均有提升,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发展速度和质量优于西部地区,南北部和中部发展程度不一,有待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域差距不明显。③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变化较大,大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协调发展程度有待提高。未来发展应注意生态保护、城市有序扩张,以提高安徽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可持续发展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测度、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
11
作者 张红岩 彭勃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50-61,共12页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内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使用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使用Kerne...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内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使用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使用Kernel密度估计法、莫兰指数I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其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2)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但该现象正在逐步消失。其中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为区域间差异。(3)全国和三大区域的核密度曲线主峰位置均呈现右移趋势,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极分化现象。(4)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莫兰指数I Kernel密度估计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不同海拔极端降水时空演变
12
作者 毕可心 董增川 +3 位作者 李大勇 贾海勇 朱圣男 戴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130,共11页
基于温州市58个雨量站点1970—202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反距离加权插值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9个极端降水指数在不同海拔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降水... 基于温州市58个雨量站点1970—202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反距离加权插值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9个极端降水指数在不同海拔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降水指数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各极端降水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年降水量、极端降水量和1日最大降水量等极端降水指数都随时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次和降水日数等指数在温州市的空间分布上由西向东递减;极端降水阈值在空间上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海拔梯度 时空变化 温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区域天然气产业“可能三角”剖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3
作者 秦国晋 罗杰 张鹏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天然气作为低碳高效的能源,在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部分区域内,天然气将成为实现能源供应安全、经济可行、绿色低碳“可能三角”的最为现实选择,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能源。为此,以产业密集、人口众多... 天然气作为低碳高效的能源,在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部分区域内,天然气将成为实现能源供应安全、经济可行、绿色低碳“可能三角”的最为现实选择,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能源。为此,以产业密集、人口众多、对天然气需求量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分析“可能三角”耦合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和克里金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天然气产业“供应安全—经济可行—绿色低碳”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时空分异特征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序演变方面,2012—202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产业“可能三角”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向,逐步由“中度失调”上升至“轻度失调”水平;区域内差距逐渐缩小,极化现象逐步减弱。②在时空分异方面,2012—202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地级市天然气产业“可能三角”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高,但存在空间依赖性,呈现由中部重要区域及沿海核心城市连接的发展基线向周围城市辐射的趋势。结论认为:①在宏观层面,应着重关注“供应安全—经济可行”耦合协调度较低的短板;②在地区层面,要形成区域天然气产业“城市链”格局,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调发展;③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天然气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天然气产业 “可能三角” 长江三角洲地区 耦合协调理论 时空演变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质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
14
作者 乔宇豪 贾飚 +2 位作者 徐芬芳 王康 朱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0,共8页
为了对四川省主要河段的水质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基于2021年四川省内86个水质断面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水质评价,比较平均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熵值赋权法3种赋权方法的评价结果,对岷江、沱江进行水质的空... 为了对四川省主要河段的水质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基于2021年四川省内86个水质断面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水质评价,比较平均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熵值赋权法3种赋权方法的评价结果,对岷江、沱江进行水质的空间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全省断面全部是Ⅰ~Ⅱ类水,总体水质为优。年内水质的特征是:6月份出现Ⅳ类水断面,其污染指标是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其余月份只有少量Ⅲ类水断面。岷江上游断面WQI为1.48,下游断面WQI值为2.15;沱江的水质断面WQI值在2.08~2.32间波动。可以得出结论:四川省2021年全省水质良好,表明近年的水环境治理成果显著,但夏季时仍有超标断面;河流在流经大型城市后污染物含量会明显升高,下游断面WQI值随之上升,流动过程中污染物会衰减,两者共同影响着河流水质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综合标识指数法 水质评价 时空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状态网络的铁路中小型技术站进路不确定性规划研究
15
作者 张博 苗建瑞 +1 位作者 豆飞 王淞艺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50,160,共12页
针对调度集中系统在普速铁路车站难于进一步扩大应用的问题,分析普速铁路应用调度集中系统存在的难点,以车站进路规划为研究重点,着重研究调车作业不确定性问题。分析进路不确定规划问题特性,将该问题抽象为多阶段最小费用流问题,并建... 针对调度集中系统在普速铁路车站难于进一步扩大应用的问题,分析普速铁路应用调度集中系统存在的难点,以车站进路规划为研究重点,着重研究调车作业不确定性问题。分析进路不确定规划问题特性,将该问题抽象为多阶段最小费用流问题,并建立车站时空状态网络,给出进路冲突问题在网络上的表达方法,借助时空资源这一概念对冲突进行检测和疏解。以最短路问题为基础,构建调车钩作业进路备选集;将车站作业总延误时间最小和单条进路开放次数最少2个目标相结合作为综合目标函数,构建车站进路不确定规划模型。综合2个模型给出基于列生成算法的模型求解算法。以B车站作为实例,验证了提出的车站进路不确定规划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车站进路自动规划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站进路规划 不确定规划 调车作业 时空状态网 列生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组学的发展及其在数据库中的应用综述
16
作者 王家伟 赵敬千 +5 位作者 文太琨 王超 韩楠 张均瑞 张杉彬 黄晨 《无线电工程》 2025年第3期662-671,共10页
时空组学作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新兴领域,推动了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与传统组学技术相比,时空组学能够在单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捕获生物分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追踪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随着时空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量指数... 时空组学作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新兴领域,推动了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与传统组学技术相比,时空组学能够在单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捕获生物分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追踪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随着时空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量指数级增长,对时空组学数据的有效存储、管理和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时空数据库的发展,时空组学数据库的存储容量和数据读取速度持续提升,提供了更高效的生物和医学数据的处理能力。旨在概述时空组学从早期探索到现代应用的发展历程,介绍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在数据整合与分析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探讨该领域在当前研究中的前景和突破方向。特别地,关注时空组学数据库多模式生物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等关键技术,以及如何将当前最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与时空组学技术相结合。对时空组学技术及其在数据库中应用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组学 时空数据库 数据存储 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遗存”对公众时空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为例
17
作者 邱思嘉 宝力格 +1 位作者 徐静 魏方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8,共8页
【目的】后工业时期大量的城市工业废弃地减缓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和城市空间碎片化,对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产生影响,城市工业废弃地逐渐变成被遗弃的空间。“风景-遗存”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类型... 【目的】后工业时期大量的城市工业废弃地减缓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和城市空间碎片化,对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产生影响,城市工业废弃地逐渐变成被遗弃的空间。“风景-遗存”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类型展现出巨大的改造潜力,研究其对公众时空行为的影响机制,可为工业废弃地有机更新提供新的方向。【方法】结合时空行为轨迹技术,通过计算空间指标度量样本空间的自然度,通过游客时空行为轨迹分布、轨迹点密度分布、轨迹点速度分布探究后工业景观中游客的行为模式。【结果】对于客观指标,建筑面积占比与停留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水体面积占比与通行行为呈极显著负相关;景观形状指数与漫步行为呈显著正相关,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与穿越行为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自然要素与停留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对于主观情感指标,除人工干预和管理程度与停留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指标与时空行为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从时空行为轨迹视角对后工业景观中游客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后工业景观与游客行为模式之间的时空关系,可为后工业景观设计改造、城市绿地结构优化与工业废弃地有机更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后工业景观 时空行为轨迹 感知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保护性耕作碳补偿率的时空分异及其演变趋势
18
作者 朱玉琴 郭海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12,共12页
深入研究保护性耕作净碳效应,可为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以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的保护性耕作碳补偿率为研究对象,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 深入研究保护性耕作净碳效应,可为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以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的保护性耕作碳补偿率为研究对象,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揭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在保护性耕作碳补偿率上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并通过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动态收敛模型探讨其动态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尽管中国及各区域在保护性耕作碳补偿率上展现出显著空间差异性,但这些差异正逐渐缩小,而超变密度差异成为中国保护性耕作碳补偿率差异的主要来源。2)中国保护性耕作碳补偿率表现出较强“俱乐部收敛”特征,省份间存在空间依赖性。3)保护性耕作碳补偿率不具有绝对α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保护性耕作呈非均衡态势。鉴于此,本研究建议强化技术联合应用,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同时制定区域均衡化策略,进而推动中国保护性耕作碳补偿率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碳补偿率 时空分异 动态收敛 空间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的降雨—径流过程模拟——以湖南省斗山桥水库为例
19
作者 魏永强 刘昌军 +3 位作者 陈奕如 吕倩 张晓蕾 马美红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1期19-23,64,共6页
在极端气候的影响下,洪水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中小型水库的洪水灾害预警预报准确性不高,因此,以湖南省斗山桥水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斗山桥水库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引入考虑土壤含水量变化和地貌水文响应单元... 在极端气候的影响下,洪水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中小型水库的洪水灾害预警预报准确性不高,因此,以湖南省斗山桥水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斗山桥水库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引入考虑土壤含水量变化和地貌水文响应单元的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对库区降雨—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斗山桥多年平均月径流量对应的径流系数、径流深和径流量一致,场次洪水的预报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水库洪水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型 降雨径流 斗山桥水库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20
作者 赵婉玥 徐肖文 +6 位作者 常舒舒 项志杰 郭爱珍 陈颖钰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武汉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4-1335,共12页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疫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毒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疫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毒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3,BPIV3)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等。掌握引发BRDC的主要病毒的分布情况是对该病进行精准防控、疫苗研发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我国不同地区肉牛、奶牛、牦牛及屠宰场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和RT-PCR技术对来自全国30个牧场的75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BRDC主要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国牛群中BRDC主要病毒的个体检出率为9.47%(95%CI:7.5,11.8),群体检出率为33.33%(95%CI:17.9,54.3);优势病毒为BVDV,阳性检出率为5.07%(95%CI:3.6,6.9);IBRV的群阳性检出率最高,达到20.00%(95%CI:7.7,38.6),其余三种病毒的群阳性率也都大于10%。肉牛中主要病毒为BVDV,阳性检出率为5.62%(95%CI:3.9,7.8);奶牛中仅检出BVDV,阳性检出率为13.33%(95%CI:3.8,30.7);牦牛仅检出IBRV,阳性检出率为6.09%(95%CI:2.5,12.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区域间,患有BRDC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夏季和秋季相较春季更为易感。>14周龄牛相较≤14周龄牛感染的风险显著高,尤其是感染BVDV的风险。在有呼吸道症状牛中,BRDC主要病毒为BVDV,且有BVDV分别与BPIV3、BRSV混合感染的情况。在无呼吸道症状牛群中,IBR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综上,本研究确定了我国牛群中BRDC主要病毒的携带分布情况,确定了不同地区、季节、品种感染BRDC病毒的风险,为BRDC的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副流感病毒3型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