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电力负荷缺失数据填充模型
1
作者 赵冬 李亚瑞 +1 位作者 王文相 宋伟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数据的缺失值填充精度,保障后续数据分析与应用的高效进行,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填充模型(DFAIM),该模型由注意力机制模块和动态加权融合模块构成,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块的两种不同注意力机制挖掘特征与...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数据的缺失值填充精度,保障后续数据分析与应用的高效进行,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填充模型(DFAIM),该模型由注意力机制模块和动态加权融合模块构成,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块的两种不同注意力机制挖掘特征与时间戳之间的深层关联;其次,通过动态加权融合模块将可学习的权重赋予注意力机制模块的两个输出以得到特征表示;最后,利用特征表示来替换缺失位置的值,从而得到准确的填充结果。使用纽约市某地区的气象及负荷数据集及UCI电力负荷数据集对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填充模型,DFAIM在评价指标MAE、RMSE和MRE上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值填充 注意力机制 电力负荷 时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分层特征提取的综合能源多任务负荷预测
2
作者 王德文 安涵 +1 位作者 张林飞 赵文清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8-870,共13页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中电、冷、热负荷存在复杂耦合关系,传统多任务学习模型难以学习到有效的多元负荷耦合特征可能导致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本文充分考虑多元负荷复杂耦合关系,提出一种渐进式分层特征提取的综合能源多任务负荷预测模型。...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中电、冷、热负荷存在复杂耦合关系,传统多任务学习模型难以学习到有效的多元负荷耦合特征可能导致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本文充分考虑多元负荷复杂耦合关系,提出一种渐进式分层特征提取的综合能源多任务负荷预测模型。将全年数据按季节划分,分析各季节下电、冷、热负荷间耦合强度;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将历史负荷序列分解为多个不同频率的分量,可以更好挖掘多元负荷的深层时序特征;渐进式分层提取多元负荷的耦合特征,并动态分配耦合特征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权重,避免耦合特征无效时模型预测精度下降。实验结果证明,在不同的多元负荷耦合强度下,渐进式分层特征提取的多任务负荷预测在精度上有更好表现。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综合能源多元负荷预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综合能源 多任务学习 多元负荷 渐进式分层 特征提取 最大信息系数 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优选与自适应三支密度峰值法的多元负荷聚类及用能行为刻画
3
作者 赵振宇 郭丽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4-1953,共10页
随着向新型能源体系的转型加速,亟待开展对多元负荷用户的复杂用能特性分析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量电、冷、热多元负荷耦合特性的用户用能特性标签库构建技术及用户画像方法。首先运用快速相关性滤波算法剔除高冗余低相关特征,... 随着向新型能源体系的转型加速,亟待开展对多元负荷用户的复杂用能特性分析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量电、冷、热多元负荷耦合特性的用户用能特性标签库构建技术及用户画像方法。首先运用快速相关性滤波算法剔除高冗余低相关特征,并通过随机森林和递归式特征消除算法精选出具有强区分能力的用能特征。在聚类阶段,改进的自适应三支密度峰值聚类算法(three-way adaptive density peak clustering,3W-ADPC)通过结合自适应近邻搜索和三支聚类算法提升负荷聚类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备在计算效率和聚类精度上的双重优势,能够精准揭示多元负荷用户综合用能特性和深层次信息,证实所提方法在多元负荷用户行为研究中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聚类 多元负荷 用能行为特性 特征优选 用户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空调负荷预测方法
4
作者 周孟然 周光耀 +6 位作者 胡锋 朱梓伟 张奇奇 王玲 孔伟乐 吴长臻 崔恩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4,共7页
空调负荷预测是空调负荷潜力分析和电网空调负荷调控的基础,为了精确地对空调负荷进行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到外界影响因素以及集成优化的空调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拟定好实验运行方案并采集影响因素数据.其次,使用近邻成分分析(NCA)... 空调负荷预测是空调负荷潜力分析和电网空调负荷调控的基础,为了精确地对空调负荷进行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到外界影响因素以及集成优化的空调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拟定好实验运行方案并采集影响因素数据.其次,使用近邻成分分析(NCA)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剔除重要度小的特征.然后使用白鲨优化算法(white shark optimizer,WSO)对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正则化参数和核函数的宽度参数进行优化,最后,结合自适应提升算法(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构建Adaboost-WSO-SVR主模型,检验其精度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Adaboost-WSO-SVR主模型相比于集成优化后的BP,ELM模型精度更高.可知提出的方法在负荷预测方面效果更好,为空调节能优化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负荷 负荷预测 特征选择 白鲨优化算法 自适应提升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雨流计数法的城轨列车牵引负荷特征提取策略
5
作者 张明锐 段宏伟 李启峰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为研究城轨列车作用下牵引负荷冲击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雨流计数法的牵引负荷特征提取策略。首先,分析牵引负荷具有的冲击性、随机性和多发性特征,从循环计数的角度提出采用雨流计数法进行特征提取的相关操作,捕捉幅值、频数等相关冲... 为研究城轨列车作用下牵引负荷冲击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雨流计数法的牵引负荷特征提取策略。首先,分析牵引负荷具有的冲击性、随机性和多发性特征,从循环计数的角度提出采用雨流计数法进行特征提取的相关操作,捕捉幅值、频数等相关冲击强度信息;其次,针对传统雨流计数法存在的时序丢失、区间混叠等问题,增设峰谷判断和幅值更新环节获取冲击起始和结束时刻,从而在提取冲击幅值的同时完整保留负荷冲击的相关时间特征信息;然后,引入时间区间关联策略将冲击过程、幅值和时间等信息相互关联,解决区间混叠问题,使同一冲击过程不同时段的冲击特征保持一致;最后,针对不同工况、不同类型牵引负荷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雨流计数法能够有效提取不同类型牵引负荷的冲击特征,并且准确辨析不同冲击强度、不同采样频率下牵引负荷特征之间的差异;与常见的循环计数法提取的特征相比,改进的雨流计数法蕴含的信息更丰富,描述的冲击过程更准确。研究结果对分析牵引负荷冲击特性、讨论负荷冲击对牵引供电设备和供电系统的相关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列车 牵引负荷 特征提取 雨流计数法 循环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匹配和灵敏度辅助决策的配电网优化调控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严晗 徐晓春 +5 位作者 张毅 袁洲茂 汤同峰 周鑫 戴晖 窦晓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高比例接入配电网,提高了配电网的智能性、可控性,同时也对配电网的优化调控提出了更复杂的经济安全要求。针对实时量测缺失的配电网在线优化调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匹配和灵敏度辅助决策的配电网优化... 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高比例接入配电网,提高了配电网的智能性、可控性,同时也对配电网的优化调控提出了更复杂的经济安全要求。针对实时量测缺失的配电网在线优化调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匹配和灵敏度辅助决策的配电网优化调控方案。首先,构建了考虑不同运行特性下的配电网历史特征库与策略库,提高特征匹配的精度和速度,通过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有效降低了网络损耗和电压波动。其次,提出了基于特征匹配的配电网匹配策略生成方法,摆脱了潮流模型的限制,大幅提升了实时优化效率。最后,为了修正特征匹配偏差引起的策略误差,提出了计及部分实时量测的配电网在线优化调控辅助决策方法,设计基于系统匹配偏差率的指令权重系数,提高了在线调控指令的精度。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源网荷储 数据驱动 特征匹配 辅助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组合的机械臂视觉伺服协作抓取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韵辰 胡晓兵 +2 位作者 杜玲羽 张哲源 陈海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0,共6页
当前视觉伺服抓取策略大多注重工件自身的图像特征构建及复杂的控制模型设计,导致机械臂抓取系统设计困难,适用性和灵活性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组合的机械臂视觉伺服协作抓取系统。首先,利用姿态矫正台上装载的四边形平... 当前视觉伺服抓取策略大多注重工件自身的图像特征构建及复杂的控制模型设计,导致机械臂抓取系统设计困难,适用性和灵活性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组合的机械臂视觉伺服协作抓取系统。首先,利用姿态矫正台上装载的四边形平面光源的顶点特征,根据工件的质心位置和主方向,在工件位置处组合机械臂视觉伺服特征点,保证工件具有稳定的视觉特征;其次,搭建了机械臂和姿态矫正台的闭环协作控制回路,并设计姿态矫正位置补偿环节,用于减少运动复杂度,加快系统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视觉伺服协作抓取方案,能够快速稳定地完成工件的位姿矫正工作,视觉伺服最大像素误差为6个像素点,最大姿态角度误差为3.74°,协作运动均在40次迭代内完成,具有良好的抓取准确度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组合 多机协作 上下料抓取 视觉伺服 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负荷识别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毅涛 李钊 +3 位作者 刘兴龙 骆钊 王钢 沈鑫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5,共9页
对居民住宅进行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是智能电网用户需求侧的重要研究内容,居民负荷的能耗分析和用电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传统算法识别性能差、难以适应当下复杂用电环境... 对居民住宅进行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是智能电网用户需求侧的重要研究内容,居民负荷的能耗分析和用电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传统算法识别性能差、难以适应当下复杂用电环境的问题,文中从增强分类算法特征提取性能的优化思路出发,提出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自注意力机制的NILM负荷识别方法。首先,采集8种不同家用电器的电力数据,建立U-I轨迹曲线数据库;其次,采用挤压-激励网络(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ENet)注意力机制提升CNN的特征聚合能力,完成对不同电器U-I轨迹曲线的特征提取和负荷识别;最后,对私有数据集和PLAID数据集进行测试,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运行场景下均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较好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 负荷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CNN) 挤压-激励网络(SENet) 注意力机制 特征提取 U-I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与综合关联分析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荣伟 唐晓杰 +4 位作者 李龙 徐晓东 洪洲 张雪 吕干云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10,共10页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监控的准确性,研究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DBSCAN)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首先,针对原始负荷特征维度较...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监控的准确性,研究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DBSCAN)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首先,针对原始负荷特征维度较高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原始特征数据降维,构建负荷特征模板库,同时,获取负荷电流波形,构建负荷电流模板库。其次,采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对负荷特征模板库内的样本进行非监督聚类,提取各聚类簇中心。然后,计算待辨识负荷与各特征模板库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完成负荷特征匹配,并计算待辨识负荷的电流波形与电流模板库内各电流波形的综合关联度,完成负荷电流波形匹配。最后,混合两次匹配结果,综合判断待辨识负荷,从而实现高可靠辨识。基于用电数据测试数据集的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各项指标均超过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 主成分分析 特征降维 DBSCAN聚类 综合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特征缺失的个性化居民短期负荷预测
10
作者 冯昌森 钱燚飞 +2 位作者 邵亮 文福拴 张有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5-84,共10页
随着居民用电负荷在全社会总用电负荷中的占比逐渐提高,精准的居民负荷预测结果对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尤其是促进需求侧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许多客观和人为因素,例如,量测配置不完整、量测设备故障和数据传输问题... 随着居民用电负荷在全社会总用电负荷中的占比逐渐提高,精准的居民负荷预测结果对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尤其是促进需求侧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许多客观和人为因素,例如,量测配置不完整、量测设备故障和数据传输问题等,会导致负荷数据不全、丢失或畸变等问题。此外,居民负荷不确定性较大,要实现高精度负荷预测难度较大。在上述背景下,首先,提出一种个性化联邦学习框架,在不侵犯居民数据隐私的情况下,针对每个居民端定制高精度的个性化负荷预测模型。然后,采用图特征传播(GFP)方法重构缺失的负荷特征参数,可在相当程度上避免数据缺失引起的预测精度下降问题。最后,采用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现有代表性方法相比,其预测精度较高且处理数据缺失的性能也明显优于常用的插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个性化联邦学习 图特征传播 特征缺失 特征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异常场景数据缺失的负荷超短期预测
11
作者 李加文 孙永辉 +2 位作者 王森 章子玮 王瑶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3-143,共11页
受能源转型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影响,包含特殊模式的异常场景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日益严重。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计及异常场景数据缺失的负荷超短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局部差异和全局差异的多尺度框架提取异常场景,根据异... 受能源转型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影响,包含特殊模式的异常场景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日益严重。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计及异常场景数据缺失的负荷超短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局部差异和全局差异的多尺度框架提取异常场景,根据异常场景日期信息引入缺失值,并使用二元掩码矩阵控制缺失率,仿真异常场景数据缺失;然后,结合时序相关性,通过改进后的截断反距离权重(CIDW)插补方法自动识别缺失数据进行插补;最后,针对插补后数据,构建基于时域卷积网络(TCN)与标量长短期记忆(sLSTM)网络的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预测,并设置数据随机缺失场景下不同缺失率来验证模型泛化能力。通过不同场景和不同模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部分指标相较于对比模型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异常场景 数据缺失 插补 多尺度提取框架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断面源荷特征匹配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集群划分方法
12
作者 彭琦 欧阳森 +1 位作者 张晋铭 谢运祥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72,184,共13页
为方便配电网的运行调控并降低配电网系统的线损率以提高其传输效率,提出了考虑多断面源荷特征匹配度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集群划分方法。首先,综合讨论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出力曲线与各区域负荷特性曲线,设计多断面源荷... 为方便配电网的运行调控并降低配电网系统的线损率以提高其传输效率,提出了考虑多断面源荷特征匹配度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集群划分方法。首先,综合讨论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出力曲线与各区域负荷特性曲线,设计多断面源荷特征匹配度指标,以便使同一集群内光伏可被最大化利用,并综合设计考虑集群结构与电气距离的模块度指标,以及考虑集群功能的容量匹配指标和无功功率补偿指标,构建实现配电网集群划分的综合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优化算法对配电网进行集群划分,增加基于网络邻接矩阵的约束,以避免集群划分中存在孤立节点。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集群划分与集群划分后的光伏出力优化,结果表明所提的考虑多断面源荷特征匹配度的集群划分具有较好的源荷特征匹配性、较强的电气耦合性、较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平衡度。同时相比于未考虑集群划分的情况,对配电网集群划分后进行光伏出力优化可使配电网系统线损率降低,从而提高配电网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集群划分 源荷特征匹配度 模块度 容量匹配度 无功功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FA内嵌物理神经网络的园区空调负荷短期预测
13
作者 温茂林 邓汉钧 +3 位作者 杨帅 余敏琪 孟珺遐 许刚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提出一种基于多参数特征关联(multi parameter feature association,MPFA)内嵌物理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PINN)的园区空调负荷短期预测模型。通过MPFA方法对多维数据进行聚类标记,提取特征向量作为模型输入。基于... 提出一种基于多参数特征关联(multi parameter feature association,MPFA)内嵌物理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PINN)的园区空调负荷短期预测模型。通过MPFA方法对多维数据进行聚类标记,提取特征向量作为模型输入。基于空调热力学物理方程和深度神经网络构建PINN模型,在模型中嵌入物理约束,实现对园区空调负荷的预测。以商业园区空调负荷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建筑空调 物理神经网络 多参数特征关联 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辋双向应变的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估计
14
作者 孙瑞 宋寅东 +3 位作者 王彦民 何志祝 朱忠祥 李臻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1-70,共10页
针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预测困难和精度较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轮辋双向应变的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估算方法,在分析受垂向载荷后轮辋的径向与切向应变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高精度销轴式传感器的轮辋应变采集系统。通过轮胎转鼓... 针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预测困难和精度较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轮辋双向应变的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估算方法,在分析受垂向载荷后轮辋的径向与切向应变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高精度销轴式传感器的轮辋应变采集系统。通过轮胎转鼓试验台开展多工况测试试验,建立了轮胎滚动过程中轮辋切向及径向应变的数据集,并利用自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self-atten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AT-CNN)构建了轮胎垂向载荷估算模型。估算结果显示,AT-CNN模型垂向载荷估计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95.68 N,均方根误差为100.54 N。相较于传统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估算模型,AT-CNN模型估计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82.83%,均方根误差降低82.90%。十折交叉验证试验表明AT-CNN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可实现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实时且准确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 轮胎 应变 垂向载荷 自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二次分解与特征处理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15
作者 陈仕启 吴燕 +1 位作者 杨德昌 Payman Dehghanian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71-2585,共15页
为了解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时期电力负荷波动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强,准确预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二次分解与特征处理的融合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将电力负荷序列进行初步分解,并... 为了解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时期电力负荷波动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强,准确预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二次分解与特征处理的融合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将电力负荷序列进行初步分解,并结合样本熵(sample entropy,SE)和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对复杂度高的子序列其进行二次分解,以减少负荷数据的复杂性。在特征处理方面,采用距离相关系数计算各子序列与特征的相关性和特征间的冗余度,提取出最优特征集。同时,针对温度特征,提出了一种积温模糊修正模型,以增强模型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最终,将分解后的各负荷分量与优化后的特征集输入冠豪猪优化(crested por-cupine optimizer,CPO)的双向时域卷积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TCN-BiGRU)进行预测。采用某地电网实际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与主流深度学习预测模型、特征处理方法和负荷分解方法相比,所提融合方法均方根误差最高分别降低了87.79%、32.23%和24.22%,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负荷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经验小波变换 样本熵 奇异谱分析 特征处理 CPO-BiTCN-BiG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双重压缩和激励与多头特征注意力机制的电-热负荷协同预测
16
作者 余强 韩静娴 +4 位作者 杨子梁 宋济东 杨德昌 齐海杰 于芃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8,共8页
综合能源系统中负荷多样且存在耦合,为提升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分组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短期电-热负荷协同预测模型。通过改进的压缩和激励注意力为各输入通道加权,再对其进行分组卷积;利用多头特征注... 综合能源系统中负荷多样且存在耦合,为提升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分组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短期电-热负荷协同预测模型。通过改进的压缩和激励注意力为各输入通道加权,再对其进行分组卷积;利用多头特征注意力对卷积结果进行赋权,并利用输入门控循环单元模型对负荷进行预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低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负荷预测 分组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改进的压缩和激励注意力机制 多头特征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融合机制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
17
作者 何耿生 黄宇 +4 位作者 曾金灿 尚楠 刘玺 梁梓杨 蒲曾鑫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17-322,共6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方法在负荷辨识方面效果优越,但现有NILM研究过度依赖复杂的神经网络算法,或侧重于使用特征工程提取高级特征,缺乏对神经网络架构进行改进以增强特征表征能力的研究,这些限制了算法的实用性和泛化...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方法在负荷辨识方面效果优越,但现有NILM研究过度依赖复杂的神经网络算法,或侧重于使用特征工程提取高级特征,缺乏对神经网络架构进行改进以增强特征表征能力的研究,这些限制了算法的实用性和泛化能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融合机制的NILM方法(MCF)。该方法使用多种具有特征重要性度量功能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并基于特征分布规律将特征分为3类;接着,将传统的基于单通道的神经网络架构升级为多分支结构。这种设计一方面强调重要特征,另一方面擅长捕捉特征间的交互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负荷辨识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MCF的平均负荷识别准确率达到85.72%,远高于现有的单通道模型,而在空调和电饭煲等常规模型难以识别的电器类型上,MCF的识别准确率的提升尤为显著,达20.64个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监测 多通道融合机制 多分支结构 特征重要性 特征表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受拉破坏能量演化规律与失稳灾变特征
18
作者 徐世龙 孙文洋 +6 位作者 刘君奇 龙昭熹 汪官腾 薛兴卓 刘扬 尚少康 钮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研究煤炭开采过程诱发的煤岩动力灾害防控问题,开展了原煤试样巴西劈裂试验,研究了受拉破坏过程中煤体的能量演化规律,对煤体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进行了判识。结果表明:煤体受拉破坏过程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演化特征,能够判识煤体破坏的... 为研究煤炭开采过程诱发的煤岩动力灾害防控问题,开展了原煤试样巴西劈裂试验,研究了受拉破坏过程中煤体的能量演化规律,对煤体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进行了判识。结果表明:煤体受拉破坏过程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演化特征,能够判识煤体破坏的临界点、失稳点、破坏点;受拉损伤破坏各阶段,煤体的能量演化特征差异显著,在弹性变形阶段,输入能主要转化为弹性能,耗散能保持稳定,而在失稳破坏阶段,耗弹比呈跳跃式增长;能量释放速率与能量耗散速率在煤体受拉过程的临界点、失稳点、破坏点处均具有异常响应特征,且特征点的出现均有显著的前兆信息。煤岩失稳破坏的本质是能量积聚与耗散的结果,煤体能量指标能够揭示试样损伤破坏过程中能量演化的异常特征,进而判识煤体发生灾变的前兆信息,有利于超前预警,保障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载煤体 拉伸破坏 能量演化 灾变特征 前兆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Transformer多特征融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19
作者 张帅 刘文霞 +3 位作者 唐浩洋 马英杰 万海洋 鲁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5,83,共9页
电力负荷的变化不仅具有潜在周期性特征,外部气象等因素对负荷变化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提高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CNN融合内部周期性特征和外部气象特征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 电力负荷的变化不仅具有潜在周期性特征,外部气象等因素对负荷变化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提高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CNN融合内部周期性特征和外部气象特征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对历史负荷序列进行周期性重构,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典型序列周期,同时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外部多种气象因素与历史负荷关联度,提取负荷内部7种周期性特征和外部4种气象特征,建立特征集;其次,设计一种多特征融合神经网络,基于CNN的多特征融合网络捕获特征集中潜藏特征与隐藏信息,基于Transformer的时序网络捕获历史负荷数据的时变特性,最终经隐式特征融合网络实现网络融合和短期负荷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取负荷内外双重特征能够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对节假日等特殊日期负荷预测的精度提高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特征融合 气象因素 TRANSFORMER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时空反转Transformer的边缘负载预测方法
20
作者 江庆南 许浩然 +2 位作者 陈哲毅 于正欣 苗旺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18-1926,共9页
作为边缘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负载预测直接影响着资源分配和系统性能.传统的负载预测方法在面对具有明显趋势或规律的负载时可获得令人满意的预测效果.然而,鉴于边缘环境的高动态性以及多维数据的高度复杂性,传统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精... 作为边缘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负载预测直接影响着资源分配和系统性能.传统的负载预测方法在面对具有明显趋势或规律的负载时可获得令人满意的预测效果.然而,鉴于边缘环境的高动态性以及多维数据的高度复杂性,传统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精确高效的负载预测.同时,时空信息的引入对边缘负载预测所能带来的潜在价值也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多变量时空反转Transformer的边缘负载预测方法(Multi-variable Spatio-Temporal Inverted Transformer,MSTIT).所提出的MSTIT方法设计了一种静态内容感知层用于提取边缘负载时序数据的多维变量特征,并提出一种可学习的位置嵌入提取边缘节点位置的全局信息并以此捕获时序数据中的空间特征.接着,通过引入序列反转从而更好地利用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来关联多个变量与融合时空信息.因此,MSTIT方法能够高效地提取边缘负载的关键特征,并充分利用时空信息,从而实现对多维、高动态边缘负载的准确高效预测.基于真实的边缘负载数据集,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和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MSTIT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基准方法相比,MSTIT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并且在不同的预测场景下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负载预测 特征提取 时空信息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