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 characteristic in argon rf glow discharges 被引量:3
1
作者 祝祖送 林揆训 +3 位作者 林璇英 邱桂明 余云鹏 罗以琳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69-974,共6页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the mean electron energy of argon radio frequency (rf) glow discharge plasma in a 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PECVD) system have been investig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the mean electron energy of argon radio frequency (rf) glow discharge plasma in a 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PECVD) syste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n established movable Langmuir prob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electron density tends to peak at midway between the two electrodes while the axial variation trend of mean electron energ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the mean electron energy is high near the electrodes. And the mean electron energy near the cathod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near the anod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 density and mean electron energy. A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 distribution agrees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the mean electron energy both increase from the centre of the glow to the edge of electrodes. This is usefu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discharge mechanism and searching for a better deposition condition to improve thin film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 characteristic a movable Langmuir probe radio frequency glow dischar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detailed volatility of wind power at multiple temporal-spatial scales 被引量:6
2
作者 Yongqian Liu Han Wang +3 位作者 Shuang Han Jie Yan Li Li Zixin Chen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19年第4期318-327,共10页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wind power integration, the volatility of wind power brings huge challenges to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At present, the indexes commonly used to eva...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wind power integration, the volatility of wind power brings huge challenges to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At present, the indexes commonly used to evaluate the volatility of wind power only consider its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wind power, the average of power variables, etc., while ignoring the detailed volatility of wind power, that is, the features of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power variables. However, how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detailed volatility of wind power is the key foundation to reduce its adverse influences. To address this,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detailed volatility of wind power at multiple temporal-spatial scales is proposed. First, the volatility indexes which can evaluate the detailed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power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the upper confidence limit, lower confidence limit and confidence interval of power variables under the certain confidence level. Then, the actual wind power data from a location in northern China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indexes at multiple temporal(year–season–month–day) and spatial scales(wind turbine–wind turbines–wind farm–wind farms) using the calculation time windows of 10 min, 30 min, 1 h, and 4 h.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ind power forecasting accuracy and its corresponding detailed volatility are analyzed to further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volatility indexes ca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 the detailed fluctuations of wind power at multiple temporal-spatial scale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serve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reserve capacity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dispatch in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which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power Detailed VOLATILIT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ULTIPLE temporal-spatial scales TYPICAL DAYS Forecasting accur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cessing Methods for Conical Scan Hopped-Frequency Signal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红 龙腾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6年第4期467-472,共6页
The new radar system of combination of the hopped-frequency with the conical scan i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and expression of the conical scan hopped-frequency signal, the angle processing method in whi... The new radar system of combination of the hopped-frequency with the conical scan i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and expression of the conical scan hopped-frequency signal, the angle processing method in which angle information is obtained by taking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for the conical envelop of each scattering centre by means of high range resolution profile (HRRP) is presen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rmula is derived. The influence of non-ideal factors, such as amplitude fluctuation noise and system noise, leakage of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unstable rotation of antenna, and missile rotation, on angle-measurement precision and the possible solving methods are also focu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opped-frequency and conical scan system could get satisfactory angle information, which could ensure good quality when used in practical tracking rad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cal scan hopped frequency high range resolution spatially distributed targets angle-measure preci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巷掘进过程中煤岩破裂微震事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雷东记 刘宁 +2 位作者 王登科 刘丽英 贾子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目的为了监测和预警煤矿掘进巷道前方可能发生的危险,方法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利用监测系统捕获到的数据信息研究掘进影响下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时间、频次和能量关键点,然后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和S变换方法分析典型煤岩... 目的为了监测和预警煤矿掘进巷道前方可能发生的危险,方法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利用监测系统捕获到的数据信息研究掘进影响下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时间、频次和能量关键点,然后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和S变换方法分析典型煤岩破裂微震信号的时频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微震事件主要分布在沿掘进巷道前方50~100 m区域,大多为中低能量微震事件,仅在掘进工作面前方出现少量强度较大的煤岩破裂事件,且震级多为-2~0;(2)掘进速度和发生微震事件的数量及能量大小成正相关,同时掘进速度也影响着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3)巷道掘进会造成煤岩体失稳,其中岩体破裂信号频率高,为0~2000 Hz,比重值大,主频约700 Hz;煤岩破裂微震事件信号频率为90~1000 Hz,主频约250 Hz;岩体破裂后,支撑力下降,压力转移给煤体,导致煤体破裂,煤体破裂微震事件信号频率为90~1000 Hz,主频约350 Hz。结论微震事件能够综合反映煤岩体受力破坏程度,判别掘进过程中煤岩破裂类型,为矿井生产中煤岩动力灾害的预警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 微震监测 空间分布规律 关键点 时频特征 掘进速度 煤岩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时频分析:以单孔中电荷穿透深度和电流空间分布为例
5
作者 王南 黄秋安 +2 位作者 李伟恒 白玉轩 张久俊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共22页
近年来,联合时频分析再次成为研究热点。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高和寿命长,但为了优化平衡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需考虑两个关键因素:(1)多孔基质的比表面积;(2)孔内空间电解质可抵达性。本文采用联合时频分析方法,研究孔内电荷穿透深度及电... 近年来,联合时频分析再次成为研究热点。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高和寿命长,但为了优化平衡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需考虑两个关键因素:(1)多孔基质的比表面积;(2)孔内空间电解质可抵达性。本文采用联合时频分析方法,研究孔内电荷穿透深度及电流空间分布。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i)在复正弦电流激励下,推导单孔的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解析解,由此定义了描述电荷扩散行为的时频特征。(ii)采用联合时频方法,分析了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对孔内电荷穿透率的影响,揭示了孔内电荷有限扩散和无限扩散之间的演变规律。(iii)基于穿透率临界值,定义了孔内部参数的临界值,由此判断孔内电荷半无限扩散和有限扩散。本文提出联合时频分析方法,实现了多孔电极中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的信息融合,联合时频分析最终殊途同归,并提高诊断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时频分析 单孔 电荷穿透深度 电流空间分布 半无限扩散 有限长度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价格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东莞市为例 被引量:47
6
作者 梅志雄 黄亮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4,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东莞市房价分布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方法:依据东莞市2006年普通住宅交易均价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选用全局和局域Morans’I指数、Moran散点图、LISA集聚图等工具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 研究目的:分析东莞市房价分布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方法:依据东莞市2006年普通住宅交易均价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选用全局和局域Morans’I指数、Moran散点图、LISA集聚图等工具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东莞市房价总体空间差异较小,房价全局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总体上呈现空间集聚格局;东莞大部分普通住宅价格呈现局部空间集聚格局,也有少量存在空间异质性而呈现局部离散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空间自相关 空间分布格局 东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时频分布的非平稳信号盲分离算法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明 沈越泓 +1 位作者 牛英涛 孔昭煜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60,共5页
基于空间时频分布的盲信号分离算法可以用来分离具有不同时频分布的非平稳信号。Wigner-Ville分布(WVD)作为比较常用的时频分布,对合成信号存在交叉项,因而将WVD分布用于这种分离算法时,其分离性能并不好。理论上,大多数Cohen类时频分... 基于空间时频分布的盲信号分离算法可以用来分离具有不同时频分布的非平稳信号。Wigner-Ville分布(WVD)作为比较常用的时频分布,对合成信号存在交叉项,因而将WVD分布用于这种分离算法时,其分离性能并不好。理论上,大多数Cohen类时频分布可以抑制交叉项并且保持时频聚集性,因此,Cohen类时频分布可以在TFBSS中取得更好的分离性能。分析了各种常用的Cohen类时频分布对交叉项的抑制性能和对盲源分离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在时频盲源分离算法中,采用Born-Jordan分布、Choi-Willimams分布、Butterworth分布、广义矩形时频分布、减小交叉项分布、平滑伪WVD、ZAM分布、Mar-genau-Hill谱图时频分布和伪WVD分布时的盲分离效果优于采用W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时频分布 盲源分离 非平稳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3 位作者 曾冀 安宁 李洪果 雷渊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共10页
【目的】基于米老排树种生物学特性,探索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天然更新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计3种采伐处理(TA:带状皆伐作业,皆... 【目的】基于米老排树种生物学特性,探索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天然更新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计3种采伐处理(TA:带状皆伐作业,皆伐迹地带宽约为100 m,顺坡长度大于100 m,两侧不采伐保留带宽度均不少于30 m;TB:沿顺坡方向带式渐伐,渐伐带宽约50 m,渐伐后林分保留密度120~150株/hm^2;TC:皆伐,作业面积4.0 hm^2)和1种对照CK处理(沿顺坡方向,保留宽度为50~100 m的不采伐保留带),每个处理布设3块样地。基于数据处理系统(DPS14.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对米老排人工林不同采伐作业后天然更新幼树的更新密度、更新频度、生长等进行分析。【结果】(1)在采伐与抚育作业2年后,所有采伐处理迹地天然更新幼树(树高>1.3 m)的更新效果均可达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更新密度大于3000株/hm^2,更新频度大于60%),但仅有TC处理种子更新幼树的更新效果达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2)在带状皆伐迹地内,米老排天然更新效果随林缘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仅能在距林缘18 m范围内(单侧林缘距离范围)达到天然更新良级标准。(3)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前者米老排天然更新的效果远高于后者。(4)在0~10 m尺度内,米老排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多为非单一的分布类型,并呈规律性变化(先呈聚集分布,随后再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结论】(1)在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样地之间,采伐与抚育措施对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类型影响不明显,对促进种子更新幼树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改变种子更新幼树的径级分布作用明显。(2)在米老排人工林落种高峰期(其落种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外的带状皆伐作业,其作业的带宽宜控制在36 m内。(3)光照是影响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幼树建成的关键因子,利用米老排人工林的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落种在空旷地易萌发),采用皆伐、渐伐与带状皆伐均可有效实现其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方式 米老排人工林 天然更新 更新密度 更新频度 空间分布 径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调频信号2-D到达角估计的虚拟阵元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克骥 田达 陈天麒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5期570-574,共5页
通过原始数据的共轭重排构造了虚拟阵列 ,利用实际阵列与虚拟阵列的互Wigner Ville分布建立了新的空间时频分布 ,并给出了基于子空间投影和L 阵列的线性调频信号 2 D到达角估计算法。
关键词 虚拟阵列 空间时频分布 子空间投影 线性调频信号 到达角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FT的相干宽带调频信号2-D到达角估计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立萍 黄克骥 陈天麒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60-1764,共5页
宽带调频信号(FM)作为具有宽频带和时变方向向量的非平稳信号,其到达角的估计具有较大的难度。该文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宽带调频信号的时频聚焦性建立了新颖的空间时频分布方程,并利用矩形平面阵数据的分维结构和基于矩形平面子... 宽带调频信号(FM)作为具有宽频带和时变方向向量的非平稳信号,其到达角的估计具有较大的难度。该文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宽带调频信号的时频聚焦性建立了新颖的空间时频分布方程,并利用矩形平面阵数据的分维结构和基于矩形平面子阵堆栈的奇异值分解法估计了相干宽带FM 信号的2-D 到达角。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频率调制信号 空间时频分布 子空间投影 二维到达角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子空间分解的宽带线性调频信号DOA估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克骥 田达 陈天麒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4-349,共6页
针对具有时变方向向量的宽带线性调频信号,该文建立了基于短时Wigner-Ville分布(WVD)的空间时频分布矩阵,通过对各个空间时频矩阵的特征分解获得对应的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给出了基于时频子空间投影实现多个时频点综合估计信号DOA... 针对具有时变方向向量的宽带线性调频信号,该文建立了基于短时Wigner-Ville分布(WVD)的空间时频分布矩阵,通过对各个空间时频矩阵的特征分解获得对应的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给出了基于时频子空间投影实现多个时频点综合估计信号DOA的算法。利用空间时频分布的前后向平滑解决了具有相同时频特性信号的均匀线阵DOA估计问题。算法不需要聚汇和插值等复杂的矩阵变换,精度较高,计算简便.仿真实验显示该算法性能显著优越于基于矩阵插值的宽带调频信号DOA估计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线性调频信号 空间时频分布矩阵 信号子空间 噪声子空间 DOA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分布的欠定混合矩阵盲辨识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凤波 黄知涛 +1 位作者 彭耿 姜文利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92-1996,共5页
针对欠定混合矩阵的盲辨识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间时频分布的盲辨识算法,首先计算信号的空间时频分布并找出源信号的自源时频点,然后把所有自源点对应的时频分布矩阵表示成高维矩阵的形式,再通过联合对角化和特征值分解估计出混合矩阵.该... 针对欠定混合矩阵的盲辨识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间时频分布的盲辨识算法,首先计算信号的空间时频分布并找出源信号的自源时频点,然后把所有自源点对应的时频分布矩阵表示成高维矩阵的形式,再通过联合对角化和特征值分解估计出混合矩阵.该方法不需要假设源信号是稀疏的或独立的,此外通过检测能量足够大的自源时频点,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与已有算法相比,本文方法提高了混合矩阵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定盲辨识 空间时频分布 联合对角化 特征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实时洪水预报方案构建范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达忠 张行南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6-522,共7页
以数字流域平台为依托,提出了一整套分布式实时洪水预报方案构建的方法.以自然流域为单位划分单元面积,通过流域解构,将流域离散成产汇流分区的集合,解决了流域下垫面的空间变异性和模型参数的空间分布;通过流域全程解析,将产汇流分区... 以数字流域平台为依托,提出了一整套分布式实时洪水预报方案构建的方法.以自然流域为单位划分单元面积,通过流域解构,将流域离散成产汇流分区的集合,解决了流域下垫面的空间变异性和模型参数的空间分布;通过流域全程解析,将产汇流分区解析为水文模拟分区,完成了流域离散与水文模型的耦合;通过流域离散单元的拓扑重构,建立了水文模拟分区间的水力联系,构建了实时洪水预报方案的体系结构.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长江上游流域、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等多个流域的洪水实时预报方案编制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体现出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在实时洪水预报中的实际应用,研制的软件系统实用性和通用性强,较好地满足了实际防洪决策会商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实时洪水预报 流域空间离散 参数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相位差变化率的机载无源定位跟踪改进算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望西 黄长强 +3 位作者 王勇 韩统 唐传林 蚩军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解决基于空频域信息的机载无源定位中高精度角速度参数难以获取的问题,论文利用相位差变化率对角速度的放大作用,通过2维相位干涉仪布局建立了一种新的无源定位观测模型,实现了对空中运动目标的定位。针对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 为解决基于空频域信息的机载无源定位中高精度角速度参数难以获取的问题,论文利用相位差变化率对角速度的放大作用,通过2维相位干涉仪布局建立了一种新的无源定位观测模型,实现了对空中运动目标的定位。针对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滤波中误差协方差矩阵负定导致滤波不稳定的问题,引入平方根UKF滤波算法并进行改进,采用简化球形分布的SSUT(Simplex Spherical distribution Unscented Transform)变换进行Sigma点采样,通过减少采样点个数减小了滤波的计算量。仿真表明:在较低的参数测量精度条件下,新观测模型位置和速度跟踪误差降低,采用改进的平方根UKF算法能够在保证稳定跟踪的同时,提高算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无源定位 空频域信息 相位差变化率 简化球形分布平方根UK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跳频脉冲的高效测向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永明 王世练 张尔扬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2-666,共5页
针对多跳频脉冲测向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域矩阵分解的高效算法.采用计算高效的SPW分布计算参考阵元与其他阵元的互时频分布构造时频域阵列模型,选择各个跳频脉冲在时频平面上能量聚集区内的时频点构造空间时频分布矩阵,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 针对多跳频脉冲测向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域矩阵分解的高效算法.采用计算高效的SPW分布计算参考阵元与其他阵元的互时频分布构造时频域阵列模型,选择各个跳频脉冲在时频平面上能量聚集区内的时频点构造空间时频分布矩阵,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然后运用ESPRIT思想估计方向.该方法在矩阵构造和时频分布计算两方面都具有较低的运算量,并且能够处理相干信号.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信号处理 测向 空间时频分布 跳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1960~1989年的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瑾 徐明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5-90,共6页
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离均差“I”为指标,用-1.2<I≤-0.4为早,I≤-1.2为大旱,分析甘肃省近30年各地不同时段干旱发生的频率特征,指出不同旱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从农业生产管理因素与自然气候因素等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农业连续丰收的原因。
关键词 干旱区 干旱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接收信号中线性扫频干扰的抑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柱 卢树军 +1 位作者 张尔扬 李耀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6,共7页
研究了阵列接收的GPS接收信号中线性扫频(LFM)干扰的抑制问题。LFM信号瞬时频率的估计是抑制干扰的关键,而要准确估计信号瞬时频率,必须抑制接收信号时频分布中交叉项干扰。本文对接收信号矢量进行白化,得到信号矢量白化后的空时频分布(... 研究了阵列接收的GPS接收信号中线性扫频(LFM)干扰的抑制问题。LFM信号瞬时频率的估计是抑制干扰的关键,而要准确估计信号瞬时频率,必须抑制接收信号时频分布中交叉项干扰。本文对接收信号矢量进行白化,得到信号矢量白化后的空时频分布(STFD)矩阵。文中推出一个与传统方法获得的判决变量不同的判决变量,用该判决变量可以更加清晰地选出LFM信号在时频分布中的自项。根据时频脊点的分布估计LFM信号频率参数以及信号瞬时频率,之后即可根据瞬时频率构建陷波器滤除干扰。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将受交叉项严重干扰的接收信号时频分布映射为清晰的接收信号自项的时频分布,在数据快拍数满足一定要求时可以很好地抑制掉LFM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M信号 空时频分布矩阵 白化矩阵 判决变量 陷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健 陈平留 林银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用频次分布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x-x回归式法以及Taylor幂法则等测定方法研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结果表明:其分布遵从负二项分布和奈曼-A型分布,且以奈曼-A型分布为佳.分布的基本成... 用频次分布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x-x回归式法以及Taylor幂法则等测定方法研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结果表明:其分布遵从负二项分布和奈曼-A型分布,且以奈曼-A型分布为佳.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以小规模的丛生聚集,丛的大小约为2~3株;根据Iwao的x-x回归式,在可靠性95%、精确度90%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最适抽取样方数在60~80之间,并随单位面积马尾松种群平均株数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Wigner分布的光学元件中频误差识别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涛 杨炜 +1 位作者 郭隐彪 王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对于大尺寸高精密光学元件,不仅要对光学元件表面低频面形精度和高频粗糙度进行控制,还需要严格限制中频误差,以保证其使用性能和稳定性.为了确定光学元件的不合格区域并指导其返修,引入经验模态分解(EMD)和Wigner分布(WVD)函数方法... 对于大尺寸高精密光学元件,不仅要对光学元件表面低频面形精度和高频粗糙度进行控制,还需要严格限制中频误差,以保证其使用性能和稳定性.为了确定光学元件的不合格区域并指导其返修,引入经验模态分解(EMD)和Wigner分布(WVD)函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确定该方法与功率谱密度函数间的关系,实现对光学元件表面中频误差的辨识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EMDWVD方法不仅可以识别分布在实验光学元件表面15~27 mm空间频率为0.1mm-1的中频误差,还可以减小多分量信号所引起的空间频率为1.0~1.5 mm-1的交叉项干扰,提高中频误差辨识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误差 经验模态分解 固有模态函数 WIGNER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天平测力试验的输电塔风荷载空间分布估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正直 李正良 +1 位作者 汪之松 晏致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7-152,共6页
基于高频动态测力天平基本原理,在脉动风荷载准定常假设的基础上,估计出输电塔脉动风荷载的空间分布.以建设中的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中的输电塔ZVK为算例,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该... 基于高频动态测力天平基本原理,在脉动风荷载准定常假设的基础上,估计出输电塔脉动风荷载的空间分布.以建设中的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中的输电塔ZVK为算例,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反应风荷载的空间分布特性,是对高频天平测力实验局限性的一种可靠方便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高频天平测力试验 风荷载 空间分布 特高压 输电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