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秋播时期对冬春性小麦幼穗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田汉钊 牟丽明 +6 位作者 王一钊 应开 孟天琪 Zaika Vitaly Valerievich Vladimir Shvidchenko 张正茂 刘玉秀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7,共12页
为给小麦生产调控和引种提供参考依据,以9个冬春性小麦品种(来自中国及哈萨克斯坦)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秋播[播期提前13 d(S1),正常播期(S2),播期推迟13 d(S3)]对冬春性小麦幼穗分化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期下,春性... 为给小麦生产调控和引种提供参考依据,以9个冬春性小麦品种(来自中国及哈萨克斯坦)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秋播[播期提前13 d(S1),正常播期(S2),播期推迟13 d(S3)]对冬春性小麦幼穗分化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期下,春性小麦幼穗分化进度快于冬性小麦;中国冬性小麦幼穗分化进度慢于哈萨克斯坦冬性小麦,而春性小麦快于哈萨克斯坦春性小麦。冬春性小麦的幼穗发育时间随播期推迟而整体缩短。在3个播期条件下,哈萨克斯坦春麦整体的幼穗发育进度慢于国内春麦;在S1和S2播期下,哈萨克斯坦春麦单棱期和二棱期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国内春麦;在S3播期下,国内冬麦单棱期持续时间最短,哈萨克斯坦冬麦单棱期和二棱期持续时间最短。不同冬春性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播期的响应也存在差异。随播期推迟,冬性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春麦穗粒数呈下降趋势,而千粒重和产量呈上升趋势。播期变化对冬性小麦的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有一定影响,国内冬性小麦的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随播期推迟而下降,而哈萨克斯坦冬性小麦则上升。在小麦糊化特性方面,随着播期推迟,国内冬麦峰值粘度、稀懈值呈下降趋势,最终粘度呈上升趋势;哈萨克斯坦冬麦峰值粘度、保持粘度先下降后上升,最终粘度、回升值呈上升趋势;春麦糊化特性指标除稀懈值外均成呈上升趋势,国内春麦稀懈值呈下降趋势,哈萨克斯坦春麦稀懈值呈上升趋势。适当早播可以提高冬麦产量与糊化品质,促进国内冬麦蛋白质积累;适当推迟播期可以明显缩短冬春性小麦的幼穗发育时间,提高春麦产量与糊化品质,有利于哈萨克斯坦冬麦蛋白质积累,因此适期播种有利于不同冬春性小麦的幼穗发育以及产量和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春性 播期 幼穗分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模式对新疆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鑫琳 邢俊刚 +3 位作者 薛丽华 孙诗仁 章建新 毛智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9-647,共9页
为确定北疆小麦适宜的播种模式,以北疆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41号及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为材料,设置晚播冬小麦(10月8日播种,用B1表示)、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10月28日播种,用B2表示)以及春播春小麦(4月4日播种,... 为确定北疆小麦适宜的播种模式,以北疆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41号及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为材料,设置晚播冬小麦(10月8日播种,用B1表示)、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10月28日播种,用B2表示)以及春播春小麦(4月4日播种,用B3表示)三种播种模式,比较分析了播种模式间小麦的生育进程、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B2处理的冬小麦较B1处理晚熟约7d,生育期缩短162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及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7.6个百分点、17.1%、11.5%、9.6%、3.7%和15.9%,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7%,平均经济系数和产量与B1处理无显著差异;B2处理的春小麦较B3处理早熟7d,生育期延长约4 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和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8.1个百分点、7.6%、5.2%和12.3%,总光合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别提高6.3%、4.0%、4.5%、24.0%和8.7%;B2处理下冬小麦较春小麦晚熟约4d,生育期延长约3d,出苗率和最高总茎数的平均值分别降低7.9个百分点和7.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的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其中产量与晚播冬小麦差异均不显著,熟期接近.综合考虑高产和节水及早熟的需求.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极晚播和春小麦冬播是北疆地区小麦的适宜播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模式 冬小麦 春小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麦冬播”种植效应研究——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为例
3
作者 彭江 龙发富 +1 位作者 张爱琴 何燕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1-17,共7页
为探究“春麦冬播”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种植效应,以春小麦‘高原437’进行冬播及春播(对照),每个播种期采用撒播、南北条播及东西条播,结果表明:‘高原437’能正常越冬,冬播生育期显著长于春播;冬播出苗率低于春播,但分蘖力强于春播... 为探究“春麦冬播”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种植效应,以春小麦‘高原437’进行冬播及春播(对照),每个播种期采用撒播、南北条播及东西条播,结果表明:‘高原437’能正常越冬,冬播生育期显著长于春播;冬播出苗率低于春播,但分蘖力强于春播。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冬播农艺性状整体上没有春播稳定;经冬春播相关性分析结果对比,表明旗叶的长势和主穗长度对春播产量影响更大;不论冬播还是春播,茎粗越大越有利于主穗粒数的增加,冬播小麦籽粒品质一定程度优于春播,冬播产量显著高于春播,条播整体优于撒播。‘高原437’采取条播方式进行冬播可实现最佳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麦冬播 种植效应 农艺性状 西藏林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薛丽华 王铜 +4 位作者 李磊 周芳芝 王欢 苏文平 章建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59,165,共8页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晚播小麦比春小麦(B 3)早出苗13~24 d、早成熟7~9 d,延长生育期2~18 d,增加穗粒数1.6%~45.5%、增加千粒重9.4%~19.5%;降低基本苗数15.6%~60.0%、总茎数峰值5.4%~24.2%、成穗数21.3%~36.7%、叶面积指数峰值25.7%~37.7%,可增加干物质积累质量4.4%~44.1%,提高经济系数6.4%~21.5%,增加产量11.4%~21.2%。各品种超晚冬播处理以11月初播种(B 2)产量较高。其中,新春27号B 2获得产量7852.8 kg·hm^-2,生育期较春小麦延长13 d,早熟9 d;基本苗数270万株·hm^-2、成穗数441.7万穗·hm^-2,最高叶面积指数4.6,干物质积累质量17685.7 kg·hm^-2,经济系数为0.47。新春27号在11月初播种,播量为1000万粒·hm^-2,可获得产量7852.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晚冬播 播期 春小麦 生育特性 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麦春播小麦发育进程中主茎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澜 高志强 +3 位作者 安伟 李彦良 郭晨晨 贾苏卿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5-363,共9页
为探讨冬麦春播小麦内源激素在其生育进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播小麦品种扬麦13、渝麦10为材料,在忻定盆地春播条件下,研究在早播(Ⅰ:3月7日)和适播(Ⅱ:3月14日)2个处理下,不同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片内源激素赤霉... 为探讨冬麦春播小麦内源激素在其生育进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播小麦品种扬麦13、渝麦10为材料,在忻定盆地春播条件下,研究在早播(Ⅰ:3月7日)和适播(Ⅱ:3月14日)2个处理下,不同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片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源激素在小麦生育进程中呈现不同动态变化,其中拔节期、开花期是内源激素调节的关键时期。多元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表明,冬麦春播条件下,扬麦13、渝麦10在拔节期(GA和ABA)、开花期(ZR和GA)激素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88~0.91、0.995~0.997,即GA水平与产量关系较为密切。品种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大于播期间差异,其中扬麦13(Ⅰ)的GA含量较稳定,其拔节期ABA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且GA/ABA、IAA/ABA、ZR/ABA和(GA+IAA+ZR)/ABA值均为品种间最高;此外,扬麦13的籽粒产量、成穗数及穗粒数均显著高于渝麦10和宁2038(CK),在早播处理下扬麦13的增产幅度较大。本研究为冬麦春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内源激素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麦春播 内源激素 激素平衡 籽粒产量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磊 王铜 +5 位作者 汪晓东 王欢 苏文平 薛丽华 周芳芝 章建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6-831,共6页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冬性品种(95.0d)短约3.0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581.6~7935.6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10^4·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46.8~52.8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冬性小麦 超晚播 生育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薛丽华 赛力汗.赛 +4 位作者 曾朝武 张永强 陈传信 陈兴武 雷钧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6-2241,共6页
【目的】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为北疆晚熟作物倒茬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冬小麦新冬41号、春小麦新春2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适宜播期晚25~30 d左... 【目的】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为北疆晚熟作物倒茬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冬小麦新冬41号、春小麦新春2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适宜播期晚25~30 d左右)对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前播种的冬小麦与春小麦生育期相差2~5 d,10月2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春小麦,而11月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小于春小麦。冬小麦越晚播越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而冬前播种的春小麦(10月25日以后播种)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结论】11月5日后播种的春小麦(5 483.6 kg/hm^2)的产量高于冬小麦(4 562.7 kg/hm^2),临冬前(11月5日)播种的春小麦比冬小麦更利于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前播种 冬、春小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和春季播种对蒙古黄芪种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军贤 陈垣 +3 位作者 郭凤霞 梁伟 杨慧珍 赵亚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7,共9页
以蒙古黄芪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初冬季节和春季分期播种育苗对比试验,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和苗栽生长发育指标,旨在揭示冬季和春季播种对蒙古黄芪种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探寻黄芪最佳育苗季节.结果表明:与春播田相比较,冬播田出苗期土壤... 以蒙古黄芪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初冬季节和春季分期播种育苗对比试验,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和苗栽生长发育指标,旨在揭示冬季和春季播种对蒙古黄芪种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探寻黄芪最佳育苗季节.结果表明:与春播田相比较,冬播田出苗期土壤含水量高,种子提早出苗14d,幼苗长势良好,但死苗严重,成苗后功能叶早衰脱落明显,后期长势反而不及春播田的水平.春播田出苗率虽低,但幼苗成活率高,后期生长势强,育成苗栽产量和质量均极显著提高,苗栽产量较冬播田增加(3 378.3±1 109.6)kg/hm2,单根鲜质量、单根长和芦头茎长分别增加0.729g、4.42cm和6.530cm,侧根数却显著减少,根腐病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显著降低.据此认为,黄芪露地育苗不适宜冬季播种,建议规范化生产中春播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冬播 春播 种苗产量 种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个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优质冬小麦品种在晋中麦区的生育及品质表现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婷婷 王宝青 +5 位作者 杨珍平 孙敏 郝教敏 杜天庆 高志强 杨武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为拓宽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采用田间试验,分秋播(2010年9月28日)和春播(2011年2月28日)两个播种时期,研究了来自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9个优质小麦品种在晋中晚熟冬麦区的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表现。其中黄淮冬麦区品种为烟... 为拓宽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采用田间试验,分秋播(2010年9月28日)和春播(2011年2月28日)两个播种时期,研究了来自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9个优质小麦品种在晋中晚熟冬麦区的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表现。其中黄淮冬麦区品种为烟农19(冬性,强筋)、淮麦18(半冬性,中筋)和宁麦9号(冬性,弱筋),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品种为镇麦168(春性,强筋)、皖麦33(春性,强筋)、宁麦13(春性,弱筋)、扬辐麦2号(春性,弱筋)、扬辐麦4号(春性,弱筋)和扬麦15(春性,弱筋)。结果表明,烟农19和淮麦18在晋中麦区秋播可正常越冬,并获得相当的产量,且烟农19的成穗数和产量高于淮麦18;9个引进小麦品种在晋中麦区春播均可抽穗成熟,但因2010-2011年度秋冬春三季连旱,所有品种在苗期到拔节期受旱,因而均未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烟农19和淮麦18的籽粒产量和品质秋播明显高于或优于春播。总体来看,在晋中麦区,烟农19和淮麦18适宜通过秋播种植加以利用,扬辐麦2号、宁麦9号有望通过春播种植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晋中麦区 秋播 春播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播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光温因子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宋丰萍 蒙祖庆 +1 位作者 窦胜玮 刘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87-993,共7页
西藏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匮乏。为探讨西藏春播条件下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温光特性,提高其在高原春播区的利用价值,以18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春播条件下光温因子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 西藏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匮乏。为探讨西藏春播条件下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温光特性,提高其在高原春播区的利用价值,以18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春播条件下光温因子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春播区光温因子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典型相关关系,不同生育时期起主导作用的光温因子不同:营养生长期光温因子与分枝性状典型相关,影响分枝数的主要光温因子是营养生长期的积温;蕾花期光温因子与主茎、分枝性状典型相关,影响主花序和主茎生长的主要光温因子是蕾花期累计日极端温差和总日照时数;角果成熟期光温因子与主茎、分枝、产量性状显著相关,影响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的主要光温因子是角果成熟期累计日极端温差;角果期较长日照总时数可降低有效分枝高度,促进主花序伸长及单株产量的提高。西藏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引种及新品种选育中,在早熟和"双低"特性的基础上应重点选育适应光照充足,能够忍耐极端温差的品种。农艺性状的选择应注重主花序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等具有较大潜力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播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产量 光温因子 典型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春播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光温特性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丰萍 蒙祖庆 罗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88,共8页
为西藏高寒春油菜生产区的育种和引种提供光温特性方面的理论参考,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18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蕾花期和角果成熟期的光温因子,评价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西藏春播条件下的光温特性。结果表明:3个公因子... 为西藏高寒春油菜生产区的育种和引种提供光温特性方面的理论参考,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18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蕾花期和角果成熟期的光温因子,评价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西藏春播条件下的光温特性。结果表明:3个公因子(营养生长期光温因子、蕾花期光温因子、角果期光温因子)对变异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100%,能真实反映9个光温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全生育期中,营养生长期光温因子对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生长影响较大,其次是蕾花期。与西藏相邻地域品种表现光温钝感,反之表现光温敏感。t检验结果表明,光温敏感型油菜品种表现较强势的营养个体和较长的生育期,而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西藏春播区选择光温钝感型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能够兼顾早熟和高产的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播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 光温特性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晚冬播冬、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诗仁 薛丽华 章建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94-2401,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超晚冬播条件下,不同冬、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20~30日,播种期为10月31日,延迟播期31~41 d,在超晚播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比较冬、春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籽粒灌浆...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超晚冬播条件下,不同冬、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20~30日,播种期为10月31日,延迟播期31~41 d,在超晚播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比较冬、春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春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因不同品种而异,新冬41号和新春6号均高于其它品种,依次为60.2和58.1、33.1μmol/(m^(2)·s)和32.5μmol/(m^(2)·s)、10.22 mmol/(m^(2)·s)和10.41 mmol/(m^(2)·s)、0.33 mol/(m^(2)·s)和0.36 mol/(m^(2)·s)。春小麦品种最大灌浆速率的峰值出现在花后18~20 d,而冬小麦出现在15~17 d。新冬41号和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812.3~7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431.7×10^(4)~475.2×10^(4)穗/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51.7~52.8 g。【结论】新冬41号和新春6号较适合北疆超晚冬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播 冬小麦 春小麦 光合特性 灌浆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春播法鉴定小麦新品系冬春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映红 董昀 +2 位作者 李晓航 杨丽娟 蒋志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33-34,59,共3页
[目的]鉴定小麦新品系冬春性,为小麦品系选育提供帮助。[方法]通过田间春播法对2015年新选育的21个小麦品系进行冬春性分析。[结果]3个播期相互参考,相互印证,参加鉴定的21个品系,最终判定为1个弱冬性,13个半冬性,4个弱春性,3个春性;冬... [目的]鉴定小麦新品系冬春性,为小麦品系选育提供帮助。[方法]通过田间春播法对2015年新选育的21个小麦品系进行冬春性分析。[结果]3个播期相互参考,相互印证,参加鉴定的21个品系,最终判定为1个弱冬性,13个半冬性,4个弱春性,3个春性;冬性类14个,春性类7个,冬性类品系占品系总数的66.7%。[结论]田间春播可以作为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春播法 小麦 新品系 冬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麦抑或旋麦:关于汉代以前冬、春小麦种植的述评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新豪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75,共9页
小麦按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冬小麦与春小麦,既有研究倾向于认为汉代之前种植的小麦皆为冬小麦,而春小麦则是在汉代经由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的。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与释读,发现春小麦至少在西周时就已在中国种植,同时结合科技考古的... 小麦按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冬小麦与春小麦,既有研究倾向于认为汉代之前种植的小麦皆为冬小麦,而春小麦则是在汉代经由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的。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与释读,发现春小麦至少在西周时就已在中国种植,同时结合科技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推测冬小麦向春小麦的转化极有可能是在其由新月地带传入中国的途中在高海拔山区发生的。西汉时期,在防汛避灾、轮作多熟与水利兴修的复合背景下,冬小麦(宿麦)由于自身的生理特征而在当时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得到显著上升,对其种植也从民间行为上升到政府层面,旋麦名称的出现仅仅是官方在劝农催种时为了将其与宿麦相区别,并不能被视作春小麦首次在中国种植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麦 旋麦 播种期 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型小麦品种在张家口坝下地区春播的生育表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卉馥 丁成芳 牛瑞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
1998年,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进冬型小麦品种进行春播。结果表明,冬型小麦品种适期早播,生长发 育均正常。与当地春型小麦品种相比,成熟期延迟。在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这三大 生育阶段,表现为“长-短-短”的“两... 1998年,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进冬型小麦品种进行春播。结果表明,冬型小麦品种适期早播,生长发 育均正常。与当地春型小麦品种相比,成熟期延迟。在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这三大 生育阶段,表现为“长-短-短”的“两短一长”特征。播种一生理拔节期间的天数和同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呈极 显著正相关。生理拔节-抽穗天数与此间的“平均光温积”呈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了温光互作效应。在一定温 度范围内,抽穗-成熟天数与此间日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春型小麦品种相比,弱冬性的冀麦7号千粒重 和产量较高。通过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种试验,冬型小麦品种表现了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型小麦品种 春播 生育阶段 温光互作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巍山县冬春牧草引种及混播组合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驰 薛世明 +5 位作者 黄必志 苏会银 杨金勇 熊景发 马红 匡崇义 《草业与畜牧》 2011年第5期22-25,共4页
在云南巍山县,对引进的18个冬春牧草品种及3个混播组合进行了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冬春优良的禾本科牧草品种有杰威多花黑麦草、钻石T多花黑麦草、特高多花黑麦草;优良的豆科牧草品种有盛世紫花苜蓿、三得利紫花苜蓿和牧歌401+Z紫花苜... 在云南巍山县,对引进的18个冬春牧草品种及3个混播组合进行了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冬春优良的禾本科牧草品种有杰威多花黑麦草、钻石T多花黑麦草、特高多花黑麦草;优良的豆科牧草品种有盛世紫花苜蓿、三得利紫花苜蓿和牧歌401+Z紫花苜蓿,优良的混播组合为盛世紫花苜蓿+特高多花黑麦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巍山 冬春牧草 引种 混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北亚热带冬春牧草混播组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匡崇义 徐驰 +3 位作者 薛世明 袁福锦 杨雪梅 黄必志 《草业与畜牧》 2011年第5期17-18,共2页
总结了在云南北亚热带昆明小哨开展的两年的冬春牧草混播试验,提出在云南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适宜的冬春牧草混播组合及用种量分别为三得利紫花苜蓿(10kg/hm2)+将军菊苣(5kg/hm2)+特高多花黑麦草(5kg/hm2)+多年生黑麦草(5kg/hm2)。
关键词 云南 北亚热带 冬春牧草 混播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坝上高原冬麦春播产量影响因子研究
18
作者 王晓春 刘尚前 +1 位作者 刘广雷 赵连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究了播期、播量、土壤类型、品种等因素对春播条件下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最适合播量为25万粒/667m2;其他因素产量效应的大小顺序为土壤类型>播期>品种,滩地产量显著高于砂地;随着播期的延迟,单位面积产量、穗数、... 研究了播期、播量、土壤类型、品种等因素对春播条件下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最适合播量为25万粒/667m2;其他因素产量效应的大小顺序为土壤类型>播期>品种,滩地产量显著高于砂地;随着播期的延迟,单位面积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降低;品种以弱冬性小麦豫麦13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播量 品种 冬麦春播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系冬春性鉴定分析
19
作者 王映红 董昀 +2 位作者 马华平 付亮 蒋志凯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23-25,共3页
用田间春播法对2013-2015年的96个小麦新品系进行冬春性分析。结果表明:96个参试品系中有76个为冬性类,占鉴定总量的79.2%,说明育种目标与当前大田生产及新品种审定要求一致。同时表明,田间春播可以作为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有效方法,尽管... 用田间春播法对2013-2015年的96个小麦新品系进行冬春性分析。结果表明:96个参试品系中有76个为冬性类,占鉴定总量的79.2%,说明育种目标与当前大田生产及新品种审定要求一致。同时表明,田间春播可以作为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有效方法,尽管气候条件对该方法的鉴定效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气温的不稳定变化使年际间不同播期的鉴定结果有一定偏差,但可以通过采取平行对比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不影响鉴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系 冬春性 春播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对冬播春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木拉姑丽·库尔班 苏文平 +5 位作者 王欢 刘俊 赵鑫林 薛丽华 章建新 吴海旭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21-2627,共7页
【目的】研究种衣剂对冬播春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8个处理,测定麦小麦品种生育进程、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等措施,分析7种种衣剂包衣后冬播(11月1日)对新春29号出苗率、茎数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 【目的】研究种衣剂对冬播春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8个处理,测定麦小麦品种生育进程、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等措施,分析7种种衣剂包衣后冬播(11月1日)对新春29号出苗率、茎数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等的影响。【结果】3.7%吡唑醚菌酯+7.3%灭菌唑悬浮种衣剂(a)、4.6%氟唑环菌胺+2.2%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b)较CK分别提高出苗率19.03百分点、20.70百分点,总茎数峰值分别增加27.38%、23.44%,叶面积指数峰值分别增加62.55%,51.98%,总光合势分别增加87.53%、73.72%;干物质分别增加53.63%、37.59%,产量分别增加54.43%、38.40%。【结论】种衣剂a、b对冬播春小麦是能够提高出苗率,增加成穗数并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种衣剂 冬播 出苗率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