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米曲霉培养物的固态厌氧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胃肠健康的影响
1
作者 张涛 李小明 +4 位作者 王凯 张梦洁 熊辉 王娜 马贵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9-36,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米曲霉培养物固态厌氧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胃组织修复及肠道绒毛结构的影响。选取216头初始体重(50.78±1.66)kg的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3%发酵饲料... 试验旨在探究米曲霉培养物固态厌氧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胃组织修复及肠道绒毛结构的影响。选取216头初始体重(50.78±1.66)kg的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3%发酵饲料。试验期间系统测定两组猪的生长性能(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屠宰性能(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及肉品质分级),并同步评估胃组织健康状态(充血、糜烂及溃疡发生率)及十二指肠形态学特征(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绒隐比)。结果表明:试验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料重比呈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及屠宰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胴体肉品质分级(一、二、三级肉占比)显著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胃充血、糜烂及溃疡发生率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极显著提高(P<0.01),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明显改善。综上,含米曲霉培养物的固态厌氧发酵饲料可显著提升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胃肠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厌氧发酵饲料 米曲霉培养物 生长育肥猪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胃组织损伤 肠道绒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桑叶青贮饲料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海洲 饶百全 +7 位作者 陈玲 王小平 贺才厚 李兆鹏 陈正余 黎文平 陈贵攀 向宇航 《饲料博览》 CAS 2024年第2期35-39,43,共6页
为探究桑叶青贮饲料厌氧发酵过程微生物变化及桑叶直接青贮效果不佳的原因,以益生菌复合发酵剂为改良剂,以玉米粉为底物,分A、B、C、D四组开展富硒桑叶青贮饲料厌氧发酵对比试验,制备富硒桑叶青贮饲料。A组为桑叶发酵(对照组),B组为桑叶... 为探究桑叶青贮饲料厌氧发酵过程微生物变化及桑叶直接青贮效果不佳的原因,以益生菌复合发酵剂为改良剂,以玉米粉为底物,分A、B、C、D四组开展富硒桑叶青贮饲料厌氧发酵对比试验,制备富硒桑叶青贮饲料。A组为桑叶发酵(对照组),B组为桑叶+益生菌复合发酵剂混合发酵,C组为桑叶+玉米粉混合发酵,D组为桑叶+益生菌复合发酵剂+玉米粉混合发酵。结果表明,桑叶单独青贮品质不佳,原因是桑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过低,无法产生足量的乳酸抑制腐败菌的发酵,影响了青贮品质;添加乳酸菌组改善了乳酸菌在发酵中的丰度优势以快速抑制青贮杂菌;玉米粉的添加提高了可溶性糖,足量的可溶性糖使桑叶附生的乳酸菌产生了足量的乳酸,有效抑制了腐败菌的生长,促进乳酸菌的生长,提高其产酸量;桑叶+益生菌复合发酵剂+玉米粉在温度为25℃、pH为6.5、物料含水率65%、发酵时间60 d的条件下混合发酵,发酵后的富硒桑叶青贮饲料,其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含量提升,同时产生了丰富的乳酸、乙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桑叶经发酵后,粗纤维、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桑叶的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青贮饲料 厌氧发酵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利用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毕少杰 洪秀杰 +4 位作者 韩晓亮 高亚梅 晏磊 王伟东 王彦杰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1,共4页
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的处理现状以及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堆肥、生产生物柴油、厌氧发酵产氢气或产沼气等。最后,对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在能源或资源领域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餐厨垃圾 肥料化 饲料化 厌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郑有坤 易敏 +2 位作者 陈建州 辜运富 张小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3-1147,共5页
本文以木腐香菇菌糠为基质,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①CK,100%香菇菌糠;②T1,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③T2,99%香菇菌糠+0.5%酵母菌液(T2);④T3,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0.5%酵母菌液(T3)。厌... 本文以木腐香菇菌糠为基质,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①CK,100%香菇菌糠;②T1,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③T2,99%香菇菌糠+0.5%酵母菌液(T2);④T3,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0.5%酵母菌液(T3)。厌氧发酵15 d后测定它的饲料物理参数、发酵特性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相比对照(CK),微生物发酵会提高香菇菌糠的饲料物理和发酵参数。在化学特性方面,微生物发酵处理会降低香菇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粗蛋白含量却明显提高,混菌发酵处理(T3)比对照提高25%。就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而言,微生物发酵不会改变香菇菌糠氨基酸的组成,但明显提高它的氨基酸含量,T3处理比对照提高29%。发酵香菇菌糠中含量最高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分别是缬氨酸和谷氨酸。就本实验4种不同处理方式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各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而言,以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混菌发酵处理(T3)的影响最大,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有利于提高香菇菌糠的储藏特性和饲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糠 微生物接种 厌氧发酵 饲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麸与乳酸菌制剂对茶渣青贮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飞 冉雷 +5 位作者 苏娣 范彩云 张子军 刘政权 宛晓春 程建波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34-242,共9页
为探讨不同麦麸含量及乳酸菌制剂浓度对茶(Camellia sinensis)渣青贮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将4个浓度的乳酸菌制剂(0、50、100和200 mg·kg–1)分别添加到5个不同麦麸含量(0、5%、10%、15%和20%)的茶渣原料中,青贮45 d后测定... 为探讨不同麦麸含量及乳酸菌制剂浓度对茶(Camellia sinensis)渣青贮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将4个浓度的乳酸菌制剂(0、50、100和200 mg·kg–1)分别添加到5个不同麦麸含量(0、5%、10%、15%和20%)的茶渣原料中,青贮45 d后测定其青贮品质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与茶渣单独青贮相比,添加不同含量的麦麸均可使青贮茶渣的氨态氮/总氮(NH3-N/TN)、乳酸(LA)、乙酸(AA)、干物质(DM)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提高(P<0.05),pH、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和茶单宁(TTN)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不同浓度的乳酸菌制剂均可使青贮茶渣的pH、NH3-N/TN、AA、DM和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LA、CP、Ash和TTN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麦麸含量为15%和20%青贮茶渣的pH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0.05),添加100 mg·kg–1乳酸菌制剂可使青贮茶渣的NH3-N/TN和A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0.05),As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在茶渣中添加麦麸和乳酸菌制剂可以明显提高茶渣的适口性、青贮品质和养分含量;综合考虑青贮品质,在85%茶渣+15%麦麸的混合原料中添加100 mg·kg–1乳酸菌制剂可获得较优质的青贮茶渣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乳酸 茶单宁 适口性 抗营养因子 非常规饲料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对牛粪两相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立娜 李文哲 +2 位作者 王小伟 徐名汉 袁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两相厌氧发酵产酸和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酸相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挥发酸总量最高为1 3701.67mg/L,乙酸和丁酸之和的百分含量在80%以上,属于丁酸型发酵类型;产甲烷相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6d;37... 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两相厌氧发酵产酸和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酸相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挥发酸总量最高为1 3701.67mg/L,乙酸和丁酸之和的百分含量在80%以上,属于丁酸型发酵类型;产甲烷相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6d;37d的累积产气量为926.51 L,甲烷百分含量达到73%左右;对于连续补料发酵,在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有效容积相同的情况下,产酸罐和产甲烷罐的个数比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厌氧发酵 HRT 产酸 产甲烷 连续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发酵液为碳源的反硝化过程亚硝酸盐积累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淑莹 操沈彬 +2 位作者 杜睿 吴程程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3-750,共8页
以污泥发酵液为碳源,通过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溶解性有机物的质量浓度与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之比(ρ(SCOD)/ρ(NO-3-N))和分次投加碳源时反硝化过程亚硝酸盐的积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ρ(SCOD)/ρ(NO-3-N)条件下NO-2-N都得到积累;ρ(SCO... 以污泥发酵液为碳源,通过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溶解性有机物的质量浓度与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之比(ρ(SCOD)/ρ(NO-3-N))和分次投加碳源时反硝化过程亚硝酸盐的积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ρ(SCOD)/ρ(NO-3-N)条件下NO-2-N都得到积累;ρ(SCOD)/ρ(NO-3-N)<4时,NO-2-N的最大积累质量浓度和积累速率随着ρ(SCOD)/ρ(NO-3-N)的增加而增大,分别达12.83 mg/L和0.107 mg/(L·min).分次投加发酵液与1次投加发酵液相比,NO-2-N的最大积累质量浓度相差很小,但分次投加能保持稳定的NO-2-N积累.另外,以污泥发酵液为碳源的反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NO-2-N的积累和发酵液的低pH导致N2O的释放与ρ(SCOD)/ρ(NO-3-N)成正相关.因此,在构建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系统时,分次投加发酵液具有很大优势,不仅可产生稳定的NO-2-N积累,弱化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作用,还可减少N2O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发酵液 亚硝酸盐积累 碳氮比 分次投加 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处理技术的研究进程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智远 蓝天 应梅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简述了几种主要农作物秸秆处理的技术路线(秸秆还田、饲料化、热解和厌氧发酵、工业生产原料及其他秸秆加工)的研究发展,以期为寻找适合我国各地方的秸秆处理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秸秆 还田 饲料化 热解 厌氧发酵 工业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进料量对农业废弃物半连续厌氧发酵产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教宁 李永平 张晓晨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822-1826,共5页
以牛粪与番茄秸秆混合物为发酵原料,7 d为一个进出料周期,进行不同进料量100,120,140,160 g/L混合物料的中温(35±1)℃厌氧发酵产气试验,以考察进料量对农业废弃物半连续式厌氧发酵产气情况及消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量为14... 以牛粪与番茄秸秆混合物为发酵原料,7 d为一个进出料周期,进行不同进料量100,120,140,160 g/L混合物料的中温(35±1)℃厌氧发酵产气试验,以考察进料量对农业废弃物半连续式厌氧发酵产气情况及消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量为140 g/L时,甲烷平均含量相对较高,达49.06%,且其波动幅度较小;容积甲烷产率较高,达0.141 L/(L·d),较进料量为100,120,160 g/L处理分别高出131.15%,13.71%,2.17%。从料液p H值、VFA、碱度等系列指标可以得出,进料量为100,120,140 g/L时,系统均能稳定运行;当进料量提高到160 g/L时,系统酸累积现象明显,开始趋于不稳定。因此,从甲烷产量和系统的稳定性综合考虑,140 g/L为适宜的推荐进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进料量 半连续式厌氧发酵 产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化养猪场粪污处理工艺设计探讨 被引量:22
10
作者 林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20-424,共5页
依据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原理,将厌氧生物技术、接触氧化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组合来治理养殖场污水。结合福州市闽侯荆溪福建省农科院种猪场污水治理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可以解决禽畜养殖业的废水污染问题,处理后水质:CODCr为58... 依据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原理,将厌氧生物技术、接触氧化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组合来治理养殖场污水。结合福州市闽侯荆溪福建省农科院种猪场污水治理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可以解决禽畜养殖业的废水污染问题,处理后水质:CODCr为58 mg.L-1、BOD5为13.3 mg.L-1、SS为72 mg.L-1、NH3-N为34.9 mg.L-1,TP为7.2 mg.L-1,均符合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要求,而且工程运行效果稳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养猪场 污水处理 厌氧发酵 接触氧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杆菌酵母菌及混菌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亓秀晔 谢全喜 +5 位作者 陈振 于佳民 徐辉 张俊艳 徐海燕 谷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8,共4页
该研究分别用乳杆菌和酵母菌单菌及混菌对哺乳母猪全价饲料进行固体发酵,通过测定发酵饲料p H值、活菌数、总酸含量和酸溶蛋白含量,筛选出适宜哺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BLCC2-0015、BLCC2-0092和酵母菌BLCC4-0021、BLCC4-0042,并对... 该研究分别用乳杆菌和酵母菌单菌及混菌对哺乳母猪全价饲料进行固体发酵,通过测定发酵饲料p H值、活菌数、总酸含量和酸溶蛋白含量,筛选出适宜哺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BLCC2-0015、BLCC2-0092和酵母菌BLCC4-0021、BLCC4-0042,并对筛选出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复配发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BLCC2-0015+BLCC4-0021(3:2)复配组效果最优,发酵24 h时,乳杆菌活菌数可达67.00×10~8 CFU/g,粗蛋白含量高出对照组45.41%,酸溶蛋白含量高出对照组23.41%,总酸含量可达20.6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酵母菌 发酵饲料 酸溶蛋白含量 总酸 厌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运行条件下的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敏 王振旗 +3 位作者 沈根祥 钱晓雍 张心良 陈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52-2859,共8页
为了探索连续进料运行下秸秆干法厌氧发酵的产气情况,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系统,研究了牛粪单发酵启动试验、不同进料方式和氮源添加下的产气特征并且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中试装置可实现含固率为20%的... 为了探索连续进料运行下秸秆干法厌氧发酵的产气情况,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系统,研究了牛粪单发酵启动试验、不同进料方式和氮源添加下的产气特征并且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中试装置可实现含固率为20%的秸秆物料均匀混合,提高进料效率和实现连续发酵均衡产气。发酵启动试验阶段,牛粪单发酵29 d后具备处理稻秸所需的最佳厌氧微生物体系、适宜的发酵温度等,从而使连续进料阶段快速启动。在连续进料稳定运行阶段,秸秆进料量80 kg·d^-1并添加猪粪(干质量)4.54 kg·d^-1为补充氮源,单日CH4产气量从137.28 L·kg^-1VS达到227.8 L·kg^-1VS,并能连续维持20~22 m3·d^-1。对于缺乏猪粪等氮源的地区可采用一次性投加的方式,单次补充68.1 kg猪粪(干质量)且定期补充时间为20 d。研究表明,该适用于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系统技术可行且可实现连续进出料和稳定运行产气,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干法厌氧发酵 中试研究 连续进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对平菇菌糠发酵饲料品质和发酵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碟方 赵怡凡 +4 位作者 霍建超 王重重 庄益芬 陈鑫珠 彭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5-1153,共9页
【目的】探明乳酸菌对平菇菌糠发酵饲料品质和发酵进程的影响,以期提升发酵工艺水平,提高平菇菌糠作为畜禽饲料的利用价值。【方法】将2种乳酸菌(CCZZ1和HT1)单独及复合加入平菇菌糠中,并设置空白对照(CK),对4个试验处理进行室温下发酵... 【目的】探明乳酸菌对平菇菌糠发酵饲料品质和发酵进程的影响,以期提升发酵工艺水平,提高平菇菌糠作为畜禽饲料的利用价值。【方法】将2种乳酸菌(CCZZ1和HT1)单独及复合加入平菇菌糠中,并设置空白对照(CK),对4个试验处理进行室温下发酵效果的对比试验。4个处理的起始重复数均为18个,分别对每一处理发酵1、3、7、15、30、60 d时的发酵饲料进行化学成分和发酵品质的3个重复测定。【结果】发酵到7 d时,3个乳酸菌添加组CCZZ1、HT1和MIX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并比CK组提前23 d下降到4.2以下;CCZZ1、HT1和MIX组的乙酸和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CCZZ1、HT1和MIX组在发酵过程中提高了乳酸含量,降低了粗蛋白含量;CCZZ1、HT1和MIX组的氨态氮、粗灰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与CK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单独或复合添加乳酸菌不仅能改善平菇菌糠发酵饲料的品质,也能使平菇菌糠发酵饲料的发酵过程提前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菌糠 厌氧发酵 饲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添加剂对不同生育期菊芋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闫琦 王宪举 +3 位作者 魏海燕 吕世奇 张娇娇 丁路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540-547,共8页
为了研究乳酸菌添加剂对不同生育期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孕蕾前期和开花期采集整株菊芋地上茎秆,带回实验室待水分降至65%左右时,切碎装袋青贮。试验设两个处理组,即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组,CK... 为了研究乳酸菌添加剂对不同生育期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孕蕾前期和开花期采集整株菊芋地上茎秆,带回实验室待水分降至65%左右时,切碎装袋青贮。试验设两个处理组,即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组,CK,0 cfu·g–1)和乳酸菌添加组(LAB,5×106 cfu·g–1),青贮60 d后开封,对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和实验室营养成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1)在菊芋开花期,添加乳酸菌组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总氮比值显著降低,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但在孕蕾前期添加乳酸菌其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乙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显著升高(P <0.05)。2)菊芋开花期较孕蕾前期茎叶青贮后pH、乙酸、粗灰分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P <0.05),而乳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P <0.05)。以上结果说明,菊芋开花期刈割添加乳酸菌做青贮能够获得较高的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饲料 饲草加工 厌氧发酵 秸秆饲料化利用 霉菌 有机酸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酶协同发酵香菇菌糠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乐乐 秦荣艳 +5 位作者 阿不夏合满·穆巴拉克 梁见弟 赵晨 王文奇 刘艳丰 张文举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66,共5页
试验旨在优化菌酶协同发酵香菇菌糠工艺参数。针对香菇食用菌种植后的菌糠,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玉米添加量(A)、底物水分含量(B)、菌酶组成(C)、菌酶接种量(D)和发酵时间(E) 5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对香菇菌糠菌酶协同发酵工艺... 试验旨在优化菌酶协同发酵香菇菌糠工艺参数。针对香菇食用菌种植后的菌糠,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玉米添加量(A)、底物水分含量(B)、菌酶组成(C)、菌酶接种量(D)和发酵时间(E) 5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对香菇菌糠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发酵产物中感官指标评定、pH值及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确定菌酶协同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影响菌酶协同发酵香菇菌糠效果的因素次序是玉米添加量>底物水分含量>菌酶组成>菌酶接种量>发酵时间。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A_(3)B_(4)C_(4)D_(4)E_(1),即玉米添加量6%,底物水分含量66%,菌酶组成为布氏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黑曲霉、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菌酶接种量2.8%,发酵时间30 d。研究表明,优化菌酶协同作用发酵工艺参数,发酵香菇菌糠,可取得较好的发酵效果,可作为动物生产中饲料添加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协同 厌氧发酵 香菇菌糠 工艺参数 饲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构树半干青贮加工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宫斌 侯坤 +7 位作者 檀论 范彩云 王典 兰儒冰 陆兴伟 卓钊 王菊花 程建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7-1686,共10页
杂交构树‘中科1号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Zhongke No.1’)属桑科构属落叶灌木,具有生长迅速、产量高、蛋白含量丰富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其作为一种饲料原料,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结构复杂,... 杂交构树‘中科1号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Zhongke No.1’)属桑科构属落叶灌木,具有生长迅速、产量高、蛋白含量丰富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其作为一种饲料原料,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结构复杂,且含有抗营养因子。为了提高构树饲料适口性和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其中纤维素含量,本试验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作为发酵菌种,对半干构树采用正交设计来优化菌种组合、物料组合、含水量、青贮时间等条件,以感官指标、化学指标以及营养指标为判定青贮质量优劣的依据,最终确定最优的构树半干青贮饲料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构树半干青贮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55%、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布氏乳杆菌组合比例4꞉1꞉1、糖蜜添加量3%、纤维素酶添加量9×10^(3)U·kg^(−1)、青贮时间60 d。该条件下有氧稳定性为226.33~245.67 h,粗蛋白含量为16.27%~16.6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2.25%~32.6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44.17%~44.81%。本研究确定了杂交构树半干青贮饲料适宜工艺参数,为构树青贮饲料在畜牧养殖业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构树 半干青贮 饲料 正交试验 乳酸菌 厌氧发酵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料负荷对牛粪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庞震鹏 李永平 +4 位作者 朱教宁 汤昀 王秀红 史向远 郭常莲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1324-1330,共7页
探究不同进料负荷对牛粪玉米秸秆半连续厌氧发酵产甲烷效果和发酵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优化日进料负荷参数,以提升物料产甲烷效率。采用10 L恒温搅拌发酵罐模拟沼气工程半连续式厌氧发酵,按1.85(T1)、1.58(T2)、1.37(T3)、1.21(T4)g/(L... 探究不同进料负荷对牛粪玉米秸秆半连续厌氧发酵产甲烷效果和发酵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优化日进料负荷参数,以提升物料产甲烷效率。采用10 L恒温搅拌发酵罐模拟沼气工程半连续式厌氧发酵,按1.85(T1)、1.58(T2)、1.37(T3)、1.21(T4)g/(L·d)4个负荷水平对挥发性固体质量比为1∶1的牛粪玉米秸秆混合物进行厌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T2处理产甲烷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其他处理,峰值量最高;产甲烷总量随进料负荷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当进料负荷达到1.58 g/(L·d)时,产甲烷总量和挥发性有机质产甲烷量分别为59.16 L和0.115 L/g,且均不再显著增加;进料负荷对料液碱度、氨氮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对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影响较大,T2处理较其他处理具有更好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变化平衡性。在此研究条件下,1.58 g/(L·d)可以作为牛粪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适宜的进料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玉米秸秆 进料负荷 厌氧发酵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粪便和污泥联合厌氧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晨光 祝金星 +5 位作者 王小韦 陈芳 邢巨元 谢建波 白尚尚 刘岩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6,共4页
TS浓度高于10%的高固体型厌氧发酵具有罐容利用率高、发酵效率高等优点,但存在厌氧消化反应器易酸化及运行不稳定等一系列关键工程难题。为解决高负荷进料带来问题,该研究采用餐厨垃圾、粪便、污泥联合消化工艺,在总固体浓度为12%的条... TS浓度高于10%的高固体型厌氧发酵具有罐容利用率高、发酵效率高等优点,但存在厌氧消化反应器易酸化及运行不稳定等一系列关键工程难题。为解决高负荷进料带来问题,该研究采用餐厨垃圾、粪便、污泥联合消化工艺,在总固体浓度为12%的条件下进行,通过不同物料比例试验对C/N和有机负荷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对于50℃高温厌氧发酵,餐厨垃圾∶粪便∶污泥在最优物料比条件下(湿重比为6∶1∶1)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8天,其VS转化效率达69.7%以上,产气量达0.38 L·g-1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废弃物 混合厌氧发酵 原料配比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大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装置简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沈炳国 黄安娜 +1 位作者 王能杰 胡代平 《中国沼气》 2011年第1期34-36,共3页
针对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现状,将该废水进行厌氧发酵,去除有机物同时回收生物质能(沼气)并加以应用。文章以宁波市某沼气工程为例介绍了餐厨垃圾废水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工艺技术。该工程废水pH3.5~4.0,CODC... 针对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现状,将该废水进行厌氧发酵,去除有机物同时回收生物质能(沼气)并加以应用。文章以宁波市某沼气工程为例介绍了餐厨垃圾废水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工艺技术。该工程废水pH3.5~4.0,CODCr80~120 g.L-1,处理量为110 t.d-1,控制厌氧发酵温度为(35±3)℃,每去除1 kgCODCr可产沼气0.6~0.7 m3,产气率为3.0~4.0 m3.m-3d-1,CODCr去除率达到91%以上,年可产沼气260万m3,可发电450万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废水 厌氧发酵 沼气发电 酸性进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厂厌氧发酵残余物用作肉鸡饲料的研究
20
作者 张效鹏 韦文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5-81,共7页
酒厂大中型沼气工程在我国数量众多,但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残余物仍然污染环境的问题亟需解决。本研究结果认为:利用残余物中的固体成份制作肉鸡配合饲料,可在完全满足肉鸡生长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26.5%;开发酒厂厌氧发酵残余... 酒厂大中型沼气工程在我国数量众多,但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残余物仍然污染环境的问题亟需解决。本研究结果认为:利用残余物中的固体成份制作肉鸡配合饲料,可在完全满足肉鸡生长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26.5%;开发酒厂厌氧发酵残余物为禽畜饲料原料,是一条节约粮食、减轻污染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干沼渣 配合饲料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