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砒砂岩覆土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蒙雯洋 饶良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
[目的]研究砒砂岩覆土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可蚀性的空间变异特征,为砒砂岩覆土区土壤侵蚀机理深入探究和土壤侵蚀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准格尔旗砒砂岩覆土区二老虎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共144份... [目的]研究砒砂岩覆土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可蚀性的空间变异特征,为砒砂岩覆土区土壤侵蚀机理深入探究和土壤侵蚀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准格尔旗砒砂岩覆土区二老虎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共144份土壤样品,基于EPIC模型估算土壤可蚀性K值,并利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结果](1)二老虎沟小流域土壤砂粒、粉粒、黏粒和有机碳均呈中等变异程度,除黏粒和有机碳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外,其他土壤属性均呈弱空间自相关性。(2)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介于0.018 7~0.047 6 t·hm^(2)·h/(hm^(2)·MJ·mm),0—10 cm和10—20 cm土层K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5.5%和20.3%,属中等变异强度;0—10 cm土层K值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影响,呈弱空间自相关性,而10—20 cm土层受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3) 3种克里格插值方法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受海拔和坡度影响明显,其总体分布趋势为西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及偏东部较低;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较适宜应用于砒砂岩覆土区小流域,其估算结果可较好地显示土壤可蚀性的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空间变异特征。(4)在垂直空间变异上,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可蚀性K值总体分布规律相似,但10—20 cm土层土壤可蚀性K值较0—10 cm土层空间变异更为明显。[结论]海拔和坡度对砒砂岩覆土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影响明显,未来应优先对坡面和坡顶区域进行土壤侵蚀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k EPIC模型 空间变异特征 砒砂岩覆土区 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可蚀性K值的计算和K值图的制作方法研究—以南京市方便水库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41
2
作者 姜小三 潘剑君 +1 位作者 杨林章 卜兆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土壤可蚀性K值的计算和K值图的制作方法。涉及利用公式法计算该区的土壤可蚀性K值的参数设置方法,和运用地统计学的协同克里格空间插值的方法进行K值图的编制方法,并对K值图在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定量监测、生态与环境等方面... 本文介绍了土壤可蚀性K值的计算和K值图的制作方法。涉及利用公式法计算该区的土壤可蚀性K值的参数设置方法,和运用地统计学的协同克里格空间插值的方法进行K值图的编制方法,并对K值图在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定量监测、生态与环境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k 克里格插值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 被引量:66
3
作者 张金池 李海东 +4 位作者 林杰 李奕建 姜姜 陶宝先 张东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99-2206,共8页
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邓下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算法,研究了小流域尺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及不同植被类型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K值的变化范围为0.1498~0.4981,均值为0.3316... 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邓下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算法,研究了小流域尺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及不同植被类型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K值的变化范围为0.1498~0.4981,均值为0.3316,变异系数为22.11%,小流域土壤可蚀性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2)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总体分布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增大,条带状分布明显,K值较高处以"岛状"嵌于小流域中南部。北部森林覆盖区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强,中南部耕作种植及居住生活区土壤抵抗侵蚀能力较弱。(3)研究区8种不同植被类型除旱耕地外,K值垂直变异特征均是K0~20cm<K20~40cm<K40~60cm,土壤可蚀性随土壤垂直剖面深度增大而增大,土壤表层(0~20cm)抗侵蚀性能力最强。8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表层K值(K0~20cm)的大小顺序为:休闲地>茶园>旱耕地>草地>阔叶林>灌木林>针叶林>毛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k 小流域 空间变异 植被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苏皖汇流区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卜兆宏 杨林章 +1 位作者 卜宇行 吴嘉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6-300,共5页
利用土壤普查成果中的土壤图和理化分析等资料 ,采用公式计算法研究了该区土壤的可蚀性K值 ,改进和完善了K值图编制方法 ,并用微机首次制出具有准确几何位置、可与地形图配准的土壤可蚀性K值图。同时 ,还依据该区K值的分布特点讨论了它... 利用土壤普查成果中的土壤图和理化分析等资料 ,采用公式计算法研究了该区土壤的可蚀性K值 ,改进和完善了K值图编制方法 ,并用微机首次制出具有准确几何位置、可与地形图配准的土壤可蚀性K值图。同时 ,还依据该区K值的分布特点讨论了它在水土保持、土壤年流失量监测、生态农业建设和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苏皖汇流区 k 土壤年流失量 土壤可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土壤可蚀性K值预测的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文太 于东升 +3 位作者 史学正 张向炎 王洪杰 顾祝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5-191,共7页
土壤可蚀性K值是土壤侵蚀模型(如USLE和RUSLE)的必要参数,直接套用经验模型估算土壤可蚀性K值会给土壤侵蚀预报带来不可估计的误差。本文以我国亚热带7种典型土壤可蚀性K值的观测值为依据,选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 土壤可蚀性K值是土壤侵蚀模型(如USLE和RUSLE)的必要参数,直接套用经验模型估算土壤可蚀性K值会给土壤侵蚀预报带来不可估计的误差。本文以我国亚热带7种典型土壤可蚀性K值的观测值为依据,选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和精度因子(Af)四种数学统计项为指标,评价了诺谟图模型、修正诺谟图模型、EPIC模型、几何平均粒径模型和Torri模型等5种土壤可蚀性K值预测模型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5种模型的不确定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Torri模型<修正诺谟图模型和诺谟图模型<EPIC模型<几何平均粒径模型;Torri模型的MRE为0.291,不确定性依然很大。但经优化的Torri模型,可将土壤可蚀性K值预测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其K的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线性回归系数b=1.028(R2=0.921,p<0.01),MRE仅为0.120,可用于预测我国亚热带地区某些土壤可蚀性K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k 预测模型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吉峰 李世杰 +1 位作者 秦宁生 于守兵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6,共6页
以土壤亚类为基础,依据青海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青海湖流域土壤亚类理化性质数据库。使用Wischmeier建立的通用方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方法转换不同粒径标准的土壤质地;分别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最小... 以土壤亚类为基础,依据青海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青海湖流域土壤亚类理化性质数据库。使用Wischmeier建立的通用方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方法转换不同粒径标准的土壤质地;分别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最小饱和水力传导率来确定土壤的结构和渗透级别。根据计算结果,建立了青海湖流域土壤可蚀性的分级指标。结果显示,中等和高等可蚀性K值的土壤面积分别占流域土壤总面积的72.1%和15.5%,土壤易于侵蚀。使用Arc/ Info对青海湖流域土壤地图进行数字化得到值的K空间分布图,分析了流域可蚀性K值的分布规律及其土壤沙化原因,这对青海湖流域水土保持及流域长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转换 可蚀性k 青海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田间实测法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K值 被引量:66
7
作者 史学正 于东升 +1 位作者 邢廷炎 J.Breburda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9-405,共7页
本文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用全裸地小区田间实测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土壤的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这七种不同类型土壤间的K值差别很大,其中紫色土和红砂岩发育的耕种普通红壤的K值最大,分别达到0.440和0.438,最小的是第... 本文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用全裸地小区田间实测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土壤的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这七种不同类型土壤间的K值差别很大,其中紫色土和红砂岩发育的耕种普通红壤的K值最大,分别达到0.440和0.438,最小的是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色土,其值只有0.104,还不到紫色土K值的1/4。我们亦用国际上十分流行的诺谟图方法估算了这七种不同类型土壤的可蚀性K值,其中有二类土壤用这种方法所估算的K值较接近于田间实测的K值,有一类土壤相差较大,有三类土壤相差很大,还有一类土壤不能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因此,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用诺谟图估算土壤可蚀性K值的方法对我国亚热带多数土壤并不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k 诺谟图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吴昌广 曾毅 +3 位作者 周志翔 王鹏程 肖文发 罗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8-12,共5页
研究土壤可蚀性K值有助于宏观判断和定量分析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的特点。依据重庆市和湖北省的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三峡库区各土种的理化性质数据库,并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对不同粒径标准的土壤质地进行转换,然后采用几何平均粒径模... 研究土壤可蚀性K值有助于宏观判断和定量分析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的特点。依据重庆市和湖北省的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三峡库区各土种的理化性质数据库,并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对不同粒径标准的土壤质地进行转换,然后采用几何平均粒径模型修正公式计算出三峡库区各土种的可蚀性K值,经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三峡库区11类土壤的可蚀性K值,最后在分类分级基础上,探讨土壤可蚀性K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壤可蚀性K值变化于0.007 2-0.019 2 t.hm^2.h/(MJ.mm.hm^2)之间,其中在0.015 0-0.019 0 t.hm^2.h/(MJ.mm.hm^2)之间的中高可蚀性和高可蚀性土壤面积占库区总面积的74.49%;三峡库区存在很大的土壤侵蚀风险,国外已有的K值经验算式不能直接照搬,而采用几何平均粒径修正模型对三峡库区土壤可蚀性K值进行估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k值估算 质地转换 土壤侵蚀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尺度土壤可蚀性(K值)的变异及不同采样密度对其估值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萍 胡续礼 +2 位作者 姜小三 何旭东 潘剑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9,共5页
以观音寺小流域为例,通过高密度采样,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公式计算了可蚀性K值,并运用逆距离加权插值方法生成了研究区的K值分布图。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表明,在小流域尺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存在很强的空间变异性,其变异系数达... 以观音寺小流域为例,通过高密度采样,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公式计算了可蚀性K值,并运用逆距离加权插值方法生成了研究区的K值分布图。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表明,在小流域尺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存在很强的空间变异性,其变异系数达39.94%。因此,定量监测、评价流域水土流失时,K值的这种空间变异性不能忽略。对不同采样密度下K值空间估值精度的评价表明,当采样点数目均匀地减少一半时,即4个/km2的样点密度下,K值估计误差仍然可以控制在2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k值) 空间变异 采样密度 小流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近天然林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旭 王海燕 +3 位作者 杨晓娟 刘玲 李卫松 王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0,共6页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所辖林场10块近天然林样地,采集0—20,20—40和40—60cm土层土壤样品,对土样进行了粒径分析及养分测定。运用侵蚀—土地生产力影响评估模型(EPIC)对研究区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进行了估算,分析讨论了K值的影响因素...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所辖林场10块近天然林样地,采集0—20,20—40和40—60cm土层土壤样品,对土样进行了粒径分析及养分测定。运用侵蚀—土地生产力影响评估模型(EPIC)对研究区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进行了估算,分析讨论了K值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可蚀性K值平均为0.060 7t·hm2·h/(MJ·mm·hm2);0—20cm深度的土壤可蚀性K值较20—60cm土层土壤大,针阔混交林的K值比阔叶混交林的大;当林分密度小于1 200株/hm2,郁闭度小于0.75时,K值随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增大而减小。K值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全氮〉速效钾〉有效磷〉全磷,除全氮外其他土壤养分均与K值呈负相关。最适林分密度为750~1 200株/hm2,在该密度下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较好且土壤抗蚀能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因子k EPIC模型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9
11
作者 吕喜玺 沈荣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70,共8页
本文用美国新近建立的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计算公式和二次样条函数插值法转换的土壤质地,计算了我国南方主要的易蚀土壤的K值,结果表明,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红壤和紫色土的K值较大。
关键词 土壤 质地转换 可蚀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人工模拟降雨方式对土壤可蚀性K值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1 位作者 梁音 邢廷炎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3-57,共5页
运用两种人工模拟降雨方式研究土壤的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Ⅲ方式人工模拟降雨的土壤可蚀性K值比Ⅰ方式更能显著的反映自然状态下实测的土壤可蚀性K值。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土壤 可蚀性 k 径流量 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东郊不同母质发育耕型红壤的可蚀性因子K值估算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红霞 陈琼 +3 位作者 李锦龙 邓旭仁 王翠红 王开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3-135,159,共4页
采集了长沙市东郊第四纪红土和花岗岩风化物两种母质发育的耕型红壤样品,通过室内分析获得了土壤的颗粒组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利用诺谟图法、修正诺谟图法、EPIC模型、几何平均粒径模型和Torri模型分别估算了两种母质发育红壤的可蚀性... 采集了长沙市东郊第四纪红土和花岗岩风化物两种母质发育的耕型红壤样品,通过室内分析获得了土壤的颗粒组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利用诺谟图法、修正诺谟图法、EPIC模型、几何平均粒径模型和Torri模型分别估算了两种母质发育红壤的可蚀性因子K值,并将估算结果与江西省鹰潭市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通过自然降雨实测方法获得的K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Torri模型和几何平均粒径模型比较适合估算长沙市东郊第四纪红土发育红壤的可蚀性K值,Torri模型、几何平均粒径模型和EPIC模型比较适合估算长沙市东郊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红壤的可蚀性K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质类型 耕型红壤 土壤可蚀性k 长沙市东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与宏观分布 被引量:49
14
作者 梁音 刘宪春 +5 位作者 曹龙熹 郑粉莉 张平仓 史明昌 曹全意 袁久芹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0期35-40,79,共6页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全国31个省(市、区)1:50万的土壤类型图,经过扫描和数字化处理构建了全国1:50万土壤类型图形数据库,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整理出与之相对应的16493个土壤样品理化数据,同时结合实地采样、共享和查阅...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全国31个省(市、区)1:50万的土壤类型图,经过扫描和数字化处理构建了全国1:50万土壤类型图形数据库,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整理出与之相对应的16493个土壤样品理化数据,同时结合实地采样、共享和查阅文献等途径,获取了最新的1065个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数据。采用水力侵蚀区中K值的计算方法获取土种的K值。按土种的面积进行加权归并到土属的K值,再将土属K值链接到分省土壤类型图上,接边处理后形成全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K值分布图。研究表明:全国水蚀区K值变化范围为0.0004—0.0828t·hm^2·h/(hm^2·MJ·mm),变异系数大,平均K值为0.033t·hm^2·h/(hm2·MJ·mm),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小的趋势。黄土区K值最大,紫色土和红壤区北部的K值居中,最小的分布在青藏高原北侧。该研究成果为我国土壤侵蚀预测与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区 土壤可蚀性k 土壤种类 分布规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土壤不同前期含水量对可蚀性K值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立 邢廷炎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1期66-69,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相同类型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可蚀性K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耕作土壤的可蚀性K值高于非耕作土壤。
关键词 中国 亚热带 土壤可蚀性 k 人工模拟降雨仪 前期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笋溪河河岸带土壤与水体质量变化及土壤侵蚀特征
16
作者 宁一泓 王海燕 +4 位作者 孟海 侯文宁 赵晗 邹佳何 甄诚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调查笋溪河河岸带土壤和水体的质量变化及土壤侵蚀特征,为笋溪河及相关流域生态治理及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以三峡库尾重庆笋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河岸带不同区段44个样点的土壤分层调查和水体采样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 调查笋溪河河岸带土壤和水体的质量变化及土壤侵蚀特征,为笋溪河及相关流域生态治理及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以三峡库尾重庆笋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河岸带不同区段44个样点的土壤分层调查和水体采样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库尾小流域河岸带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的变化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估算土壤侵蚀对河流水体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笋溪河河岸带土壤质量受河流区段的影响,在河岸带纵向和土壤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除粒径外,全河段土壤各理化性质在0~20cm与20~40cm土层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沿河流走向上、中、下游各土层之间的土壤持水性能、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pH、全磷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1),空间异质性明显。(2)河岸带水体呈碱性,水温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COD、总氮、总磷均呈现下游积聚现象,且在全河段空间分布上呈极显著差异(P<0.001)。(3)不同土层土壤质量状况与水体质量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异,且水体的化学指标与土壤质量的相关性更强。(4)河岸带土壤以砂粒为主(50.34%~65.54%),土壤可蚀性K值在全河段的差异不显著(P>0.05);20~40cm土层土壤可蚀性K值较大,与0~20cm土层相比具有更高的侵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土壤质量 水体质量 相关性 土壤可蚀性k 笋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冯克义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25-228,共4页
土壤可蚀性K值是计算土壤侵蚀量的重要因子之一,定量研究土壤可蚀性对于准确预报土壤侵蚀量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土壤可蚀性概念出发,总结了土壤可蚀性研究现状和量化方法,分析了基于EPIC公式法的我国土壤可蚀性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 土壤可蚀性K值是计算土壤侵蚀量的重要因子之一,定量研究土壤可蚀性对于准确预报土壤侵蚀量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土壤可蚀性概念出发,总结了土壤可蚀性研究现状和量化方法,分析了基于EPIC公式法的我国土壤可蚀性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当前土壤可蚀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开展标准小区和微小区的关系研究,分析基于实测法和经验公式法的K值关系,进行K值预测公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k值估算 诺谟图 EPIC公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壤可蚀性K值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宁 李超 +1 位作者 琚存勇 马亚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2-189,共8页
土壤可蚀性K值是评价土壤对侵蚀敏感程度和进行土壤侵蚀预报的重要参数,是支撑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和规划的重要基础。为了建立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土壤侵蚀量估算数据库,需要掌握了解K值特征,该文采用对变量数字特征和离散程度的传... 土壤可蚀性K值是评价土壤对侵蚀敏感程度和进行土壤侵蚀预报的重要参数,是支撑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和规划的重要基础。为了建立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土壤侵蚀量估算数据库,需要掌握了解K值特征,该文采用对变量数字特征和离散程度的传统统计,以及克里格插值的地统计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土壤普查相关数据和土壤可蚀性K值特征。结果表明:1)主要土类间土壤质地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粗粉粒、细粉粒和黏粒含量服从正态分布且块金效应均大于75%,表现出很弱的空间相关性。2)主要土类K值期望,风砂土最大、白浆土最小,变异系数均小于10%,呈弱变异性。3)土壤质地K值期望,砂壤土最大、中黏土最小,总体上随物理性黏粒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物理性砂粒含量减小而减小,除重黏土变异系数为19.99%,呈中等变异性外,其他土壤质地变异系数均小于10%,呈弱变异性。4)随表层厚度的增加,K值期望呈线性显著(R2=0.83)的平缓递减趋势。5)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域的K值及其分布特征差异较大,类型相同而强度不同的土壤侵蚀区域K值及其分布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6)K值块金效应为73.30%,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自西向东呈平缓的线性递减分布趋势,由北至南呈上开广口抛物线状分布趋势,其极大值区与风砂土主要分布区,2个极小值区与白浆土、黑土主要分布区,具有空间一致性,此外,水土保持区划中分区的功能定位体现了K值的分布特征。该研究可为黑土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对黑土地能够继续、持续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k 特征 土壤质地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河流域三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25
19
作者 林芳 朱兆龙 +1 位作者 曾全超 安韶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6-1146,共11页
土壤可蚀性因子K是表征土壤侵蚀作用的敏感指标。采用3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Torri.D模型、EPIC模型、Shirazi公式法)对延河流域土壤可蚀性进行对比研究,以实测K值为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模型估算筛选出符合该区侵蚀特点的土壤可蚀... 土壤可蚀性因子K是表征土壤侵蚀作用的敏感指标。采用3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Torri.D模型、EPIC模型、Shirazi公式法)对延河流域土壤可蚀性进行对比研究,以实测K值为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模型估算筛选出符合该区侵蚀特点的土壤可蚀性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土壤中有机碳、黏粒、粉粒含量随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平均质量直径(D_(MW))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K_(EPIC)和Kshirazi与D_(MW)呈正相关,而Torri.D模型估算K值(K_(Torri.D))与D_(MW)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即从草原到森林草原再到森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性逐渐增加。K_(Torri.D)的变化范围为0.068~0.147 5,高于真实K值(0.031 2~0.079 6),相比于其他两种方法,Torri.D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更接近于0,而精度因子(Af)更接近1,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更加适用于延河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和土壤流失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河流域 土壤可蚀性k Torr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山河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敬贵 亢庆 +2 位作者 邝高明 郭彦彪 李定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560,共6页
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 K 值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关关系的研究,可以为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及综合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抚仙湖库区尖山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在大密度土壤采样和土壤理... 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 K 值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关关系的研究,可以为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及综合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抚仙湖库区尖山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在大密度土壤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EPIC模型K值计算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计算分析了尖山河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对K值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研究区K值变化范围为0.1628-0.3836,均值为0.2824,中值为0.2885,均值与中值相近似,表明K值分布较均匀;变异系数为17.98%, K值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2)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K值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区主要土壤质地类型K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粉壤〉壤土〉粘壤〉砂壤。(3)研究区以中可侵蚀性(0.25-0.30)、中高可侵蚀性(0.30-0.35)和中低可侵蚀性(0.20-0.25)土壤为主,面积分别为1797.88 hm2、1185.51 hm2和542.32 hm2,分别占小流域总面积的50.76%、33.47%和15.31%,而高可侵蚀性(〉0.35)土壤和较低可侵蚀性(0.15-0.20)土壤分布面积较少,无低可侵蚀性(〈0.15)土壤;在空间分布上,北部高山区土壤具有中低可侵蚀性,中、南部的低海拔区土壤具有中高可侵蚀性,中、南部其余区域土壤具有中可侵蚀性,这种空间分布与海拔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4)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对K值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 K 值从小到大依次为林地〈灌草地〈荒草地〈旱平地〈园地〈旱坡地〈水田,需频繁松土、除草、耕作和扰动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园地、旱坡地、旱平地和水田)其K值较大,而无需耕作、扰动小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林地、荒草地和灌草地)其K值较小,这表明K值的大小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及松土、除草、耕作等农业生产活动频次和扰动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k 空间变异 小流域 抚仙湖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