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目标下农村社会工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一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农村社会工作在实现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村基层组织发挥效用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 农村社会工作在实现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村基层组织发挥效用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针对农村社会工作进行研究,立足于农村社会工作和乡村振兴,探讨农村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下的发展,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针对存在的效率低下、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提出完善公共服务、鼓励人才参与和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等对策建议,从而推动农村社会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社会工作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农”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转型体制内工作的困境与调适
2
作者 刘春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65-68,75,共5页
当前,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研究集中于大学生村官任期内的表现及任期满后二次就业的困难,但对大学生村官转型后的实践表现缺乏追踪研究。该研究以在体制内实现转型就业的大学生村官为对象,基于访谈法和观察法探讨大学生村官转型体制内工作... 当前,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研究集中于大学生村官任期内的表现及任期满后二次就业的困难,但对大学生村官转型后的实践表现缺乏追踪研究。该研究以在体制内实现转型就业的大学生村官为对象,基于访谈法和观察法探讨大学生村官转型体制内工作的困境与调适,不仅可以丰富现有的理论内容,还可以拓宽该问题的研究角度,有助于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定的就业思路和实践指导。研究发现,村官经历对体制内转型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及沟通技巧的提升,但也存在工作、交往和认同方面的困难,在此背景下可以通过转变社会角色和运用社会资本的策略进行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转型就业 体制内 社会资本 社会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燕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4期76-79,共4页
乡村振兴的实现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农村社区的治理不只是社会治理结构中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问题高度重视,提出许多新观点和新思... 乡村振兴的实现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农村社区的治理不只是社会治理结构中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问题高度重视,提出许多新观点和新思路。社会工作在推动农村社区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探讨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可行性、困境、提升策略等问题,期望进一步增强农村社区的治理能力,确保农村社区治理的高效性,并最终达到农村社区的良好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社会工作 农村社区治理 农村 路径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远距离传送及其复杂适应——以云南寻甸县新内生发展项目为例
4
作者 吴越菲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9,共15页
重塑社会服务的流动性是农村社会工作应对农村内生发展资源薄弱、公共服务可及性不足的关键突破点。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乡村—案主系统、服务组织系统相互交织,共同形构了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远距离传送的复杂情境。基于对云南寻甸... 重塑社会服务的流动性是农村社会工作应对农村内生发展资源薄弱、公共服务可及性不足的关键突破点。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乡村—案主系统、服务组织系统相互交织,共同形构了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远距离传送的复杂情境。基于对云南寻甸县新内生发展项目的案例追踪,本文总体性地勾勒出社会工作实践者克服地理—社会文化距离、适应复杂情境、实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跨地区流动的中国经验。从被动干预地点问题转向前置开展社区能力建设,从孤立的地点服务转向关系性的网络支持,从限定性的目标干预到开放性的试错调整,农村社会工作通过动态的适应性实践有效地回应复杂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 远距离服务 复杂适应 服务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农村失能老人医养结合型互助照护体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秀女 宋杨 张宇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59,共4页
目的: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提出构建农村失能老人医养结合型互助照护体系的可行方案。方法:以西部某村的实践为典型案例,从“资源-关系-信任”维度,分析该村失能老人互助照护的做法和成效。结果:案例中,村民自发形成的互助照护模式充分挖... 目的: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提出构建农村失能老人医养结合型互助照护体系的可行方案。方法:以西部某村的实践为典型案例,从“资源-关系-信任”维度,分析该村失能老人互助照护的做法和成效。结果:案例中,村民自发形成的互助照护模式充分挖掘了农村资源、关系和信任资本,是解决农村照护人力资源稀缺、照护资源可及性差和康复成本高等多重困境的有效手段。结论:在农村构建失能老人医养结合型互助照护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通过协同整合挖掘农村现有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潜力,并适度补贴,形成层次性医养结合型互助照护体系,可缓解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照护 医养结合 社会资本理论 农村 失能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梦凡 张玉坤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155,156,共13页
社工站建设本是基层现代化治理进程中的重要产物,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长期对众多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实地调研和对站内社工的访谈,可以看出,当前社工站建设呈现出“急需求、重建设、弱发展”的基本处境。其中,人才管理和服... 社工站建设本是基层现代化治理进程中的重要产物,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长期对众多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实地调研和对站内社工的访谈,可以看出,当前社工站建设呈现出“急需求、重建设、弱发展”的基本处境。其中,人才管理和服务机制不完善是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中的重要困境,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站点建设中的发展性需求。而在本土语境下,为了更好地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保障公共财政制度的经费、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站点的专业化和独立自主性、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跨时空发展是未来可行的重要实践面向。同时,从顶层设计、主体定位、内生动力、培养机制等方面展开路径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工站建设的现代化转型,达到提质增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镇(街道) 社工站建设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参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承钢 杨佳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250-256,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的重大任务,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部分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从社会工作参与的角度,分析了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的重大任务,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部分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从社会工作参与的角度,分析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并进行反思,论述了社会工作参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具体路径:立足发展思维,培育乡村人才;运用情感逻辑,参与乡村治理;利用优势视角,共建乡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工站在海南基层治理中的价值研究
8
作者 曹靖 张赢龙 +2 位作者 李箴言 胡逸骁 张琴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79-82,共4页
社工站是近年来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形式,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本文简单阐述了社工站介入基层社区服务的方式,分析社工站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社工站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社工站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街道)社工站承接组织的行政转型——以南京江宁区社工站承接组织为例
9
作者 李燕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89-91,共3页
社工站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民政服务综合平台,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南京江宁区乡镇(街道)社工站调研,发现江宁区社工站大多由政府购买方式交给社会组织运营,服务型社会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角色迷茫、日常服... 社工站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民政服务综合平台,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南京江宁区乡镇(街道)社工站调研,发现江宁区社工站大多由政府购买方式交给社会组织运营,服务型社会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角色迷茫、日常服务超负荷、人力和资源失调、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乡镇(街道)社工站承接组织调整定位,从服务下放、资源统筹、人才和组织培育、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完成行政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镇(街道)社工站 社会组织 行政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江苏的数据 被引量:54
10
作者 黄俊辉 李放 赵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通过对江苏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由家人照料依然是农村老年人获得照料服务的主流愿望,但也有22.2%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存有需求意愿,社会养老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四项。另外,农... 通过对江苏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由家人照料依然是农村老年人获得照料服务的主流愿望,但也有22.2%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存有需求意愿,社会养老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四项。另外,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主要受年龄、慢性病状况、个人年收入、空巢居住和儿子数五个因素的影响。政策启示有:从农村地区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结合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特征,正确引导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和功能定位;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社会养老服务 老年人 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波 丁中文 +1 位作者 唐建阳 许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55-558,共4页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通过建设农业物流综合体、农业综合实验站和智慧农业博览园,完善农超对接、农产品销售通道,建成一个综合服务网络,进而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化...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通过建设农业物流综合体、农业综合实验站和智慧农业博览园,完善农超对接、农产品销售通道,建成一个综合服务网络,进而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形成科技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社会化服务 科技 综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61
12
作者 彭国华 庞俊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2,39,共9页
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下,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体育健身需要与农村... 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下,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体育健身需要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究其原因,与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供给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农民需求表达机制欠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乏力、监督管理机制建设薄弱等因素有关。建议: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供给方式、健全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优化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 农村 公共体育服务 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水稻“双改单”与收入增长:来自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视角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全忠 陈欢 +1 位作者 张倩 周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农户水稻种植"双改单"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态势发展。由于农民种稻收入在家庭收入增长中份额日趋减少,使得农户倾向于将更多劳动时间和生产资源转移到兼业或非农生产活动上,出于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利用率的考虑,国家鼓励农户... 农户水稻种植"双改单"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态势发展。由于农民种稻收入在家庭收入增长中份额日趋减少,使得农户倾向于将更多劳动时间和生产资源转移到兼业或非农生产活动上,出于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利用率的考虑,国家鼓励农户选择双季稻,而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推进和发展,能够促进生产者劳动时间和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来兼顾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本文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农户追踪数据基础上,分析农户水稻"双改单"和收入增长的演变趋势,以农村社会化服务为视角,尝试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并实证分析以回答,在农村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支持下,能否使得农户兼顾到双季稻种植和收入增长的双重目标?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0年,农户水稻"双改单"趋势明显,双季稻比例年均降幅达1.82个百分点,2010年双季稻种植比例已降至三成左右。水稻生产者的非农兼业类型正由传统的种养结合经营逐渐向农业以外产业拓展,到2010年生产者的职业所属行业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工业、建筑业和水面养殖业。以农机装备为代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尚不能使农户兼顾到收入增长与双季稻种植的双重目标,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主要贡献在水稻生产者的非农兼业行为上,对其选择单双季水稻的影响较小。由于可在务农与非农劳动时间上进行错峰配置,生产者的非农兼业行为与其单双季水稻种植之间具有互补性,然而也有微弱迹象显示,随着生产者非农兼业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将可能对单双季水稻种植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建议,要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目标,应当重视长江流域水稻主产区的农户"双改单"演变趋势,继续拓展水稻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上的农村社会化服务内容,适当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引导农民扩大双季稻的种植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双改单” 收入增长 农村社会化服务 非农兼业 劳动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许琳 唐丽娜 张艳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2,共8页
占我国残疾人口75.04%的农村残疾人,长期以来,其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农村残疾人事业和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滞后。基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必须坚持重点保障与特殊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 占我国残疾人口75.04%的农村残疾人,长期以来,其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农村残疾人事业和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滞后。基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必须坚持重点保障与特殊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将农村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为农村残疾人改善弱势地位、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残疾人 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际网络的我国农村知识服务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九常 朱红涛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9,共7页
对现有的农村知识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了评介,在分析总结农村居民知识获取渠道的基础上,提出以人际网络作为农村知识服务的切入点。文章对典型的农村人际网络结构进行探讨,结合印度"农村电子会所"项目实践经验,构建出基于人际网... 对现有的农村知识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了评介,在分析总结农村居民知识获取渠道的基础上,提出以人际网络作为农村知识服务的切入点。文章对典型的农村人际网络结构进行探讨,结合印度"农村电子会所"项目实践经验,构建出基于人际网络的我国农村知识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网络 农村 知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社会支持”为本的社会工作干预——以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服务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文雅 朱眉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7-24,共8页
社会支持干预旨为改善特定人群社会支持所采取的策略和专业手法,包括直接的帮助和支持,以及通过改善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结构和广度以提高社会支持的措施。在当前城乡流动背景下,面临外来人口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较低的城市融入以及... 社会支持干预旨为改善特定人群社会支持所采取的策略和专业手法,包括直接的帮助和支持,以及通过改善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结构和广度以提高社会支持的措施。在当前城乡流动背景下,面临外来人口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较低的城市融入以及获取社会资源能力不足等问题,社会工作者如何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促进外来人口的社区融入和社会融合?本文以在上海两个流动人口聚居区开展的社会服务为例,通过对14户流动家庭和本地社会服务机构相关人员的访谈,结合文献研究和参与式观察,探索以社会支持为本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以此提升社会服务的有效性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通过比较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的特点,梳理聚居区所开展的社会服务以及其对流动家庭社会支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社会支持维度划分的社区干预模式。该模式注重整合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同时结合专业化和层次化的社区服务,以实现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社会工作干预 社区服务 城乡流动 社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社工站推动乡村公共价值合作生产的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郑广怀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45,共14页
乡村公共价值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紧密相关,是乡村振兴的必要基础。合作生产模式以多元主体的全程参与为核心特征,旨在将服务对象转变为合作生产者,走出“有公共无价值”和“有价值无公共”的传统困局,... 乡村公共价值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紧密相关,是乡村振兴的必要基础。合作生产模式以多元主体的全程参与为核心特征,旨在将服务对象转变为合作生产者,走出“有公共无价值”和“有价值无公共”的传统困局,实现价值共创。通过对广东、湖南二省八个乡镇社工站的实地调研,本研究发现乡镇社工站在乡村公共价值的合作生产中,通过打造识别-诱导、磋商-引导、赋能-合力与公益-兜底机制,进而实现多元主体在价值表达、聚合、转化和评估等环节的全程参与。多元主体的合作生产满足了乡村公共服务需求,减少了城乡间的主客观差距,进而生成乡村公共价值。这表明,合作生产是构建乡村公共价值的高效集约途径,它既能体现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专业价值,也能科学精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整合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群众路线的制度优势的可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合作生产 乡村公共价值 乡村振兴 乡镇社工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增权途径:福建个案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进忠 杨晶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以福州罗源县"983"项目为个案,借助增权社会工作理论分析该项目在帮助留守儿童的策略选择,包括支教、探访、资金援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以福州罗源县"983"项目为个案,借助增权社会工作理论分析该项目在帮助留守儿童的策略选择,包括支教、探访、资金援助等方式。结果发现,这些策略比以往研究更具有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权思维但执行不彻底。研究结合增权的核心理念在原有方式上从个人、人际、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以促使留守儿童发展更加积极的自我,实现真实的增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增权理论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村老年人照料现状看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江苏省盐城市X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屈勇 崔香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3-19,共7页
以江苏省盐城市X村老年人照料现状为个案,在农村老年人照料过程中存在着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农村社区有介入老年人照料的意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或实施不力等方面的缺陷。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老年人照... 以江苏省盐城市X村老年人照料现状为个案,在农村老年人照料过程中存在着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农村社区有介入老年人照料的意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或实施不力等方面的缺陷。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老年人照料?建立以社区为依托,将赋权观念运用于老年人小组工作中,发展老年人互助小组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是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较为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老年照料 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 被引量:17
20
作者 耿卫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9-201,204,共3页
耿卫新认为,在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统筹发展 基本公共产品 基础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