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民营中小企业增信法律制度体系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高臣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0,共8页
增信法律制度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增信法律制度存在顶层设计不够系统、直接增信的替代数据范围不明确、间接增信的制度设计及其适用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从公平获得融资这一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的立法目... 增信法律制度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增信法律制度存在顶层设计不够系统、直接增信的替代数据范围不明确、间接增信的制度设计及其适用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从公平获得融资这一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的立法目的出发,国家应大力推动各地增信经验的总结,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架构。在此基础上,推进替代数据增信的法律创新,健全分散风险的增信法律制度,以体系化思维构建中国特色的增信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信 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 替代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研究脉络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惠玉 梁丹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小微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减税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也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对象。首先,介绍文献收集过程,分析文献特征,并从多个角度剖析“小微企业”的基本内涵;其... 小微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减税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也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对象。首先,介绍文献收集过程,分析文献特征,并从多个角度剖析“小微企业”的基本内涵;其次,基于微观企业经营与宏观经济影响的双重视角,全面梳理小微企业减税政策成效的研究成果;再次,从税收制度、微观企业和宏观经济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影响小微企业减税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探讨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的优化路径;最后,分析当前小微企业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关注的四个方向。即深入研究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机制、深入开展减税政策之间及减税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联动效应研究、引入更为精确的分析工具以提升减税政策设计的精准度与有效性、开展国际比较研究为我国减税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减税政策效应 制约因素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易数据的供应链稳定度与小微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胡辰 李昊骅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7,共12页
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源于传统财务指标失真以及非财务数据可得性不足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采用Probit模型与随机森林算法,突破年报数据局限,利用动态交易数据构建供应链稳定度量化体系(包括上游供应商稳定度与下游客户稳定度),并实证... 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源于传统财务指标失真以及非财务数据可得性不足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采用Probit模型与随机森林算法,突破年报数据局限,利用动态交易数据构建供应链稳定度量化体系(包括上游供应商稳定度与下游客户稳定度),并实证分析其与小微企业违约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客户稳定度对违约风险存在线性抑制效应,对制造业企业作用更强。随着供应商稳定度的提升,其对违约风险存在先抑制后提升的U型影响(拐点值2.52)。本文在理论层面揭示供应链关系的动态整合效应与侵占效应,为争议性结论提供新证据;实证层面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稳定度与行业差异化的信用评估策略,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数据驱动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违约风险 供应商稳定度 客户稳定度 供应链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管强度提升对小微企业社保缴费和工资转嫁的影响
4
作者 谢勇 袁旭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40,共13页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改善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流程优化改革这一政策冲击,利用上海市企业月度面板数据考察了征管强度提升对小微企业社保缴费及工资转嫁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中大型企业,征...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改善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流程优化改革这一政策冲击,利用上海市企业月度面板数据考察了征管强度提升对小微企业社保缴费及工资转嫁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中大型企业,征管强度提升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的社保缴费规范性,但小微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显著下降。以上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征管强度提升对社保缴费的规范作用以及工资转嫁效应在服务业、工资刚性约束弱的小微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持续降低社保费率、实行针对性税费减免政策以及进行社保缴费基数改革以降低低收入群体参保的制度门槛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管体制 社保缴费 小微企业 税费转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脱贫地区农业小微企业科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孔令孜 宁夏 +3 位作者 黄艳芳 容建波 白先进 李小红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7期128-134,共7页
基于广西1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479份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对脱贫地区农业小微企业品种需求、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小微企业的科技需求表现为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 基于广西1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479份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对脱贫地区农业小微企业品种需求、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小微企业的科技需求表现为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品种需求;受教育程度、产业类型、企业规模、是否进行品牌注册、是否进行产品认证、是否获得技术支持是影响农业小微企业技术需求的主要因素;经营主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大小表现为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规模较大、未获得技术支持、对品牌建设较为关注的农业小微企业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提出了提高经营主体整体素质、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培育品牌、扩大脱贫地区科技服务覆盖面、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创新科技服务提供方式等建议,以期推动科技服务与需求精准匹配,为促进脱贫地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地区 农业小微企业 农业科技需求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中国中小微企业的价值链攀升
6
作者 祝树金 朱捷尧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30,共18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凭借其高覆盖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为中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了契机。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凭借其高覆盖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为中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了契机。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融资约束、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三个渠道,显著促进了中小微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且该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端技术型企业、经济发展较慢和低出口依存度地区的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尤其在非东部和内陆地区,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相较于行业间,价值链地位攀升在行业内的溢出效应加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中小微企业 全球价值链 区域创新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视角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研究
7
作者 顾洲一 胡志辉 +1 位作者 楼裕胜 毛通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7,共9页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科学把控其信用风险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企业信用管理和吴氏三维信用理论,结合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明晰其信用内涵及测度逻辑,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科学把控其信用风险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企业信用管理和吴氏三维信用理论,结合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明晰其信用内涵及测度逻辑,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结合机器学习与综合评价的统计评价方法,以全面、客观地评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且差异较小;第二,财务信息仍是信用评价中的关键因素;第三,基于SHAP-AHP的组合赋权方法有效融合了主观经验与客观信息,更具合理性。研究结果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信用风险预警以及融资效率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小微企业 信用评级体系 机器学习 信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人自行管理中管理人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企业破产法》修改背景下的省思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嘉炜 李曙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201,共13页
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属于新一轮《企业破产法》修改的重点。在我国债务人自行管理的实践中,管理人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释债权人对该模式滥用的顾虑,继而提升其适用率。但现行法律规定对于管理人的功能定位存在单一化的缺陷,制约... 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属于新一轮《企业破产法》修改的重点。在我国债务人自行管理的实践中,管理人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释债权人对该模式滥用的顾虑,继而提升其适用率。但现行法律规定对于管理人的功能定位存在单一化的缺陷,制约了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运行实效。我国应转变对管理人作为监督者的原有思路,并在参酌域外制度演进趋势的基础上,重塑管理人的复合功能定位。管理人除作为重整程序日常监督者外,还应作为重整程序的推进者及信息传递者,以助力化解纠纷、缓释控制权滥用顾虑并凝聚各方在困境企业拯救问题上的共识。在配套规则上应参酌主流经验,围绕职权设定、义务规则及履职保障等方面完善相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破产法 债务人自行管理 管理人 企业重整 小微企业破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微企业的时空演化及其选址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
9
作者 祝美琪 翟国方 彭芃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从空间视角支持促进我国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和持续成长,对于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规模与空间两个方面描述小微企业的演化特征,并构建小微企...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从空间视角支持促进我国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和持续成长,对于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规模与空间两个方面描述小微企业的演化特征,并构建小微企业空间选址模型,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进行检验,论证各因子对于浦东新区内小微企业的选址是否存在影响。研究发现:浦东新区小微企业空间分布受集聚效应与公共服务正向影响明显,企业集聚与商业环境是影响小微企业的重要因素,创新投入与用地成本存在较高积极影响,创新产出、交通区位、公共服务水平与医疗保健服务设施次之。此外小微企业选址在发展较为成熟的片区受创新环境与企业集聚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在发展处于初期阶段的片区则更偏好低廉的用地成本,在靠近主城区的片区对餐饮和文化服务设施存在偏好,在城市外部圈层则对地铁站、金融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和产业园区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分析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优化与中小微企业创新:来自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晓冬 吴琪 周嫣然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7,共16页
营商环境优化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但是鲜有研究深入探讨营商环境建设能否以及如何惠及对经济具有毛细血管作用的中小微企业。基于2018年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数据,以中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 营商环境优化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但是鲜有研究深入探讨营商环境建设能否以及如何惠及对经济具有毛细血管作用的中小微企业。基于2018年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数据,以中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积极评价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投入,该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营商环境优化的创新促进效应主要集中于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环保创新行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工业、消费服务业和中等规模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细分企业家特征后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对来自农村和首次创业的企业家的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优化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经营效能以及激发企业家精神,进而增强企业创新活力。研究从中小微企业视角揭示了营商环境优化对微观市场主体创新的作用,为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企业创新 中小微企业 ESIEC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微茶企品牌建设
11
作者 张凡安 亓彬 +3 位作者 宋子跃 岳林 贾厚振 石亚丽 《落叶果树》 2025年第4期57-60,共4页
对小微茶企品牌建设的策略进行了剖析,强调了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企业需清晰界定自身的差异化优势,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建议小微茶企充分利用区域公用品牌的优势以及政策扶持,积极构建科技支撑、文化挖掘... 对小微茶企品牌建设的策略进行了剖析,强调了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企业需清晰界定自身的差异化优势,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建议小微茶企充分利用区域公用品牌的优势以及政策扶持,积极构建科技支撑、文化挖掘、外部识别与品牌传播四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茶企 品牌 定位 区域公用品牌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征信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实践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12
作者 周育栋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政策指引下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以青海省地方征信平台为例,从“青信融”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实践出发,结合国内外经验启示...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政策指引下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以青海省地方征信平台为例,从“青信融”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实践出发,结合国内外经验启示,分析地方征信平台服务小微企业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通过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数据质量、实行实体化运营并逐步建立全国统一征信平台来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以实现平台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征信平台 小微企业 融资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吗?——基于农村小微企业信贷的实证
13
作者 胡珊珊 赵丽丽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54,共9页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模式,被视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涵盖经济富裕、社会富裕与生态富裕的多维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模式,被视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涵盖经济富裕、社会富裕与生态富裕的多维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农村小微企业信贷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直接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产生直接促进作用,并且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影响同样显著。间接效应方面,农村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与便利性构成关键中介路径,数字技术降低了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门槛,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结果方面,西部地区因填补传统金融空白展现更强“补缺效应”,由于线上工具普及,政策强化期较政策初期提升共同富裕的效应更为明显。研究为优化数字金融政策、强化区域差异化支持及完善农村信贷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农村小微企业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上政务服务赋能小微企业经营绩效:事实考察与机理分析
14
作者 曹雪姣 曹丹 陈珊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5,共11页
利用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的微观企业数据,考察网上政务服务对小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上政务服务提升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绩效,且主要通过在线服务的交互性发挥正向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 利用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的微观企业数据,考察网上政务服务对小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上政务服务提升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绩效,且主要通过在线服务的交互性发挥正向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网上政务服务赋能小微企业的传导路径主要是通过减少企业的社会资本投资、降低无需贷款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发挥作用,且对更为重视宣传的小微企业来说赋能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政务服务 小微企业 经营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的分配效应——基于企业和职工双重视角的评估
15
作者 张妍彦 李秀华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27,共18页
本文基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利用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和群聚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所得税优惠对小微企业利润及职工收益的双重影响,并探究双方在减税政策中的获益比例,以期能在客观评估减税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为未来政策的进一步... 本文基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利用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和群聚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所得税优惠对小微企业利润及职工收益的双重影响,并探究双方在减税政策中的获益比例,以期能在客观评估减税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为未来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优化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既能够通过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改善其经营状况,还可以刺激企业扩大用工规模并提高职工薪酬待遇。进一步分析发现,减税政策能够通过提高企业产出及投资水平,实现企业自身和职工从减税中的双重获益。此外,理论模型估计表明,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让企业和职工双方均从中受益,且两者获益比例大致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减税 利润率 就业水平 薪酬待遇 分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场景对县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4612家小微企业样本
16
作者 程欣炜 王子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78,共12页
数字场景是数字资源共享和需求对接的复合载体,对县域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2017—202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4612家县域小微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场景对县域企业3个高质量发展维度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场... 数字场景是数字资源共享和需求对接的复合载体,对县域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2017—202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4612家县域小微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场景对县域企业3个高质量发展维度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场景能够显著促进县域企业经营效率提升、创新收益增加和人才吸纳,经过样本选择、排他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稳健,场景嵌入的处理效应在当年显现并持续多期;第二,融资可得性和内部薪酬差距是数字场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介路径,但融资可得性对人才吸纳的间接效应未得到验证;第三,数字场景在3个企业高质量发展维度上的开放效果受技术适应和人才稳定的正向调节,在经纬距离权重和经市距离权重下均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由此,提出完善县域数字场景“放管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数字场景 县域 小微企业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中小微酱酒企业数字化营销转型策略研究
17
作者 王振涛 黄廷学 张权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7-312,共6页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贵州中小微酱酒企业数字化营销转型成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该文采用文献综述和理论探讨方法,分析了贵州中小微酱酒企业在技术采纳、文化内容创造、用户参与和市场定位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研究发...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贵州中小微酱酒企业数字化营销转型成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该文采用文献综述和理论探讨方法,分析了贵州中小微酱酒企业在技术采纳、文化内容创造、用户参与和市场定位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文化融合、用户互动增强和市场定位优化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上述挑战。研究结果为贵州中小微酱酒企业数字化营销转型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为数字化营销理论研究贡献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微酱酒企业 数字化营销转型 策略 文化融合 用户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微农产品企业直播电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8
作者 杨德磊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4-17,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小微农产品企业通过直播电商模式实现新的发展动力。该文分析其现状、优势、挑战及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直播电商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消费者信任、降低营...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小微农产品企业通过直播电商模式实现新的发展动力。该文分析其现状、优势、挑战及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直播电商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消费者信任、降低营销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但面临人才短缺、供应链薄弱、市场竞争激烈和政策法规制约等问题。为此,建议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供应链、精准市场定位、强化品牌建设,并与政府沟通以完善政策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农产品企业 直播电商 专业化人才 供应链 下沉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研究--以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雷 殷凯丽 +2 位作者 应皓恬 李欣然 金吉鸿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8,共15页
数字普惠金融将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为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可行的新路。根据对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的案例剖析和区内588家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符合普惠金融“短、小、频、急”的典型特征... 数字普惠金融将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为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可行的新路。根据对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的案例剖析和区内588家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符合普惠金融“短、小、频、急”的典型特征,融资方式以信用贷款为主,资金用途多样,但是信息和信用不对称制约其融资可得性。实验区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中心,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全国首个区块链数字征信平台、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了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但是,要复制、推广实验区的建设经验,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稳步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深化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融合应用,探索构建全国互联互通的数字征信平台和数字普惠金融“元宇宙”,以期在更大范围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小微企业融资 数字征信 金融科技 区块链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元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小微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和实现途径——以社交媒体赋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视角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春 李锋 李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企业规模门槛效应阻碍了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尤其是民营小微外贸企业受规模限制普遍对数字化转型升级抱有“用不起、不会用、不愿用”的消极态度。近年来,国外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购物的新消费模式正在形成。... 企业规模门槛效应阻碍了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尤其是民营小微外贸企业受规模限制普遍对数字化转型升级抱有“用不起、不会用、不愿用”的消极态度。近年来,国外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购物的新消费模式正在形成。社交媒体具有低成本、高覆盖和精准定位的特点,易于改造成为跨境信息传播、营销推广的重要平台,为民营小微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机遇。本文针对民营小微外贸企业“两大、四缺乏”的现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的“四升一降”效应,并提出利用信息获取与反馈、市场拓展与推广、跨境交流与合作等机制,企业通过建立专业化团队、制定清晰策略、优化线上渠道、加强客户沟通等路径,创新出“社交媒体数字营销+小微外贸企业生产”深度融合的外贸新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升级 民营小微外贸企业 机制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