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7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tu polymerization coat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ated NPK compound fertilizer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Zhenghui ZHU Bom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2期148-152,共5页
Controlled release NPK compound fertilizers were prepared by means of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monomers on the surface of fertilizer granules at room temperature. Methacrylate, α-methyl acrylic acid, and ethylene di... Controlled release NPK compound fertilizers were prepared by means of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monomers on the surface of fertilizer granules at room temperature. Methacrylate, α-methyl acrylic acid, and ethylene dimethylacrylate were used as monomers, Dibenzoyl peroxide as initiator, and cobalt naphthenate, and triethyl amine as promoters. The structures of coating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oating materials were of good thermal stability. The mean thickness of single coating measured with screw gauge was ca. 140 μm. The morphologies of uncoated and coated fertilizer granules analyz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changed from porosities and gullies to hills and plain. The release rate of coated compound fertilizers in water could be controlled by the hydrophicity and thickness of coating. The increase in coating hydrophicity caused the increase in release rate of fertilizer. The increase in thickness of coating slowed the release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polymerization coated compound fertilizer controlled rele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
2
作者 刘茂 张林 +7 位作者 蒋鹏 郭晓艺 郑雪彬 周兴兵 朱永川 郭长春 田绍平 徐富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5,共6页
为了提高稻田施肥效率,在四川冬水田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再生稻产量以及地上部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影响的试验。基于前期科研成果,我们研发出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杂交中稻-再生稻... 为了提高稻田施肥效率,在四川冬水田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再生稻产量以及地上部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影响的试验。基于前期科研成果,我们研发出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施肥技术相比,在保持相近产量水平下,新研发的施肥技术可节省肥料用量3.70~8.70 kg/667 m^(2),减少施肥次数3次,节省施肥人工费68.0~75.0元/667 m^(2)。此技术为四川冬水田区域再生稻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施肥效率 复混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施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肖翠红 马丁 +5 位作者 林志伟 刘振华 王桂华 李雯 孙冬梅 曹福来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为探究减施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在大豆减肥增效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炭基肥为对照,以垦保1号为供试大豆品种进行3年的小区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炭基肥(CK)、减1/5炭基肥(1/5R)、减1/3炭基肥(1/3R)、减1/5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1/5... 为探究减施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在大豆减肥增效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炭基肥为对照,以垦保1号为供试大豆品种进行3年的小区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炭基肥(CK)、减1/5炭基肥(1/5R)、减1/3炭基肥(1/3R)、减1/5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1/5RB)、减1/3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1/3RB),测定大豆苗期、初花期及收获期相关指标,考察减施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5RB处理可以提高大豆苗期出苗率,1/5RB处理和1/3RB处理显著降低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增加根瘤数,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大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1/5R、1/5RB和1/3RB处理显著提高,而大豆脂肪含量在1/5RB和1/3RB处理显著降低。1/5RB和1/3RB处理的大豆理论产量同CK比较,2021年分别增加12.5%和7.26%;2022年分别增加14.72%和7.91%;2023年分别增加8.86%和6.21%,3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1.76%和7.04%。综上所述:在供试炭基肥使用量下,减施20%~30%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均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大豆减肥增效提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减施炭基肥 复合生物菌剂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产质量及香气代谢物的影响
4
作者 严锦申 杨天乐 +5 位作者 黄瑞寅 袁文彬 黄浩 梁旭源 王维 谢晋 《作物研究》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2022年4—10月,在云南省景东县锦屏镇烟区,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大豆饼肥、芝麻饼肥、菜籽饼肥及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对不同处理烤后烟叶的产质量以及代谢物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2022年4—10月,在云南省景东县锦屏镇烟区,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大豆饼肥、芝麻饼肥、菜籽饼肥及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对不同处理烤后烟叶的产质量以及代谢物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芝麻饼肥处理烤后烟叶的经济效益最高、常规化学成分最协调、感官质量表现最优,其浓度、香型彰显程度、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共检测出15类298种代谢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共检验出33种VIP>1、P<0.05的差异代谢物;芝麻饼肥处理烟叶中与感官质量呈强正相关的差异代谢物α-紫罗兰酮、2,5-二甲基-3-乙基吡嗪、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醛的相对含量较高。综合分析,芝麻饼肥对烤后烟叶香气物质代谢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施肥 有机肥 产质量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常规底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尹心馨 李婷 +3 位作者 王跃 袁胜君 杨明宇 郝晓建 《中国果菜》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了探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番茄常规底肥的替代效果,筛选出适宜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品种,以‘京采8’番茄为试验对象,设置普通商品有机肥(CK1)、普通商品有机肥+常规复合肥(CK2)、普通商品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1(N∶P_(2)O_(5)∶K_(2)O=12... 为了探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番茄常规底肥的替代效果,筛选出适宜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品种,以‘京采8’番茄为试验对象,设置普通商品有机肥(CK1)、普通商品有机肥+常规复合肥(CK2)、普通商品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1(N∶P_(2)O_(5)∶K_(2)O=12∶0∶3)(T1)、普通商品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2(N∶P_(2)O_(5)∶K_(2)O=15∶5∶5)(T2)4个处理。在苗期、开花期、坐果期测定番茄植株株高、叶片开展度、茎粗,并在坐果期计算番茄一、二穗果挂果数、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较常规复合肥处理能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植株茎粗均达到15 mm以上,株高比对照(CK2)稍有增加;处理T2的一、二穗果转色率分别较对照(CK2)显著增加55.7%和26.7%;二穗果处理T1、T2较对照(CK2)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6.2%和15.3%,糖酸比分别提高15.4%和25.0%,VC含量分别提高13.8%和19.4%;处理T2的一、二穗果番茄红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为最高。综上,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均有所提升,底肥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不仅能减少土壤中磷、钾元素积累,更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增加番茄产量和促进果实成熟,提高果实品质,复合微生物肥料2处理的活菌数和磷、钾含量更高,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肥料 番茄 底肥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处理对林下菊苣生产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刘晓宇 毛培春 +5 位作者 丁建莉 郑明利 武凤霞 田小霞 郭玉霞 孟林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2-2342,共11页
林下优质饲草丰产栽培是构建环境友好型林草禽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重要技术环节。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枫树(Acer palmatum)林下建植菊苣(Cichorium intybus)草地并设置2个氮磷钾复合肥梯度[270 kg·hm^(−2)(F_(1))和240 kg... 林下优质饲草丰产栽培是构建环境友好型林草禽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重要技术环节。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枫树(Acer palmatum)林下建植菊苣(Cichorium intybus)草地并设置2个氮磷钾复合肥梯度[270 kg·hm^(−2)(F_(1))和240 kg·hm^(−2)(F_(2))]配施2种农林废弃物发酵沤制的液体堆肥茶7 L·m^(−2)[香菇菌渣+鸡粪发酵液体堆肥茶(Y_(1))和香菇菌渣+鸡粪+农林枯枝落叶堆肥茶(Y_(2))],共6种不同施肥处理(F_(1)Y_(1)、F_(1)Y_(2)、F_(2)Y_(1)、F_(2)Y_(2)、Y_(1)、Y_(2)),以不施肥(CK_(1))和单施氮磷钾复合肥300 kg·hm^(−2)(CK_(2))为对照,探究复合肥与液体堆肥茶配施对林下菊苣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_(1)、Y_(1)和Y_(2)处理相比,CK_(2)处理下菊苣全年鲜草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6.00%、60.71%和68.90%(P<0.05),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1.20%、49.36%和57.71%(P<0.05),而CK_(2)与F_(1)Y_(1)处理间各茬次和全年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配比组合施肥处理对林下第1茬和第2茬菊苣草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影响趋势较为一致,CK_(2)处理下第1茬和第2茬菊苣草相对饲喂价值(RFV)分别较CK_(1)显著提高53.90%和52.68%(P<0.05),CK_(2)和F_(1)Y_(1)处理下第2茬草RFV值较CK_(1)显著提高57.93%和55.70%(P<0.05)。CK_(2)和F_(1)Y_(1)处理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均可有效提高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和全钾含量。CK_(2)与F_(1)Y_(1)处理较其他施肥处理可获得更高的菊苣草产量和RFV值,其中单施2种液体堆肥茶Y_(1)和Y_(2)处理间比较,香菇菌渣+鸡粪发酵的液体堆肥茶对菊苣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及土壤营养成分的提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 菊苣 施肥 草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施锌对斑兰叶光合作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7
作者 闫露 张昂 +8 位作者 鱼欢 秦晓威 邓文明 吉训志 贺书珍 宁紫薇 鲁楠 徐灵 冯倬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92-1701,共10页
施用外源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部分经济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然而关于外源锌对斑兰叶光合作用及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目前尚不可知。因此,本研究在田间设置不同锌肥喷施处理:0 kg/hm^(2)(CK)、3.2 kg/hm^(2)(Zn_(1))、4.0 kg/hm^(2)(Zn... 施用外源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部分经济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然而关于外源锌对斑兰叶光合作用及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目前尚不可知。因此,本研究在田间设置不同锌肥喷施处理:0 kg/hm^(2)(CK)、3.2 kg/hm^(2)(Zn_(1))、4.0 kg/hm^(2)(Zn_(2))和4.8 kg/hm^(2)(Zn_(3)),监测喷施锌肥后斑兰叶光合生理指标以及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Zn_(2)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生长和发育,叶片数量在处理后的各个阶段均达到最大值,但长期高浓度锌肥处理可能对叶片扩展和植株高度产生抑制作用。斑兰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锌肥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并且在处理后约30 d,Zn_(3)处理表现最佳,Zn_(2)处理次之。Zn_(2)和Zn_(3)处理在促进多种香气成分如2-乙酰基-1-吡咯啉(2AP)、2-十六醇、棕榈酸乙酯等的积累上效果显著,其中Zn_(2)处理的2AP、2-十六醇的含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203%和80.89%。Zn_(1)处理在喷施后20 d时2AP含量显著提高,而Zn_(3)处理则对角鲨烯、新植二烯和叶绿醇的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斑兰叶主要挥发性成分可能受到其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指标的调控作用影响,其中光合速率的提升和叶片数量的增加可能对角鲨烯和新植二烯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而胞间CO_(2)浓度的升高则可能抑制2AP和角鲨烯的累积。总之,适量锌肥处理(4.0 kg/hm^(2))能有效促进斑兰叶的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生长,增加挥发性物质及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为优化斑兰叶高质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兰叶 2-乙酰基-1-吡咯啉 锌肥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叶面镁肥及复配镁肥对‘富士’苹果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杨威 张梦婷 +7 位作者 宋书洁 汪亮 任行 刘佩佩 邵淳轩 马锋旺 李明军 马百全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49,共9页
本研究以苹果品种‘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cv.‘Fuji’)为材料,设置两组实验,第1组喷施不同次数的1%MgSO4叶面肥;第2组喷施叶面复配镁肥,分析不同处理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果实外观品质、果实内在品质及糖含量相关基因等4个方... 本研究以苹果品种‘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cv.‘Fuji’)为材料,设置两组实验,第1组喷施不同次数的1%MgSO4叶面肥;第2组喷施叶面复配镁肥,分析不同处理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果实外观品质、果实内在品质及糖含量相关基因等4个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处理均能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特性,改善果实着色,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且上调果实中MdTST1、MdSUT2、MdERDL6-1等与糖含量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两组实验中各有1个处理作用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叶面镁肥及复配镁肥能提高苹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促进树体营养物质的积累,改善果实口感,提高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叶面镁肥 复配镁肥 光合特性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畦作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对花生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9
作者 李元高 闫悦敏 +6 位作者 刘美佳 李秀霞 葛战昌 张文生 赵婷婷 王建国 张佳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4-651,共8页
【目的】研究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效应。【方法】设置大田试验,评估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和氮、磷、钾、钙养分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CFG(复合肥+钙肥)、BBF(炭基肥)、SRF(... 【目的】研究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效应。【方法】设置大田试验,评估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和氮、磷、钾、钙养分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CFG(复合肥+钙肥)、BBF(炭基肥)、SRF(缓释复混肥)的荚果产量较CF(复合肥)分别显著提高15.0%、7.3%、12.9%。与CF相比,CFG、BBF、SRF处理单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8.2%、7.1%和8.3%,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百果重,有利于提高花生收获指数。CFG和SRF处理的叶、荚果、植株氮积累量较CF分别提高17.4%、24.9%、20.7%和15.1%、22.3%和19.2%。荚果、植株磷素积累量均以CFG最高,SRF次之。SRF、BBF、CFG处理的茎和叶钾、钙积累量与CF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荚果中钾、钙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F处理,分别提高31.6%、22.2%、27.5%和20.7%、11.1%和16.2%。施肥降低了氮、磷、钾和钙在根、茎和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了荚果中氮、磷、钾和钙的分配比例。相比CF处理,CFG、SRF和BBF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56.4%、27.3%和39.6%。【结论】复合肥配施钙镁磷肥、缓释复混肥、炭基肥均可促进花生根系对氮、磷、钾、钙的吸收积累,提高了干物质与氮、磷、钾、钙在生殖器官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增加了荚果产量,有利于氮素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缓释复混肥 炭基肥 畦作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心高效复合肥筛选与应用效果研究
10
作者 李静 郝勇舟 +8 位作者 李嘉炜 栗振 李洪昭 常静静 陈雷 陈潇 宋钊 卢钰升 张白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评估并筛选出适宜蔬菜高效生产的复合肥对于实现蔬菜轻简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复合肥种类多样,不同复合肥施用对蔬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华南酸性菜地土壤磷盈余量高、菜心对钾需求量大的问题,开展不同复合肥(... 评估并筛选出适宜蔬菜高效生产的复合肥对于实现蔬菜轻简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复合肥种类多样,不同复合肥施用对蔬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华南酸性菜地土壤磷盈余量高、菜心对钾需求量大的问题,开展不同复合肥(新洋丰、艾贝施和雅苒平衡型复合肥:YF_(15-15-15)、ICL_(16-16-16)和YR_(15-15-15);对应的低磷复合肥:YF_(15-5-25)、ICL_(15-5-25)和YR_(13-4-25))施用对菜心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以筛选评估不同复合肥特性及施用对菜心生长、农艺性状、根系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品质、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合肥溶解速率和溶解后pH、电导率存在明显差异。与习惯施肥处理(F)相比,平衡型复合肥施用后菜心产量、生物量和叶面积分别提高了2.5%~53.9%、8.8%~60.8%和19.1%~62.9%(其中ICL_(16-16-16)处理效果最优),而低磷复合肥施用后除ICL_(15-5-25)处理生物量和叶面积略有增加外,其余两款低磷复合肥处理生物量和叶面积均较F处理低。不同复合肥对菜心根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整体上低磷复合肥促进了菜心根系生长,但与对应平衡型复合肥相比根系平均直径降低了13.9%~30.4%。复合肥施用后整体降低了土壤pH值,但增加了土壤电导率值,平衡型复合肥施用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较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30.7%~40.1%和18.7%~53.2%;与对应平衡型复合肥处理相比,低磷复合肥施用后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13.9%~22.4%、18.6%~30.5%和17.7%~24.6%,而速效钾含量增加了50.0%~107.3%。与F处理相比,ICL_(16-16-16)和YR_(15-15-15)氮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1.5%和27.2%,而YF_(15-5-25)和YR_(13-4-25)处理氮积累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6%和17.9%;平衡型复合肥施用后菜心磷积累量较F处理提高了14.7%~97.3%,而低磷复合肥施用后磷积累量较F处理明显降低或无显著差异;复合肥施用后菜心钾积累量较F处理显著提高了34.3%~110.1%。与F处理相比,平衡型复合肥施用后氮肥回收效率显著提高了16.3%~51.0%,而磷肥回收效率降低了15.9%~52.5%;低磷复合肥施用后氮肥回收效率与F处理无显著差异,磷肥回收效率增加了6.9%~38.0%,而钾肥回收效率显著降低了22.4%~32.5%。与F处理相比,平衡型复合肥主要提高了菜心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而低磷复合肥处理后菜心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提高,但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综合而言,平衡型复合肥对菜心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低磷复合肥,其中ICL_(16-16-16)综合表现最优,在低磷复合肥中ICL_(15-5-25)综合表现更好。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菜地土壤养分状况和菜心养分需求特点合理选择复合肥以促进菜心生长,实现菜心轻简、高效、高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复合肥 产量 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配施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孔都斯·帕尔哈提 司艳娥 +1 位作者 吐尔逊·吐尔洪 艾克拜尔·伊拉洪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8-1495,共8页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比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种植小白菜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应用于小白菜种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设置田间试验,共设6个处理:CK对照(单施化肥)、T_(1)(化肥+复合微生物肥20%)、T_(2)(化肥...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比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种植小白菜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应用于小白菜种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设置田间试验,共设6个处理:CK对照(单施化肥)、T_(1)(化肥+复合微生物肥20%)、T_(2)(化肥+复合微生物肥40%)、T_(3)(化肥+复合微生物肥60%)、T_(4)(化肥+复合微生物肥80%)、T 5(化肥+复合微生物肥100%),分析小白菜土壤pH值、有机质和土壤全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在不同处理间的变化。【结果】与CK处理相比,施不同比例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可有效提高小白菜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各处理之间大小顺序处理T 5>T_(4)>T_(3)>T_(2)>T_(1)>CK。可有效保持土壤酸碱度,pH值7.75~8.01。CK处理与T 5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合微生物肥料可降低土壤酸碱度,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影响土壤酶活性,其中T 5处理的效果最佳,使用化肥配施复合微生物肥料种植小白菜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肥料 小白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土壤酸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高氮低钾型复合肥配施钾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
12
作者 张美薇 韩天富 +8 位作者 柳开楼 胡丹丹 吴艳 宋惠洁 夏晶 胡志华 徐小林 夏立 樊剑波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8-523,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以氮磷钾养分含量为18%、12%和10%的高氮低钾型复合肥为对象,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设置了不施钾肥(CK)、高氮低钾型复合肥(F)、高氮低钾型复合肥配施钾肥(F+K)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早晚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氮磷钾积... 通过大田试验,以氮磷钾养分含量为18%、12%和10%的高氮低钾型复合肥为对象,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设置了不施钾肥(CK)、高氮低钾型复合肥(F)、高氮低钾型复合肥配施钾肥(F+K)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早晚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氮磷钾积累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F和F+K处理的早稻产量分别增加了4.36%和9.13%,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4.09%和13.89%,两季水稻总产量增幅分别为4.22%和11.65%,同时,F+K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比F处理提高了4.57%和9.41%。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发现,F+K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早稻季的每株穗数和晚稻季的每株穗数和千粒重来实现水稻增产。由于F+K处理增加了籽粒和秸秆的钾素含量,早稻季F+K处理的氮素和钾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12.30%和22.40%,晚稻季F+K处理的氮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11.89%、21.62%和26.59%;两季的结果也显示,F+K处理的氮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12.07%、22.45%和24.54%,且分别比F处理提高了9.34%、8.56%和11.28%。由于秸秆还田带入大量钾素,与F处理相比,F+K处理的钾肥利用率与F处理无显著差异,但F+K处理中钾肥利用率的波动性明显降低。综上,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建议南方双季稻区将高氮低钾型复合肥与钾肥配施,以实现水稻增产增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复合肥 产量 每株穗数 钾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肥对嫩姜长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3
作者 李振科 黄皓 +8 位作者 强艳芳 廖云云 韦向阳 宁祖欣 周生茂 王春花 车江旅 吴永升 李开鹏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4期82-85,共4页
为阐明复合微生物肥对嫩姜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桂黄姜1号为试材,施用不同肥料后,调查农艺性状和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相比T_(2)处理,T_(1)处理的嫩姜分枝数增加2.6个/株,株高增加7.7 cm,单株质量增加46.6 g;相比CK_(1)处理... 为阐明复合微生物肥对嫩姜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桂黄姜1号为试材,施用不同肥料后,调查农艺性状和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相比T_(2)处理,T_(1)处理的嫩姜分枝数增加2.6个/株,株高增加7.7 cm,单株质量增加46.6 g;相比CK_(1)处理,T_(1)处理的嫩姜分枝数增加3.2个/株,株高增加10.0 cm,单株质量增加49.1 g。T_(1)处理的667 m^(2)产值和收益最高(14846.3元和12442.3元),分别比T_(2)处理高3157.1元和3097.1元,分别比CK_(1)处理高3990.9元和4050.9元,CK_(2)处理的均最低。说明,施用25%复合微生物肥可显著增加嫩姜分枝数、株高及单株产量,可提高嫩姜种植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姜 复合微生物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饶自蕾 颜一军 +7 位作者 陆建伟 严慧婷 常润润 李媛媛 赵红艳 白捌普 李春霖 高峻 《中国茶叶》 2025年第8期62-67,共6页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进一步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文章通过田间试验验证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茶树鲜叶产量、茶叶品质和茶园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新梢密度、一芽一叶密度和一芽二叶...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进一步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文章通过田间试验验证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茶树鲜叶产量、茶叶品质和茶园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新梢密度、一芽一叶密度和一芽二叶长度分别提高了128.77%、191.35%和29.01%,虽然一芽一叶百芽质量下降了27.72%,但鲜叶嫩度较高,茶树新梢生长较好,因此最终当季春茶产量提高90.29%。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有利于茶树新梢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积累,鲜叶内含物质更丰富。施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茶树新梢制作的成茶品质最佳,其绿茶香气高爽带花香,滋味醇厚鲜爽;红茶香气甜香馥郁、带花蜜香,滋味醇厚回甘、带花香。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发现,施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年均净收益为164160元/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年均产量和年均净收益分别提高137.50%和132.75%。综合来看,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能有效提高茶树鲜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可作为茶产业提质增产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茶树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施尿素或硫酸钾复合肥对北柴胡根系及土壤的影响
15
作者 汤兵 赵秀梅 +2 位作者 游景茂 张泽志 李坤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1-34,41,共5页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十堰市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在生产过程中肥料对其产量、药用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的影响,在一定底肥条件下,开展单一追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对二年生北柴胡根系生长、皂苷总含量、根际土壤水溶性团聚体及其根...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十堰市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在生产过程中肥料对其产量、药用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的影响,在一定底肥条件下,开展单一追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对二年生北柴胡根系生长、皂苷总含量、根际土壤水溶性团聚体及其根际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为75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N-P_(2)O_(5)-K_(2)O=14-16-15,总养分≥45%)和750 kg/hm^(2)复合益生菌肥(N-P_(2)O_(5)-K_(2)O≥5%,有机质≥45%)的情况下,追施2次尿素或硫酸钾复合肥对二年生北柴胡根系鲜重、主根长、总皂苷含量、根系构型、根际土壤水溶性团聚体、根际养分无显著影响,且土壤氮、磷含量较低。这可能是北柴胡在一定的土壤养分条件下,单一追施尿素或硫酸钾复合肥虽然有助于北柴胡生长,但北柴胡对土壤磷需求较多,造成侧根、根际土壤磷含量较少,因此追肥需要氮磷钾肥混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追肥 尿素 硫酸钾复合肥 根系形态 皂苷含量 根际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肥配施蚯蚓发酵液体肥对设施连作土壤及番茄风味物质的效应
16
作者 兰正芳 王继涛 +5 位作者 冯云星 虎志瑞 马兰 石磊 李增 曹云娥 《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3期48-56,共9页
为探究不同配方肥配施蚯蚓发酵液体肥对连作土壤养分、番茄品质的影响,以粉宴1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将农户常规施肥模式(CK)、园试1/2配方(T1)、目标产量配方(T2)3种不同营养液配方分别与蚯蚓发酵液体肥(E)配施,在番茄盛果期采集土壤样品... 为探究不同配方肥配施蚯蚓发酵液体肥对连作土壤养分、番茄品质的影响,以粉宴1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将农户常规施肥模式(CK)、园试1/2配方(T1)、目标产量配方(T2)3种不同营养液配方分别与蚯蚓发酵液体肥(E)配施,在番茄盛果期采集土壤样品、植株样品及果实样品,测定土壤化学性质、植株养分、果实品质及其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园试1/2配方(T1)、目标产量配方(T2)、园试1/2配方+蚯蚓发酵液体肥(T1+E)、目标产量配方+蚯蚓发酵液体肥(T2+E)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养分、番茄果实品质,同时改善了番茄风味物质。其中,相较于农户常规施肥模式(CK),园试1/2配方+蚯蚓发酵液体肥(T1+E)的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全氮、速效氮、铵态氮、硝态氮的质量比,磷酸酶、脲酶的活性,维生素C质量比,葡萄糖、蔗糖质量浓度分别提升了17.52%、77.40%、11.76%、100%、85.3%、30.04%、63.06%、180.82%、46.42%、37.13%、47.03%、34.91%。通过对不同处理的番茄品质指标进行熵权Topsis评价法分析,得出壬醛、正戊醇可以作为品质的评价因子,T1+E、T2+E的品质指标相对最佳。通过隶属函数分析,T1+E处理对于土壤养分与番茄品质的提升效果最好,对于番茄风味物质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蚯蚓发酵液体肥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效复混肥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17
作者 孙玉翠 李莹莹 +1 位作者 万邦隆 李恒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69,76,共5页
为了探究添加腐植酸和氨基酸两种增效剂的复混肥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设置盆栽土培试验,分别土施普通复混肥、氨基酸增效剂复混肥、腐植酸增效剂复混肥、氨基酸+腐植酸混合增效剂复混肥,以不施肥为对照,比较不同施肥... 为了探究添加腐植酸和氨基酸两种增效剂的复混肥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设置盆栽土培试验,分别土施普通复混肥、氨基酸增效剂复混肥、腐植酸增效剂复混肥、氨基酸+腐植酸混合增效剂复混肥,以不施肥为对照,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株高、叶片数、茎粗、根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植株地下部、地上部和整株湿质量,以及土壤养分、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添加增效剂的复混肥3个处理株高、叶片数、茎粗、根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植株地下部、地上部和整株湿质量均高于普通复混肥处理,混合增效剂复混肥促进幼苗生长的效果最佳。与普通复混肥相比,氨基酸、腐植酸、混合增效剂复混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23.99%、92.51%和168.79%,磷素利用率分别提高88.25%、131.77%和145.70%,钾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13.45%、264.48%和32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腐植酸 复混肥 澳洲坚果 增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锌、镁肥复配对甜叶菊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杨春胤 马凤捷 +1 位作者 谢忠清 张亚萍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2,共13页
选择硼、锌、镁肥进行复配,设置16个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对甜叶菊农艺性状、生理指标、糖苷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为河西地区甜叶菊叶面喷施中微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T7处理(硼、锌、镁肥施用量分别为7.5、7.5、22.5 kg/hm^(2))甜... 选择硼、锌、镁肥进行复配,设置16个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对甜叶菊农艺性状、生理指标、糖苷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为河西地区甜叶菊叶面喷施中微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T7处理(硼、锌、镁肥施用量分别为7.5、7.5、22.5 kg/hm^(2))甜叶菊株高最高、分枝数最多,较T16处理(对照,不施用硼、锌、镁肥)分别增加21.2%、92.5%。生物量方面,T4处理(硼、锌、镁肥施用量分别为22.5、7.5、7.5 kg/hm^(2))茎鲜质量最大,较对照增加116.4%;T7处理叶鲜质量和叶干质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139.6%和125.1%。生理指标方面,T8处理(硼、锌、镁肥施用量分别为7.5、7.5、7.5 kg/hm^(2))叶绿素总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18.3%和15.7%。糖苷累积方面,T5处理(硼、锌、镁肥施用量分别为7.5、22.5、22.5 kg/hm^(2))莱鲍迪苷A(RA)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26.2%;T2处理(硼、锌、镁肥施用量分别为22.5、22.5、7.5 kg/hm^(2))甜菊苷(Stv)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223.2%;T8处理总糖苷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29.6%;T7处理实现了RA(83.13 g/kg)和Stv(34.20 g/kg)协同高产。产量显示,T7处理产量达11788.5 kg/hm^(2),较对照增加125.1%。相关性分析显示,RA含量与叶绿素总量、S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Stv含量与叶绿素总量、S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总糖苷含量与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叶绿素总量、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含量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方差分析显示,锌肥、镁肥对RA和Stv含量影响极显著,硼肥、锌肥对株高影响极显著,镁肥对叶绿素总量影响极显著。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T7处理效果最优,即硼、锌、镁肥施用量分别为7.5、7.5、22.5 kg/hm^(2)时,最有利于促进甜叶菊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硼、锌、镁肥复配 产量 品质 甜菊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化肥配施对连作玉米产量和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
19
作者 李佳丽 王兴 +7 位作者 王娟 缪纯庆 王托和 关成平 贾改秀 武刚 胡海燕 陈晓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08-3117,共10页
为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化肥配施对连作玉米产量和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不同剂量CK+微生物菌剂、CK+不同剂量微生物菌剂共10个处理,对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统计,并测定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00... 为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化肥配施对连作玉米产量和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不同剂量CK+微生物菌剂、CK+不同剂量微生物菌剂共10个处理,对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统计,并测定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00%复合微生物菌剂和不小于80%化肥配施可提高籽粒百粒重3.0%~3.9%,增加产量6.4%~11.8%,提升根际细菌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玉米根际土壤优势菌和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改善土壤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综上所述,100%复合微生物菌剂和80%肥料配施为最佳剂量,起到减肥增产效果,促进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优势菌群丰度,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本试验可为解决玉米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中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化肥 玉米 根际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中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磷移动性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赵旭剑 房福力 +5 位作者 王梦 于程程 息伟峰 王盛锋 王刚 武良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55,共7页
为探究在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壤磷移动性及小油菜生长的影响,采用土壤磷可视化方法观察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并利用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油菜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可显著提高碱性土... 为探究在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壤磷移动性及小油菜生长的影响,采用土壤磷可视化方法观察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并利用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油菜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可显著提高碱性土壤磷的扩散距离,最适添加比例为18.66%~28.00%。且相同硫含量条件下,以硫酸铵为硫来源的复合肥对碱性土壤磷的扩散距离优于以硫酸钾为硫来源的复合肥。随着复合肥中硫酸铵比例的提高,小油菜叶鲜重、叶干重、根干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复合肥中添加18.66%的硫酸铵促进小油菜生长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同等硫含量(S 4.51%)的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处理的小油菜叶绿素含量和根干重显著优于硫酸钾复合肥。试验结果为复合肥产品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在实现磷肥高效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磷移动性 碱性土 复合肥 小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