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畦作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对花生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李元高 闫悦敏 +6 位作者 刘美佳 李秀霞 葛战昌 张文生 赵婷婷 王建国 张佳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4-651,共8页
【目的】研究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效应。【方法】设置大田试验,评估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和氮、磷、钾、钙养分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CFG(复合肥+钙肥)、BBF(炭基肥)、SRF(... 【目的】研究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效应。【方法】设置大田试验,评估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和氮、磷、钾、钙养分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CFG(复合肥+钙肥)、BBF(炭基肥)、SRF(缓释复混肥)的荚果产量较CF(复合肥)分别显著提高15.0%、7.3%、12.9%。与CF相比,CFG、BBF、SRF处理单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8.2%、7.1%和8.3%,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百果重,有利于提高花生收获指数。CFG和SRF处理的叶、荚果、植株氮积累量较CF分别提高17.4%、24.9%、20.7%和15.1%、22.3%和19.2%。荚果、植株磷素积累量均以CFG最高,SRF次之。SRF、BBF、CFG处理的茎和叶钾、钙积累量与CF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荚果中钾、钙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F处理,分别提高31.6%、22.2%、27.5%和20.7%、11.1%和16.2%。施肥降低了氮、磷、钾和钙在根、茎和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了荚果中氮、磷、钾和钙的分配比例。相比CF处理,CFG、SRF和BBF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56.4%、27.3%和39.6%。【结论】复合肥配施钙镁磷肥、缓释复混肥、炭基肥均可促进花生根系对氮、磷、钾、钙的吸收积累,提高了干物质与氮、磷、钾、钙在生殖器官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增加了荚果产量,有利于氮素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缓释复混肥 炭基肥 畦作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拌种和施肥方式对鲁西北地区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高祺 高凤菊 +6 位作者 田艺心 曹鹏鹏 李春燕 王春雨 华方静 朱金英 朱冠雄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44-147,共4页
为明确复合菌剂拌种和缓控复合肥在鲁西北地区大豆生产上的应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以山东省区试对照品种齐黄34为供试材料,设置T_(1)(不拌种+常规施肥)、T_(2)(复合菌剂拌种+常规施肥)、T_(3)(复合菌剂拌种+缓控复合肥)3个处理,对大... 为明确复合菌剂拌种和缓控复合肥在鲁西北地区大豆生产上的应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以山东省区试对照品种齐黄34为供试材料,设置T_(1)(不拌种+常规施肥)、T_(2)(复合菌剂拌种+常规施肥)、T_(3)(复合菌剂拌种+缓控复合肥)3个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根瘤干重、产量及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T_(1)相比,T_(2)和T_(3)处理均能优化植株农艺性状,提高植株结瘤能力,促进大豆产量和品质提升。尤其在T_(3)处理下,大豆株高和主茎节数增幅分别为10.44%、2.50%;在鼓粒期植株根、茎、叶、叶柄、豆荚、根瘤干重、总干重增幅分别为36.07%、22.90%、23.03%、37.07%、11.36%、21.74%、21.59%;产量增加8.62%。通过复合菌剂拌种及缓控复合肥施用,可以达到大豆高质、高效生产,进而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缓控复合肥 大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复混肥料“产—销—用”现状调研与产业发展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安吉 姜国壮 +2 位作者 侯文峰 高强 王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8,共11页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2021—2022年对吉林省复混肥企业、不同地区的乡/镇肥料经销商和玉米种植户开展问卷调查,分别收到有效问卷20、85和255份,分析了“产—销—用”环节的产品类型、养分含量及群体特征,为区域化肥产业发展、农田减肥增效...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2021—2022年对吉林省复混肥企业、不同地区的乡/镇肥料经销商和玉米种植户开展问卷调查,分别收到有效问卷20、85和255份,分析了“产—销—用”环节的产品类型、养分含量及群体特征,为区域化肥产业发展、农田减肥增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0年来吉林省农业生产中复混肥投入量持续增加,目前肥料复合化率达7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吉林省复混肥企业的复合肥、掺混肥产品占比平均分别为46.1%和53.9%,具有缓/控释功能产品占比平均为51.6%。不同规模企业的产品类型差异明显,大中型企业以复合肥为主(占比分别为75.4%和58.9%),小型企业以掺混肥为主(占比85.5%),大、中、小型企业生产缓/控释肥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1.7%、50.6%和74.8%。乡/镇肥料经销商销售的复混肥品牌大多在3~4个(占比55%),吉林省内肥料企业产品平均占比46.7%。复合肥、掺混肥平均销售比例分别为47.9%和52.1%,缓/控释肥平均销售比例为37.4%。玉米种植户采用一次性施肥方式的平均比例达76%,复合肥、掺混肥平均施用比例分别为43.6%和56.4%,缓/控释肥平均施用比例为42.7%。相比西部地区,中东部地区掺混肥、缓/控释肥的销售与使用比例明显更高。总养分含量45%~50%、含氮量≥25%的复混肥是吉林省生产、销售及施用的主要产品,小型企业的高氮肥产品占比更高,中东部地区总养分含量≥50%、含氮量≥25%的肥料售用比例也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肥料经销商和玉米种植户年龄主体分别为40~50和50~60岁,受教育程度分别以高中和初中学历为主,部分有较高学历的中青年经销商(38.8%)和农户(19.6%)认为控释肥材料可能存在环境污染风险。不同地区农户选购肥料首要的考虑因素均为肥料价格(占比24.9%),而后为肥料效果、肥料品牌和经销商宣传等。可见,目前掺混肥及高浓度、高含氮量肥料成为吉林省复混肥“产—销—用”主流产品,缓/控释产品比例大幅增加,建议未来从肥料立法、产品创新、优化营销和强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推进肥料行业转型、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复混肥料 缓/控释肥 肥料生产 肥料销售 肥料施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对青冈苗木的促长作用及其营养机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鞠昕萌 黄逢龙 喻方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分别设置4个施氮浓度梯度(0.1、0.2、0.3、0.4 g/株)进行试验,生长季末取样对生物量、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和基质酶活性进行测定,计算元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分析缓释肥和复合肥不同施氮量对青冈容器苗生物量、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和积累量以... 分别设置4个施氮浓度梯度(0.1、0.2、0.3、0.4 g/株)进行试验,生长季末取样对生物量、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和基质酶活性进行测定,计算元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分析缓释肥和复合肥不同施氮量对青冈容器苗生物量、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和积累量以及基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和复合肥的处理均有利于青冈容器苗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基质酶活性的提高,在总用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缓释肥的处理几乎均优于复合肥,总体上在H_(3)处理下各指标的提高效果最佳。H_(3)处理下,青冈容器苗总生物量的积累较CK增加了86.24%;整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量分别是CK的2.85倍、2.09倍和2.47倍;土壤酶中的脲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分别较CK提高了18倍、2.84倍和2.81倍。营养元素分配中,施肥更有利于提高青冈容器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地上分配比例。在相关性分析中,生物量、元素积累量以及基质酶活性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就青冈容器苗营养元素积累和基质酶活性而言,施用缓释肥的效果总体上优于复合肥,大部分情况下H_(3)处理的青冈容器苗的营养元素积累量和基质酶活性最好,建议在培育青冈优质壮苗时施用2.14 g/株缓释肥(氮含量为0.3 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容器苗 缓释肥 复合肥 营养元素 基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粪石法回收模拟压裂返排液中铵钾镁的研究
5
作者 陈江豪 谢慧嘉 +4 位作者 何刚 张政 丁玲 陈武 刘凯文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73-2879,共7页
以鸟粪石沉淀法同时资源化回收模拟压裂返排液中的铵钾镁。首先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鸟粪石回收效率的影响,探究了其它共存离子以及碳酸钠预处理钙的影响;然后使用正交实验优化回收工艺条件,最后对最佳条件下的回收产物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以鸟粪石沉淀法同时资源化回收模拟压裂返排液中的铵钾镁。首先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鸟粪石回收效率的影响,探究了其它共存离子以及碳酸钠预处理钙的影响;然后使用正交实验优化回收工艺条件,最后对最佳条件下的回收产物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鸟粪石沉淀反应较快,能在20 min达到平衡,适当增加初始pH、镁磷比、磷氮比和晶种量能提高回收效率;发现Na~+影响较小,而Ca^(2+)产生较大不利影响,通过添加碳酸钠预处理钙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回收率;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回收条件(pH=10.5、Mg/(N+K)/P=1.1/1/1.3、晶种量=1.2 g/L)下铵回收率最高为99.30%;SEM-EDS、XRD、FTIR表征分析表明鸟粪石成功回收。可为压裂返排液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资源化回收 脱盐 鸟粪石沉淀法 复合缓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桉树专用追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唐春红 吴朝学 +2 位作者 姚姜铭 於艳萍 王凌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筛选出更适合广西桉树生长的专用肥料,为桉树林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按施用肥料为长效缓释肥、桉树专用肥、桉树复混肥设3个处理,各处理养分含量投入相同,进行3年的追肥试验,测定各处... 【目的】筛选出更适合广西桉树生长的专用肥料,为桉树林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按施用肥料为长效缓释肥、桉树专用肥、桉树复混肥设3个处理,各处理养分含量投入相同,进行3年的追肥试验,测定各处理树高、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比较长效缓释肥与普通桉树专用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长效缓释肥的处理树高、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在第一次追肥1年后均优于其他两个处理,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桉树专用肥处理的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在第二次追肥半年后均优于桉树复混肥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施用长效缓释肥对桉树生长起到最为积极的作用。【结论】在等养分含量投入施肥的情况下,长效缓释肥促进桉树生长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追肥 长效缓释肥 桉树专用肥 桉树复混肥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和复合肥对火力楠容器苗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彭玉华 郝海坤 +2 位作者 曹艳云 黄志玲 何琴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索培育火力楠容器苗最适宜的肥料类型和施用水平,为培育火力楠优质健壮容器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用纯黄心土作为育苗基质,按添加不同水平(0.2%、0.4%、0.6%、0.8%和1.0%)的缓释肥和施用不同水平... 【目的】探索培育火力楠容器苗最适宜的肥料类型和施用水平,为培育火力楠优质健壮容器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用纯黄心土作为育苗基质,按添加不同水平(0.2%、0.4%、0.6%、0.8%和1.0%)的缓释肥和施用不同水平(0.3%、0.5%、0.7%和0.9%)的复合肥设不同处理,纯黄心土基质为对照(CK),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火力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叶绿素相对含量、生物量和保存率等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苗木质量。【结果】添加缓释肥和施用复合肥的处理均能促进火力楠苗高、地径、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增加和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且添加缓释肥的处理均优于施用复合肥处理;在添加缓释肥水平为0.6%以下时,火力楠苗高、地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积累随着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0.6%以后,随着肥量的增加反而下降;添加缓释肥和施用复合肥不能提高火力楠苗木的保存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表现最好的是处理3(缓释肥水平0.6%),总体来说,缓释肥处理和复合肥处理均优于CK,缓释肥处理更优于复合肥处理。【结论】火力楠容器苗培育时建议采用在基质中添加0.6%缓释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楠 容器苗 缓释肥 复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复合肥与覆膜旱作对水稻氮素营养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苏胜齐 王正银 +1 位作者 张敏 胡小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缓释复合肥对覆膜旱作水稻生长、产量、叶片氮素形态、氮肥利用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氮型无机型缓释复合肥(SRF1)条件下,覆膜旱作(DF)水稻植株生长、产量、氮素营养和稻米品质优于...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缓释复合肥对覆膜旱作水稻生长、产量、叶片氮素形态、氮肥利用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氮型无机型缓释复合肥(SRF1)条件下,覆膜旱作(DF)水稻植株生长、产量、氮素营养和稻米品质优于常规淹水栽培(CF),DF和CF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64.90%和37.15%。同为覆膜旱作时,施用高氮型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SRF2)的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分蘖期和孕穗期植株叶片氨基酸、NO3--N含量较高,而植株叶片蛋白氮和全氮含量以高氮型无机缓释复合肥处理(SRF1)较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业利用率均以SRF2>SRF1>SRF3,氮肥生理利用率差异不大。覆膜旱作和施用缓释复合肥能提高稻米营养品质,稻米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与水稻分蘖期叶片的蛋白氮和全氮含量皆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复合肥 覆膜早作 氮紊营养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包膜缓释复合肥养分释放特性及小麦对养分的吸收 被引量:16
9
作者 董燕 王正银 +2 位作者 田秀英 朱红霞 苏胜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1,共6页
采用土壤恒温培养模拟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非包膜缓释复合肥(SRF)和普通复合肥(CCF)氮、磷、钾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特性与小麦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关系,以评价其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非包膜缓释复合肥在土... 采用土壤恒温培养模拟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非包膜缓释复合肥(SRF)和普通复合肥(CCF)氮、磷、钾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特性与小麦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关系,以评价其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非包膜缓释复合肥在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缓释能力优于普通复合肥,且各养分释放量以氮〉钾〉磷,与小麦的需肥特性相一致。盆栽小麦生育前期吸收普通复合肥的养分多于非包膜缓释复合肥,中、后期则相反,显示非包膜缓释复合肥的养分释放规律较普通复合肥能更好地符合小麦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与普通复合肥料相比,非包膜缓释复合肥肥效更好,分别提高小麦地上部、地下部、籽粒和总产量18.O%、7.55%、12.4%、14.9%;分别提高氮、磷、钾养分表观利用率23.6%,15.4%和63.7%。两种复合肥的3种养分累积释放量和小麦累积吸收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均可用三次回归方程表征(r=0.9285~~0.9968^**),非包膜缓释复合肥氮素养分释放的拟合度高于普通复合肥,非包膜缓释复合肥的作物适应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包膜缓释复合肥 钾养分 释放特性 小麦 产量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复合肥对茄子产量和不同采果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菲 李银科 +2 位作者 王正银 张晓玲 唐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5-363,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缓释复合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茄子产量和不同采果期品质的影响,对茄果类蔬菜生产上施用缓释复合肥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茄子整个采收期统计果实产量和茄子采果期 3 次采样测定茄子营养品质(维生素 C、氨基酸、可溶性...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缓释复合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茄子产量和不同采果期品质的影响,对茄果类蔬菜生产上施用缓释复合肥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茄子整个采收期统计果实产量和茄子采果期 3 次采样测定茄子营养品质(维生素 C、氨基酸、可溶性糖)、卫生品质(硝酸盐)和保健品质(黄酮、芦丁、茄碱)。结果表明,施用缓释复合肥(SRF)较化肥(CF)和普通复合肥(CCF)显著增加茄子产量(增幅分别为 3.5 %~29.1 %和 3.7%~24.8 %),各处理产量序列为 SRF1>SRF4>SRF2>SRF3>CCF>CF。缓释复合肥各处理显著增加茄子盛果后期维生素 C、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且 SRF3 较化肥和普通复合肥显著降低茄子盛果中、后期硝酸盐含量。对于保健品质,缓释复合肥各处理较化肥显著增加茄子盛果中、后期芦丁含量 10.0 %~24.0 %和 10.0 %~50.0 %,并显著降低茄子整个采果期茄碱含量 33.9 %~47.7 %、36.8 %~49.0 %和 18.7 %~35.4 %,以 SRF1 和 SRF2 效果最好。缓释复合肥各处理以 SRF1 茄子产量最高、品质最优,SRF2 次之;从茄子高产高效看,以 SRF2 处理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复合肥 茄子 营养品质 保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复合肥料对茎瘤芥产量、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菲 王正银 +2 位作者 赵欢 张国平 吕慧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X期68-72,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缓释复合肥用量对茎瘤芥生物学性状、产量、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专用肥相比,施用缓释复合肥能改善茎瘤芥生物学性状,提高茎瘤产量。缓释复合肥处理的茎瘤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VC...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缓释复合肥用量对茎瘤芥生物学性状、产量、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专用肥相比,施用缓释复合肥能改善茎瘤芥生物学性状,提高茎瘤产量。缓释复合肥处理的茎瘤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VC含量变化不大。施用缓释复合肥显著降低了茎瘤的硝酸盐含量,改善其卫生品质。施用缓释复合肥增加了茎瘤芥茎叶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缓释复合肥的不同施用量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缓释复合肥减量5%处理,即81.7kg·(667m2)-1为缓释复合肥经济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复合肥料 茎瘤芥 产量 品质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用缓释肥的土壤氨挥发特性及其对辣椒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崇力 韩桂琪 +6 位作者 徐卫红 杨芸 熊仕娟 谢文文 张进忠 王正银 谢德体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采用室内扩散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大颗粒尿素(PUR)、辣椒专用复混肥(LCCF)、辣椒专用缓释复混肥(LSRF)土壤的氨挥发特性,并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LSRF、LCCF、普通复合肥(OCCF)、市场非包膜缓释复合肥(MSRF)对‘渝椒五号’和‘改良早丰’辣... 采用室内扩散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大颗粒尿素(PUR)、辣椒专用复混肥(LCCF)、辣椒专用缓释复混肥(LSRF)土壤的氨挥发特性,并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LSRF、LCCF、普通复合肥(OCCF)、市场非包膜缓释复合肥(MSRF)对‘渝椒五号’和‘改良早丰’辣椒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的影响,探讨LSRF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室内扩散模拟试验中,前28 d氨释放速率总体表现为PUR>LCCF>LSRF>不施肥(CK),28 d以后LSRF的氨释放速率略高于PUR和LCCF处理。培养70 d时,PUR、LSRF和LCCF的氨挥发量分别为71.87 mg·kg-1、54.29 mg·kg-1和63.49 mg·kg-1,LSRF比PUR和LCCF分别降低了24.5%和11.7%。土培试验中,LSRF处理显著提高了2个辣椒品种的果实重量,‘渝椒五号’和‘改良早丰’分别较OCCF处理增产64.7%和33.8%。与OCCF处理相比较,LSRF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辣椒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渝椒五号’和‘改良早丰’LSRF处理的氮素表观利用率较OCCF处理分别增加62.5%和123.1%,‘改良早丰’和‘渝椒五号’LSRF处理的磷素表观利用率分别较OCCF处理提高了14.0倍和3.2倍,钾素表观利用率分别较OCCF处理提高了28.7%和1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复合肥 氨挥发特性 肥料表观利用率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率法快速检测缓释复合肥养分释放的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戴建军 樊小林 喻建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8,共6页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获得的缓释复合肥料Osmocote静水培养液中氮、磷、钾3种养分累积释放曲线的差异,探讨缓释复合肥料养分释放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静水溶出率法,在25℃和40℃条件下分别测定溶液中的养分含量和电导率,利用电导率—氮、磷...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获得的缓释复合肥料Osmocote静水培养液中氮、磷、钾3种养分累积释放曲线的差异,探讨缓释复合肥料养分释放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静水溶出率法,在25℃和40℃条件下分别测定溶液中的养分含量和电导率,利用电导率—氮、磷、钾养分浓度标准曲线法(方法Ⅰ)和电导率—实测养分浓度回归分析法(方法Ⅱ)分别求得缓释肥料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Osmocote包膜缓释肥料的电导率—氮、磷、钾养分浓度标准曲线(方法Ⅰ)都呈二次曲线,相关系数均等于1;电导率—实测氮、磷、钾养分浓度回归分析曲线(方法Ⅱ)也都呈二次曲线,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电导率与氮素浓度相关性最好,钾次之,磷最差;方法Ⅰ和方法Ⅱ所得的养分释放率相比,氮的相对误差最小,钾次之,磷相差甚远。因此,电导率—氮素浓度标准曲线法(方法Ⅰ)与电导率—实测养分浓度(方法Ⅱ)相比,既方便快捷,又可以保证较小的相对误差,可以作为氮、磷、钾复合型缓释肥料养分释放快速检测的一种较好的备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复合肥料 电导率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机矿物应用于包膜复合肥的氮素释放特征及其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牟林 韩晓日 +2 位作者 于成广 聂大杭 吴正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9-1188,共10页
探讨了不同无机矿物用于膜材料后的包膜复合肥氮素养分释放特性、生物效应和评价方法。采用了土壤淋溶和土壤盆栽试验两种方法。试验方法的不同造成土壤盆栽与淋溶试验中各处理养分释放拟合曲线的差异。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都能说明:无... 探讨了不同无机矿物用于膜材料后的包膜复合肥氮素养分释放特性、生物效应和评价方法。采用了土壤淋溶和土壤盆栽试验两种方法。试验方法的不同造成土壤盆栽与淋溶试验中各处理养分释放拟合曲线的差异。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都能说明:无机矿物材料能有效地保持N素养分较长时间处于NH_4^+-N形态,减少了因转化为NO_3^--N形态造成的养分淋溶损失,但是各种材料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盆栽试验中养分累计释放量与释放速率虽然快于作物的生理需求,但是受矿物材料和土壤缓冲作用的影响,作物氮素供应状况良好。与普通复合肥相比,各无机矿物用于包膜肥后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蒙脱土效果最好,其次为高岭土,且差异显著。滑石粉、硅粉、硅藻土与前两者相比效果稍差,差异显著,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无机矿物材料的耐水程度,养分吸附、固定能力和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会影响包膜肥的养分释放性能。对于膜层疏松、耐水性差、主要靠养分吸附和固定机理控释的包膜肥来说,采用土壤作为养分释放介质更接近真实释放性能。评价包膜肥料的性能应该充分考虑养分形态、膜材特性、包膜工艺、土壤环境、供试作物等各方面因素,重点在"肥料-土壤-作物"系统中考察,从多种角度制定不同方案,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其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矿物包膜肥 缓/控释复合肥料 控制释放材料 氮素利用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复合肥对不同品种莴笋光合特性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菲 李会合 王正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63,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普通化肥和缓释复合肥在适量和高量施肥下对大白甲和双尖莴笋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重庆地区高产优质莴笋生产中广泛应用缓释复合肥提供参考.本试验研究普通化肥和缓释复合肥的适量(150-50-100)和高量(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普通化肥和缓释复合肥在适量和高量施肥下对大白甲和双尖莴笋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重庆地区高产优质莴笋生产中广泛应用缓释复合肥提供参考.本试验研究普通化肥和缓释复合肥的适量(150-50-100)和高量(225-75-150)施肥水平对2个品种莴笋产量、光合特性、硝酸盐、维生素C、糖组分和氨基酸组分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缓释复合肥适量(SRFO)和高量(SRFH)处理较普通化肥适量(CFO)和高量(CFH)处理显著改善2个品种莴笋叶片的光合特性,使气孔导度(Gs)增加43.3%~115%,胞间CO2质量分数(Ci)增加6.9%~24.4%,蒸腾速率(Tr)增加54.6%~143%.与普通化肥相比,缓释复合肥处理使2个品种莴笋茎和叶产量显著提高,茎增加8.1%~25.4%,叶增加8.1%~32.1%,以及硝酸盐质量分数显著降低,茎降低11.7%~18.1%,叶降低5.0%~17.0%.从整体趋势上看2个品种莴笋茎和叶维生素C、蔗糖、总糖、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以缓释复合肥处理较好.缓释复合肥较普通化肥能使莴笋显著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复合肥 莴笋 光合特性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复合肥料对土壤氮素库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董燕 王正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707-6714,共8页
采用小麦盆栽生物试验、实验室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缓/控释复合肥料(SRF)对土壤氮素养分库中不同组分(微生物量氮、固定态铵、NH4+-N、NO3--N、铵离子周转库)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小麦吸收氮素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分... 采用小麦盆栽生物试验、实验室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缓/控释复合肥料(SRF)对土壤氮素养分库中不同组分(微生物量氮、固定态铵、NH4+-N、NO3--N、铵离子周转库)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小麦吸收氮素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分蘖初期,SRF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NH4+-N含量较普通复合肥料(CCF)低,此后整个小麦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量氮、NH4+-N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以SRF处理高于CCF处理,其中SRF处理的小麦土壤NH4+-N含量较CCF处理高108.1%—271.7%;在小麦生长前期,SRF处理土壤固定态铵含量较CCF低;在小麦生长中期,SRF处理土壤固定态铵含量较CCF处理高;与CCF处理比较,SRF处理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经历先升高后降低、在生育后期又升高的趋势。在小麦生育前期,CCF处理土壤"铵离子周转库"由371.3 mg/kg降至259.1 mg/kg;SRF处理土壤"铵离子周转库"由306.5 mg/kg升至324.5 mg/kg。在小麦需氮量较高的拔节期,CCF处理土壤"铵离子周转库"与前一次之差值仅为34.18 mg/kg,而SRF处理则达到77.21 mg/kg,表明小麦生育前期SRF土壤"铵离子周转库"能够固定更多的铵离子,降低铵离子的损失;在小麦需氮量较高的时期,"铵离子周转库"则释放更多的铵离子以供给小麦吸收利用。小麦生长初期CCF处理释放养分速率较快,小麦植株吸氮量高于SRF处理;生长中、后期SRF处理释放养分量较CCF处理高,此阶段小麦吸氮量以SRF>CCF。不同处理对小麦吸氮量的影响与对小麦生物量变化是基本一致的,即初期以CCF>SRF,中后期以SRF>CCF,收获期SRF处理较CCF处理分别提高小麦生物量15.32%、吸氮量13.51%。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生物试验中SRF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固定态铵以及"铵离子周转库"的动态变化与小麦吸氮量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8728*—-0.9006**),SRF调控土壤氮素库的能力较CCF更强,能更好的协调土壤氮素养分供应与小麦氮素需求间的动态平衡和提高肥料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复合肥 土壤氮素库 调控作用 小麦 氮素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包裹型缓释肥料肥效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智 何生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60-362,共3页
采用微区试验方法 ,对小试生产的矿物包裹型缓释复合肥料进行了肥效研究。结果表明 ,缓释肥料与等养分量的复合肥料相比 ,黑麦草的干物质累积量显著增加 ,增幅为 6 4 %~ 8 1%,缓释肥料的肥效期明显延长、肥料增产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 矿物包裹型缓释肥料 肥效 复合肥 缓释性 微区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和缓释复合肥对中性和微碱性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菲 谷守宽 +1 位作者 袁婷 王正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07-113,共7页
为揭示缓控释肥料养分缓释或控释对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作用规律,该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和田间试验,探讨缓释复合肥、化肥和普通复合肥对室内恒温培养和田间试验中性和微碱性土壤表面电位、表面电荷密度、比表面积和表面电荷数量的影... 为揭示缓控释肥料养分缓释或控释对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作用规律,该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和田间试验,探讨缓释复合肥、化肥和普通复合肥对室内恒温培养和田间试验中性和微碱性土壤表面电位、表面电荷密度、比表面积和表面电荷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室内恒温培养下,等养分3种肥料以缓释复合肥较化肥处理增加中性土表面电位、表面电荷密度和表面电荷数量,而对于比表面积,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呈显著增加(P<0.05),增幅为34.2%~81.2%,且随着缓释复合肥施用量增加中性土表面电荷密度和比表面积呈增加趋势;2)根据培养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与其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可知,土壤表面电荷密度和比表面积均分别与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呈正相关;3)田间条件下,中性土壤表面电位值、表面电荷密度和表面电荷数量以缓释复合肥大于化肥,微碱性土壤表面电荷密度以缓释复合肥显著高于化肥和普通复合肥(黑圣长茄土壤增幅为7.9%和6.5%,竹茄土壤增幅为12.9%和5.3%),且表面电荷数量以缓释复合肥高于化肥;4)田间土壤表面电化学各指标与茄子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缓释复合肥匀速释放多种形态氮素和丰富的有机质,其适宜的养分含量和比例成为稳定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物质基础,最终提高土壤保肥供肥特性,可实现生长期较长作物的营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土壤 电化学 缓释复合肥 化肥 中性土壤 微碱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肥料技术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潘振玉 蔡孝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81-789,共9页
对几种重要的新型肥料 ,如缓释 /控释肥料、硝酸钾和硝酸钾系复混肥、有机 -无机复混肥和生物复合肥料等的国内外技术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
关键词 肥料 技术进展 缓释/控释肥料 硝酸钾 硝酸钾系复混肥 有机-无机复混肥 生物复合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菲 袁婷 +1 位作者 谷守宽 王正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44-2051,共8页
研究缓释复合肥不同用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缓释复合肥有着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室内长期恒温培养和磷脂脂肪酸法,以化肥和普通复合肥适量施用养分量为对比,研究缓释复合肥适量、高量和超... 研究缓释复合肥不同用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缓释复合肥有着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室内长期恒温培养和磷脂脂肪酸法,以化肥和普通复合肥适量施用养分量为对比,研究缓释复合肥适量、高量和超高量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RF1、SRF2、SRF3(缓释复合肥适量、高量和超高量)较CK(不施肥)和CF1(化肥适量)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且较CK、CF1和CCF1(普通复合肥适量)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着缓释复合肥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没有随着施肥水平的倍量增加而倍量增加,且SRF2和SRF3无显著差异。缓释复合肥(SRF1、SRF2和SRF3)较CK、CF1和CCF1增加土壤PLFA的种类和含量,且总PLFA含量增加7.4%—26.7%、17.6%—38.7%和12.8%—33.0%,3个施肥水平以SRF2作用效果最好,总PLFA含量最高,分别较SRF1和较SRF3高16.4%和17.9%。土壤细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PLFA含量以SRF1和SRF2显著高于CF1和CCF1。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施肥处理分布较多PLFA的优势种群,SRF3与SRF1和SRF2的PLFA结构差别较大。综上认为,适量施肥水平以缓释复合肥较化肥和普通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显著,其中缓释复合肥3个施肥水平以高量施肥水平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复合肥 磷脂脂肪酸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