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化工污泥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与水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子睿 赵计辉 +3 位作者 董圣焜 王奕仁 何国锋 柳金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2,共7页
现代煤化工产业是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煤化工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含水率高、脱水性差的煤化工污泥,是制约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典型难处理固废。煤化工污泥的脱水性受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及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对其解析将有... 现代煤化工产业是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煤化工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含水率高、脱水性差的煤化工污泥,是制约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典型难处理固废。煤化工污泥的脱水性受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及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对其解析将有助于揭示煤化工污泥的束水结构并可为煤化工污泥高效脱水方法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研究以煤制烯烃污泥及煤制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解析其微生物种群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和低场核磁共振法(LF-NMR,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表征污泥的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煤化工产业选取的污水处理工艺不同,导致煤化工污泥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两种污泥中的主要菌种;LF-NMR法测得水分分布更为准确,根据污泥中水的结合能可将其划分为结合水、机械结合水以及自由水,污泥中大部分水分(90%以上)为机械结合水;采用能够破坏污泥絮体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脱水方法,可以进一步实现煤化工污泥的高效、深度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污泥 生物种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分析 水分分布 低场核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size结构种群系统的半离散化模型及最优控制
2
作者 巴争刚 雒志学 +1 位作者 尹雪文 于晓娣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115-120,共6页
建立了一类具size结构的连续性模型,利用半离散逼近法使其转化为半离散化模型。探讨了半离散化模型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依靠法锥相关知识证明了最优控制问题解存在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size结构的生物种群 半离散化 古典解 最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军 唐志敏 +3 位作者 刘建国 张东升 刘萍 蒋桂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8-1422,共5页
通过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技术分析长期不同连作年限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变化,揭示棉花连作及秸秆还田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秸秆还田连作模式下真菌数量持续增加,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在连作5... 通过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技术分析长期不同连作年限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变化,揭示棉花连作及秸秆还田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秸秆还田连作模式下真菌数量持续增加,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在连作5-20 a逐渐下降,25 a后又上升;非秸秆还田连作模式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其微生物种群变化与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变化一致,但非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比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在连作5、10和15 a降低42.9%、57.9%、70.6%和41.9%、54.7%和65.7%,而真菌数量增加28.4%、80.8%和116.7%。说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微生物数量,改善棉田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连作棉田土壤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呈随连作年限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B/F)和放线菌/真菌(A/F)比值在秸秆还田模式下先逐渐减小至连作25 a有升高,而非秸秆还田模式下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连作 秸秆还田 生物 生物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版纳甜龙竹种群生物量结构及其回归模型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清 苏光荣 +5 位作者 段柱标 何开红 郭永杰 王正良 孙启祥 彭镇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7-134,共8页
【目的】为版纳甜龙竹的合理经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云南省勐仑镇人工栽培的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Nees et Arn.ex Munro)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版纳甜龙竹单株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种群生物量结构,并对... 【目的】为版纳甜龙竹的合理经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云南省勐仑镇人工栽培的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Nees et Arn.ex Munro)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版纳甜龙竹单株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种群生物量结构,并对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结果】版纳甜龙竹秆、枝、叶3种器官含水率随龄级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竹叶的含水率变化较小。人工林的总生物量为141 598 kg/hm2,其秆、枝、叶、地下部的生物量分别为74674,23381,8071,35472 kg/hm2,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依次为52.74%,16.51%,5.70%,25.05%;Ⅰ龄级、Ⅱ龄级、Ⅲ龄级、Ⅳ龄级和≥Ⅴ龄级版纳甜龙竹的生物量分别为15 899,21 013,37 124,32 495和35 067 kg/hm2,占总生物量比例依次为11.23%,14.84%,26.22%,22.95%,24.76%;版纳甜龙竹的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除低于慈竹以外,均比其他竹种高。版纳甜龙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D)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秆生物量(Bs)、地上部生物量(Ba)与胸径(D)间的拟合模型分别为Bs=0.180 6D1.802 2(竹龄(a)≤1)、Bs=0.0803D2.304 4(a>1)和Ba=0.0795D2.455 9(a>1),且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建立了竹秆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用其估算各器官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甜龙竹 生物 种群结构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胺类肥料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军伟 孙万春 +3 位作者 胡庆发 俞巧钢 王强 符建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采集连续种植茄子4年以上的连作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将传统的人工培养法和现代分子技术PCR-DGGE法相结合,旨在探明长期连作蔬菜土壤施用石灰氮和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以及配施稻草后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石灰氮处理能有... 采集连续种植茄子4年以上的连作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将传统的人工培养法和现代分子技术PCR-DGGE法相结合,旨在探明长期连作蔬菜土壤施用石灰氮和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以及配施稻草后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石灰氮处理能有效提高连作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的数量,提高细菌/真菌比值(B/F)和放线菌/真菌比值(A/F),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促使连作土壤从真菌主导型向细菌主导型转化,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状态,从而起到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双氰胺的处理效果不如石灰氮处理。PCR-DGGE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氰胺类肥料改变了连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种群结构,产生了一些新的种属和优势种群,也对一些种群有抑制作用;氰胺类肥料均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石灰氮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改变大于双氰胺,配施稻草明显有利于氰胺类肥料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氰胺类肥料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氮 双氰胺 连作土壤 生物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GE污泥堆肥工艺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傅以钢 王峰 +2 位作者 何培松 夏四清 赵建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98-101,共4页
用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污泥堆肥工艺中的细菌种群动态变化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法污泥堆肥周期小于8d.对污泥堆肥各工艺环节样品进行DGGE指纹图谱和相似性系数Cs值分析,发现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微生态结构的Cs值越来越高,说... 用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污泥堆肥工艺中的细菌种群动态变化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法污泥堆肥周期小于8d.对污泥堆肥各工艺环节样品进行DGGE指纹图谱和相似性系数Cs值分析,发现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微生态结构的Cs值越来越高,说明微生物种群结构愈趋稳定.证实污泥微生态能迅速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调整内部细菌种群结构,从而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优势细菌种群能长时间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生物种群结构 16S RDNA DGGE 堆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袋苹果微域环境下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文胜 吕德国 +3 位作者 于翠 秦嗣军 杜国栋 赵德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0-832,共3页
为了探讨套袋微域环境下微生物种群及对果实病害和质量的影响,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套袋苹果袋内微域环境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不同果袋和苹果表面不同部位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苹果... 为了探讨套袋微域环境下微生物种群及对果实病害和质量的影响,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套袋苹果袋内微域环境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不同果袋和苹果表面不同部位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苹果套袋微域环境下,主要真菌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还包括镰刀菌(Fusarium)和青霉菌(Penicillium);主要放线菌是烬灰类群(Cinereus),另外还有白色类群(Albosporus)、绿色类群(Viridis)和黄色类群(Flavus)等;不同果袋种类和果实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套袋 微域环境 生物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琴 程光平 +4 位作者 李文红 姬永杰 桑明远 左婷 赵天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5,共7页
浮游生物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物指标,为了解广西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的水质状况,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金陵至清川桥江段网箱养殖区设置2个监测断面,每两个月采样1次,对其水质和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密度和优势种变化进行了系统... 浮游生物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物指标,为了解广西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的水质状况,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金陵至清川桥江段网箱养殖区设置2个监测断面,每两个月采样1次,对其水质和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密度和优势种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邕江网箱养殖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8属(种),绿藻、硅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2.8%、24.5%;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44属(种),优势种为轮虫类,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43.2%。总体看来,邕江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种数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浮游生物密度与种数季节变化趋势一致。邕江网箱养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介于59.28—66.87之间,属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Shannon-Wiener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分别介于1.35—1.56和0.2275—0.2586之间,表明邕江网箱养殖区在监测期内处于中营养—富营养状态,这与采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邕江 网箱养殖区 浮游生物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筇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49
9
作者 董文渊 黄宝龙 +2 位作者 谢泽轩 谢周华 刘厚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6-420,共5页
依据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上研究了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 :(1)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生物量优化模型为 :W =344 .0 96 3D - 2 2 .6 0 12。(2 )筇竹无性系种群中各分株生物量在 1  5年生的... 依据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上研究了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 :(1)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生物量优化模型为 :W =344 .0 96 3D - 2 2 .6 0 12。(2 )筇竹无性系种群中各分株生物量在 1  5年生的分配为 31.94 %、37.0 1%、13.30 %、16 .2 4 %、1.5 1% ;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 4 2 .72 % ,枝 5 .82 % ,叶 6 .5 2 % ,根 6 .70 % ,鞭 2 7.13% ,篼11.11%。(3)筇竹无性系分株生物量在笋 -幼竹生长时期符合Logistic增长 ;叶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 ,其峰值出现在 10月份 ,最低值出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构 筇竹 无性系种群 生物 生物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心狭叶方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甘小洪 陈启贵 +1 位作者 汪海 温中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2-666,共5页
依据Harper的构件生物结构理论和种群生态学方法,对实心狭叶方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和地下茎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实心狭叶方竹种群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配置为:秆(36.30%)〉叶(21.13%)〉枝(17.82%)〉篼(13.43%)〉... 依据Harper的构件生物结构理论和种群生态学方法,对实心狭叶方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和地下茎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实心狭叶方竹种群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配置为:秆(36.30%)〉叶(21.13%)〉枝(17.82%)〉篼(13.43%)〉鞭(10.18%)〉根(1.14%)。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75.25%,主要集中在1-3龄;不同年龄地上部分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分配有较大差异。秆、枝、叶的含水率均以1年生新竹最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2)实心狭叶方竹秆基、秆柄和竹鞭等地下茎各构件较小;秆基和竹鞭上萌芽转化为壮芽的成功率较低;竹鞭主要生长在0-15 cm的土层,幼壮龄鞭有趋浅的动态,不利于其无性系种群的克隆生长,可能是导致其种源稀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心狭叶方竹 无性系种群 生物结构 地下茎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竹种群生物量结构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林益明 林鹏 叶勇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13,共5页
切研究了闽南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种群的生物量及其种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绿竹种群的现存生物量为15608.765g/m2,其中地上部分为13449.722g/m2,占86.17%;地下部分为2159.043g/m2,占13.83%。其各组... 切研究了闽南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种群的生物量及其种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绿竹种群的现存生物量为15608.765g/m2,其中地上部分为13449.722g/m2,占86.17%;地下部分为2159.043g/m2,占13.83%。其各组分分别为:秆9151.902g/m2、枝2816.800g/m2、叶1481.020g/m2、竹蔸1199.543g/m2、细根959.500g/m2;(2)绿竹种群中各个体生物量在1至5龄级的分配为:8.76%,25.95%,43.37%,14.74%和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种群 生物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低温水源水生物活性及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嘉斌 李星 +2 位作者 王东 邱立平 谢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1-467,共7页
应用比好氧呼吸速率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克隆、测序技术研究了以沸石和陶粒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低温水源水的生物活性和不同运行阶段的种群结构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沸石和陶粒滤池对氨氮和高... 应用比好氧呼吸速率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克隆、测序技术研究了以沸石和陶粒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低温水源水的生物活性和不同运行阶段的种群结构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沸石和陶粒滤池对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能也随之下降,但仍能保证一定的去除效能;沸石和陶粒滤池对氨氮的去除主要集中在滤床高度40 cm以下,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主要集中在滤床高度55 cm以下;低温影响了微生物的活性,且异养菌受影响更为显著;在整个运行过程中,2组滤池种群多样性较为丰富,优势种群与常温条件下无显著差别,且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种群演替规律,其中亚硝化螺菌属在低温条件下得到富集,并成为系统的优势种群,而硝化螺菌属在运行初期即被淘汰;经过长期低温驯化,2种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优势种群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低温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活性 生物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竹种群生物量结构和能量分布 被引量:20
13
作者 林益明 李惠聪 +2 位作者 林鹏 肖贤坦 马占兴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41,共6页
对福建省南靖县麻竹笋用林的种群生物量结构和能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麻竹种群的现存生物量为 32 89.653g/ m2 ,其中地上部分为 2 84 8.640 g/ m2 ,占 86.59% ;地下部分为4 4 1.0 13g/ m2 ,占 13.4 1%。其各组分分别为 :竿 166... 对福建省南靖县麻竹笋用林的种群生物量结构和能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麻竹种群的现存生物量为 32 89.653g/ m2 ,其中地上部分为 2 84 8.640 g/ m2 ,占 86.59% ;地下部分为4 4 1.0 13g/ m2 ,占 13.4 1%。其各组分分别为 :竿 1666.682 g/ m2 、枝 84 4 .94 5g/ m2 、叶 337.0 13g/ m2 、根茎 330 .915g/ m2 、细根 110 .0 98g/ m2 ;2麻竹种群中各个体生物量在 1至 3龄级的分配为 :16.4 0 % ,35.35% ,4 8.2 5% ;3麻竹种群的能量现存量为 590 96.0 64k J/ m2 ,其中地上部分为51582 .0 32 k J/ m2 ,占总能量现存量的 87.2 9% ;地下部分为 7514.0 32 k J/ m2 ,占 12 .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种群生物结构 能量分布 笋用竹 种群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不同生境结缕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学勇 杨允菲 +1 位作者 邵奎龙 蔡秀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8-81,共4页
按生物构件理论,分析了4个不同生境中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无性系种群叶片、叶鞘、分株、匍匐茎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特性和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结缕草无性系种群性状数量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总生物量最大的为1 080.27 g/... 按生物构件理论,分析了4个不同生境中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无性系种群叶片、叶鞘、分株、匍匐茎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特性和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结缕草无性系种群性状数量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总生物量最大的为1 080.27 g/m2,最小的为225.35 g/m2,二者相差4.7倍。不同生境结缕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反应了不同生境种群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这是种群对其生境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 无性系种群 构件 生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的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莹 胡春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78-1384,共7页
反硝化作用是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下水硝酸盐累积和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种类繁多的细菌、真菌和古菌参与反硝化过程,并在调控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气体产物比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反硝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是一系列环境... 反硝化作用是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下水硝酸盐累积和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种类繁多的细菌、真菌和古菌参与反硝化过程,并在调控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气体产物比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反硝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是一系列环境影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反硝化微生物种群对温度、水分、pH、O2含量、资源可利用性和植被类型等因素产生不同的响应。环境因素通过对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来调控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酶的生成。分子技术的应用为自然环境中反硝化微生物的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并为进一步认识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总结了关于环境中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的研究结果,并为进一步研究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联系提供了总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过程 反硝化微生物 生物种群结构 功能基因 分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扰动条件下的羊草种群生物量年龄结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迅 杨允菲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50-54,共5页
对西辽河平原天然草地不同干扰条件下羊草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扰强度小的生境羊草种群分蘖株由4个龄级组成,其生物量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干扰强度大的生境有3个龄级,为增长型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随干扰强度... 对西辽河平原天然草地不同干扰条件下羊草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扰强度小的生境羊草种群分蘖株由4个龄级组成,其生物量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干扰强度大的生境有3个龄级,为增长型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随干扰强度的增大由稳定型的转向增长型。不同干扰生境根茎生物量均有4个龄级,均呈稳定型年龄结构,并在干扰强度较大条件下高龄级根茎生物量已明显减少。羊草种群在不同的干扰条件下生物量分配策略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种群 分蘖株 根茎 生物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竹种群生物量结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新春 方伟 +3 位作者 李贤海 周昌平 钟晓峰 胡超宗 《竹子研究汇刊》 2004年第2期26-29,共4页
从群落水平上研究了余杭苦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 :(1)余杭苦竹种群的现存生物量为 10 2 82 .12 g· m-2 ,其中地上部分为 6 113.6 7g· m-2 ,占 5 9.4 6 % ,地下部分为 4 16 8.4 5 g· m-2 ,占4 0 .5 4%。各组分别... 从群落水平上研究了余杭苦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 :(1)余杭苦竹种群的现存生物量为 10 2 82 .12 g· m-2 ,其中地上部分为 6 113.6 7g· m-2 ,占 5 9.4 6 % ,地下部分为 4 16 8.4 5 g· m-2 ,占4 0 .5 4%。各组分别为 :秆 4 0 86 .4 4g· m-2 ,枝 10 17.82 g· m-2 ,叶 10 0 9.4 1g· m-2 ,鞭 35 87.4 2 g·m-2 ,篼 5 81.0 3g· m-2 ;(2 )苦竹种群中各个体生物量在 1~ 4龄级的分配依次是 :4 .33%、2 5 .6 0 %、5 3.81%和 16 .2 6 % ;(3)苦竹种群中各构件单位生物量在不同年龄分株上的分配亦有差异 ,地上部分含量逐渐上升 ,而地下部分含量逐渐下降 ;(4)秆、枝、叶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 4 6 .97%、4 9.75 %、5 9.4 2 % ,以秆最少 ,叶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种群 生物结构 含水率 年龄分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土壤类型桑园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及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翠 胡兴明 +4 位作者 李欣 邓文 叶楚华 李勇 熊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6,共9页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技术,研究湖北省蚕区3种土壤类型桑园获取3种土壤类型桑园的桑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群结构与代谢功能多样性,为改善桑园土壤质量及改进桑园肥培管理提供依据。7个采样点获取3种土壤类...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技术,研究湖北省蚕区3种土壤类型桑园获取3种土壤类型桑园的桑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群结构与代谢功能多样性,为改善桑园土壤质量及改进桑园肥培管理提供依据。7个采样点获取3种土壤类型桑园的桑树根际细菌数量(黄棕壤土样2-2除外)、种群结构、微生物代谢活性(AWCD)、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均高于非根际土壤,并且桑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均是对糖类的利用能力最强,而对胺类和其他混合物类碳源的利用能力较低。黄棕壤土样2-1检测到的桑树根际细菌数量、多样性指数、AWCD值及对氨基酸类、糖类、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高于其他桑园土壤样品,而石灰岩土样1-2检测到的桑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细菌与真菌数量、AWCD值最低,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亦表明该土样采集桑园与其他土壤类型桑园间的差异较大。石灰岩土样1-1和黄棕壤土样2-1、2-2、2-3检测到的桑树根际优势菌属中均有Rhizobium,且桑树根际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均高于其他采样点桑园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的细菌数量与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两两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相关(P<0.01)或显著相关水平(P<0.05),而真菌数量除与AWCD值呈正相关外,与其他各指标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综上认为,黄棕壤土样2-1采集桑园的土壤能够为桑树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石灰岩土样1-2采集桑园则应通过耕作、施肥措施为桑树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生物种群结构 BIOLOG Eco微平板技术 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烟田生物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红波 金道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5期26-29,共4页
通过对黔西南州烟区常见烟草害虫与天敌种类调查,研究了烟田生物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害虫有27科36种,天敌有10科10种,其中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和斑须蝽为主要害虫,烟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天敌,对控制烟蚜种群增长作用明显... 通过对黔西南州烟区常见烟草害虫与天敌种类调查,研究了烟田生物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害虫有27科36种,天敌有10科10种,其中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和斑须蝽为主要害虫,烟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天敌,对控制烟蚜种群增长作用明显;烟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6月下旬到7月中旬田间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指数均为最高,所以此时是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和恢复原状态的最佳时期,从而提高了对害虫的综合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生物种群 群落结构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地区烟田生物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红波 金道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45-3748,3852,共5页
调查表明,遵义烟区常见的烟草害虫种类有8目33科77种;天敌有6目14科25种,其中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和斑须蝽为主要害虫,烟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天敌,对控制烟蚜种群增长作用明显。研究表明,烟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 调查表明,遵义烟区常见的烟草害虫种类有8目33科77种;天敌有6目14科25种,其中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和斑须蝽为主要害虫,烟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天敌,对控制烟蚜种群增长作用明显。研究表明,烟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6月下旬到7月中旬田间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指数均为最高,所以此时是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和恢复原状态的最佳时期,从而提高了对害虫的综合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生物种群 群落结构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