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23年山西省河流水环境质量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爱花 史明 +3 位作者 刘金涛 惠晓梅 毋晓琴 李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3,共5页
掌握近年山西省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对后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河流污染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2023年山西省地表水国控、省控逐月水质数据,分析全省及主要流域不同水质类型比例和主要污染指标现状,采用Mann-Kendall(M-K)... 掌握近年山西省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对后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河流污染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2023年山西省地表水国控、省控逐月水质数据,分析全省及主要流域不同水质类型比例和主要污染指标现状,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系统聚类法探究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21~2023年全省河流水环境呈改善趋势,优良水体(Ⅰ~Ⅲ类)断面比例显著上升,污染水体(Ⅳ~劣V类)断面比例显著下降;当前全省污染源以农业、生活污染为主,但依然存在工业污染风险,其中,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在4~10月易成为污染指标,而氨氮在每年的11月~次年3月易成为污染指标;六大流域河流水质均有不同程度地好转,但涑水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污染水体断面比例依然较高;全省及主要流域3年逐月水质状况主要分为3类,水质较差的一类集中在2021年大部分月份及2022、2023年春夏季个别月份,水质好的一类主要包括2022、2023年大部分月份,春夏季为未来水环境治理需要重点关注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类型变化 污染指标 M-K趋势检验 系统聚类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路径实践探索——以邹平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燕 杜超 +4 位作者 刘军 林靖华 王龙飞 胡丙鑫 郭二民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8,共11页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是“双碳”背景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以邹平市为例,评估研究区域内重点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用清单网格化的方式识别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双高值区域,构建碳...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是“双碳”背景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以邹平市为例,评估研究区域内重点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用清单网格化的方式识别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双高值区域,构建碳污一体化清单;运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手段开展碳汇空间研究,识别碳汇重点区域与重点种类;针对重点行业,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措施库,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分级指数法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性,提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化建议。结果显示:2020年邹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量约为5867万t,热电联产、炼焦、铝冶炼加工等为重点行业;全市在韩店镇、魏桥镇、长山镇、高新街道等重点区域存在4处碳污高排放物网格,电解铝、焦化等重点企业集中了大部分碳污排放;2020年邹平市平均植被碳汇强度为364 t/(km^(2)·a),年植被碳汇量为45万t,碳汇主要集中在九户镇、码头镇、魏桥镇和临池镇,耕地和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系统类型,在各管控单元中应根据区域行业特点与植被碳汇类型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工艺升级改造、林地碳汇提质增效等措施。本研究提出的减污降碳协同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技术路径,为减污降碳协同要求结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化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源头防控 分级指数法 准入清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3
作者 裴晏 王克林 武淑文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146-149,155,共5页
作为我国典型重金属高背景区,在云南省开展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分析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云南省农用土壤现状,通过筛选公开发表的云南省农用土壤文献数据,结合内梅罗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作为我国典型重金属高背景区,在云南省开展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分析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云南省农用土壤现状,通过筛选公开发表的云南省农用土壤文献数据,结合内梅罗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土壤中砷、镉、铬、铜、汞、镍、铅、锌平均含量超过了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表明农用土壤达到了重度污染级别;地累积指数法结果显示镉的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38.47%的点位处于极严重污染状态。研究表明,云南省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应重点持续监测农用土壤,关注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土壤 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评价法 地累积指数法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高陵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4
作者 殷宗敏 殷宗奇 何文熹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47-52,共6页
通过分析高陵区土壤中汞(Hg)、砷(As)、镉(Cd)、铬(Cr)、铅(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等级划分,并进行不同元素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陵区Hg、As、Cd、Pb含量正态分布呈现左偏,Cr含量呈现右偏。各元素含量排序为Cr>Pb&... 通过分析高陵区土壤中汞(Hg)、砷(As)、镉(Cd)、铬(Cr)、铅(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等级划分,并进行不同元素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陵区Hg、As、Cd、Pb含量正态分布呈现左偏,Cr含量呈现右偏。各元素含量排序为Cr>Pb>As>Cd>Hg。Hg元素存在分布中心,含量由中心向周边递减;As和Cr元素不存在分布中心。Hg分布存在安全和轻污染级,As分布存在安全和轻污染级,Cd分布存在安全、轻污染和中污染级,Cr分布存在安全和轻污染级,Pb分布存在安全、轻污染和中污染级,其中Hg、Cd、Pb的分布特征较相似,在药惠乡部分区域均存在较重污染。Hg与As存在中度负相关,与Cd、Cr存在中度正相关,与Pb存在弱正相关性;As与Cd、Cr均存在弱负相关性;Cd与Cr存在弱正相关,与Pb均存在强正相关性;Cr与Pb存在中度正相关。综上,高陵区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应加强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安全分级 空间分析 相关性 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粤港澳大湾区水质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陈静 李燕 +3 位作者 罗育池 罗凡 陈宇华 吕业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78,共7页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水质评价法和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6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综合污染指数为合格等级、基本合格等级、污染等级的断面分别占86.8%、7.3%、5.9%;因子探测表明,GDP、人口密度为水质空间异质...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水质评价法和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6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综合污染指数为合格等级、基本合格等级、污染等级的断面分别占86.8%、7.3%、5.9%;因子探测表明,GDP、人口密度为水质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水质空间异质性受多种驱动因素共同影响,具有复杂性;生态探测结果表明,GDP对水质空间异质性影响更为显著;风险探测结果表明,人口密度、GDP、城镇化率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污染指数法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子 粤港澳大湾区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小河流水质评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史陈雪 刘庆庆 +3 位作者 杨艳霞 安东妹 刘玥 祖国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7,I0004,共13页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南省2条典型中小河流为研究对象,在识别河流水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4种方法对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不同方法在中小河流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条中小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NH_(3)-N、挥发酚及TP;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可靠性分析中的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性最高,该方法得到的水质类别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质标识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东湖底泥污染风险评估及精细化清淤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枫 桂梓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2,共8页
城市浅水湖泊泥-水界面营养物质交换强烈且频繁,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体影响显著,是浅水湖泊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东湖为例,采用氮磷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静态释放试验方法,评估底泥污染风险,并综合考虑清淤工艺及水生植物分布等因... 城市浅水湖泊泥-水界面营养物质交换强烈且频繁,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体影响显著,是浅水湖泊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东湖为例,采用氮磷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静态释放试验方法,评估底泥污染风险,并综合考虑清淤工艺及水生植物分布等因素,精确确定清淤范围及厚度。结果表明:东湖底泥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布具有较高的协同性,总磷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弱相关;东湖上、中、下层底泥氮磷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85~11.39,0.52~7.40和0.49~6.33,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污染—重度污染范围;东湖清淤深度以29.04~110 cm为宜。研究成果可为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类似城市浅水湖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内源污染 底泥污染物 释放速率 清淤 综合污染指数法 静态释放试验 东湖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综合评估体系构建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阳 杨志辉 +2 位作者 司梦莹 阳翠红 赵娅楠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针对我国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的量化评估方法及体系建立不完善的问题,以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及已有研究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优化,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区场地风... 针对我国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的量化评估方法及体系建立不完善的问题,以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及已有研究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优化,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综合评估体系。根据文献调研,通过隶属函数给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赋值,通过各项指标权重与赋值相乘之和得到综合评价得分。最终筛选出3个准则层、7个因素层、9个指标层,准则层中权重最大的指标为技术指标B1(0.45),指标层中综合权重最高的为生态恢复率D9(0.2);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均使用隶属函数定量化,最终得到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综合评估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污染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监测与评价_以铜陵市义安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常珺枫 骆美 +3 位作者 李陈 刘莹 武升 马友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0-233,共14页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监测与评价对于衡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按照“污染源—输送途径—受纳水域”的监测思路,确定了各治理工程的监测点位、频次和指标,采用单因子评价法...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监测与评价对于衡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按照“污染源—输送途径—受纳水域”的监测思路,确定了各治理工程的监测点位、频次和指标,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和评价了各项治理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总氮(TN)为导致研究区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在治理工程建设前的平均超标倍数(Ⅲ类水体标准)达到了1.58倍。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后,各污染物的浓度削减幅度排序为铵态氮(NH_(4)^(+)-N)>TN>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中,各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排序为厌氧还田工艺>异位发酵工艺>氧化塘工艺。厌氧还田工艺和异位发酵工艺的治理后污染物去除率均高于治理前,氧化塘工艺反之。其中:厌氧还田、异位发酵、氧化塘3种工艺的COD综合去除率分别为44.43%、20.91%、33.70%;厌氧还田工艺的NH_(4)^(+)-N综合去除率最高,为69.66%;异位发酵工艺对应的去除率最高的污染因子为悬浮物(SS),去除率为55.44%;氧化塘工艺的TP综合去除率最高,为74.72%。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工程采用的是“三池两坝”工艺,对应的各污染物的去除率排序为TP>TN>SS。基于熵权综合污染指数的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区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前处于污染状态,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后达到合格状态。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监测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长江流域 环境监测 综合污染指数法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型缺水地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以嘉兴市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伍永年 苏韬 +3 位作者 徐卫东 毛新伟 季同德 赵腾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5,共7页
以典型水质型缺水城市嘉兴市作为研究区,采集29个地下水点位的水样,检测Fe、Mn、Cu、As、Pb、Hg、Cd、Cr的浓度以及pH,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基于地统计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 以典型水质型缺水城市嘉兴市作为研究区,采集29个地下水点位的水样,检测Fe、Mn、Cu、As、Pb、Hg、Cd、Cr的浓度以及pH,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基于地统计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并引用风险评估模型量化该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下水的Fe、Mn、As、Pb含量均值超出Ⅲ类标准的限值,超标率为Fe(86.2%)>Mn(75.9%)>As(62.1%)>Pb(20.7%),其余4种元素未超出Ⅲ类标准。②Fe、Mn、Cd的来源相似或迁移转化路径相近,As含量高的地下水呈弱碱性。③研究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9.27,综合生态危害程度介于轻微—中等之间。④研究区内93.1%的地下水健康风险总值高于成人最大可接受值,海宁市和海盐县的南部地区健康风险总值最高。研究成果可为水质型缺水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以及重金属污染与风险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指数法 生态风险量化 健康风险评估 嘉兴市 水质型缺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淀浦河水质评价及成因分析
11
作者 余磊 刘壮 +2 位作者 杨婷 贾文飞 刘黎明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169-173,共5页
采用单因子评价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上海市淀浦河枯丰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淀浦河枯水期七莘路断面未达到水质目标,南港大桥和七莘路断面在丰水期未达到水质目标。枯水期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大于枯水期,总体上枯水期的水... 采用单因子评价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上海市淀浦河枯丰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淀浦河枯水期七莘路断面未达到水质目标,南港大桥和七莘路断面在丰水期未达到水质目标。枯水期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大于枯水期,总体上枯水期的水质较差于丰水期。河道沿程水质依次变差,其中下游七莘路断面的水质最差,与水质功能区目标相差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初步识别出淀浦河的水质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产生活的综合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为TP、NH_(3)-N、EC和浊度,城市生产生活污染源的主要贡献因子为EC、COD_(Mn)和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浦河 单因子评价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方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的水质评价 被引量:130
12
作者 孙涛 张妙仙 +1 位作者 李苗苗 王肖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5-190,共6页
文章以锦溪上游宏渡村段河流为例,在对常用的水质评价法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联合应用于水质评价,应用对应分析法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结合综合污染指数,能更好地反映整条河流的污染状况。应用单因子... 文章以锦溪上游宏渡村段河流为例,在对常用的水质评价法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联合应用于水质评价,应用对应分析法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结合综合污染指数,能更好地反映整条河流的污染状况。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得出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水质类别,为河流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单项污染指数法结果过于保护,该段河流主要污染因子秋季较为复杂,春、夏、冬3个季节和全年均为TN;结合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表明:河流每个季节均属于污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春季(1.59)>夏季(1.19)>冬季(1.12)>秋季(0.99),春季污染最为严重,应着重在春季治理河流,实行氮的总量控制,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渡村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对应分析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质时间变化 污染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标污染法”在山东省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高新昊 江丽华 +3 位作者 李晓林 刘兆辉 徐钰 魏建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6-1070,共5页
综合评价不同污染源对水环境的影响是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也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头预防的重要依据。采用"等标污染法"计算了2007年山东省化肥、畜禽粪便、生活排污3种污染源中总氮、总磷2种污染物的流失量,以及全省17个... 综合评价不同污染源对水环境的影响是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也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头预防的重要依据。采用"等标污染法"计算了2007年山东省化肥、畜禽粪便、生活排污3种污染源中总氮、总磷2种污染物的流失量,以及全省17个地市3种污染源中2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与等标污染指数。结果表明:全省总氮流失量以化肥贡献率最高,而总磷流失量以畜禽粪便所占比例最大,畜禽粪便、化肥、生活排污3种污染源中营养元素流失量分别占总流失量的49.3%、42.6%、8.1%;山东省总氮等标污染负荷略高于总磷,不同地市间差异较大,化肥与畜禽粪便以潍坊市最高,而临沂市生活排污等标污染负荷最大,2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均以潍坊市最高;3种污染源中以畜禽粪便对山东省水环境的影响强度最大,生活排污、化肥、畜禽粪便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例为1:4:7;受等标污染负荷与水环境总量的共同影响,山东省不同地市间等标污染指数差异明显,等标污染指数以德州市最高,农业非点源污染潜在威胁最大,其次为聊城、菏泽、滨州、泰安。应针对各区域不同的重点污染源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降低其对水资源污染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污染源 等标污染法 等标污染负荷 等标污染指数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东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高军侠 姜灵彦 +2 位作者 党宏斌 李庆召 刘蕾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1,共6页
为了解郑东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不同类型土壤[道路绿化带(RGS)、景观绿地(LGS)、国道旁农地(ALS)、高校休闲地(FLS)]重金属Pb、Cu、Cr、Zn、Cd的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 为了解郑东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不同类型土壤[道路绿化带(RGS)、景观绿地(LGS)、国道旁农地(ALS)、高校休闲地(FLS)]重金属Pb、Cu、Cr、Zn、Cd的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重金属Pb、Cr、Zn、Cd、Cu含量变化较大,其中Cu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该区域除RGS土壤中Zn含量处于污染水平外,其他土壤利用类型各重金属单因子平均污染指数均小于1,处于未污染水平;但RGS土壤中Pb、Cr、Zn含量和LGS土壤中Pb含量有部分样点超出标准限值。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其大小顺序为RGS>LGS>FLS>ALS,其中RGS土壤处于轻污染水平,LGS处于警戒线水平,而ALS和FLS处于安全水平,研究区整体上处于警戒线水平。对于综合生态风险程度而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大小顺序同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RGS土壤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而LGS、ALS和FLS则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该区域总体也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但重金属Pb、Cd在RGS和LGS土壤中存在中等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东新区 城市土壤 不同利用类型土壤 重金属污染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南海湿地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9
15
作者 于玲红 王晓云 +3 位作者 李卫平 高静湉 鲍交琦 王佳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0-396,共7页
南海湖是包头市唯一的天然湖泊,为了解包头市南海湿地的水质现状,根据南海湿地进出水特点于2015年4—11月合理布点采样,通过检测pH、DO、TN、TP、DP、NO_3-N、NO_2-N、NH_3-N、CODCr、Chl(a)等指标,对湿地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污染... 南海湖是包头市唯一的天然湖泊,为了解包头市南海湿地的水质现状,根据南海湿地进出水特点于2015年4—11月合理布点采样,通过检测pH、DO、TN、TP、DP、NO_3-N、NO_2-N、NH_3-N、CODCr、Chl(a)等指标,对湿地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海湿地水体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根据污染负荷分担率Ki值可知化学需氧量(22.93—45.98)、总氮(27.69—38.10)、总磷(5.93—28.03)对水体的污染最为显著,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监测期间各点位TSI(chla)值均大于53,可知南海湖现已处于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市南海湿地 污染指数评价 营养状态指数法 水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梅罗指数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与修正原则 被引量:41
16
作者 韩术鑫 王利红 赵长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53-2160,共8页
为研究内梅罗指数法在环境要素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及确定其修正原则,将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数学推导。结果表明:典型内梅罗指数法的计算公式可变换为线性表达式,其斜率和截距分别为最大值(F_(j,max))和算术平均值(F_(j,ave))的权重系数... 为研究内梅罗指数法在环境要素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及确定其修正原则,将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数学推导。结果表明:典型内梅罗指数法的计算公式可变换为线性表达式,其斜率和截距分别为最大值(F_(j,max))和算术平均值(F_(j,ave))的权重系数;随着F_(j,max)与F_(j,ave)比值的增大,F_(j,max)权重增大,F_(j,ave)权重减小。参评污染因子数量(n)对方法的评分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典型内梅罗指数法更适用于区域中目的性和指向性较明确或总体污染程度较轻的环境要素质量评价。为提高方法的适用性,确定了2种修正内梅罗指数法的划分原则,Ⅰ型和Ⅱ型修正内梅罗指数法分别以n和F_(j,max)/F_(j,ave)等于5作为划分结点,其中:Ⅰ型修正内梅罗指数法倾向于参评因子不多、评价目的性和指向性较强的环境要素质量评价;Ⅱ型修正内梅罗指数法是对Ⅰ型修正内梅罗指数法的拓展和延伸,更适用于多因子综合性质量评价。由内梅罗指数法线性表达式的数学内涵可知,在n或F_(j,max)/F_(j,ave)≤5时,方法可不作修正,此时并不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梅罗指数法 环境要素 方法适用性 方法修正原则 污染因子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街尘中As和Hg含量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利军 卢新卫 雷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38,共4页
利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宝鸡市38个街尘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研究街尘中As和H异含量的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中国土壤及其他城市街尘中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宝鸡市街尘中W(As)为8.985~42.822μg/g,平均值为19.764μ... 利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宝鸡市38个街尘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研究街尘中As和H异含量的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中国土壤及其他城市街尘中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宝鸡市街尘中W(As)为8.985~42.822μg/g,平均值为19.764μg/g,约为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11.2μg/g)的1.8倍,是其他城市街尘W(As)均值的2~4倍;W(Hg)为0.483~2.318μg/g,平均值为1.112μg/g,约为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0.065μg/g)的17.1倍,为其他城市街尘W(Hg)均值的10倍.工业区街尘中W(As)相对较高,商业区街尘中W(Hg)相对较高.利用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宝鸡市街尘中As和Hg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市街尘中As的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765,地积累指数平均值为0.144,存在轻度的污染;Hg的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7.106,地积累指数平均值为3.425,呈现出偏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街尘 AS HG 污染指数法 地积累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感市孝南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翁添富 汪珊 +2 位作者 张侃 张乐 李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3期39-42,共4页
为调查研究孝感市孝南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区典型土壤中采集了11个混合土壤样本。通过原子分光光度计对各土壤样本的重金属元素Cd、Cu、P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依据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 为调查研究孝感市孝南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区典型土壤中采集了11个混合土壤样本。通过原子分光光度计对各土壤样本的重金属元素Cd、Cu、P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依据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该区普遍受到了重金属Cd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2.23;土壤中Cd为中度污染,Cu和Pb为安全级(清洁水平),其综合污染指数为Cd>Cu>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污染指数法 孝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环境风险评测 被引量:18
19
作者 罗浪 刘明学 +6 位作者 董发勤 向莎 张格格 宗美荣 杨刚 张倩 张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3-1531,共9页
采集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的Cr、Cu、Ni、Pb、Sr、Zn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聚类分析比较探讨该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区... 采集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的Cr、Cu、Ni、Pb、Sr、Zn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聚类分析比较探讨该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超过了对照土壤背景值。PLI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显示,该矿区周围土壤处于被污染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Zn〉Cu〉Ni〉Cr〉Sr〉Pb。赋存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的主要形态是残渣态,其中Sr的可交换态(4.99%~42.11%)和碳酸盐结合态(4.05%~41.10%)所占百分比最高,Cu和Ni的有机结合态明显高于其他元素。RAC结果显示Sr处于高风险,Cu、Ni、Pb和Zn基本处于中低风险,Cr基本处于无风险等级。重金属非残渣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非残渣态可分为两个集群,分别是Ni、Pb、Cu、Cr以及Zn、Sr,其中Sr和Zn环境污染风险最大。以上结果表明该地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存在继续污染的风险,应该加强该地区金属矿开采和尾矿的管理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污染负荷指数法(PLI)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风险评估编码法(RAC)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48
20
作者 谢志宜 张雅静 +2 位作者 陈丹青 杨剑军 梁耀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29-1337,共9页
目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按照评价对象可归纳为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法两类若干种。以广州市208个土壤样品8种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采用分级统计、相关性分析、评价等级差值分析、综合排序分析等方法对目前主要的土壤环境质量... 目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按照评价对象可归纳为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法两类若干种。以广州市208个土壤样品8种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采用分级统计、相关性分析、评价等级差值分析、综合排序分析等方法对目前主要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旨在推荐最适合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从评价结果的分级程度看,单因子指数法中富集指数法最优,综合评价法中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最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物元分析法与其他4种综合评价法的平均相关性系数为0.477,大于其他综合评价法的平均相关性系数,按照评价结果一致性原则,物元分析法最优;评价等级差值分析表明,模糊数学法与其他4种综合评价法评价等级的平均差值最小,为0.71,按照评价等级接近的原则,模糊数学法最优;通过综合排序比较各综合评价法的排序得出,模糊数学法平均排名最优,其次为物元分析法、内梅罗指数法、灰色聚类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综上所述,富集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是两种首选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可以组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评价 单因子指数法 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