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aria sibirica cell suspension culture:establishment,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Xindi Mei Yingbai She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35-942,共8页
Nitraria sibirica Pall. is a shrub that grows in saline-alkali soil and has traditional medicinal value and potential commercial valu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include induction and multiplication of callus, esta... Nitraria sibirica Pall. is a shrub that grows in saline-alkali soil and has traditional medicinal value and potential commercial valu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include induction and multiplication of callus, establishment of a suspension cell line, and isolation of protoplasts from cell suspensions. Murashige and Skoog (MS) medium was used for callus induction from mature seeds of N. sibirica. Seed-derived calluses were further multiplied on MS medium augmented with 0.5 mg L-1 6-benzylaminopurine (6-BA) and 1.0 mg L-1 2,4-dichlorophenoxy (2,4-D) acetic acid. Suspension cultures of N. sibirica were initiated by transferring friable calli to the same liquid multiplication medium.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uspension culture was assessed based on fresh mass, dry mass, cell viability and pH value of the culture. A typical growth curve was observed after inoculating 1.5 g of callus in 40 mL liquid medium, including a lag phase, an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a stationary phase, and a negative acceleration phase. The effect of factors such as pre-plasmolysis, enzyme combination, enzymolysis time and mannitol concentration, on the isolation of cell-derived protoplasts we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the usefulness of suspension cultures. The maximum yield (9.79 x 10(6) cells/g) and highest viability (79.97%) of protoplast were reached when approximately 1 g of cell suspension (cultured for 6 days) was inoculated for 12 h in cell and protoplast washing solution made of 0.8 mol L-1 mannitol mixture solution, cellulose onozuka R-10 2% (w/v), hemicellulose 0.2%, macerozyme R-10 1%, and pectolyase Y-23 0.5%. Protoplast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pre-plasmolysis and cellulose onozuka R-10 (P <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US Growth curve Protoplast isolation Nitraria sibirica suspension cul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trastructural and Extracellular Protein Changes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Associated with Low Temperature-induced Cold Acclim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Dai Huanqin Lu Cunfu +1 位作者 Zhang Hui Zhang Xujia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3年第4期1-7,共7页
Populus euphratica Olive is the only tree species that can grow in the saline land and also survive cold winter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vulnerable ecosystem there. A ... Populus euphratica Olive is the only tree species that can grow in the saline land and also survive cold winter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vulnerable ecosystem there. A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was initiated from callus derived from plantlets of Populus euphratica. Cold acclimation was induced (LT50 of 17.5 ℃) in cell suspension at 45 ℃ in the dark for 30 days and the freezing tolerance increased from LT50 of 12.5 ℃ in nonacclimated cells to LT50 of 17.5 ℃ in cold-acclimated cells. Microvacuolation, cytoplasmic augment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starch granules were observed in cells that were cold-acclimated by exposure to low temperatures. Severa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proteins were noted during cold acclimation. Antibodies to carrot extracellular (apoplastic) 36 kD antifreeze protein did not cross react on immunoelectroblots with extracellular proteins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medium of Populus euphratica, indicating no common epitopes in the carrot 36 kD antifreeze protein and P. euphratica extracellular protein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changes to cold acclimation in Populus euphratica cell culture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ing tolerance cold acclimation suspension-cultured cells extracellular proteins Populus euphrat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胚性愈伤组织的悬浮培养动力学及对赤霉素的响应
3
作者 杨正宇 周佳君 +1 位作者 胡恒康 张启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对其悬浮细胞的生长以及悬浮培养动力学进行研究,探究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对赤霉素的响应。【方法】以实验室培育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对其悬浮细胞的生长以及悬浮培养动力学进行研究,探究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对赤霉素的响应。【方法】以实验室培育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鲜质量进行悬浮培养动力学的研究,优化培养条件,并对施加外源赤霉素A3 (GA3)的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1)在培养周期内,悬浮细胞的鲜质量增长呈“S”型曲线,细胞活力在3 d时达最高值后平稳下降。(2)香榧悬浮细胞培养最佳继代周期为9~12 d,最佳接种量为30 g·L^(-1),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5.7,最佳摇床转速为110r·min^(-1)。(3)对外源GA3处理后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28个,其中上调基因236个,下调基因192个。在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中,GA3处理后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催化活性、氧化还原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在KEGG代谢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木栓质生物合成等途径中。【结论】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动力学分析能获得最佳接种时期,优化培养条件能提高其细胞增长率及抗逆性,外源GA3处理下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中,苯丙烷生物合成、木栓质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部分,且部分关键基因表达量变化可能在香榧愈伤组织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及应对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胚性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ing skeletal health and disease research with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4
作者 Peng Lin Yi-Bo Gan +15 位作者 Jian He Si-En Lin Jian-Kun Xu Liang Chang Li-Ming Zhao Jun Zhu Liang Zhang Sha Huang Ou Hu Ying-Bo Wang Huai-Jian Jin Yang-Yang Li Pu-Lin Yan Lin Chen Jian-Xin Jiang Peng Liu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2025年第2期285-310,共26页
Orthopedic conditions have emerged as global health concerns,impacting approximately 1.7 billion individuals worldwide.However,the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pathological processes at the cellular and mol... Orthopedic conditions have emerged as global health concerns,impacting approximately 1.7 billion individuals worldwide.However,the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pathological processes at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 ha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ptions for these disorders.The advent of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technology has revolutionized biomedical research by enabling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diversity.Nevertheless,investigating mechanisms at the single-cell level in highly mineralized skeletal tissue poses technical challenges.In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we present a streamlined approach to obtaining high-quality single cells from skeletal tissue and provide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scRNA-seq technologies employed in skeletal studies along with practical bioinformatic analysis pipelines.By utilizing these methodologies,crucial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al dynamics,maintenance of homeostasis,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spine,joint,bone,muscle,and tendon disorders have been uncovered.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the joint diseases of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osteoarthritis,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using scRNA-seq has provided novel insights and a more nuanced comprehension.These findings have paved the way for discovering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that offer potential benefits to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iverse skeletal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eletal disorders Musculoskeletal system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 Cellular heterogeneity Single cell suspension Bioinformat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929细胞无血清悬浮驯化及其在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刘东慧 李兆才 +6 位作者 梁林 谭书敏 闫海全 白天俊 王淑芳 闫文军 周继章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为通过悬浮细胞培养方法规模化生产流产衣原体抗原,采用逐步降血清悬浮驯化法使贴壁L929细胞逐步适应悬浮培养环境,最终获得了一株可无血清悬浮培养的L929细胞株。将流产衣原体接种于L929悬浮细胞上,研究不同的促感染试剂以提高收菌量,... 为通过悬浮细胞培养方法规模化生产流产衣原体抗原,采用逐步降血清悬浮驯化法使贴壁L929细胞逐步适应悬浮培养环境,最终获得了一株可无血清悬浮培养的L929细胞株。将流产衣原体接种于L929悬浮细胞上,研究不同的促感染试剂以提高收菌量,并选择出最佳的培养方法制备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以25μL、50μL、100μL的剂量免疫Balb/c小鼠,攻毒后检测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当该L929悬浮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为5×10^(5)/mL时,培养72 h后细胞浓度可达到约7×10^(6)/mL,细胞活力在95%以上;在细胞密度为6×10^(6)/mL,接菌量为5.5×10^(4) IFU/mL,加入脂质体2000的量为1.7μL/mL、放线菌酮浓度为0.4μg/mL时,菌量增殖倍数最大,48 h内约扩增了52倍。经流产衣原体悬浮培养细胞灭活疫苗免疫后,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随免疫剂量的增加而提升;接种50μL、100μL疫苗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IFN-γ、IL-2的含量远高于接种25μL疫苗和注射PBS组的小鼠;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攻毒,接种疫苗组小鼠的脾脏、十二指肠、子宫中的流产衣原体基因组含量远低于未接种疫苗组小鼠。注射PBS组及接种25μL疫苗组的小鼠子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坏死及炎症,而其余两组小鼠的子宫无异常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驯化出1株L929悬浮培养细胞株,并且通过悬浮培养工艺制备的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接种50μL、100μL该灭活疫苗可以有效抑制流产衣原体的感染,该L929细胞全悬浮培养株的成功驯化为疫苗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929贴壁细胞 悬浮培养驯化 流产衣原体 灭活疫苗 免疫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培养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的生产规模扩展与产能提升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泽泰 蒲小峰 +3 位作者 梁军 张满义 齐晓 张志刚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3期116-118,共3页
随着口蹄疫对全球畜牧业的不断威胁,悬浮培养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与发展愈发成为关注的焦点。该文旨在系统性地探讨该工艺在生产规模扩展与产能提升方面的关键问题,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口蹄疫疫苗需求。深入分析原材料供应链、设备与... 随着口蹄疫对全球畜牧业的不断威胁,悬浮培养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与发展愈发成为关注的焦点。该文旨在系统性地探讨该工艺在生产规模扩展与产能提升方面的关键问题,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口蹄疫疫苗需求。深入分析原材料供应链、设备与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等关键因素,重点关注新型悬浮培养技术、先进的灭活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安全与法规合规被特别强调,以确保疫苗生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经济层面,进行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全面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当前面临的技术与市场挑战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战略建议,旨在推动悬浮培养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为口蹄疫防控提供更为有效的工具和战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培养 口蹄疫病毒 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H贴壁细胞悬浮驯化及其在新城疫病毒培养工艺中的应用
7
作者 邵营格 晁锦 +4 位作者 朱晓玮 周永银 汪爱芬 尹秀凤 何召庆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8-15,共8页
为建立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在LMH细胞上的全悬浮培养工艺,以获得高滴度的新城疫疫苗抗原,采用LMH贴壁细胞悬浮培养驯化方法,获得了形态良好、能稳定传代的LMH悬浮细胞株;以LMH悬浮细胞在摇瓶培养NDV La Sota株为基础,对接毒细胞密度... 为建立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在LMH细胞上的全悬浮培养工艺,以获得高滴度的新城疫疫苗抗原,采用LMH贴壁细胞悬浮培养驯化方法,获得了形态良好、能稳定传代的LMH悬浮细胞株;以LMH悬浮细胞在摇瓶培养NDV La Sota株为基础,对接毒细胞密度、接毒剂量、胰酶添加浓度、收获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并在14 L生物反应器中进一步进行3个批次的培养验证。结果显示:LMH悬浮细胞以初始密度1.5×10^(6)/mL左右接种,培养72 h可增殖到8.0×10^(6)~9.0×10^(6)/mL,细胞活率达97%以上。确定NDV La Sota株在LMH悬浮细胞株上的培养工艺:LMH细胞悬浮培养至不低于4.5×10^(6)/mL按照感染复数不低于0.2接种病毒,并添加终浓度为5μg/mL的胰酶,于37℃培养72 h左右,细胞活率在30%左右收获病毒液,NDV HA均可达1∶2048~1∶4096,病毒含量≥10^(7.63)EID50/0.1 mL。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LMH细胞全悬浮培养工艺,并能在生物反应器扩大培养,为ND相关疫苗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H悬浮细胞 新城疫病毒 生物反应器 悬浮培养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素营养对NaCl胁迫下盐地碱蓬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5
8
作者 段德玉 刘小京 +1 位作者 李存桢 乔海龙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63-68,共6页
通过NaCl和N对盐地碱蓬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和N素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是明显的(P<0.05),低NaCl胁迫下N含量的增加对盐地碱蓬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而高NaCl处理下增加营养液中N的含量能明显地缓解盐胁... 通过NaCl和N对盐地碱蓬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和N素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是明显的(P<0.05),低NaCl胁迫下N含量的增加对盐地碱蓬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而高NaCl处理下增加营养液中N的含量能明显地缓解盐胁迫,促进盐地碱蓬幼苗的生长。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NaCl浓度和养分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NaCl浓度的增加使得植株总离子含量、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减少。随N养分含量的增加,叶中Na+和K+含量增加,Mg2+含量基本上呈减少的趋势。叶片中的Ca2+含量和植株根茎部各离子含量随养分N含量增加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胁迫 营养液水培 渗透调节物质 盐地碱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黄酮合成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春斌 王关林 +2 位作者 岳玉莲 姜波 方宏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对12个不同品种的银杏树幼叶及其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了银杏黄酮含量测定,发现其存在较大差异.梅核品种幼叶黄酮含量最高,为3.32%,大白果品种幼叶黄酮含量最低,为0.84%;梅核品种幼叶愈伤组织黄酮含量最高,达1.26%,岭南品种幼叶愈伤组织... 对12个不同品种的银杏树幼叶及其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了银杏黄酮含量测定,发现其存在较大差异.梅核品种幼叶黄酮含量最高,为3.32%,大白果品种幼叶黄酮含量最低,为0.84%;梅核品种幼叶愈伤组织黄酮含量最高,达1.26%,岭南品种幼叶愈伤组织黄酮含量最低,为0.22%.选取生长旺盛、银杏黄酮含量高的愈伤组织在B5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了银杏细胞悬浮培养,研究了多种条件对银杏细胞生长和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mL培养瓶中装有50mL培养液,接种量为鲜质量30~40g/L,对培养细胞给予3000~4000lx的光照、以蔗糖为碳源最有利于黄酮的合成,以葡萄糖为碳源则最有利于细胞生长.HPLC检测结果显示,银杏悬浮培养细胞中银杏黄酮含量可达细胞干质量的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细胞悬浮培养 银杏黄酮 愈伤组织 含量测定 组织培养 合成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愈伤组织培养及其黄酮生物合成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秦卫东 高明侠 吕兆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8-41,共4页
本文采用银杏果实和植株诱发的茎尖和叶尖为原料,筛选银杏愈伤组织生长和继代培养的最佳条件和激素组合;利用继代培养愈伤组织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并检测黄酮的生物合成量。结果表明:(1)银杏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以附加NAA3.0mg/L和B... 本文采用银杏果实和植株诱发的茎尖和叶尖为原料,筛选银杏愈伤组织生长和继代培养的最佳条件和激素组合;利用继代培养愈伤组织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并检测黄酮的生物合成量。结果表明:(1)银杏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以附加NAA3.0mg/L和BA1.0mg/L的MS培养基效果最好;(2)采用0.1%浓度的植酸可以抑制褐变,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3)在培养基中添加5%的蔗糖时愈伤组织增长倍数最高;愈伤组织继代培养40~45d时增长倍数达到最大值;(4)银杏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时,细胞生长速度可达6.8倍,黄酮生物合成量为68.7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愈伤组织 诱导 悬浮培养 黄酮 生物合成 药用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欣 程海卫 +2 位作者 王永生 王川庆 杨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9-134,共6页
细胞悬浮培养是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的核心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生物制品生产的主流模式。作者就微载体的发展、各种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状况、悬浮培养技术存在问题、中国悬浮培养技术产业化存在的挑战... 细胞悬浮培养是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的核心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生物制品生产的主流模式。作者就微载体的发展、各种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状况、悬浮培养技术存在问题、中国悬浮培养技术产业化存在的挑战和展望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培养 微载体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全生 危晓薇 +3 位作者 孟庆玉 王冬梅 美丽古力 黄乐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9-271,共3页
利用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系)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在改良的MS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不同的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及其分化。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只能分化产生少量的胚状体,分化时间也长。若将在固体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淡黄色或灰白色且... 利用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系)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在改良的MS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不同的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及其分化。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只能分化产生少量的胚状体,分化时间也长。若将在固体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淡黄色或灰白色且松散的愈伤组织转接到液体培养基上悬浮培养,培养2周左右后,再转接到固体培养基上,即可产生大量的胚状体和胚性细胞团。在不加激素的培养基上,胚状体萌发并健壮生长,从中已获得2个品种(系)的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悬浮培养 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花槐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细胞悬浮培养技术 被引量:15
13
作者 胡海英 赵亚美 +1 位作者 阎晓磊 王华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0,共5页
香花槐是集绿化、固土、饲料等于一体的多用途林木,其细胞培养则是充分利用该树种优良特性的生物工程技术基础.该文以香花槐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 香花槐是集绿化、固土、饲料等于一体的多用途林木,其细胞培养则是充分利用该树种优良特性的生物工程技术基础.该文以香花槐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5 mg/L+蔗糖30 g/L.愈伤组织生长符合S型曲线,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7 d进入指数生长期,到28 d,愈伤组织鲜重从1.329 3 g增长到10.763 7 g.悬浮培养的细胞,最大生长量为鲜重8.496 g或干重0.474 g.S型生长曲线分析表明,细胞生长迟滞期为3.6 d,最大生长量为14.6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槐 愈伤组织 悬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青天葵的悬浮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晓丽 梁凌玲 +1 位作者 詹若挺 何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2-35,共4页
以悬浮细胞干重增加率、酶活力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培养基、光照条件、蔗糖浓度、培养基pH值对药用植物青天葵细胞生长的影响,对青天葵悬浮细胞培养方法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1/4MS和1/2MS培养物外观形态最佳,1/2MS组培养物干重增加... 以悬浮细胞干重增加率、酶活力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培养基、光照条件、蔗糖浓度、培养基pH值对药用植物青天葵细胞生长的影响,对青天葵悬浮细胞培养方法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1/4MS和1/2MS培养物外观形态最佳,1/2MS组培养物干重增加率最大,MDA含量最低,POD含量最高;暗培养条件有利于愈伤组织干重的增加;蔗糖浓度为1%时愈伤组织干重增加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H6.0为青天葵悬浮培养的合适pH值,培养基中添加MES可明显提高干重增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天葵 悬浮培养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悬浮培养茶叶细胞合成茶氨酸培养基组成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余继红 华东 +3 位作者 华萍 冷和平 江绍玫 吕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婺源绿茶嫩叶用MS培养基(加IBA 2 mg/L,6-BA 4mg/L,盐酸乙胺25mmol/L)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培养基不同组成条件对茶叶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培养周... 婺源绿茶嫩叶用MS培养基(加IBA 2 mg/L,6-BA 4mg/L,盐酸乙胺25mmol/L)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培养基不同组成条件对茶叶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培养周期中,细胞收获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峰值出现时间为培养的第19-22d;在NH4^+/NO3^-1.0/60.0mmol/L、K^+100.0mmol/L、Mg^2+3.0mmol/L、H2PO4^-3.0mmol/L、蔗糖30.0g,L、水解酪蛋白2.0g/L条件下,茶叶细胞生长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分别可达到16.33g/100ml培养液和3.357g/100ml培养液;提高培养基中水解酪蛋白浓度可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得到延长,并有利于茶氨酸积累;H2PO4^-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低H2PO4^-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高H2PO4^-榷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K^+和蔗糖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均不明显;Mg^2+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NH4^+/NO3^-对茶氨酸合成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从生产效率考虑,培养周期以19-22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茶叶 悬浮细胞培养 生物合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金挖耳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生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玉平 龚宁 +2 位作者 王永宏 冯俊涛 张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9-243,共5页
研究不同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pH值、接种量、NAA、6-BA、VB1及培养时间对大花金挖耳细胞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T液体培养基在pH5.5、蔗糖质量浓度40g/L、接种量40g/L鲜质量细胞、NAA1.0mg/L+6-BA0.2mg/L时有利于... 研究不同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pH值、接种量、NAA、6-BA、VB1及培养时间对大花金挖耳细胞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T液体培养基在pH5.5、蔗糖质量浓度40g/L、接种量40g/L鲜质量细胞、NAA1.0mg/L+6-BA0.2mg/L时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向NT培养基中添加1.0~4.0mg/LVB1有抑制细胞褐化的作用,大花金挖耳悬浮细胞的生长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种15~21d后,细胞生物量可达23.54~24.51g/L,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1.19%~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金挖耳 悬浮培养 生物合成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三萜的积累 被引量:12
17
作者 翟俏丽 范桂枝 詹亚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7,共6页
将促进白桦三萜积累的拟茎点霉属的内生真菌诱导子添加到白桦悬浮培养体系中,研究40,100,400μg·mL-1的真菌诱导子对生长初期、指数生长期和生长末期的悬浮细胞干质量和三萜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诱导子的不同诱导方案均促进... 将促进白桦三萜积累的拟茎点霉属的内生真菌诱导子添加到白桦悬浮培养体系中,研究40,100,400μg·mL-1的真菌诱导子对生长初期、指数生长期和生长末期的悬浮细胞干质量和三萜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诱导子的不同诱导方案均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中三萜的积累,而细胞干质量积累却被抑制;其中最佳诱导条件为在指数生长期的白桦细胞中添加40μg·mL-1的真菌诱导子诱导1天,诱导后细胞中的三萜含量达29.47mg·g-1,比对照增长78%。在优化诱导条件下,考察培养液pH和电导率、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发现真菌诱导后6~10h内,引发培养液的碱化和电导率的升高,特别是白桦细胞中PAL和POD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5.70倍和5.74倍。研究结果初步说明真菌引发白桦悬浮细胞的防御反应,苯丙烷类代谢途径和氧迸发可能参与真菌诱导三萜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真菌诱导子 三萜 悬浮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何康 樊正球 +1 位作者 李丽 王祥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15-218,共4页
阐述了组培微繁诱苗过程中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差别、培养基选取和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配比、生理碳源、光条件和小分子添加剂等因素的作用影响;从细胞次生代谢诱导和生物反应器应用两方面总结了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杉... 阐述了组培微繁诱苗过程中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差别、培养基选取和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配比、生理碳源、光条件和小分子添加剂等因素的作用影响;从细胞次生代谢诱导和生物反应器应用两方面总结了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研究现状。此外,对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的主要问题和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组织培养 细胞悬浮培养 紫杉醇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培养条件下核桃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 被引量:24
19
作者 袁巧平 董茂山 Christian Jay-Allemand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95-499,共5页
采自幼树、成年树及成年树伐根萌条的嫩梢腋芽,在改良DKW培养基+6-BA1.0mg/L中可伸长生长;在加有6-BA1.0mg/L+IBA 0.01mg/L的继代培养基中,可保持腋芽的生长并形成不定芽。芽增殖率为每月600%左右。芽苗经5.0mg/L IBA处理7天,然后在含... 采自幼树、成年树及成年树伐根萌条的嫩梢腋芽,在改良DKW培养基+6-BA1.0mg/L中可伸长生长;在加有6-BA1.0mg/L+IBA 0.01mg/L的继代培养基中,可保持腋芽的生长并形成不定芽。芽增殖率为每月600%左右。芽苗经5.0mg/L IBA处理7天,然后在含活性炭的无激素培养基中培养20天,有54%可生根成苗。5月中旬至6月上旬的幼胚,在改良DKW培养基+6-BA1.0 mg/L中,黑暗培养30天左右可产生体细胞胚,并可连续多代保持胚性分生能力。体胚在无激素的发芽培养基中黑暗培养7天左右可发芽成苗。胚性愈伤组织在悬浮振荡培养中可保持分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离体培养 体细胞胚 器官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及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生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辉 于荣敏 姚新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进行了银杏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考察了不同理化因子对各种银杏外植体黄酮含量的影响.对银杏细胞培养物中的芦丁。
关键词 银杏 愈伤组织 细胞悬浮培养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