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CGE的五氯酚对稀有鮈鲫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永鹏 王燕 +2 位作者 朱祥伟 刘树深 刘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9-274,共6页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染毒时间内不同浓度的五氯酚(PCP)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血细胞和肝脏细胞DNA的损伤.结果显示,各PCP染毒组细胞彗星尾部DNA含量(%DNAT)和彗星尾长(TL)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染毒时间内不同浓度的五氯酚(PCP)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血细胞和肝脏细胞DNA的损伤.结果显示,各PCP染毒组细胞彗星尾部DNA含量(%DNAT)和彗星尾长(TL)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彗星尾部%DNAT和TL逐渐增加,其相关系数>0.926,说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在同一浓度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处理组%DNAT和TL逐渐增加,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由于PCP可引起稀有鮈鲫血细胞和肝脏细胞DNA的严重损伤,因此稀有鮈鲫血细胞和肝脏细胞DNA的损伤可作为PCP遗传毒性的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 稀有鮈鲫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二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作用的SCGE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徐镜波 杨丽 +2 位作者 赵立群 孙志伟 石龙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采用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生殖细胞共培养法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间二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间二硝基苯能够导致生殖细胞DNA链断裂,而且其受损率与剂量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 采用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生殖细胞共培养法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间二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间二硝基苯能够导致生殖细胞DNA链断裂,而且其受损率与剂量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间二硝基苯可以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具有生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二硝基苯 支持细胞/生殖细胞共培养法 单细胞凝胶电泳 生殖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CM4组分对K562癌细胞染色质DNA断裂作用的SCGE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王芳 张双全 戴祝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7,共4页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ingecelgelelectrophoresis,SCGE)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单个哺乳动物细胞DNA断裂的技术,也叫彗星实验(cometassay).此实验首次通过SCGE法观察抗菌肽CM4...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ingecelgelelectrophoresis,SCGE)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单个哺乳动物细胞DNA断裂的技术,也叫彗星实验(cometassay).此实验首次通过SCGE法观察抗菌肽CM4组分对人髓样白血病K562细胞和正常人白细胞核染色质DNA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抗菌肽抗癌作用的机制.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经抗菌肽CM4组分处理过的K562癌细胞核染色质DNA出现断裂,形成一个亮的荧光头部和彗星似的尾部,而经同样处理的正常人白细胞和未经抗菌肽处理的K562癌细胞核染色质DNA未出现断裂,核完整,呈圆形.经彗星尾长分析,前者DNA损伤率平均为7362%,统计学处理P<0001,具高度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抗菌肽CM4对K562癌细胞核染色质DNA有明显的断裂作用,而对正常人白细胞则没有断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 抗菌肽 K563癌细胞 染色质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GE技术检测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6
4
作者 周侃 欧阳珊 +1 位作者 吴小平 吴甜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染毒时间氯化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染毒后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均出现了拖尾现象,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拖尾增... 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染毒时间氯化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染毒后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均出现了拖尾现象,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拖尾增长明显。剂量效应组中,蚌暴露在不同浓度(0、1、10、50 mg.L-1)的氯化镉中72 h,各组蚌血细胞DNA平均迁移长度及彗尾DNA含量均明显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时间效应组中,蚌暴露在10 mg.L-1的氯化镉中分别24、48、72、96 h,随着氯化镉染毒时间的延长,各染毒组细胞DNA平均迁移长度及彗尾DNA含量与0时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时间-效应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背角无齿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彗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GE法检测敌敌畏对大鳞副泥鳅DNA损伤的研究
5
作者 南平 郭变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6-700,F0003,共6页
目的采用SCGE技术检测敌敌畏对大鳞副泥鳅DNA的损伤效应。方法设置敌敌畏0.64μg/L、1.28μg/L、1.92μg/L、2.56μg/L、3.20μg/L5个浓度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15尾大鳞副泥鳅/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各浓度敌敌畏处理组... 目的采用SCGE技术检测敌敌畏对大鳞副泥鳅DNA的损伤效应。方法设置敌敌畏0.64μg/L、1.28μg/L、1.92μg/L、2.56μg/L、3.20μg/L5个浓度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15尾大鳞副泥鳅/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各浓度敌敌畏处理组在分别处理1d、2d、3d后对大鳞副泥鳅血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 1d、2d、3d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在TailDNA%、TailLength、Olive Tail Moment 3项指标上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组内:时间一定时,各项指标随敌敌畏浓度升高而变大,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浓度一定时,各项指标随时间推移而变大,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其中Tail Length、Olive Tail Moment、Tail DNA% 3项指标均在3d、3.20μg/L组达到最大,分别为468.17±82.08、192.27±61.03和76.04±11.27。结论敌敌畏稀释液可引起大鳞副泥鳅血细胞严重的DNA损伤,对大鳞副泥鳅具有较大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单细胞凝胶电泳 大鳞副泥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CGE技术检验铬污染对鲫鱼肾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守城 张娟 《河北渔业》 1999年第4期11-13,共3页
本文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或彗星试验)研究了铬(Cr^(+3))对鲫鱼肾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A组(0.8mg/l)、B组(1.6mg/l)和C组3.2mg/l)均可引起DNA的损伤。带有彗尾细胞的百分比值和彗尾长度均可依铬浓度增加而上升,呈现出剂量效应关... 本文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或彗星试验)研究了铬(Cr^(+3))对鲫鱼肾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A组(0.8mg/l)、B组(1.6mg/l)和C组3.2mg/l)均可引起DNA的损伤。带有彗尾细胞的百分比值和彗尾长度均可依铬浓度增加而上升,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本实验提示,铬浓度在不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情况下,可引起鲫鱼肾细胞DNA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铬 鲫鱼 铬污染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己烷致大鼠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DNA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齐宝宁 易建华 +2 位作者 唐国慧 苗江丽 郭剑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正己烷(n-hexane)对大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阴性对照组、75、150、300 mg/kg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染毒4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 目的研究正己烷(n-hexane)对大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阴性对照组、75、150、300 mg/kg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染毒4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彗星试验技术(SCGE)检测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大鼠体重随染毒时间而增加,阴性对照组增加最快;随染毒剂量增加,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力、血清GSH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MDA含量增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细胞SCGE检测彗星尾长、尾DNA(%)、尾矩、Olive尾矩均增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尾矩值与染毒剂量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为0.981,呈正相关(P<0.05)。结论正己烷可引起或增强机体氧自由基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肝细胞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脂质过氧化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徐韵 李兆利 +4 位作者 陈海刚 曲甍甍 孙立伟 徐迪今 孔志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8-733,共6页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是一种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促生长剂 ,但其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 .采用斑马鱼和鲤鱼作为生物材料 ,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是一种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促生长剂 ,但其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 .采用斑马鱼和鲤鱼作为生物材料 ,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对鲤鱼肾细胞DNA的损伤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96hrLC50 为 1 996.87mg/L ;胚胎发育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96hrEC50 为2 2 1 .2 0mg/L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 ,喹乙醇能引起较大的DNA损伤 ,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添加剂 喹乙醇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农药对蚯蚓的DNA损伤 被引量:33
9
作者 封少龙 罗屿 +2 位作者 钟远 谢朝云 孔志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49-652,共4页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 ,来检测农药对蚯蚓DNA的损伤 .由于蚯蚓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物之间传递污染物的桥梁 ,能很好地指示土壤环境的变化 ,是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 ,来检测农药对蚯蚓DNA的损伤 .由于蚯蚓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物之间传递污染物的桥梁 ,能很好地指示土壤环境的变化 ,是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尝试建立蚯蚓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来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种新型农药对蚯蚓的DNA均有损伤作用 .认为蚯蚓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农药对细胞DNA的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蚯蚓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添加剂阿散酸和土霉素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曲甍甍 孙立伟 +3 位作者 陈鋆 厉以强 陈源高 孔志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0-242,共3页
采用斑马鱼和鲫鱼作为生物材料,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阿散酸和土霉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对鲫鱼肾细胞DNA损伤。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阿散酸和土霉素的斑马鱼96hLC50分别为520.747和1341.764mg·L-1。彗星试验结果表明,阿散酸引起的DN... 采用斑马鱼和鲫鱼作为生物材料,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阿散酸和土霉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对鲫鱼肾细胞DNA损伤。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阿散酸和土霉素的斑马鱼96hLC50分别为520.747和1341.764mg·L-1。彗星试验结果表明,阿散酸引起的DNA损伤较小,与阴性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土霉素能引起较大的DNA损伤,与阴性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添加剂 阿散酸 土霉素 毒理学 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脑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莉 李学彬 +2 位作者 杨光涛 邓灵福 丁书茂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Carassius auratu)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DEHP溶液(0、25、50、100、200mg·L-1)对体外培养脑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Carassius auratu)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DEHP溶液(0、25、50、100、200mg·L-1)对体外培养脑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染毒1.5h后,与对照组相比,DEHP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和尾矩(Tail Moment)均显著升高(p<0.01),即DEHP染毒引起了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DNA损伤程度加剧,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及尾距与DEHP染毒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表明,DEHP可导致金鲫鱼脑细胞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P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金鲫鱼 脑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血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金春华 李明云 +4 位作者 刘伟成 张春丹 陈炯 史雨红 朱爱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以大弹涂鱼为研究对象,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并结合外周血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镉胁迫对大弹涂鱼外周血细胞的遗传损伤。结果表明:(1)镉对大弹涂鱼外周血细胞是遗传毒性而非细胞毒性,并且产生的遗传损伤存在显著(P<0.01... 以大弹涂鱼为研究对象,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并结合外周血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镉胁迫对大弹涂鱼外周血细胞的遗传损伤。结果表明:(1)镉对大弹涂鱼外周血细胞是遗传毒性而非细胞毒性,并且产生的遗传损伤存在显著(P<0.01或P<0.05)的剂量效应,染毒1h的大弹涂鱼的全长和尾长与浓度的相关方程分别是y=29.592x-10.576(r2=0.9786),y=28.417x-14.859(r2=0.9857),染毒2h的大弹涂鱼的全长和尾长与浓度的相关方程分别是y=32.044x-5.0235(r2=0.941),y=29.911x-9.539(r2=0.9635)。(2)DNA的损伤程度和污染胁迫之间存在着时间效应。以上结果表明,DNA损伤可作为大弹涂鱼受镉胁迫时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 DNA凝胶电泳 大弹涂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基锡对牡蛎鳃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兴暖 韩雅莉 +2 位作者 邓瑞鹏 敖丽梅 周小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6-339,共4页
关键词 三丁基锡 僧帽牡蛎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鳃细胞 海洋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赭曲霉毒素A对BHK细胞毒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薇 缪德年 +2 位作者 张部昌 顾赛红 赵志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2,共6页
以叙利亚仓鼠肾细胞(BHKcell)为模型,用噻唑兰(MTT)法检测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DNA梯形条带法检测OTA对细胞DNA的损伤,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SOD活力的变化,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 以叙利亚仓鼠肾细胞(BHKcell)为模型,用噻唑兰(MTT)法检测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DNA梯形条带法检测OTA对细胞DNA的损伤,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SOD活力的变化,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MDA的含量。结果显示:OTA对BHK细胞活力的影响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染毒12h后,2.5、5、10、20和40μg·mL-1OTA剂量组BHK细胞的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至染毒24h,40μg·mL-1OTA染毒剂量组细胞活力下降达90%。OTA对BHK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同样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除2.5μg·mL-1剂量组外,其余各剂量组的彗尾DNA含量和拖尾率差异极显著(P<0.01),40μg·mL-1剂量组的细胞拖尾率是对照组的80倍。40μg·mL-1OTA处理BHK细胞24h后检测到特征性的凋亡梯形条带,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OTA作用于BHK细胞使细胞内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OTA染毒24h后,40μg·mL-1OTA剂量组细胞内SOD活力降低至对照组的25%,培养液中MDA含量较对照组增高了500%。上述结果表明:OTA对BHK细胞活力的影响与细胞内过氧化物的大量生成和抗氧化酶活力下降有关,且对细胞DNA造成损伤,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毒害作用 单细胞凝胶电泳 BHK细胞 DNA条带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胺素和核黄素对H_2O_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秀玲 王俐 +2 位作者 姜春花 陈炜俊 蔡美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硫胺素和核黄素对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于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硫胺素(终浓度为10、100、500、1000mg/L)或核黄素(终浓度为20、100、300、500nmol/L)预处理24h,给予H2O2(终浓度为25μmol/L... 目的探讨硫胺素和核黄素对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于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硫胺素(终浓度为10、100、500、1000mg/L)或核黄素(终浓度为20、100、300、500nmol/L)预处理24h,给予H2O2(终浓度为25μmol/L)反应30min,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分析DNA氧化损伤情况。以不加H2O2、硫胺素和核黄素者为阴性对照组;以加H2O2而不加硫胺素、核黄素者为阳性对照组。结果H2O2诱导ECV304细胞DNA断裂损伤,SCGE分析显示,阳性对照组拖尾细胞率、彗星尾长、尾部DNA含量和Olive尾矩等指标均较阴性对照组升高;经10、100、500mg/L硫胺素或20、100、300nmol/L核黄素预处理后,各DNA损伤指标均较阳性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经1000mg/L硫胺素或500nmol/L核黄素预处理后,各DNA损伤指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硫胺素和核黄素能降低H2O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高浓度的硫胺素和核黄素不能保护H2O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胺素 核黄素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蝌蚪快速检测环境变异的两种方法——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 被引量:19
16
作者 苑宇哲 徐仕霞 +3 位作者 姚春生 刘志君 李旭东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1期74-76,80,共4页
本文介绍了应用无尾两栖类动物的蝌蚪进行环境监测的两种方法———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此两种环境检测的方法与其他环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 ,简便 ,易操作 ,适于检测现场应用 ,可大面积推广等优点。
关键词 蝌蚪 生物检测 微核试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环境变异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对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晓艳 蒋凤华 +3 位作者 冯丽娟 高伟 赵美丽 郑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5-311,共7页
为研究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暴露于0.08、0.21和0.88mg·L-1石油烃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中石油烃背景浓度为0.04mg·... 为研究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暴露于0.08、0.21和0.88mg·L-1石油烃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中石油烃背景浓度为0.04mg·L-1。结果显示,低浓度(0.08mg·L-1)的石油烃短期(<7d)内即可导致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并且随石油烃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DNA损伤程度增加,石油烃浓度达0.88mg·L-1时,DNA损伤程度已非常严重。3d恢复实验后,各浓度组DNA损伤又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研究表明,彗星实验是检测石油烃对海洋贝类DNA损伤的一种有效手段,贝类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有望成为石油烃污染的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海洋污染的早期预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栉孔扇贝 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在真核微生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谷康定 唐非 +2 位作者 鲁志松 田洪涛 黄晓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利用真核微生物作为单细胞凝胶电泳的生物材料 ,以建立一种筛选鉴别环境遗传毒物的新方法。方法 酿酒酵母和原生动物四膜虫经培养后 ,对比常规动物细胞实验方法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 ,并对实验条件进行改进。结果 与动物原代和传... 目的 利用真核微生物作为单细胞凝胶电泳的生物材料 ,以建立一种筛选鉴别环境遗传毒物的新方法。方法 酿酒酵母和原生动物四膜虫经培养后 ,对比常规动物细胞实验方法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 ,并对实验条件进行改进。结果 与动物原代和传代细胞相比 ,四膜虫培养时间短 ,成本低廉 ,可实现无损前处理 ,四膜虫DNA解旋后电泳所需电压和电流都必须较低 ,即 15V ,180mA。对H2 O2 、K2 Cr2 O7和丝裂霉素 (MMC) 3种DNA损伤剂的初步测试表明 ,它们可以引起四膜虫DNA不同程度的损伤 ,最低效应浓度分别为 10 0、 10、 1μmol/L。酵母菌因DNA含量少 ,未见明显的彗星现象。结论 四膜虫单细胞凝胶电泳从方法上完全可以与动物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互相替代 ,但四膜虫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快速、经济、简便的优势 ,则是后二者所不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 真核微生物 生物材料 酵母菌 遗传毒物 细胞培养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彗星实验检测丙烯酰胺对小鼠两种细胞的DNA损伤和修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红刚 杨建一 +3 位作者 高宝珍 韩宁 边思成 萨晓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为了研究丙烯酰胺致小鼠睾丸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修复情况,同时比较这两种细胞对丙烯酰胺的敏感性,将雄性昆明种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丙烯酰胺(50mg·kg-1(bw)),在暴露后第1、2、4、6、8、10、12d,分别对其睾丸组织细胞... 为了研究丙烯酰胺致小鼠睾丸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修复情况,同时比较这两种细胞对丙烯酰胺的敏感性,将雄性昆明种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丙烯酰胺(50mg·kg-1(bw)),在暴露后第1、2、4、6、8、10、12d,分别对其睾丸组织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彗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暴露结束后每个时间点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迁移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随时间推移两种细胞DNA迁移距离逐渐降低,同一时间点睾丸组织细胞DNA损伤较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更为严重,两者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睾丸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能是丙烯酰胺的作用位点;机体对丙烯酰胺造成的遗传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与淋巴细胞相比,睾丸细胞对丙烯酰胺导致的遗传损伤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彗星实验 生殖细胞 淋巴细胞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钇和氯化镨引起的人淋巴细胞DNA分子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辉 嵇庆 +1 位作者 张锡然 单祥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18,共3页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了稀土化合物氯化钇和氯化镨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钇和氯化镨均可引起淋巴细胞DNA受损后DNA迁移率的显著升高,受损伤细胞的百分率与对照差异明...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了稀土化合物氯化钇和氯化镨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钇和氯化镨均可引起淋巴细胞DNA受损后DNA迁移率的显著升高,受损伤细胞的百分率与对照差异明显,提示氯化钇和氯化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 氯化钇 氯化镨 淋巴细胞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