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沉香果皮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1
作者 谭金玲 梁云贞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89-93,共5页
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果皮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土沉香果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从而提升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率... 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果皮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土沉香果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从而提升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土沉香果皮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最优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为1∶60(g∶mL)、微波时间为6 min、微波功率为350 W的条件下,土沉香果皮中的总黄酮提取率达2.406%。土沉香果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强,清除率在85%以上。土沉香果皮中总黄酮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果皮 总黄酮 微波辅助提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光条件下不同种源土沉香幼苗的光合特性与生长速率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原慧芳 田耀华 +2 位作者 魏丽萍 陈国云 寸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8,共9页
以3个来源于广东茂名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种源(大白、小白和大黄)和1个来源于云南的土沉香种源的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遮光条件下〔相对光强100%(对照,自然光强)、50%、25%和5%〕4个种源幼苗叶片的净光... 以3个来源于广东茂名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种源(大白、小白和大黄)和1个来源于云南的土沉香种源的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遮光条件下〔相对光强100%(对照,自然光强)、50%、25%和5%〕4个种源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的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光合和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Chla/b)值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4个种源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RGR)。结果表明:4个种源的Pn均随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对照组各种源的Pn值均明显高于各处理组;4个种源的Pn值均随胞间CO2浓度的升高或相对光强的增大逐渐提高。随相对光强的降低,4个种源的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最大羧化速率和磷酸丙糖利用速率均下降或显著下降(P<0.05),而表观量子效率则略有升高。在相对光强100%~25%条件下,随相对光强降低,4个种源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Chla/b值显著减小;大白和小白种源的RGR逐渐增大,大黄种源的RGR差异不显著,而云南种源的RGR显著减小。而在相对光强5%条件下,大黄和云南种源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Chla/b值显著增大,RGR显著减小;大白和小白种源幼苗全部死亡。由种源间的比较可见:4个种源的各项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相对生长速率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云南种源的各项指标总体上均最低。综合来看,土沉香为半阳生植物,对不同的光环境表现出相对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种源 遮光处理 光合特征 叶绿素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处理对土沉香幼苗生长和叶片解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原慧芳 魏丽萍 +1 位作者 田耀华 岳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752,共6页
研究不同光处理(100%,50%,25%和5%自然光)对土沉香幼苗形态和解剖特征的影响,以了解土沉香幼苗叶片形态结构对光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3个土沉香种源(大白、大黄和云南)的解剖结构和生长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光强的减... 研究不同光处理(100%,50%,25%和5%自然光)对土沉香幼苗形态和解剖特征的影响,以了解土沉香幼苗叶片形态结构对光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3个土沉香种源(大白、大黄和云南)的解剖结构和生长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种源幼苗的主脉、叶厚、栅栏组织、叶上表皮细胞厚度总体上都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而海绵组织厚度呈上升趋势,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化幅度不一;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种源的叶面积比和比叶面积升高,云南种的总生物量和绝对生长速率随之下降,而大白和大黄的总生物量和绝对生长速率在50%和25%光强下高于100%和5%光强下的值。除大黄的比叶重为50%高于其他光强下的值,大白和云南的比叶重以及3个种源的根重比均随着光强的减弱而下降。总之,3个土沉香种源幼苗在不同光强下通过其形态上的一系列改变来适应光环境,云南种在自然光强下(100%)生长良好,而大黄和大白在中光环境下(50%)生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叶片解剖特征 生物量分配 光照强度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群体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赵翾 赵树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7-122,133,共7页
采集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4个省9个居群的174个白木香样品,分别测量其10项形态性状,并进行方差、相关和聚类分析.文中还以欧式平均距离10为阈值,采用UPGMA法将白木香聚成了4组.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在白木香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广泛... 采集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4个省9个居群的174个白木香样品,分别测量其10项形态性状,并进行方差、相关和聚类分析.文中还以欧式平均距离10为阈值,采用UPGMA法将白木香聚成了4组.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在白木香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广泛的变异性,居群间F值在6.520~13.867之间,而居群内F值在24.033~94.081之间.居群内平均方差分量为52.62%,说明居群内的变异是白木香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白木香居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3.38%,说明居群内的多样性程度大于居群间.多重比较还表明,白木香各居群间的变异系数和相对极差均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各地理因子中,海拔对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是年均气温和年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白木香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白木香结香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惠芬 郑科 +3 位作者 王卫斌 肖支叶 华梅 谷丽萍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140,共5页
通过调查取样,结合实验分析,探讨了白木香结香质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土壤相关的因子中,发现与结香质量相关性较高的土壤因子有p H值、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结香质量较好的样品中,有3/4的生长在阳坡,1/2的生长在平地,这也说... 通过调查取样,结合实验分析,探讨了白木香结香质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土壤相关的因子中,发现与结香质量相关性较高的土壤因子有p H值、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结香质量较好的样品中,有3/4的生长在阳坡,1/2的生长在平地,这也说明充足的光照和平缓的地势对白木香的结香质量是有利的。本研究初步证实环境因子与白木香结香质量有一定关联性,其有深入、系统研究的价值,为探讨环境因子与白木香结香质量相关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结香质量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寿海洋 马清温 +1 位作者 刘頔 李凤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96,共5页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均正常;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组成,分别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的类型为腺质绒毡层,药壁形成...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均正常;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组成,分别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的类型为腺质绒毡层,药壁形成方式为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体大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土沉香的成熟花粉进行了观察,发现成熟花粉呈球形,表面为具钝三角形投影的基柱所组成。萌发孔小,边缘不清晰,不易被观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批通体香沉香药材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洋洋 杨云 +1 位作者 林波 张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67-71,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批通体香沉香药材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4批样品的挥发油中均鉴定出38个成分,其相对含量总和分别为93.59%、97.53%、91.37%和95.62%;5个特征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24.42%、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批通体香沉香药材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4批样品的挥发油中均鉴定出38个成分,其相对含量总和分别为93.59%、97.53%、91.37%和95.62%;5个特征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24.42%、34.77%、19.91%和24.35%;结香12个月的通体香沉香药材挥发油的总挥发性成分与特征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与对照药材相近,结香15个月的通体香沉香药材挥发油的总挥发性成分与特征性成分的相对含量超过对照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通体结香技术 倍半萜 挥发油 白木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沉香药材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总含量!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洋洋 杨云 +1 位作者 林波 黄俊卿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71-74,共4页
建立了测定沉香药材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总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对照品溶液和沉香药材2-(2-苯乙基)色酮提取液在230nm波长下均有较强吸收,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在5h内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 建立了测定沉香药材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总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对照品溶液和沉香药材2-(2-苯乙基)色酮提取液在230nm波长下均有较强吸收,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在5h内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1.24%(RSD=2.25%),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用样少的特点,可用于沉香药材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总含量的快速测定,以及对不同沉香药材进行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2-(2-苯乙基)色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沉香扦插和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袁志永 蔡楚雄 +1 位作者 郭韵 董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15-117,126,共4页
[目的]研究土沉香扦插和嫁接技术。[方法]分别对5年生、15年生及30年生母树的插穗和接穗在早春与晚秋2个不同时间进行扦插和嫁接,研究不同浓度(1 000、1 500、2 500 mg/L)下不同生长调节剂(IAA、IBA、NAA、ABT)对不同成熟程度的穗条(嫩... [目的]研究土沉香扦插和嫁接技术。[方法]分别对5年生、15年生及30年生母树的插穗和接穗在早春与晚秋2个不同时间进行扦插和嫁接,研究不同浓度(1 000、1 500、2 500 mg/L)下不同生长调节剂(IAA、IBA、NAA、ABT)对不同成熟程度的穗条(嫩梢、中等梢及老熟梢)处理后,其插穗和接穗的成活率,同时研究大树嫁接的不同砧木株高(50、80、100 cm)条件下老熟梢嫁接的成活率,并对土沉香扦插和嫁接2种无性繁殖方式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1 500 mg/L IBA处理穗条的成活率高于其他生长调节剂;老熟梢成活率高于嫩梢及中等梢;土沉香秋季扦插与嫁接的成活率高于春季;在大树嫁接中,当砧木株高100 cm时,插穗的成活率最高;土沉香穗条嫁接相比较扦插成活率更高。[结论]土沉香无性繁殖中采用嫁接方式,并选择老熟梢进行嫁接,在进行大树嫁接时,选择株高100 cm的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无性繁殖 生长调节剂 母树年龄 季节 大树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香方法白木香的解剖构造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海珊 潘质洪 +2 位作者 梁永兵 罗蓓 邱坚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9,共6页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为沉香来源树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作为珍贵树种广泛种植,但因目前人工结香产量及质量不高,沉香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为研究白木香结香生理过程,开发白木香人工结香技术,对打孔火烙法、剥皮法、虫蛀、化学试...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为沉香来源树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作为珍贵树种广泛种植,但因目前人工结香产量及质量不高,沉香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为研究白木香结香生理过程,开发白木香人工结香技术,对打孔火烙法、剥皮法、虫蛀、化学试剂A法的结香样品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深色次生代谢产物、再生组织、胼胝质、晶体等的形成与分布存在差异。所有方法中仅化学试剂A形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沉积(结香)区域呈块状,其余方法形成的结香区呈薄层状或点状或束状。结香区域化学试剂A>伤及木质部的剥皮法/打孔火烙法>新鲜虫蛀>不伤及木质部的环剥树皮法。初步估计化学试剂A的结香量最大,但由于深色次生代谢产物在细胞腔的富集量不同,需结合含量测定及化学分析进一步判断。研究发现不同结香方法结香后木间韧皮部边缘1~2层薄壁细胞均无深色次生代谢产物沉积。打孔火烙法和两种不同程度剥皮法均刺激白木香形成再生组织,再生组织是否由IP分化而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化学试剂A刺激未造成白木香形成再生组织且未见明显木质化,成功避免了阻隔层的形成,因此可形成块状结香区域;虫蛀样品可能因创伤时间较短而尚未形成再生组织,但沉香层木间韧皮部中的细胞明显木质化。新蛀虫口处胼胝质堆积,说明胼胝质参与了创伤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结香方法 解剖构造 木间韧皮部 沉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响应真菌侵染与机械损伤胁迫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鹏 薛世玉 +2 位作者 李小飞 徐大平 崔之益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4,共8页
[目的]为研究白木香受到胁迫的生长与防御过程,探明其结香过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3年生白木香为对象,应用注射真菌菌剂与机械钻孔2种诱导结香方法对白木香进行制香,通过分析其调控生长与防御的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防御物质... [目的]为研究白木香受到胁迫的生长与防御过程,探明其结香过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3年生白木香为对象,应用注射真菌菌剂与机械钻孔2种诱导结香方法对白木香进行制香,通过分析其调控生长与防御的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防御物质总酚与总萜含量以及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白木香对真菌侵染与机械损伤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在胁迫初期,与防御反应相关的激素茉莉酸、水杨酸、乙烯前体含量在胁迫处理组中显著升高,而与生长相关的激素赤霉素与生长素含量降低;在胁迫后期,茉莉酸、水杨酸与乙烯前体含量逐步降低,而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胁迫处理初期的抗氧化酶活性与总酚、总萜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抗氧化酶活性增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总酚和总萜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增幅速率降低。胁迫处理1~3个月的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受到抑制,而胁迫处理第6个月时,光合与荧光得到恢复。[结论]当白木香受到真菌侵染与机械损伤胁迫时,激活防御反应的激素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同时次生代谢防御产物酚类与萜类增加,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随着时间的延长,白木香生长获得恢复,胁迫得到缓解。说明白木香结香过程是防御反应加强,产生沉香物质,且是生长与防御的动态平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胁迫 激素 抗氧化性酶 次生代谢产物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沉香(瑞香科)的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林海 寿海洋 马清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254-9256,共3页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标本馆的标本信息以及实地调查对土沉香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土沉香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香港及澳门等地。此外,在台湾、福建和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等地区也有部分的人工栽培。目...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标本馆的标本信息以及实地调查对土沉香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土沉香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香港及澳门等地。此外,在台湾、福建和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等地区也有部分的人工栽培。目前导致土沉香濒危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人们对野生大树的掠夺性采伐,导致土沉香母树的不断减少,从而使其种群更新难以顺利地进行。因此,要对土沉香的资源状况进行研究,为土沉香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A sinensis(lour.)spreng) 瑞香科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损伤处理对土沉香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文华 韦阳莲 +2 位作者 蔡楚雄 郭韵 曹洪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20-26,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处理对土沉香叶片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提高沉香结香率,使结香质量接近天然品质,满足医药卫生需要,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实现野生土沉香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以15年生土沉香为材料,在1月份进行不...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处理对土沉香叶片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提高沉香结香率,使结香质量接近天然品质,满足医药卫生需要,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实现野生土沉香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以15年生土沉香为材料,在1月份进行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A,不去枝去根;B,去枝去根1/3;C,去枝去根2/3;D,截干),对处理后叶片的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以不施行任何处理作对照。【结果】B、C、D处理下土沉香叶片的光合参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损伤后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增强所致,尤以截干处理下土沉香叶片的光合参数均显著增加,表明此种损伤处理下土沉香的叶片光合能力最强;A、B、C处理下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0)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截干处理下土沉香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呈显著差异,截干处理显著提高了土沉香的光合作用,A、B、C处理不会对土沉香树体的生长造成较大影响,而光合能力强弱及光合产物积累量与结香状况之间存在何种联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损伤处理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沉香中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倩 刘俊成 +2 位作者 宋瑗瑗 胡峰 蒋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0,共7页
从沉香中筛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指导以沉香小分子作为SARS-CoV-2潜在阻断剂和抑制剂药物的研发。根据沉香已知的化学成分,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SARS-CoV-2的3CL水解酶(3CLpro)为靶标,通过结合... 从沉香中筛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指导以沉香小分子作为SARS-CoV-2潜在阻断剂和抑制剂药物的研发。根据沉香已知的化学成分,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SARS-CoV-2的3CL水解酶(3CLpro)为靶标,通过结合打分值以及与靶蛋白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获得沉香中具有潜在抗SARS-CoV-2活性的化学成分。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共有6种化学成分可作为ACE2结合阻断剂,有4种化学成分可作为3CLpro抑制剂,且均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方式为氢键、疏水、π-π共轭作用力,其中5,6,7,8-四羟基-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5,6,7,8-四氢-4H-色原烯与靶标蛋白形成的氢键数目最多,分子对接效果最优。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快速筛选沉香中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其中5,6,7,8-四羟基-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5,6,7,8-四氢-4H-色原烯可优选作为后续抗SARS-CoV-2药物的研究。研究结果可指导以沉香小分子为前体的COVID-19的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沉香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键锺 曾建荣 +2 位作者 卢昌华 高晓霞 严寒静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为探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于白木香苗木主产区采集10批次1011株白木香实生苗为研究材料,测量10个主要的质量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K-聚类分析,结合苗木实际生产情况,... 为探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于白木香苗木主产区采集10批次1011株白木香实生苗为研究材料,测量10个主要的质量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K-聚类分析,结合苗木实际生产情况,对白木香苗木进行等级划分。通过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最终确定选取苗高、地径和分枝数3个指标作为等级划分的依据,将白木香苗木分成3个等级,最终分级标准为:Ⅰ级苗:苗高≥112 cm、地径≥11 mm、分枝数≥3,Ⅱ级苗:112 cm>苗高≥89 cm、11 mm>地径≥9 mm、3>分枝数≥2,Ⅲ级苗(不合格苗):苗高<89 cm、地径<9 mm、分枝数<2。最终的等级划分结果可用于白木香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的建立、区分苗木等级、排除不合格苗并对合格苗木进行定价,保证白木香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并保障沉香资源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种苗 等级划分 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16
作者 袁莹 王雪峰 王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53-1963,共11页
通过探讨白木香冠层光谱和形状特征与叶片含锌量的模型关系,实现幼龄白木香冠层含锌量的快速无损诊断,为实现白木香智能化培育经营提供新思路。以幼龄白木香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光谱相机获取白木香冠层图像,结合相位相关法及贝叶斯分割法... 通过探讨白木香冠层光谱和形状特征与叶片含锌量的模型关系,实现幼龄白木香冠层含锌量的快速无损诊断,为实现白木香智能化培育经营提供新思路。以幼龄白木香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光谱相机获取白木香冠层图像,结合相位相关法及贝叶斯分割法精确提取白木香冠层,在应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算法对图像光谱和形状特征进行降维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广义可加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PLS-GAM)以图像特征对含锌量进行估测和分析,并通过比较模型评价指标与常用套索回归(lasso regression,LassoR)和多元逐步回归(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MSR)模型进行对比,确定适用于白木香锌含量估测的最佳模型。研究表明:(1)结合相位相关法和贝叶斯算法能够较好地分割出白木香冠层图像,效果显著优于对各波段图像进行直接分割的方法;(2)基于多光谱图像特征提取6个主成分CF_(1)、CF_(2)、CF_(3)、CF_(4)、CF_(5)和CF_(6),PLSR建模分析结果表明CF_(1)和CF_(2)与白木香冠层含锌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模型调整后R2adj为0.475;(3)PLS-GAM建模分析结果表明,CF_(1)、CF_(2)和CF_(4)与白木香冠层含锌量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模型调整后R2_(adj)为0.679,显著高于基于线性关系构建的PLSR模型;(3)经过模型评价对比,PLS-GAM模型估测精度最高,RMSE为0.095,较PLSR、LassoR、MSR模型分别降低了26.4%、43.1%和34.9%,为适用于估测白木香冠层含锌量的最优模型。因此,结合相位相关法及贝叶斯分割法能够实现对白木香冠层多光谱图像的精准分割,基于光谱和形状特征构建的PLS-GAM模型对白木香冠层含锌量具有良好的估测效果,有利于推动白木香微量元素诊断的研究进程,对幼龄白木香的智能化作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多光谱图像 PLS G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沉香与印度沉香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涛 赵东兴 +3 位作者 陈林杨 周劲松 赵国祥 王树明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6-9,共4页
土沉香与印度沉香苗木的外观形态相似度较高、不易区分,给种植户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但2个品种之间还是有一些各自明显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就容易将二者区别开来。针对土沉香与印度沉香的树干、树叶、花、果实及种子共5个方面进行... 土沉香与印度沉香苗木的外观形态相似度较高、不易区分,给种植户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但2个品种之间还是有一些各自明显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就容易将二者区别开来。针对土沉香与印度沉香的树干、树叶、花、果实及种子共5个方面进行直观描述,通过对比分析生物学上的细微差别,提高广大沉香种植户的分析辨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印度沉香 特征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