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_3O_4/graphite composites as anode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1
作者 郭华军 李向群 +4 位作者 李新海 王志兴 彭文杰 孙乾明 谢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498-503,共6页
Co3O4/graphite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precipitation of cobalt oxalate on the surface of graphite and pyrolysis of the precipitate, and the effects of graphite content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electro... Co3O4/graphite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precipitation of cobalt oxalate on the surface of graphite and pyrolysis of the precipitate, and the effects of graphite content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y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DTA),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cyclic voltammetry (CV),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charge/discharge measurements. With increasing the graphite content, the reversible capacity of the Co3O4/graphite composites decreases, while cycling stability improves dramatically, and the addition of graphite obviously decreases the average potential of lithium intercalation/deintercalation. The reversible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s with 50% graphite rises from 583 to 725 mA-h/g as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300 to 500 ℃, and the Co304/graphite composites synthesized at 400 ℃ show the best cycling stability without capacity loss in the initial 20 cycles. peaks, corresponding to the lithium intercalaction/deintercalation for The CV profile of the composite presents two couples of redox graphite and Co3O4, respectively. EIS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graphit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materials cobalt oxides lithium ion batteries graphit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PRECIP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TiC-Graphite复合涂层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洪督 牛亚然 +2 位作者 李红 钟鑫 郑学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3-650,共8页
等离子喷涂TiC涂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在极端环境能起到较好的耐磨保护作用,而石墨是一种优异的自润滑材料。通过喷雾干燥与真空烧结技术制备不同石墨添加量(1.25%、2.5%、5%和10%,质量分数)的TiC-Graphite球形粉体,并采用大气等离子... 等离子喷涂TiC涂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在极端环境能起到较好的耐磨保护作用,而石墨是一种优异的自润滑材料。通过喷雾干燥与真空烧结技术制备不同石墨添加量(1.25%、2.5%、5%和10%,质量分数)的TiC-Graphite球形粉体,并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TiC-Graphite复合涂层。对涂层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TiC-Graphite涂层主要由TiC和石墨相组成。随石墨添加量增大,TiC-Graphite涂层截面微裂纹增多,表面粗糙度增大,硬度下降。石墨对TiC涂层在高载荷的磨损性能影响更显著。在50 N高载荷条件,随石墨添加量增大,TiC-Graphite涂层磨损率降低后急剧增大,而摩擦系数持续减小。当石墨添加量为2.5%时,涂层获得最低的磨损率为0.67×10^(−5) mm^(3)/(N·m),同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0.35),与不添加石墨的TiC涂层相比,分别降低了72.4%和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graphite复合涂层 磨损性能 大气等离子喷涂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基复合相变储能砂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忠扩 蔡文慧 王蕾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3-1199,共7页
以石蜡和膨胀石墨为原材料,通过熔融吸附法制备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将相变材料掺入水泥中制备了石蜡基复合相变储能砂浆。通过FT-IR、水化放热测试、SEM、力学和热性能分析,研究了试样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 以石蜡和膨胀石墨为原材料,通过熔融吸附法制备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将相变材料掺入水泥中制备了石蜡基复合相变储能砂浆。通过FT-IR、水化放热测试、SEM、力学和热性能分析,研究了试样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石蜡和膨胀石墨是通过物理作用形成了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复合相变材料添加到砂浆中会以颗粒状的形式分散在水泥浆体中,使砂浆表面变得粗糙。相变材料的添加降低了砂浆水化放热速率和水化累积放热量。相变储能砂浆的抗压强度随相变材料的添加不断降低,相变材料添加量20%的储能砂浆的抗压强度为最低值10.63 MPa,较纯砂浆降低了34.18%,密度和导热系数降低至最小值,分别为1730.2 kg/m^(3)和0.372 W/(m·K);蓄热系数和比热容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24 W/(m^(2)·K)和1.592 J/(kg·℃)。箱体模型动态热性能分析表明,相变材料添加后延缓了最高温度到来的时间,降低了箱体的最高温度,相变材料添加量20%的储能砂浆的最高温度为28.0℃,最高温度到来的时间为838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膨胀石墨 相变材料 储能砂浆 力学性能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铅掺杂SiO/C锂离子电池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刘少兵 程绍娟 +5 位作者 王浩 王芳 孙一凡 陈聚煊 邵宇 王懿萱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7-1472,共6页
采用一氧化硅(SiO)和石墨复合,通过掺杂压电材料钛酸铅(PbTiO_(3))到复合材料中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系统表征。考察了压电材料的用量对复合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复合电极的... 采用一氧化硅(SiO)和石墨复合,通过掺杂压电材料钛酸铅(PbTiO_(3))到复合材料中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系统表征。考察了压电材料的用量对复合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电极中掺杂PbTiO_(3)并不会改变电极的储锂机理,但会利用其压电效应加速锂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储锂性能。掺杂PbTiO_(3)的SiO/C复合电极较未掺杂PbTiO_(3)的电极表现出更高的比容量、更高的初始库仑效率,而且在1C下,经过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能达到53.3%,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硅 石墨 压电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石墨/硬质合金自润滑涂层性能
5
作者 张悦 郑钰 +2 位作者 何星池 陈飞 董福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硬质合金是一种以微米级难熔金属化合物(WC、TaC、TiC、NbC)粉末为硬质相,以过渡族金属(Co、Fe、Ni)粉末为烧结黏结相,经高温烧结制备而成的合金。硬质合金因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腐蚀性和良好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刀具... 【目的】硬质合金是一种以微米级难熔金属化合物(WC、TaC、TiC、NbC)粉末为硬质相,以过渡族金属(Co、Fe、Ni)粉末为烧结黏结相,经高温烧结制备而成的合金。硬质合金因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腐蚀性和良好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刀具材料等工业领域,被称为“工业牙齿”。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核工程、新能源、先进医疗装备、环保节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产业对高性能高稳定性刀具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涂层镀膜等表面处理方法将固体润滑剂涂覆在刀具表面,或将固体润滑剂作为添加剂加入刀具材料基体,利用固体润滑剂高温稳定的优点,在服役刀具表面形成连续的固态润滑层,有利于刀具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方法】以WC-Co硬质合金粉末(粒径15~45μm)为耐磨组元,以石墨粉末(粒径80~200μm)为固体润滑剂,通过球磨法制备球形复合粉末,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将复合粉末沉积为石墨/WC-Co涂层,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能量密度27 keV、脉冲间隔15 s)进行辐照处理,辐照次数为1、10、20和30。对处理后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观察。【结果】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重熔涂层表面致密平整,改性层厚度可达294μm,表面硬度最高可达800 HV,平均摩擦系数最低可降至0.10。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后涂层表面生成纳米尺寸的WC相、Co_(3)W_(9)C_(4)相和类金刚石结构,使涂层表面显微硬度大幅提高;电子束使涂层表面大块石墨溶解后重新析出,生成椭球状石墨,同时石墨在电子束作用下分离成石墨烯片层,均匀覆盖在涂层表面,有效降低了涂层表面的摩擦系数;部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结构,有效提升了涂层的表面硬度。【结论】采用热喷涂沉积和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的两步技术,制备了表面均匀、致密细小的WC-Co合金,诱导了球状石墨、石墨烯和金刚石共同组成复合碳结构,有效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并降低表面的摩擦系数。所制备的纳米复合自润滑涂层为高端装备制造刀具行业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石墨/硬质合金涂层 石墨烯 金刚石 耐磨性能 显微组织 相组成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叠轧铜-石墨复合材料中间退火工艺优化
6
作者 刘锦平 管礼军 +4 位作者 王宇轩 孙科 孙德文 宣宇昂 叶森梁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7-405,共9页
传统工艺制备的铜-石墨复合材料易出现孔隙、开裂等缺陷。本文通过累积叠轧焊合加工技术,并采用不同次数的中间退火工艺制备铜-石墨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EDS等方法表征了复合材料性能并确定了较优中间退火工艺。结果表明,在轧制过... 传统工艺制备的铜-石墨复合材料易出现孔隙、开裂等缺陷。本文通过累积叠轧焊合加工技术,并采用不同次数的中间退火工艺制备铜-石墨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EDS等方法表征了复合材料性能并确定了较优中间退火工艺。结果表明,在轧制过程中材料的流动性随着中间退火次数的增加而提升,这有利于填补石墨颗粒与铜基体之间的孔隙。在退火过程中,铜基体发生了再结晶,降低了铜-石墨复合材料变形抗力和硬度,提高了材料的密度和导电率,改善了摩擦磨损性能。当中间退火次数逐步减少时,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逐步增加。其中,一步退火制备的铜-石墨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异,其相对密度、电导率及摩擦系数分别达到了97.9%、94.5%IACS和0.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墨 累积叠轧 中间退火 组织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中间相沥青中各向异性组分含量对石墨纤维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杨靖东 王蒙 +4 位作者 张翠清 蒋晨光 张明辉 宋怀河 王永刚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7,共11页
煤基中间相沥青(coal-based mesophase pitch,CMP)的组成决定着由其制备的石墨纤维的取向度,通过CMP的各向异性组分含量调控可实现石墨纤维的可控制备和性能提升。以精制煤沥青为原料,采用自升压-氮气吹扫两段热处理的方法制备CMP,获得... 煤基中间相沥青(coal-based mesophase pitch,CMP)的组成决定着由其制备的石墨纤维的取向度,通过CMP的各向异性组分含量调控可实现石墨纤维的可控制备和性能提升。以精制煤沥青为原料,采用自升压-氮气吹扫两段热处理的方法制备CMP,获得了各向异性组分含量不同的CMP,经过熔融纺丝、不熔化、1300℃炭化及2800℃石墨化处理得到石墨纤维。采用有机元素分析、偏光显微结构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表征手段分析了CMP的基本性质、分子结构、分子质量分布以及石墨纤维的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MP的各向异性组分含量与其石墨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MP的各向异性组分含量从43%增加到99%,沥青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000 Da附近分离明显、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稠环芳烃平面大分子增多,沥青可纺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沥青分子有序度增强,有序度指数(OI)从0.443增强至0.544。CMP的各向异性组分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石墨纤维的微晶结构沿着纤维轴向择优取向,有助于石墨微晶缺陷的减少,石墨纤维的截面形貌具有明显辐射纹理,石墨片层平行排列规整且紧密。以各向异性组分含量为99%的CMP为前驱体制备的石墨纤维具有更加完善的石墨结构,其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1.96 GPa和449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各向异性组分含量 可纺性能 石墨纤维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煤制石墨烯的微观结构演化特征:综合表征分析
8
作者 李瑞青 唐跃刚 +2 位作者 罗鹏 琚敏敏 徐晓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0-406,共17页
煤基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煤基石墨烯的结构特征不仅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还可为产品制备过程中的工艺调控提供参考。因此,有必要对煤基石墨烯的微观形态和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研究采集了宁夏回族自治区8个不同煤阶... 煤基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煤基石墨烯的结构特征不仅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还可为产品制备过程中的工艺调控提供参考。因此,有必要对煤基石墨烯的微观形态和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研究采集了宁夏回族自治区8个不同煤阶的煤样,化学脱矿后高温石墨化处理得到煤基石墨,采用改进的Hummer’s氧化还原法制备煤基石墨烯,并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原子力显微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综合表征获得了煤基石墨烯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煤阶的煤样所制备的煤基石墨烯均为少层石墨烯,高温石墨化可显著提高煤结构的有序度和石墨化度,有利于煤基石墨烯的制备,尤其对低煤阶的煤最为显著。煤基石墨的石墨化度均超过0.70,最高为0.99。煤阶越高,所制备的石墨烯片层的直径和堆砌高度越大、缺陷更少、剥离效果也越好。所制备的煤基石墨烯的直径在3.78~13.04 nm,层间距均超过了0.3550 nm,最高可达0.3661 nm。且随煤阶的升高,煤基石墨烯直径的增大要比堆砌高度更显著,因此,煤基石墨烯的形态总体趋于扁平状演化。煤的黏结性会造成煤基石墨烯表面粗糙度的增大,但不会影响石墨烯芳香层的晶型与有序度的发展。随煤阶的升高,石墨烯结构经历了涡轮型—Y型—半直面型—直面型的演化路径。直面型的石墨烯结构是煤结构在煤基石墨烯制备过程中演化的最终形态,表现为明显的剥离、卷曲和舒展的特征,这也为石墨烯台阶状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碳材料 煤基石墨烯 煤阶 微观结构 结构参数 高温石墨化 石墨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含量对TiB_(2)/石墨-铜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钟斌 王元龙 +2 位作者 于正洋 李飞 丁春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1,共9页
目的针对铜基石墨复合材料强度低、界面结合弱等问题,采用TiB_(2)陶瓷颗粒作为增强体以改善基体缺陷并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方法以8%(质量分数)镀铜石墨粉、纯度99.99%电解铜粉和TiB_(2)陶瓷颗粒为原料,采用火花等离子烧结法(SPS)... 目的针对铜基石墨复合材料强度低、界面结合弱等问题,采用TiB_(2)陶瓷颗粒作为增强体以改善基体缺陷并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方法以8%(质量分数)镀铜石墨粉、纯度99.99%电解铜粉和TiB_(2)陶瓷颗粒为原料,采用火花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了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TiB_(2)含量对TiB_(2)/石墨-铜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TiB_(2)在铜-石墨复合材料基体中的分布相对均匀,与铜基体形成致密结合。随TiB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持续增加,密度先增大后减小,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当TiB_(2)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时,密度达到最大值8.02 g/cm^(3),电阻值达到最小值0.024μΩ·m。当TiB_(2)添加量为4.5%~6%(质量分数)时,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显著提高,磨损率达到最低值1×10^(−6)mm^(3)/(N·m),与铜-石墨复合材料相比,降低了57%。结论TiB_(2)陶瓷颗粒可有效改善基体缺陷、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微观形貌分析可知,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并伴随轻微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颗粒 火花等离子烧结(SPS) 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件厚度与热处理对RuT450蠕墨铸铁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志康 刘含莲 +4 位作者 郭毅 季良刚 苏瑞 牛佳慧 黄传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18,共6页
对重卡发动机的蠕墨铸铁缸体不同厚度部分进行取样,采用3D激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以及X射线应力分析仪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铸造厚度蠕墨铸铁RuT450的显微组织、蠕化率、表面残余应力、布氏硬度、拉伸强... 对重卡发动机的蠕墨铸铁缸体不同厚度部分进行取样,采用3D激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以及X射线应力分析仪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铸造厚度蠕墨铸铁RuT450的显微组织、蠕化率、表面残余应力、布氏硬度、拉伸强度等性能,还研究了去应力退火、不同时长的自然时效处理下蠕墨铸铁RuT450的组织变化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相对较厚的蠕墨铸铁铸件石墨蠕化率较高;蠕墨铸铁的铸态表层残余应力为压应力,且随试样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保证强度指标的前提下适度的退火处理比自然时效能更高效地释放表面残余应力;蠕墨铸铁表面硬度及强度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退火处理可进一步降低表面硬度和强度。该研究结论对蠕墨铸铁切削性能评价及优选切削加工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墨铸铁 铸件厚度 退火 时效处理 蠕化率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层数对镍粉/石墨基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师琅 姜茸凡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为了解制备工艺对涂覆型吸波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涂层层数对镍粉/石墨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及吸波性能的影响机制。选用PU2540型聚氨酯为黏结剂,镍粉、石墨为功能粒子,涤/棉平纹织物为基布,采用纺织涂层(刮涂法)工艺制备了涂层层数... 为了解制备工艺对涂覆型吸波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涂层层数对镍粉/石墨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及吸波性能的影响机制。选用PU2540型聚氨酯为黏结剂,镍粉、石墨为功能粒子,涤/棉平纹织物为基布,采用纺织涂层(刮涂法)工艺制备了涂层层数不同的镍粉/石墨基涂层复合材料。测试该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值)和反射损耗,分析涂层层数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频率1^(1)000 MHz范围内,3层的镍粉/石墨基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极化能力、损耗能力及耦合能力最强;在测试频率10~3000 MHz范围内,涂层层数2层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最好,反射损耗最小峰值为-26.460 dB;3种涂层层数不同的复合材料在不同频段表现出不同的吸波特性。所得结果可为开发经济实用的吸波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石墨 涂层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石墨锂电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吉浩 张健 张津京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13,共4页
近年来,煤基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煤基石墨负极材料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电化学性能优良等优点。主要概述了煤基石墨在锂电负极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结构特性、改性方法以及在提高电池能... 近年来,煤基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煤基石墨负极材料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电化学性能优良等优点。主要概述了煤基石墨在锂电负极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结构特性、改性方法以及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煤基石墨的性能通过表面修饰、纳米化处理和复合材料设计等技术手段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还分析了煤基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关键性能,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ack TiO_(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的原位制备及其光热性能
13
作者 李湘 吴恩辉 +7 位作者 彭文静 李军 马兰 侯静 徐众 李宏 刘鹏 张远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8,共9页
本文以钛白粉为原料,钢渣为骨架,石墨为还原剂,淀粉为造孔剂,聚乙烯醇溶液为粘结剂,采用高温焙烧原位制备Black TiO_(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并对其光热转换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XRD、SEM、XPS和UV-Vis等手段对多孔材料的物相、微观... 本文以钛白粉为原料,钢渣为骨架,石墨为还原剂,淀粉为造孔剂,聚乙烯醇溶液为粘结剂,采用高温焙烧原位制备Black TiO_(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并对其光热转换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XRD、SEM、XPS和UV-Vis等手段对多孔材料的物相、微观结构、表面元素组成与价态和光吸收能力进行表征,同时测试了材料的孔隙率和光热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多孔材料的主要物相由锐钛型TiO_(2)、CaTiO_(3)、C和Ca_(3)Mg(SiO_(4))_(2)组成,各物相之间边界清晰。通过高温焙烧,部分Ti^(4+)被还原成Ti^(3+)且形成氧空位,从而成功制备了Black TiO_(2)。孔隙率测试表明,淀粉配比为21.74%的多孔材料的孔隙率为30.5%,并拥有最小的禁带宽度。光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淀粉配比的增加,多孔材料的水蒸发速率和蒸发效率均呈现出先显著提高后略有降低的规律;在TiO_(2)、石墨粉、聚乙烯醇溶液和钢渣质量比固定为1:1:1:4,淀粉配比为18.52%时,多孔材料水蒸发速率和光热转换效率分别可达1.47 kg·m^(-2)·h^(-1)和6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TiO_(2) Black TiO_(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 原位制备 高温焙烧 光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温度对炭纤维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14
作者 王浩静 王红飞 +3 位作者 李东风 朱星明 贺福 王心葵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以通用型PAN基炭纤维为原材料,通过1800℃~3000℃连续高温石墨化处理,制备了不同性能的炭(石墨)纤维;采用SEM、XRD、RAMAN、元素分析仪、万能材料测试机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石墨化温度对炭(石墨)纤维微观结构、元素含量、表面形态及其力... 以通用型PAN基炭纤维为原材料,通过1800℃~3000℃连续高温石墨化处理,制备了不同性能的炭(石墨)纤维;采用SEM、XRD、RAMAN、元素分析仪、万能材料测试机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石墨化温度对炭(石墨)纤维微观结构、元素含量、表面形态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炭纤维中非碳元素(氮、氢)的含量逐渐减少而碳元素质量分数却从92.62%增加到99.99%;纤维的微观结构也从二维乱层石墨结构向有序的三维层状结构发展,表现为石墨晶体层间距d002随处理温度的提升逐渐减小、d100和d110与La和Lc不断增大,纤维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弹性模量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石墨)纤维 石墨化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对铜基粉末冶金闸片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晔 燕青芝 +3 位作者 张肖路 张飞飞 葛昌纯 赵海芹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2-439,共8页
采用粒度>550μm的天然鳞片石墨和人造石墨配合制备了铜基粉末冶金高速列车制动闸片材料,系统研究了鳞片石墨粒度对材料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摩擦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粒度>550μm的天然鳞片石墨作润滑组元,所制备摩... 采用粒度>550μm的天然鳞片石墨和人造石墨配合制备了铜基粉末冶金高速列车制动闸片材料,系统研究了鳞片石墨粒度对材料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摩擦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粒度>550μm的天然鳞片石墨作润滑组元,所制备摩擦材料的抗压强度显著高于采用小粒度石墨所制材料,达到145.30MPa;随鳞片石墨粒度的增大,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磨损率降低幅度可达50%以上,摩擦表面趋于形成完整的摩擦膜;采用鳞片石墨和人造石墨配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材料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制动闸片材料 鳞片石墨 人造石墨 抗压强度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结剂对石墨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邱海鹏 郭全贵 +2 位作者 翟更太 宋永忠 刘朗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3-26,共4页
用煅烧石油焦和煤焦油为基本原料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几种石墨材料。考察了粘结剂对石墨材料传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和微观结构分析表明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 ,采用喹啉不溶物 (QI)含量适中(5 .2 % ,质量分数 )的沥青作粘结剂 ,有利于... 用煅烧石油焦和煤焦油为基本原料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几种石墨材料。考察了粘结剂对石墨材料传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和微观结构分析表明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 ,采用喹啉不溶物 (QI)含量适中(5 .2 % ,质量分数 )的沥青作粘结剂 ,有利于石墨微晶的发育和排列 ,使石墨材料的传导性能得到提高 ,而采用QI含量过多或过少的沥青作粘结剂 ,都不利于石墨材料的传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石墨材料 微观结构 粘结剂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1
17
作者 袁亚光 袁艳平 +2 位作者 张楠 李天宇 曹晓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86-292,共7页
以理论计算为基础,制备了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三元低共熔混合物(LA-PA-SA)。利用膨胀石墨(EG)的网状多孔结构,制备了最佳质量配比为15:1(LA-PA-SA:EG)的LA-PA-SA/EG复合相变材料。综合利用FT-IR、SEM、DSC、冷热加速循环和蓄放热实验... 以理论计算为基础,制备了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三元低共熔混合物(LA-PA-SA)。利用膨胀石墨(EG)的网状多孔结构,制备了最佳质量配比为15:1(LA-PA-SA:EG)的LA-PA-SA/EG复合相变材料。综合利用FT-IR、SEM、DSC、冷热加速循环和蓄放热实验等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PA-SA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均匀分布于EG的多孔结构中;复合相变材料的熔化和凝固温度分别为32.1℃和30.3℃,熔化和凝固潜热分别为143.2J·g-1和143.1J·g-1;经过1000次冷热循环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EG的高导热性加快了复合相变材料的蓄放热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混合物 膨胀石墨 复合相变材料 结构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 被引量:74
18
作者 张正国 王学泽 方晓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质量分数,下同),60%,70%和80%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质量分数,下同),60%,70%和80%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疏松多孔的蠕虫状形态,石蜡被膨胀石墨微孔所吸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石蜡相似,其相变潜热与基于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潜热计算值相当.储(放)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80%石蜡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储热时间比石蜡减少69.7%,放热时间减少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石蜡 膨胀石墨 结构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粒度对Cu-Fe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樊毅 张金生 +2 位作者 高游 吴芳 刘伯威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5-477,共3页
采用 MM- 10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石墨粒度对 Cu- Fe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石墨粒度的细化 ,材料的硬度提高而强度降低 ;材料及偶件的磨损增大 ;此外 ,石墨粒度对 Cu-
关键词 石墨 粒度 Cu-Fe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脂肪酸/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包覆定形及热性能 被引量:31
20
作者 孟新 张焕芝 +6 位作者 赵梓名 孙立贤 徐芬 张箭 焦庆祝 鲍艳 马建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6-530,共5页
采用癸酸、月桂酸和棕榈酸的三元共晶混合物作为相变材料,以膨胀石墨为基体,通过膨胀石墨多孔结构的毛细吸附和复合涂饰剂的包覆定形,将多元相变材料固定在膨胀石墨的孔道结构中,制备出结构稳定、密封性能优异、热稳定性好和高导热的新... 采用癸酸、月桂酸和棕榈酸的三元共晶混合物作为相变材料,以膨胀石墨为基体,通过膨胀石墨多孔结构的毛细吸附和复合涂饰剂的包覆定形,将多元相变材料固定在膨胀石墨的孔道结构中,制备出结构稳定、密封性能优异、热稳定性好和高导热的新型三元脂肪酸/膨胀石墨复合定形相变材料.膨胀石墨具有膨胀疏松的多孔结构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其熔融潜热为95.6 J/g,结晶焓为82.8 J/g,说明其具有很好的相变蓄热特性和热循环稳定性;材料的导热性能可增加至0.738 W/(m.K),与脂肪酸相比得到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脂肪酸 定型相变材料 包覆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