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no-scale Bias-scalable CMOS Analog Computational Circuits Using Margin Propagation
1
作者 GU Ming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8,共8页
Approximation techniques are useful for implementing pattern recognizers, communication decoders and sensory processing algorithms where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is not critical to achieve the desired system level perf... Approximation techniques are useful for implementing pattern recognizers, communication decoders and sensory processing algorithms where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is not critical to achieve the desired system level performance. In our previous work, we had proposed margin propagation (MP) as an efficient piece-wise linear (PWL) approximation technique to a log-sum-exp function and had demonstrated its advantages for implementing probabilistic decoder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ystematic and a generalized approach for synthesizing analog piecewise-linear (PWL) computing circuits using the MP principle. MP circuits use only addition, subtraction and threshold operations and hence can be implemented using universal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like the Kirchoff's current law. Thus, unlike the conventional translinear CMOS current-mode circuits, the operation of the MP circuits are functionally similar in weak, moderate and strong inversion regimes of the MOS transistor making the design approach bias-scalable. This paper presents measured results from MP circuits prototyped in a 0.5μm standard CMOS process verifying the bias-scalable property. As an example, we apply the synthesis approach towards designing linear classifiers and verify its performance using measure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行业 液压系统 产品介绍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的计算量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奇伟 龙学汉 +3 位作者 苗轶如 王益明 涂郁潇颖 汤梦阳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0,共12页
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可同时兼顾开关损耗与稳态性能,但是其矢量确定方法与占空比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因此,本文面向电压源型PMSM驱动系统,提出一种可降低计算量的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在电机稳态运行时,将... 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可同时兼顾开关损耗与稳态性能,但是其矢量确定方法与占空比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因此,本文面向电压源型PMSM驱动系统,提出一种可降低计算量的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在电机稳态运行时,将第一最优矢量备选范围缩小至上一控制周期所采用的第一有效矢量及其相邻的两个矢量,再依次代入代价函数确定第一有效矢量,从而将比较次数从六次减小至三次。然后将剩余两个矢量与零矢量作为第二备选矢量,分别以q轴电流无差拍为条件计算占空比,再依次代入代价函数,确定使代价函数最小的矢量组合与占空比。最后,分别搭建仿真模型与实验平台,对所提方法的稳定性、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预测控制在平均计算时间仅为15.3μs的前提下,可取得6.57%的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以及±0.4 N·m的转矩脉动,与其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相比,具有最优的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低计算量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选择 占空比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流速小型潮流能水轮机导流罩性能分析
3
作者 谭俊哲 郎咸鹏 +2 位作者 袁鹏 司先才 杜修茂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5,共9页
针对海洋仪器自供电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带有紧凑型导流罩的小型潮流能水轮机。该水轮机旨在低流速下提高潮流能利用效率,具备制造方便、施工简单以及便携性良好等特点。为了深入研究导流罩的水动力性能,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 针对海洋仪器自供电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带有紧凑型导流罩的小型潮流能水轮机。该水轮机旨在低流速下提高潮流能利用效率,具备制造方便、施工简单以及便携性良好等特点。为了深入研究导流罩的水动力性能,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通过与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和数值仿真方法的可靠性。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不同型式的导流罩,对导流罩的聚流效果进行仿真分析,选取了摆线型尾缘式导流罩作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加装导流罩可以使内部流场的流速提升约1.9倍,水轮机的最大获能系数提升约33%,水轮机叶尖与导流罩喉部之间的间隙为0.05D时获能系数达到最高。对导流罩尾缘形状参数进行研究发现,合适的尾缘高度以及尾缘倾角可以进一步增强导流罩对水轮机的获能效果。因此,本研究对小型潮流能水轮机的导流罩设计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水轮机 紧凑型导流罩 计算流体动力学 低流速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孤立波及其与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杜鹏 孙平宇 +4 位作者 张淼 张庆辉 孙孟舸 胡海豹 陈效鹏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内孤立波广泛存在于密度层化的海洋中,是一种常见的非线性、大振幅的波动现象。在其传播过程中会诱导波面上下的海水流动呈现剪切状态,并引起海水强烈的幅聚幅散和突发性的强流。当运动潜体在水下作业时极有可能会遭遇内孤立波,内孤立... 内孤立波广泛存在于密度层化的海洋中,是一种常见的非线性、大振幅的波动现象。在其传播过程中会诱导波面上下的海水流动呈现剪切状态,并引起海水强烈的幅聚幅散和突发性的强流。当运动潜体在水下作业时极有可能会遭遇内孤立波,内孤立波峰高谷深、能量集中,严重影响到潜体的运动稳定性和水动力载荷特性,进而导致潜体运动失稳、操纵失控等。首先,基于海洋内孤立波与潜体相互作用这一工程背景,从理论研究、观测与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3个研究方向总结当前国内外关于内孤立波特性的研究;然后,分别对内孤立波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内孤立波与潜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予以总结;最后,基于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内孤立波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提出内孤立波研究的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海流 波浪载荷 海洋结构物 潜体 分层流体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三大计算的适应性分析
5
作者 徐政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18-3926,共9页
对于如何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该文分别从非同步机电源单机和新能源场站两个层次,探讨了经典的三大计算,即潮流计算、暂态稳定计算(或称机电暂态过程仿真)和短路电流计算,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适应性问题,表明不管是非同步机电源单... 对于如何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该文分别从非同步机电源单机和新能源场站两个层次,探讨了经典的三大计算,即潮流计算、暂态稳定计算(或称机电暂态过程仿真)和短路电流计算,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适应性问题,表明不管是非同步机电源单机还是新能源场站,在潮流计算中都可以采用既有的3种基本节点类型进行描述。经典的机电暂态过程仿真方法只适用于三相对称故障后的机电暂态过程仿真,并且需要根据非同步机电源所采用的同步控制方式分别处理。对采用锁相同步控制的非同步机电源单机或新能源场站,机电暂态过程仿真时可以采用与模拟负荷类似的方法进行模拟。不管是非同步机电源单机还是新能源场站,短路电流计算时都可以采用电流源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非同步机电源 新能源场站 三大计算 潮流计算 暂态稳定计算 机电暂态过程 短路电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车间设备生产信息监测系统研发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国 费家翔 +2 位作者 朱晓春 谢斌 郑堃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3,共5页
随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离散制造车间设备急需借助现代技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采用边缘计算架构,针对车间生产信息采集的实际需求,研发了离散制造车间设备生产信息监测系统。详细设计了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硬件方案、软件功... 随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离散制造车间设备急需借助现代技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采用边缘计算架构,针对车间生产信息采集的实际需求,研发了离散制造车间设备生产信息监测系统。详细设计了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硬件方案、软件功能,并采用国产化芯片和开源Linux系统进行开发。研发的监测系统实现了原始电流数据的边缘存储和零件级实时边缘计算和状态监测,识别设备加工、待机等运行状态以及每个零件的开工时间和完工时间等生产信息。对某汽车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发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对车间设备进行长时间稳定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间设备 监测系统 生产信息 边缘计算 电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特征影响研究
7
作者 李闻宇 罗志增 金荣杭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87,共9页
运动想象(MI)具有激活大脑皮层细胞、促进神经重塑的潜力,由于运动障碍患者皮层受损,难于准确完成MI任务,研究了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MI的影响。设计了4种不同的刺激和MI组合范式,选用脑电信号相关去同步化(ERD)、功率谱密度(PSD)特... 运动想象(MI)具有激活大脑皮层细胞、促进神经重塑的潜力,由于运动障碍患者皮层受损,难于准确完成MI任务,研究了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MI的影响。设计了4种不同的刺激和MI组合范式,选用脑电信号相关去同步化(ERD)、功率谱密度(PSD)特征以及聚类系数,研究了tDCS不同范式对MI脑电信号的影响,用支持向量机(SVM)验证tDCS后的MI分类准确度。得出tDCS刺激后,左、右手MI任务中mu节律ERD特征均得到增强,tDCS组左右手运动想象平均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8.95%和88.43%,较伪刺激组显著提高。结果表明,tDCS能显著提高MI-BCI的识别率、改善脑机接口(BCI)的性能,为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提供了更多可行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运动想象 经颅直流电刺激 事件相关去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耦合作用下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动力响应研究
8
作者 金仁贵 吴文兵 陈力博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探明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选用会战谱模拟波浪的非线性作用,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波流力时程曲线,基于ANSY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泰和赣江特大桥3#桥墩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 为探明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选用会战谱模拟波浪的非线性作用,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波流力时程曲线,基于ANSY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泰和赣江特大桥3#桥墩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并开展瞬态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桥墩基础墩顶处位移表现出累积趋势,墩身、墩底和桩顶处的位移、应力、应变呈现非线性波动特征;横桥向变形量在墩顶处最大,向下逐渐减小,最小值在桩顶处;墩身的应力、应变的最大值分别位于静水面处和墩底与承台相交处,最小值位于墩顶、桩顶处。该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桥墩基础的设计与运营维护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桥墩 群桩基础 动力响应 波流耦合作用 数值计算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畜禽舍环境模拟与优化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校军 陈昭辉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复杂工况,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工程领域,以解决畜舍环境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综述了畜禽舍空气污染物、...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复杂工况,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工程领域,以解决畜舍环境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综述了畜禽舍空气污染物、温湿度、气流环境的CFD模拟,以期为CFD模拟技术在畜禽舍环境控制中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畜禽舍环境模拟 空气污染物 温度 湿度 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载ADCP数据处理方案研究与软件实现
10
作者 陈献 姜德良 +1 位作者 张胜军 杨超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5,82,共5页
船载ADCP是当前开展走航海流观测的主要仪器。针对船载ADCP数据处理问题,以TRDI公司生产的该型设备及采集数据为样本,系统解析数据采集原理和采集过程中衍生的各型参数含义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据处理的参数化方案,以及利用Pytho... 船载ADCP是当前开展走航海流观测的主要仪器。针对船载ADCP数据处理问题,以TRDI公司生产的该型设备及采集数据为样本,系统解析数据采集原理和采集过程中衍生的各型参数含义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据处理的参数化方案,以及利用Python语言和Sqlite技术进行软件设计的思路和流程。处理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流速误差、相关性和回波强度等参数阈值进行数据过滤,并结合箱线图法和参考层法对单ping流速数据开展异常值与噪声剔除,有效完成数据质控;通过在软件中保留人机交互功能,能够进一步提升数据质控精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数据处理 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 参数方案 软件设计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相角与幅值跳变的构网型储能短路电流特性及其计算模型
11
作者 邵尹池 巩宇 +3 位作者 牛萌 杨若奂 刘雅婷 丁然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1-2461,共11页
构网型储能是提升弱电网工况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手段。然而,关于构网型储能接入电网的短路电流模型相关研究尚不充分。现有文献通常基于构网型储能的机电暂态模型分析构网型储能的短路电流,难以反映线路感性、容性元件导致的短路电... 构网型储能是提升弱电网工况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手段。然而,关于构网型储能接入电网的短路电流模型相关研究尚不充分。现有文献通常基于构网型储能的机电暂态模型分析构网型储能的短路电流,难以反映线路感性、容性元件导致的短路电流瞬态变化,导致继电保护参数整定、控制参数优化困难。本工作在电磁暂态时间尺度构建了构网型储能接入电网的等效模型,根据电网故障下电压幅值和相角的阶跃特性建立了构网型储能内电势相角变化量和幅值变换量在时域下动态响应模型,定量分析了构网型储能控制参数与构网型储能内电势相角和幅值响应速度、超调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构网型储能不同控制参数下的阻尼特性,系统性分析了计及相角突变和幅值突变的构网型储能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经仿真验证,所提方法在对称与不对称故障工况下均适用,偏差校核结果表明本工作所提出的计算模型可较为精确地量化构网型储能短路电流水平,可为电网运营商及调度人员评估构网型储能短路电流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储能 动态特性 短路电流 控制参数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列三圆柱流致振动响应特性及海流能捕获效率研究
12
作者 贾姗姗 何海华 +3 位作者 徐鹏 李贺 张媛 张兆德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6-712,共7页
为分析流体流动与圆柱簇运动之间复杂的流固耦合(FSI)作用,提出一种针对亚临界雷诺数下不同间距比和约束条件对串列三圆柱流致振动影响的研究。通过采用三维数值的计算方法,研究在雷诺数R_(e)=(2.6966~8.0899)×10^(4)、间距比L/D=1... 为分析流体流动与圆柱簇运动之间复杂的流固耦合(FSI)作用,提出一种针对亚临界雷诺数下不同间距比和约束条件对串列三圆柱流致振动影响的研究。通过采用三维数值的计算方法,研究在雷诺数R_(e)=(2.6966~8.0899)×10^(4)、间距比L/D=1.7~5.0和约化速度U_(r)=3.67~11.0范围内的3个等尺寸串列圆柱的横向流致振动现象,通过对比无量纲振幅、频率、升力系数和捕获效率,分析串列三圆柱的流固耦合动态响应特性。研究发现:当间距比L/D=3,且上游圆柱固定不动时,中下游圆柱的振动效果最为强烈,此时上游圆柱振动锁定的区域明显变宽,并且在锁定区域内振幅明显高于其他间距工况,表明不同间距和约束条件布置时,多圆柱间的振动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能 圆柱 动力响应 计算流体力学 流致振动 能量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开关变换器分时协同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13
作者 王贵峰 马一鸣 +1 位作者 祝莘莘 刘战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0,共7页
针对九开关变换器(NSC)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中存在计算量较大、输出电流跟踪精度较差等不足,在分时控制基础上引入协同控制思想,充分利用NSC开关管的冗余性,提出一种可使上、下侧变换器同时工作的分时协同FCS-MPCC方法。... 针对九开关变换器(NSC)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中存在计算量较大、输出电流跟踪精度较差等不足,在分时控制基础上引入协同控制思想,充分利用NSC开关管的冗余性,提出一种可使上、下侧变换器同时工作的分时协同FCS-MPCC方法。该方法以2个控制周期为一个循环,前一个控制周期以上侧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最优为控制目标确定最优矢量,然后基于协同思想与NSC拓扑特点实现下侧变换器输出电流跟随的协同最优控制;后一个控制周期以下侧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控制最优为目标确定最优矢量,同理实现上侧变换器的协同控制,以此循环往复。与传统矢量寻优方法相比,分时协同控制思想的引入,在NSC上、下侧变换器独立控制基础上实现了电流跟随性能的协同最优控制,有效提高了输出电流跟踪精度;同时,该方法将寻优次数从27次降至8~16次,大幅降低了预测运算量。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开关变换器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分时协同控制 预测运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复杂度永磁同步电机三矢量固定开关频率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荣 舒胡平 翟凯淼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10-3721,I0032,共13页
针对传统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three-vector 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TV-MPCC)存在开关频率不固定和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固定开关频率TV-MPCC策略。利用前一周... 针对传统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three-vector 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TV-MPCC)存在开关频率不固定和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固定开关频率TV-MPCC策略。利用前一周期的零电压矢量和参考电压矢量所在扇区来快速筛选所需最优电压矢量和次优电压矢量,避免了无效枚举计算,从而降低了开关频率和计算复杂度。引入系统d和q轴电流差参数,计算各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确保电压矢量作用时间恒大于零和开关频率固定。以三相两电平电压型逆变器驱动的表贴式PMSM为被控对象,通过仿真和实验对传统TV-MPCC策略和所提三矢量固定开关频率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保证系统稳态和动态性能的基础上,在固定和降低开关频率的同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三矢量 低计算复杂度 固定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电压增益CLLLC谐振变换器的改进型电流解析方法
15
作者 颜湘武 曹先强 郭晨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对谐振电流的精确解析是计算CLLLC谐振变换器损耗的重要环节。针对宽电压增益CLLLC谐振变换器励磁电感与谐振电感比值较小的特点,基于电流拟合近似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谐振电流解析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变换器在三元谐振期间的等效拓扑,列... 对谐振电流的精确解析是计算CLLLC谐振变换器损耗的重要环节。针对宽电压增益CLLLC谐振变换器励磁电感与谐振电感比值较小的特点,基于电流拟合近似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谐振电流解析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变换器在三元谐振期间的等效拓扑,列写出谐振电流的阶段解析式,其次在考虑到三角函数未知量求解计算复杂的情况下,提出了修正系数的概念以简化计算,最终根据谐振电流的波形特点得出谐振电流初始解,并进一步通过分段迭代的方法逐步逼近谐振电流真实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型电流解析式相比于传统方法,在三元谐振期间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谐振电流的变化过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LLC谐振变换器 谐振电流 电流近似拟合法 改进型解析法 迭代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新型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颜朝斌 杨公德 杨明发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0,共10页
为降低传统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算法的计算量和复杂度,并保证良好的控制性能,提出了快速筛选第二电压矢量的新型多矢量MPCC算法。根据电流无差拍控制原则,通过直交轴电流差值定义直交轴电流判定因数,简化了第二电压矢量选择过... 为降低传统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算法的计算量和复杂度,并保证良好的控制性能,提出了快速筛选第二电压矢量的新型多矢量MPCC算法。根据电流无差拍控制原则,通过直交轴电流差值定义直交轴电流判定因数,简化了第二电压矢量选择过程,减轻了控制芯片的计算量,并保持了低电流脉动的优势。在新型双矢量MPCC算法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直交轴电流判定因数和有效电压矢量表用以直接选择第二电压矢量的新型三矢量MPCC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多矢量MPCC算法在保持传统多矢量MPCC算法控制性能的同时,新型双矢量MPCC算法的计算量减少33.96%,新型三矢量MPCC算法的计算量减少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电流判定因数 双矢量 三矢量 计算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潮流能涡轮机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科 杨邦成 段维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8-1134,共7页
为探究由生物附着所引起的表面粗糙度效应对涡轮机水动力性能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不同粗糙度和不同局部粗糙度分布条件下的水平轴涡轮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尖速比(TSR)下,随着粗糙度的增大,涡轮机的功率和... 为探究由生物附着所引起的表面粗糙度效应对涡轮机水动力性能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不同粗糙度和不同局部粗糙度分布条件下的水平轴涡轮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尖速比(TSR)下,随着粗糙度的增大,涡轮机的功率和推力损失逐渐增大.而在相同粗糙度下,涡轮机的功率和推力损失也随着TSR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涡轮机在TSR=6.00的功率损失是TSR=3.00的2.3倍左右.局部粗糙度分布越靠近叶尖对涡轮机功率和推力损失的影响就越明显,其中分布在叶片半径(R)为0.75R~1.00R的局部粗糙度所造成的功率损失超过整体的一半以上.叶片背流面局部粗糙度分布相比迎流面局部粗糙度分布对涡轮机功率和推力的影响更明显.同时,涡轮机的粗糙度效应并不是各局部粗糙度的简单叠加,而是综合影响的结果.涡轮机一旦被生物附着,其设计条件下的最佳TSR范围将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涡轮机 生物附着 表面粗糙度 水动力性能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月球探测飞行器综合电子系统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岩 阎照文 +2 位作者 贾雨棽 范松涛 陈瑞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飞行器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数据分布远的特点和高可靠性数据通信要求,通过调研国内外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发展趋势和系统分析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研制需求和技术特点,秉承网络一体化、计算通用化、执行集成化、软件AP...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飞行器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数据分布远的特点和高可靠性数据通信要求,通过调研国内外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发展趋势和系统分析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研制需求和技术特点,秉承网络一体化、计算通用化、执行集成化、软件APP化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全新的“统一管理-区域执行”两层分级控制综合电子系统架构,对高性能计算、时间触发网络、高集成采集驱动、分时分区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目标和实施途径进行了详细阐述,应用于载人月球探测飞行器综合电子系统设计后,将有效提升自主健康管理和任务规划能力、功能密度、设计可靠性及有人参与的闭环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月球探测飞行器 综合电子系统 网络一体化 计算通用化 执行集成化 软件APP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电流密度模型的多层有限长螺线管轴线磁场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泽松 黄腓力 +2 位作者 王一民 余善成 金波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8-1383,共6页
为了解决短杆轴向霍尔磁场探头现场校准的难题,提出了采用便携式有限长螺线管作为标准磁场发生器的方法。建立圆柱坐标系下螺线管线圈模型,并提出等效电流密度(ECD)法,结合Biot-Savrt定理及磁场叠加原理,计算其轴线磁场强度,获得多层有... 为了解决短杆轴向霍尔磁场探头现场校准的难题,提出了采用便携式有限长螺线管作为标准磁场发生器的方法。建立圆柱坐标系下螺线管线圈模型,并提出等效电流密度(ECD)法,结合Biot-Savrt定理及磁场叠加原理,计算其轴线磁场强度,获得多层有限长螺线管轴线磁场的分布规律。同时,建立了多层有限长螺线管静磁场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获得给定激励电流条件下的空间磁场分布情况。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设计了中心磁场100 mT的螺线管试验样机,对ECD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仿真分析结果和样机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螺线管中心处,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偏差在0.1%以内,试验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偏差在0.8%以内。分析结果验证了ECD法分析螺线管轴线磁场的有效性。该方法对于提高螺线管结构设计效率、优化设计参数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计量 螺线管 轴线磁场 等效电流密度 Biot-Savart定律 积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固体氧化物电解槽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朱李 杨雁 +4 位作者 王红涛 孙兆松 张伟 曹军 张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82,共6页
SOEC(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的流道结构及电极厚度等结构参数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SOEC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建立预测电流密度与温差的AN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构参数对SOEC电化学性能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NN代理模型... SOEC(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的流道结构及电极厚度等结构参数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SOEC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建立预测电流密度与温差的AN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构参数对SOEC电化学性能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NN代理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低的计算成本;温度分布均匀性与电解性能负相关;减小节距、肋宽和电极厚度会引起欧姆损耗的降低,电解槽的电流密度提高。与阳极肋宽相比,阴极肋宽对电流密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导致两者对温差的影响规律有所不同。当阳极厚度<40μm,阳极厚度减小导致反应活性面积急剧减小,电流密度因此降低。在参数研究范围内,当节距为1.8 mm,电解质厚度为8μm,阳极肋宽为0.6 mm,阴极肋宽为1.2 mm,阴极厚度为600μm时,能够保持高电流密度(>3700 A/m^(2))的同时获得最佳的温度均匀度。研究结果为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便捷可行的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槽 计算流体力学 人工神经网络 电流密度 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