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8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robust dissipative designs on straight path control for underactuated ships 被引量:3
1
作者 Li Tieshan Yang Yansheng Hong Bigu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1期177-181,共5页
An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algorithm for ship straight path control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modeling uncertainties and the bounded disturbances is proposed. Motivated by the backstepping approach, the algorithm... An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algorithm for ship straight path control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modeling uncertainties and the bounded disturbances is proposed. Motivated by the backstepping approach, the algorithm i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dissipation theory, such that the resulting dosed-loop system is both strictly dissipative and asymptotically adaptively stable for all admissible uncertainties. Also, it is able to steer an underactuated ship along a prescribed straight path with ultimate bounds under external disturbances induced by wave, wind and ocean current. When there are no disturbances, the straight path control can be implemented in a locally asymptotically stable manner. Simulation results on an ocean-going training ship ‘YULONG' are present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actuated ship straight path control nonlinear system adaptive backstepping design robust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filtered-ε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and its application on nonlinear ship maneuvering 被引量:1
2
作者 Du Gang Zhan Xingqun +1 位作者 Zhang Weiming Zhong Sh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4期788-792,共5页
The drawbacks of common nonlinear Filtered-ε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AIC) method, such as the unreliability due to the change of delay time and the faultiness existing in its disturbance control loop, are discuss... The drawbacks of common nonlinear Filtered-ε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AIC) method, such as the unreliability due to the change of delay time and the faultiness existing in its disturbance control loop, are discussed. Based on it, the diagram of AIC is amended to accommodat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linear object with time delay. The corresponding Filtered-ε adaptive algorithm based on RTRL is presented to identify the parameters and design the controll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n a nonlinear ship model of "The R.O.V Zeefakker"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cheme and adaptive PID control, the improved method not only keeps the same dynamic response performance, but also owns higher robustness and disturbance rejection ability,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control of nonlinear objects which have higher requirement to the maneuverability under complex disturbanc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nonlinear control RTRL ship maneuvering NARX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ding-mode control of path following for underactuated ships based on high gain observer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梓荷 林壮 +1 位作者 孙寒冰 杨东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356-3364,共9页
A 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force an underactuated surface ship to follow a predefined path with uncertain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 and parameters.In the controller design,a high-gain observer ... A 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force an underactuated surface ship to follow a predefined path with uncertain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 and parameters.In the controller design,a high-gain observer is used to estimate velocities,thus only position and yaw angle measurements are required.The control problem of underactuated system is transformed into a control of fully actuated system through adopting an improved line-of-sight(LOS) guidance law.A sliding-mod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eliminate the yaw angle error,and provide the control system robustness.The control law is proved semi-globally exponentially stable(SGES) by applying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real data of a monohull ship illu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actuated ship path following sliding-mode control line-of-sight guidance high gain obser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controllers in ship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4
作者 LESZEKM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4,共6页
The cascade systems which stabilize the transverse deviation of the ship in relation to the set path is presented. The ship's path is determined as a broken line with specified coordinates of way points. Three con... The cascade systems which stabilize the transverse deviation of the ship in relation to the set path is presented. The ship's path is determined as a broken line with specified coordinates of way points. Three controllers are used in the system. The main primary controller is the trajectory controller. The set value of heading for the course control system or angular velocity for the turning control system is generated. The course control system is used on the straight line of the set trajectory while the turning controller is used during a change of the set trajectory seg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linear controllers are selected in such a way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rate of turn controller are modelled by the first-order inertia, while the system with the course keeping controller is modelled by a second-order linear term. The presented control system is tested in computer simulation. Some results of simulation tes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跟踪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 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嵌入式技术的船舶航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源 徐增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1,共4页
船舶航行控制需适应复杂多变的航行环境扰动,PLC嵌入式技术具备强大的逻辑运算与适应能力,能够达到各种复杂场景的控制要求,为此,设计基于PLC嵌入式技术的船舶航行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系统的设备层实时采集船舶航行的位置、舵角、航向等... 船舶航行控制需适应复杂多变的航行环境扰动,PLC嵌入式技术具备强大的逻辑运算与适应能力,能够达到各种复杂场景的控制要求,为此,设计基于PLC嵌入式技术的船舶航行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系统的设备层实时采集船舶航行的位置、舵角、航向等数据,传入嵌入式控制层,该层调用其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与处理此类数据后,调用其所嵌入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以预设的船舶航行舵角为控制目标,对船舶的舵机实施控制,降低舵角偏差,达到船舶航行航向控制目的。结果显示,该系统可针对不同风力与风速航行环境下的船舶实现精准航行控制,控制后船舶在2种航行环境下的航行舵角几乎均能够与预设舵角相吻合,且均可按照预设航向航行,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嵌入式技术 船舶航行 BP神经网络 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水域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
6
作者 吴兵 苏鑫 刘佳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9-1356,共8页
针对大型船舶航速低时乘潮历时长、航速高时下沉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乘潮潮时和下沉量双重约束的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航速推算公式,引入BarrassⅡ型公式,研究了船舶航行下沉量与最大安全航速的关系... 针对大型船舶航速低时乘潮历时长、航速高时下沉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乘潮潮时和下沉量双重约束的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航速推算公式,引入BarrassⅡ型公式,研究了船舶航行下沉量与最大安全航速的关系。基于四自由度船舶运动模型,结合富裕水深和乘潮航行需求,构建了动态安全航速约束框架。通过动态约束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设计了安全航速约束的代价函数,并使用Lyapunov函数证明稳定性,实现了在内河水深吃水比受限情况下的航速自适应控制。在长江吴淞口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5种增益矩阵下的平均乘潮路程完成率为98.84%,且控制器能根据船舶运动状态和环境调整航速,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所提出方法能根据水深实现动态航速控制,并满足大型船舶乘潮航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船舶 船舶下沉量 乘潮航行 动态约束 安全航速 自适应控制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推进器低频宽带激励及其诱导声辐射的控制研究
7
作者 熊紫英 王磊 张国平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8,共13页
船舶推进器低频宽带激励及其声辐射的控制对其声隐身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带前置定子的组合推进器低频宽带激励及其诱导的声辐射进行控制研究。从转子低频宽带激励理论预报模型出发,对转子宽带力受流场、几何以及工况等参数影响的规... 船舶推进器低频宽带激励及其声辐射的控制对其声隐身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带前置定子的组合推进器低频宽带激励及其诱导的声辐射进行控制研究。从转子低频宽带激励理论预报模型出发,对转子宽带力受流场、几何以及工况等参数影响的规律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提出转子宽带激励控制的三个方向:(1)改善湍流场,使之尽可能分布均匀;(2)改进转子几何设计,减小脉动载荷分量;(3)改进推进器各部件匹配设计,在相同的航速下降低转速。结合几方面研究成果,对组合推进器转子低频宽带力及其声辐射进行控制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艇尾附体水动力外形优化、转子几何参数优选结合导管定子的增效设计,对转子低频宽带力及其声辐射的控制有一定效果,优化方案使转子低频宽带噪声峰值及积分值均下降3 dB左右。本研究可为船舶推进器低频宽带力及其诱导声辐射的控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推进器 低频宽带激励 声辐射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船舶岸电并网自适应控制
8
作者 徐合力 吴启洋 高岚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7,126,共9页
为提高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船舶岸电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引入惯量和阻尼自适应变化的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小信号模型分析出惯量和阻尼对频率的影响,然后根据有功功率和角频率的暂态过程,列举出系统在非稳态... 为提高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船舶岸电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引入惯量和阻尼自适应变化的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小信号模型分析出惯量和阻尼对频率的影响,然后根据有功功率和角频率的暂态过程,列举出系统在非稳态不同阶段下惯量和阻尼的需求,以此设计一种使惯量和阻尼能随负载变化而自适应调整的控制方式,从而有效抑制岸电频率波动。仿真试验表明:与惯量和阻尼为定值的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相比,虚拟同步发电机自适应控制对岸电频率的调节有着更小的超调量、更短的调节时间和更优的调节精度,能有效改善系统的调频特性;且可以提高从岸电向船电转移有功功率的平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岸电 自适应虚拟同步发电机 惯量和阻尼 并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导航系统的智能控制和优化
9
作者 赵越 王仁强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9-132,共4页
为解决船舶导航系统跟踪精度受限、艏向控制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船舶导航系统智能控制与优化方法。以船舶动力学模型为控制设计基础,运用视线(Line of Sight,LOS)导航算法,通过轨迹偏差计算期望艏向角,简化航迹控制为艏向角控制;引入坐... 为解决船舶导航系统跟踪精度受限、艏向控制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船舶导航系统智能控制与优化方法。以船舶动力学模型为控制设计基础,运用视线(Line of Sight,LOS)导航算法,通过轨迹偏差计算期望艏向角,简化航迹控制为艏向角控制;引入坐标补偿策略,依据航段方位角差修正转向偏差,优化期望艏向角,减少航迹切换误差;以优化后的期望艏向角为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LADRC)输入,经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估计干扰并补偿后,结合比例-微分(Proportional-Derivative,PD)控制律输出信号控制舵机转向,实现船舶导航智能优化控制。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应用可以降低期望艏向角波动,避免航迹切换时艏向突变;使舵角输出更平稳,增强航向控制稳定性;获取贴近规划路径的导航路径,缩小航迹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导航系统 智能控制 LOS算法 坐标补偿 艏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LADRC的水空两栖倾转多旋翼无人船水面起飞控制方法
10
作者 沈跃 刘铭晖 +1 位作者 沈亚运 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8-617,共10页
水空两栖倾转多旋翼无人船在多鱼塘环境进行水空跨域作业时受到复杂多变的水面流体力影响,导致船体姿态和飞行高度易发生较大波动。为了提高无人船水面起飞时的姿态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补偿的线性自抗扰水面起飞控制方法。首先对... 水空两栖倾转多旋翼无人船在多鱼塘环境进行水空跨域作业时受到复杂多变的水面流体力影响,导致船体姿态和飞行高度易发生较大波动。为了提高无人船水面起飞时的姿态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补偿的线性自抗扰水面起飞控制方法。首先对无人船多模态进行详细的动力学建模;其次考虑水面起飞过程的姿态变化,建立了基于无人船实时姿态的水面张力估算模型、浮力估算模型;最后设计了基于模型补偿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PID算法横滚方向收敛时间减少66.7%,波动减少98.3%;在无人船前进(x轴)方向收敛时间减少34.0%;高度收敛时间减少41.2%,波动减少80.0%。实验结果表明,无人船实现了飞行高度为1.2 m时,横滚角波动小于3°,俯仰角波动及偏航角波动小于2°的水面起飞。该研究提出的控制算法有效提高了水空两栖倾转多旋翼无人船在水空跨域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抗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多旋翼无人船 水面起飞控制 线性自抗扰 模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固定阵列太阳能自动跟踪控制器设计
11
作者 郑晓斌 王麟珠 林恒青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59-163,共5页
为保证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船舶固定阵列偏离程度最小,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设计了船舶固定阵列太阳能自动跟踪控制器。依据船舶固定阵列太阳能发电系统结构,分析固定光伏阵列的运行特性,以MCU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二自由度跟踪器,嵌入补偿式... 为保证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船舶固定阵列偏离程度最小,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设计了船舶固定阵列太阳能自动跟踪控制器。依据船舶固定阵列太阳能发电系统结构,分析固定光伏阵列的运行特性,以MCU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二自由度跟踪器,嵌入补偿式跟踪控制方法,通过太阳视位置补偿,控制偏离程度,保证船舶固定阵列的自动跟踪效果。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光照条件的跟踪控制需求,确保光伏阵列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最佳工作状态;跟踪控制性能均在0.95以上,最大输出功率点为607.3 W,并且输出功率的震荡程度均低于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固定阵列 太阳能 自动跟踪 二自由度跟踪器 补偿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强化学习的复杂海况下船舶升沉补偿控制研究
12
作者 张琴 周静宜 +1 位作者 王星月 胡雄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7,共15页
受多变海况下风浪涌影响,剧烈的船舶随机运动威胁着海上风机吊载安装的安全性,并对海上作业和人员换乘等造成不好的影响。为提高海上作业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船舶升沉运动补偿中面临的环境多变和建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 受多变海况下风浪涌影响,剧烈的船舶随机运动威胁着海上风机吊载安装的安全性,并对海上作业和人员换乘等造成不好的影响。为提高海上作业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船舶升沉运动补偿中面临的环境多变和建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强化学习的复杂海况下船舶升沉补偿控制方法。首先,对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及编码器和电动缸构成的补偿系统进行机理法建模,作为强化学习训练的环境。其次,通过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描述智能体的策略和奖励,同时采用双延迟深度确定策略梯度算法(TD3)强化学习算法作为控制策略,将Actor网络中的输出层TanH层的幅值扩大两倍,使TD3算法能更好地应对复杂海况,并通过主网络和目标网络的Actor和Critic 6个网络的迭代更新,得到自学习的最优控制动作输出。最后,添加OU动作噪声到目标策略中,能够更好地探索状态空间,并通过组合奖励函数改善智能体的学习和决策能力,使智能体可以适应复杂海况下的强化学习任务,在不同海况等级下利用已知的信息找到最优解,从而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以提高船舶升沉运动的补偿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在恶劣的复杂海况下改进TD3算法有较好的补偿控制效果;将训练好的模型用于3~6级以及历时更长的变海况环境下的船舶升沉运动补偿,其补偿效率最高可达到99.95%,优于PSO优化的反步法控制和传统TD3强化学习方法,体现了良好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海况环境 船舶升沉运动 补偿控制系统 TD3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高增益反馈控制和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双体船垂向稳定研究
13
作者 张军 申琦清 +1 位作者 任俊杰 刘志林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08,共9页
[目的]在恶劣海况下,双体船的垂荡和纵摇运动幅度过大,变化剧烈,严重影响适航性。为此提出低-高增益反馈控制和高阶扩张状态观测器(HOESO)补偿相结合的垂向稳定控制策略。[方法]首先,对耦合的双体船垂向运动模型进行近似解耦,将垂荡和... [目的]在恶劣海况下,双体船的垂荡和纵摇运动幅度过大,变化剧烈,严重影响适航性。为此提出低-高增益反馈控制和高阶扩张状态观测器(HOESO)补偿相结合的垂向稳定控制策略。[方法]首先,对耦合的双体船垂向运动模型进行近似解耦,将垂荡和纵摇运动的耦合、波浪扰动等视为集总扰动,将其扩张为3个虚拟状态量,设计HOESO提高扰动估计精度,并将估计值用于前馈补偿。其次,提出低-高增益反馈控制实现垂向运动的闭环稳定,减少低增益反馈控制的保守性,并保证T形翼和压浪板附体输入满足约束。最后,利用Matlab搭建的双体船垂向稳定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垂荡和纵摇运动幅度,提高垂向运动的稳定性。垂荡位移减小了49.47%,纵摇角减小了53.83%。[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多体船的稳定控制提供参考,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运动控制 反馈控制 双体船 垂向稳定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复杂灾害场景下损害管制作业人员行走速度模型研究
14
作者 窦乔 刘帅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5-801,共7页
损害管制作业人员在船舶复杂灾害场景中的行走速度是开展损管作业流程评估与优化的关键。本文综合考虑船舶摇摆、特定灾害环境导致的能见度下降和船体倾斜、负重疲劳、典型路径结构等因素对损管作业人员行走速度的影响,采用文献调研和... 损害管制作业人员在船舶复杂灾害场景中的行走速度是开展损管作业流程评估与优化的关键。本文综合考虑船舶摇摆、特定灾害环境导致的能见度下降和船体倾斜、负重疲劳、典型路径结构等因素对损管作业人员行走速度的影响,采用文献调研和数据拟合方法,构建单因素影响下人员行走速度衰减模型;在消防员与损管作业人员相似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消防员综合素质实测,获得损管作业人员基础速度和损管人员较普通人差异修正系数,同时构建负重疲劳影响下的行走速度模型;基于船舶典型路径结构实测,建立船舶内部直梯、舱门、舱口盖通行速度计算方法;基于以上不同因素影响下人员行走速度特征与规律,构建多因素耦合影响下损管作业人员行走速度模型。研究结果能够为船舶损管作业流程评估与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损管作业 行走速度 多因素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信息网络分层递阶-协同控制优化方法
15
作者 吴树锦 张诣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9-163,共5页
船舶信息网络涉及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耦合,系统结构复杂,导致控制层与数据层的协同控制性能下降。为此,研究船舶信息网络分层递阶-协同控制优化方法。依据船舶信息网络结构分析结果,将控制器协同优化部署与路由节点优化选取作... 船舶信息网络涉及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耦合,系统结构复杂,导致控制层与数据层的协同控制性能下降。为此,研究船舶信息网络分层递阶-协同控制优化方法。依据船舶信息网络结构分析结果,将控制器协同优化部署与路由节点优化选取作为控制优化目标,以控制器流量负载与链路带宽等为约束,结合近邻传播分域、协同映射及Dijkstra算法,构成双层递阶-协同控制优化方案,实现网络的控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数据传输速率为40 Mbit/s的最佳路由路径优化选取。网络数据传输抖动峰值与低谷分别为0.19 ms与0.05 ms,网络传输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信息网络 分层递阶 协同控制优化 控制器部署 路由节点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状态/输入量化的无人船有限时间航向跟踪控制
16
作者 宁君 马一帆 +1 位作者 李志慧 李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01-1708,共8页
针对在无人船航向跟踪控制过程中海上通信带宽受限的问题,本文依据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量化状态系统未建模动态及外界干扰,基于估计信息设计系统控制律,提出一种考虑状态和输入量化的无人船有限时间航向跟踪控... 针对在无人船航向跟踪控制过程中海上通信带宽受限的问题,本文依据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量化状态系统未建模动态及外界干扰,基于估计信息设计系统控制律,提出一种考虑状态和输入量化的无人船有限时间航向跟踪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基于量化的控制环境下,所设计的航向跟踪控制方法能够保证无人船在快速跟踪理想航向的同时,跟踪误差收敛,且控制输入经过量化后执行器执行次数明显减少。因此,所设计的带有状态量化和输入量化的船舶航向跟踪控制策略是可行的,在实现有限时间内有效跟踪的同时,减轻了海上通信信号传输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船 航向跟踪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状态量化 输入量化 量化误差 TERMINAL滑模控制 有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舰船自动驾驶控制系统
17
作者 李尚富 陈大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为增强舰船面对大风、海浪等外界干扰时的航向控制能力,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舰船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构建具备非线性特征的船舶航向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将其转换成状态空间形式进行描述,以此为基础,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模糊神经网络(... 为增强舰船面对大风、海浪等外界干扰时的航向控制能力,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舰船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构建具备非线性特征的船舶航向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将其转换成状态空间形式进行描述,以此为基础,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模糊神经网络(FNN)与Bang-Bang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搭建舰船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其中Bang-Bang控制器以航向偏差和偏差变化率为输入,实现快速消除较大航向偏差,模糊神经控制器同样以此为输入,负责在偏差较小时进行精细调控,二者协同实现舰船自动驾驶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应对外界干扰,稳定跟踪航向,减少频繁操舵与超调,可快速将航向稳定在目标值,实现更优的舰船自动驾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模糊神经网络 航向偏差 自动驾驶 舰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控制技术研究
18
作者 洪东 罗蒙强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75-179,共5页
为了减少船舶低频震荡对传输信号的干扰、保证通信和导航信号稳定传输,提出一种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控制技术。采集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提取幅度谱以分离低频分量;依据该低频分量,再利用多通道窄带FX-Newton算法... 为了减少船舶低频震荡对传输信号的干扰、保证通信和导航信号稳定传输,提出一种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控制技术。采集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提取幅度谱以分离低频分量;依据该低频分量,再利用多通道窄带FX-Newton算法生成低频分量的反相控制量,实现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主动振动抵消;结合船舶六自由度运动参数,分步骤进行时延、相位及幅度补偿,实现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将低频分量有效约束在10.5 Hz以下,主动振动抵消后信号振幅大幅下降且差异缩小,相位畸变系数均低于允许上限(0.05),控制后信号幅值显著收敛并趋于平稳,有效抑制了低频震荡干扰,提升信号传输稳定性,满足船舶导航、勘探等场景对信号的严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低频震荡 信号控制 振动抵消 时域补偿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可视化船舶运维管控系统研究
19
作者 曾步辉 陈宇 +3 位作者 杨江河 葛政 杨馨雨 姜箫恒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9-144,共6页
为解决传统船舶运维工作的复杂化与高成本,本文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船舶运维管控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决策,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可视化管理。通过传感器采集船舶数据,先通过集成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结合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深... 为解决传统船舶运维工作的复杂化与高成本,本文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船舶运维管控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决策,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可视化管理。通过传感器采集船舶数据,先通过集成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结合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实现对船舶实时的监控和预测维护。该方案在数据预处理方面准确率高达约95%,故障通知时间约为0.06 s,有效提升了船舶运维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风险响应能力。可视化界面使管理人员操作和决策更直观,提升用户体验。提供智能船舶运维管控解决方案,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反馈为一体,推动智能船舶技术发展,为数字孪生应用提供借鉴。智能化运维有望支持全球航运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航运安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智慧船舶 可视化远程运维管控系统 数据处理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船舶螺旋桨用不锈钢的腐蚀与海冰冲蚀性能研究
20
作者 孙士斌 郭昇旭 +2 位作者 常雪婷 蒋颖畅 王东胜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79,共13页
目的探究极地船舶螺旋桨用不锈钢表面受海冰冲蚀与海水腐蚀的损伤特征与机理,并尝试用数值仿真方法模拟海冰冲蚀过程。方法对3种不同合金含量的螺旋桨钢样进行海冰冲蚀实验和海水浸泡腐蚀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白光干涉显微镜、扫描电... 目的探究极地船舶螺旋桨用不锈钢表面受海冰冲蚀与海水腐蚀的损伤特征与机理,并尝试用数值仿真方法模拟海冰冲蚀过程。方法对3种不同合金含量的螺旋桨钢样进行海冰冲蚀实验和海水浸泡腐蚀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白光干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实验样品表面晶粒组织、宏观形貌、微观组织等进行观测并分析,分析样品冲蚀速率、腐蚀速率与不同合金含量的相关性。在FLUENT软件使用SST k-ω模型与Standard k-ε模型2种湍流模型对冲蚀实验过程进行模拟,使用Oka冲蚀模型计算壁面冲蚀率,并与实验值对比。结果3种极地螺旋桨用不锈钢都出现明显损伤,部分冲蚀后表面出现直径约为100μm的坑洞和片状剥落区,冲蚀后与腐蚀后形貌存在明显区别,试样冲蚀率为1.39×10^(−8)~3.56×10^(−8)kg/(m^(2)·s);海水浸泡腐蚀后表面出现点蚀坑,随着环境温度降低,不锈钢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腐蚀速率降低,20℃下腐蚀速率最高,腐蚀速率为9.846×10^(−4)~6.175×10^(−3) mm/a。随着合金元素Cr、Ni含量的提升,不锈钢的耐冲蚀与腐蚀性能显著改善,表面损伤减少。使用SST k-ω模型仿真得出冲蚀率为1.11×10^(−8)~2.42×10^(−8)kg/(m^(2)·s),仿真值与钢材表面冲蚀率试验变化趋势接近。结论Cr、Ni含量是提升极地船舶螺旋桨用不锈钢抗冲蚀与腐蚀性能的重要因素,能够使钝化层致密并提升不锈钢抵抗侵蚀的能力,模拟冲蚀时壁面正前方会出现速度骤降区域,此处静压增大、动压减小,SST k-ω模型下获取的冲蚀率与实验值有较好的相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螺旋桨用不锈钢 海冰冲蚀 海水腐蚀 机理分析 冲蚀仿真 实验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