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clic behavior of root-loess composites under direct simple shear test conditions and insights from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modeling
1
作者 SUN Yuan LI Hui CHENG Zhifeng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65-680,共16页
Plant roots are widely known to provide mechanical reinforcement to soils against shearing and further increase slope stability.However,whether roots provide reinforcement to loess cyclic re-sistance and how various f... Plant roots are widely known to provide mechanical reinforcement to soils against shearing and further increase slope stability.However,whether roots provide reinforcement to loess cyclic re-sistance and how various factors affect roots reinforcement during seismic loading have rarely been studied.The objective is to conduct a series of cyclic direct simple shear tests and DEM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cyclic behaviour of rooted loess.The effects of initial static shear stress and loading frequency on the cyclic resistance of root-soil composites were first investigated.After that,cyclic direct simple shear simulations at constant volume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PFC^(3D))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oot geome-try,mechanical traits and root-soil bond strength on the cyclic strength of rooted loess.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roots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yclic resistance of loess.The cyclic resistance of the root-soil composit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shear stress,then increases,and improv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equency.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 that increases in root elastic modulus and root-soil interfacial bond strength can all enhance the cyclic resistance of root-soil composites,and the maximum cyclic resistance of the root-soil composite was obtained when the initial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root system was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t-soil composite cyclic direct simple shear tests PF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ar-resistant behavior of light composite shear wall
2
作者 李升才 董毓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768-2775,共8页
Shear test results for a composite wall panel in a light composite structure 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for shear walls in Japa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is kind of composite wall panel works very w... Shear test results for a composite wall panel in a light composite structure 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for shear walls in Japa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is kind of composite wall panel works very well,and can be regarded as a solid panel.The composite wall panel with a hidden frame is essential for bringing its effect on shear resistance into full play.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hear-resistant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wall panel suggests that the shear of the composite shear wall panel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cracking strength of the web shearing diagonal cr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shear wall shear test hidden frame shear design cracking strength shearing diagonal cr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of ZrB_2-SiC based ultra high temperature ceramic composites 被引量:2
3
作者 R.V.KRISHNARAO G.MADHUSUDHAN REDDY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8-196,共9页
The difficulty in fabricating the large size or complex shape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ZrB2-SiC composites. Joining them by fusion welding without or with preheating, controlled cooling under protective gas shield le... The difficulty in fabricating the large size or complex shape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ZrB2-SiC composites. Joining them by fusion welding without or with preheating, controlled cooling under protective gas shield leads to thermal shock failure or porosity at the weld interface. In the present work, a filler material of(ZrB2-SiC-B4C-YAG) composite with 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was produced in the form of welding wire. Using the filler,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GTAW) was performed without employing preheating, post controlled cooling and extraneous protective gas shield to join hot pressed ZrB2-SiC(ZS), and pressureless sintered ZrB2-SiC-B4C-YAG(ZSBY) composites to themselves. The fusion welding resulted in cracking and non-uniform joining without any filler material. The weld interfac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very clean and coherent. The Vickers micro-hardness across the weld interface was found to increase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volume % of both SiC and B4C in the filler material.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weld was about 50% of the flextural strength of the parent com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焊接界面 钨极氩弧焊 气体保护 超高温 填充材料 ZRB2 形状复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约束构造剪力键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受力性能研究
4
作者 戚菁菁 叶一宁 +3 位作者 蒋丽忠 吕伟荣 卢倍嵘 吴记东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3-433,共11页
针对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在长期风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带约束构造剪力键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环,基础砼利用带约束构造剪力键优异的抗剪刚度和抗劈裂性能,解决基础的嵌固刚度强韧性不足、风电机组塔筒基础耐久性不... 针对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在长期风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带约束构造剪力键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环,基础砼利用带约束构造剪力键优异的抗剪刚度和抗劈裂性能,解决基础的嵌固刚度强韧性不足、风电机组塔筒基础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传统栓钉基础环、穿孔钢筋剪力键基础环以及3组不同埋深的带约束构造剪力键基础环进行缩尺模型试验以及有限元模拟,揭示带约束构造剪力键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的传力机制和损伤破坏机理,分析带约束构造剪力键在风电机组基础中的抗剪性能。结果表明,带约束构造剪力键具有更强的钢筒-砼基础界面刚度优势以及显著传力扩散优势,能更有效地连接钢制基础环与混凝土基础共同工作,充分发挥混凝土与钢筋的材料优点,有效提高砼基础的嵌固刚度及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剪切强度 组合结构 界面受剪 新型剪力键 嵌固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糯米复合灰浆强度试验及微观机理分析
5
作者 唐晓武 向青青 +3 位作者 费敏亮 李柯毅 孙国平 俞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3,545,共9页
为了土遗址的夯土修复,采用正交设计制作不同质量分数比(水∶桐油∶糯米浆∶石灰)的复合灰浆试样.经1a遗址现场养护,以抗剪强度的2个力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评价桐油、糯米浆、石灰对粉土的加固效果,以获得最优质量分数比.结果表明... 为了土遗址的夯土修复,采用正交设计制作不同质量分数比(水∶桐油∶糯米浆∶石灰)的复合灰浆试样.经1a遗址现场养护,以抗剪强度的2个力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评价桐油、糯米浆、石灰对粉土的加固效果,以获得最优质量分数比.结果表明:当复合灰浆质量分数比为18∶5∶12∶10时,黏聚力最大;当质量分数比为9∶3∶5∶5时,内摩擦角最大.对2组最优质量分数比的桐油糯米复合灰浆开展28d内强度增长验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探究复合灰浆的协同改良机理.2组复合灰浆在28d龄期中,在黏聚力方面,最优质量分数比试样的黏聚力达到了正交试验最高组合1a龄期的98.6%;在内摩擦角方面,最优质量分数比试样的内摩擦角达到了正交试验最高组合1a龄期的97.8%.结果被应用于发生剥离病害的遗址土体,获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能为潮湿环境土遗址现场修复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灰浆 抗剪强度 正交试验 改良机理 微观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纳米颗粒掺杂对Sn基复合焊点组织与性能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孙磊 王静 +2 位作者 王文昊 姜加伟 张亮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2-186,共5页
研究了微量Al纳米颗粒(0~0.5wt%)掺杂对三维封装技术中芯片堆叠互连Sn基焊点的界面组织、润湿性能以及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微量的Al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抑制Sn基复合焊点界面层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当Al颗粒掺杂量为0.3wt%时,Sn... 研究了微量Al纳米颗粒(0~0.5wt%)掺杂对三维封装技术中芯片堆叠互连Sn基焊点的界面组织、润湿性能以及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微量的Al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抑制Sn基复合焊点界面层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当Al颗粒掺杂量为0.3wt%时,Sn/Cu焊点界面层厚度由最初始的3.00μm下降到2.28μm。当Al纳米颗粒掺杂量超过0.3wt%时,复合焊点界面层厚度却出现增厚的趋势。此外,随着微量Al颗粒的掺杂,钎料的熔点未出现明显变化,Sn基钎料的润湿角得到降低。当Al纳米颗粒的掺杂量为0.3wt%时,Sn基钎料的润湿角由未掺杂的16.8°下降到13.4°,降幅20.2%。Sn-0.3Al复合焊点的剪切性能则达到了最大值16.9 MPa,增幅24.3%。继续增加Al纳米颗粒掺杂量,复合焊点的润湿性能和剪切强度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基复合焊点 Al纳米颗粒 界面组织 润湿角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计算
7
作者 杨坤 胡阳阳 +2 位作者 孙珊珊 高晓敏 吉康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研究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对7根该类型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箍筋间距、箍筋形式、箍筋强度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以及外围圆螺旋箍内的混凝土圆柱体对核心混凝土的多重... 为研究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对7根该类型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箍筋间距、箍筋形式、箍筋强度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以及外围圆螺旋箍内的混凝土圆柱体对核心混凝土的多重约束作用,对多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已有规范及学者提出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箍筋间距的减小或者箍筋强度的提高,多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和延性均提高;多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效果好于传统井字形复合箍筋,且五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效果好于四螺旋复合箍筋;提出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精度较高,验证了统一强度理论在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计算中的适用性;相比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的间距与强度对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提高幅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螺旋复合箍筋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轴压承载力 试验研究 理论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颗粒改良黏性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萍 鲁思杰 +1 位作者 庄海洋 吴琪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诸多建(构)筑物建于地质条件较差的软弱地基上,为满足工程抗震需要,对这类地基土进行改良很有必要。为了探究橡胶颗粒的掺入对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本文对橡胶颗粒复合土进行室内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分析... 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诸多建(构)筑物建于地质条件较差的软弱地基上,为满足工程抗震需要,对这类地基土进行改良很有必要。为了探究橡胶颗粒的掺入对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本文对橡胶颗粒复合土进行室内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橡胶含量、橡胶粒径、固结围压等因素对橡胶颗粒复合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黏土中加入橡胶颗粒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黏性土的抗剪强度,使其黏聚力稍有增加,但复合土的内摩擦角基本不变;同时加入橡胶颗粒会使复合土的初始弹性模量E_(0)显著降低,E_(0)受橡胶含量R_(c)和固结围压σ_(3)的影响较大,受橡胶颗粒平均粒径Rd_(50)影响较小。本文得出了不同R_(c)和Rd_(50)下橡胶颗粒复合土E_(0)在Janbu拟合公式中参数K_(1)、n_(1)的经验公式及建议值,以及抗剪强度(σ_(1)−σ_(3))在不同R_(c)和Rd_(50)下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复合土 黏性土 抗剪强度 初始弹性模量 三轴压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及退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郝朝伟 张卫强 +2 位作者 程寿山 陈彦江 李鹏飞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研究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长期性能的影响,掌握其性能衰减规律,以某座采用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加固的桥梁为背景,开展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栓钉抗剪试验等研究。通过对比组合桥面铺装外观病害、钢桥面板裂... 为研究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长期性能的影响,掌握其性能衰减规律,以某座采用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加固的桥梁为背景,开展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栓钉抗剪试验等研究。通过对比组合桥面铺装外观病害、钢桥面板裂缝和荷载试验结果等为期10年的数据,分析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及其衰减规律;基于栓钉抗剪室内和现场试验,分析栓钉服役后的荷载~滑移曲线,并采用2种方法计算栓钉服役前、后的抗剪刚度。结果表明: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在抑制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和延缓沥青磨耗层车辙等病害方面的长期效果稳定,在改善钢桥面板应力分布和提高桥面系局部刚度的长期效果较为稳定;服役10年后,梁端附近桥面系局部刚度已下降至服役初始状态的62.8%;栓钉抗剪弹性刚度的衰退是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局部刚度显著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栓钉的性能与其被包裹的UHPC密切相关,摊铺时必须严控钢筋交叉处UHPC的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 长期性能 栓钉 抗剪刚度 抗剪承载力 荷载试验 抗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4种不同禁牧条件对草地根-土复合体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晓娜 刘昌义 +5 位作者 胡夏嵩 付江涛 邢光延 何伟鹏 岳磊 吕伟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目的]探讨黄河源区高寒环境禁牧条件对原生草地和退化草地根-土复合体力学强度影响,阐明禁牧对植被恢复的作用,为黄河源区草地恢复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黄河源河南县地区未禁牧、禁牧期1 a、禁牧期4 a、禁牧期10 a... [目的]探讨黄河源区高寒环境禁牧条件对原生草地和退化草地根-土复合体力学强度影响,阐明禁牧对植被恢复的作用,为黄河源区草地恢复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黄河源河南县地区未禁牧、禁牧期1 a、禁牧期4 a、禁牧期10 a这4种工况下的草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直剪试验得到复合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环刀称重法得到密度,烘干法得到含水率,采用SPSS软件分析了不同禁牧期草地植物根径、土体密度、土体含水率、含根量与根-土复合体黏聚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根-土复合体黏聚力与含水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未禁牧草地植物根径与根-土复合体黏聚力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8,p<0.01),根数与根-土复合体黏聚力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5,p<0.01);1 a禁牧期土体密度与根-土复合体黏聚力c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6,p<0.05)。(2)随着禁牧年限增加,原生与退化草地土体平均黏聚力c值呈增大的变化趋势,其中10 a禁牧期原生草地黏聚力c值较未禁牧原生草地平均黏聚力增加幅度为6.39%;10 a禁牧期退化草地黏聚力c值较未禁牧平均黏聚力增加幅度为8.16%。[结论]实施禁牧提高黄河源区草地根-土复合体黏聚力,有利于防治黄河源区草地退化及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根-土复合体 禁牧期 原生草地 退化草地 抗剪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带土化学矿物成分与抗剪强度的关联分析
11
作者 谢万烨 刘才铭 +3 位作者 晏长根 常洲 贾卓龙 石玉玲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5,共10页
为了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揭示黄土-泥岩二元边坡滑坡形成机理,对上覆黄土、下伏泥岩和滑带土开展了三轴剪切试验、可溶盐成分测试和矿物含量测定等试验,分析试样破坏模式、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法确定滑带土抗剪强度与可... 为了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揭示黄土-泥岩二元边坡滑坡形成机理,对上覆黄土、下伏泥岩和滑带土开展了三轴剪切试验、可溶盐成分测试和矿物含量测定等试验,分析试样破坏模式、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法确定滑带土抗剪强度与可溶盐成分和矿物成分的相关性,探究滑带土微观结构与宏观强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滑带土主要破坏模式为剪胀破坏,这与其内部晶体结构密切相关;随着含水率增加,试样抗剪强度参数呈下降趋势,内摩擦角下降程度大于黏聚力。滑带土的峰值强度和黏聚力与K^(+)+Na^(+)和SO_(4)^(2-)含量的关联度大于0.8,表现出较大相关性,内摩擦角与HCO_(3)^(-)和K^(+)+Na^(+)含量的关联度大于0.7,有较大关联。在矿物成分方面,滑带土的峰值强度和黏聚力主要受碱长石、黏土矿物和斜长石含量的影响,内摩擦角主要受黏土含量和石英的影响。黏土矿物成分分析表明,滑带土峰值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主要受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的影响,其中伊利石对滑带土内摩擦角的影响显著。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黄土-泥岩二元结构边坡滑坡预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带土 抗剪强度 可溶盐成分 矿物成分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变温微力学实验平台设计
12
作者 娄可可 贾思林 +2 位作者 康爱红 吴正光 张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0,共4页
为了探究不同条件下纤维与沥青基材料界面传荷行为,设计了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变温微力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微拉伸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控温系统和显微系统组成,能结合道路实际服役条件,开展不同温度下纤维-沥青胶浆界面微力学... 为了探究不同条件下纤维与沥青基材料界面传荷行为,设计了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变温微力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微拉伸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控温系统和显微系统组成,能结合道路实际服役条件,开展不同温度下纤维-沥青胶浆界面微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类型、沥青种类和实验温度对界面剪切强度影响显著。相比于玻璃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与沥青胶浆界面剪切强度最大,改性沥青胶浆与纤维界面剪切强度优于基质沥青胶浆;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界面剪切强度逐渐降低。该实验平台可为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 微力学行为 单纤维拔出实验 剪切强度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拧紧力矩对胶螺混合连接力学性能与损伤形式的影响
13
作者 沈金屹 胡卫鑫 +4 位作者 张天宇 胡俊山 廖文和 田威 沈烨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2,共9页
为研究编织型复合材料胶螺混合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构建基于三维渐进损伤模型和内聚力模型的胶螺混合连接接头力学失效模型,模拟连接接头的力学行为与损伤演化。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编织型复合材料胶螺混合连接有限元仿真模型,通... 为研究编织型复合材料胶螺混合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构建基于三维渐进损伤模型和内聚力模型的胶螺混合连接接头力学失效模型,模拟连接接头的力学行为与损伤演化。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编织型复合材料胶螺混合连接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三维Linde准则判断复合材料的损伤萌生与扩展,采用内聚力模型模拟胶层的损伤失效过程,在试验验证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拧紧力矩下连接结构强度和损伤失效过程。试验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拧紧力矩的增加,胶层损伤扩展得到有效抑制,而胶螺混合连接结构的胶层剪切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这是因为增大拧紧力矩可以减小连接结构中胶层的剥离应力,但过大的拧紧力矩会增大胶层孔周应力,导致胶层剪切强度减小,降低了连接结构的强度。数值模拟的载荷-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所预测的胶层断裂载荷与试验结果相当;同时层合板上的纤维损伤、基体损伤以及分层损伤在数值模型中也能很好地体现,与连接件试验后的损伤形式相近,验证了损伤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胶螺混合连接 有限元分析 胶层剪切强度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连接和铆接对复合材料结构拉伸失效行为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鲁珉希 曹增强 +2 位作者 闫璐 闫涵 霍鲁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4-701,共8页
螺栓连接在航空复合材料连接结构中应用广泛,但存在接头质量大、成本高、安装效率低的缺点。而铆接工艺简单、成本低,但铆接过程容易造成复合材料损伤。为实现结构减重,在复合材料结构中探索“以铆代螺”的可行性具有重要工程意义。通... 螺栓连接在航空复合材料连接结构中应用广泛,但存在接头质量大、成本高、安装效率低的缺点。而铆接工艺简单、成本低,但铆接过程容易造成复合材料损伤。为实现结构减重,在复合材料结构中探索“以铆代螺”的可行性具有重要工程意义。通过准静态拉伸试验对比了纯铆接、垫圈铆接及螺栓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损伤失效形式。基于等代设计原则研究使用铆接工艺代替螺栓连接后的接头强度,进而探究“以铆代螺”可行性。结果表明:准静态拉伸剪切载荷下,垫圈铆接接头承受的峰值载荷高于螺栓连接,单位质量承载能力与螺栓接头持平,但单位质量吸收能量远高于螺栓接头。从单位质量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来讲,“以铆代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铆接 垫圈铆接 螺栓连接 剪切强度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粉末配比对CMC/高温合金钎焊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陶军 侯金保 +2 位作者 蒋帮政 杨朝曦 陈修凯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为了降低SiC_(f)/SiC复合材料(CMC)与高温合金钎焊接头残余应力,并更进一步提升接头力学性能,采用不同配比SiC陶瓷粉末与NiCoCrWMoTiHf钎料进行混合,获得了一系列中间层,形成了热膨胀系数呈梯度过渡的钎焊接头.接头组织分析表明,当钎料... 为了降低SiC_(f)/SiC复合材料(CMC)与高温合金钎焊接头残余应力,并更进一步提升接头力学性能,采用不同配比SiC陶瓷粉末与NiCoCrWMoTiHf钎料进行混合,获得了一系列中间层,形成了热膨胀系数呈梯度过渡的钎焊接头.接头组织分析表明,当钎料中加入不同比例的SiC粉末时,钎焊接头组成区域物相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加入的陶瓷粉末增多,钎料凝固区中析出金属间化合物增多,且主要分布在钎料区两侧.当加入的SiC陶瓷为20%(质量分数)时,钎料凝固区宽度达到最大值,且钎料凝固区与反应层区域形成冶金结合层,有利于接头力学性能的提升.对含20%SiC陶瓷钎焊接头的剪切试验表明,其室温抗剪强度达175 MPa,1100℃平均抗剪强度达到了120 MPa,证实了适当配比SiC粉末对钎焊接头力学性能提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复合材料 高温合金 钎焊 中间层 高温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剪力钉连接的钢-UHPC组合结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6
作者 鞠晓臣 李彬洋 +1 位作者 左照坤 赵欣欣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9,共7页
为了解短剪力钉连接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影响参数,进行该类结构的推出试验及疲劳试验。设计、制作9组不同钢筋横向间距及养护条件的短剪力钉连接钢-UHPC组合结构试件进行推出试验,4组试件进行不同剪应力幅值... 为了解短剪力钉连接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影响参数,进行该类结构的推出试验及疲劳试验。设计、制作9组不同钢筋横向间距及养护条件的短剪力钉连接钢-UHPC组合结构试件进行推出试验,4组试件进行不同剪应力幅值疲劳加载,分析试件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疲劳性能等,并将试件剪力钉抗剪承载力和疲劳强度试验值与国内外规范建议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推出试验及疲劳试验所有试件的失效模式均为剪力钉根部破坏,钢筋横向间距及养护条件对UHPC与工字钢连接的剪力钉的抗剪承载力影响不大;9组推出试件的平均极限承载力为66.56 kN,接近美国规范计算值;拟合回归得到4组疲劳试验试件的疲劳强度为107.90 MPa,高于我国与日本规范设计指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UHPC组合结构 短剪力钉 钢筋横向间距 养护条件 极限承载力 疲劳强度 推出试验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杂环芳纶复合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龙波 吕钧炜 +2 位作者 翟文 张殿波 刘向阳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4,共8页
杂环芳纶是指主链中含有芳杂环(通常为苯并咪唑)的一类对位芳纶,其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高耐热、耐溶剂等优异性能。相比典型的芳纶Ⅱ纤维,杂环芳纶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目前在我国的航空航天和防弹防护等领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然而... 杂环芳纶是指主链中含有芳杂环(通常为苯并咪唑)的一类对位芳纶,其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高耐热、耐溶剂等优异性能。相比典型的芳纶Ⅱ纤维,杂环芳纶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目前在我国的航空航天和防弹防护等领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然而,与其他有机纤维类似,杂环芳纶由于表面惰性,其与树脂的复合性能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本文从杂环芳纶表面改性和结构设计两方面出发,总结近年来提高杂环芳纶复合性能的设计思路、技术手段和研究成果,展望其在先进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有机纤维的界面设计及改善界面粘接性提供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芳纶 树脂基复合材料 直接氟化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亚 孙颖 +5 位作者 崔艳超 刘梁森 张宏亮 胡俊军 居傲 陈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 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利用红外热像仪和万能试验机分别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加热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结果表明:在8 V直流电压下,6种复合材料均能升温到37℃以上,最高可达72℃,耗时30 s;最高平衡温度与镍铬合金丝直径成正相关,平针组织复合材料最高平衡温度最高,双罗纹组织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均匀性最好;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相较于不含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为74.1%~97.4%。初步研究工作表明,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可同时实现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功能与结构的兼顾,有望满足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道防/除冰系统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纬编织物 镍铬合金丝 电热性能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感应加热异温轧制钛/铝复合板的协调变形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勃兴 肖宏 +1 位作者 余超 朱加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0-411,共12页
提出了一种移动感应加热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复合板的方法,应用电磁感应单独加热移动的钛板,与室温铝板轧制复合,实现钛和铝的协调变形,提高了复合板的结合强度。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移动感应加热过程中钛板的温度变化过程,确保在轧... 提出了一种移动感应加热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复合板的方法,应用电磁感应单独加热移动的钛板,与室温铝板轧制复合,实现钛和铝的协调变形,提高了复合板的结合强度。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移动感应加热过程中钛板的温度变化过程,确保在轧辊入口位置时,钛板沿宽度方向温度分布均匀。基于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钛板移动速度和感应加热参数,并进行了移动感应加热和轧制复合实验,研究了不同压下率对于钛/铝复合板协调变形和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的增加,钛/铝变形率差值先减小后增大,当轧制压下率为39.4%时,钛/铝轧制变形率基本一致,轧后复合板平直,界面剪切强度最高,达到124.6 MPa,剪切断裂发生在铝基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复合板 移动感应加热 异温轧制 剪切强度 协调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三代2.5D SiC_(f)/SiC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管皞阳 张立 +5 位作者 荆开开 师维刚 王晶 李玫 刘永胜 张程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6,I0001,共9页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_(f)/SiC)是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结构材料,其界面性能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表征了国产三代2.5D SiC_(f)/SiC的界面性能,并探究其与材料拉伸性能的关系。利用拉伸加/...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_(f)/SiC)是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结构材料,其界面性能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表征了国产三代2.5D SiC_(f)/SiC的界面性能,并探究其与材料拉伸性能的关系。利用拉伸加/卸载过程中的迟滞特性定量分析了2.5D SiC_(f)/SiC中各组元残余应力和界面滑动应力(IFSS),根据断口拔出纤维的断裂镜面半径得到了纤维就位强度(σ_(fu))的统计分布,通过纤维推入法得到界面剪切强度(ISS)和界面脱黏能(G_(i))。结果表明:利用宏观结合细观的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描述SiC_(f)/SiC从初始裂纹萌生到最终脱黏不同阶段的界面力学性能,2.5D SiC_(f)/SiC的IFSS、ISS和Gi分别为56 MPa、(28±5)MPa和(2.7±0.6)J/m2。ISS和Gi较低,表明界面结合较弱,在剪应力作用下易产生裂纹,而IFSS较大,表明界面脱黏后纤维与基体间相对滑动较为困难,阻碍了纤维拔出,不利于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根据获得的界面性能和经典ACK模型,较好地预测出比例极限应力,并结合σ_(fu)预测了2.5D SiC_(f)/SiC的拉伸强度。拉伸强度预测值高于实验值,这与界面处径向残余压应力以及纤维承受的残余拉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SiC_(f)/SiC 拉伸加/卸载 纤维推入 界面剪切强度 界面脱黏能 界面滑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