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专业在美国的发展——美国高校体育系新专业介绍
1
作者 马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8-69,共2页
物理治疗专业培养专业的康复和治疗人员 ,对人的残障、损伤和疾病予以预防、治疗和康复 ,特别是对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损伤与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该专业在美国已有 80多年的发展历史 ,体育教育出现此专业只有近几十年的历程。随着大众体... 物理治疗专业培养专业的康复和治疗人员 ,对人的残障、损伤和疾病予以预防、治疗和康复 ,特别是对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损伤与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该专业在美国已有 80多年的发展历史 ,体育教育出现此专业只有近几十年的历程。随着大众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与安全的日益关心 ,物理治疗专业必将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治疗专业 美国 体育运动 运动损伤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夏俊彪 史曙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一个以认知态度为前导变量,以情感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为中介变量,以课外体育锻炼意愿为结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认...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一个以认知态度为前导变量,以情感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为中介变量,以课外体育锻炼意愿为结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认知态度和情感态度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态度对情感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锻炼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和情感态度作为中介,对锻炼意愿产生间接作用;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课外体育锻炼 锻炼意愿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足形成与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宗祥 李强 +2 位作者 刘卉 陈学灿 王向东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43,共7页
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扁平足在生物力学上的成因和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其中,扁平足的形成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而治疗方法主要有矫形鞋垫、物理疗法、手术... 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扁平足在生物力学上的成因和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其中,扁平足的形成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而治疗方法主要有矫形鞋垫、物理疗法、手术治疗和运动疗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纠正足部结构异常,优化生物力学性能,提高足部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对于未来的研究,将利用先进的影像和仿真技术进行精确的病情评估,新型材料和非手术疗法的应用将能够长期缓解症状,而基因研究将推动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发展,智能矫形器的使用将实现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从而为扁平足的评估、干预和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矫形鞋垫 物理疗法 手术治疗 运动疗法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炼行为的决定因素模型:基于锻炼行为发生的实然逻辑
4
作者 张连成 朱良昊 +1 位作者 刘美廷 高峰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8,共11页
锻炼行为促进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议题,但现有理论在预测和干预锻炼行为时仍存在局限性。基于锻炼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提出了锻炼行为的MTMSP(motor competence,time,motivation,self-control and physical exertion,运动能力、时间、... 锻炼行为促进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议题,但现有理论在预测和干预锻炼行为时仍存在局限性。基于锻炼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提出了锻炼行为的MTMSP(motor competence,time,motivation,self-control and physical exertion,运动能力、时间、动机、自我控制和体力消耗)决定因素模型(以下简称“MTMSP决定因素模型”)。该模型从个体层面深入解析锻炼行为的发生机制,将运动能力、时间、动机、自我控制和体力消耗作为核心决定因素,并通过“前提条件-双过程动机-自我控制调节”三级结构揭示各因素的内在关联。研究认为,MTMSP决定因素模型为克服锻炼意向−行为差距和维持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未来研究可基于该模型,诊断目标人群的初始状态,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促进锻炼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炼行为 决定因素 运动能力 时间 动机 自我控制 体力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我国居民希望水平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检验
5
作者 张忠 叶强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9,共13页
探讨体育锻炼对我国居民希望水平的影响效应与影响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刻认识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应,也可为希望的培育与提升、促进积极社会心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基于2020年发布的CGSS 2017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倾向值匹配法... 探讨体育锻炼对我国居民希望水平的影响效应与影响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刻认识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应,也可为希望的培育与提升、促进积极社会心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基于2020年发布的CGSS 2017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倾向值匹配法和KHB法分别探讨体育锻炼对希望的影响效应与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相比,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提升锻炼者的希望水平;体育锻炼可分别通过身体健康、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交往影响锻炼者的希望水平;体育锻炼又可通过身体健康、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交往共同影响锻炼者的希望水平,其中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贡献度最大,其次依次为身体健康与人际交往。研究认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提高居民希望水平、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一条重要路径,应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在基层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全民健身 体育锻炼 希望水平 积极心理 社会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6
作者 刘辉 黄端 洪晓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检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身体状况的调节效应。方法:对1 460名中学生施测学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10项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问卷,并调查中学生的主观身... 目的:探讨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检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身体状况的调节效应。方法:对1 460名中学生施测学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10项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问卷,并调查中学生的主观身体状况。结果:(1)学校体育锻炼正向预测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2)心理韧性在学校体育锻炼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中学生身体状况在中介路径“学校体育锻炼→心理韧性”上起调节作用。结论:学校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而促进其亲社会行为,且身体状况较好的学生,其心理韧性的提升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锻炼 中学生 心理韧性 亲社会行为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西藏地区高血压人群体质的影响
7
作者 陈婷 李小灿 +2 位作者 赵相栋 朱康鑫 孙睿哲 《高原科学研究》 2025年第2期62-71,共10页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西藏地区高血压人群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西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监测数据20∼69岁人群部分,总样本量共5750例,根据高血压标准筛选出有效样本量1723例。收集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体质测试数据,体...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西藏地区高血压人群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西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监测数据20∼69岁人群部分,总样本量共5750例,根据高血压标准筛选出有效样本量1723例。收集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体质测试数据,体质测试内容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高血压人群体质指标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血压人群体质健康的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西藏20∼69岁人群5750名,高血压总检出率为29.96%,高于我国平均水平。高血压人群体质合格率为60.01%。年龄在40岁以上、乡村、腰围超标、文化程度较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高血压者体质合格率较低(均P<0.05)。参与体育锻炼的高血压者收缩压、脉压差和心率较低,肺活量、力量素质、柔韧及平衡素质较优(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城乡、腰围超标、体育锻炼状况均为高血压人群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西藏地区20∼69岁高血压人群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城乡、体育锻炼和腰围是否超标。体育锻炼在增强高血压者心肺功能及身体素质方面效果明显。锻炼时间与高血压人群体质合格率呈显著正相关,锻炼时间在30 min/d以上,对改善西藏地区高血压患者体质健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体育锻炼 高血压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干扰式智能监测的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特征
8
作者 郭强 陈志强 杨峰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1,56,共10页
目的通过非干扰式智能监测设备探索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性别、年级、项目特征,考察课堂运动负荷达标率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A市某中学初中生(男生89人、女生67人,4720人次)及其118节体育课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通过非干扰式智能监测设备探索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性别、年级、项目特征,考察课堂运动负荷达标率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A市某中学初中生(男生89人、女生67人,4720人次)及其118节体育课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达标率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①运动负荷达标率均为大体育课>篮球课>田径课;②不同性别(t=1.682,P<0.05)、不同年级(t=−3.335,P<0.01)的运动负荷达标率具有显著性差异;③在80%(OR80%=3.02,P<0.05)和85%运动负荷达标率界值点(OR85%=4.33,P<0.05),男生达成目标的概率显著高于女生;在75%运动负荷达标率界值点时,八年级达成目标的概率显著高于七年级(OR75%=6.91,P<0.05)。结论①运动负荷达标率存在显著的项目、年级和性别差异;②不同体测等级和体重等级下的运动负荷达标率不存在差异性;③运动负荷达标率达到80%及以上水平时,男生达标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运动负荷 智能穿戴 中学体育 非干扰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交反应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段冠婷 肖雪 +3 位作者 侯会生 姜芸桥 刘雨歌 时文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水平,探讨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9月至2024年4月,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3所培智学校的211例ASD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水平,探讨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9月至2024年4月,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3所培智学校的211例ASD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心理教育评定量表和社交反应量表进行调查。分析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探究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结果211例ASD儿童体育锻炼平均水平为(58.72±3.34)分,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为(14.85±1.67)分,社交反应平均水平为(24.98±3.79)分。ASD儿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546,P<0.05),与社交反应呈负相关(r=-0.298,P<0.05);ASD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交反应呈负相关(r=-0.397,P<0.05)。家庭平均月收入、父母关系、是否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体育锻炼、社交反应均是ASD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有中介作用,效应占比14.56%。结论ASD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且影响因素较多,体育锻炼可直接影响ASD儿童心理健康,也可通过社交反应起到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社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延迟退休意愿吗?——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旭蕊 赵梦楠 王兆红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8,共15页
延迟退休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举措。研究创新性地结合生命周期理论,结合202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最新追访数据,深入实证检验了体育锻炼对劳动者延迟退休意愿的显著积极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 延迟退休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举措。研究创新性地结合生命周期理论,结合202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最新追访数据,深入实证检验了体育锻炼对劳动者延迟退休意愿的显著积极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显著增强延迟退休意愿,且这种效应呈现剂量依赖性,而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是实现此效果的最低阈值。机制分析揭示,体育锻炼通过延长主观预期寿命,促使劳动者倾向于延迟退休以应对“养老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在延迟退休决策中更注重预期寿命这一长期因素,且随着预期“养老风险”的增加,体育锻炼对其延迟退休意愿的促进作用增强。稳健性检验排除了劳动供给时间对体育锻炼时间的替代性干扰、逆向因果问题的潜在干扰、特殊年份干扰以及多重锻炼强度参与带来的内生性干扰,充分论证了主体结论的稳健性。研究从健康行为角度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拓展了体育行为在社会经济领域的价值边界,为优化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新的经济学依据。研究建议继续推进未退休中老年人健身与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以优化其退休决策;继续加强中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以提升其锻炼水平;加大对体育锻炼在提升健康寿命等方面的科普宣传力度,以强化其主观认知;持续普及体育场地设施,以降低其参与门槛,多方面夯实体育锻炼服务于延迟退休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延迟退休 退休意愿 主观预期寿命 生命周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fsQCA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言伟 杨军 卢朝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6,共10页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等方法,对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组态分析,探讨了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产生高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组合及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单一因素无法成为新型农村...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等方法,对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组态分析,探讨了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产生高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组合及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单一因素无法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呈现高体育锻炼行为的必要条件;存在能够促使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呈现高体育锻炼行为的8种组态,表明导致高体育锻炼行为的各个因素之间具有“多重并发因果”特征;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组态中具有不同作用,各影响因素之间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3类实施路径分别为社区体育设施环境与家庭支持共同驱动型路径、社区体育氛围环境和体育设施环境共同驱动型路径、个人体育锻炼意图与体育氛围环境共同驱动型路径。据此,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干预策略,以有效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切实推进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体育锻炼行为 影响因素 组态分析 模糊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卫佳宁 杨范家一 +2 位作者 郭丽娜 刘延锦 董小方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3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12月选取182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领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12月选取182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并要求患者在出院后1周内连续7 d佩戴三轴加速度计,测量其出院后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时间,以判断其是否满足24 h活动行为指南推荐的3项标准。结果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每日睡眠时长为(7.12±1.46)h,久坐时间为(5.79±2.24)h,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为1.04(0.47,1.93)h,其中分别有8、23、100、51例患者满足0、1、2、3项指南推荐标准。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领悟社会支持和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是脑卒中患者24 h活动行为达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达标情况不佳,对年龄较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低、社会支持程度较弱及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较低者,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提高此类患者的24 h活动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24 h活动行为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社会支持 运动锻炼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片化运动改善慢性病病人躯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嘉琪 王丽娜 +4 位作者 王怡童 李洁 胡世海 杨倩倩 齐思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27-2131,共5页
总结碎片化运动的形式、强度、时间及频率,探讨碎片化运动在改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及肥胖等慢性病病人躯体功能方面的应用与效果,提出优化碎片化运动的干预措施,为我国慢性病病人的运动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碎片化运动 躯体功能 慢性病 运动干预 心肺适能 肌肉力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老年健康的差异化影响——基于CLASS的追踪调查
14
作者 马琦峰 赵越 杨凡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3,F0003,共10页
基于2020、2023年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值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模型相结合的实证分析策略,探究体育锻炼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及其差异化表现。研究表明:1)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 基于2020、2023年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值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模型相结合的实证分析策略,探究体育锻炼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及其差异化表现。研究表明:1)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体育锻炼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存在着年龄、城乡以及BMI指数上的群体异质性,年长、农村以及消瘦的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后更有可能获得健康的改善;3)体育锻炼对老年健康的影响会因锻炼时长、锻炼场地、锻炼指导以及锻炼动机而异,锻炼时长适度、具备活动场地、他人陪同指导以及健康动机明确的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后更有可能获得健康的改善。基于此,研究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以及夯实老年参与基础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老年健康 倾向值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物理康复干预的范围综述
15
作者 张晴霞 吴金 +3 位作者 谢探 万方圆 黄宜燕 潘红英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21,共6页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物理康复干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明确干预要素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制订物理康复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指南,系统检索PubMed、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物理康复干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明确干预要素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制订物理康复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指南,系统检索PubMed、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物理康复的干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主要由康复治疗师和护士对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以手法治疗、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多项联合方式进行物理康复干预;干预频率、时长因不同的干预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干预最多的是运动疗法,如拉伸运动和患肢功能锻炼等,干预频率每天3~5次,每次10~20 min,持续2~4周;干预对乳腺癌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指标等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结论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的物理康复干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积极影响已得到初步验证。未来护士可以作为物理康复干预的主体,发挥多学科团队作用、利用远程监督和支持系统,开展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明确更有效的干预策略,以便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科学化的物理康复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网综合征 物理康复干预 手法治疗 运动疗法 物理因子 护理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预防和改善青少年抑郁的前沿证据与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小春 张铭港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0,52,共12页
回顾梳理近年来体育锻炼预防和改善抑郁青少年脑结构和功能的前沿证据,提出预防和改善我国青少年群体抑郁的运动干预模式。介绍除传统药物和心理治疗框架外,体育锻炼对预防和改善青少年抑郁的补充性积极作用;结合神经影像技术在探索抑... 回顾梳理近年来体育锻炼预防和改善抑郁青少年脑结构和功能的前沿证据,提出预防和改善我国青少年群体抑郁的运动干预模式。介绍除传统药物和心理治疗框架外,体育锻炼对预防和改善青少年抑郁的补充性积极作用;结合神经影像技术在探索抑郁青少年脑机制中的重要发现,阐述体育锻炼干预对抑郁青少年的脑健康效益;指出新兴机器学习技术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在预防和改善青少年抑郁过程中所具有的应用前景。结合普遍性、选择性和指示性的三级框架,提出未来在运动干预预防和改善青少年抑郁中应尝试在不同层级上分别发挥行为测量、脑影像技术、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机器学习的优势,探索精准的运动干预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运动干预 抑郁 脑健康 体育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与儿童近视防控及身体形态发育的关联:基于1年纵向干预研究
17
作者 张润泽 徐建方 +3 位作者 张斌 李飞鱼 郭天月 李良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2,共10页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学龄儿童近视防控的作用,分析身体形态与眼生物学参数变化的关联性,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178名小学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视力状况分为视力正常对照组(n=45)、视力正常...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学龄儿童近视防控的作用,分析身体形态与眼生物学参数变化的关联性,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178名小学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视力状况分为视力正常对照组(n=45)、视力正常干预组(n=45)、近视对照组(n=44)和近视干预组(n=44)。对视力正常干预组及近视干预组进行为期1学年每周3次、每次40min的运动干预,干预内容为以锻炼视远视近能力和视觉追踪能力为目标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在干预前、后,检测所有受试者的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equivalentrefraction,SER)、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曲率半径(cornea curve radius,CR)、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等眼生物学参数以及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等身体形态数据。对采集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在1学年后,视力正常对照组SER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AL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AL/CR及ACD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视力正常干预组AL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SER无显著变化;与视力正常对照组相比,视力正常干预组的SER下降幅度更小[(-0.50±0.73)D vs(-0.08±0.55)D,P<0.01];视力正常干预组的新发近视率为35.1%,显著低于视力正常对照组的48.6%(P<0.05)。2)在1学年后,近视对照组的SER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AL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AL/CR及ACD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近视干预组AL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SER无显著变化;与近视对照组相比,近视干预组的SER下降幅度更小[(-0.70±0.66)Dvs(-0.22±0.97)D,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近视对照组学生身高的变化值与AL变化值存在显著的正向回归关系(β=0.052,P<0.05),即身高每增长10cm,AL增长0.5mm,而其他各组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变化值与眼生物学参数变化水平之间无显著回归关系。结论:无论是非近视还是已近视的8岁学龄儿童,通过规律性参加以视觉追踪为主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均可以显著减缓其SER的下降幅度,有效防控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对于近视儿童,体育锻炼可能通过抑制AL异常增长,削弱身高与AL协同生长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近视 体育锻炼 身体形态 眼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衰弱患者透析中多组分运动干预的效果
18
作者 刘子萌 贵子雨 +5 位作者 吴红锋 杨丽昆 郑美洁 刘文秀 屈博涵 李贤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5,22,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衰弱患者透析中实施基于衰弱整合模型的多组分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选取76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周一、三、五透析患者38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衰弱患者透析中实施基于衰弱整合模型的多组分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选取76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周一、三、五透析患者38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周二、四、六透析患者38例设为干预组,实施基于衰弱整合模型的透析中多组分运动干预。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12周后测评两组衰弱、肌力、运动耐力和躯体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Tilburg衰弱评分、握力、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和简易躯体功能评分比较,组间效应(除握力外)、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显著(均P<0.05)。结论基于衰弱整合模型的透析中多组分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衰弱患者的衰弱状况,提高患者肌力、运动耐力和躯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衰弱 衰弱整合模型 多组分运动 躯体功能 运动耐力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19
作者 徐楠 王静娴 +3 位作者 许洪伟 范洪媛 程明 隋丽荣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08,113,共6页
目的 汇总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开展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提供循证实践依据。方法 依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相关的内容。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 目的 汇总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开展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提供循证实践依据。方法 依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相关的内容。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与质量评价,并结合纳入文献内容进行证据的提取、汇总与分级。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3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4篇、Meta分析2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最终形成包括运动干预团队、运动干预原则、运动干预频率、运动干预类型、相关干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6个方面,共19条最佳证据。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开展科学、规范、统一的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运动干预 体育锻炼 体适能运动 康复护理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运备战体能训练指标体系建立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以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为例
20
作者 李东波 王丽丽 +1 位作者 赵晓超 张冠宇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2,共10页
目的:结合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备战2020年东京、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数字化体能训练与比赛经验,探讨中国三人篮球队体能训练及伤病预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以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13名集训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化技术及专家访谈和文... 目的:结合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备战2020年东京、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数字化体能训练与比赛经验,探讨中国三人篮球队体能训练及伤病预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以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13名集训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化技术及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运动员备战奥运过程中的体能训练及测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构建的中国女子三人篮球体能训练测试指标体系为体能训练提供科学化训练依据;2)功能性动作筛查和Y平衡测试显示,球员身体功能性得到显著提高(P<0.01);3)力量测试显示,球员力量获得显著提高(P<0.01);4)球员上肢爆发力显著提高(P<0.01),但下肢爆发力不足;5)速度灵敏测试显示,内线中锋的505折返跑和30 m冲刺成绩显著提高(P<0.05);6)耐力测试显示,球员的最大有氧速度有所改善(P<0.01);7)球队热身赛的运动表现数据非常接近国际女子系列赛比赛水平,赛后血乳酸浓度和体成分也表现出较好水平。结论:结合数字化体能训练与实践,有效控制了球员奥运会备战期间兼项比赛的受伤风险,提升了球员体能及运动表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人篮球 体能训练 运动表现 力量 爆发力 纠正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