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扁平足在生物力学上的成因和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其中,扁平足的形成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而治疗方法主要有矫形鞋垫、物理疗法、手术...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扁平足在生物力学上的成因和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其中,扁平足的形成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而治疗方法主要有矫形鞋垫、物理疗法、手术治疗和运动疗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纠正足部结构异常,优化生物力学性能,提高足部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对于未来的研究,将利用先进的影像和仿真技术进行精确的病情评估,新型材料和非手术疗法的应用将能够长期缓解症状,而基因研究将推动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发展,智能矫形器的使用将实现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从而为扁平足的评估、干预和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展开更多
锻炼行为促进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议题,但现有理论在预测和干预锻炼行为时仍存在局限性。基于锻炼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提出了锻炼行为的MTMSP(motor competence,time,motivation,self-control and physical exertion,运动能力、时间、...锻炼行为促进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议题,但现有理论在预测和干预锻炼行为时仍存在局限性。基于锻炼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提出了锻炼行为的MTMSP(motor competence,time,motivation,self-control and physical exertion,运动能力、时间、动机、自我控制和体力消耗)决定因素模型(以下简称“MTMSP决定因素模型”)。该模型从个体层面深入解析锻炼行为的发生机制,将运动能力、时间、动机、自我控制和体力消耗作为核心决定因素,并通过“前提条件-双过程动机-自我控制调节”三级结构揭示各因素的内在关联。研究认为,MTMSP决定因素模型为克服锻炼意向−行为差距和维持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未来研究可基于该模型,诊断目标人群的初始状态,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促进锻炼行为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物理康复干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明确干预要素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制订物理康复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指南,系统检索PubMed、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目的对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物理康复干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明确干预要素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制订物理康复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指南,系统检索PubMed、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物理康复的干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主要由康复治疗师和护士对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以手法治疗、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多项联合方式进行物理康复干预;干预频率、时长因不同的干预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干预最多的是运动疗法,如拉伸运动和患肢功能锻炼等,干预频率每天3~5次,每次10~20 min,持续2~4周;干预对乳腺癌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指标等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结论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的物理康复干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积极影响已得到初步验证。未来护士可以作为物理康复干预的主体,发挥多学科团队作用、利用远程监督和支持系统,开展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明确更有效的干预策略,以便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科学化的物理康复干预方案。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扁平足在生物力学上的成因和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其中,扁平足的形成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而治疗方法主要有矫形鞋垫、物理疗法、手术治疗和运动疗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纠正足部结构异常,优化生物力学性能,提高足部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对于未来的研究,将利用先进的影像和仿真技术进行精确的病情评估,新型材料和非手术疗法的应用将能够长期缓解症状,而基因研究将推动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发展,智能矫形器的使用将实现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从而为扁平足的评估、干预和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文摘锻炼行为促进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议题,但现有理论在预测和干预锻炼行为时仍存在局限性。基于锻炼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提出了锻炼行为的MTMSP(motor competence,time,motivation,self-control and physical exertion,运动能力、时间、动机、自我控制和体力消耗)决定因素模型(以下简称“MTMSP决定因素模型”)。该模型从个体层面深入解析锻炼行为的发生机制,将运动能力、时间、动机、自我控制和体力消耗作为核心决定因素,并通过“前提条件-双过程动机-自我控制调节”三级结构揭示各因素的内在关联。研究认为,MTMSP决定因素模型为克服锻炼意向−行为差距和维持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未来研究可基于该模型,诊断目标人群的初始状态,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促进锻炼行为的发生。
文摘目的对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物理康复干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明确干预要素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制订物理康复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指南,系统检索PubMed、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物理康复的干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主要由康复治疗师和护士对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以手法治疗、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多项联合方式进行物理康复干预;干预频率、时长因不同的干预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干预最多的是运动疗法,如拉伸运动和患肢功能锻炼等,干预频率每天3~5次,每次10~20 min,持续2~4周;干预对乳腺癌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指标等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结论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患者的物理康复干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积极影响已得到初步验证。未来护士可以作为物理康复干预的主体,发挥多学科团队作用、利用远程监督和支持系统,开展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明确更有效的干预策略,以便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科学化的物理康复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