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0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岭龙胆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1
作者 彭江丽 彭兰淳 +3 位作者 王鹏 彭求贤 郑青竹 李顺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3,共9页
目的建立五岭龙胆的鉴别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原植物和药材性状观察,并对其鉴别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常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多种显微制片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不同组织部位及全草粉末的研究。结果... 目的建立五岭龙胆的鉴别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原植物和药材性状观察,并对其鉴别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常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多种显微制片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不同组织部位及全草粉末的研究。结果五岭龙胆原植物、性状和显微组织构造等特征明显;五岭龙胆根横切面可见后生皮层,茎横切面凯氏带明显。叶上表皮可见头状凸起,表皮细胞壁呈浅波状弯曲;叶下表皮可见气孔和非腺毛,表皮细胞壁呈深波状弯曲。花瓣上表皮具有排列规律的脑纹状类球形突起,基部呈流苏状;花瓣下表皮可见排列规律的脊状扁长条形隆起。花粉粒呈长圆形,具有三条萌发沟,表面饰纹网眼大小不一。种子呈梨形,表面蜂窝状,可见Ⅰ和Ⅱ饰纹。全草粉末特征可见外皮层细胞等显微特征。结论五岭龙胆的形态组织特点为其准确鉴定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岭龙胆 显微特征 形态组织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粟负泥虫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2
作者 刘佳 白辉 +6 位作者 马继芳 王永芳 刘磊 张梦雅 曹艺轩 董志平 李志勇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0-77,105,共9页
粟负泥虫是谷子上的主要害虫,对谷子产量和品质均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明确粟负泥虫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粟负泥虫雌雄成虫触角的结构特征,以及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结果表... 粟负泥虫是谷子上的主要害虫,对谷子产量和品质均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明确粟负泥虫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粟负泥虫雌雄成虫触角的结构特征,以及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粟负泥虫雌雄成虫的触角均为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有9节,其中,雄成虫的触角长度(1967.53μm)略长于雌成虫触角(1916.10μm)。粟负泥虫触角上共分布5种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4种亚型)、刺形感器(3种亚型)、锥形感器(3种亚型)、腔锥形感器(2种亚型)和Bohm氏鬃毛。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相同,但雄虫触角上的感器分布较雌虫稠密。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粟负泥虫感知寄主挥发物或性信息素的嗅觉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续开发基于嗅觉行为调控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负泥虫 成虫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3
作者 张旭 张建英 +2 位作者 杜伟 韩越 贾龙 《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2期59-66,共8页
为了解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触角、复眼、足以及外生殖器上感受器的种类及外部形态,研究其功能,从而为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苹果蠹蛾成虫的触角、复眼、足及外生殖器上感受器的结构以及形态特... 为了解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触角、复眼、足以及外生殖器上感受器的种类及外部形态,研究其功能,从而为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苹果蠹蛾成虫的触角、复眼、足及外生殖器上感受器的结构以及形态特征,并鉴定感受器的类型。在苹果蠹蛾的触角、复眼、足及外生殖器上共发现8种类型14种亚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idea:STⅠ、STⅡ、STⅢ)、刺形感受器(sensilla chaetica:SChⅠ、SChⅡ)、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I、SBⅡ)、鳞形感受器(sensilla squamiforma)、腔锥形感受器(sensilla coeloconic)、栓锥形感受器(sensilla styloconica)、B?hm氏鬃毛(B?hm bristles:BBⅠ、BBⅡ)及耳形感受器(sensilla auricillica:SAⅠ、SAⅡ)。其中,触角感受器有8种,复眼1种,足3种,雄性外生殖器2种、雌性外生殖器3种。苹果蠹蛾身体各部位上感受器的种类存在显著差异,且外生殖器上的感受器存在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感受器 扫描电镜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新旧沥青融合及均质化程度研究
4
作者 邹桂莲 焦有晴 +2 位作者 张园 虞将苗 韩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性能。针对热再生混合料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不易表征的问题,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进行研究。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性能。针对热再生混合料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不易表征的问题,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进行研究。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中的红色荧光效应,将SBS荧光粒子作为示踪剂;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无损获取了拌合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表面融合层内的所有图像,并对每个分层图像的荧光强度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整个融合层内SBS浓度衰减曲线;通过浓度变化曲线提出了融合程度计算公式,并引入均质化指标来量化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的分散程度。依据所提出的方法以两种不同掺配比例下的热再生混合料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仅在拌合结束后新旧沥青无法达到理想的融合扩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新旧沥青融合 均质化程度 再生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和聚丙烯混合纤维改良西宁黄土力学和热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王云 李辉 +2 位作者 孙渊 樊琦 赵明泽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8-1148,共11页
为系统研究不同类型纤维及其组合方式对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以青海省西宁市某地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及二者混合纤维的加筋效果对比试验。通过常规三轴试验,确定出适合西宁地区单体纤维的最佳掺量和混合纤维... 为系统研究不同类型纤维及其组合方式对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以青海省西宁市某地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及二者混合纤维的加筋效果对比试验。通过常规三轴试验,确定出适合西宁地区单体纤维的最佳掺量和混合纤维的最佳掺量比,并探讨在不同含水率(10%、12%、14%、16%、18%)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影响下素黄土和混合纤维加筋黄土的力学和热学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评价加筋黄土的加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B∶P=3∶2时,混合纤维加筋相较于玄武岩和聚丙烯单体纤维加筋,土体强度分别提升了23.2%和13.2%。(2)随含水率增加,混合纤维加筋黄土的黏聚力和弹性模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含水率为14%时,土体强度提升最大,加筋效果最好;混合纤维加筋黄土的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相较于素黄土,其变幅较小。(3)在冻融循环影响下,试样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及导热系数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冻融循环次数达到20次时,混合纤维加筋黄土与素黄土的强度损失率差值达到最大(9.8%)。研究成果可为混合纤维加筋黄土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纤维加筋黄土 三轴剪切试验 含水率 冻融循环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及模型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越 姚占全 +2 位作者 李昊 维利思 云振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403,共9页
为探究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沸石粉(ZP)、硅灰(SF)和粉煤灰(FA)分别等质量取代水泥制备沸石粉混凝土、硅灰混凝土及粉煤灰混凝土,并进行抗压强度、核磁共振(NMR)及电镜(SEM)试验;随后利用灰熵关联度结合ANN-MEA模型对混凝... 为探究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沸石粉(ZP)、硅灰(SF)和粉煤灰(FA)分别等质量取代水泥制备沸石粉混凝土、硅灰混凝土及粉煤灰混凝土,并进行抗压强度、核磁共振(NMR)及电镜(SEM)试验;随后利用灰熵关联度结合ANN-MEA模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掺入ZP,SF及FA对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有较强的改善作用,当三者掺量分别为10%,5%,20%时,各类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与水化结构改善最明显,各种混凝土大孔占比分别为11%,13%,15%,其中又以ZP掺量为10%时混凝土对应的大孔占比最少,水化结构的改善效果最为优越,因此其中ZP掺入时强度最高.通过微观试验分析可知ZP对混凝土微观水化结构改善效果优于SF及FA;该模型利用微观性质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其测试集结果的均方误差只有2.7%,拟合优度为0.960,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这说明了微观性能预测宏观性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粉 硅灰 粉煤灰 ANN-MEA 电镜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山楂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娄世豪 孙小晶 +2 位作者 李丹丹 赵晨晨 修建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本研究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热风联合液氮干燥对山楂进行处理,利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山楂粉样品的总黄酮得率、总黄酮组分和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 本研究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热风联合液氮干燥对山楂进行处理,利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山楂粉样品的总黄酮得率、总黄酮组分和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联合液氮干燥的山楂粉样品色差值分别为20.60、17.70、20.05;山楂总黄酮得率分别为64.59、71.48、60.77 mg/g;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是19.56%、30.14%、18.50%;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是51.81%、75.08%、48.68%;以及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是48.98%、55.77%、36.04%;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山楂粉样品中总黄酮得率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与其它样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高效液相色谱对山楂总黄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干燥方式得到的黄酮类物质均包含芦丁、金丝桃苷、杨梅素、槲皮素、芹菜素、异鼠李素,但其含量不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总黄酮总含量达到了308.65 mg/g,与其他样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此以外,三种抗氧化方式和六种组分含量之间也存在线性关系。综上考虑,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山楂,是提取山楂总黄酮的推荐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对山楂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总黄酮 干燥方式 抗氧化活性 扫描电镜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冬性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系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婧瑜 杨雯昕 +13 位作者 边靓 刘苗苗 范婷婷 武军艳 蒲媛媛 刘丽君 马骊 王旺田 方彦 郑蕾 李利利 高顺平 杨刚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301,共13页
自交不亲和作物保纯困难,为了掌握强冬性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系的特性,本文通过两年试验,从亲和指数、花粉与柱头互作、苗期主要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方面研究参试材料。结果表明,50份强冬性白菜型油菜品系中自交不亲和性表... 自交不亲和作物保纯困难,为了掌握强冬性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系的特性,本文通过两年试验,从亲和指数、花粉与柱头互作、苗期主要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方面研究参试材料。结果表明,50份强冬性白菜型油菜品系中自交不亲和性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幅度,根据亲和程度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高度自交亲和型、自交亲和型、自交不亲和型及高度自交不亲和型。亲和材料与不亲和材料花粉形态无差异,但未授粉的亲和材料柱头乳突细胞表面有较多的絮状附着物;且亲和材料自花授粉后,柱头萌发的花粉粒数量及花粉管数量明显多于不亲和材料。在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方面,亲和材料与不亲和材料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亲和材料的亲和性可稳定遗传,且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自交亲和性 亲和指数 相对亲和指数 扫描电镜 花粉-柱头互作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份樱桃种质资源花粉扫描电镜观察
9
作者 周君蔓 段续伟 +9 位作者 张开春 张晓明 闫国华 周宇 王晶 冯琛 王未 王乃玉 袁晖 吴传宝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1189,共9页
【目的】观察不同樱桃种质资源花粉粒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分析不同种质资源间花粉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鉴定不同樱桃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日本日立公司SU-801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7份樱桃种质资源的花粉粒形态进... 【目的】观察不同樱桃种质资源花粉粒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分析不同种质资源间花粉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鉴定不同樱桃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日本日立公司SU-801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7份樱桃种质资源的花粉粒形态进行观察。【结果】除秦林、卡塔琳和美早外,其他14份樱桃种质资源的花粉整齐度均在70%以上。同时,17份樱桃种质资源花粉粒的极轴长为41.53~48.57μm;赤道轴长为21.30~25.29μm;极赤比为1.67~2.17,花粉粒外观多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多为椭圆形,外壁纹饰为条纹状。樱桃花粉具有3条萌发沟且呈环状分布,属于N_(3)P_(4)C_(5)型。不同甜樱桃种质资源间的条纹宽度、间距、倾斜度、清晰度及外壁纹孔密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供试樱桃种质资源中,82.35%的种质资源花粉整齐度超过70%,70.59%的种质资源花粉粒呈超长球形,具有明显的性状差异。17份樱桃种质资源的花粉粒整齐度与极轴长呈正相关,且花粉外壁纹饰为条纹状。观察花粉粒形态特征可作为樱桃种质资源鉴别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利用花粉粒形态对樱桃种质资源间系统鉴定的报道较少,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种质资源 花粉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型中国梨喀木虱成虫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及行为选择
10
作者 李颖 翟欣悦 +6 位作者 陈航 申瑞威 赵育松 王怡 马瑞燕 李捷 孔维娜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9-256,274,共9页
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为害梨树的叶、新梢、嫩芽等。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冬型中国梨喀木虱成虫触角、腹部、足和翅上分布的感受器进行观察,并使用Y形嗅觉仪测定雌、雄成虫对异性的行为... 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为害梨树的叶、新梢、嫩芽等。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冬型中国梨喀木虱成虫触角、腹部、足和翅上分布的感受器进行观察,并使用Y形嗅觉仪测定雌、雄成虫对异性的行为选择。结果表明,冬型成虫触角表面布满耳形突起,分布有Ⅰ型毛形感受器、Ⅱ型毛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刚毛形感受器4种感受器类型。足上分布有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3种感受器类型。前跗节具有特化的弯爪和中垫。腹部和翅上分布的感受器均为毛形感受器。雄成虫生殖器上的毛形感受器数量多于雌成虫,长度短于雌成虫,存在雌雄差异。在行为选择中,雄成虫对雌成虫的选择率(50.00%)略高于雌成虫对雄成虫的选择率(41.67%),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将为中国梨喀木虱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梨喀木虱 冬型成虫 行为选择 感受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氏绿僵菌CDTLJ1侵染草地贪夜蛾的显微观察
11
作者 徐鹏飞 龙秀珍 +5 位作者 何瞻 高旭渊 曾宪儒 韦德卫 熊涛 于永浩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1-711,共11页
为明确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 CDTLJ1侵染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微观过程,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接种CDTLJ1菌株后分生孢子在幼虫体表附着、萌发、穿透及在幼虫体腔中增殖... 为明确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 CDTLJ1侵染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微观过程,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接种CDTLJ1菌株后分生孢子在幼虫体表附着、萌发、穿透及在幼虫体腔中增殖的过程。结果表明,CDTLJ1菌株分生孢子在瘤状突起结构区的萌发率为80.36%,显著高于平缓结构区的72.44%(P<0.01)。孢子萌发后可形成芽管和附着胞,但大部分是以芽管为侵染结构。分生孢子在接种后8h内萌发,穿透幼虫体壁的高峰期为16~24h;接种后24~32h幼虫蜕皮,其表面有孢子附着。最早在接种后48h观察到幼虫体腔中出现虫菌体。接种后96h虫体死亡,死亡后2h,电镜下可见菌丝由寄主体内穿透体壁向外生长。CDTLJ1菌株分生孢子在离体表皮上的萌发时间为16h,显著晚于活虫表皮上的分生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绿僵菌 草地贪夜蛾 扫描电镜 虫菌体 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目结构表面的原子操纵及图形化研究
12
作者 周贞如 王婷婷 +11 位作者 范浩龙 李燕 郝小雨 詹凌涛 曹雄柏 余钦泽 杨惠霞 张腾 张全震 陈岚 王业亮 高鸿钧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9-627,共9页
原子操纵技术在新型量子结构可控构筑、新奇物性调控和探索新型纳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大多数原子操纵是在单质金属表面如Cu(111)、Au(111)和半导体如Si、InAs等表面进行,而在更加复杂的表面,例如笼目(Kagome... 原子操纵技术在新型量子结构可控构筑、新奇物性调控和探索新型纳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大多数原子操纵是在单质金属表面如Cu(111)、Au(111)和半导体如Si、InAs等表面进行,而在更加复杂的表面,例如笼目(Kagome)结构表面的原子操纵技术却鲜有涉及。在本研究工作中,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超高精度原子操纵技术,首次在笼目结构KV3Sb5的Sb表面实现了钾(K)原子的精确操控及其原子图案化构筑,操控STM探针可控地推动K原子,克服了Sb表面势能起伏对原子定向移动所造成的干扰,成功将K原子进行了单晶格和连续多晶格的精确迁移,并构建出规则的“BIT”原子图案。除此之外,实验表明,Sb表面电荷密度波(CDW)诱导的对称性破缺,为K原子提供了各向异性的势能基准,显著提升了操纵精度。研究工作不仅拓展了原子操纵技术的应用范围,验证了STM在复杂笼目结构材料表面实现原子级操控的可行性,也为未来新型纳米电子器件在原子尺度的定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目结构 电荷密度波 原子操纵 原子图形化 扫描隧道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海洋地质样品扫描电镜的前处理方法
13
作者 张灵敏 党皓文 +9 位作者 戴璐 金晓波 卢婉仪 李琛 张燕 沈玥 卜鸣渊 曾治惟 唐银宁 王雨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6-227,共12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揭示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特征。海洋地质样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前处理技术提出特殊要求,样品制备方法成为确保成像质量和数据可靠性的关键。本文系统总结了典型海洋地质样品(包括...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揭示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特征。海洋地质样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前处理技术提出特殊要求,样品制备方法成为确保成像质量和数据可靠性的关键。本文系统总结了典型海洋地质样品(包括有孔虫、介形虫、颗石藻、孢粉、嗜中性微需氧铁氧化菌、冷水珊瑚、粉末沉积物及岩石碎屑)的SEM前处理方法,涵盖清洗、超声处理、干燥、固定、镀膜及测试等关键步骤。针对各类样品的理化特性(如脆弱性、高含水量、导电性差),阐述了技术要点、常见问题(如荷电效应、结构塌陷)及优化方案。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流程能显著提升SEM成像分辨率和数据可靠性,为海洋地质微观分析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样品 扫描电子显微镜 前处理方法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处理红三叶草对异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
14
作者 熊展博 李可馨 +3 位作者 王典 郑楠 王加启 赵圣国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348-635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蒸汽爆破处理红三叶草对异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通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以爆破压力、维压时间和水分含量为影响异黄酮提取效率的因素,以红三叶草异黄酮得率作为考察依据,采用热回流提取技术,确定最佳的蒸汽爆破... 本试验旨在探究蒸汽爆破处理红三叶草对异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通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以爆破压力、维压时间和水分含量为影响异黄酮提取效率的因素,以红三叶草异黄酮得率作为考察依据,采用热回流提取技术,确定最佳的蒸汽爆破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蒸汽爆破处理红三叶草异黄酮提取的最优条件为爆破压力0.6 MPa,维压时间150 s,水分含量40%。在此条件下,红三叶草异黄酮得率为93.71%,与未经蒸汽爆破相比,红三叶草异黄酮得率提高了62.55%。2)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蒸汽爆破处理后红三叶草结构破坏严重,松散无序,暴露出内部孔隙,增大表面积,有利于异黄酮的析出。由此可见,蒸汽爆破处理可提高红三叶草异黄酮的提取效率,可为工业生产饲料添加剂红三叶草异黄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草 异黄酮 蒸汽爆破 响应面分析法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去钝化光刻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鲍洋 徐海 +5 位作者 景鹏涛 徐辑廉 闫家旭 詹达 刘雷 申德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1-663,共13页
硅基半导体技术作为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支柱,其制造精度已逼近几纳米,正向原子级精准制造迈进。然而,受瑞利衍射极限制约,传统的极紫外光刻技术已难以满足未来半导体制造对更高精度的需求。作为一种原子级精准的光刻技术,氢去钝化光刻(HDL... 硅基半导体技术作为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支柱,其制造精度已逼近几纳米,正向原子级精准制造迈进。然而,受瑞利衍射极限制约,传统的极紫外光刻技术已难以满足未来半导体制造对更高精度的需求。作为一种原子级精准的光刻技术,氢去钝化光刻(HDL)凭借其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可扩展性,成为了突破硅基半导体技术发展瓶颈的重要战略方向。该技术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的原子级操控,通过精确控制硅表面氢原子脱附,实现原子级图案化加工。自20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该技术已经成功制造出单原子晶体管、量子逻辑门等传统光刻工艺难以实现的器件,展现出了颠覆性的技术优势。文章系统回顾了HDL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关键突破,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未来,通过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和可靠性,HDL技术有望在半导体芯片工艺升级、纳米压印技术升级和量子器件制造等前沿领域实现广泛的应用,推动未来半导体科技的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制造 硅基半导体 光刻技术 扫描隧道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体外纯化蛋白分子的表面结构
16
作者 陈昭颖 方骁枫 +5 位作者 刘丹彦 陈梦琴 凌夕 赵洁旻 魏伟 吴育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99,共7页
目的以课题组纯化获得的蛋白样本为观察对象,对比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的观察结果,并总结AFM观察生物大分子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将蛋白样本使用PBS稀释... 目的以课题组纯化获得的蛋白样本为观察对象,对比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的观察结果,并总结AFM观察生物大分子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将蛋白样本使用PBS稀释至15 nmol·L^(-1),分别固定于载玻片、硅片和云母片上烘干,制成固相观察样本,SEM样本在观察前镀铂,使用AFM及SEM观察蛋白质表面结构,计算样本高度,对比结果差异。结果带正电的蛋白样本在观察时由于AFM探针的斥力会向右偏移;云母片能很好地消除蛋白正电荷从而避免样本移动;PBS能为蛋白样本提供良好的稳定环境,但PBS盐结晶会干扰探针运行和成像清晰度;SEM样本需要镀铂后观察,无法达到AFM的精度。结论使用AFM和SEM均可在体外环境直接观察蛋白质结构,AFM能提供更高精度的观察结果;在蛋白样本稳定性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超纯水为溶剂载体,乙醇等挥发性液体也可作为溶剂载体,AFM的应用可为药理学生物大分子互作研究提供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受体结构 蛋白质体外结构 超微结构 云母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泉小米粉挤压工艺优化及产品特性分析
17
作者 高婷婷 付宸睿 +2 位作者 刘静雪 李凤林 张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6-214,共9页
本研究以炭泉小米为主要原料,将炭泉小米碎制成炭泉小米粉,再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对其进行挤压膨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以炭泉小米粉糊化度为评价指标,得到炭泉小米挤压工艺的最佳条件,对炭泉小米粉和炭泉小米改性粉进行表... 本研究以炭泉小米为主要原料,将炭泉小米碎制成炭泉小米粉,再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对其进行挤压膨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以炭泉小米粉糊化度为评价指标,得到炭泉小米挤压工艺的最佳条件,对炭泉小米粉和炭泉小米改性粉进行表征,观察其微观结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以及理化性质的变化。最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炭泉小米改性粉的最佳工艺参数:螺杆转速为20 Hz,水分添加量为24%,挤出温度115℃,炭泉小米粉粒度为150μm,此条件下糊化度为92.92%。炭泉小米改性粉的微观结构被严重破坏,几乎不存在完整的小米粉颗粒,多是蛋白质和破碎淀粉颗粒形成的聚集体;抗老化能力、冷增稠能力得到增强,流体性质不变;挤压改性过程中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损失,但营养价值仍处于较高水平,依旧可以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结果表明炭泉小米粉经挤压改性后,理化性质得到改善,营养丰富,可以为炭泉小米复合杂粮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泉小米 挤压 扫描电镜 糊化特性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和碳化硅MOSFET中PN结SEM图像掺杂衬度分析
18
作者 冯文洁 蔡亚辉 +3 位作者 付祥和 黄丹阳 王丹 贺永宁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7-352,共6页
PN结是半导体器件结构的基础,对PN结掺杂剂分布的量测直接关系到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对于掺杂剂分析,二次电子图像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硅基MOSFET和碳化硅MOSFET的PN结进行量测,发现硅和碳化硅两种材料的掺杂衬度... PN结是半导体器件结构的基础,对PN结掺杂剂分布的量测直接关系到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对于掺杂剂分析,二次电子图像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硅基MOSFET和碳化硅MOSFET的PN结进行量测,发现硅和碳化硅两种材料的掺杂衬度存在明显差异。为探究该差异产生机理,利用样品电流法测量相关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分析测试结果发现,掺杂半导体衬度产生与表面态有关,对二次电子图像在半导体量测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半导体衬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 二次电子 表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竹桃叶的形态解剖学及其环境适应性意义
19
作者 徐璐 姚贺东 +1 位作者 陈随清 刘孟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351,共9页
为了解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叶结构的环境适应性,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叶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夹竹桃叶上、下表面均被有非腺毛、角质层和蜡质,气孔窝只分布在下表面,气孔窝内密布非腺毛,气孔窝底部有气孔存在;叶... 为了解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叶结构的环境适应性,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叶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夹竹桃叶上、下表面均被有非腺毛、角质层和蜡质,气孔窝只分布在下表面,气孔窝内密布非腺毛,气孔窝底部有气孔存在;叶的上、下表皮均为复表皮,栅栏组织2层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呈无规则排布,细胞间隙大,叶肉组织中有草酸钙簇晶分布;中脉向下突出,表皮外有角质层,表皮下有厚角组织,内部有大量薄壁细胞,中脉中央有双韧型维管束,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和草酸钙方晶分布;维管束附近一些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导管类型多样,有螺纹、梯纹、孔纹导管,可见无节不分枝乳汁管。夹竹桃叶的角质层、复表皮、气孔窝和草酸钙晶体等结构特征提示其有很强的保水、抗紫外线、抗病虫害能力,2层紧密的栅栏组织和疏松的海绵组织不仅支持其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同时还能防止高温干旱造成的伤害。夹竹桃叶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夹竹桃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 形态解剖 扫描电子显微镜 有毒植物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孔隙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洪晨泽 朱海丽 +4 位作者 张海龙 吴悦辰 徐鹏凯 刘亚斌 李国荣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224,共10页
[目的]冻融循环是高寒地区重要的物理过程,为明确冻融作用对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体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以青海门源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含根量表征不同退化程度,对重塑试样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和SEM电镜扫描... [目的]冻融循环是高寒地区重要的物理过程,为明确冻融作用对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体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以青海门源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含根量表征不同退化程度,对重塑试样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和SEM电镜扫描,分析不同冻融次数及冻融条件下不同质量含水率和含根量对草甸土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随冻融次数增加,高寒草甸土体孔隙分形维数持续增大,平均直径呈减少趋势,在7次冻融后趋于稳定,孔隙度增长集中于前4次冻融中。草甸土体质量含水率越高,冻融后孔隙度增长幅度越大。当质量含水率>40%时,冻融后试样孔隙分形维数大幅增加,而孔隙平均直径则明显下降。植物根系能够显著抑制冻融对草甸土孔隙的影响,随试样含根量增加,冻融后孔隙平均直径下降幅度由16.19%减小至0.16%,孔隙度增长幅度由33.22%减小至18.17%。[结论]高寒草甸退化程度越高,土体微观结构受冻融影响越强;植物根系能够显著影响土体结构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退化防治及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土体微观结构 扫描电镜 高寒草甸 不同退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