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油酸花生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与品种筛选
1
作者 施俊杰 侯献飞 +8 位作者 于月华 李强 苗昊翠 贾东海 顾元国 胡凤仪 高君 崔福洋 尚随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4-1364,共11页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对高油酸花生出苗率、生长速率、产量等影响,为筛选出适宜盐碱地种植的高油酸花生品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34份高油酸花生品种(系)为材料,记录高油酸花生在盐碱地种植下的出苗率、农艺性状以及生长速率等的变...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对高油酸花生出苗率、生长速率、产量等影响,为筛选出适宜盐碱地种植的高油酸花生品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34份高油酸花生品种(系)为材料,记录高油酸花生在盐碱地种植下的出苗率、农艺性状以及生长速率等的变化。【结果】盐碱胁迫下,冀花18出苗率最高,济花9号出苗率最低;开花期-下针期,花育910主茎高生长速率最快,开农1760和P19-24最慢;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花生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同时盐碱胁迫显著抑制高油酸花生产量,豫花37、开农1715和花育9130相对产量最高,耐盐性较好。不同品种(系)在不同鉴定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值,并进行聚类分析,将34份材料划分4类,第1类属于高耐盐碱材料1份;第二类属于耐盐碱较强材料7份;第三类属于耐盐性一般材料15份;第四类属于盐敏感材料11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 全生育期 耐盐碱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功霞 李迎 +1 位作者 刘宏元 齐高相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96-103,共8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盐碱地地理分布、土壤类型与成因特征,将我国盐碱地划分为三类,系统梳理了相应的工程、农艺、化学与生物治理技术路径。同时,总结...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盐碱地地理分布、土壤类型与成因特征,将我国盐碱地划分为三类,系统梳理了相应的工程、农艺、化学与生物治理技术路径。同时,总结了典型盐碱地作物的耐盐机制、栽培模式及代表性耐盐品种特性,强调了跨区域协同治理与因地制宜技术集成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未来盐碱地治理应向区域精准化、技术集成化与智能管理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耐盐作物 治理技术 生物改良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贾秀苹 王莹 +2 位作者 卯旭辉 柳延涛 王兴珍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593-599,共7页
盐碱胁迫是仅次于干旱胁迫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研究植物的耐盐碱机制,对耐盐碱作物选育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 盐碱胁迫是仅次于干旱胁迫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研究植物的耐盐碱机制,对耐盐碱作物选育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性阐述了盐碱胁迫对植物代谢的伤害(包括离子伤害、膜系统伤害、诱导渗透伤害等)机制,并从膜系统保护以及诱导基因表达方面综述了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缓解机制,进而提出外源物质的导入、生物技术手段、耐盐碱品种培育是解决植物抗盐碱的主要手段。最后就植物适应盐碱胁迫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当前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口,旨在为提高植物耐盐碱能力、增加作物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植物 伤害 抗盐碱机制 技术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份藜麦种质资源苗期耐盐碱性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建霞 王小楠 +3 位作者 薛乃雯 张永芳 李凤 温日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F0003,共9页
为探究不同藜麦种质苗期耐盐碱性差异,本研究对36份藜麦种质苗期用150 mmol/L盐碱浓度(NaCl∶NaHCO_(3)=4∶1)进行胁迫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11个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适宜山西地区生长... 为探究不同藜麦种质苗期耐盐碱性差异,本研究对36份藜麦种质苗期用150 mmol/L盐碱浓度(NaCl∶NaHCO_(3)=4∶1)进行胁迫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11个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适宜山西地区生长的藜麦种质。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藜麦种质各类指标相互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本试验中共提取5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4.947%,可以代替11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显示盐碱胁迫下藜麦苗期的抗盐碱特性,并且计算出耐盐碱性综合评价D值,并基于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36份种质资源分为四个大类,包括高耐盐碱种质5份、耐盐碱种质14份、弱耐盐种质11份、盐碱敏感种质共6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耐盐碱性 种质筛选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作和覆膜下盐碱地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新书 张凯 +2 位作者 廉晓娟 王艳 薛铸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选择河北省黄骅市中度盐碱土区布置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田间试验,共设平播(对照)、平播覆膜、垄作及垄作覆膜4个处理,研究垄作和覆膜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播方式相比,平播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盐... 选择河北省黄骅市中度盐碱土区布置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田间试验,共设平播(对照)、平播覆膜、垄作及垄作覆膜4个处理,研究垄作和覆膜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播方式相比,平播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垄作处理能显著改变土壤水盐分布,特别是大豆生长中后期降雨量开始减少后,垄作定植沟会产生叠加集雨效果,显著提高大豆生长中期0~20 cm和20~40 cm土壤含水量,减缓作物生长后期向表层返盐进程,有效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对保障大豆植株生长和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可增产27.2%;垄作覆膜处理效果与垄作处理类似,覆膜措施影响不显著。垄作技术可以作为滨海盐碱地夏播大豆种植的农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大豆[Glycine max(L.)Merr.] 垄作 覆膜 水盐运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绿肥对盐碱地土壤改良及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程永钢 金辉 +4 位作者 郑普山 孙崇凤 姜洪进 金江 刘鸿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0-1110,共11页
为探明间作绿肥对盐碱地土壤改良及种植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典型中度盐碱地开展为期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青贮玉米单作(CK)、化学改良(脱硫石膏、生物炭、复合肥)+单作(L)、化学改良... 为探明间作绿肥对盐碱地土壤改良及种植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典型中度盐碱地开展为期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青贮玉米单作(CK)、化学改良(脱硫石膏、生物炭、复合肥)+单作(L)、化学改良+间作2行绿肥(LC1,绿肥选用毛叶苕子)、化学改良+间作3行绿肥(LC2)和化学改良+间作4行绿肥(LC3)。结果表明:与L处理相比,LC1、LC2、LC3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34%~4.45%、全氮含量提高了22.46%~33.80%,0~20 cm土壤pH降低了1.00%~2.27%,含盐量降低了17.43%~21.64%,玉米产量显著提高6.76%~8.54%,其中LC2处理改良效果最佳。研究表明,化学改良+间作3行绿肥并翻压还田模式能有效改良盐碱土壤,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是较好的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绿肥 土壤改良 土壤特性 作物产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庚炜 高雅琪 +1 位作者 邵泽璇 戴长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土壤盐渍化不但会阻碍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而且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还会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有效治理及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耕后备耕地的储备量等。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相关研究进展... 土壤盐渍化不但会阻碍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而且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还会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有效治理及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耕后备耕地的储备量等。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相关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盐渍土改良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得出(1)农艺措施改良盐渍土主要研究方向是优化灌溉模式与完善灌溉技术,阻止地下水位升高,减少土壤返盐;(2)水利工程改良技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完善排水设施来降低地下水位,进而减少土壤中盐分含量,改良盐渍土;(3)物理改良技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研究方向是改善土壤结构、打破犁地层、提高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而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4)化学改良技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将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施入盐渍土中,并测定其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5)目前生物改良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选择、培育和种植耐盐碱作物以及筛选耐盐碱促生菌,运用耐盐碱植物与耐盐碱促生菌相配合的方式改良盐渍土。目前对于盐渍土多选择两种或多种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改良,改良技术的选择还需要依据盐渍区的具体情况而综合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改良技术 进展 土壤改良剂 耐盐碱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份大豆品种耐盐碱性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野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25-27,共3页
24个大豆品种分别种植在2块不相邻的轻度盐碱地块与重度盐碱地块上进行大田试验。对24个不同大豆品种的形态性状和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相对轻度盐碱条件,重度盐碱条件下大豆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 24个大豆品种分别种植在2块不相邻的轻度盐碱地块与重度盐碱地块上进行大田试验。对24个不同大豆品种的形态性状和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相对轻度盐碱条件,重度盐碱条件下大豆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的变化均有不同幅度减少,且减少幅度不同。与轻度盐碱条件相比,重度盐碱条件下各大豆品种产量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14.3%~30.4%,且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有6个品种达到极显著水平。铁豆119号和沈农豆38号产量下降比例较小,分别为14.3%、16.4%,说明铁豆119号耐盐碱性最优,沈农豆38号次之,福来豆168号产量下降比例最大,为30.4%,说明耐盐碱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盐碱 产量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巨菌草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促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天金 谢玮轩 +6 位作者 易听雨 陈诗瑜 吴佳霓 杜蒙蒙 张春源 赖泽成 叶文雨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本研究从巨菌草植物茎中分离出1株耐盐碱内生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分子鉴定,还进行了生理生化和促生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鉴定PJJ-1为泛菌属(Pantoea sp.),红色杆状,为革兰氏阴性菌。该菌株具有解磷、解硅酸盐、固氮、产铁... 本研究从巨菌草植物茎中分离出1株耐盐碱内生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分子鉴定,还进行了生理生化和促生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鉴定PJJ-1为泛菌属(Pantoea sp.),红色杆状,为革兰氏阴性菌。该菌株具有解磷、解硅酸盐、固氮、产铁载体等促生性能,在玉米和番茄的盆栽试验中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本研究可为巨菌草的合理种植及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内生细菌 耐盐碱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BvBADH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高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0
作者 李昊 伍国强 +1 位作者 魏明 韩悦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目的】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是参与甘氨酸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为探究甜菜(Beta vulgaris)BvBADH基因家族成员生物学功能及... 【目的】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是参与甘氨酸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为探究甜菜(Beta vulgaris)BvBADH基因家族成员生物学功能及基因表达模式,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保守基序、蛋白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调控元件,并通过RT-qPCR对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9个BvBADH基因家族成员,含有9-15个外显子,8-14个内含子,平均氨基酸个数为516,平均分子量为55.84 kD,等电点为5.24-6.98。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高等植物BADH可分为3个簇,分别为簇Ⅰ、Ⅱ和Ⅲ,其中簇Ⅲ成员进一步分为簇Ⅲa和Ⅲb两个亚簇。BvBADH基因家族在3个簇中均有分布,分别含有3、1和5个成员。甜菜BvBADH基因家族主要含有胁迫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生长发育响应元件,每个成员的顺式作用调控元件数量为13-21个。进一步对BvBADH在盐处理下甜菜叶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100和150 mmol/L NaCl不同程度地诱导BvBADH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但相比之下,它们在100 mmol/L NaCl处理下的表达量高于150mmol/L NaCl。【结论】BvBADH基因家族在甜菜响应盐胁迫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优异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嗜盐作物 甘氨酸甜菜碱 甜菜碱醛脱氢酶 顺式作用调控元件 盐胁迫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肥料与改良剂改善盐碱土壤理化特性并提高作物产量 被引量:56
11
作者 张密密 陈诚 +2 位作者 刘广明 杨劲松 余世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98,共8页
为了构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适宜的培肥改土增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在黄淮海平原典型轻中度盐碱障碍耕地进行了2 a的施肥试验,探究肥料结合改良剂施用对盐碱障碍耕地的土壤改良与作物增产效应。研究表明:仅依靠提高化肥施用量能... 为了构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适宜的培肥改土增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在黄淮海平原典型轻中度盐碱障碍耕地进行了2 a的施肥试验,探究肥料结合改良剂施用对盐碱障碍耕地的土壤改良与作物增产效应。研究表明:仅依靠提高化肥施用量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作物产量,但是会造成土壤盐分升高,土壤物理性质恶化,不利于盐碱土改良与可持续利用。在适度增施化肥的基础上,结合施用改良剂或有机肥可以明显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有利于盐碱耕地养分积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试验进行2 a后小麦产量分别较当地常规施肥提高21.41%和27.72%,分别达到6.35×103和6.68×103 kg/hm2;玉米产量分别较当地常规施肥提高10.44%和12.85%,分别达到7.68×103和7.85×103 kg/hm2。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农作区应当重视有机肥与改良剂的施用,在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培肥地力的基础上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可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农作物 肥料 盐碱土壤 施肥管理 减障增效 地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盐碱星形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罗文利 韩冬 +2 位作者 韦莉 林庆霞 樊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7-482,共6页
采用接枝β-CD抗盐碱功能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后水解的方法制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抗盐碱星形聚合物。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偶氮二异丁腈质量浓度为50 mg/L、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25%、接枝β-CD抗盐碱功能单体质量分数为1.5%、引发温度为5℃、... 采用接枝β-CD抗盐碱功能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后水解的方法制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抗盐碱星形聚合物。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偶氮二异丁腈质量浓度为50 mg/L、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25%、接枝β-CD抗盐碱功能单体质量分数为1.5%、引发温度为5℃、水解温度为90℃、水解时间为3.0 h。原子力显微镜形貌观察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抗盐碱星形聚合物S07313含有星核接枝β-CD功能单体。抗盐碱星形聚合物S0731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450×104,其他基本理化性能都能达到油田应用指标的技术要求。当大庆模拟盐水中加入NaOH质量分数为1.0%的碱水时,抗盐碱星形聚合物S07313、HPAM3000和MO4000的表观黏度分别为42.40 mPa.s2、9.20 mPa.s和18.00 mPa.s。抗盐碱星形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的配伍性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聚合物 接枝β-CD抗盐碱功能单体 抗盐性 抗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冻土区盐渍土环境下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机理 被引量:25
13
作者 宿晓萍 王清 +1 位作者 王文华 孙昊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4-1253,共10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在冻融交替与盐类侵蚀双重因素作用下的抗冻耐久性能,根据季节冻土区大安境内盐渍土中主要易溶盐的类型与含量,配制了3种质量分数的复合盐侵蚀溶液,制备了普通混凝土、2种引气混凝土及2组粉煤灰混凝土试件,进行盐蚀-快速... 为了研究混凝土在冻融交替与盐类侵蚀双重因素作用下的抗冻耐久性能,根据季节冻土区大安境内盐渍土中主要易溶盐的类型与含量,配制了3种质量分数的复合盐侵蚀溶液,制备了普通混凝土、2种引气混凝土及2组粉煤灰混凝土试件,进行盐蚀-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对盐冻破坏后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动弹性模量衰减及其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复合盐加剧了混凝土的冻融剥蚀破坏;混凝土的冻害程度与侵蚀盐溶液的质量分数、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的含气量、粉煤灰掺量等因素有关;造成混凝土发生盐冻破坏的原因有水结成冰的膨胀压力,或冰与水的渗透压力以及复合盐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的化学侵蚀和盐类的结晶膨胀,其中,盐类结晶压对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破坏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盐蚀 冻融循环 混凝土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和腐植酸配施对干旱盐碱区土壤改良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相平 杨劲松 +2 位作者 张胜江 姚荣江 谢文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7-332,共6页
针对试验区盐碱土特点,选择石膏和腐植酸为盐碱土壤改良剂,通过石膏、腐植酸单施与石膏和腐植酸不同用量配施试验,分析了改良剂施用后土壤盐分含量和pH变化及对棉花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优选出适宜于该试验区的最佳改良剂。试验结果... 针对试验区盐碱土特点,选择石膏和腐植酸为盐碱土壤改良剂,通过石膏、腐植酸单施与石膏和腐植酸不同用量配施试验,分析了改良剂施用后土壤盐分含量和pH变化及对棉花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优选出适宜于该试验区的最佳改良剂。试验结果表明,石膏和腐植酸质量配比9∶1组合在3000和4500 kg/hm^2施用量情况下,0~20 cm土壤降盐效果好于单独施用石膏或腐植酸处理;而单施腐植酸处理对棉花增产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29.8%。综合来看,该地区较优的改良剂及用量为:石膏和腐植酸质量配比9∶1混合施用3000 kg/hm^2,其可使0~20 cm土壤含盐量较对照下降24.3%,棉花增产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盐碱地 田间试验 土壤盐分含量 干旱区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兴军 侯蕾 +3 位作者 厉广辉 赵传志 赵术珍 夏晗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28-135,共8页
我国约有1亿公顷盐碱地,分布于20多个省区。传统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主要是通过不同手段降低盐碱浓度,进行常规作物的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立足保护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开发当地和引进国内外耐盐碱特色经济... 我国约有1亿公顷盐碱地,分布于20多个省区。传统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主要是通过不同手段降低盐碱浓度,进行常规作物的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立足保护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开发当地和引进国内外耐盐碱特色经济植物,开展盐碱地特色种植,创新盐碱地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盐碱地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盐碱地传统利用的不同方式,讨论了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开展特色中药材、蔬菜和特色杂粮等的可行性,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生态利用 耐盐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大果沙棘适应及耐盐碱试验 被引量:14
16
作者 房用 刘德玺 +2 位作者 马昭让 古立来 巩合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39,共2页
通过对引进的15个大果沙棘新品种在山东省滨海盐碱地的生长定位观测和综合评判,研究了大果沙棘的综合适应性、造林成活率2个抗逆性因子,分析得出在滨海盐碱地大果沙棘适应性较强的品种为阿尔泰新闻、阿楚拉、辽Ⅱ。结果表明大果沙棘在... 通过对引进的15个大果沙棘新品种在山东省滨海盐碱地的生长定位观测和综合评判,研究了大果沙棘的综合适应性、造林成活率2个抗逆性因子,分析得出在滨海盐碱地大果沙棘适应性较强的品种为阿尔泰新闻、阿楚拉、辽Ⅱ。结果表明大果沙棘在含盐量0. 4%以下的滨海盐碱地造林成活率可达60%以上;含盐量超过0.7%,成活率呈下降趋势;达到0. 8%以上时,则很难成活。指出了大果沙棘在滨海盐碱地造林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为盐碱地生态经济树种选择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棘 耐盐碱品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对河套重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凯 刘小京 +6 位作者 封晓辉 巨兆强 陈环宇 田宇 李劲松 李伟柳 李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0-648,共9页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连续3年在河套重盐碱区开展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试验研究,设置冬季咸水结冰灌溉(FSWI)和无灌溉对照(CK)两个处理,其中FSWI处理的灌水量为180 mm,矿化度为6.79~7.97 g·L^(-1),种植作物为青贮玉米,以分析不同处理下...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连续3年在河套重盐碱区开展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试验研究,设置冬季咸水结冰灌溉(FSWI)和无灌溉对照(CK)两个处理,其中FSWI处理的灌水量为180 mm,矿化度为6.79~7.97 g·L^(-1),种植作物为青贮玉米,以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水盐和钠吸附比(SAR)的周年动态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对河套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FSWI处理显著改变了春季土壤水盐和SAR动态。0~20 cm土层,春季FSW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处理,玉米苗期,FSW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平均为24.3%,显著高于CK的21.6%;FSWI处理的春季土壤含盐量和SAR显著低于CK处理,其中,FSWI处理的土壤含盐量由灌溉前的33.86 g·kg^(-1)降低至玉米苗期的5 g·kg^(-1)以下,而CK处理土壤含盐量逐渐升高至玉米苗期的34.2 g·kg^(-1);FSWI处理土壤SAR由灌溉前的21.9降低至玉米苗期的9.86,CK土壤SAR则逐渐升高至玉米苗期的25.00。后续地膜覆盖和夏季降雨使FSW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23.0%以上,土壤含盐量保持在5 g·kg^(-1)以下,土壤SAR保持在9左右。20~40 cm土层与0~20 cm土层的土壤水盐和SAR变化趋势与表层一致,但没有表层变化剧烈。此外,随着灌溉年限的延长,同时期土壤含盐量和SAR呈逐年降低的趋势。FSWI处理玉米出苗率在70%以上,干物质产量为9~12 t·hm^(-2),而CK处理由于土壤含水量较低(<21.0%),并且土壤含盐量和SAR均较高,造成玉米出苗率极低,进而导致绝收。因此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变了土壤水盐动态过程,变春季积盐为脱盐,显著降低了土壤SAR,并补充了土壤水分,保证了饲用玉米的正常种植和生长,这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和饲料作物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重盐碱地 咸水结冰灌溉 水盐动态 淋洗脱盐 作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纹病菌拮抗性大豆根瘤内生菌的筛选、抗性和促生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龙飞 徐亚军 常佳丽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6-405,共10页
从河南部分地区采集的大豆根瘤中分离276株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复筛和内生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测定,对拮抗性代表菌株进行大豆轮纹病菌菌丝抑制效果显微观察、菌体生理生化特性测试、16S rDNA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及抗盐碱... 从河南部分地区采集的大豆根瘤中分离276株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复筛和内生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测定,对拮抗性代表菌株进行大豆轮纹病菌菌丝抑制效果显微观察、菌体生理生化特性测试、16S rDNA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及抗盐碱性试验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17株初筛内生菌经复筛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测定,其中8株抑菌率达50%以上;受作用菌丝发生扭结、缠绕成环状,菌丝末端分枝增多、变细、透明,部分菌丝末端膨大、原生质浓缩、断裂,一些菌丝被内生菌形成生物薄膜包埋、逐渐消融。8株内生菌中5株(DD013、DD123、DD156、DD159、DD287)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DD150为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DD267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菌株DD303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抗盐碱性生长曲线表明,菌株DD287对3%NaCl盐浓度具有一定抗性,在碱性环境(pH 8)下能正常生长,随pH(9~11)增大,菌体生长量受影响。部分拮抗性菌株对大豆生长有促进作用。筛选拮抗性菌株对丰富生物防治菌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轮纹病菌 根瘤内生菌 拮抗性 抗盐碱性 16S R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14个树种抗盐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秀芬 朱金兆 +4 位作者 刘德玺 朱建军 周建 刘青山 魏海霞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1,共4页
对沙柳、刺槐等14个树种在不同盐碱地块进行造林试验,调查分析其成活、生长及受害情况,根据抗盐性=盐分胁迫/由该胁迫所导致的胁变原理,采用单一和多个形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树种的抗盐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紫穗槐、绒毛白蜡、... 对沙柳、刺槐等14个树种在不同盐碱地块进行造林试验,调查分析其成活、生长及受害情况,根据抗盐性=盐分胁迫/由该胁迫所导致的胁变原理,采用单一和多个形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树种的抗盐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紫穗槐、绒毛白蜡、侧柏、沙柳、桑树等抗盐性强,应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造林的首选树种;而毛桃、山杏等树种抗盐性弱,不能用于盐碱地造林。提出树种耐盐性评价必须结合不同盐碱地类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抗盐性 评价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暗管埋设的农田生态工程对运东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原理与实践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韩立朴 马凤娇 +1 位作者 于淑会 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80-1686,共7页
我国具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滨海盐碱地是其重要组成。运东滨海平原盐碱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土壤盐分重,土壤水盐季节性变化强烈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该区域农作物限制因子为盐分胁迫、干旱和涝渍害。针对限制因子总结了各种农田生态工... 我国具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滨海盐碱地是其重要组成。运东滨海平原盐碱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土壤盐分重,土壤水盐季节性变化强烈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该区域农作物限制因子为盐分胁迫、干旱和涝渍害。针对限制因子总结了各种农田生态工程手段的实施及原理。通过对当地常见作物3种胁迫的敏感时期分析,结合农田生态工程原理,在河北省南大港管理区的荒地进行了农田生态工程改良盐碱地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棉花、玉米的产量可分别达到2.23~3.98 t·hm-2和4.6~6.7 t·hm-2,接近当地耕地的平均水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粮食总产量可达9.6~10.8 t·hm-2,小麦-谷子一年两熟粮食总产量达到9.1~11.9 t·hm-2。农田生态工程显著地增加了作物的种植适宜性,使多种轮作制度成为可能。但是单项的生态工程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咸水结冰灌溉会增加土壤盐分,暗管工程会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性,因此农田生态工程应系统化和体系化。多种技术手段互补,最终实现调整盐碱地土壤水分、盐分季节性分配,使作物避开盐分、水分胁迫敏感期,使作物生长与土壤水盐季节变化耦合,完成作物生命周期并形成产量,最后在周年内达到土壤积盐与排盐平衡。暗管工程必将取代明沟作为盐碱地区排水的基础,也是各项生态工程的基础。而农田生态工程技术的多样化、系统化和体系化是未来改良盐碱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东滨海盐碱地 农田生态工程 暗管 咸水利用 作物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