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甲胺磷和NaCl交叉胁迫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天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共3页
为探究农药和盐交叉胁迫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机制,试验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0.0%、0.2%、0.4%、0.6%、0.8%)下的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胺磷处理液(0.00%、0.03%、0.06%、0.09%、0.12%)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 为探究农药和盐交叉胁迫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机制,试验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0.0%、0.2%、0.4%、0.6%、0.8%)下的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胺磷处理液(0.00%、0.03%、0.06%、0.09%、0.12%)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酰甲胺磷、NaCl及二者的交叉胁迫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根长、苗高、侧根数目、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乙酰甲胺磷加剧了NaCl对花椰菜的胁迫效应,NaCl也加剧了乙酰甲胺磷对花椰菜的胁迫效应,当乙酰甲胺磷的浓度≥0.09%、NaCl的浓度≥0.8%时,这种相互胁迫效应更加明显;花椰菜对0.2%NaCl处理具有抗性,但对0.03%乙酰甲胺磷处理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 l.) 乙酰甲胺磷 NaCl 交叉胁迫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BobACT基因的克隆及其作为内参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林珲 朱海生 +1 位作者 温庆放 黄丽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1-789,共9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探索植物基因功能和调节机理的有效手段。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获得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性数据的必备条件。ACT基因高度保守且表达稳定,常作为内参基因被广泛应用。为了获得花椰菜ACT基因,以转录组测序和RT-PCR方...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探索植物基因功能和调节机理的有效手段。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获得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性数据的必备条件。ACT基因高度保守且表达稳定,常作为内参基因被广泛应用。为了获得花椰菜ACT基因,以转录组测序和RT-PCR方法为手段克隆得到花椰菜肌动蛋白基因Actin。该基因等电点为5.395,理论分子量为41.77 kD;其cDNA开放阅读框长1134 bp,编码氨基酸377个,GenBank登录号为MG598643。Wolf Psort分析发现,BobActin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Motif Scan分析显示,BobActin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4~377位为Actin保守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同源序列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同为十字花科的甘蓝、芜菁和油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达到90%以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对荧光定量PCR引物,分析显示,该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在花椰菜根、茎、花、花球、叶片等不同组织和低温、高温、盐处理、干旱处理、ABA处理等胁迫处理下均能稳定表达,适合在花椰菜基因表达研究中作为内参基因,为开展花椰菜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表达模式以及调控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花椰菜在内参基因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今后可继续克隆其他内参基因,丰富花椰菜的内参基因库,从而进一步提高花椰菜基因表达分析研究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aCTIN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LFY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汤青林 王志敏 +2 位作者 任雪松 宋明 王小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甘蓝ZQ启动抽薹的茎尖为材料,分别提取DNA和RNA,以两对引物扩增并序列拼接得到甘蓝LFYZQ基因DNA序列和cDNA完整编码区,长度分别为2560、1239bp,与花椰菜、拟南芥、芥菜和萝卜同源性分别达到91%、87%、86%、87%。该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 以甘蓝ZQ启动抽薹的茎尖为材料,分别提取DNA和RNA,以两对引物扩增并序列拼接得到甘蓝LFYZQ基因DNA序列和cDNA完整编码区,长度分别为2560、1239bp,与花椰菜、拟南芥、芥菜和萝卜同源性分别达到91%、87%、86%、87%。该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452、394、393bp)和2个内含子(514、807bp),共编码412个氨基酸,内含子剪接位点均符合经典GT-AG法则。将LFYZQ与网上公布的12种十字花科植物LFY氨基酸序列按分子进化分成两类:甘蓝LFYZQ与花椰菜以及Jonopsidium属植物Jonopsidium acaule这3个分为一类;其余10种植物分为第二大类。LFYZQ蛋白分子量为46kD,是一个不稳定的疏水蛋白,存在N-十四(烷)酰化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酰胺化位点共4种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lFY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的提取与RAPD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玉英 杨晓锋 +2 位作者 侯瑞贤 李式军 吴琴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508,共4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取青花菜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所提取的线粒体DNA纯度较高。通过40个引物进行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结果表明,由引物S66扩增出一条1 000 bp左右的特异条带BMS1000,该条带是不育系m tDNA...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取青花菜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所提取的线粒体DNA纯度较高。通过40个引物进行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结果表明,由引物S66扩增出一条1 000 bp左右的特异条带BMS1000,该条带是不育系m tDNA所特有的,初步推断该特异条带可能与不育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雄性不育系 线粒体DNa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贵 陶鹏 +3 位作者 李必元 王五宏 岳智臣 钟新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3-758,共6页
以结球甘蓝强力50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无菌苗下胚轴再生植株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球甘蓝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14条,在此... 以结球甘蓝强力50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无菌苗下胚轴再生植株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球甘蓝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14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53条,其中具多态性的73条,表现为新增加带和缺失带,多态率为28.85%,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多态位点为5.21个。各植株间遗传相似系数的计算使用聚类分析软件NTSYS2.10e完成,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MG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再生植株与母本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304,植株之间存在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再生植株 RaPD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对根肿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30
6
作者 司军 李成琼 +3 位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宋明 王小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0,共5页
分别利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3种方法,对19份甘蓝材料的抗性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日本甘蓝’、‘皱叶甘蓝’、‘大楠木’3份材料对根肿病表现为抗病,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材料.3份材... 分别利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3种方法,对19份甘蓝材料的抗性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日本甘蓝’、‘皱叶甘蓝’、‘大楠木’3份材料对根肿病表现为抗病,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材料.3份材料‘天津圆球甘蓝’、‘北黑大平头’、‘小楠木’对根肿病表现为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根肿病 抗性鉴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处理对早熟花椰菜花球的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炳良 徐敏 +2 位作者 钱琼秋 史庆华 曹家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40,共6页
以早熟花椰菜品种丰喜45天为材料,在花球开始形成期进行遮荫处理,以研究遮荫对花球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使花椰菜花球纵径、横径和鲜重分别比对照减少17.97%、18.9%和38.59%.(2)除了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 以早熟花椰菜品种丰喜45天为材料,在花球开始形成期进行遮荫处理,以研究遮荫对花球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使花椰菜花球纵径、横径和鲜重分别比对照减少17.97%、18.9%和38.59%.(2)除了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活性显著提高外,遮荫处理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和花茎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G-POD的活性,但与叶片相比,花蕾和花茎中这些酶活性的下降幅度较小.(3)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花茎中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4)遮荫处理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和花茎中抗坏血酸含量(花蕾中还原型抗坏血酸除外)和叶片中谷胱甘肽含量,但花蕾和花茎中谷胱甘肽反而有所提高(花茎中还原型谷胱甘肽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花球 遮荫 抗氧化酶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万双粉 张蜀宁 +2 位作者 张伟 张杰 侯喜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观察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对分裂各时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相比,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复杂,有多价体、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中期Ⅰ及中期Ⅱ有部分染色体... 观察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对分裂各时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相比,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复杂,有多价体、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中期Ⅰ及中期Ⅱ有部分染色体没有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Ⅰ及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断片;后期Ⅱ和末期Ⅱ有染色体不同步分离及不等分裂的现象;四分体时期还出现二分体、三分体、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及多分体。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平均异常频率高达31.5%,二倍体则只有10.2%的细胞表现异常,说明同源四倍体遗传稳定性比二倍体差,减数分裂不正常是同源四倍体青花菜育性降低的细胞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与紫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乔海云 李菲 +3 位作者 张淑江 章时蕃 张慧 孙日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目,2n=19,鉴定为真杂种,其花粉败育;另有6株具有38条染色体,鉴定为种间异源双二倍体,应该是发生了染色体自然加倍,其花粉可育。可育的杂种F1代与大白菜回交,获得了大白菜—紫甘蓝BC1代材料。田间观测结果显示,杂种F1代植株综合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BC1代植株包球明显,综合性状偏向母本大白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紫甘蓝 种间杂交 胚挽救 细胞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7
10
作者 方淑桂 朱朝辉 +3 位作者 曾小玲 陈文辉 郑学立 廖晓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胚量;取材前6d内气温在10~20℃、取盛花前期至盛花中期的花蕾、选择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经33℃热激处理48h后暗静止培养的产胚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根肿菌鉴定和种质抗性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神云 吴强 +3 位作者 王红 于利 李建斌 丁万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3-1132,共10页
采集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根肿病重发区的病土和病根,通过病原菌形态和PCR鉴定,确定是芸薹根肿菌,然后利用欧洲ECD鉴别系统确定生理小种为ECD17/31/13,此病原菌致病力极强。采用田间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与田间成株期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 采集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根肿病重发区的病土和病根,通过病原菌形态和PCR鉴定,确定是芸薹根肿菌,然后利用欧洲ECD鉴别系统确定生理小种为ECD17/31/13,此病原菌致病力极强。采用田间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与田间成株期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对88份甘蓝种质进行抗性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苗期获得1份高抗,7份抗病,17份耐病材料;成株期获得4份高抗,4份抗病,15份耐病材料。2个时期88份材料群体抗性鉴定级别基本一致,93.18%材料成株期病指比苗期高。CR21在2个时期均为高抗,抗性最强,表现稳定;CR55在苗期发病最严重,病指达到76.19,成株期为74.10;CR54在成株期发病最严重,病指达到81.54,苗期为75.97,2个时期发病率均达到100%。根肿病菌的鉴定和致病力的确定,及甘蓝种质抗性评价为抗病品种选育和抗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根肿菌 种质资源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梗花椰菜和白梗花椰菜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珲 薛珠政 +4 位作者 李永平 李大忠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8-1720,共13页
为探讨花椰菜花梗颜色的遗传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4000)对青梗和白梗花椰菜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2 253 822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对测序的结果从头组装获得66 450个单基因(Unigene),N50为1 285 bp,平均长度为717... 为探讨花椰菜花梗颜色的遗传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4000)对青梗和白梗花椰菜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2 253 822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对测序的结果从头组装获得66 450个单基因(Unigene),N50为1 285 bp,平均长度为717.40 bp。转录物注释结果显示,45 390个基因有同源比对信息;21 060个基因无匹配序列信息,可能为花椰菜特异的基因序列。对所得差异基因(DEGS)进行不同数据库注释,GO注释到2 540个DEGS,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3大类54个功能组;COG注释到的753个Unigene功能系统分为24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将946个DEGS定位到119个代谢途径分支,注释到6个差异基因与类胡萝卜合成途径有关,9个DEGS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有关,1个DEGS与叶绿素代谢相关,且与花椰菜的花梗颜色形成密切相关。16个差异基因通过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花椰菜花梗颜色的形成机理,为花椰菜品种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转录组 测序 基因分析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真空冷冻干燥的加工工艺及机理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玉环 杨德江 +2 位作者 冯九海 武治昌 秦良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在多年对西兰花的冷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冻干西兰花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运用阿伦纽斯原理,确定西兰花的共晶点温度为-10~-15℃,实际生产中的冻结温度为-30~-35℃。根据西兰花冻结温度,确定了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的最佳工艺... 在多年对西兰花的冷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冻干西兰花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运用阿伦纽斯原理,确定西兰花的共晶点温度为-10~-15℃,实际生产中的冻结温度为-30~-35℃。根据西兰花冻结温度,确定了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真空度分别为:60~80Pa、50~70Pa,需要时间分别为:9~10h、2h。在此条件下给出西兰花的冷冻升华干燥曲线。此时西兰花的含水量可达到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真空冷冻干燥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戊灵室内除草毒力测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贤 王贵启 李丽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 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 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甘蓝播后苗前施药对甘蓝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生物测定 杂草 甘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菌核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茹水江 王汉荣 +5 位作者 王连平 李伟龙 苏英京 黄新灿 金昌林 赵建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63-66,共4页
通过频次分布和聚集度指数的测定,以及m*-m回归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研究西兰花菌核病病株田间空间分格局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西兰花菌核病病株田间分布趋向于聚集分布。被测田块都不符合二项分布,而同时符合核心分布;各田块的西兰... 通过频次分布和聚集度指数的测定,以及m*-m回归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研究西兰花菌核病病株田间空间分格局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西兰花菌核病病株田间分布趋向于聚集分布。被测田块都不符合二项分布,而同时符合核心分布;各田块的西兰花菌核病I指数>0,M*/M指标>1,Ca指数>0,扩散系数C>1,K指数>0,m*-m回归分析表明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个体间相互吸引,病株在大田中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个体群在田间呈随机分布格局,即分布的基本成分发病中心之间趋于随机分布,而个体群内的个体与核心分布相吻合。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西兰花菌核病病株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着病株密度的提高越趋聚集分布。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递减。序贯抽样模型为T0(N)=1.5N±2.8615N,调查株数N株时,若累计病情指数超过上界可定为防治对象田,若累计病情指数未达到下界时,可定为不防治田。病情指数15%,所需抽样数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菌核病 空间分布格局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22
16
作者 万双粉 张蜀宁 张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0-975,共6页
采用染色体制片及爱氏苏木精染色-冬青油透明技术对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细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型或十字交叉型;中期Ⅰ和中期Ⅱ,少数细胞可见赤道... 采用染色体制片及爱氏苏木精染色-冬青油透明技术对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细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型或十字交叉型;中期Ⅰ和中期Ⅱ,少数细胞可见赤道板外染色体;后期Ⅰ和后期Ⅱ部分细胞出现染色体桥及落后染色体;四分体时期可观察到二分体、三分体及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包括2次有丝分裂,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异常的花粉母细胞约占10.28%;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异常频率约为3.2%,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雄配子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头菜软包装保存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兴和 郭时印 +2 位作者 王锋 李清明 熊兴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4-26,共3页
以咸大头菜半成品为原料,对保脆剂及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种类与浓度、产品的pH、软包装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选择腌制质量好、颜色浅的半成品,采用0.05%的CaCl2作为保脆剂,控制产品pH在4.5以下,不使用异VC-Na和焦亚硫酸钠等... 以咸大头菜半成品为原料,对保脆剂及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种类与浓度、产品的pH、软包装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选择腌制质量好、颜色浅的半成品,采用0.05%的CaCl2作为保脆剂,控制产品pH在4.5以下,不使用异VC-Na和焦亚硫酸钠等抗氧化剂,不添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使大头菜半成品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超过30min,用0.08mm厚的PP膜真空包装,采用90℃的温度杀菌5min,可以使经过调味的大头菜产品的保质期达到180d以上。保存期内的产品变色轻,无长白、胀袋、软烂和发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装 保存试验 腌制大头菜 预处理 杀菌 咸大头菜半成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衣甘蓝对镉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贾永霞 李弦 +4 位作者 张长峰 张春梅 张世熔 蒲玉琳 徐小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977,共7页
以观赏绿化植物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acephala DC.)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对镉的耐性和富集特征,探讨羽衣甘蓝对镉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可行性。结果显示:(1)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羽衣甘蓝干重呈先升高后降... 以观赏绿化植物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acephala DC.)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对镉的耐性和富集特征,探讨羽衣甘蓝对镉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可行性。结果显示:(1)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羽衣甘蓝干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80mg·kg-1镉处理能促进植株的生长,100-120mg·kg-1镉处理虽然显著抑制了根系的生长,但是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整体而言对全株生长无明显影响,表明羽衣甘蓝对镉有较强的耐性,且地上部的耐性高于根系。(2)所有镉处理下,羽衣甘蓝叶片的SOD、POD和APX活性较高,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与对照无差异;而镉处理浓度高于80mg·kg^-1时,根系的SOD、CAT和A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显著升高,引起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伤害,这可能是羽衣甘蓝地上部的镉耐性高于根系的原因之一。(3)羽衣甘蓝地上部的镉含量高于根系,且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均逐渐增加,在镉处理浓度为120mg·kg^-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0.15mg·kg^-1(根系)和52.01mg·kg^-1(地上部);植株对镉的转运系数大于1,地上部镉富集量高于根系,地上部最大富集量为每株343.19μg。研究表明,羽衣甘蓝对镉有很强的耐性和富集、转运能力,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镉污染土壤的观赏绿化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耐性 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P5CS基因转化结球甘蓝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肖红 曾爱松 +2 位作者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5-891,共7页
为研究StP5CS基因在结球甘蓝中的耐盐作用,以结球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基因StP5CS和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结球甘蓝基因组中,在双丙氨膦的筛选下扩繁、生根,共获得了36株抗性植株。PCR扩增和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表... 为研究StP5CS基因在结球甘蓝中的耐盐作用,以结球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基因StP5CS和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结球甘蓝基因组中,在双丙氨膦的筛选下扩繁、生根,共获得了36株抗性植株。PCR扩增和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表明:目的基因StP5CS和Bar基因已经成功导入结球甘蓝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StP5CS基因在转录水平也有表达。转基因植株耐盐试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盐处理(400mmol/L NaCl)下,对照植株整株枯死,而转基因植株仍能正常生长;转基因植株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相对膜透性均随盐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均在400mmol/L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高盐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StP5CS基因 遗传转化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基因甘蓝质体表达载体构建及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正安 丁玉梅 +1 位作者 许彬 张应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7,共6页
以甘蓝自交系‘03097’为试材,PCR扩增并克隆了甘蓝质体的trnI-trnA基因区段,利用该基因区段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构建了甘蓝质体定点转化载体,并进行了原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基因区段大小为2.7 kb。进行序列... 以甘蓝自交系‘03097’为试材,PCR扩增并克隆了甘蓝质体的trnI-trnA基因区段,利用该基因区段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构建了甘蓝质体定点转化载体,并进行了原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基因区段大小为2.7 kb。进行序列分析后,经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成含Prrn-gfp-aadA-TpsbA表达盒的质体表达载体,酶切鉴定表明,所构建载体符合预期设计;gfp基因能够在质体特异性启动子Prrn及终止子TpsbA的调控下高水平表达,表达量约占总可溶性蛋白的41.0%,包涵体占菌体蛋白的38.0%。该载体的构建为后期甘蓝质体转化体系的建立和其它功能基因导入甘蓝质体进行性状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质体 表达载体 GFP基因 高水平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