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领域改革论纲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文艺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0,共19页
与法律改革、法制改革概念相比,法治领域改革概念更具时代蕴涵力、理论解释力、实践变革力。法治领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即法治运行体制更为健全、法治规范体系更加完备... 与法律改革、法制改革概念相比,法治领域改革概念更具时代蕴涵力、理论解释力、实践变革力。法治领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即法治运行体制更为健全、法治规范体系更加完备、法律公平正义更为坚实、人权法治保障更为充分、权力制约监督更加有力、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国际法治领导力和贡献力显著提升。法治领域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法治机构职能体系、法治规范制定体制、法治实施体制、涉外法治体制、法治监督体制、法治保障制度、依规治党体系等方面的变革。法治领域改革是社会利益关系和国家权力结构的深刻调整,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从中国国情出发、遵循法治规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系统谋划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改革 法制改革 法治领域改革 法治体系 法治规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税收法定原则的 重申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卓 陈泫希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54,共8页
数字经济的勃兴带来了生产要素、交易方式、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税法规则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严格依循现有税法规则,则可能带来财政权益受损、税收征管困难等消极后果。为此,兼顾需要与可能,数字... 数字经济的勃兴带来了生产要素、交易方式、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税法规则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严格依循现有税法规则,则可能带来财政权益受损、税收征管困难等消极后果。为此,兼顾需要与可能,数字经济时代有必要重申税收法定原则;通过梳理税收法定原则的现代化变迁与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实践,把握税收法定原则的本质要求;探明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法定原则的适用路径并对传统税法规则予以调整;同时,赋予行政机关更大的灵活处理空间,适当加大对地方的赋权,在税收法定原则的指引下实现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治 “领域法”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对外开放的财税法路径
3
作者 张守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3-42,共10页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财税法在推进对外开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领域,我国的所得税制度和关税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持续推进相关税制统一并保障税负公平,是贯穿财税法制度实践的重要逻辑主...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财税法在推进对外开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领域,我国的所得税制度和关税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持续推进相关税制统一并保障税负公平,是贯穿财税法制度实践的重要逻辑主线,有助于构建对外开放的良好制度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应运用财税法推进涉外制度环境的整体优化,加强对外贸易领域的财税法调整,强化涉外投资领域的财税法规制,从而推进国家层面的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应完善自贸区和自贸港等区域财税法制,加强对区域竞争行为的财税法规制,从而促进公平竞争和区域层面的对外开放。只有结合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切实落实国民待遇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不断优化财税法路径,推进财税法治的现代化,才能有效促进高水平的制度型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财税法 涉外法治 国民待遇 公平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领域法学:一种立足新兴交叉领域的法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351
4
作者 刘剑文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6,共14页
当今中国,重大领域的社会经济问题愈加呈现出交叉性、整合性和动态性特征,法学学科系统分工精细化与法律现象复杂化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性、多维度和一体化的研究范式愈加获得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 当今中国,重大领域的社会经济问题愈加呈现出交叉性、整合性和动态性特征,法学学科系统分工精细化与法律现象复杂化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性、多维度和一体化的研究范式愈加获得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语境下,有必要确立"领域法学"的概念、以及"领域法"的治理逻辑,以回应社会大变革时代的现实诉求。领域法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特定经济社会领域全部与法律有关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融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种研究范式于一体的整合性、交叉性、开放性、应用性和协同性的新型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它是新兴、交叉领域"诸法合一"的有机结合,与传统部门法学同构而又互补。这在客观上解决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理论定位和学术归宿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现代法学研究体系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学 部门法学 法学方法 学科体系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村寨村规民约“异化”及与国家法调适——基于元阳梯田核心区村规民约的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牟军 徐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5,共9页
村规民约是乡村社会自发产生的公共性规则,但实践中,地方公权力机构主导推动民族村寨制定带有明显国家法特征的村规民约,体现了公权力加强对民族村寨的控制,以及民族传统法律文化某种程度的消退。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背景下,元阳哈尼梯田... 村规民约是乡村社会自发产生的公共性规则,但实践中,地方公权力机构主导推动民族村寨制定带有明显国家法特征的村规民约,体现了公权力加强对民族村寨的控制,以及民族传统法律文化某种程度的消退。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背景下,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内部存在着公权力与民族村寨、国家法与传统民族法律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协调上述关系及推动国家法在民族乡村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国家法与体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价值的村规民约之间的界限,尊重民族村寨固有社会规范体系及思想文化的自主性,改进国家法的实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区 村规民约 场域 国家法 民族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领域法学研究的动态演化与功能拓展——以美国“领域法”现象为镜鉴 被引量:34
6
作者 吴凯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6,共10页
以环境法、航空法、娱乐法、酒法等为代表,美国法律体系中交叉研究充分、分工精密但是理论范式提炼不足的"领域法"现象体现了法律体系对于新兴社会问题积极应对的努力,但其"精密型"与"应急型"领域法学研... 以环境法、航空法、娱乐法、酒法等为代表,美国法律体系中交叉研究充分、分工精密但是理论范式提炼不足的"领域法"现象体现了法律体系对于新兴社会问题积极应对的努力,但其"精密型"与"应急型"领域法学研究之间存在转化与反哺的动态互动不足。相比之下,我国领域法学研究范式提供了领域法发展中可操作、程式化的方法与作业流程,为领域法学研究成果反哺法律实践以应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快速通道与行动指针。领域法学研究范式能够实现对类型化方法的弥补与超越、提供去中心化的立体法律发展模式、通过主体间互动的多元共治提供全面而高效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其功能拓展。尽管可能还存在与传统部门法学研究的关系以及研究启动时点选取等需进一步研究的命题,领域法学研究范式的提出是中国法律学者对于世界法律文明的实质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学 美国法 比较法 法学方法论 法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改革论述 被引量:15
7
作者 公丕祥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6,共13页
关于法治领域的改革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准则,从新时代国家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把握中国的法治国情特点,科学... 关于法治领域的改革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准则,从新时代国家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把握中国的法治国情特点,科学论述当代中国法治领域改革的政治方向、历史进程、根本目的和内在机理等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内涵丰厚、深刻精辟、系统完备的法治改革论述,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深化法治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新时代的法治领域的改革,必须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运用其指导法治改革实践,为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而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改革论述 法治领域改革 中国法治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 改革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转型与领域法话语的展开 被引量:31
8
作者 耿颖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39,共8页
领域法话语生成于国家治理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表现为崇尚个人主义、消极权利和总体化的简单现代性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进入反思和重塑现代性的历史阶段,自由法治国亦嬗变为社会法治国。由此,大量法律现象因蕴含新的理念、功能和内容... 领域法话语生成于国家治理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表现为崇尚个人主义、消极权利和总体化的简单现代性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进入反思和重塑现代性的历史阶段,自由法治国亦嬗变为社会法治国。由此,大量法律现象因蕴含新的理念、功能和内容而难以为部门法体系所涵盖,导致定位焦虑。鉴于此,领域法在认识和方法上对传统法律部门加以拓补和超越,填补了其应对新兴领域法律问题的缺漏,两者共存于法治实践。领域法范式彰显具体的、实质的正义精神和社会本位立场,遵循由概念中心到问题导向,由抽象主体到角色个性,由略过事实到关注事实,由单一价值到多元协调,由体系封闭到科际整合等适用理路,旨在增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 现代性 社会法治国 公共利益 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法的法治中国担当——一种法哲学视角 被引量:6
9
作者 姚选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98-105,共8页
一般意义上法治的本真状态是让被视之为“法”的规范都具有其应有的“法”之地位。法治秩序的复数外延形态意味着,法治具有场域层次性。法治的场域层次性表明,民间法像国家法一样,亦有其法治使命担当。基于场域层次性或场域公共秩序逻辑... 一般意义上法治的本真状态是让被视之为“法”的规范都具有其应有的“法”之地位。法治秩序的复数外延形态意味着,法治具有场域层次性。法治的场域层次性表明,民间法像国家法一样,亦有其法治使命担当。基于场域层次性或场域公共秩序逻辑,民间法的法治使命担当主要展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治未病”,在国家法还没开始“操心”之前解决现实生活纠纷,回复整个社会法秩序;另一方面,配合国家法,实现整个社会法秩序回复的完整性,在国家法回复政治秩序的时候,民间法回复国家范围内不同区域或领域亦即各种场域法域的场域公共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法哲学 西方法治 中国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依规治党的法理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建芹 农云贵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5,共12页
依规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基本方式,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依规治党的法理基础在于法治建设的中国化,即在破除西方法治迷信的基础上,构建以党内法规为载体、以依规治党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道路... 依规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基本方式,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依规治党的法理基础在于法治建设的中国化,即在破除西方法治迷信的基础上,构建以党内法规为载体、以依规治党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道路。从依规治党的治理逻辑上看,依规治党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从完善规范内容、优化制度体系、强化落实执行、培育观念文化等方面实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科学与高效,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党内治理的法治化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依规治党 党内法规 法治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依法治国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公正观培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航 秦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37,191,共12页
公正是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和建设目标。实质上,公正作为个体价值观,是一个人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基于平等、正义原则,对个体或群体的“应得”所进行的理解、判断、评价和选择。法治社会的公正观,以平等为前提,以个人幸福和社会正义为目... 公正是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和建设目标。实质上,公正作为个体价值观,是一个人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基于平等、正义原则,对个体或群体的“应得”所进行的理解、判断、评价和选择。法治社会的公正观,以平等为前提,以个人幸福和社会正义为目标,具有超越正义的互利性和超越理想的实践性。个体公正观是在自主内化机制、环境浸润、专业教导三者交织中建构起来的。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公正观培育,需要立足于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社会场域,以对社会场域中“情本体”的超越为前提,采取将群体内置于个体的路径,激活个体的社会认同机制,促进自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观 法治社会 社会场域 个人-群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安全发展的法治理念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宇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31-36,共6页
我国安全发展的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安全发展观方面的集中反映,也是安全发展战略实践的理念支撑。从政治体制、阶级本质、法治特征和科学属性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安全发展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 我国安全发展的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安全发展观方面的集中反映,也是安全发展战略实践的理念支撑。从政治体制、阶级本质、法治特征和科学属性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安全发展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科学规律至上。从依法治安、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齐抓共管等六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安全发展法治理念的内涵价值。最后,在安全发展法治理念指导下,针对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对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提高执法能力、增强法治观念作了详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发展 法治理念 安全生产领域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行政立法以外的规则研究——兼论国家体育总局网站政策法规栏目调整
13
作者 云欣 贾文彤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6-40,49,共6页
以规范性文件的广义解释为分析框架,将现行体育法规政策涵盖其中,其中体育行政立法以外的规则可以称作其他规范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将其他规范性文件作为本研究重点,探讨了体育规范性文件难以区分的原因,分类、效力、与规范性法律文件... 以规范性文件的广义解释为分析框架,将现行体育法规政策涵盖其中,其中体育行政立法以外的规则可以称作其他规范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将其他规范性文件作为本研究重点,探讨了体育规范性文件难以区分的原因,分类、效力、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以及内部行政文件效力外部化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研究,对体育行政立法以外的规则有了更深了解,它们具有"法"的类似属性或规范性,是我国体育法律体系的重要补充和细化。严格恪守这类规则的制定程序,努力避免这类规则与体育法规与规章的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规范性文件 其他规范性文件 效力 体育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哲学意涵——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晓璇 郝国庆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0,共8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的哲学智慧和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回答了为什...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的哲学智慧和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回答了为什么和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时代之问,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制定了目标和方案,并率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命题,明确了人民立场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根本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既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中国法治实践,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法治文化 全面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闹”问题的法治透视及解决路径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广海 伍秋林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114,共7页
“校闹”是因教师维权、学生伤害事故、所有权归属等问题而引起的,相关人员出于利益诉求、情感宣泄而实施的,扰乱教学秩序,甚至侵犯校内人员权利的违规违法行为。其成因主要在于公民法治意识淡薄、相关法律不完善、司法低效和执法不严... “校闹”是因教师维权、学生伤害事故、所有权归属等问题而引起的,相关人员出于利益诉求、情感宣泄而实施的,扰乱教学秩序,甚至侵犯校内人员权利的违规违法行为。其成因主要在于公民法治意识淡薄、相关法律不完善、司法低效和执法不严。借鉴英美等国经验,我国可以从形成法治教育集合影响力,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加强教育立法工作、提供充分的制度供给,提高司法效率和执法水平,为化解教育纠纷提供实践保障,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增强学校处理教育纠纷的能力等四个方面对“校闹”行为进行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闹 法治 集合影响力 场域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体系之完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16
作者 汪习根 张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4-22,共9页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保障事关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定有序发展,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核心命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之际,重新审视并探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保障事关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定有序发展,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核心命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之际,重新审视并探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优化路径确有必要。在立法构造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从立法核心、立法格局、立法重心、立法质量、立法空间、立法衔接六大维度加快释放立法体系效能。在演进逻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遵循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的内在规律,破除制约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在价值功能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通过强化主体、深化目标、转化客体、绿化内涵、优化场域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在战略部署上,立足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严格落实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全局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