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河流健康特性分析及评价体系重构
1
作者 孙亚玲 贾小明 +1 位作者 王娟 刘进琪 《中国水利》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河流健康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是河长制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收集整理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162条河流健康评价成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甘肃省河流总体健康水平和特征,评价指标空间异质性和河流健康评价体系适用性。结果表明:甘... 河流健康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是河长制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收集整理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162条河流健康评价成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甘肃省河流总体健康水平和特征,评价指标空间异质性和河流健康评价体系适用性。结果表明:甘肃省所辖河流健康评价得分第1个四分位数68.1分,第2个四分位数(中位数)75.1分,第3个四分位数81.4分,河流健康状况良好,总体呈现形态结构稳定、水文情势震荡、水质较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特征;河流健康水平自西向东呈升高趋势,与河流所处气候环境及水资源利用模式显著相关。针对西北河流对规范标准评价指标存在的不适用等诸多问题,重构了适合西北河流特性的健康评价体系,对理想、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病态5个河流健康等级给出明确清晰的定义,并对河流具有的总体功能按照水空间、水循环、水环境和水生物4个方面应用不同指标进行河流属性变化特征描述。验证结果表明,与原评价体系相比,重构的评价体系准则层和主要改进指标的变异系数有合理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特性分析 河流生态系统 评价体系 干旱区河流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2
作者 杨艳萍 干晓宇 吴潇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5,共13页
[目的]精准提取各生态空间要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以筛选生态源地,通过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修正土地利用基本阻力面,并基于... [目的]精准提取各生态空间要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以筛选生态源地,通过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修正土地利用基本阻力面,并基于电路理论,量化识别廊道、夹点、障碍点等生态空间要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1)面积阈值设定为7 km^(2)时,筛选出生态源地77个,面积占比为30.77%,关键生态源地主要在“龙门—邛崃山脉”及其以北的岷山中南段雪宝顶等林地区,以及岷江中下游的部分耕地和林地。(2)生态廊道共176条,总长度2 072.96 km,关键生态廊道总长度占比为21.32%,集中在岷江中游;生态夹点共719处,总面积1 578.5 km^(2);生态障碍点163处,总面积2 410 km^(2)。(3)构建“四区两带一廊”的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并以岷江乡为例,探索了岷江流域“全流域—局域单元”生态空间协同修复路径。[结论]生态修复时要考虑多尺度格局的衔接与融合,实行系统性、差异化的生态空间分区治理,提升生态景观连通性及生境质量,促进物质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 电路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 地质灾害敏感性 岷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多情景下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响应
3
作者 姚侠妹 盛雨恬 +3 位作者 祁慧敏 李蕙竹 姚晓洁 偶春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0-311,共12页
[目的]模拟淮河生态经济带在多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空间响应及影响,为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 [目的]模拟淮河生态经济带在多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空间响应及影响,为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耦合MOP-PLUS模型模拟2040年自然发展、经济优先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并计算各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定量分析ESV的时空动态特征。再根据格网尺度的视角剖析ESV的空间分布态势及其集聚特征和识别潜在的服务提升区域。[结果](1)3种预设情景中,经济优先情景下的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程度最大,分别减少1342989 hm^(2),24857 hm^(2);低碳发展情景下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程度最大,分别增加117990 hm^(2),442451 hm^(2)。(2)在3种情景模拟下,研究区2040年ESV低碳发展情景(7291.51亿元)>自然发展情景(6583.59亿元)>经济发展情景(6413.77亿元)。(3)低碳发展情景下,研究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的热点以及显著热点增多,聚集性较强,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平原。[结论]对未来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与布局,是维护并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可或缺的根本途径。通过不同情景比对,低碳发展情景能有效优化土地利用,显著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强生态服务潜力,并促进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P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淮河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金沙江下游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4
作者 郜星晨 张琪 +2 位作者 苏巍 朱佳志 姜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在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投产前开展生物完整性评价,为梯级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预警管理和生态修复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2017—2018年对金沙江下游干流30个采样点(参照点5个,观测点25个)进行4次野外调查,共鉴定出86种(属)浮游植物... 在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投产前开展生物完整性评价,为梯级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预警管理和生态修复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2017—2018年对金沙江下游干流30个采样点(参照点5个,观测点25个)进行4次野外调查,共鉴定出86种(属)浮游植物,具备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以硅藻-绿藻-蓝藻型为主,主要优势类群隶属硅藻门,保持着天然河流浮游植物组成特征。基于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对4类27个初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检测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总分类单元数、蓝藻门分类单元数、硅藻门分类单元占比、硅藻门细胞密度和绿藻门细胞密度占比等5个核心参数组成的金沙江下游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评估体系。以参照点参数25%分位数法确定评价标准:P-IBI>3.81,健康;3.04~3.81,亚健康;2.67~3.03,一般;2.28~2.66,较差;P-IBI<2.28,极差。评估结果显示金沙江下游河流生态整体处于较差水平,丰水季各样点健康状态优于枯水期,可较好地反映梯级电站投产前关键时期河流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健康评价 梯级水库 金沙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tality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a riparian fores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NW China 被引量:8
5
作者 Maierdang Keyimu Umut Halik +1 位作者 Florian Betz Choimaa Dulamsure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742-753,共12页
Since 2000,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emergency water diversion measures to restore the damaged riparian forest ecosystem with dominant tree species Euphrat poplar(Populus euphratica Oliv.)at the lower re... Since 2000,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emergency water diversion measures to restore the damaged riparian forest ecosystem with dominant tree species Euphrat poplar(Populus euphratica Oliv.)at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In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riations in the vitality of P. euphratica trees were made using 2005 and 2010 data to illustrate the revitalization process of riparian forest. Poplar trees within 300 m of the riverbed were positively revitalized, while the vitality of trees farther than 300 m from the river decreased. Population structure was studied to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 of poplar community. In the first belt, the class structure for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 of P. euphratica fit a logistic model, and the 2nd, 3rd and 4th belt curve fittings were close to a Gaussian model; in other plots they were bimodal.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DBH class of poplar trees demonstrated that those within 16–36 cm DBH were the most abundant(58.49% of total) in study area, under 16 cm of DBH were second(31.36%), and trees >40 cm DBH were the least abundant(10.15%). More than 80% of the trees were young and medium-sized, which means that the poplar forest community in the vicinity of the lower Tarim River is at a stable developmental stage. The abundance of juvenile trees of P. euphratica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measuring belts was 12.13% in 2005 and increased to 25.52% in 2010, which means that the emergency water transfer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generation of young P. euphratica tree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Tarim river Riparian forest ecosystem Populus euphratica VITAL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野性河流已刻不容缓——中国野性河流分布现状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鹏 赵勇 +2 位作者 曾庆慧 李鑫雨 王建华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野性河流指未经人工拦蓄,隐藏于自然之中难以到达,其水域岸线及整个流域均保持原始自然状态,水体未受污染的河流或河段。由于其“原始”和未受干扰的特性,野性河流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景观和科学研究价值。近几十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需... 野性河流指未经人工拦蓄,隐藏于自然之中难以到达,其水域岸线及整个流域均保持原始自然状态,水体未受污染的河流或河段。由于其“原始”和未受干扰的特性,野性河流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景观和科学研究价值。近几十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绝大部分河流受到筑坝、取水、排污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野性河流数量和长度锐减,其提供水生态环境基准、原生态景观、水生生物良好栖息地等功能大幅度削弱,开展和加强野性河流的保护已刻不容缓,亟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专门措施开展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性河流 原生态河流 自然流淌河流 河流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coastal development on mangrove cover in Kilim river, Langkawi Island, Malaysia 被引量:4
7
作者 S.Shahbudin A.Zuhairi B.Y Kamaruzzam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5-190,共6页
W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various coastal developments on mangrove cover along the Kilim River, Langkawi Island, Malaysia between 1996 and 2008. We analysed images from 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 la Tarre (... W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various coastal developments on mangrove cover along the Kilim River, Langkawi Island, Malaysia between 1996 and 2008. We analysed images from 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 la Tarre (SPOT) of Kilim River using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Over 8% (176.83 ha] of mangrove cover was degraded along the Kilim River from its total area of 2153.07 ha during the past 14 years. We identified several causes of mangrove degradation, including mangrove clearing (38%), mangrove conversion to commercial area (21%), residential area (19%), agriculture (12%), aquaculture (12%) and wake current (6%). Langkawi is one of the main tourism islands in Malaysia. Tthe pace of coastal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entire island including Kilim River had suppressed the mangroves propagation over the years. Long term monitoring of mangrove ecosystems is essentials to ensure the survival and sustainability of mangrove associated bio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lim river SPOT imag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angkawi Island mangrove ecosystem Malaysia mangro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电开发对金沙江干流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扬 杨珺 《人民珠江》 2024年第12期39-47,共9页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需求的激增以及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梯级水电开发已经成为对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水能开发的主要形式。梯级水电开发后形成串联的水库群,改变河流形态及物质能量传输过程,对河道和陆生生态系统产生累积影响效应。以金沙江...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需求的激增以及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梯级水电开发已经成为对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水能开发的主要形式。梯级水电开发后形成串联的水库群,改变河流形态及物质能量传输过程,对河道和陆生生态系统产生累积影响效应。以金沙江干流梯级水电开发为例,从水文要素、理化要素、生态要素3个层面分析了梯级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累积效应。在水文要素方面揭示了建坝后径流出现明显坦化、泥沙截流显著、水温分层等现象;在理化要素方面探讨了河流物理形态、水质以及气候变化特征;在生态要素方面阐明了梯级大坝对鱼类以及河流其他水生生物的影响过程。基于以上3个层面在时空尺度上建立了累积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梯级水电开发后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电开发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生态效应 梯级水电开发 河流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进展及对长江流域的启示
9
作者 官冬杰 和秀娟 周李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全面梳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现状,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述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蔓延通过载体传递和流动路径两方... 全面梳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现状,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述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蔓延通过载体传递和流动路径两方面改变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流量、流速和流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流总量的减少和空间异质性的增加;城市蔓延的单项指标变化、城市蔓延的尺度以及城市蔓延的多情景模拟是探索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影响过程的主要切入点;城市蔓延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流扩散效应主要源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人类居住模式的改变。已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但在揭示影响机理、剖析影响过程、评估影响效应以及探索生态系统服务流合理分配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白。在此前提下,未来应基于“机理揭示-影响模拟-效应评估”的研究思路,建立长江流域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影响研究框架,探索长江流域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合理分配方案,实现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长江流域 城市蔓延 生态系统服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小流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10
作者 刘睿 范天虎 +1 位作者 王科宇 肖禾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究澎溪河流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InVEST模型评估澎溪河流域的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服务,基于地形起伏度与海拔高程划分地貌类型。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不同地貌类型下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影响... 【目的】探究澎溪河流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InVEST模型评估澎溪河流域的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服务,基于地形起伏度与海拔高程划分地貌类型。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不同地貌类型下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结果】水源涵养量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低海拔高程台地的水源涵养量最小,为239.52mm/m^(2);土壤保持服务水平呈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随地貌梯度升高而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主导了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服务水平的变化,在林地及草地区域中尤为突出。【结论】在高地貌梯度地区,生态修复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提升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澎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影响
11
作者 李沁园 陈默 +3 位作者 张思九 任玉峰 林育青 陈求稳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1,共9页
为探究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影响,构建了水电开发下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指标体系,以澜沧江与怒江为有无水电开发的典型河流,核算了澜沧江与怒江2016年和2021年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2021... 为探究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影响,构建了水电开发下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指标体系,以澜沧江与怒江为有无水电开发的典型河流,核算了澜沧江与怒江2016年和2021年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2021年价格为不变价格计算,2016—2021年澜沧江和怒江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分别从1165.61亿元和385.53亿元增加至1264.22亿元和394.24亿元;调节服务价值始终占据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主要地位,水电开发提高了河流水电能源和洪水调蓄价值,降低了河流输沙、生境多样性及固碳增汇价值;水电开发提升了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使单位面积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平均增加了0.87亿元/km^(2),促进了河流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实现,产生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生态产品价值 水电开发 澜沧江 怒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典农河流域鱼类多样性研究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汨 徐宗学 殷旭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89,102,共6页
典农河作为银川市主要淡水生态系统之一,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与银川市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2022年9月在典农河流域开展野外采样调查,共设置采样点40个,采集鱼类和水环境因子信息,分析了典农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并采用鱼... 典农河作为银川市主要淡水生态系统之一,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与银川市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2022年9月在典农河流域开展野外采样调查,共设置采样点40个,采集鱼类和水环境因子信息,分析了典农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并采用鱼类完整性指数法对典农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典农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氮;典农河、阅海、宝湖和鹤泉湖鱼类物种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阅海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优于典农河、宝湖和鹤泉湖,典农河和鹤泉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均处于良好等级,宝湖则处于一般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生物多样性 水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典农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梯级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浩 赵旭 +2 位作者 赵菲菲 刘小雪 龚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89,共10页
[目的]探索金沙江梯级水电工程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为水电工程库区生态管理提供决策支撑。[方法]基于金沙江梯级水电工程库区土地利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归一化植被指数和降水量等数据,采用市场价... [目的]探索金沙江梯级水电工程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为水电工程库区生态管理提供决策支撑。[方法]基于金沙江梯级水电工程库区土地利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归一化植被指数和降水量等数据,采用市场价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开展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2005—2019年期间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6.8亿元,总量达到了917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严重失调和重度失调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北岸的四川省境内,勉强协调和良好协调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南岸的云南省境内。植被覆盖对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度呈现正向驱动关系,人口和地形起伏度为负向驱动关系,降水量对库区北部局部地区为正向驱动关系,其余地区为负向驱动关系。[结论]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受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应加强水电工程库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梯级水电库区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耦合协调度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关系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新钰 秦书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7,共7页
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是对人与河流相互关系处于协调和谐状态的一种价值诉求。针对人与河流之间的联系与发展问题,阐释了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关系,在系统阐释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现实依据以及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构建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是对人与河流相互关系处于协调和谐状态的一种价值诉求。针对人与河流之间的联系与发展问题,阐释了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关系,在系统阐释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现实依据以及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构建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关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立足多个层面提出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策略。分析表明: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河流保护意识;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河流治理保护目标体系;要明确建设主体,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河流治理格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河流治理制度体系,从而不断提升河流治理的能力水平。研究成果可为建构河流伦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河流生态系统 河流治理 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曼宁公式的汾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15
作者 燕翔 牛存稳 +3 位作者 贾仰文 岁姚炳 王东东 晏思怡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7-936,共10页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可为确定河道生态流量以及分析生态补水的效益提供重要参考。选择汾河为典型研究对象,考虑汾河水库、义棠、河津等6个干流水文站的断面形状、河道坡降和糙率等河道参数,基于水力学原理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可为确定河道生态流量以及分析生态补水的效益提供重要参考。选择汾河为典型研究对象,考虑汾河水库、义棠、河津等6个干流水文站的断面形状、河道坡降和糙率等河道参数,基于水力学原理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开展不同流量下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流量的增加呈逐步减缓的上升趋势,而单方水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流量的增加呈逐步减缓的下降趋势;按照汾河枯水期流量不低于15 m^(3)/s的保障要求进行生态补水,需要年引黄水量6亿m^(3),可带来生态效益52.44亿元/a。研究结果可为生态与经济用水的竞争权衡、河道生态流量的确定和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宁公式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河道断面形状 当量因子法 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浑河-太子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分析
16
作者 么宁 张丹华 +2 位作者 刘淼 王洋 王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8,共10页
探究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是协调人类活动与资源压力、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人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为城市群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估提供参考。基于遥感和统计数据,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所在的浑河-太子河流域19... 探究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是协调人类活动与资源压力、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人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为城市群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估提供参考。基于遥感和统计数据,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所在的浑河-太子河流域1990-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变化,并以居民消费指数(CPI)和粮食产量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为基础,以生态足迹模型为框架,研究浑太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与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草地、农田、水生态系统的生物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结果显示,林地和耕地为浑河-太子河流域主要用地类型,二者主要呈东西分布,1990-2018年建设用地增加最多,面积达11.97×10^(4)hm^(2),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入。浑太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分别为1117.04×10^(8)、653.35×10^(8)、1182.83×10^(8)、1215.34×10^(8)元,1990-2000年ESV总值下降最明显,达到了41.51%,2000-2010年涨幅最高,为81.05%,1990-2018年涨幅为8.80%,调节服务为流域主导功能。浑太流域生物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上大体呈东高西低分布,低值区域主要出现在城市群主城区;时间上总体稳定,1990年生物资源生态承载力最强,为281.20×10^(4) ghm^(2),生态赤字仅出现在2000年。研究表明,浑河-太子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区域生态稳定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生态系统服务 浑河-太子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与河湖复苏关键技术
17
作者 刘俊国 杨育红 陈守开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14-23,共10页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路径。基于对河湖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复苏理论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框架和河湖复苏技术体系。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充分考虑流域生态系统退化...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路径。基于对河湖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复苏理论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框架和河湖复苏技术体系。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充分考虑流域生态系统退化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强调分阶段、分步骤、因地制宜实施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自然恢复的治理模式,具有“分类施策、目标导向、系统治理、持续监测”四大特征,循序渐进地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在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的指导下,研发了“动态补水-植生护岸-原位除藻”核心环境治理技术,发明了基于土著微生物的河湖生态修复技术,为永定河、茅洲河等河流生态环境复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河湖复苏 参考生态系统 美丽中国 关键技术 渐进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8
作者 管青春 李慧 +2 位作者 樊彦国 朱道林 郝晋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148,共12页
研究目的:构建统一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体系,识别黄河三角洲生态产品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生态损害鉴定赔偿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卫星遥感数据,采用生态过程模型和能值分析法。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构建统一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体系,识别黄河三角洲生态产品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生态损害鉴定赔偿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卫星遥感数据,采用生态过程模型和能值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0—2020年黄河三角洲生态产品价值增长了125.39%,其中物质供给与调节服务占比下降,文化服务占比上升。(2)从各项指标来看,水质净化和碳储量服务的价值下降;水源涵养与碳储量服务的实物量呈现下降趋势;粮食生产产品和碳储量服务的能值下降;其他指标的实物量、能值、价值均呈现增长趋势。(3)黄河三角洲生态产品价值呈现出“中部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并表现出“中部区域向四周逐渐递减”的变化趋势;其中,粮食生产产品、水产养殖和休闲游憩服务高价值区域分别集中分布于黄河两岸、沿海地带和黄河入海口;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服务呈现“中部高、沿海地区低”的空间特征;土壤保持和碳储量服务均呈现出“中部升高”的动态特征。研究结论: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生态过程法与能值法相结合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体系可显著提升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的客观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政策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遥感数据 能值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海南岛典型流域生态健康评价
19
作者 李苑菱 陈宗铸 +2 位作者 雷金睿 陈小花 吴庭天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以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三大河流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对海南岛典型流域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三大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与耕地为主,其中南渡江流域开发利用程... 以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三大河流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对海南岛典型流域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三大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与耕地为主,其中南渡江流域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三大流域中南渡江流域较其他流域总体呈景观破碎化程度大、多样性高、连通度低、异质性强的特点;三大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准则层的权重大小依次为状态层>压力层>响应层,单项指标综合权重值最大为土地垦殖系数,最小为人均GDP、城镇化率;南渡江流域生态健康状况为亚健康状态,昌化江流域、万泉河流域均为健康状态,南渡江流域压力最大,土地开发利用是所有流域共同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研究综合评估了海南岛三大典型流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可为流域的后续生态管护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生态系统 景观格局 健康评价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李昊 梁书涵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3-91,共9页
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1年三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分布特征、11年来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趋于稳定,林地、湿地恢复明显,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从数量... 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1年三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分布特征、11年来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趋于稳定,林地、湿地恢复明显,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从数量变化转向质量提升阶段,部分区域发生了大量林草转化现象,生态环境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而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在部分重点生态区仍存在生态退化问题,流域基础生态用地轻微减少,森林覆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气候变化影响下,黄河源冰川积雪呈持续退缩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系统 空间格局 转换率 时空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