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王政 韩家宝 +7 位作者 农尚健 谢晏芬 邓泳 董瑜 保华 彭国建 李先才 李晓婷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9-1100,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烤烟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100为试验材料,设不施氮(N0,0 kg/ha)、常规减氮45.0%(N1,55 kg/ha)、常规减氮22.5%(N2,7...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烤烟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100为试验材料,设不施氮(N0,0 kg/ha)、常规减氮45.0%(N1,55 kg/ha)、常规减氮22.5%(N2,78 kg/ha)、常规施氮(N3,101 kg/ha)、常规增氮22.5%(N4,124 kg/ha)5个处理,烤烟成熟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差异。【结果】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除有机质含量稍降低外,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水溶性氯、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均明显提高;此外,N2N4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硼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碱解氮、有效硼和水溶性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不同施氮处理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为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优势菌门,施氮增加了根际土壤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随施氮水平提高,Gaiell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壤霉菌属(Agromyces)相对丰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施氮处理降低了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多粘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等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主要受土壤pH及碱解氮、有效锌、水溶性氯含量,以及纤维素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论】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存在差异,合理施氮(78 kg/ha)可提高土壤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土壤pH和碱解氮、有效锌、水溶性氯含量及纤维素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影响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肥 根际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王帅帅 潘永鹏 +3 位作者 朱瑜 王羡林 卢钰 杨尚东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5-1116,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番茄生长的有机饼肥及改善番茄根际微环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不施肥(对照,CK)、施用化肥(A)、施用花生饼肥(B)、施用大豆饼肥(C)和施用茶饼肥(D)共5个施肥处理,...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番茄生长的有机饼肥及改善番茄根际微环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不施肥(对照,CK)、施用化肥(A)、施用花生饼肥(B)、施用大豆饼肥(C)和施用茶饼肥(D)共5个施肥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根际土壤β-葡萄糖苷酶、氨基肽酶和磷酸酶活性影响;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各处理间β-葡萄糖苷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明显改变番茄根际土壤中磷酸酶、氨基肽酶的活性。与A处理相比,B和C处理下磷酸酶、氨基肽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下同)。不同施肥处理下番茄根际土壤细菌隶属于41门、110纲、286目、487科、978属、1942种,共5450个分类操作单元(OTU)。A、B、C处理下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D处理。与CK相比,A和B处理下酸杆菌门、绿弯菌门、蓝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增加;C处理下绿弯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且酸杆菌门增加显著;D处理下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在属分类水平上,不同施肥处理下番茄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属共有49个,其中CK、A、B、C和D处理下优势细菌属的数量分别为19、24、22、20和17个。norank_o__S085和鞘氨醇杆菌属分别是B和C处理的特有优势细菌属。与CK相比,A、B和C处理总OTUs和特有OTUs数均明显增加,其中,A、B和C处理总OTUs数分别增加667、690和754个。在属分类水平上,与CK相比,B处理提高了鞘氨醇单胞菌属、norank_c__Subgroup_6、norank_c__KD4-96和norank_f__Gemmatimonadaceae等细菌属的相对丰度。【结论】与不施肥和施加化肥处理相比,施加花生饼肥和大豆饼肥能显著增加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同时增加土壤中细菌的作用功能,具有改善因长期施加化肥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有机饼肥 根际 细菌群落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用量有机肥对胡麻生长及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郭娜 李若楠 +6 位作者 白苇 马建富 李爱荣 乔海明 刘栋 郭英杰 李峰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为探究有机肥对胡麻生理生长和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探索旱地胡麻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基于大田试验,以坝选三号为材料,研究4个不同施肥处理(T0:不施;T1:低量牛粪;T2:中量牛粪;T3:高量牛粪)对胡麻生理生长、氮素利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为探究有机肥对胡麻生理生长和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探索旱地胡麻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基于大田试验,以坝选三号为材料,研究4个不同施肥处理(T0:不施;T1:低量牛粪;T2:中量牛粪;T3:高量牛粪)对胡麻生理生长、氮素利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解析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组成、共现网络和代谢途径变化,探讨驱动细菌群落差异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T3处理胡麻产量较高,与对照相比,该施肥条件下株高、单株有效蒴果数、千粒质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指标也最高,这是施用有机肥后产量稳定的生理基础。胡麻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受有机肥施用的显著影响,根际细菌菌群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胡麻根际细菌的菌群结构受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的影响,不同处理胡麻根际细菌均具有相同的优势菌群,但各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存在较大差异。胡麻根际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放线菌门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WGCNA分析鉴定15个共表达模块,其中Red和Pink模块与有机质(OM)显著正相关。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细菌网的复杂度,结合WGCNA分析鉴定出7个关键OTUs。综上,有机肥的施用促进了胡麻的生长,改变了胡麻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和网络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有机肥 根际微生物组 互作网络构建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木薯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韦卓文 刘沁雲 +4 位作者 欧文军 魏云霞 喻珊 陆小静 蔡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7-2106,共10页
为了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木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产量的影响,采用Illumina Nova 6000测序平台,对未施肥(CK)、有机肥(T_(1))、常规施肥+有机肥(T_(2))和化肥减施+有机肥(T_(3))等施肥方式处理下的华南12号木薯根际土... 为了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木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产量的影响,采用Illumina Nova 6000测序平台,对未施肥(CK)、有机肥(T_(1))、常规施肥+有机肥(T_(2))和化肥减施+有机肥(T_(3))等施肥方式处理下的华南12号木薯根际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T_(3)处理不仅能显著增加木薯株高和茎粗,还能提高木薯产量。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木薯根际土壤OTUs,分别为3603个(CK)、1688个(T_(1))、1276个(T_(2))和3317个(T_(3))。不同施肥方式改变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其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CK>T_(3)>T_(1)>T_(2)。基于土壤细菌群落的PCoA和聚类分析,CK和T_(3)细菌群落结构组成较为相似,T_(1)与T_(2)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不同施肥处理下木薯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增加了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厚壁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性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是影响木薯根际土壤菌群的主要效应因子。研究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不仅能增加木薯的产量,还能改变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发展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木薯产业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化肥减量 有机肥 根际土壤 细菌多样性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番茄和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茄科雷尔氏菌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鹏 韦中 +4 位作者 朱震 高雪莲 邓开英 冉炜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82,共6页
利用平板计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PCR-DGGE指纹图谱等方法研究田间条件下连作番茄和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9.9%,青枯病发... 利用平板计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PCR-DGGE指纹图谱等方法研究田间条件下连作番茄和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9.9%,青枯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1.5%和44.7%;对于未发病植株,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62.7%和142.4%,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2.8%和39.6%,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43.9%和53.1%,病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73.2%和90.1%;对于发病植株,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真菌和病原菌数量显著降低。PCR-DGGE分析表明,施用BOF提高了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稳定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根际土壤 微生物区系 青枯病 番茄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田间蔬菜根际土壤中病原菌和功能菌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鹏 王小慧 +2 位作者 李蕊 冉炜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1-387,共7页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田间条件下连作番茄和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中青枯病原菌和功能菌群(固氮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数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26.0...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田间条件下连作番茄和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中青枯病原菌和功能菌群(固氮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数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9.9%,青枯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1.5%和44.7%,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固氮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3.5%和25.8%、荧光假单胞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9.5%和20.2%、病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73.2%和90.1%。生物有机肥能够调控根际微生物区系的组成,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病率,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根际土壤中功能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生物有机肥 根际土壤 青枯病 固氮菌 荧光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土壤调控对连作烟田青枯病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世燕 丁伟 +3 位作者 陈弟军 杜根平 徐小洪 谢华东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2,共6页
针对一些烟区土壤存在的板结、酸化严重、营养失调、微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设置了窝施碳化玉米秸秆、增施碱性肥料、生石灰水和微肥斯德考普灌根4项措施对烟株根际土壤进行改良。通过调查各处理青枯病的发病情况、烟草农艺性状等指标,... 针对一些烟区土壤存在的板结、酸化严重、营养失调、微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设置了窝施碳化玉米秸秆、增施碱性肥料、生石灰水和微肥斯德考普灌根4项措施对烟株根际土壤进行改良。通过调查各处理青枯病的发病情况、烟草农艺性状等指标,探索不同调控措施对青枯病的防控作用及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生石灰水灌根和微肥斯德考普灌根对烟草青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在对照区发病率达到高峰时,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9.74、8.45,防效分别为50.52%、40.47%;4种处理措施对烟草农艺性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增施碱性肥料效果相对最佳,其后依次为斯德考普灌根、石灰水灌根、窝施碳化玉米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调控 烟草 青枯病 生石灰 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对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志鹏 吴海宁 +7 位作者 唐秀梅 贺梁琼 韩柱强 钟瑞春 熊发前 刘菁 唐荣华 蒋菁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3,31,共7页
为研究化肥减施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设不同化肥减施梯度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对比不施肥处理,习惯施肥处理OTUs、ACE和Chao1指数均明显上升,Simpson指数显著增大,Shannon... 为研究化肥减施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设不同化肥减施梯度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对比不施肥处理,习惯施肥处理OTUs、ACE和Chao1指数均明显上升,Simpson指数显著增大,Shannon指数显著减小,两处理间差异显著的细菌门\属(相对丰度排名前10)为8\3个;各减施处理间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差异不明显,但菌群丰度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多样性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减施50%(225 kg/hm2)条件下,根际土壤菌群物种丰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与不施肥处理差异很小;通过Venn图分析发现,在OTU数量种类方面,减施肥料处理不仅包含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并拥有2个代表特有细菌属的独特OTU;相似性分析说明,减施处理的菌群结构和物种组成介于习惯施肥与不施肥处理之间,随减施量的提高,土壤菌群物种组成逐步趋同于不施肥处理。习惯施肥提高了根际土壤菌群丰度但多样性降低,显著改变了门\属水平上的菌群构成,减施化肥在增加菌群丰度的同时维持其原有多样性。化肥减施50%,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最丰富,其物种构成和多样性与不施肥土壤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施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结构 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葡萄苗根际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芳 汪航飞 +2 位作者 蒲春燕 蔡紫阳 吴三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8-32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葡萄根际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生理的影响。【方法】以妮娜女王、夏黑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的葡萄苗为试验材料,对各品种分别采用3种施肥方式:施用腐熟有机肥(CK组)、腐熟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复合微生物菌肥组...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葡萄根际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生理的影响。【方法】以妮娜女王、夏黑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的葡萄苗为试验材料,对各品种分别采用3种施肥方式:施用腐熟有机肥(CK组)、腐熟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复合微生物菌肥组)和腐熟有机肥+竹纤维微生物菌肥(竹纤维菌肥组)。随机采集根际土壤,测定其土壤氮、磷、钾含量、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测定葡萄苗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相对含水量。【结果】2种菌肥均能显著提升3个品种葡萄根际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表现为竹纤维菌肥组显著高于复合微生物菌肥组。2种菌肥均能显著提升葡萄根际微生物量,其中竹纤维菌肥组的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复合微生物菌肥组,而真菌和放线菌无显著差异。施加竹纤维菌肥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均大幅提高,复合微生物菌肥组有增幅,但增幅相对较小;2种菌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较小,但仍有小幅提高,且表现为竹纤维菌肥高于复合微生物菌肥。2种菌肥均能显著提升葡萄苗叶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且表现为竹纤维菌肥组略高于复合微生物菌肥组。【结论】施用竹纤维菌肥能够有效解决植物根际微生物在土壤中的适应性问题,显著提高葡萄根际土壤的微生物量。提高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促进土壤基质中养分的转化,增加土壤养分氮、磷和钾含量,提高葡萄苗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相对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菌肥 葡萄 根际土壤 微生物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果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结构对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裴怀弟 宿兵兵 +5 位作者 李琦 李玉斌 李淑洁 王立光 张敏敏 石有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5-1134,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N)素水平对人参果生育期内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人参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 Aiton)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行。试验设施N 0、50、100、150 kg... 【目的】研究不同氮(N)素水平对人参果生育期内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人参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 Aiton)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行。试验设施N 0、50、100、150 kg/hm^(2)4个处理,记为N0、N50、N100、N150。氮肥等分为5份,每隔30天随滴灌施入一次,共计5次,追肥前1天进行根际土壤样品采集,分析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结果】与N0处理相比,N50处理提高了开花期—成熟期土壤细菌α-多样性,其中Shannon、Chao1和ACE(abundance coverage-based estimator)指数分别平均提高了1.19%、4.46%和4.86%;N100处理土壤细菌α-多样性与N0相近,而N150处理分别降低了3.31%、2.79%和6.20%。人参果根际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80%)、厚壁菌门(Firmicutes,4.7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5.88%)、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1.16%)、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1.24%)、拟杆菌门(Bacteroidota,7.2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4.02%)、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4.81%)、粘球菌门(Myxococcota,3.60%)。与N0相比,N50处理提高了开花期—成熟期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泉古菌门、粘球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N100、N150处理的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2.99%、15.66%。人参果根际核心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德沃斯菌属(Devosia)、RB41、MND1和Haliangium等。与N0处理相比,人参果生育期内N50处理根际假单胞菌属、德沃斯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8.07%、32.41%,N100有利于MND1菌属的生长繁殖,而N150处理降低了RB41、鞘氨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MND1和Haliangium的相对丰度。【结论】中低施氮水平对人参果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无不利影响,还可提高根际假单胞菌属、德沃斯菌属、MND1、Haliangium、鞘氨醇单胞菌属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利于维护根系生长的健康环境。而高量氮肥会抑制人参果生育中后期根际细菌的多样性和促生菌的生长,因此,种植人参果应将氮肥水平控制在50~1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果 氮肥施用水平 根际土壤 细菌多样性 细菌丰度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土壤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秸秆还田和调理剂的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慧 苏光秋 +2 位作者 林陈强 陈龙军 陈济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3-479,共7页
【目的】以福建省黄泥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施化肥(CK)、单一施化肥(T1)、化肥配施秸秆还田(T2)、化肥配施土壤调理剂(T3)等4组处理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4组处理土... 【目的】以福建省黄泥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施化肥(CK)、单一施化肥(T1)、化肥配施秸秆还田(T2)、化肥配施土壤调理剂(T3)等4组处理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4组处理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技术分析4种处理(CK、T1、T2、T3)的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的16S rRNA基因在V3~V4区域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以及群落组成和结构。【结果】4个处理的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10%)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T1处理细菌的丰富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较CK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17.65%和17.88%;T3处理的细菌丰富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CK处理,分别提高14.52%和14.00%。分层聚类图显示细菌属水平上,CK、T1和T2处理的土壤样品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T3与其他3个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结论】化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大于单一施化肥和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处理,单一施化肥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化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酸性土壤pH对玉米根际细菌群落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秸秆还田 土壤调理剂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肥对连作芹菜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浩 苏存录 +3 位作者 代国鹏 单海波 沈瑞清 查仙芳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4期27-28,共2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连作芹菜根际施用N、Y、D三种生物菌肥后,土壤根际3种酶的活性均高于未施用的酶活性。说明施用生物菌肥可以提高土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从而促进芹菜的健康生长,解除连作障碍。
关键词 生物菌肥 连作芹菜 根际土壤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花生产量和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德乐 王兴祥 +3 位作者 张亚楠 杨珍 姚小东 李孝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7-564,共8页
为了揭示集约化经营制度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花生连作障碍的调控,采集旱地红壤进行了连续5 a的盆栽试验,试验处理包括:花生–玉米轮作、施用化肥的花生连作和施用生物有机肥的花生连作,探究持续施用生物有机肥防控花生连作障碍的根际微... 为了揭示集约化经营制度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花生连作障碍的调控,采集旱地红壤进行了连续5 a的盆栽试验,试验处理包括:花生–玉米轮作、施用化肥的花生连作和施用生物有机肥的花生连作,探究持续施用生物有机肥防控花生连作障碍的根际微生态机制。结果显示,相比于轮作,施用化肥的连作花生产量显著降低;相比于连作花生施用化肥,持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缓解连作花生产量降低的问题,施用有机肥第5季荚果干重提高27%。与施用化肥的连作处理相比,持续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了花生根际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与轮作花生处理无显著差异;持续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连作花生根际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属水平上,花生根际促生菌Rhizobium,Mes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的相对丰度较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95%、89%和40%,而Leifsonia和Burkholderia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67%和47%。冗余分析进一步发现,土壤有机质和p H是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改善的重要理化因素。这表明持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改良红壤理化环境(如p H和有机质含量),进而优化连作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并提高根际抗病性能,实现花生稳定增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连作障碍 生物有机肥 根际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木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蔡杰 张洁 +4 位作者 喻珊 林洪鑫 李开绵 陈松笔 欧文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0,共6页
利用Ion S5^(TM) XL测序平台,通过未施肥(R1)、常规施肥(R2)和化肥减量(R4)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木薯华南205种植地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的R1、R2、R4的OTUs数分别为1003、989、864个;不... 利用Ion S5^(TM) XL测序平台,通过未施肥(R1)、常规施肥(R2)和化肥减量(R4)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木薯华南205种植地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的R1、R2、R4的OTUs数分别为1003、989、864个;不同施肥方式下木薯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化肥施用增加了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施肥方式改变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为R1>R2>R4.基于土壤细菌群落的PCoA和聚类分析,R1和R2群落组成多样性较为相似,与R4不同.表明施肥方式不仅改变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与相对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木薯根际土壤群落结构,尤其增加了木薯根际土壤有益细菌的数量,提高了木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木薯根际土壤 16S rRNA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镁磷肥对青枯病发病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小龙 李红丽 +2 位作者 曾强 郭夏丽 王岩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5,共5页
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及发病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法比较了施用钙镁磷肥的健康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旨在研究钙镁磷肥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 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及发病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法比较了施用钙镁磷肥的健康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旨在研究钙镁磷肥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钙镁磷肥的烤烟根际细菌和真菌数量随生育进程呈抛物线形式变化,对照则呈"N"趋势,处理和对照的根际放线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旺长期,施用钙镁磷肥的根际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在成熟期,处理的根际真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而钙镁磷肥对根际放线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3)相对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少,细菌数量显著增加;发病根际土壤中施用钙镁磷肥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4)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根际细菌种类总数远高于根际真菌,健康根际细菌和真菌香农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高于发病根际土壤。综上所述,钙镁磷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磷肥 烟草青枯病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俊红 王星琳 +2 位作者 王康 任振兴 王梦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5-162,共8页
为探明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生理生化手段、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产量调查,分析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根际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明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生理生化手段、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产量调查,分析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根际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均有增加的趋势,且化肥减量10%+生物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7.4%,12.4%,16.2%,19.2%和19.0%,9.7%,18.3%。高通量分析发现,生物有机肥替代10%,20%化肥后,鞘氨醇单胞菌属、溶杆菌属、硝化螺旋菌属、马赛菌属等一些具有生物防治与促生作用的功能菌属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的环境因子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密切相关。生物有机肥替代10%,20%化肥后,小麦产量分别增加9.3%,4.4%。因此,生物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是目前改变高投入、高污染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物有机肥 根际土壤 土壤酶活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青枯病不同抗性桑树根际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朝霞 郭瑶 +6 位作者 于翠 朱志贤 莫荣利 李勇 邓文 熊超 胡兴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6-544,共9页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plates微平板技术,研究单施氮肥(N)、氮肥配施有机肥(NO)、氮肥配施生物炭肥(NB)、未施肥(CK)对抗青枯病桑树品种抗青10号(KQ10)和易感青枯病桑树品种桂优62号(GY62)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碳代谢能力...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plates微平板技术,研究单施氮肥(N)、氮肥配施有机肥(NO)、氮肥配施生物炭肥(NB)、未施肥(CK)对抗青枯病桑树品种抗青10号(KQ10)和易感青枯病桑树品种桂优62号(GY62)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碳代谢能力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桑园肥培管理和桑树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试验依据。不同施肥组的调查数据表明:与CK相比,NO和NB处理能够提高桑树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P<0.05),以及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及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随施肥时期延长,NO处理组的桑树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和碳代谢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N处理组与CK组(P<0.05),NB处理组次之,而N处理组的桑树根际真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组(P<0.05),NO与NB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根际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真菌数量与速效氮含量及脲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指数与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抗性品种的调查数据显示,抗病桑树品种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碳利用多样性指数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均高于易感桑树品种,而真菌数量则显著低于易感桑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品种 青枯病抗病性 施肥 根际土壤 微生物 碳代谢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基土壤修复肥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烟叶产值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福童 李茂森 +8 位作者 陈敏 张赛 张福建 王生才 赵培炎 宋安东 方明 任天宝 刘国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5期724-731,共8页
【目的】探究施用高碳基土壤修复肥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烟叶产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式,分别设置高碳基土壤修复肥0 kg·hm^(-2)(CK)和600 kg·hm^(-2)(T)2组处理。【结果】烟株移栽90 d后,T处理显著提高... 【目的】探究施用高碳基土壤修复肥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烟叶产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式,分别设置高碳基土壤修复肥0 kg·hm^(-2)(CK)和600 kg·hm^(-2)(T)2组处理。【结果】烟株移栽90 d后,T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23.59%)、碱解氮含量(17.41%)、pH值(1.07个单位)和含水率(24.17%);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97.65%)、中性磷酸酶活性(363.64%)、脲酶活性(356.60%)和过氧化氢酶活性(19.02%);显著增加了细菌Chao指数、Observed_OTUS和Shannon指数,降低了Simpson指数。其中GAL15菌门、芽单胞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减少;奇古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显著提升了烟叶经济性状,上等烟比例和产值分别提高12.74%和12.15%。【结论】施加高碳基土壤修复肥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改善土壤pH值,提高了烤后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高碳基土壤修复肥 根际土壤 酶活性 细菌群落结构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优化对甜玉米氮肥吸收利用率及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如玉 左明雪 +5 位作者 袁银龙 孙杰 顾文杰 卢钰升 解开治 徐培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19-2926,共8页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优化对甜玉米氮肥利用率及根际土壤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氮肥减施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磷、钾肥用量优化一致的基础上,设3个施氮水平:(1)对照,不施氮;(2)常规施氮水平,氮用量420 kg/h...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优化对甜玉米氮肥利用率及根际土壤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氮肥减施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磷、钾肥用量优化一致的基础上,设3个施氮水平:(1)对照,不施氮;(2)常规施氮水平,氮用量420 kg/ha;(3)优化施氮水平,氮用量330 kg/ha。玉米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及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分析、根际土壤高通量测序和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 5.0)技术,对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甜玉米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土壤氮肥利用率、细菌群落结构及氮循环功能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优化施氮水平与常规施氮水平均能显著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P<0.05,下同),但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优化施氮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22.2 mg/kg),显著高于常规施氮水平(113.8 mg/kg),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分别较常规施氮水平处理提高8.5%(绝对值)和7.7 kg/kg。9个土壤样品16S rRNA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144736个OTUs,分属于46门106纲213目289科404属。优化施氮水平与氮循环相关的固氮菌属Rhodanobacter和Bradyrhizobium的相对丰度高于常规施氮水平,而氨氧化细菌Bryobacter和硝化作用细菌Candidatus_Nitrocosmicus的相对丰度则低于常规施氮水平。采用GeoChip 5.0技术在9个土壤样品中共发现了2752个氮循环基因,分属于8个亚类功能。其中固氮、氨化、硝化、同化氮还原、氮同化和异化氮还原等作用表现为优化施氮水平高于常规施氮水平,除固氮作用外,两个处理间差异显著;氨氧化作用表现为常规施氮水平高于优化施氮水平,但两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氮肥用量优化有助于调控参与氮循环关键环节的细菌菌属丰度,促进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固氮作用和氨化作用,提高土壤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且甜玉米鲜苞产量与常规施氮水平相当,在氮肥减量增效的同时达到甜玉米稳产提质的效果,可作为推荐施肥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氮肥用量 根际土壤氮循环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功能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区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施肥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琪晗 马玲 +6 位作者 石奥情 李其斌 曾雅君 马启彬 程艳波 年海 连腾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65,共11页
【目的】从细菌多样性和组成结构角度评估化学肥料与硅酸钠或蚯蚓结合施用对废弃矿区大豆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日后矿区复垦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东省梅州市黄畲村废弃矿区种植大豆‘华春9号’,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 【目的】从细菌多样性和组成结构角度评估化学肥料与硅酸钠或蚯蚓结合施用对废弃矿区大豆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日后矿区复垦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东省梅州市黄畲村废弃矿区种植大豆‘华春9号’,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氮磷钾肥结合硅酸钠(3NPK+S和5NPK+S),氮磷钾肥结合蚯蚓20条·m−2(3NPK+E和5NPK+E),以不施肥为对照(3CK和5CK)。在施肥后3和5个月时对大豆根际土壤进行采样。通过提取土壤细菌总DNA、16S rRNA测序和测定土壤基本化学性质,探究该矿区大豆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与3CK相比,3NPK+E处理显著增加了Chao1和Shannon指数;与5NPK+E处理相比,5NPK+S处理显著增加了Shannon指数。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不同处理下的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在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上出现显著分离。从属的相对丰度来看,Uncultured_f_Anaerolineaceae是3NPK+S、3NPK+E、5NPK+S、5NPK+E处理土壤中的优势菌属。基于Mantel检验和典型关联分析(CCA)显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全碳含量对5NPK+E处理的根际细菌群落有显著影响。【结论】施加NPK+S和NPK+E肥料均能有效提高矿区土壤细菌多样性,从而间接对土壤修复起促进作用。施肥方式和处理时间均会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组成,并且施肥处理时间越长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越明显。Uncultured_f_Anaerolineaceae富集在施肥处理下的土壤中,这类细菌可能在促使碳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修复土壤污染的潜力。NPK+E施用增加了有机质含量,对细菌群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16S rRNA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施肥方式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