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性泥沙絮凝对浮泥流变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1
作者 刘洁 周杨三 +1 位作者 周鹏 肖毅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浮泥在海岸、河口及水库中广泛分布,对区域生态、环境和航运等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机制形成浮泥的特性也有所区别。为了量化分析泥沙絮凝对浮泥密度和流变特性的影响,利用大型水箱进行黏性泥沙絮凝沉积试验,收集床面淤积物,并进行流变测... 浮泥在海岸、河口及水库中广泛分布,对区域生态、环境和航运等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机制形成浮泥的特性也有所区别。为了量化分析泥沙絮凝对浮泥密度和流变特性的影响,利用大型水箱进行黏性泥沙絮凝沉积试验,收集床面淤积物,并进行流变测试。结果表明,随紊动水体中絮团粒径的减小和分形维数的增大,形成的浮泥密度将增大,浮泥的屈服应力、黏滞系数呈幂律增长。絮体中孔隙导致沉积形成浮泥的结构强度减小,使浮泥流变曲线没有固-液过渡阶段,到达临界点时直接发生屈服变形进入液态阶段。考虑泥沙絮凝影响后,当浮泥密度大于1110 kg/m^(3)时,其屈服应力、黏滞系数明显减小,流动指数增大。这种宏观流变特性的差异体现在颗粒间的微观相互作用,即泥沙颗粒接触点的强度和数量上。而絮凝的发生会改变颗粒结构和颗粒间力,进而影响宏观流变特性。该研究可为浮泥运动过程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泥 流变试验 絮团粒径 分形维数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六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压裂液体系流变性
2
作者 宾钰洁 韩晓阳 +4 位作者 田珍瑞 武志颖 张思琪 方波 卢拥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74,共13页
为开发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新稠化剂和新体系,以乙二胺、环氧氯丙烷、芥酸酰胺二甲基丙基叔胺(PKO-E)、氯乙酸钠为原料,分别研制了四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ET)、六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ET)和四聚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TZI),并将其... 为开发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新稠化剂和新体系,以乙二胺、环氧氯丙烷、芥酸酰胺二甲基丙基叔胺(PKO-E)、氯乙酸钠为原料,分别研制了四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ET)、六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ET)和四聚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TZI),并将其与反离子盐溴化钾(KBr)、水杨酸钠(NaSal)形成黏弹性胶束,获得4种VES压裂液新体系。考察反离子盐种类和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胶束体系流变性影响,获得黏弹性HET/KBr胶束体系的稳态黏度、流动曲线、黏弹性、触变性、热触变性及模量-温度曲线,以及HET/KBr胶束体系最优组成,建立四参数流变动力学方程描述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曲线,建立四参数黏温方程描述HET/KBr体系温度触变性曲线,明确了HET/KBr、HET/NaSal、TET/KBr、TZI/KBr胶束体系流变性差异。初步考察了NaOH对HET/HSal延缓形成胶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表面活性剂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压裂液 流变性 流变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性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流变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秦文龙 李璐 +2 位作者 李国庆 李晗晰 秦国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5,共9页
采用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AMPS)共聚物接枝纳米Fe_(3)O_(4)合成了一种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并利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PAM-AMPS/Fe_(3)O_(4)减阻剂的剪切稀释性,分析了纳米Fe_(3)O_(4)、盐含量及剪切作用对... 采用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AMPS)共聚物接枝纳米Fe_(3)O_(4)合成了一种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并利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PAM-AMPS/Fe_(3)O_(4)减阻剂的剪切稀释性,分析了纳米Fe_(3)O_(4)、盐含量及剪切作用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的粒径为100~500 nm、黏均分子质量为4.99×10^(6)g/mol;在30℃下,剪切速率大于0.3 s^(-1)时PAM-AMPS/Fe_(3)O_(4)减阻剂表现出显著的剪切稀释特征,该减阻剂具有更复杂的微观结构,其超临界质量分数为0.035%,相比空白聚合物表现出更优良的增黏性能和黏弹性;由于AMPS含有耐温耐盐基团,在NaCl和CaCl2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5%的条件下,PAM-AMPS/Fe_(3)O_(4)减阻剂黏度保留率分别为69%和53%,表现出了较强的耐盐性;同时,该减阻剂在剪切速率1000 s^(-1)条件下剪切3600、7200 s后的黏度回复率分别为100%和94%,表现出良好的耐剪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剂 聚丙烯酰胺 纳米Fe_(3)O_(4) 黏弹性流体 耐盐性 耐剪切性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及其流变特性 被引量:45
4
作者 卢拥军 方波 +2 位作者 房鼎业 严玉忠 舒玉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4,290,共5页
综述了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及其流变特性 ,论题如下。①组成与微观结构 ,包括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简介。②流变学特性 :胶束链长及其影响因素 ;胶束粘弹性动态特征 ;粘弹性胶束的松弛时间 ;粘弹性胶束的零剪切粘度 ;胶束压裂液... 综述了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及其流变特性 ,论题如下。①组成与微观结构 ,包括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简介。②流变学特性 :胶束链长及其影响因素 ;胶束粘弹性动态特征 ;粘弹性胶束的松弛时间 ;粘弹性胶束的零剪切粘度 ;胶束压裂液的剪切流变行为。③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能研究方法。图 2表 1参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采 表面活性剂体系 胶束体系 蠕虫状胶束 粘弹性 流变性 压裂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胶束压裂液的流变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卢拥军 方波 +3 位作者 房鼎业 丁云宏 舒玉华 汪永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研究了粘弹性胶束清洁压裂液(VES-60)的流变动力学,首次建立了粘弹性胶束的流变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并用于描述粘弹性胶束压裂液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流变动力学模型能够确切描述粘弹性胶束的形成过程,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模型... 研究了粘弹性胶束清洁压裂液(VES-60)的流变动力学,首次建立了粘弹性胶束的流变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并用于描述粘弹性胶束压裂液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流变动力学模型能够确切描述粘弹性胶束的形成过程,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 胶束 表面活性剂 流变动力学 清洁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压裂液的高温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建方 陆红军 +4 位作者 慕立俊 赵传峰 顾燕凌 姬振宁 鲁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9-313,322,共6页
评价了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CMHPG)压裂液在90~180℃的流变性与伤害特征。该稠化剂水不溶物含量低于1.1%,用于180℃储层的加量为0.60%,基液黏度88.6 mPa.s,交联液在170 1/s剪切100 min后的黏度大于50 mPa.s。0.25%交联液100℃时的储能... 评价了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CMHPG)压裂液在90~180℃的流变性与伤害特征。该稠化剂水不溶物含量低于1.1%,用于180℃储层的加量为0.60%,基液黏度88.6 mPa.s,交联液在170 1/s剪切100 min后的黏度大于50 mPa.s。0.25%交联液100℃时的储能模量为2.451 Pa,大于0.50%羟丙基瓜尔胶(HPG)交联液的0.7265Pa。CMHPG交联液在低破胶剂浓度下即可快速破胶水化,残渣含量为194~225 mg/L,不到HPG的1/2。CMHPG和HPG交联液对储层岩心的伤害率分别为39.8%、52.3%。CMHPG交联液悬砂性能良好。在排量2~6 m3/min时,0.45%CMHPG压裂液基液(用于150℃高温深井)的摩阻系数与0.30%HPG基液(用于70℃地层)相当。与HPG压裂液相比,CMHPG压裂液具有高弹性、高悬砂性及低稠化剂使用浓度、低基液黏度、低伤害、低摩阻的"二高四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 压裂液 流变性 黏弹性 岩心伤害 摩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检测方法与仪器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廖昌荣 张红辉 +1 位作者 余淼 陈伟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75-2479,共5页
根据磁流变液装置设计和材料性能评价的需要,分析了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描述模型:在不同温度和磁场下,磁流变液的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磁流变液的高剪切率和高磁场强度,提出一种基于双边圆筒剪切模式的磁流变液流变... 根据磁流变液装置设计和材料性能评价的需要,分析了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描述模型:在不同温度和磁场下,磁流变液的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磁流变液的高剪切率和高磁场强度,提出一种基于双边圆筒剪切模式的磁流变液流变特性检测方法,利用磁流变液剪切流动平衡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研究了通道中磁流变液标称剪切应力与传递力矩之间的理论关系,标称剪切应变率与转子角速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并给出相应的算法,实验得到剪切通道中磁感应强度与励磁电流的关系。合理选择了扭矩传感器、转速测量仪、温度测试仪和电流计等,研制出磁流变液测试仪器,通道磁感应强度超过了6 000 Gs,剪切率超过了1 000 s-1。对某种牌号的磁流变液测试,并与重庆大学工程力学系测试结果能够良好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流变学特性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管实验的膏体流变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少勇 吴爱祥 +1 位作者 阮竹恩 陈顺满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19-2525,共7页
为研究膏体的流变特性与影响因素,自主设计研发小型膏体环管实验平台,测试不同工况条件下膏体管道输送的τw-dv/dr流动曲线,并采用Hershel-Bulkey模型(简称H-B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获得膏体管道输送的流变参数,分析水泥掺量、尾砂颗粒粒... 为研究膏体的流变特性与影响因素,自主设计研发小型膏体环管实验平台,测试不同工况条件下膏体管道输送的τw-dv/dr流动曲线,并采用Hershel-Bulkey模型(简称H-B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获得膏体管道输送的流变参数,分析水泥掺量、尾砂颗粒粒径及料浆质量分数对膏体屈服应力τ0、塑性黏度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膏体流变模型属于n<1,τ0>0屈服伪塑性体,用H-B模型描述更为精确,其屈服应力τ0和塑性黏度μ都随着膏体料浆的质量分数增加呈指数增加,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膏体料浆质量分数一定的情况下,构成膏体的尾砂粒径越细,屈服应力越大,与尾砂的比表面积呈幂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管实验 膏体 流变特性 屈服伪塑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胶束压裂液的形成与流变性质 被引量:36
9
作者 卢拥军 方波 +3 位作者 房鼎业 林英姬 王海楼 强会彬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由C16、C18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和助剂配制了压裂用表面活性剂VES 60。考察了VES 60/水及其他体系形成胶束凝胶的能力。得到了一种蠕虫状胶束和一种片状胶束的环境扫描电镜照片。测定了体积分数(下同)为5%的CTAC与NaSal、NaSal+KNO3水溶液... 由C16、C18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和助剂配制了压裂用表面活性剂VES 60。考察了VES 60/水及其他体系形成胶束凝胶的能力。得到了一种蠕虫状胶束和一种片状胶束的环境扫描电镜照片。测定了体积分数(下同)为5%的CTAC与NaSal、NaSal+KNO3水溶液形成的胶束凝胶的粘度(70℃)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讨论了两种盐之间的协同作用。在不同温度(10~40℃)和10s-1下,4%VES 60水溶液形成胶束的动力学包括三个阶段:链分散,低粘度;链缔合,粘度快速增大;链动态平衡,粘度基本稳定。在170s-1下4%VES 60的胶束溶液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50~80℃区间下降幅度很小,粘度约在60mPa·s上下,在80℃以上急剧降低。20℃时4%VES 60胶束溶液的流变性符合H B模型,k′=8.664Pa·sn′,n′=0.2678,τy=5.4Pa。随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增大(2.0%~5.0%),30℃时VES 60胶束溶液的粘弹性参数G′,G″和η 增大,tanδ减小,即弹性增强而粘性相对减弱。图5表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胶束压裂液 流变性质 表面活性剂 VES-60 低渗透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管式流变测试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淼 陈洁 +6 位作者 张娜 翟宇 王星 胡伟伟 瞿圆媛 田劼 韩文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50-1454,共5页
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复杂多样,测试原理有管流法、落球法、圆盘法、同轴旋转粘度计法等,相应的测试仪器也是多种多样。但针对同一种流动特性较差的非牛顿流体,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仪器进行测试,由于不同的测试状态被测流体的受力和运动状... 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复杂多样,测试原理有管流法、落球法、圆盘法、同轴旋转粘度计法等,相应的测试仪器也是多种多样。但针对同一种流动特性较差的非牛顿流体,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仪器进行测试,由于不同的测试状态被测流体的受力和运动状态不同,得出的流变特性及参数也是不同的。尤其是针对工业管道输送的流动性较差、流变特性又较难测试的非牛顿流体,如何准确测试被输送介质的流变特性,为管道工艺提供设计依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设计了加压管式流变测试系统,基于管流法的流变测试原理,通过氮气加压致使被测试物料流动,模拟管道输送的工况,测试流动性较差的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为管道工艺设计提供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管流式 流变特性 测试系统 管道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检测方法与仪器 被引量:6
11
作者 廖昌荣 陈爱军 +2 位作者 张红辉 余淼 陈伟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3期84-87,94,共5页
磁流变液的可控流变学特性直接影响磁流变器件性能,根据磁流变液在器件中的工作模式,介绍了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的检测方法,阐述相关磁流变液特性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指出了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检测技术研究动向。
关键词 磁流变液 流变学特性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岩的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熊良宵 杨林德 张尧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40-1548,共9页
基于应变软化模型得到塑性元件,将该塑性元件与六元件黏弹性流变模型组合得到适合于硬岩的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采用FLAC3D所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程序,开发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数值程序,对锦屏二级水电站的绿片岩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基于应变软化模型得到塑性元件,将该塑性元件与六元件黏弹性流变模型组合得到适合于硬岩的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采用FLAC3D所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程序,开发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数值程序,对锦屏二级水电站的绿片岩单轴压缩蠕变试验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拟合得到的参数进行计算以验证接口程序的正确性,并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交通洞进行工程流变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具有程序可置入性,采用该模型进行计算时,计算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从而验证了接口程序的正确性;辅助交通洞开挖后,围岩体的最大变形出现在边墙位置,随着时间的增加,边墙位置处围岩体内的位移和最大主应力呈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元件黏弹性流变模型 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FLAC3D 绿片岩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醇钻井液高温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吕开河 高锦屏 孙明波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3-25,共3页
用 Fan- 5 0型高温高压流变仪对聚醚多元醇钻井液高温流变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对描述该钻井液高温流变性的流变模式进行了优选。实验结果表明 ,幂律模式和赫 -巴模式是描述该钻井液流变性能的较佳模式 ;随温度的升高 ,该钻井液流型指数 ... 用 Fan- 5 0型高温高压流变仪对聚醚多元醇钻井液高温流变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对描述该钻井液高温流变性的流变模式进行了优选。实验结果表明 ,幂律模式和赫 -巴模式是描述该钻井液流变性能的较佳模式 ;随温度的升高 ,该钻井液流型指数 n、稠度系数 K、高剪切粘度 ηH和赫 -巴模式的屈服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醇 钻井液 流变模式 流变性 粘度 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赤泥颗粒特性和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星 赵学义 +3 位作者 瞿圆媛 胡伟伟 陈洁 吴淼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09,134,共4页
赤泥组成颗粒细小(d50=13.02μm)经高压管道输送时表现为一种高浓度、高粘度的膏体状固液两相流。其流变特性的测试表明,旋转粘度计等测试方法不能反应物料在管道中的真实流动状态,其确定的流变参数偏大。为此,基于管流法的测量原理,利... 赤泥组成颗粒细小(d50=13.02μm)经高压管道输送时表现为一种高浓度、高粘度的膏体状固液两相流。其流变特性的测试表明,旋转粘度计等测试方法不能反应物料在管道中的真实流动状态,其确定的流变参数偏大。为此,基于管流法的测量原理,利用自行研制的加压管式流变试验台,测试了赤泥在几种不同浓度下(60.2%,63.6%,66.8%)的流变特性,得出其本构方程。综合得出赤泥在管道中流动时表现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的特性,其稠度系数和流动指数均随浓度的不同而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赤泥 非牛顿假塑性流体 管流法 加压管式流变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抛光液流变性测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皓 彭小强 戴一帆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4-778,共5页
磁流变抛光液在磁流变抛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的好坏尤其是其流变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磁流变抛光的成败。因此在磁流变抛光液配制的过程中需要对磁流变抛光液的流变性进行定量的测试来指导选择其组成成分和确定各成分的比例... 磁流变抛光液在磁流变抛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的好坏尤其是其流变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磁流变抛光的成败。因此在磁流变抛光液配制的过程中需要对磁流变抛光液的流变性进行定量的测试来指导选择其组成成分和确定各成分的比例。本文根据磁流变抛光液在磁场中的流变效应设计制造了一台磁流变仪并详细分析了各部分结构和测试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用该装置对自行研制的水基磁流变抛光液试样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测量。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并得到了一些配制磁流变抛光液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液 流变性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磁流变离合器设计与性能实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德民 张宏 +2 位作者 蔡青格 刘国强 吴家喜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3,共5页
车用磁流变离合器是将智能材料磁流变液与汽车离合器设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离合器。基于Bingham模型建立了盘式磁流变离合器转矩传递模型,以B级轿车为目标车型设计并加工了试验样机,用电子扭转试验机对其扭矩传递能力、扭矩传递稳定性、... 车用磁流变离合器是将智能材料磁流变液与汽车离合器设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离合器。基于Bingham模型建立了盘式磁流变离合器转矩传递模型,以B级轿车为目标车型设计并加工了试验样机,用电子扭转试验机对其扭矩传递能力、扭矩传递稳定性、离合器接合和分离特性等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了磁饱和作用和剩磁对接合分离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磁流变离合器性能满足作为目标车辆离合的器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汽车 离合器 盘式 试验测试 接合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密度对井眼缩径影响的黏弹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耀锋 李军强 +2 位作者 杨美全 杨小辉 王水航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共4页
采用开尔文-沃伊特流变模型,推导出了均匀地应力下盐膏层井眼缩径的黏弹性解析解,得到了实际可以测量到的井径变化值,并分析了钻井液密度对井眼缩径的影响。对江汉油田王斜78-1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盐膏层井眼缩径与岩层自身蠕变... 采用开尔文-沃伊特流变模型,推导出了均匀地应力下盐膏层井眼缩径的黏弹性解析解,得到了实际可以测量到的井径变化值,并分析了钻井液密度对井眼缩径的影响。对江汉油田王斜78-1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盐膏层井眼缩径与岩层自身蠕变特性密切相关,井眼缩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且最后趋于一稳定值,随着钻井液密度升高,井眼缩径率降低,当钻井液密度升至某一值时,井眼缩径率降至零,此密度即为临界钻井液密度(王斜78-1井的临界钻井液密度为2.4 kg/L)。钻井液密度高于此临界值并依据岩层自身蠕变特性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是保证钻井过程中不发生缩径和卡钻等事故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密度 井眼 缩径 黏弹性分析 盐膏层 流变模式 王斜78-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试验及其减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忠海 杨全 +3 位作者 宁响亮 涂奉臣 韩鹏飞 谭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4-210,共7页
设计制作了一种双出杆磁流变阻尼器(MRFD),给出了主要的理论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磁路进行模拟并对间隙磁场进行了测试,通过足尺试验得到阻尼力与输入激励、电流的规律曲线,并依据试验数据建立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最后将该... 设计制作了一种双出杆磁流变阻尼器(MRFD),给出了主要的理论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磁路进行模拟并对间隙磁场进行了测试,通过足尺试验得到阻尼力与输入激励、电流的规律曲线,并依据试验数据建立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最后将该阻尼器安装于隔振系统,基于dSPACE实时仿真平台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理论简化计算、有限元分析与试验得到的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简化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在产品初步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验证了该阻尼器力学模型精确性,以及阻尼器的可控性与减振的有效性。为磁流变阻尼器的研发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有限元分析 振动控制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流体管流紊流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兆敏 刘成文 王渊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0年第4期4-7,共4页
运用低速粘度计Low Shear 30和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对粘弹性流体的管流流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流变实验,管内速度分布、湍流度、功率谱和自相关函数等。结果表明,流体的粘弹性质将起到抑制紊流脉动、导致管流速度剖面加大及流... 运用低速粘度计Low Shear 30和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对粘弹性流体的管流流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流变实验,管内速度分布、湍流度、功率谱和自相关函数等。结果表明,流体的粘弹性质将起到抑制紊流脉动、导致管流速度剖面加大及流体能量耗散减少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流体 紊流 激光多普勒测试 钻井液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导数的沥青胶浆动态力学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锐铎 乐金朝 +1 位作者 李瑞霞 姚立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6-49,92,共5页
通过对粉胶比为0.62、0.82、1.02、1.22和1.42的沥青胶浆在20℃、30℃、40℃和50℃条件下进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研究了不同粉胶比及试验温度条件下沥青胶浆复模量、抗车辙因子和相位角的变化规律。基于分数阶导数理论,建立了Nutting蠕... 通过对粉胶比为0.62、0.82、1.02、1.22和1.42的沥青胶浆在20℃、30℃、40℃和50℃条件下进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研究了不同粉胶比及试验温度条件下沥青胶浆复模量、抗车辙因子和相位角的变化规律。基于分数阶导数理论,建立了Nutting蠕变方程与经典分数阶导数Abel黏壶蠕变模型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了Nutting蠕变方程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对分数阶Riemann-Liouville算子黏弹性蠕变本构模型的动态力学响应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沥青胶浆动态频率扫描试验结果确定蠕变本构模型中参数A值和γ值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胶浆 粉胶比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分数阶导数 Nutting蠕变方程 变形因子 黏弹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