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volution of resistance gene in plants
1
作者 BEN Haiyan LIU Xuemin +1 位作者 LI Lijun LIU L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Resistance genes enable plants to fight against plant pathogens. Plant resistance genes (R gene) are organized complexly in genome. Some resistance gene sequence data enable an insight into R gene structure and gene... Resistance genes enable plants to fight against plant pathogens. Plant resistance genes (R gene) are organized complexly in genome. Some resistance gene sequence data enable an insight into R gene structure and gene evolution. Some sites like Leucine-Rich Repeat (LRR) are of specific interest sinc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can happen. Crossing over, transposon insertion and excision and mutation can produce new specificity. Three models explaining R gene evolution were discussed. More information needed for dissection of R gene evolution though some step can be inferred from genetic and sequenc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stance genes evolution models resistance gen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吉西他滨耐药相关基因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王维嘉 田秀云 +3 位作者 吴剑挥 关晓雅 郝纯毅 崔培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吉西他滨耐药(GRS)相关基因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TCGA数据库中179例胰腺癌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26例和验证集53例。收集GEO数据库中吉西他滨耐药和非耐药PANC-1、CFPAC-1和Bxpc-3细胞系的测序数... 目的:构建基于吉西他滨耐药(GRS)相关基因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TCGA数据库中179例胰腺癌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26例和验证集53例。收集GEO数据库中吉西他滨耐药和非耐药PANC-1、CFPAC-1和Bxpc-3细胞系的测序数据取交集;利用GTEx数据库中165份正常胰腺组织和训练集基因测序数据筛选差异基因;两者再取交集,得胰腺癌GRS相关基因。采用LASSO回归和Cox回归构建基于GRS相关基因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计算风险评分,绘制ROC曲线评价风险评分对胰腺癌3 a死亡风险的预测性能。根据风险评分中位数将179例胰腺癌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比较两组免疫检查点(CD28、CD80、CD86、ICOS、ICOS LG、PD-1、PD-L1、PD-L2、B7-H3、B7-H4、HHLA2、TMIGD2、TIM-3、galectin-9、LAG-3、FGL-1、CD39、CD73、TIGIT、VISTA)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14个胰腺癌GRS相关基因。对14个基因进行LASSO回归,筛选出4个基因,采用Cox回归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ROC曲线的AUC(95%CI)分别为0.718(0.627~0.802)和0.796(0.607~0.985)。高风险组PD-L1、CD73和HHLA2表达水平高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GRS相关基因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吉西他滨 耐药基因 预后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胁迫对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3
作者 胡娟 潘朝阳 +5 位作者 张丽婷 王石光 陆展华 刘维 陈苗 何秀英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69-77,88,共10页
根系作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关键器官,其形态和生理特征影响着水稻的正常生长。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系是受到环境非生物胁迫的首要部位。通过分析盐碱、水分、温度及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因素对水稻根系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产量的影响,结... 根系作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关键器官,其形态和生理特征影响着水稻的正常生长。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系是受到环境非生物胁迫的首要部位。通过分析盐碱、水分、温度及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因素对水稻根系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产量的影响,结合栽培技术及抗性基因的应用,概述了应对逆境条件的栽培方式及抗逆品种的选育进展,为提升水稻抗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育种和栽培技术来应对水稻逆境胁迫,并提高水稻根系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非生物胁迫 根系结构 形态生理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我国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光华 胡晓婧 +2 位作者 于镇华 陈雪丽 刘俊杰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东北黑土是珍贵的土壤资源,由于长期的重用轻养,农田黑土退化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施肥是保持/提高黑土农田生产力、保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本文综述了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以及无机肥氮(N)、磷(P)... 东北黑土是珍贵的土壤资源,由于长期的重用轻养,农田黑土退化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施肥是保持/提高黑土农田生产力、保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本文综述了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以及无机肥氮(N)、磷(P)、钾(K)及其不同的组合施肥对黑土农田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群落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等方面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研究结果因试验地点、季节气候、试验处理、目标微生物种类、甚至研究者的采样年限而不同。多数研究发现,长期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显著地降低了细菌丰度和alpha多样性指数,但对真菌丰度和alpha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不同施肥明显改变了黑土微生物beta多样性,但这种改变是有限的,相同施肥处理没有驱动不同试验地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同质化演替,表明东北黑土微生物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对长期施用不同的无机肥研究发现,N素较P素和K素在驱动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上作用更为明显。在论述长期施用有机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同时,也阐述了有机肥施用带来潜在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的生态风险及对抗性基因的阻控措施。文章最后总结了目前施肥影响黑土农田微生物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5点未来应加强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农田 有机肥 无机肥 微生物丰度 微生物群落结构 抗生素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乌鲁木齐市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组特征分析
5
作者 杨毅 胡海 +8 位作者 胡锦瑞 杨艳梅 尚月梅 高鹏芳 杜小莉 刘金悦 崔志刚 周海健 卢耀勤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2-1048,共7页
目的分析2018-2021年乌鲁木齐市鼠伤寒沙门菌(S.1,4,[5],12:i:1,2)的基因组特征,为该菌的流行监测及引起的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6株乌鲁木齐市肠道门诊监测腹泻样本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WG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M... 目的分析2018-2021年乌鲁木齐市鼠伤寒沙门菌(S.1,4,[5],12:i:1,2)的基因组特征,为该菌的流行监测及引起的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6株乌鲁木齐市肠道门诊监测腹泻样本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WG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MLST类型、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cgMLST)型别、质粒、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特征,通过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构建进化树,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及国内不同来源流行克隆株之间的种群进化关系。结果26株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组序列共注释到10类47种耐药基因,其中编码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aa(100%)、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30.8%)、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42.3%)、喹诺酮类qnrS1耐药基因(30.8%)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3(23.1%)的携带率较高;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存在gyrA位点突变。此外,还检测到12种不同的质粒,以IncFIB(S)和IncFII(S)(34.6%)为主;不同时期分离菌株间所含有毒力基因差异不大。cgMLST显示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优势型别为cgST36414,包含10株菌。wgSNPs分析表明,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与国内15个省市流行趋势相一致,同时也存在本地区独有的进化特征。结论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普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质粒复制子,对耐药性的传播和进化起关键作用。多样化的克隆群与食物链上不同来源菌群之间可能存在密切传播联系,给公共卫生监测和预防带来严峻挑战。建议加强基于互联网信息系统的实验室监测网络建设,以提高监测系统的时效性并限制多耐药克隆株的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流行病学分析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基因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肠道非致病性且无耐药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生长特性和基因组进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区炳明 陈晓洁 +6 位作者 李清青 陈锦洪 萧碧扬 钟炜楠 林雪 刘蕾蕾 张敏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目的】从猪肠道中分离出无毒力基因且无抗生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并分析其生长性能和遗传进化规律,以期为开发猪用微生态制剂或口服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广东省2个地区养猪场的11头和15头健康成年猪的粪便样本。首先,采用培养方... 【目的】从猪肠道中分离出无毒力基因且无抗生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并分析其生长性能和遗传进化规律,以期为开发猪用微生态制剂或口服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广东省2个地区养猪场的11头和15头健康成年猪的粪便样本。首先,采用培养方法从麦康凯培养基中分离出疑似大肠杆菌的菌株,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是否为大肠杆菌菌株;然后,采用PCR方法验证所选大肠杆菌是否含有13种常见的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并以7类(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最后,对筛选出的优质大肠杆菌菌株进行生长动力学分析,并提取其全基因组DNA,构建全基因组系统进化树。【结果】在260株疑似为大肠杆菌菌株中,经16S rRNA序列分析确认后有206株属于大肠杆菌。其中,107株大肠杆菌不含13种常见毒力基因,25株大肠杆菌对7类(14种)抗生素敏感。在这25株菌株中,有23株非致病性且无抗生素耐药性大肠杆菌(编号为2-9、3-2、3-4、5-1、6-1、6-2、6-9、6-10、8-2、8-9、10-5、B-4、B-6、B-7、B-10、D-10、E-2、E-10、J-1、J-4、K-6、L-6和O-9)的生长性能与大肠杆菌Nissle1917、MG1655相似,其他2株大肠杆菌(编号为6-4和5-2)的生长速度高于Nissle 1917和MG1655。此外,有10株菌株(编号为E-10、E-2、6-4、6-9、8-2、O-9、3-2、6-2、J-1、K-6)耐酸性能较好,可能适合长期定殖于猪胃肠道内。基于SNP核心基因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这25株菌株中有9株菌株(编号为3-2、6-10、10-5、6-1、8-9、5-2、L-6、O-9、K-6)在系统进化树开端处属于同一大类群,表明它们极可能为猪原生大肠杆菌的祖先群。【结论】综合上述大肠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生长性能和全基因组进化树和胃液环境耐受性能分析,菌株O-9在这4个方面均具备优势,该菌株与大肠杆菌Nissle 1917、MG1655的生长动力学相似甚至更优,意味着O-9菌株可能是优质的猪肠道原生大肠杆菌,具有极大研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抗生素耐药性 生长特性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株猪肠道无毒力且不耐药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生长特性及遗传进化分析
7
作者 区炳明 李清青 +4 位作者 陈晓洁 萧碧扬 林雪 钟炜楠 张敏瑜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该研究旨在从猪肠道中分离出无毒力基因且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菌株,分析其生长性能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常见的13个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和7类(14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测定无毒力且不耐药菌株的生长曲线,构建16S rRNA基因系... 该研究旨在从猪肠道中分离出无毒力基因且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菌株,分析其生长性能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常见的13个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和7类(14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测定无毒力且不耐药菌株的生长曲线,构建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该研究共分离鉴定出206株大肠杆菌,107株大肠杆菌不含13种常规毒力基因,其中25株对7类(14种)抗生素敏感,这25株无毒力且不耐药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与3株典型大肠杆菌相似。16S rRNA进化树分析显示,有4株大肠杆菌与典型益生菌菌株的进化关系接近。综合生长曲线和16S rRNA进化树的结果,4株大肠杆菌可能是优质的猪肠道原生大肠杆菌菌株,具有研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抗生素 耐药性 生长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敦 唐振华 +1 位作者 尚金燕 张传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7-503,共7页
对昆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EC3·1·1·7)的基因结构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结构,包括10个外显子的特征。对已经报道的昆虫AChE基因进行了系统归纳,并基于已... 对昆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EC3·1·1·7)的基因结构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结构,包括10个外显子的特征。对已经报道的昆虫AChE基因进行了系统归纳,并基于已知全序列的昆虫AChE基因,进行了昆虫AChE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对昆虫AChE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以及昆虫AChE基因的活性位点、AChE的变构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昆虫AChE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基因 分子进化 基因突变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类抗性基因的产生及演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汪涛 杨再福 +3 位作者 陈勇航 孙冉冉 张姚姚 王亚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51-1255,共5页
磺胺类抗生素是人工合成的高效广谱抗菌药,广泛用于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人类疾病治疗中。但其长期排放和累积残留会诱导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ARGs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持久性残留、复制、传播和扩散比抗生素本身... 磺胺类抗生素是人工合成的高效广谱抗菌药,广泛用于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人类疾病治疗中。但其长期排放和累积残留会诱导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ARGs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持久性残留、复制、传播和扩散比抗生素本身的危害更大。通过对磺胺类ARGs及耐药微生物产生和传播进行综述,提出"渐变→累积→突变"的ARGs演变模型。最后针对中国提出磺胺类ARGs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演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65
10
作者 李余生 朱镇 +2 位作者 张亚东 赵凌 王才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8-1733,共6页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真菌病害,目前已上升为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探明水稻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对制定抗病育种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对来自抗病亲本IR28(籼稻)与感...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真菌病害,目前已上升为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探明水稻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对制定抗病育种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对来自抗病亲本IR28(籼稻)与感病亲本大关稻(粳稻)组合的亲本及其衍生的F10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进行抗病性评价,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性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与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抗性的遗传除受主基因控制外还受多基因的影响,符合E-1-3遗传模型,即2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间表现为等加性作用,加性效应为11.41;主基因遗传率为76.67%,多基因遗传率为22.86%,抗性遗传存在明显的主基因效应。提示抗稻曲病育种时不仅要考虑主基因对抗病性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基因对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抗性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病基因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远飞 薛永来 +2 位作者 付为国 戴志聪 杜道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55-159,共5页
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在植物的病害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手段已经从植物中克隆得到大量的抗病基因,这些基因的克隆、鉴定、结构和功能分析对于深入研究植物和病原物之... 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在植物的病害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手段已经从植物中克隆得到大量的抗病基因,这些基因的克隆、鉴定、结构和功能分析对于深入研究植物和病原物之间的互作机制十分有意义。分别从克隆方法、种类结构、作用机制及进化等方面总结了抗病基因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基因 功能基因组学 克隆方法 作用机制 抗病基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CMV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小翠 代帅帅 +7 位作者 张兴伟 蒋彩虹 任民 程立锐 付宪奎 王元英 张志明 杨爱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8-1286,共9页
以高抗CMV的烤烟品种台烟8号为母本(P1),以高感CMV的烤烟品种NC82为父本(P2),在2个不同的时间环境下构建P1、P2、F1和F24个世代群体,在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进行CMV病害鉴定。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 以高抗CMV的烤烟品种台烟8号为母本(P1),以高感CMV的烤烟品种NC82为父本(P2),在2个不同的时间环境下构建P1、P2、F1和F24个世代群体,在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进行CMV病害鉴定。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该世代群体的CMV抗性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室环境中,苗期和成株期鉴定CMV抗性遗传都符合E1模型,即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是37.11%、57.76%;在大田环境中,苗期抗性鉴定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C0),多基因遗传率为26.86%,而成株期鉴定属于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E2),主基因遗传率为36.57%。研究表明,由于植物抗性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性,台烟8号对CMV的抗性遗传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但随着植株的生长,抗性遗传趋于稳定,在成株期时,2个不同的环境均表现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所以对烤烟CMV抗性品种选育和改良要以主基因为主,同时注重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CMV抗性基因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 遗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16
13
作者 罗敏 朱友林 +2 位作者 余潮 吴中伟 邹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9-433,共5页
近10年来 ,已成功地采用定位克隆法和转座子标记法 ,从9种不同的植物中克隆了22种抗病基因。这些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一般具有LRR、STK、NBS、LZs、TIR等一种或多种保守结构 ,在植物抗病中可能介导抗病信号的识别、产生和传导过程。
关键词 杭病基因 克隆 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看其基因结构、功能和进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俞志华 祝水金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技术及已克隆的一些抗病基因作了概述 ,归纳了抗病基因的类型、产物结构和功能 。
关键词 植物抗病基因 克隆技术 进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性基因研究新趋势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典洱 王岳光 +2 位作者 张承亮 陈翠霞 王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多种生物基因组的大规模测序结果表明 ,抗性基因在基因组上成簇存在 ,从结构基因组、比较基因组。
关键词 抗性基因 结构基因组 比较基因组 功能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增艳 孔凡晶 辛志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11,共4页
抗病基因是抗病分子生物学和抗病育种的基础。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进展 ,抗病基因克隆的新策略以及抗病基因结构特点与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抗病基因 克隆 抗病机制 结构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监测与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蓝 李魁彪 +7 位作者 陆剑云 陈艺韵 刘艳慧 鲁恩洁 马钰 夏丹 刘文辉 狄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2,119,共7页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基因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H7N9病毒病原学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份,提取核酸扩增HA、NA、M基因进行测序,通...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基因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H7N9病毒病原学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份,提取核酸扩增HA、NA、M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重要蛋白突变情况和遗传进化特点。结果广州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同源性差异较大,大部分毒株基因与广东毒株同源性最高,部分毒株基因与河南、内蒙古等地毒株同源性最高。监测到5株病毒为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部分病毒出现了HA蛋白Q226L的突变,提示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SAα-2, 6Gal受体结合能力增加。HA蛋白和NA蛋白上糖基化位点均有一定的增加和缺失突变。HA、NA和M1蛋白上毒力相关位点均突变增强。M2蛋白均呈现耐药突变,同时监测到2株高致病性突变株出现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遗传进化结果显示,HA基因和NA基因在华南和华东分支均有分布,M1基因进化特点相对复杂,分别与华南地区H9N2、H7N9病毒,及北方地区的H7N9病毒重组。结论 2017年广州地区发现2株对达菲耐药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H7N9禽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不断发生进化重组,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复杂性,提示高致病性耐药株有向华南以外地区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突变株 耐药 基因变异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卢为国 盖钧镒 李卫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0-655,共6页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是我国大豆的全国性主要病害之一。1号和4号生理小种是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以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Peking×ZDD2226的P1、P2、F1、BC1F2为...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是我国大豆的全国性主要病害之一。1号和4号生理小种是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以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Peking×ZDD2226的P1、P2、F1、BC1F2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对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ZDD2315、ZDD2226对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未发现多基因效应,且与Peking存在相同的抗病基因;抗性遗传表现组合特异性,Essex×ZDD2315组合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72.02%,PI88788×ZDD2226组合为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62.33%。对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等3个组合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76%7、2.46%和53.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4.48%、21.31%和35.77%;Peking×ZDD2226表现为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45.40%。抗性基因表现为隐性,育种上可以在早代选择。培育多抗品种应以抗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进行基因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抗性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杜成章 龙珏臣 +3 位作者 龚万灼 朱振东 宗绪晓 张继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137,共7页
赤斑病是世界蚕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蚕豆安全生产。为明确蚕豆赤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本研究用赤斑病抗性较好的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分别与高感赤斑病蚕豆品种‘成胡10号’、‘成胡14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 赤斑病是世界蚕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蚕豆安全生产。为明确蚕豆赤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本研究用赤斑病抗性较好的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分别与高感赤斑病蚕豆品种‘成胡10号’、‘成胡14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2个组合6世代(P1、P2、F1、F2、BCP1、BCP2)的赤斑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蚕豆对赤斑病的抗性最适合遗传模型为E-0(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两对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在2个组合中分别为-40.43、2.16和-36.31、-3.86,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5.22、-15.72和-5.98、-6.48。2个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F2中分别是19.05%、51.99%、70.90%和19.29%、52.13%、77.3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19.9%和0、0、21.06%。本试验条件下,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对赤斑病抗性由2个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多基因修饰作用,环境对其抗性影响较小。感病亲本对后代抗病性的负向影响较大,在育种实践中需适当提高感病亲本的抗病性,以提高后代的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赤斑病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顾慧 戚存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81,共6页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浙平1号×04Pb11(I)和宁1243×04Pb11(II)的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初花期单株抗压力的遗传。结果表明: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在组合I受2对加...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浙平1号×04Pb11(I)和宁1243×04Pb11(II)的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初花期单株抗压力的遗传。结果表明: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在组合I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在组合II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个组合中的2对主基因都以加性效应为主,都表现抗倒对易倒部分显性或完全显性,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互作效应;2个组合中,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54.71%,而多基因遗传率只在B1群体中检测到,平均为10.56%,表明2个组合的抗倒伏性状是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2个组合各群体中,遗传变异平均占表型变异的53.43%,而环境变异平均占表型变异的46.57%,表明环境对油菜抗倒伏性状的影响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主基因+多基因 抗倒伏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