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水剂法制油中固相体系油脂和蛋白的释放研究
1
作者 李亚博 章绍兵 罗舒慧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39,共8页
为了降低花生水剂法制油中花生固相的残油率与残蛋白率,以豫花37脱皮花生仁为原料,通过水剂法制油获得水洗花生固相,以水洗固相中残油率与残蛋白率为指标,考察了酶解处理(细胞壁多糖酶、淀粉酶)、超声处理以及超声协同酶解处理对水洗固... 为了降低花生水剂法制油中花生固相的残油率与残蛋白率,以豫花37脱皮花生仁为原料,通过水剂法制油获得水洗花生固相,以水洗固相中残油率与残蛋白率为指标,考察了酶解处理(细胞壁多糖酶、淀粉酶)、超声处理以及超声协同酶解处理对水洗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洗花生固相中残油率和残蛋白率分别为2.18%和3.23%;采用添加量1.2mL/100g的细胞壁多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与果胶酶质量比为1:1.5:0.3)酶解5h后,固相残油率和残蛋白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75%和0.92%);淀粉酶酶解时间3h不能降低固相残油率,但可降低残蛋白率至0.91%(酶添加量0.3mL/100g);当淀粉酶与细胞壁多糖酶联合酶解时固相残蛋白率可进一步降低至0.80%,但残油率无显著变化;单独超声(400W/20min)处理时,固相残油率和残蛋白率分别降至0.89%和0.62%;而超声(400W/30min)协同0.3mL/100g淀粉酶酶解时,固相残油率降至0.71%;与超声处理相比,超声协同复合酶(淀粉酶与细胞壁多糖酶)处理并不能降低水洗花生固相残油率和残蛋白率。综上,超声或超声协同淀粉酶处理花生水剂法制油中固相可以有效促进油脂与蛋白的充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剂法 花生固相 淀粉酶 超声 残油率 残蛋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高速搅拌清洗油泥及机理模拟研究
2
作者 王银 赵娇 +2 位作者 唐晓佳 李铁 朱益民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2-1225,共4页
采用常温高速搅拌清洗法处理油泥,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降低油泥残油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利用FLUNET软件模拟研究了油泥清洗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高速搅拌清洗法可以有效降低油泥残油率。当固液比为1∶6,搅拌转速为7000 r/min,清洗时间为... 采用常温高速搅拌清洗法处理油泥,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降低油泥残油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利用FLUNET软件模拟研究了油泥清洗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高速搅拌清洗法可以有效降低油泥残油率。当固液比为1∶6,搅拌转速为7000 r/min,清洗时间为20 min,清洗剂添加量为5%时,石油烃去除效率为60.85%。模拟研究显示,清洗机理主要为:高速旋转的转子产生剪切力破碎泥浆,使油从泥土颗粒中分离。同时,受转子转动的影响,泥土颗粒在转子流体域中循环清洗,促进了清洗效果。此外,空化气泡的溃灭和崩塌过程有助于石油烃的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 高速搅拌 残油率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缆控式智能配注系统关键工具腐蚀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新克 李杰 +3 位作者 荣垂刚 朱万雨 曹梦雨 赵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8-1884,共7页
注水仍是剩余油驱替的重要措施之一,数字化注采控制更是中国油田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智能配注工具在腐蚀环境下的适应性评价工作不足,大大制约了中国数字化油田的发展进程。为评价缆控式智能配注工具材质在新疆油田井下复杂环境中的... 注水仍是剩余油驱替的重要措施之一,数字化注采控制更是中国油田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智能配注工具在腐蚀环境下的适应性评价工作不足,大大制约了中国数字化油田的发展进程。为评价缆控式智能配注工具材质在新疆油田井下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通过实验方法评价了用于智能配注工具的两种典型材质在不同温度、不同Cl^(-)浓度条件下的腐蚀特性。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A材料的腐蚀电位下降且腐蚀电流增加,而B材料的腐蚀电位升高且腐蚀电流减小;当Cl^(-)浓度升高时,A材料表现出较强的腐蚀倾向;而在所研究井况范围内,B材料表面钝化层未被破坏。可见,在所研究井况下,B材料耐蚀性能显著优于A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水驱 智能配注器 数字化油田 腐蚀速率 电化学阻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农林废弃物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王树荣 骆仲泱 +2 位作者 董良杰 方梦祥 岑可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6-249,共4页
农林废弃物是我国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高品位利用有助于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该文在流化床反应器上开展了农林废弃物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着重对升温速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快速升温能有效缩短颗粒在低... 农林废弃物是我国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高品位利用有助于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该文在流化床反应器上开展了农林废弃物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着重对升温速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快速升温能有效缩短颗粒在低温阶段的停留时间而抑制炭的生成,有助于提高生物油的产率。比较不同农林废弃物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效果表明:低灰分含量的木屑比稻秆更适合于热裂解制取生物油,而稻秆则适合于气化。同时,农林废弃物热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在生物油的品质经过改性得到提升后,结合炭等副产品的利用,能实现农林废弃物的综合能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废弃物 热裂解 生物油 流化床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挤压膨化物料浸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红华 申德超 +1 位作者 李铁晶 左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根据大豆膨化物料浸出过程中浸出时间与粕残油率之间的变化规律,推导出与之相适应的浸出方程。经36组试验验证有较好的拟合度。同时,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粕残油率为1%(干基)时,挤压参数与油脂浸出时间的回归模型,可根据挤压参数... 根据大豆膨化物料浸出过程中浸出时间与粕残油率之间的变化规律,推导出与之相适应的浸出方程。经36组试验验证有较好的拟合度。同时,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粕残油率为1%(干基)时,挤压参数与油脂浸出时间的回归模型,可根据挤压参数较好地预测膨化物料的浸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浸出动力学 挤压膨化 油脂提取 残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碱协同处理老化油泥工艺 被引量:10
6
作者 焦龙 程超 +4 位作者 闫昕 都伟超 张建甲 张洁 陈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539,共5页
石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为解决该过程中石油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分析含油污泥基本组成的基础上,采用热化学清洗法,对塔河油田油泥进行除油处理,采用表面活性剂QT9和碱为清洗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清洗剂... 石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为解决该过程中石油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分析含油污泥基本组成的基础上,采用热化学清洗法,对塔河油田油泥进行除油处理,采用表面活性剂QT9和碱为清洗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清洗剂加量、清洗温度,搅拌速率、搅拌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残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QT9加量为0.6%、混合碱加量为3%、清洗温度为25℃、搅拌时间为30 min、搅拌速率为210 r/min、液固比为3∶1时,清洗两次可将油泥含油率从14.3%降低到1.3%。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清洗后残油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温度>主剂加量>助剂加量>液固比。热重分析表明油泥清洗后其中的原油组分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表面活性剂 残油率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物理模拟水驱油实验及残余油分布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中锋 何顺利 +1 位作者 杨文新 门成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71,76,共6页
研究制作了能真实反映岩石孔隙结构的微观仿真孔隙模型,应用微观渗流物理实验模拟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开展了微观模型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对水驱油过程及微观物理模型中残余油的形成和分布进行了观察,模拟了不同驱替速度、孔隙结构、粘... 研究制作了能真实反映岩石孔隙结构的微观仿真孔隙模型,应用微观渗流物理实验模拟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开展了微观模型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对水驱油过程及微观物理模型中残余油的形成和分布进行了观察,模拟了不同驱替速度、孔隙结构、粘度比等条件下的水驱过程。应用分形几何学的基本理论,给出了数盒子法和R/S分析法定量研究微观残余油分形特征的关系式,结合水驱油残余油分布图像,建立了用分形维数定量表征残余油及空间分布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驱替速度增大,形成的残余油量减少;随原油粘度增大,形成的残余油量增多。容量维数表征了残余油的多少,它与残余油饱和度、孔隙结构有关;分形维数则表征了残余油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分形维数越大,残余油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模型 水驱油 残余油 驱替速度 分形特征 容量维数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酸对原油脱水的影响及处理 被引量:27
8
作者 范振中 俞庆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6-549,共4页
酸对原油的破乳具有较大的影响,盐酸的存在使原油脱水发生困难,特别是在稠油中,脱水效率降低;土酸对原油脱水影响比盐酸更大,脱出水颜色发黑,发黄,有大量底渣存在;残酸对原油的脱水影响最大,脱水速度减慢,水色不清,过渡带加长.针对酸化... 酸对原油的破乳具有较大的影响,盐酸的存在使原油脱水发生困难,特别是在稠油中,脱水效率降低;土酸对原油脱水影响比盐酸更大,脱出水颜色发黑,发黄,有大量底渣存在;残酸对原油的脱水影响最大,脱水速度减慢,水色不清,过渡带加长.针对酸化后原油pH值较低的特点,选择碳酸钠作碱化剂,复配低温2#破乳剂,进行了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原油脱水效果明显,脱出水颜色清,油水过渡带清晰,保证返排液的pH值保持在6~8的范围内,使原油含水质量分数低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酸 原油破乳 脱水效果 酸化 油田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合理地层压力及流压界限 被引量:21
9
作者 宋考平 高群峰 +2 位作者 甘晓飞 穆文志 吴家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为减少油田耗水量 ,降低套管损坏速度 ,根据喇嘛甸油田室内高压物性、相对渗透率和现场实际情况 ,研究了特高含水期不同地层压力开采时 ,溶解气对原油黏度以及原油黏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用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喇嘛甸油田各套井网油井的合... 为减少油田耗水量 ,降低套管损坏速度 ,根据喇嘛甸油田室内高压物性、相对渗透率和现场实际情况 ,研究了特高含水期不同地层压力开采时 ,溶解气对原油黏度以及原油黏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用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喇嘛甸油田各套井网油井的合理地层压力和流压界限 .结果表明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合理地层压力为饱和压力 ,即 10 .7MPa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合理流压基础井网为 6.5MPa ,一次加密井网为 5 .6MPa ,二次加密井网为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地层压力 流压界限 原油黏度 剩余油饱和度 油水相对渗透率 体积系数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劣质重油浅度热裂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新龙 刘淑芳 +1 位作者 江莉 李和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2,共4页
在静态试验装置上以4种重油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T±20℃、反应时间为2~120min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减黏率和生成的重油中甲苯不溶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重油,在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 在静态试验装置上以4种重油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T±20℃、反应时间为2~120min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减黏率和生成的重油中甲苯不溶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重油,在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减黏率存在最大值;对于不同性质的重油,在操作条件较为缓和的情况下,其减黏效果区别较小,但提高操作条件的苛刻度后,其减黏效果区别较大,尤其是劣质重油的减黏率呈现快速降低趋势,表明胶体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都对重油中甲苯不溶物的生成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浅度热裂化 减黏裂化 减黏率 流动性 减压渣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油气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金兰 刘立旺 齐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16,130,共5页
中国石油企业全面参与海外油气竞争的局面正初步形成,国际化经营尤其是海外油气项目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透彻分析、评价和管理。在系统分析价格、汇率、利率、信用、关联交易、税收、会计信息、流动性... 中国石油企业全面参与海外油气竞争的局面正初步形成,国际化经营尤其是海外油气项目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透彻分析、评价和管理。在系统分析价格、汇率、利率、信用、关联交易、税收、会计信息、流动性、资金安全、高风险业务风险等10项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应用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外油气项目的财务风险做了评价,得出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是目前海外油气项目面临的前3位财务风险,当前的财务风险处于中等略偏高水平的评价,并给出了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的剩余风险值。最后提出了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①海外油气项目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外部,较难控制,需要进行跟踪研究、积极适应和应对。②对于内部的财务风险,则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和制度建设,增强节点控制,规范运作;开发信息系统,加强过程控制,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完善人员管理,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油气项目 财务风险 税收 价格 汇率 剩余风险 对策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奇亚籽饼脱脂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宁伟伟 陶宁萍 +2 位作者 荣旭 上官靖 李腾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23,共4页
以奇亚籽饼为研究对象、正己烷为溶剂,对奇亚籽饼进行脱脂。以残油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奇亚籽饼脱脂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回归方程模型得出奇亚籽饼最佳脱脂工艺条件为:浸出次数3次,料液比1∶6,浸出温度45℃,浸出时间75 min。在... 以奇亚籽饼为研究对象、正己烷为溶剂,对奇亚籽饼进行脱脂。以残油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奇亚籽饼脱脂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回归方程模型得出奇亚籽饼最佳脱脂工艺条件为:浸出次数3次,料液比1∶6,浸出温度45℃,浸出时间7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经5组平行验证性试验,平均残油率为0.56%,与理论预测值0.55%相比,相对误差约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饼 脱脂 残油率 正己烷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北二东试验区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吉余 王磊 +2 位作者 郭万奎 吕靖 时启革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共3页
根据密闭取心井驱油效率资料和水淹层的解释结果 ,分析了萨尔图油田北二东试验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小于 0 .5m的薄油层和表外储层水洗程度低或未水洗 ,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部位 ;大型河道砂体、中小型河道砂体、稳定型席状砂... 根据密闭取心井驱油效率资料和水淹层的解释结果 ,分析了萨尔图油田北二东试验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小于 0 .5m的薄油层和表外储层水洗程度低或未水洗 ,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部位 ;大型河道砂体、中小型河道砂体、稳定型席状砂体水淹程度高 ,剩余油厚度小 ,而不稳定型席状砂体水淹程度高 ,剩余油厚度大 ;剩余油在垂向上呈高度分散状态 ,在平面上分布零散 ,处于砂体的边角部位 ,或成片分布在差油层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图油田 北二东试验区 剩余油分布 特征 水淹层 油藏描述 驱油效率 产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籽单轴压榨制油临界压缩比模型构建及计算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汝宽 许方雷 +4 位作者 肖志红 李培旺 吴红 张爱华 李昌珠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8,共6页
蓖麻籽是一种重要的高含油(约50%)、高含蛋白(约15%)和低含水(约6%)的工业油料,采用单轴冷态压榨制油的方式能保证饼中蛋白质的低变性程度,其后续环节多辅以溶剂浸提,以提高油料的出油率。对于冷态压榨过程,其中的临界压缩比一定程度上... 蓖麻籽是一种重要的高含油(约50%)、高含蛋白(约15%)和低含水(约6%)的工业油料,采用单轴冷态压榨制油的方式能保证饼中蛋白质的低变性程度,其后续环节多辅以溶剂浸提,以提高油料的出油率。对于冷态压榨过程,其中的临界压缩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预压制油的极限能力。直筒压榨时,受到轴向压力的作用不断被压缩,使其细胞被破坏,最终油从细胞中迁移析出并不断聚集,当油的数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便从榨筒孔壁中渗出并逐渐成股连续流出,榨筒底部流出的量远多于上部,压榨完成后,榨饼成为固结体系,成为半固态饱和物料,残余应力的存在导致榨饼与榨筒壁间存在极大的摩擦力,是影响低功耗、机械化分离的关键所在。笔者应用自制带压力数据采集系统的微型直筒式压榨试验装置,研究压榨压力、压榨速度和保压时间对蓖麻籽压榨出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产油价值等于耗能价值,分别构建了蓖麻籽单轴压榨制油临界压缩比模型;根据出油率结果,求解得到完整蓖麻籽的临界压缩比为6.2,碾碎蓖麻籽的临界压缩比为3.6。研究结果可为蓖麻压榨机的设计及压榨实践操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籽 压缩比 残油率 临界压缩比 产油价值 耗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茂名油页岩废渣堆放场主要树种的叶片气孔气体交换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惠 赵平 +3 位作者 蔡锡安 刘世忠 孔国辉 柯宏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茂名油页岩废渣堆放场主要绿化树种中选取青梅(Vaticamangachapoi)、海南红豆(Ormosiapinnata)和非洲桃花心木(Khayasenegalensis)3种植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有明显的差异,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非洲桃花心木>... 在茂名油页岩废渣堆放场主要绿化树种中选取青梅(Vaticamangachapoi)、海南红豆(Ormosiapinnata)和非洲桃花心木(Khayasenegalensis)3种植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有明显的差异,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非洲桃花心木>海南红豆>青梅,海南红豆和非洲桃花心木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幅度较大,而青梅的则相对较小;气孔导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非洲桃花心木>海南红豆>青梅;三者净光合速率的差异与气孔导度有关。非洲桃花心木虽然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但由于其气孔导度较高,散失的水分较多,其内在水分利用效率比海南红豆低。青梅下午的内在水分利用效率比上午高得多,是由于其气孔导度下午比上午明显降低而限制了蒸腾失水的缘故。在油页岩废渣场,海南红豆和非洲桃花心木比青梅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废渣场 生态恢复 青梅 海南红豆 非洲桃花心木 净光合速率 内在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菌剂制备及对油田措施废液残渣的处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先锋 柴晓蝶 +3 位作者 赵敏 任鹏 吴蔓莉 肖宇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7-1082,1088,共7页
为探究固定化菌剂对油田措施废液残渣的处理效果,分别以麸皮及麸皮炭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菌剂,并开展油田措施废液残渣室内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环境中,麸皮固定化菌剂与麸皮炭固定化菌剂的原油降解率均比混合菌液降解率提高... 为探究固定化菌剂对油田措施废液残渣的处理效果,分别以麸皮及麸皮炭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菌剂,并开展油田措施废液残渣室内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环境中,麸皮固定化菌剂与麸皮炭固定化菌剂的原油降解率均比混合菌液降解率提高了30%左右。制备固定化菌剂的过程中,当载体添加量为4.0 g,固定化时间为30 h,固定化温度为35℃时,麸皮及麸皮炭固定化菌剂对微生物的固定化效果最佳。为期63 d的固定化菌剂对油田措施废液残渣处理过程中,麸皮炭固定化菌剂的原油降解率可达89.65%,麸皮固定化菌剂的原油降解率可达85.38%,且两种固定化菌剂均能有效降解不同链长烷烃及不同环数多环芳烃。由此可见,麸皮固定化菌剂和麸皮炭固定化菌剂对油田措施废液残渣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有助于后期油田措施废液残渣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措施废液残渣 固定化菌剂 固定化条件 原油降解率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挤压参数对大豆粕残油率影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红华 申德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6-110,共5页
采用新型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系统的分析了物料水分、膨化温度、模孔长度、δ段长度、螺杆转速对粕残油率的影响,同时,确定出最适挤压参数为:物料水分10.94%,膨化温度105℃,模孔长度30mm,δ段长度20mm,螺杆转速140r/min。
关键词 挤压膨化 大豆油脂 残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榨核桃油工艺及主要压榨参数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圣坤 杨嘉鹏 +1 位作者 王庆惠 杨莉玲 《农业工程》 2020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得到高品质的核桃油,利用新疆"新新2"品种核桃进行核桃破壳、壳仁分离和低温螺旋冷榨工艺中试试验。对比研究了物料粒度对出油率的影响以及低温螺旋冷榨机压榨的主要工艺参数(出饼口直径和榨轴转速)对核桃油饼粕残油率和压... 为得到高品质的核桃油,利用新疆"新新2"品种核桃进行核桃破壳、壳仁分离和低温螺旋冷榨工艺中试试验。对比研究了物料粒度对出油率的影响以及低温螺旋冷榨机压榨的主要工艺参数(出饼口直径和榨轴转速)对核桃油饼粕残油率和压榨效率的影响,得出核桃油冷榨关键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核桃仁粒径10 mm、压榨温度35℃、入榨水分8%、榨轴转速60 r min及出饼口直径6 mm,在此工艺条件下核桃油出油率可达40%。将冷榨装置与核桃破壳及壳仁分离生产线进行集成配套,形成低温冷榨核桃油生产线,为冷榨核桃油工业化生产提供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 残油率 压榨参数 压榨效率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的微波预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雪辉 龙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8,共4页
采用微波技术对油茶籽进行预处理,探讨微波处理条件对茶油提取率和茶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磷脂、类胡萝卜素、甾醇、多酚、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从提油效果、茶油的理化指标、营养功能指标各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指标,进行... 采用微波技术对油茶籽进行预处理,探讨微波处理条件对茶油提取率和茶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磷脂、类胡萝卜素、甾醇、多酚、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从提油效果、茶油的理化指标、营养功能指标各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油茶籽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密度、微波处理时间对油茶饼的残油率、茶油的理化指标和营养功能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微波预处理条件为当原料水分含量11%~13%,微波功率密度3~5 W/g,微波处理时间4~6 min时,出油率高,茶油品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微波 预处理 残油率 磷脂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渣油脂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春涛 林跃华 +2 位作者 胡蜂 樊瑞 刘占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近年来酱油渣油脂作为工业原料逐渐被大众重视起来。酱油渣油脂的颜色由于非常深而严重影响其作为原料油脂进一步加工。通过对酱油渣油脂脱色研究发现:普通脱色剂的脱色效果不理想,而改性凹凸棒土可以有效脱去酱油渣油脂的色素。通过单... 近年来酱油渣油脂作为工业原料逐渐被大众重视起来。酱油渣油脂的颜色由于非常深而严重影响其作为原料油脂进一步加工。通过对酱油渣油脂脱色研究发现:普通脱色剂的脱色效果不理想,而改性凹凸棒土可以有效脱去酱油渣油脂的色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其最佳的脱色工艺条件是:搅拌速度为300r/min,改性凹凸棒土用量为油脂质量的75%,脱色时间60min,脱色温度90℃,油脂脱色率90%。在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下,脱色油脂的产率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渣油脂 脱色剂 改性凹凸棒土 脱色率 最佳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