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NEXUS模型对质心系碰撞能量200GeV的Au+Au碰撞中质子-反质子产额比的研究(英文)
1
作者 李会红 刘复明 刘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采用一种新的强相互作用模型—— NEXUS产生器产生数据 ,研究了质心系能量 s N N =2 0 0 Ge V时 Au+Au碰撞下的质子 -反质子产额比 ,讨论了不同横动量和快度区间内产额比对碰撞对心度的依赖性 .发现中心快度区的质子 -反质子产额比不明... 采用一种新的强相互作用模型—— NEXUS产生器产生数据 ,研究了质心系能量 s N N =2 0 0 Ge V时 Au+Au碰撞下的质子 -反质子产额比 ,讨论了不同横动量和快度区间内产额比对碰撞对心度的依赖性 .发现中心快度区的质子 -反质子产额比不明显依赖于碰撞对心度、横动量和快度 ;对于快度和横动量在 |y|<1 .0和 pt<1 .0 Ge V条件下的最小无偏碰撞事件中 ,NEXUS模型的质子 -反质子产额比为 0 .943± 0 .0 0 2 ( sta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us模型 质心系 碰撞 能量 质子-反质子产额比 对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XUS双向系统的结构
2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4-55,共2页
1系统概述NEXUS双向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现有的单向寻呼设备发送出站消息,由用户侧的TWAGER接收,TWAGER发出的入站消息由基站接收,基站进行差错检测和纠错,处理过的消息被发送到CCC(命令和控制... 1系统概述NEXUS双向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现有的单向寻呼设备发送出站消息,由用户侧的TWAGER接收,TWAGER发出的入站消息由基站接收,基站进行差错检测和纠错,处理过的消息被发送到CCC(命令和控制中心)中的数据库形成一个动态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us双向系统 结构 双向导呼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XUS双向系统的结构(续)
3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51,共2页
6自动车辆定位中心(AVLHQ)AVLHQ安装在办公室里,主要用于追踪被盗汽车和即时监控,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部分:·AVL逻辑引擎。·告警接收设备。·显示设备。·AVL数据编程(DP)。AVLHQ的... 6自动车辆定位中心(AVLHQ)AVLHQ安装在办公室里,主要用于追踪被盗汽车和即时监控,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部分:·AVL逻辑引擎。·告警接收设备。·显示设备。·AVL数据编程(DP)。AVLHQ的运行是与CCC运行同时进行的。AVLHQ单元是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us双向系统 汽车 自动车辆定位 AVLH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XUS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特点
4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0-51,共2页
1概述NEXUS双向寻呼和定位系统是建立在现有的单向寻呼系统基础上,而无需对现有的单向寻呼系统进行任何改动.在NEXUS双向寻呼系统和现有的单向寻呼系统(出站信道)之间采用TNPP协议进行连接,NEXUS双向系统通过... 1概述NEXUS双向寻呼和定位系统是建立在现有的单向寻呼系统基础上,而无需对现有的单向寻呼系统进行任何改动.在NEXUS双向寻呼系统和现有的单向寻呼系统(出站信道)之间采用TNPP协议进行连接,NEXUS双向系统通过这个协议进行寻呼信息和同步建立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us系统 双向寻呼系统 GSM 移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xus系列声光报警产品
5
作者 邹方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6年第6期792-792,共1页
关键词 声光报警器 nexus 报警产品 环境能力 LED技术 电流消耗 安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世界标准机——NEXUS系列数控机床
6
作者 王学军 《航空制造技术》 2005年第8期38-41,共4页
通过新的设计理念和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使MAZAK公司的NEXUS系列产品以其网络化功能强、易用、易维护、环保等特色形成了中端机床产品中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 nexus系列数控机床 MAZAK公司 网络化功能 CNC技术 PC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回声话语看汉语语篇的递系为本
7
作者 王蕾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汉语语篇的递系研究目前多为理论推导,本文尝试以影视剧对话中的回声话语作为切入点,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重复自说明的回声话语远多于重复自话题的,表明对话语篇的组织模式是以递系为本,即前一个说明是后一个说明的话题;重复说明类回声... 汉语语篇的递系研究目前多为理论推导,本文尝试以影视剧对话中的回声话语作为切入点,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重复自说明的回声话语远多于重复自话题的,表明对话语篇的组织模式是以递系为本,即前一个说明是后一个说明的话题;重复说明类回声话语做说明和话题的数量接近,比起做说明,做话题形式更能凸显递系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说明”结构 递系 重复 回声话语 话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居易西湖诗的经典性
8
作者 肖瑞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9,共14页
追溯唐代西湖诗的演进历程,呈现出连点成线、再扩线成面、从而渐入佳境、蔚为大观的发展轨迹,而白居易是其间承前启后、只身登顶的集成者。可以说,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全面观察、深入体验且持续描写西湖的诗人。西湖及其周边的所有... 追溯唐代西湖诗的演进历程,呈现出连点成线、再扩线成面、从而渐入佳境、蔚为大观的发展轨迹,而白居易是其间承前启后、只身登顶的集成者。可以说,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全面观察、深入体验且持续描写西湖的诗人。西湖及其周边的所有景物都是他驰骋诗思的视点和摅写情感的触角。他与西湖的遇合及相知,是西湖文学史上的一段令人歆羡的佳话。白居易的西湖诗既在题材上拓展新境,又在艺术上创立新格,从而把唐代西湖诗推向巅峰,成为具有经典性的作品,而凝成这种经典性的主要元素是其艺术上的独创性。从意象的熔铸、画面的调适,到结构的锻造、语言的锤炼,白居易都力图推陈出新,以戛戛独造的艺术风貌标新立异、继往开来。其独创性至少包括西湖风光的整体呈现、审美意象的多维重构、诗画融合的深度推进、语言结构的锐意创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西湖诗 经典性 视点与触角 集成与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邵干旱走廊“水-能-粮-生”系统仿真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覃湘 周浩 杨扬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17,共13页
[目的]系统揭示典型干旱区自然资源要素系统的演化规律,确定最优发展方案,可为统筹自然资源开发与缓解生态压力提供支持。[方法]以湖南省衡邵干旱走廊为例,在多年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基础上,明晰当地水、能源、粮食等资... [目的]系统揭示典型干旱区自然资源要素系统的演化规律,确定最优发展方案,可为统筹自然资源开发与缓解生态压力提供支持。[方法]以湖南省衡邵干旱走廊为例,在多年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基础上,明晰当地水、能源、粮食等资源利用状况,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D)并设计不同发展情景,实现“水-能-粮-生”系统纽带关系(WEFE Nexus)的仿真模拟及优化,进而提出未来发展路径。[结果](1)自2008年以来,衡邵干旱走廊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供给差额不断增大,废水、废气排放量及环境规制综合指数持续下降,而能源使用效率持续提升难以填补经济迅速发展导致的能源大量消耗;(2)模型检验中误差基本低于10%,SD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当地WEFE Nexus系统仿真。构建了经济发展型、生态保护型、粮食安全型和资源节约型4个发展情景,仿真结果显示:当地倘若以经济发展为重心将会显著增加各资源消耗量,加剧环境污染及不利于粮食安全,以粮食安全为主则能显著促进当地粮食产量增加、粮食自给率上升,资源节约型优于生态保护型,可以促进各项资源消耗量下降,减少废水废气排放,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权衡协同分析,资源节约型在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对资源供需和生态环境的调节效果明显最优;(3)2021—2035年衡邵干旱走廊WEFE Nexus系统处于中等发展水平阶段,资源节约型各年份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高于现状发展型且差值不断增加(2035年差值为0.051)。[结论]因此,亟需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及质量,完善工业废水、废气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实现衡邵干旱走廊自然资源系统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WEFE nexus 仿真模拟 衡邵干旱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童慧 陈军飞 +1 位作者 嵇娟 杨欣泽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2-3045,共14页
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Water-energy-food nexus,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话题。在解读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二者耦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耦合关系、耦合系统、耦合管控三个维度对... 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Water-energy-food nexus,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话题。在解读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二者耦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耦合关系、耦合系统、耦合管控三个维度对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探讨了目前二者耦合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展望。结果表明,现有耦合研究主要聚焦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关系和供需关系的分析与探讨、水-能源-粮食-生态耦合系统的构建与评估、耦合系统管控新理念和新方法的提出等。然而,目前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且缺乏揭示二者交互耦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系统构建及演化机制分析较欠缺,面向资源环境决策管理的实践应用较薄弱。因此,以“耦合关系识别-耦合机理分析-耦合过程与格局刻画-耦合管理应用”为研究脉络,探索构建了未来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互动耦合机理探究、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系统构建及其协同演化机制分析以及面向国土空间管控决策的实践应用,以期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 人地关系理论 耦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安全风险评价
11
作者 朱一丁 郭英 +3 位作者 齐永青 申一林 郭媛媛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4-805,共12页
为剖析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WEF)系统安全发展水平,以稳定性、协调性和弹性为准则层构建WEF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opula函数和障碍因子模型分析2000−2022年黄河流域WEF系统安全风险概率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 为剖析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WEF)系统安全发展水平,以稳定性、协调性和弹性为准则层构建WEF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opula函数和障碍因子模型分析2000−2022年黄河流域WEF系统安全风险概率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WEF安全水平指数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弹性是影响黄河流域WEF系统安全水平的关键;黄河上游兰州以上段、黄河上游兰州−头道拐段、黄河中游、黄河下游的三维安全风险概率(S=0.6,C=0.6,R=0.6)分别为0.477、0.380、0.460和0.446,WEF系统不安全概率呈现出黄河上游兰州−头道拐段>黄河下游>黄河中游>黄河上游兰州以上段;水库调蓄能力、清洁能源生产占比、有效灌溉率、地下水取水耗能、万元GDP用水量是阻碍WEF系统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安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系统 共生关系 黄河流域 COPULA函数 风险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鱼鹰优化算法改进随机森林模型对区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安全评价
12
作者 刘东 汝文超 +2 位作者 张亮亮 李佳民 赵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4,共11页
为分析区域水-能源-粮食关联(WEFN)系统安全水平,通过探索WEFN系统安全测度新方法,构建基于鱼鹰算法改进随机森林(OO-RF)模型的WEFN系统安全测度模型。以建三江分公司及其下辖的15个农场为例,分析建三江分公司的WEFN系统安全时间变化规... 为分析区域水-能源-粮食关联(WEFN)系统安全水平,通过探索WEFN系统安全测度新方法,构建基于鱼鹰算法改进随机森林(OO-RF)模型的WEFN系统安全测度模型。以建三江分公司及其下辖的15个农场为例,分析建三江分公司的WEFN系统安全时间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建三江分公司的WEFN系统安全在时间上呈波动增长态势,在空间上WEFN系统安全呈由西南向东北发展趋势。确定万元GDP能耗等指标为关键驱动因子,2007—2011年、2012—2016年、2017—2021年间主要驱动力,分别为:机械总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万元GDP能源消耗、化肥施用量、地均灌溉用水量;机械总动力、万元GDP能源消耗、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机械柴油消耗量。对比模型,OO-RF模型在精度上具有突出优势,证明该模型适用于WEFN系统安全测度。研究成果丰富了智能优化与机器学习在WEFN系统研究中的耦合应用,为WEFN系统安全运行机制探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鹰优化算法 随机森林模型 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可持续性的时空分异及其障碍机制
13
作者 黄蓉晖 崔思梦 +2 位作者 王小军 黄萱 操信春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9-379,共11页
[目的]为揭示黄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协同演变规律及其障碍因素。[方法]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解析2010—2021年系统协同演变特征,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识别关键制约因素。[结果]... [目的]为揭示黄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协同演变规律及其障碍因素。[方法]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解析2010—2021年系统协同演变特征,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识别关键制约因素。[结果]研究区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时序演变呈3个典型阶段,2017年成为关键转折点,可持续指数由此前的稳步增长转为快速提升,区域最高值从0.56上升至0.74;空间格局从2010年的“凹”形分布演变为2020年的“凸”形分布,区域发展呈“陕西优势突出、山西稳中有升、内蒙古相对滞后”的特征,其中,宝鸡市可持续指数增幅达117.60%,而太原、包头等传统工业城市呈负增长;障碍因素呈显著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变特征,内蒙古自治区由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9.64%)转变为农业灌溉用水和能源消费的双重制约,陕西省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障碍度显著降低(从11.71%降至0.26%),但能源消费量的制约作用上升(10.13%),山西省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障碍度大幅下降(从13.90%降至0.15%)。[结论]水-能源-粮食系统协同发展受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控,研究提出的区域差异化障碍因子识别方法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 可持续发展 时空演变 障碍因素 黄河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能源-粮食”关系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研究——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
14
作者 李炳坤 张晓克 +3 位作者 骆占斌 马静 杨永均 陈浮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1-585,共15页
水、能源、粮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分,对供需平衡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供需匹配度(SDMD)、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量化2000—2020年天山北坡城市群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粮食生产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 水、能源、粮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分,对供需平衡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供需匹配度(SDMD)、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量化2000—2020年天山北坡城市群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粮食生产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特征,探究不同尺度下供需匹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粮食生产服务供给总体呈上升趋势,产水、固碳与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则呈下降趋势。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粮食生产服务需求均呈上升趋势。(2)研究区产水和粮食生产服务供给呈西高东低,但需求与人口密集区重叠呈点状分布。固碳服务供给呈西南及中部高、东北部低,土壤保持服务供给与需求呈点状高值分布于天山山脉,供需空间分布大致相同。(3)土壤保持和粮食生产服务的SDMD上升,产水和固碳服务的SDMD呈下降。不同尺度下SDMD具有空间异质性,格网尺度下最为显著。(4)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明显,分区控制-分类优化-分级治理是有效综合管控策略,可为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纽带视角下哈尔滨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评估
15
作者 李婷婷 吴远翔 +1 位作者 潘宥承 孟德惠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84-9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空序列下水-能源-粮食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动态影响,为哈尔滨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新的视角。【方法】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弹性和供需比的评估框架,以水... 【目的】探讨不同时空序列下水-能源-粮食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动态影响,为哈尔滨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新的视角。【方法】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弹性和供需比的评估框架,以水-能源-粮食纽带为切入点选取供需指标,应用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测度与之相关的产水、固碳、粮食生产服务匹配程度和供需比,进而分析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变化。【结果】1)中心城区粮食生产服务在研究期内由赤字转为盈余状态,固碳和产水服务均为赤字状态;周边地区粮食生产服务大多为盈余状态,固碳和产水服务为赤字状态。产水服务供需匹配度基本处于不变状态,固碳服务呈下降趋势,粮食生产服务呈上升趋势,且各个服务间供需相关性均呈正相关关系。2)健康状况较差和一般的地区面积增加了16.97%和52.59%,较好和好的地区面积分别减少64.35%和5.13%。3)3种服务导致供需赤字,加剧其健康状况的恶化程度。【结论】1)3种服务供需指数均呈“中心城区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在中心城区供不应求,这与其周边地区供需匹配呈较大差异,且各服务间呈两两协同的关系。2)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中心城区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主要以较差、一般、较好和好为主;2000—2020年,健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3种服务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有直接影响,对传统评价结果起到修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视角下的灌区水-粮食-生态关联关系研究进展及展望
16
作者 陈萱泽 杨青娟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229-239,共11页
灌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必须满足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元发展目标,生态保护形势严峻、水资源利用低效是灌区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对国内外关联关系、灌区水资源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尽管... 灌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必须满足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元发展目标,生态保护形势严峻、水资源利用低效是灌区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对国内外关联关系、灌区水资源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关联关系已经以水资源为主要切入点对灌区开展了多维度的研究,但生态环境要素在关联关系中的权衡与协同关注度还不够。结合灌区物质空间规划需求,认为既有研究在以下议题还不够深入:(1)结合生态和水资源等问题,针对水质提升、生态用水保障等关键目标的系统性研究不够充分;(2)研究重视管理与数量的协同,但缺乏对物质空间对应关系的关注,还不能在空间规划运用关联关系研究成果。针对上述研究发现,结合灌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为解决灌区水资源和生态相关的重要挑战,提出3点研究展望:(1)以水为关联要素,探究灌区水资源视角下的灌区水-粮食-生态关联关系各系统影响因子选取及其耦合机制;(2)构建基于灌区用水特征、水循环过程及生态机理的关联关系研究模型;(3)开展灌区水-粮食-生态关联关系博弈结果的空间要素对应分析,对物质空间分布优化进行研究。相应研究的开展可以为灌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粮食-生态关联关系 文献计量 水生态 空间规划 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水-土-能关联及其碳排放效应研究
17
作者 江文渊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41-2458,共18页
设计考虑水-土-能关联的农业能源利用碳排放效应评价指标和水-土-能匹配指数,并引入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我国农业水土资源与能源利用的碳排放效应及水-土-能匹配度。构建包含水土资源和能源因素的Kaya恒等式,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 设计考虑水-土-能关联的农业能源利用碳排放效应评价指标和水-土-能匹配指数,并引入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我国农业水土资源与能源利用的碳排放效应及水-土-能匹配度。构建包含水土资源和能源因素的Kaya恒等式,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识别并研究了农业能源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主要结论为:(1)研究期内,我国农业用水碳排放强度(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Water Use,Iwu)、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Land Use,Ilu)、能源使用碳排放强度(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Energy Use,Ieu)的增长率分别为7.72%、6.31%和-1.77%。我国农业Ilu的Dagum基尼系数均值最大,Ieu的均值最小,3个强度指数的空间差异均主要由组间差异贡献。(2)产销平衡区的水-土和水-能匹配度均最优,粮食主销区的土-能匹配度最优。(3)水资源经济产出和人口是我国农业能源利用碳排放的促进因素,而水土资源投入比、能源结构、人均耕地面积、能源利用效率则为抑制因素。(4)水资源经济产出和人口对各功能区农业能源利用碳排放均起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水土资源投入比是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能源利用碳排放的促进因素,却是粮食主产区的抑制因素。因此,应加强水土资源保护、优化农业能源结构,以提升能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水-土-能关联 农业 碳排放效应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城市智能低碳场景设计的导控体系构建——基于“理想之地”项目实践
18
作者 郑迪 张逸 +1 位作者 黄轶伦 王剑新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3,共8页
面对未来城市智能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趋势,提出“如何利用交互场景设计方法体系应对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需求”,从“需求分析、诊断研判、场景创新”入手,通过整合“智能+”先进技术与“低碳+”智能方法,建立场景“设计+”的方法体系,通... 面对未来城市智能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趋势,提出“如何利用交互场景设计方法体系应对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需求”,从“需求分析、诊断研判、场景创新”入手,通过整合“智能+”先进技术与“低碳+”智能方法,建立场景“设计+”的方法体系,通过技术预见、推演强化、情景分析、全息场景、场景创新路径,推进“理想之地”的场景设计过程,形成紧凑混合街区、绿色智慧交通、开放友好环境、绿色低碳建筑、节能高效设施、普惠人文治理等6个场景,并提出创新导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未来可以推动“理想之地”品牌推广与“预见大都市未来”理论发展,持续推动多元场景的迭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城市 理想之地 智慧街道 场景设计 导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研究进展
19
作者 尚海洋 胡玥 苏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7-413,共17页
深入探讨水、能源、粮食各子系统间复杂的耦合关系,从复杂协同视角系统性地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概念起源、内涵界定、输入输出以及影响因素,为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当前研究涉及耦合关联、仿真... 深入探讨水、能源、粮食各子系统间复杂的耦合关系,从复杂协同视角系统性地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概念起源、内涵界定、输入输出以及影响因素,为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当前研究涉及耦合关联、仿真预测和安全测度等多个层面,耦合关系和仿真预测仍是实证研究重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经历了从单因素到双因素乃至多因素的动态演变,社会、环境、文化等外部因素逐渐纳入系统研究,纽带关系内部机理及外部关联仍需加强探索。未来应该进一步拓展纽带关系耦合系统框架研究、促进跨区域多部门协同合作研究,加强风险预警与系统韧性研究,推动大数据与纽带关系信息融合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纽带关系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管理 水-能源-粮食 纽带关系 协同 研究框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行政效率”与“地方文化网络”之间:乡镇基层治理的综合情理与实践智慧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雪松 张道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3,共17页
“情理”在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结构位置,但其具体实践依然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浙北W镇综合行政执法分局的基层实践,根据基层行政执法部门的行动指向和实际控制权两个维度,采取了秉持人文关怀、外借权威、联合避责等行动... “情理”在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结构位置,但其具体实践依然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浙北W镇综合行政执法分局的基层实践,根据基层行政执法部门的行动指向和实际控制权两个维度,采取了秉持人文关怀、外借权威、联合避责等行动策略,以应对治理场景下的工作压力和提高治理效果。执法部门的“情理”运作有着深刻的实践逻辑,即在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符合社会期待、维持部门组织自主性、降低治理风险性等多维的情理维度之间寻求平衡,这是“行政效率”与“地方文化网络”动态交互而成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效率 地方文化网络 综合情理 实践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