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5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娜 田云龙 +3 位作者 张蕾 王胜涛 朱昌雄 李红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已初具成效,表现为2015—2022年的8年间,化肥用量减少15.7%,而粮食增产3.9%;化肥施用结构趋向合理化,表现为氮肥用量持续减少,复合肥用量持续增加;我国的化肥施用强度也有所下降,2022年化肥施用强度(298.8 kg·hm^(-2))比2015年减少62.2 kg·hm^(-2),但施肥强度仍有进一步减量空间;化肥减量、养分利用、元素循环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有望为提高化肥利用率、推进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本文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科学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出政策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现状和未来的行动方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氮肥利用率 减量增效 有机肥替代 施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番茄栽培中氨基酸肥替代氮肥效应评估与施用策略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国显 王子宁 +5 位作者 杨丽娟 富宏丹 刘义玲 李振涛 林国林 孙周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目的]针对设施番茄氮肥过量施用引发土壤氮素积累及番茄产量与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氨基酸肥替代化学氮肥的效果和施用策略优化。[方法]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比例的氨基酸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探究其对设施土壤氮... [目的]针对设施番茄氮肥过量施用引发土壤氮素积累及番茄产量与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氨基酸肥替代化学氮肥的效果和施用策略优化。[方法]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比例的氨基酸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探究其对设施土壤氮含量、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确定氨基酸肥替代氮肥的最大潜力与最佳施用比例。[结果]在等氮量条件下,40%氨基酸肥替代氮肥(M4N6PK)处理的番茄盛果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植株总吸氮量、氮素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分别较对照(NPK)提高39.18%、11.39%、68.37%、162.76%和89.27%;M4N6PK处理番茄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40.61%,同时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26.14%和49.76%),并提升可溶性糖、有机酸、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处理(NPK)相比,氨基酸肥替代氮肥比例为80%和100%(M8N2PK和M10N0PK)的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的硝态氮含量、番茄产量、果实硝酸盐含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果实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通过模型优化,氨基酸肥替代氮肥的最大潜力为66.20%,最佳替代比例为35.25%,可实现番茄增产42.86%和氮肥利用率提高91.36%。[结论]设施番茄栽培中,氨基酸肥替代氮肥可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研究结果为寒区设施番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肥 氮素利用率 替代比例 化肥减施 设施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下肥料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邢素丽 王敬霞 +8 位作者 杨军芳 黄少辉 聂浩亮 张静 杨慧敏 杨文方 杨云马 王磊 贾良良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1,共9页
为解决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及灌溉不合理问题,提出华北平原小麦绿色高产生产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该试验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滴灌不施肥(D-0)、滴灌不施氮肥(D-N0)、畦灌常规施肥(Q-FP)、滴灌优化施肥(D-NPK)、滴灌... 为解决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及灌溉不合理问题,提出华北平原小麦绿色高产生产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该试验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滴灌不施肥(D-0)、滴灌不施氮肥(D-N0)、畦灌常规施肥(Q-FP)、滴灌优化施肥(D-NPK)、滴灌有机无机配施(D-NPKM)处理,研究不同措施对小麦产量、碳氮足迹及农田净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灌溉方式是小麦产量的关键制约因素,与Q-FP处理相比,同时优化施肥及灌溉方式(D-NPK),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分别显著提高12.3%和13.2%,D-NPKM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16.8%和13.1%。相比于畦灌农户常规施肥,滴灌条件下优化施肥量(D-NPK)及有机无机配施(D-NPKM)是小麦生产系统碳氮排放及环境足迹降低的有效措施,氮足迹分别降低61.7%和59.8%,碳足迹分别降低44.5%和25.3%。滴灌模式下,有机无机配施(D-NPKM)处理氮足迹和碳足迹均高于单施化肥(D-NPK)处理,分别高4.9%和34.6%,而净生态经济效益降低于D-NPK处理24.3%。因此,从小麦生产力角度来看,滴灌结合有机无机配施是最优化措施,但结合生态环境角度,建议D-NPK处理为最优化措施。整体来看,在该研究试验条件下,推荐滴灌结合肥料减量措施作为小麦生产的最优化措施,但相比于农户常规灌溉施肥,滴灌下有机无机配施仍是提高小麦生产力,降低小麦生产碳氮足迹的有效措施,未来可结合不同地区有机肥资源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可进一步降低碳足迹的有机肥类型及施用方式,以最大化资源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滴灌 有机肥 产量 碳氮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尿素配施有机肥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产量及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常英 安静 +2 位作者 窦京海 丁美丽 杜娇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本试验以‘泰农18’为供试小麦品种,进行2年(2022、2023年)的田间肥料试验。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7∶3掺混,设置无氮对照(CK)、普通尿素处理(CU)以及有机肥(F)替代掺混尿素(M)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处理(分别记为M100F0、M... 本试验以‘泰农18’为供试小麦品种,进行2年(2022、2023年)的田间肥料试验。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7∶3掺混,设置无氮对照(CK)、普通尿素处理(CU)以及有机肥(F)替代掺混尿素(M)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处理(分别记为M100F0、M75F25、M50F50、M25F75、M0F100),共7个处理,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掺混尿素一次性施用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以及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处理(CU)提高了冬小麦生育前期表层(0~30 cm)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使得该阶段小麦长势较佳,但硝态氮与铵态氮淋溶量也较高,导致此后土壤有效氮含量迅速下降,因此冬小麦氮肥利用率(NUE)、产量均较低。与CU相比,掺混尿素配施有机肥处理延长土壤氮素的供应周期,降低氮素淋溶及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腐植酸组分转化,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率及产量。2年NUE平均以M50 F50处理最高,2022、2023年较其他施肥处理NUE分别增加1.51%~21.48%、8.90%~22.64%。综上,本试验条件下采用50%有机肥替代掺混尿素可提高土壤供氮性能,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为最佳有机肥替代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尿素 有机肥 冬小麦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谷子氮素累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媛 许佳茵 +4 位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刘秋霞 黄晓磊 焦晓燕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和有机肥替代100%化肥氮(100%M) 6个处理,研究不同替代率对谷子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氮素吸收调控小米米色、糊化特性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效应,明确谷子生产中有机肥最佳替代率。结果表明,2年中较低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显著提高了谷子植株氮素累积,但随着替代率的持续增加,植株氮素累积量呈降低趋势,最终影响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2020年, 25%M处理显著提高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较NPK处理提高9.6%;2021年,25%M处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生物量、穗粒数和产量达到最高,较NPK处理分别提高6.1%、12.0%、15.4%和12.0%。50%M处理显著影响了小米的米色、糊化特征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NPK相比,小米籽粒红绿值、橘色值、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小米糊化最终黏度、叶黄素含量、玉米黄质含量和黄色素含量的增幅分别可达6.0%、6.0%、7.4%、4.3%、7.8%、20.7%、17.4%和2.8%。但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降低了谷子地上部氮素吸收、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及谷子产量,也抑制了小米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的提升。2年均表现出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与小米单粒重、直链淀粉含量和小米糊化回升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且2021年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还与小米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小米粉糊化峰值黏度和小米黄色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小米糊化峰谷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综上,施氮总量120 kg hm^(–2)下,有机肥替代25%~50%化肥氮能通过促进植株氮素的吸收,实现产量、米色、蒸煮特性及类胡萝卜素的协同提升,为谷子化肥减量和提质增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 氮素累积 产量 米色 糊化特性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张平良 付强 +1 位作者 刘晓伟 杨思存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5,共7页
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探索该地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及其效果,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1)100%化肥氮(CK);(2)25%... 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探索该地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及其效果,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1)100%化肥氮(CK);(2)25%有机肥氮+75%化肥氮(M25);(3)50%有机肥氮+50%化肥氮(M50);(4)75%有机肥氮+25%化肥氮(M75);(5)100%有机肥氮(M100)。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模式有利于降低0~20 cm土层土壤<0.25 mm粒级微团聚体占比,提高>2 mm粒级大团聚体占比,显著增加了>0.25 mm土壤团聚体所占比重(R_(0.25))、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增加了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M50处理效果最明显,较CK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32%~8.28%、18.2%~20.3%。综上所述,在西北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黄绵土条件下,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有利于促进土壤微团聚体(<0.25 mm)向大团聚体转化,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促进有机碳(氮)在团聚体中富集,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库,以有机肥等氮量替代50%化肥氮的模式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 马铃薯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物理特征、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杨永辉 张运红 +5 位作者 高翠民 刘昊 潘晓莹 何方 韩伟锋 武继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5,共9页
增施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升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物理特性、水分参数、微生物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尚不清楚,需要系统研究以确定长期施用有机肥对于土壤理化特性及其生物... 增施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升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物理特性、水分参数、微生物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尚不清楚,需要系统研究以确定长期施用有机肥对于土壤理化特性及其生物特性的综合作用效果。本研究在河南省节水农业禹州试验基地开展长期定位试验(2006年小麦播种时开始),采用CT扫描技术定量分析长期施用有机肥(腐熟鸡粪750 kg·hm^(-2))对0~40 cm土层土壤孔隙的影响,同时测定分析0~10 cm土层的土壤团粒结构、土壤水分参数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减小,不同施肥措施的土壤团聚体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单施化肥相比,增施有机肥的>0.5 mm粒级的团聚体含量提高了70.1%,0.25~0.5 mm和<0.25 mm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分别减少了34.2%和26.5%;增施有机肥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提高了土壤结构稳定性。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孔隙数目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孔隙度则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孔隙成圆率则表现为逐渐增加再降低的趋势。长期增施有机肥提高了0~100 mm、200~250 mm和250~300 mm土层的孔隙数目,0~100 mm、150~200 mm和250~400 m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以及0~150 mm和155~200 mm土层的孔隙成圆率;长期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持水能力、供水能力、田间持水量及有效水含量,且提高了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及蛋白酶活性。综上所述,长期增施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土壤水分参数,同时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和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结构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水分参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善辽西北风沙区花生氮素积累、产量及品质
8
作者 夏桂敏 樊龙江 +3 位作者 黄亚男 吴毅 郑俊林 迟道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0-460,共11页
为实现辽西北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风沙土花生生长特性、氮素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2021和2022年在辽西北风沙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处理(CK)为对照,研究单施无机肥(N)、单施有机肥(O)及有机肥和无机肥等氮配施(... 为实现辽西北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风沙土花生生长特性、氮素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2021和2022年在辽西北风沙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处理(CK)为对照,研究单施无机肥(N)、单施有机肥(O)及有机肥和无机肥等氮配施(N+O)对花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N+O、N和O处理在花生生育中期的株高显著高于CK处理,且N+O处理株高在全生育期均显著高于CK处理。N+O处理花针期和饱果期干物质积累量较N处理分别提高了7.3%和15.8%(2021)及14.6%和13.4%(2022)。N+O处理结荚期和饱果期总氮积累量较N处理分别提高了10.2%和15.8%(2021),19.6%和13.4%(2022),且饱果期荚果氮积累量较N处理分别提高了17.4%(2021)和16.9%(2022)。2021年,N+O处理花生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和百仁质量较N处理分别提高了14.1%、10.5%和9.1%。2022年,N+O处理花生蛋白质含量较N处理提高了2.4%。综上,有机无机肥等氮配施处理提高了花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总氮积累,最终提高花生产量并改善花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有机无机肥配施 生长性状 氮素积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稻鸭共育下水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影响
9
作者 续勇波 白采禾 +1 位作者 陈玮 雷宝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3-1364,共12页
为明确洱海流域稻鸭共生下不同有机肥(牛粪、鸡粪)等氮替代化肥对田面水氮磷浓度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等氮量180 kg·hm^(-2)投入,以云粳37水稻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CK,不施肥、不养鸭;C+D,牛... 为明确洱海流域稻鸭共生下不同有机肥(牛粪、鸡粪)等氮替代化肥对田面水氮磷浓度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等氮量180 kg·hm^(-2)投入,以云粳37水稻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CK,不施肥、不养鸭;C+D,牛粪替代化肥+稻鸭共生处理;P+D,鸡粪替代化肥+稻鸭共生处理;F+D,单施化肥+稻鸭共生处理。研究在等氮条件下,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田面水氮磷浓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D处理相比,C+D处理存在减产风险(-18%);P+D处理显著增产且产量可持续性较高,对水稻产量各构成要素有促进作用。各处理之间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贡献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C+D处理的氮肥生理利用率为最高外,其余的氮肥利用效率均为P+D处理最高。氮、磷、钾在籽粒和秸秆中的累积量均存在差异。与F+D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稻鸭共生处理在水稻收获期能提高0~30 cm土层1.13%~3.16%土壤全氮(TN)、8.81%~29.92%有机质(OM)、18.02%有效磷(AP)含量,生育期内土壤NH_(4)^(+)-N、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稻作后期增加。有机肥替代化肥+稻鸭共生的田面水总氮(TN)和可溶性总氮(TDN)含量施基肥后升高,随即降低稳定在低水平,整个生育期田面水磷素养分(TP、TDP)均显著高于F+D处理。研究表明,在稻鸭共生下,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并且鸡粪替代化肥可作为一项较优的增产提效生态农业措施,但需进一步评估磷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有机肥替代化肥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徐永杰 姜德志 +4 位作者 李莉 王瑞文 王代全 王晓飞 王其竹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方法】在13年生核桃园按等氮量原则连续2 a(年)施松塔(ST)有机肥、猪粪(ZF)和牛粪(NF)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腐殖酸钾+生物菌肥(FJ)后,...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方法】在13年生核桃园按等氮量原则连续2 a(年)施松塔(ST)有机肥、猪粪(ZF)和牛粪(NF)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腐殖酸钾+生物菌肥(FJ)后,分析评价施肥效果。【结果】有机肥改良了核桃园土壤,但不同有机肥改良效果存在差异。5种有机肥均促进了1年生枝增粗生长,但对树体增粗和1年生枝伸长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花后30 d,有机肥对核桃坐果率产生影响,花后120 d时,不同有机肥对坐果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有机肥对坚果品质影响存在差异。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5.05%,利用2个主成分进行坐标分析,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牛粪有机肥(NF)处理施肥效果相似。综合评价排序,有机质含量24.00%,有效成分N 6.46%、P_(2)O_(5)4.16%、K_(2)O 6.00%、S 3.79%的有机无机复混肥(HZ)处理得分最高(40.94)。【结论】核桃园兼顾生长和结果时,宜选择有机无机复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有机肥 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特性 坚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辣椒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11
作者 王薇薇 吴永成 +7 位作者 梅燚 尤春 祖艳侠 沈峰 刘哲 张丽娜 冯汝超 郑佳秋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062-1065,共4页
研究2种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减肥增效的可行性,为辣椒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影响植株的农艺性状;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增加辣椒产量,较常规施肥... 研究2种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减肥增效的可行性,为辣椒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影响植株的农艺性状;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增加辣椒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0.33%~4.66%;牛羊粪肥替代化肥较常规施肥辣椒产量降低0.66%~5.91%,但差异不显著;短期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未发生规律性变化。综上,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可行的,并不会减少辣椒产量,以生物有机肥替代50%化肥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辣椒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熟牛粪氮不同比例替代化肥氮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2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4 位作者 薛亮 连彩云 王智琦 罗双龙 段誉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3期47-56,共10页
探索膜下滴灌水稻栽培适宜的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水平,为河西绿洲灌区水稻的高产优质施肥提供技术支撑。2022年在张掖市甘州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化肥(0%ON)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25%(25%ON)、50%(5... 探索膜下滴灌水稻栽培适宜的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水平,为河西绿洲灌区水稻的高产优质施肥提供技术支撑。2022年在张掖市甘州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化肥(0%ON)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25%(25%ON)、50%(50%ON)、75%(75%ON)、100%(100%ON)6个处理,研究有机氮配施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有机氮配施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对稻米品质的提升效果尤为显著。有机肥配施处理幼苗成活率比单施化肥显著提高6.36%~17.76%,产量比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7.30%~34.21%。与单施化肥相比,25%ON、50%ON处理产量仅分别降低1.45%、5.74%,并且25%ON处理氮肥利用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机氮配施处理显著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0.74%~5.93%、直链淀粉含量1.14%~5.14%,提高水稻的整精米率1.92%~4.22%、食味值0.61%~1.83%。25%ON、50%ON处理垩白粒率分别显著降低5.26%、13.16%、垩白度分别显著降低11.76%、17.65%。兼顾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米食味品质等综合品质,确定有机氮替代化肥氮25%~50%比例是河西绿洲灌区实现水稻高产、品质提升的最佳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稻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及有机肥替代对旱地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军 胡川 +6 位作者 周起晖 任开明 董誓言 刘傲寒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20,共14页
探究减氮及有机肥替代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实施化肥减量和有机肥替代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2021-2023年度,基于2019年开始设置在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交汇处典型旱地冬小麦产区(河南洛宁和河南孟津)的定位试验,研究... 探究减氮及有机肥替代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实施化肥减量和有机肥替代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2021-2023年度,基于2019年开始设置在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交汇处典型旱地冬小麦产区(河南洛宁和河南孟津)的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特性、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经济效益。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N)、农户施氮(FN)、基于FN减氮20%(RN)和RN基础上20%氮肥用有机肥替代(OSN)4个处理。结果表明:(1)与FN相比,RN处理降低了小麦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以及成熟期茎鞘、穂轴+颖壳和籽粒的干物质分配量,但对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2)与FN和RN相比, OSN处理提高了各生育阶段的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了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而且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进而使成熟期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量均得到显著提高,最终使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5.03%和17.12%,经济效益增加3.84%和4.23%。(3)小麦产量与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在雨养条件下,小麦季施氮量为172kghm^(–2) (夏休闲-冬小麦)和192kg hm^(–2) (夏玉米-冬小麦)的基础上,OSN处理提高了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增加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其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协同增加使其获得了最高产量,实现增产增收,适宜在产量水平为5000kghm^(–2)的雨养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 减氮 有机肥替代 干物质积累转运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春燕 张倩 +2 位作者 贠一鸣 李岚涛 王宜伦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0,共12页
【目的】探明适宜砂质潮土地区作物增产及土壤肥力提升的有机肥方案,以期为该地区作物增产、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河南省新乡县砂质潮土开展冬小麦-夏玉米田间试验,研究常规化肥(N0)、有机肥替代... 【目的】探明适宜砂质潮土地区作物增产及土壤肥力提升的有机肥方案,以期为该地区作物增产、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河南省新乡县砂质潮土开展冬小麦-夏玉米田间试验,研究常规化肥(N0)、有机肥替代质量分数20%氮肥(N_(2)0)和有机肥替代质量分数40%氮肥(N40)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性状、产量、养分积累量、土壤理化性状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27.7%~36.3%,N_(2)0能提高2021—2022年、2022—2023年小麦-玉米轮作周年净收益分别为19.7%、10.5%。N_(2)0对冬小麦增产效果较好,可降低土壤容积质量,提高>0.250 mm粒径团聚体比例,增加冬小麦季土壤有机碳含量0.86~2.77 g⋅kg^(-1),增加全氮含量0.07~0.21 g⋅kg^(-1),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α-葡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等酶活性,实现地上部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与产量提升。N40提高后季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分别为13.6%和8.7%,降低夏玉米冠层平均温度0.91~1.49℃,提高土壤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及地上部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夏玉米增产32.1%、19.0%。【结论】N_(2)0、N40均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磷钾素积累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N_(2)0还能提高小麦-玉米轮作周年净收益,因此有机肥替代质量分数20%氮肥可作为豫北砂质潮土兼顾作物产量、地力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 砂质潮土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纪龙 姬丽 +6 位作者 马琨 谢铁娜 马建军 李虹 岳翔 苏明 贾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300,共15页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控制农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探究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淋失对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响应,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控制农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探究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淋失对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响应,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2023年在宁夏永宁国家气象站开展大田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当地常规施氮量(270 kg·hm^(-2))为基础,布设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100%化肥(T1)、2/3化肥+1/3有机肥(T2)、1/3化肥+2/3有机肥(T3)、100%有机肥(T4)和空白对照(CK),分析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转运和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淋失量。结果表明:T2处理玉米产量和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均最高,相较于CK和T1,玉米产量两年平均提高73.42%和3.67%,成熟期地上部吸氮量两年平均提高97.09%和9.98%。其次,T2处理玉米营养器官花前积累氮转运量、氮转运率、氮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后氮素同化量两年平均较CK分别显著提高171.18%、19.67%、36.89%和72.17%,较T1分别显著提高24.36%、6.74%、12.94%和3.55%,T2处理玉米氮素表观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均值较T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2.58%、9.17%和3.67%,而各处理玉米氮素收获指数两年间无显著差异。此外,T2处理淋失液中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均相对较低,两年玉米生长季内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淋失量和淋失系数均值较T1分别降低24.56%、25.29%、23.70%和37.95%、39.44%、26.83%。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氮素养分吸收、转运和利用等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氮素淋失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与产量间相关性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有机肥替代比例下,玉米存在较高的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及较低的氮素淋失量。因此,宁夏引黄灌区玉米种植最佳有机肥替代量均值为98.64 kg·hm^(-2)(36.53%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提高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等氮量替代 玉米 氮素利用 氮素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世杰 黄绍敏 +5 位作者 张水清 郭斗斗 宋晓 张珂珂 岳克 郭腾飞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1-403,共13页
为探究施肥模式对潮土区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本研究基于3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取4种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SNPK)与氮磷钾化肥+有机肥(MNPK),测定分析大豆生长季内土壤铵态氮(NH_(4)^(... 为探究施肥模式对潮土区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本研究基于3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取4种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SNPK)与氮磷钾化肥+有机肥(MNPK),测定分析大豆生长季内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及参与土壤氮素转化的有机氮矿化酶活性、氨化作用强度与硝化潜势。结果表明,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全氮、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这对土壤脲酶、酰胺酶、蛋白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氨化作用强度和硝化潜势的提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土壤NH_(4)^(+)-N含量与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酰胺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NO_(3)^(-)-N含量与氨化作用强度、硝化潜势呈极显著正相关。SNPK、MNPK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高于NPK、CK处理。潮土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大豆地上部氮素吸收呈极显著正相关,并最终影响大豆生长;成熟期SNPK、MNPK处理下的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均高于CK、NPK处理。综上所述,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可通过提高全氮、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正向调控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作用强度与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效氮供给能力,促进大豆生长。本试验结果可为潮土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有效氮 有机氮矿化酶 氨化作用强度 硝化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对苹果园土壤酸碱度和交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洪梅 倪伟 +8 位作者 关亚菲 刘春铃 武文菊 郭子森 姜远茂 葛顺峰 李壮 李燕青 朱占玲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明确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对苹果园土壤酸碱度和交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园土壤p H值、交换性酸含量、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_(2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_(75)%的氮由化肥... 为明确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对苹果园土壤酸碱度和交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园土壤p H值、交换性酸含量、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_(2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_(75)%的氮由化肥提供(F_(75)M_(25))、50%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50%的氮由化肥提供(F50M50)、_(7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_(25)%的氮由化肥提供(F_(25)M_(75))、_(100)%的氮由有机肥提供(M_(100))、_(100)%的氮由化肥提供(F_(100))、不施肥对照(CK)。结果表明,连续处理6年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比率的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处理均有效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提高了土壤p H值,减缓了土壤酸化程度。与F_(100)处理相比,F_(75)M_(25)、F50M50、F_(25)M_(75)和M_(100)处理的土壤p H值分别提高了0.19、0.65、0.76和1.07。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以M_(100)处理最高,比F_(100)处理分别提高23.97%和82.34%。与F_(100)处理相比,土壤交换性Ca^(2+)和Mg^(2+)含量随着有机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以M_(100)处理的提升最显著,分别提升了157.9%和110.0%。但是,有机肥的施用也增加了土壤可溶性盐含量,M_(100)处理分别比CK和F_(100)处理提高了55.00%和46._(75)%。F_(100)处理显著增强了土壤酸性,降低了土壤交换性能。因此,综合土壤酸碱度、交换性能和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率为_(75)%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土壤酸碱度 交换性能 有机肥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有机肥对云雪38产质量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维玉 孔光辉 +6 位作者 张光海 赵高坤 吴玉萍 李薇 李永平 姚恒 王娜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2-78,共7页
探讨不同种类花生有机肥对雪茄烟云雪38生长、产质量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为云雪38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设置花生基、花生粕有机肥和当地常规肥3个施肥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 探讨不同种类花生有机肥对雪茄烟云雪38生长、产质量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为云雪38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设置花生基、花生粕有机肥和当地常规肥3个施肥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以及植烟后土壤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生粕和花生基2种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株高和最大叶面积;施用花生有机肥的鲜烟叶产量可提高3.93%~12.07%;施用花生有机肥的烟叶总氮、烟碱、钾等化学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烟叶化学成分赋值综合评分以花生粕有机肥处理最优。此外,花生有机肥的施用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含量,其中,花生粕有机肥处理效果更明显,分别提高了41.14%、31.81%、61.5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OM)、全氮(TN)含量是烟株农艺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pH值、OM、TN是烟叶化学成分的主要影响因子。施用花生有机肥对提高云雪38的产质量和土壤部分养分指标有重要作用,以花生粕有机肥的综合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雪38 花生基有机肥 花生粕有机肥 产质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麦田有机肥施用:研究历史、瓶颈与解决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党海燕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共20页
我国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长期以来,在利用自然资源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得我国在农作物生产技术领域曾长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近代化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削弱了自然有机资源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 我国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长期以来,在利用自然资源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得我国在农作物生产技术领域曾长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近代化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削弱了自然有机资源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即便在重视绿色发展的今天,受施用成本、施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机肥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仍远低于经济作物。小麦是我国主要口粮作物,过度依赖化肥不仅影响麦田土壤生产力,也制约着小麦的提质增产增效与绿色可持续生产,因此,亟需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重新认识有机肥的作用。本文梳理了我国有机肥的施用历史和现状,并总结了有机肥在改善麦田土壤性状、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以及养分利用效率方面的效应。目前,我国传统有机肥有10大类433种,近年来又增加了3类商品有机肥。大量研究证实,有机肥的施用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有机质的稳定性,提升土壤保水和养分稳定供应能力,维持土壤养分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缓解过量氮肥引发的线虫胁迫,维持土壤食物网功能,并减轻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机肥在土壤中的多重功能解释了其提高小麦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机理。在有机肥施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进展。研究表明,在我国多数地区单独或过量施用有机肥均不能满足当前粮食安全需求,只有与化肥合理配施,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实现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同步提升。许多地区已经提出了不同有机肥对化肥氮、磷养分的替代当量,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出了适应不同目标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范围。多年来研究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多源融合,为实现堆肥的精准、专业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有机肥的施用除了在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机械等方面需创新外,现代农业的有机废弃物(有机肥源)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富集,施用有机肥带入土壤的抗生素、微塑料、抗性基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因此,有机肥的科学合理施用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基层推广人员和种植户的共同努力,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种植户需求为牵引,从生产实践问题出发,开展针对性研究,解决关键性问题,创新创制有机肥新产品与新技术,制定指向性的政策文件,保障我国有机肥的科学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小麦 土壤肥力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施氮肥配施生物炭基有机肥对甜菜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泽 王望 +3 位作者 华佳祺 肖傲雪 宋柏权 王秋红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目的】为研究减施氮肥配施生物炭基有机肥对甜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最适宜生物炭基有机肥用量。【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选用氮高效材料‘H004’、氮低效材料‘86131/1’,以常规施肥(氮肥施用量120 kg/hm^(2))为对照(CK),设置减施15%... 【目的】为研究减施氮肥配施生物炭基有机肥对甜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最适宜生物炭基有机肥用量。【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选用氮高效材料‘H004’、氮低效材料‘86131/1’,以常规施肥(氮肥施用量120 kg/hm^(2))为对照(CK),设置减施15%氮肥配施生物炭基有机肥888 kg/hm^(2)(BOF_(1))、减施30%氮肥配施生物炭基有机肥1776 kg/hm^(2)(BOF_(2))、减施45%氮肥配施生物炭基有机肥2664 kg/hm^(2)(BOF_(3))、减施60%氮肥配施生物炭基有机肥3552 kg/hm^(2)(BOF_(4))4个生物炭基有机肥处理,测定甜菜光合特性指标和全株含氮量。【结果】(1)BOF1和BOF3处理增加了氮高效材料‘H004’甜菜和氮低效材料‘86131/1’甜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叶绿素含量(SPAD);(2)与对照比,各生物炭基有机肥处理甜菜叶片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降低,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系统Ⅱ实际光能转换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不同程度地提高,叶片ΦPSII、qP值在BOF_(3)处理下相对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3)不同生物炭基有机肥水平处理下两种甜菜材料光合特性指标差异不显著;(4)BOF_(1)、BOF_(3)处理植株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除了BOF_(4)处理,各处理的氮高效材料‘H004’的植株全氮含量均高于氮低效材料‘86131/1’。【结论】BOF_(1)和BOF_(3)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减施氮肥配施生物炭基有机肥在寒地黑土甜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氮肥 生物炭基有机肥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