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领共治的机理: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形态探析
1
作者 方雷 卢腾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2,F0002,159,共16页
党的领导作为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明特征,不仅体现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践维度,还在治理形态层面彰显党作为领导核心的理论创新。立足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框架而提出的党领共治概念,既是对党政体制下“一核多元”基层社... 党的领导作为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明特征,不仅体现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践维度,还在治理形态层面彰显党作为领导核心的理论创新。立足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框架而提出的党领共治概念,既是对党政体制下“一核多元”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描述性概括,也是一种对政党如何引领多元主体实现社会共治的理论阐释,其建构逻辑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正当性逻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相较于多中心治理和科层制治理,党领共治在权威分布、决策模式、组织结构、治理方式和价值目标等特征方面呈现出其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逻辑。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党领共治主要通过政治统领、组织嵌合以及社会整合三种机制展开,并在基层社会场域中实现了治理权威的统筹引领、治理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治理主体的协同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领共治 基层社会治理 “政党—国家—社会”关系 实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中游典型分汊河道水沙特性及分水分沙规律
2
作者 张辉 倪晋 +1 位作者 贲鹏 王久晟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1,共8页
为明确淮河中游典型分汊河道水沙特性变化及分水分沙规律,采用累积距平、M-K分析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分汊河道濛洼段1985—2020年来水来沙特性,探讨了水沙条件突变及变化趋势的驱动因素,基于水沙关系曲线分析... 为明确淮河中游典型分汊河道水沙特性变化及分水分沙规律,采用累积距平、M-K分析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分汊河道濛洼段1985—2020年来水来沙特性,探讨了水沙条件突变及变化趋势的驱动因素,基于水沙关系曲线分析了水沙协同关系与输沙能力的变化,定量给出了濛洼段各汊分流比和含沙量比。结果表明:王家坝站(总)年径流量总体未呈明显增减趋势,含沙量则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呈减小趋势,在1995年左右发生突变,水库拦沙、农业种植改变下垫面及水土保持措施是含沙量减小的主要驱动因素;来沙系数呈减少趋势,外界影响系数a值逐渐减少,输沙特性拟合系数b值逐渐增大;濛河分流比与本段总来流基本呈正相关,随着流量增加,濛河分流的权重也逐渐升高,6000 m^(3)/s流量级以下分流能力略有萎缩,6000 m^(3)/s流量级可以与淮河干流平分上游来流,各汊点河道的含沙量比值近似等于各河道的水流挟沙力比值。以上结果为淮河中游水沙数值模拟中分汊河道含沙量计算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为淮河中游河道整治采用长距离疏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水沙特征 驱动因素 水沙关系 分水分沙规律 淮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审视——基于政府—市场关系视角的制度阐释
3
作者 张泽 唐子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6,共8页
基于对城市网络建构方法的批判性评述,研究使用上市企业投资数据对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进行审视,发现其在不同的定量方法可以呈现出“钻石结构”或“首都中心辐射”的格局特征,也验证了起源于西方的传统方法在中国城市网络研究中的... 基于对城市网络建构方法的批判性评述,研究使用上市企业投资数据对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进行审视,发现其在不同的定量方法可以呈现出“钻石结构”或“首都中心辐射”的格局特征,也验证了起源于西方的传统方法在中国城市网络研究中的局限。为此,引入基于企业产权结构的政府—市场关系分析框架,初步阐释了中国城市网络背后所蕴含的特定制度语境。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在城市网络视角下同时兼具全球普遍规律和鲜明本土特色,政府和市场的复杂交织作用也是理解中国城市网络演进发育趋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网络 空间格局 政府—市场关系 制度语境 企业产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口-夹河滩段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水沙要素响应关系
4
作者 窦明 曹莹澍 +3 位作者 米庆彬 丁俊祥 王涵 潘登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143,共9页
黄河下游花园口至夹河滩段湿地是黄河廊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演变和退化与黄河独特的水沙情势变动相关。为明确该区段不同类型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量、输沙量和水位等水沙要素变化的响应机制,以黄河下游花园口... 黄河下游花园口至夹河滩段湿地是黄河廊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演变和退化与黄河独特的水沙情势变动相关。为明确该区段不同类型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量、输沙量和水位等水沙要素变化的响应机制,以黄河下游花园口至夹河滩段为研究区,利用1994—2023年12期Landsat卫星影像构建湿地景观数据库,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湿地类型的时空变化、斑块特征和景观结构;并结合花园口水文站的径流量、水位、输沙量等数据,重点揭示湿地不同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与水沙要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1994—2023年花园口站径流量呈上升趋势,输沙量与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②研究区内河流、坑塘、滩涂和荒草等湿地类型的面积整体呈萎缩态势,年均减少5.90 km^(2),湿地向耕地的转化最为显著;③景观水平上,调水调沙政策实施后,湿地景观整体连通性增强,景观丰富度和均匀度有所提升且趋于稳定;④坑塘、滩涂和荒草湿地中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蔓延度指数与花园口站输沙量以及水位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输沙量的相关关系较强。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变化 水沙要素 响应关系 花园口-夹河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污染暴露视角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供需关系的空间格局——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川淼 陈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76-3789,共14页
空气污染暴露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而绿色基础设施(GI)具有减轻空气污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重要的公共资源与增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空气污染暴露视角下的GI供需研究,将人口空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定义为GI需求,GI净化... 空气污染暴露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而绿色基础设施(GI)具有减轻空气污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重要的公共资源与增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空气污染暴露视角下的GI供需研究,将人口空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定义为GI需求,GI净化空气的能力定义为GI供给,使用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获取高分辨率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天津市PM_(2.5)空间分布,使用人口密度、土地覆盖与NDVI数据和Fragstats等软件分别测度GI供给与需求指标。提出供需配适关系划分方法并绘制空间分布,揭示GI供需配适关系的失衡现象。结论如下:(1)PM_(2.5)浓度分布具有时间差异与城乡空间差异,人类活动影响污染浓度;(2)城市建成区GI资源无法满足高暴露风险带来的健康需求,农田、盐场植被类型单一或覆盖不足、景观格局破碎,限制GI供给能力;(3)采暖季污染物浓度升高与地表植被流失加剧GI供需失配,在高密度建成区与乡镇村庄表现为不同的供需矛盾。针对不同供需配适关系类型区域提出差异化优化策略,以期为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健康城市空间治理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暴露 绿色基础设施 供需关系 空间格局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不同膳食模式下膳食炎症指数与妊娠期贫血的关联研究
6
作者 董称仙 邵健将 +7 位作者 姚腾 翟金婵 马娇龙 胡云华 刘文 牛强 李小菊 闫贻忠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74-3683,共10页
背景据WHO估计,孕妇中有37%患有贫血。孕妇贫血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炎症性贫血较常见,且妊娠期机体有慢性低度炎症,饮食质量在此期间极为关键,其关联着炎症水平与妊娠状况,膳食炎症指数(DII)可评估饮食炎症潜力,多种膳食模式也对炎症有... 背景据WHO估计,孕妇中有37%患有贫血。孕妇贫血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炎症性贫血较常见,且妊娠期机体有慢性低度炎症,饮食质量在此期间极为关键,其关联着炎症水平与妊娠状况,膳食炎症指数(DII)可评估饮食炎症潜力,多种膳食模式也对炎症有不同影响。目的利用DII评估孕妇的饮食炎症潜力,并提取个人主要膳食模式,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下DII与妊娠期贫血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定期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检的≥18岁孕妇参与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生活行为习惯、膳食摄入等信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和生活行为信息。使用食物频率问卷(FFQ)收集孕妇饮食信息,计算DII,并根据DII三分位数将孕妇分成:最低三分位(T1)组、第二三分位(T2)组、最高三分位(T3)组。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食物组,并提取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II及膳食模式与妊娠期贫血的发病风险,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分析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共纳入653名孕妇,孕妇的DII为-4.87~3.37,平均值为(0.36±1.94),其中T1组217例,T2组218例,T3组218例。172名(26.3%)孕妇被诊断为妊娠期贫血,其DII为(0.64±1.95)。研究共提取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多样性、鱼虾豆类、牛奶蛋类及加工食品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DII与妊娠期贫血发病风险之间呈正相关(OR=1.21,95%CI=1.05~1.39,P<0.05);总体孕妇中,T3组妊娠期贫血发病风险是T1组的3.05倍(95%CI=1.62~5.75,P<0.05);在以牛奶蛋类和加工食品模式为特征的孕妇中,T3组妊娠期贫血发病风险分别是T1组的7.69倍(95%CI=1.67~35.45,P<0.05)和5.17倍(95%CI=1.29~20.63,P<0.05)。RCS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当DII>0.7,膳食炎症会增加妊娠期贫血的发病风险。结论饮食的炎症倾向与妊娠期贫血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尤其是在以牛奶蛋类和加工食品为特征的孕妇中。因此,应当减少摄入促炎食品,注重均衡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贫血 膳食炎症指数 膳食模式 剂量-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吊罗低地雨林公顷级样地乔木树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
7
作者 张柠 袁浪兴 +4 位作者 纪克鹏 王欣 庞通 兰国玉 魏亚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2-615,共14页
低地雨林群落是我国热带地区森林类型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入探究海南岛低地雨林乔木树种的多样性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海南低地雨林的生态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在海南吊罗山低地雨林所建立的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树... 低地雨林群落是我国热带地区森林类型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入探究海南岛低地雨林乔木树种的多样性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海南低地雨林的生态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在海南吊罗山低地雨林所建立的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树种清查数据,对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特征、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1)1 hm^(2)动态监测样地内胸径大于3 cm乔木2074株,共计152种,隶属于106属、43科。(2)优势乔木树种(个体数量大于60),主要为山蒲桃(198株),岭南山竹子(142株),木荷(114株),光叶巴豆(113株)等;稀有种(1株)为50种,占总种数的32.89%。(3)7个优势树种种群的径阶分布为倒“J”型,表明其种群幼龄个体数量较多,种群更新容易,种群正处于增长阶段,未来有较好的发展趋势。(4)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多样性,琼榄和阴香呈现随机分布的特点,然而光叶巴豆以集群分布为主,其他优势种主要呈现为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相结合的模式。(5)8个优势种总体上负相关种对和无关联种对多于正相关种对。在0-20 m的尺度上琼榄与多个树种均无显著相关性,而山蒲桃与光叶巴豆及海南锥在该尺度内表现为负相关。基于公顷级样地树种清查结果,海南吊罗山低地雨林群落处于不稳定阶段,种间竞争激烈,排斥竞争较强,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将频繁更替,为保护海南低地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管理的决策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低地雨林 树种多样性 种间关系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城镇化和乡村发展的地域差异与协同类型
8
作者 印静 王婧 李裕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2-931,共20页
县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全面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研究基于2020年全国2355个县的截面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首先在全国尺度解析城镇化和乡村发展与协同类型的地域分异,探究长江、黄河流... 县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全面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研究基于2020年全国2355个县的截面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首先在全国尺度解析城镇化和乡村发展与协同类型的地域分异,探究长江、黄河流域的差异特征,并系统识别影响不同协同类型区发生概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全国城乡发展呈现“东北、西南低,东南、西北局部高”的特征,其中,长江流域自上游向下游梯度递增,黄河流域则呈北高南低、入海口高的格局;②高水平协同(40.3%)与主要城市群辐射区高度契合,低水平协同(48.3%)集中于原集中连片特困区、城低乡高型失调(5.5%)多邻近高水平协同县,城高乡低型失调(5.9%)无显著集聚特征;③协同分异受“人-地-业”三维机制驱动,地形约束加剧失衡而交通优势缓解失调风险,产业升级抑制低水平协同但改善城高乡低型失调作用有限,政府投入与人力资本结构矛盾制约发展;④推进路径需分类分区施策,高水平协同区强化辐射创新,低水平协同区推动产业生态化,失调区着力承接产业转移或破除要素壁垒,长江流域宜重点突破上游特困区、赣南山区与皖北农区低水平协同问题,黄河流域应优先提升兰州-西宁、关中、中原城市群功能以破解全域低水平协同与城高乡低型失调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乡村发展 空间格局 城乡关系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下的社会关系变迁:从个体到群体
9
作者 陈玥桦 高晓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20,共10页
脑机接口技术驱动的社会关系安全生态系统是涵盖安全状态、安全态势与安全能力的复合型多层次架构,其演进逻辑呈现复杂性、动态性与情境性特征。基于跨学科理论框架,系统剖析该技术对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塑机制:(1)个体层面,通过神经可塑... 脑机接口技术驱动的社会关系安全生态系统是涵盖安全状态、安全态势与安全能力的复合型多层次架构,其演进逻辑呈现复杂性、动态性与情境性特征。基于跨学科理论框架,系统剖析该技术对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塑机制:(1)个体层面,通过神经可塑性调节重构自我认知架构,借助情感神经同步机制革新人际交互模式,依托虚拟社交场景催生行为规范迭代;(2)群体层面,构建神经信息驱动的分布式协作范式,形成基于认知共鸣的社群连接机制,引发技术能力主导的社会分层重构。提出通过完善神经信息伦理审查机制、强化技术应用分级监管、建立社会公平补偿制度、推进公众参与式治理,建构“伦理规制—技术治理—社会协同”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实现技术创新与社会关系演进的动态平衡。本研究为理解智能技术时代社会关系重构规律提供理论框架,为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社会生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技术 社会关系变迁 个体行为模式 群体协作网络 技术价值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依赖关系如何影响在线知识社区人机协作模式——基于机器行为学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左敏 裘江南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2-608,共17页
在线知识社区(online knowledge community,OKC)引入机器人实现人机智能增强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类和机器人正在执行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协调团队工作的人机协作模式。首先,本文从机器行为学视角,使用流程挖掘方法对人机协作模式进行... 在线知识社区(online knowledge community,OKC)引入机器人实现人机智能增强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类和机器人正在执行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协调团队工作的人机协作模式。首先,本文从机器行为学视角,使用流程挖掘方法对人机协作模式进行识别并细分为自动化辅助和增强辅助两类;其次,根据协调理论分析流型、整合型和共享型三种基本任务依赖关系对两类人机协作模式的影响,以及任务类型的调节效应。典型人机协作知识生产社区Wikipedia词条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人类的增强辅助协作模式对三种任务依赖关系导致的人机团队协调问题具有很好的管理效果,而机器人独立执行的自动化辅助协作模式发挥的作用有限,并且上述影响关系会随着任务类型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拓展了机器行为学和协调理论在OKC人机协作知识生产中的应用,丰富了人机协作模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为OKC平台人机协作流程管理和任务设计提供了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作模式 任务依赖关系 任务类型 在线知识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空间组合格局及类型划分
11
作者 吴佳倚 储建国 曾寰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2-895,共14页
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作为区域文旅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刻画其空间组合格局及状态,对于促进二者的要素整合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旅游资源组合理论,以黄河流域的5类国家级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景观空间关联指... 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作为区域文旅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刻画其空间组合格局及状态,对于促进二者的要素整合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旅游资源组合理论,以黄河流域的5类国家级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景观空间关联指数和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系统解析景村空间关联特征并构建分类体系。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特色乡村呈“一核两翼”式空间分异格局,即以山西为核心,鲁豫复合集聚区与青海单一集聚区为两翼,A级景区空间分布呈“多点开花,东西连贯”式特征,形成以山东、河南、陕西为核心的三级递进结构;②黄河流域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整体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且不同类型乡村与景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联强度存在差异;③流域景村资源组合丰度以中高度负向错位为主,组合潜力则表现出“低潜力区互动不足,高潜力区匹配失衡”的特征。基于景村资源丰度与潜力适配性,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优化区、协同提升区与资源整合区4类景村组合类型,并明确其协同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特色乡村 景村协同 空间关系 组合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名学视野下滇池流域聚落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
12
作者 王迎澳 胡维建 +1 位作者 彭文 杨宇亮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9,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地名语义与空间属性框架,分析滇池流域聚落的空间格局,揭示“人水关系”驱动下的聚落形成机制。【方法】以1 332个历史聚落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地名学语言分析法构建“自然-人文”二分语义分析框架,结合核密度等空间格... 【目的】通过构建地名语义与空间属性框架,分析滇池流域聚落的空间格局,揭示“人水关系”驱动下的聚落形成机制。【方法】以1 332个历史聚落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地名学语言分析法构建“自然-人文”二分语义分析框架,结合核密度等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与地理探测器等空间机制分析方法,定量解析聚落空间异质性。【结果】1)滇池流域整体及各类地名的聚落皆为集聚型分布;聚落分布呈现双中心结构。2)海拔与河网密度的交互效应是主导滇池流域聚落格局演化的关键因素。【结论】滇池流域聚落分布的双中心结构,揭示了“水退人进”趋势下人居活动重心的转移过程。人水关系贯穿了聚落格局的演化过程:短时尺度下,海拔与河网密度的互嵌作用显著影响13世纪(元代)以后的聚落空间格局;长时尺度下,从“水文约束”到“人水互动”的双重线索,印证了人水关系的阶段性转变。地名学的时空解码功能有效衔接宏观格局与微观机制,其多源异构数据的解析能力为流域人居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水关系 地名学 聚落格局 演化机制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与中和之情的碰撞——《诗品》评陆机“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探析
13
作者 刘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7,共9页
锺嵘《诗品》评价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一句历来受到学界争议。在六朝语境中,“绮错”及其类似的文论话语为褒义词。它与陆机《文赋》“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一段存在互文性,呈现出“尚规矩”与“不贵绮错”的轻重... 锺嵘《诗品》评价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一句历来受到学界争议。在六朝语境中,“绮错”及其类似的文论话语为褒义词。它与陆机《文赋》“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一段存在互文性,呈现出“尚规矩”与“不贵绮错”的轻重殊别关系。陆机崇尚自然物感、后天才学之间的中和之情。立足于五言诗抒情言志、自然英旨的立场,锺嵘更多肯定陆诗切近其五言诗审美理想的一面,而稍贬抑陆诗注重规矩、学问的另一面。锺嵘强调陆诗规矩之绮错,不同于唐代元兢所言物色之绮错。唐初的诗风转变也反映出深绮与浅绮之间的话语张力。回溯话语来源与接受语境,《诗品》对陆机诗歌的评价获得了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绮错 陆机 中和 《诗品》 情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变与耦合协调关系
14
作者 苏子豪 邹伟 +1 位作者 范树平 肖逸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关乎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实现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的高质量提升与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关乎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实现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的高质量提升与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合熵值法与TOPSIS模型完成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测度,分析综合效益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子系统效益的变化情况。并针对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以及子系统效益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采用空间自相关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1)2011—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表现出“南高-北低,中心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经济、社会效益提升幅度不同且地域差异性突出,多数地区的生态效益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起伏。2)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呈现负的空间自相关,趋异集聚显著。3)子系统效益耦合协调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以合肥市为中心,芜湖市、阜阳市为副中心,耦合协调度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格局。安徽省限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因素以复合因素的影响为主,2020年受复合因素影响的地级市高达14个。[结论]基于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完成土地资源的针对性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间的联动协同布局,是今后全面提升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和成为高质量发展强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土地利用效益 时空格局演变 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耦合协调关系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关系融合的科学—技术—产业关联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佳 钟永恒 +4 位作者 何晓东 李贞贞 赵展一 王辉 宋姗姗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81,共15页
[目的/意义]基于多元关系挖掘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关联模式,对揭示技术关联的科学基础和产业方向,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利用LDA模型与人工判断方法识别出论文、专利、产品主题,基于论文与专利主题的引... [目的/意义]基于多元关系挖掘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关联模式,对揭示技术关联的科学基础和产业方向,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利用LDA模型与人工判断方法识别出论文、专利、产品主题,基于论文与专利主题的引用关系、主体关系、内容关系构建科学关联度指标,基于专利与产品主题的交叉关系构建产业关联度指标;然后,基于科学关联度和产业关联度二元维度识别各技术主题的科学—技术—产业关联模式;最后,选择量子通信技术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主题关联模式包括S模式、S-T模式、T-I模式、S-T-I模式。随着时间推移,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互动逐步加深;量子通信技术遵循“材料研究—应用模块—应用核心技术—应用系统”的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关联度 产业关联度 多元关系 技术关联 关联模式 量子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观视角下海洋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国际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世福 练东鑫 +1 位作者 龙海燕 刘铮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海洋观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海洋的总体认识,随着海洋科技与国际关系发展而持续演变,为厘清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城市的差异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基于文献综述与类型归纳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关注海洋观变迁下全球典型海洋城市发展的空... 海洋观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海洋的总体认识,随着海洋科技与国际关系发展而持续演变,为厘清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城市的差异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基于文献综述与类型归纳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关注海洋观变迁下全球典型海洋城市发展的空间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在殖民、后殖民、全球化海洋观演变过程中,海洋城市职能从早期的贸易型逐渐转变为产业型与服务型,其战略属性主要体现为在全球、区域与国家多维空间尺度下的连通性、撬动性与支撑性。应充分发挥海洋城市战略属性,面向世界级海洋城市群开展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 海洋城市 空间模式 港城关系 海洋治理 海洋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村庄开发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异及耦合关系研究
17
作者 张晓瑞 周佳涵 +1 位作者 李杰铭 顾天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1,共9页
综合应用村庄开发强度、景观格局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安徽省村庄开发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特点、空间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省村庄开发强度呈现皖北>皖中皖南,村庄景观格局破碎度呈现皖中>皖北... 综合应用村庄开发强度、景观格局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安徽省村庄开发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特点、空间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省村庄开发强度呈现皖北>皖中皖南,村庄景观格局破碎度呈现皖中>皖北>皖南,村庄开发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二者空间耦合关系上,皖北没有明显主导类型,皖中以低-高和低-低聚类为主,皖南以低-高聚类为主;村庄开发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异受自然地理、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多重因素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可为村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村庄规划编制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开发强度 景观格局 空间分异 耦合关系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北盘江流域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性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钱方艳 兰安军 +3 位作者 范泽孟 朱娜 陶倩 邹永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研究北盘江流域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揭示其空间格局,基于遥感数据及统计资料,构建北盘江流域乡镇单元的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性的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及耦合特征进行综合... 为研究北盘江流域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揭示其空间格局,基于遥感数据及统计资料,构建北盘江流域乡镇单元的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性的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及耦合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度贫困以上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40.54%,贫困程度较重的乡镇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中部及六盘水一带的西北部地区,有一定聚集性。2)生态脆弱性等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由东至西生态脆弱程度愈加严重。中度以上脆弱性的乡镇仅占全部乡镇的30.41%,生态脆弱程度处于偏低水平,各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集中性。3)耦合协调类型占全部乡镇的83.24%,处于优良的耦合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差异类型分布连片且集中,失调差异类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研究可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提供一定理论支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贫困 生态脆弱性 空间格局 耦合关系 北盘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感知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新思路与实施框架 被引量:2
19
作者 申佳可 李烨 王云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69,共7页
传统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的手段依赖于静态量化分析,忽略人类主体的动态作用及其主观认知,导致在实践中忽视了不同地域、文化和人群赋予景观的特定人文与社会属性。引入生态感知理论,并构建针对地方性特质、价值与需求分析的复合性生态感... 传统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的手段依赖于静态量化分析,忽略人类主体的动态作用及其主观认知,导致在实践中忽视了不同地域、文化和人群赋予景观的特定人文与社会属性。引入生态感知理论,并构建针对地方性特质、价值与需求分析的复合性生态感知指标体系,旨在将人类主观认知与客观分析相结合,将对景观静态格局与时空动态过程的评估相融合,将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人类需求的满足相并重,并基于对景观的整体认知构建具有地域人文社会属性的景观生态格局。生态感知过程包括4个模块:直观感受与要素识别、信息理解与特征认知、价值融入与景观评估、需求匹配与优先级识别。这些模块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与人类感官感知的结合,实现对景观空间多维度、动态性的综合评估。基于生态感知方法,为十堰市构建了“三极、两带、两片、两心、多点、多廊”的景观生态结构与网络格局,该格局体系不仅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还充分反映了区域人地关系和人地共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感知 景观生态格局 主客观结合 人地关系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孝媛 叶长盛 +2 位作者 胡海平 肖蔚 刘金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8-308,共11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土地利用高质量转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该研究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等方法...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土地利用高质量转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该研究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等方法,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水平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功能指数从0.20上升到0.55,持续优化提升,但总体上处于中低水平,土地利用功能水平表现为阶段性的变化特征;土地利用功能指数逐渐呈现出中西高、东部低的空间格局。2)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及生产-生活功能的协调度指数持续上升,其余耦合度及协调度指数均呈波动发展的趋势,耦合协调度指数呈现中部和西南部高、东北和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以低质量转型为主,平均占比约为50%,功能转型质量有所提升,中西部区县的土地利用功能转型质量要明显优于北部和东部区县。3)不同影响因子的驱动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人口密度和城镇化水平的正向驱动作用持续增强,二三产业占比的负向驱动作用增强,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力趋于减弱。应根据各区县土地利用功能的转型阶段,实行差别化的发展政策,补齐区县发展短板,提升功能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区域用地效率,促进土地利用多功能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功能转型 时空格局 耦合协调关系 驱动机制 环鄱阳湖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