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循环”视域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1
作者 王丽 张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45-51,共7页
基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分别建立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双循环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广东省2018-2022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高职教育和经济双循环的耦合协调特征,再利用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地区差异。... 基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分别建立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双循环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广东省2018-2022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高职教育和经济双循环的耦合协调特征,再利用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地区差异。研究表明:省份特征上,广东省高职教育与经济双循环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仍较低;地区特征上,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大小、变化速度和耦合协调模式存在不均衡性;城市特征上,同一地区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关系也存在差异性,尤其是珠三角内部各城市的耦合协调度不均匀现象较为严重。为更好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打造广东省高职教育标杆,辐射带动其他城市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构建高职教育与经济双循环互促共进格局,推动高职教育与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精准制定耦合协调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高职教育 耦合协调 Dagum基尼系数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2
作者 蔡文伯 周子晴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看对高等教育要素、能力和功能等...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看对高等教育要素、能力和功能等三个维度的影响依次减弱;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积极影响,对中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数字经济对本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但对邻近地区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强化数字化战略布局,促进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产业深度合作;通过打造合作示范区、制定地区发展规划、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发挥东部地区优势,增强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门槛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与机制--基于规模、结构、质量协同视角
3
作者 赵庆年 刘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引入系统理论,构建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要素协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预设,并采用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同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同对地区... 引入系统理论,构建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要素协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预设,并采用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同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同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区域异质样态;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存在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产出、人力资本积累和消费水平提升四类机制;省际之间在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竞争关系”。研究结论能够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系统要素 经济增长 要素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竞合逻辑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王丹 吴立保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决条件,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本研究依托竞合理论,针对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固化、合作联动不足和分类目标建设失衡、合作理念和行动不足等问题,提出竞合视角下省... 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决条件,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本研究依托竞合理论,针对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固化、合作联动不足和分类目标建设失衡、合作理念和行动不足等问题,提出竞合视角下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多主体竞合生态关系,建立互涉共生的省域高校分类发展主体,形成互补嵌入的结构化竞合和评价机制,分类引领确立互为目标的价值旨归以突破传统分类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和组织惯习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高等教育 分类发展 竞合理论 生态关系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院关系视角下的大学内部经费配置逻辑研究
5
作者 许超 朱沛沛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4,160,共12页
校院关系视角下,大学内部经费包括保障性经费和竞争性经费,其配置可以分为决策效率、组织公平和战略导向三种管理目标导向下的模式。本文在理论上探究大学内部经费配置的逻辑,并利用216名大学中层管理者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 校院关系视角下,大学内部经费包括保障性经费和竞争性经费,其配置可以分为决策效率、组织公平和战略导向三种管理目标导向下的模式。本文在理论上探究大学内部经费配置的逻辑,并利用216名大学中层管理者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保障性经费配置受决策效率的正向影响,但不受组织公平和战略导向的直接影响;竞争性经费配置受决策效率、组织公平和战略导向的正向影响。对此,本文建议:推动理念更新,拓展大学内部经费配置多重路径;争取政策支持,优化保障性经费配置调节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促进决策效率和组织公平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校院关系 大学内部经费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化研究
6
作者 张凌 吴梦圆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0,共9页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引入时间变量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引入时间变量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经历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跨越,但高质量协调发展还远未实现;在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辐射整体格局和东部地区不断向中西部及东北三省扩展延伸区际格局;全国耦合协调度总体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空间关联逐渐由“极化效应”转变为“扩散效应”。基于此,提出提升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政策建议,为二者融合提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被引量:7
7
作者 关莉莉 焦红强 朱佳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1-60,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拓展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揭示了区别于传统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新动能,体现出“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本科教育目标具有耦合关系,职业本科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创新资源、产业升级动能、技术迭代支撑、人才... 新质生产力拓展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揭示了区别于传统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新动能,体现出“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本科教育目标具有耦合关系,职业本科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创新资源、产业升级动能、技术迭代支撑、人才资源跃升。职业本科院校应围绕国家人才战略凝练职业本科办学理念,围绕新兴产业、颠覆性产业布局专业体系,围绕前沿科技企业开展科教融汇,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拓展人才跃升通道,围绕数字技术培育新质教育力,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中,找准目标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 职业本科 高职教育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的机理、评价与启示 被引量:22
8
作者 石伟平 范栖银 黄松洁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8,共13页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通过宏观产教融合、中观校企合作和微观工学结合的嵌套,形成三位一体的耦合。基于2011—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空间关联分析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通过宏观产教融合、中观校企合作和微观工学结合的嵌套,形成三位一体的耦合。基于2011—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空间关联分析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空间集聚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与省际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较高的省份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收缩的“漏斗形”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的整体表征为全局空间正相关,局部主要为高-高集聚,集聚区的演变反映出省际协调与博弈;政府支持程度对本地的影响为正,对邻地的影响为负,政府干预力度对本地和邻地的影响为负,市场化水平对本地和邻地的影响为正。为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应当把握好系统逻辑、空间逻辑与主体逻辑,持续深化两系统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及空间集聚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金岭 海颖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7,共9页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也是加快释放人才质量红利、推动我国经济转向人才创新驱动的动力保障。通过实证分析对2010—2020年31个省份四系统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也是加快释放人才质量红利、推动我国经济转向人才创新驱动的动力保障。通过实证分析对2010—2020年31个省份四系统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全国与各省份高等教育、科技、人力与经济等四系统发展水平整体上升,其中,经济增幅最大,人力资本增幅最小,高等教育受扩招影响提升缓慢,科技创新整体上涨但波动剧烈。在观测期内,全国四系统耦合呈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发展态势,并呈东部高-高集聚与西部低-低集聚的空间分异特征。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与浙江耦合等级和等级提升均高居全国前列,马太效应突出。截至2020年,中西部各省份均处于“勉强协调及以下”水平,其中,17个省份四系统耦合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应坚持系统观念,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加快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激活中西部人口质量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耦合发展的困局及“双适应”进路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恬恬 杨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4,共11页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昭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纪元。如何以数字经济新动能为契机,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升级至关重要。本文...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昭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纪元。如何以数字经济新动能为契机,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升级至关重要。本文在数字鸿沟、人才结构布局、技术追赶与跨越方面研判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耦合发展的困局;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以及强国建设时代背景下,洞悉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耦合逻辑;继而从数字化“新基建”“教育专业改进共同体”、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提出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双适应”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经济 耦合系统 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区域创新能力与数字经济发展 被引量:31
11
作者 孙俊华 万洋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52,共13页
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定位和资源配置,并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高等教育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 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定位和资源配置,并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高等教育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是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正向影响效应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然稳健;区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驱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有效机制;高等教育对数字经济的贡献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未来我国应彰显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高校力量,通过探索数字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差异化产学研融合策略以及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等举措,加快构建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经济 创新能力 熊彼特创新理论 中介机制模型 工具变量法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现实向度与伦理限度 被引量:19
12
作者 温军英 王伟宜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4,I0006,I0007,共15页
为回应数智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教育哲学观的视角追问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明确社会需求导向的教育价值论和知识观驱动的教育认识论,并从不确定性知识观中的智慧知识引发对数智化高等教育教与学的辩证思考。数智赋能高等教... 为回应数智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教育哲学观的视角追问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明确社会需求导向的教育价值论和知识观驱动的教育认识论,并从不确定性知识观中的智慧知识引发对数智化高等教育教与学的辩证思考。数智赋能高等教育的现实向度中,教学模式从二元统一转为多元协同,具体表现为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化教学决策、基于具身认知的情境化教学空间、基于高阶思维的创生性教学设计;学习范式从集中被动走向自主个性,其特征包括基于智适应的个性化学习形态、基于认知负荷的多元化学习路径、基于自监督的“高意识”学习策略。描述数智赋能高等教育的教与学新生态,阐明教学模式与学习范式的变革特征及其内在机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可能产生的师生关系伦理、算法决策伦理和信息安全伦理,为此应坚守“人师”独有价值、提升算法决策可解释性和坚决弥合信息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高等教育 教育模式 教学设计 学习范式 师生关系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大事”:城市群空间集聚与区域高等教育溢出效应——来自我国“两横三纵”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浚锋 李雨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4,共14页
国家顶层设计下“两横三纵”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将重塑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以极点带动区域发展“从集聚中走向均衡”,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结合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有关区域经济活动及要素流动的理论基础,从空间集聚视角出发... 国家顶层设计下“两横三纵”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将重塑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以极点带动区域发展“从集聚中走向均衡”,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结合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有关区域经济活动及要素流动的理论基础,从空间集聚视角出发,使用2006—2020年“两横三纵”城市群内19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范式,运用设置经济距离、人口密度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来表征与衡量城市群高等教育集聚程度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经济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群内经济发展水平或人口密度接近的城市,通常有着相似的高等教育发展需求,使空间经济相邻、人口密度接近的城市群围绕高等教育规模水平形成空间集聚,由此产生的空间外溢效应带动了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区域发展“从集聚中走向均衡”。展望未来,各级政府应打破原来的以行政区划配置资源的区域发展模式,在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过程中探索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高等教育 集聚经济 空间外部性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与中国经济空间不平等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梦洁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8,共16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因子法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和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对空间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具有降低空间不平等的总效应,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具有提升空间不平等的总效应。数字经济...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因子法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和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对空间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具有降低空间不平等的总效应,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具有提升空间不平等的总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间接效应降低空间不平等水平,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提高空间不平等水平,兼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且数字经济还具有削弱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水平进而降低空间不平等水平的中介效应机制。将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分解为高等教育的规模不充分发展、公平不充分发展和质量不充分发展,并采用共同因子法处理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 空间不平等 共同因子法 区域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庆菊 刘志伟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3,共5页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能够促进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企业发展、就业保障、城乡协同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培训、...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能够促进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企业发展、就业保障、城乡协同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有着紧密联系。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教供给和市场需求、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存在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高职教育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协同、共赢、创新、平衡的理念来实现。一方面,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增强政策执行力、鼓励企业参与等举措发展区域经济;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优化专业结构、建强师资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办学层次等,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融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融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大模型写作辅助能力测评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珺瑶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89,96,共9页
大规模语言模型引发了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层变革。研究基于人-技关系理论,聚焦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辅助场景,构建包含知识、逻辑和应用能力三大维度15项任务的能力框架,及包含2,990道题项的测试数据集,以ChatGPT、Qwen-72B-Cha... 大规模语言模型引发了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层变革。研究基于人-技关系理论,聚焦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辅助场景,构建包含知识、逻辑和应用能力三大维度15项任务的能力框架,及包含2,990道题项的测试数据集,以ChatGPT、Qwen-72B-Chat和Qwen-14B-Chat为样本模型进行写作辅助能力测评。研究发现:大模型在人文社会学科学位论文写作辅助场景下表现出较好的知识型能力与应用型能力,逻辑型能力也存在较强的发展潜力,Qwen-72B-Chat在高等教育与科研垂类表现较好。研究针对大模型在科研方法、社会关系和因果关系三方面的不足,探索了有效的补充指令改进策略,从学习者、研发者、管理者和研究者视角提出了建议,以科学规范与指引学生的技术行为,推动高等教育与科研垂类大模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位论文 写作辅助能力 大模型测评 人-技关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发展
17
作者 张青根 徐汇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7,共10页
运用平衡推算法测算我国30个省份2000—2021年绿色GDP水平,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集聚趋同分布且随着时间推移整体变化不大;整... 运用平衡推算法测算我国30个省份2000—2021年绿色GDP水平,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集聚趋同分布且随着时间推移整体变化不大;整体而言,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发展均有显著促进效应,而技术创新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产生显著推动作用;在东部区域内,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正向影响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发展,但上述空间效应在中西部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体层面和东部区域,技术创新在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绿色经济发展之间发挥了非完全中介效应,但在中西部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均不存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绿色经济 空间效应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6
18
作者 迟景明 何晓芳 +2 位作者 程文 朱艳 李霞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要遵循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1998-2007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引发了高等教育深刻的变革。研究以199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变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要遵循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1998-2007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引发了高等教育深刻的变革。研究以199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为对象,分别选取反映高等教育结构的6个指标、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8个指标,在对199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的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寻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明晰二者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199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不断扩充的大趋势中,各层次高等教育表现出不同的扩充幅度和发展态势;经济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演变具有显著影响作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变化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层次结构 经济发展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0
19
作者 潘懋元 余小波 +1 位作者 蒋家琼 李震声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共4页
2019年11月30日,《大学教育科学》编辑部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的主题对潘懋元先生进行了专访。潘先生认为,该《意见》的颁发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 2019年11月30日,《大学教育科学》编辑部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的主题对潘懋元先生进行了专访。潘先生认为,该《意见》的颁发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着脱离实际和中国国情等问题。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科研,应该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使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拥有更大话语权。潘先生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必须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学术品格,办出特色,注重办刊质量和水平。潘先生寄语年轻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学 教育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要素中的高等教育投资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冲 刘剑峰 周荷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6-219,共4页
高等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的观点已经被社会承认.通过对1990~2000年我国对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投资,利用生产函数表示的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资本仍然起着主要作用,高等教... 高等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的观点已经被社会承认.通过对1990~2000年我国对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投资,利用生产函数表示的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资本仍然起着主要作用,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这与我国在2000年以前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过少密切相关,说明我国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与高等教育大扩招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投资 生产性投资 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要素 教育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