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egies of Huaian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1
作者 Hong T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0-304,共5页
Tourism industry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as well as the appearance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It's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and tourism quality and promote region... Tourism industry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as well as the appearance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It's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and tourism quality and promote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effect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resources,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regional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of Huaian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n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The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constr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route design,brand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优化 区域旅游 一体化 发展对策 淮安 管理体制创新 资源整合 核心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进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崔榕 田晓梦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旅游业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民族地区旅游业要真... 旅游业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民族地区旅游业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包括:如何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为破解这些难题,民族地区旅游业应当着重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挖掘、中华文化符号运用以及中华文化共同性话语提炼等方面的工作,进而实现以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旅游业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逻辑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机制及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兆峰 邹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0,共13页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产业驱动力,已成为提升旅游产业效率的关键力量,对中国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效率,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产业驱动力,已成为提升旅游产业效率的关键力量,对中国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效率,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旅游产业效率提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旅游业密集度和旅游产业结构在数字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本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自身旅游产业效率,对邻近省份旅游产业效率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产业效率 影响机制 调节效应 区域分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纠纷的多维时空格局及区域差异
4
作者 王宁 翁钢民 +1 位作者 张鹏飞 程浩然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68,共28页
“良法善治”是维护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依法依规塑造旅游市场法治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积极化解旅游矛盾纠纷,切实解决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痛点和难点,对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旅游服务需求以及旅游司法... “良法善治”是维护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依法依规塑造旅游市场法治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积极化解旅游矛盾纠纷,切实解决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痛点和难点,对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旅游服务需求以及旅游司法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旅游纠纷季节指数、空间分析、Dagum基尼系数等多学科研究方法,揭示了旅游纠纷的机理逻辑与演绎过程,并从“地理空间”和“时序更替”视角刻画了我国2013—2022年各类旅游纠纷的时空分异特征、区间差距和动态演替规律。结果表明:(1)旅游纠纷的机理逻辑与演绎过程错综复杂。引致旅游纠纷产生的驱动因素不断叠加,旅游市场秩序与法治监管遭受压力,市场状态紊乱,引发旅游诉讼纠纷等负面影响;而后,调节措施积极响应,由此构成旅游纠纷的闭环机理逻辑。旅游纠纷呈现“孕育-增长”“爆发-增长”“爆发-抑制”“孕育-抑制”4种演绎状态。(2)旅游纠纷具有明显的年际、季度变化特征,2016—2020年为纠纷的高发时期,第三、四季度为纠纷的频发季度;不同类型旅游纠纷的年际、季度变化态势各具差异。(3)基于全国视角,旅游纠纷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冷热点格局鲜明,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纠纷重心呈小幅度“南北交替”转移态势;不同类型旅游纠纷的空间分异、关联、演替特征具有差异性。(4)基于区域尺度,旅游纠纷的地区差异显著,存在空间非均衡性、区域失调、极化分布等特征,区域间差异为地区差异的主要贡献来源,不同类型旅游纠纷的地区差异具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纠纷 时空格局 地区差异 空间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5
作者 张宇飞 郑瑞涵 王子朴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26,361,共20页
基于涌现理论分析框架,采用CRITIC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动态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从... 基于涌现理论分析框架,采用CRITIC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动态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从时间维度看,3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各产业发展阶段可分为增长期、削弱期与回升期。(2)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递升态势,经历了“平缓发展-加速前进-洪峰回落”3个阶段;从空间维度看,体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弱东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格局,在西南地区出现“高-低”异常集聚区。(3)从驱动因素的空间关联作用来看,社会消费潜力、资本投入水平、地区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对本省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省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支出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对本省产生轻微抑制作用,对邻省则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从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作用来看,6大驱动因素对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作用程度和方向上均存在时空差异。据此提出建议:发挥体育产业核心优势,扩大融合规模效应;制定差异发展策略,形成区域联动机制;创新要素配置体系,激活梯度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文旅 产业融合 涌现理论 区域演化特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辽宁十四城文旅图标设计研究
6
作者 班宁秋 王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19-532,共14页
目的探讨基于地域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辽宁十四城文旅图标设计转译、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通过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旅图标并转译成文创产品,实现地域文化的转译和传播,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辽宁城... 目的探讨基于地域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辽宁十四城文旅图标设计转译、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通过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旅图标并转译成文创产品,实现地域文化的转译和传播,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辽宁城市文化名片。方法深入研究辽宁地域文化,分析其形成、特征,阐述文化认同理论,运用文化认同结构和设计三层次理论,将辽宁地域文化元素转译为文旅图标设计要素,结合辽宁十四城的文旅图标设计实践进行阐述。结果明确地域文化认同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构建辽宁地域文化转译框架,实现文化元素与产品要素的有效转译,14个文旅图标形象设计重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有助于扩大地域文化的传播范围。结论在地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对辽宁十四城自我、物质、精神层面的典型元素进行设计转译,设计出极具辽宁特色的地方性东北文旅图标,在丰富设计手法的同时,拓宽了辽宁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认同 辽宁十四城 文旅图标 文创产品 设计转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西北地区旅游城市韧性成长性研究
7
作者 杨秀平 秦雨露 彭思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旅游城市韧性是应对不确定性风险与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文在界定旅游城市韧性内涵的基础上,探究西北地区旅游城市韧性成长性,借助Vensim软件构建西北地区旅游城市韧性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西...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旅游城市韧性是应对不确定性风险与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文在界定旅游城市韧性内涵的基础上,探究西北地区旅游城市韧性成长性,借助Vensim软件构建西北地区旅游城市韧性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西北五省域旅游城市韧性发展的敏感因子,调节敏感因子进行多情景分析,得出不同情景下西北地区旅游城市韧性发展水平;对多情景下西北地区旅游城市韧性进行适应性循环阶段识别以及空间演化特征、变化趋势、区域差异和障碍因素分析,据此提出相关对策。结果表明:(1)4种情景下西北五省域旅游城市韧性均呈波动增长趋势,且协调发展情景下旅游城市韧性最高;(2)2005—2030年西北五省域依次经历利用、保存、释放和重组4个阶段,形成一个适应性循环,且不同情景下各省域在相同年份所处阶段存在差异;(3)协调发展情景下旅游城市韧性发展最优,且“核心”结构特征鲜明,形成以陕西为核心的空间格局;(4)2005—2030年4种情景下西北地区旅游城市韧性变异系数整体呈先降后升的波动增长趋势,且协调发展情景下区域差异更明显;(5)4种情景下西北地区旅游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呈“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南北空间分异明显,东西空间分异渐趋平稳;(6)不同和相同情景下西北地区旅游城市韧性的障碍因素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韧性 多情景分析 区域差异分析 趋势分析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
8
作者 王兆峰 彭雯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共21页
科学研判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作用机理及内在影响,是释放数字经济价值、提升旅游生产力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126个地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Topsis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DEA模... 科学研判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作用机理及内在影响,是释放数字经济价值、提升旅游生产力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126个地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Topsis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DEA模型测定旅游产业效率,继而刻画两者的时空演进特征,揭示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稳健增长态势,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集聚特征。(2)旅游产业效率呈平稳上升趋向,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3)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表现为“中部>西部>东部”,能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科技创新提升旅游产业效率,且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单一门槛效应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门槛效应。未来,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红利,须深化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城市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产业效率 门槛效应 区域异质性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非遗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
9
作者 刘旭玲 王菲 +3 位作者 郭智溶 刘佳婕 申诗晨 杨明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1,共9页
为探究非遗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新疆14个地州市非遗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时空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时间方面,新疆整体非遗文化资源... 为探究非遗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新疆14个地州市非遗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时空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时间方面,新疆整体非遗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度历经恶性耦合和拮抗耦合2个阶段,耦合协调发展历经低、中、高3个阶段;②空间方面,新疆非遗文化资源和旅游景区具备相似的空间偏移和空间集聚特征.各地州市整体耦合度分为拮抗耦合和恶性耦合2个阶段,耦合协调发展亦分为低、中、高3个阶段.大多数地州市耦合度水平较高,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克拉玛依市的耦合水平较低,处于恶性耦合阶段.同时,多数研究区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少部分地区处于低度和高度耦合协调发展阶段.③新疆整体非遗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需要通过整合区域非遗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塑造非遗旅游品牌;创新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政府主导,健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资源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的内涵界定与构建路径
10
作者 白永秀 闫雪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9,共12页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秦岭应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灵魂、以生态旅游产业为载体、以生态产业为本色、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的“文旅生农”一体化协同推进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合、智能、安全的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通过文化产业大众化、旅游产业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农业产业特色化以及“文旅生农”一体化,稳步构建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将秦岭大保护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相结合,切实推进秦岭大保护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 “文旅生农”一体化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时朋飞 古俊龙 +2 位作者 黄荣娟 张鸿浩 李星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21,共16页
在系统阐述高铁开通与旅游业发展内在关联的基础之上,基于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多期渐进倍差法评估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整体视角,高铁... 在系统阐述高铁开通与旅游业发展内在关联的基础之上,基于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多期渐进倍差法评估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整体视角,高铁开通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业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对发展质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发展数量的影响程度,同时高铁开通对该地区城市旅游业存在既“旺财”又“旺丁”的效果;②基于异质性视角,高铁开通对新一线及以上城市旅游业发展质量有微弱正向作用,但无法助推其发展数量的提升,对二线城市旅游业发展数量影响强而对发展质量影响较弱,对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影响较大而对发展数量影响微弱,这类城市沦为高铁旅游的“过道”;③基于驱动力视角,技术进步成为该地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核心动力,同时高铁开通对除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发展层次城市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强于对技术效率的驱动作用。据此,在加快旅游强国建设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通过高铁网络完善产生的杠杆效应进一步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旅游技术创新与扩散、技术效率改进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发展 高铁开通 倾向得分匹配法 多期渐进倍差法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娟 吕雁琴 +1 位作者 范天正 陈静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2,共21页
文章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度评价中国旅游经济韧性,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动态空间收敛模型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各区域旅游经济韧性水平逐渐提升,但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绝对差... 文章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度评价中国旅游经济韧性,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动态空间收敛模型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各区域旅游经济韧性水平逐渐提升,但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绝对差异在缩小,整体呈现“由东至西阶梯递减,东北最弱”态势;组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东-东北部旅游经济韧性的差距最大,但东部的组内差异也是未来发展亟须关注的问题;从整体上看,旅游经济韧性存在空间收敛效应,内部差距在不断缩小;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而中部收敛速度最慢。文章揭示了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及来源,并分析其分布的动态演进趋势,为提高旅游经济韧性、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韧性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收敛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一步法检测甲型肝炎活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淑焱 刘大维 +6 位作者 田旺 刘令九 薛勇 岳丹 顾丹阳 王信鹏 刘景晔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建立灵敏、特异、快速检测甲型肝炎活病毒(HAV)的方法。提取HAV总RNA,选用HAV高保守区为目标区,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RT-PCR反应扩增其核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其扩增产物,紫外灯下观察,约200bp处为目标片段,根据观察结果,计算HAV... 建立灵敏、特异、快速检测甲型肝炎活病毒(HAV)的方法。提取HAV总RNA,选用HAV高保守区为目标区,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RT-PCR反应扩增其核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其扩增产物,紫外灯下观察,约200bp处为目标片段,根据观察结果,计算HAV滴度。RT-PCR一步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用于甲型肝炎活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引物 高保守区 甲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在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以Pro-Poor Tourism(PPT)为核心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铁 张全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52-156,共5页
基于缩小城乡差距是减少我国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主要工作的认识,本研究首先提出了开展乡村旅游以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观点,并探讨了其可能性和可行性,同时从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多个方面论证了以PPT(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为核心在推行乡村... 基于缩小城乡差距是减少我国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主要工作的认识,本研究首先提出了开展乡村旅游以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观点,并探讨了其可能性和可行性,同时从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多个方面论证了以PPT(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为核心在推行乡村旅游以缩小城乡差距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就乡村旅游与PPT的整合在制度设计、区域选择、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城乡差距 PPT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亚佳 黄裕洪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共10页
拓展和深化旅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旅游经... 拓展和深化旅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挥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影响效应在东部城市、大城市及历史文化名城中更为突出;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服务供给水平等渠道推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研究结论可以为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旅游经济 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及理论启示
16
作者 张翱 孙久文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9,共12页
进入新时代,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影响日益凸显。构建一个旅游服务需求外生于区域经济的空间均衡模型,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视角研究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该模型的核心在于外生的旅游服务需求引导区域内人力资本... 进入新时代,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影响日益凸显。构建一个旅游服务需求外生于区域经济的空间均衡模型,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视角研究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该模型的核心在于外生的旅游服务需求引导区域内人力资本的空间配置,从而影响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发现:在考虑了空间溢出效应以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也存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集聚经济的抑制作用;旅游业发展促进了区域城市化进程,增加了区域的人力资本规模,与此同时,降低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经济,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抑制作用。总之,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特征是“小集聚,大分散”。文章的研究为在大国内部旅游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区域如何发展经济和优化产业布局提供理论启示,也为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经济 集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共创价值:意大利五渔村乡村旅游区域联动机制设计研究
17
作者 丁凡倬 郑雨薇 李朝阳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6,140,141,共12页
山地越野、露营、都市漫步等新兴旅游模式渐渐替代传统商业消费性旅游,乡村也逐步成为被热衷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当前,发展旅游亦成为有潜力带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仍受困于资源分散、产业动能疲软、宣传模式... 山地越野、露营、都市漫步等新兴旅游模式渐渐替代传统商业消费性旅游,乡村也逐步成为被热衷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当前,发展旅游亦成为有潜力带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仍受困于资源分散、产业动能疲软、宣传模式陈旧等问题。五渔村是意大利乡村旅游体系发展中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基于对五渔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的梳理,解构其区域多元要素联动机制设计,从“资源差异、交通系统、视觉意向”三个维度,将“点、线、面”作为空间要素构成形态,以分析其资源整合与创新的成功经验,并挖掘其三产转化共塑经济内生力、多种运营手段扩大区域传播力的有效路径,最终挖掘其“政—社—民”三位一体共促乡村旅游区域联动“主体间性”的价值,以期为中国乡村旅游机制设计提供破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意大利五渔村 区域联动 机制设计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基建与旅游经济韧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
18
作者 王佩佩 克甝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60,共7页
构建数字新基建与旅游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数字新基建与旅游经济韧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发... 构建数字新基建与旅游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数字新基建与旅游经济韧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发展趋势,高水平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低水平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区域内差异呈现“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极化和右拖尾现象,个别省份处于领先地位,东部、中部地区内绝对差异呈缩小趋势,西部地区内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并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转移概率受滞后类型以及初始等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旅游经济韧性 耦合协调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内在机理与空间效应
19
作者 赵金金 余敏辉 +1 位作者 刘博 魏雷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基于长三角地区15个运河城市2008—2022年面板数据,在测度一体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的空间衰减距离从全局视角研究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溢出边界,同时... 基于长三角地区15个运河城市2008—2022年面板数据,在测度一体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的空间衰减距离从全局视角研究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溢出边界,同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局部视角研究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一体化对本城市和相近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一体化水平每增长1%,则带动本城市、相近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分别增长0.072%和0.158%;一体化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呈衰减态势,空间溢出边界为170 km;2008年、2013年、2018年和2022年一体化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处于领先的苏州、无锡始终为强或中推进,杭州、绍兴、宁波、湖州、嘉兴、常州的等级均提升,而宿迁、淮安、扬州等级降低,淮北、宿州、徐州、镇江则在2022年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降低了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长三角运河城市 文旅融合发展 空间面板杜宾 时空地理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2年西藏旅游产业-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20
作者 詹万里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40,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交通运输又是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保障。显然,旅游产业、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优质协调发展是新时代西藏高质量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交通运输又是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保障。显然,旅游产业、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优质协调发展是新时代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枢纽。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构建西藏旅游产业-交通运输-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2012-2022年三者协调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的11年里,西藏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折线形波动发展趋势,在2019年出现波峰,2020年出现明显的波谷,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呈微波动稳步上升态势,交通运输综合发展水平呈折线形波动上升趋势;西藏旅游产业-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的耦合度平均值为0.9640,这说明三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耦合关系,且表现为高度耦合;三者的协调度值由2012年的0.1000上升到2022年的0.8123,协调度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初级协调再到良好协调,并最终达到优质协调的演化过程,且在2019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达到优质协调状态。同时,在2020-2022年,由于旅游产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综合发展水平下降,导致三者从优质协调状态又返回良好协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交通运输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