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宇宙金融:全新场景与风险监管 被引量:2
1
作者 沈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4,共14页
元宇宙意指通过技术建构的“超越现实宇宙的另一个宇宙”,兼具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双重特性。随着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应用,科技企业、金融科技企业以及新兴银行、传统金融企业均纷纷展开对基于元宇宙的金融体系、金... 元宇宙意指通过技术建构的“超越现实宇宙的另一个宇宙”,兼具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双重特性。随着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应用,科技企业、金融科技企业以及新兴银行、传统金融企业均纷纷展开对基于元宇宙的金融体系、金融服务、数字资产、虚拟货币的建构布局与竞争。文章旨在梳理与分析与元宇宙金融场景相关的金融监管挑战与潜在的法律风险样态。针对与元宇宙金融相关的金融犯罪、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垄断与不正当竞争问题以及跨法域问题,从民众教育、法律地位厘清、完善多元规制框架以及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数据安全 个人隐私 金融诈骗 不正当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敏 罗勇强 平卫英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4,共13页
筑牢区域金融稳定防线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持续深化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稳定的关系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稳定的空... 筑牢区域金融稳定防线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持续深化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稳定的关系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稳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路径与门槛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不仅降低本地区金融稳定水平,也对周边地区金融稳定存在显著负向溢出效应。(2)数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金融稳定的冲击程度远大于东部地区。(3)数字金融发展通过促进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扩张和提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冲击区域金融稳定,其冲击过程存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即冲击力度随着数字金融发展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本文可为政府部门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提供精准施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区域金融稳定 空间溢出效应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推动供应链“类票据”业务规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献东 《审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共6页
“类票据”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产品,便捷确权,兼具支付和融资属性,在提升中小企业收款保障及融资可得性、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应收账款淤积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欢迎,但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 “类票据”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产品,便捷确权,兼具支付和融资属性,在提升中小企业收款保障及融资可得性、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应收账款淤积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欢迎,但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宏观监管不足和核心企业自身管理薄弱。审计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动供应链“类票据”规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宏观决策部署落实见效,价值取向是兼顾安全与效率。审计要发挥建设性作用,从推动供应链“类票据”业务规范发展的角度,关注国家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揭示“类票据”业务发展的风险隐患,从修订票据法、明确监管主体、引入监管沙盒模式、出台行业标准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完善宏观监管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供应链金融 类票据 金融风险 电子债权凭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门季度数据的我国区域金融风险测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廷求 张紫朝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8,共11页
区域金融风险是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区域金融风险进行及时、准确测度,有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采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5年至2023年的四部门季度数据,基于CISS指数法对各区域金融风险进行动态测度,通过四部门间时变... 区域金融风险是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区域金融风险进行及时、准确测度,有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采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5年至2023年的四部门季度数据,基于CISS指数法对各区域金融风险进行动态测度,通过四部门间时变的相关系数矩阵作为动态权重以识别系统性风险,并就区域金融风险的总体趋势、部门特征、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下,我国总体风险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2015年一季度至2020年四季度风险波动上升,2021年一季度至2023年四季度风险逐渐回落;空间维度下,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东部、东北和中部,其中东部地区风险主要来源于家庭部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风险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中部地区风险结构较为均衡;影响因素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金融风险,这一效果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较为显著,财政依存度越高,货币政策缓解政府部门风险的效果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风险 CISS指数 部门风险 季度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喻采平 彭红霞 黄岩渠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依据2008—2021年中国23个省份非平衡面板数据,考量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效果。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在大数据环境下仍能显著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系统的风险累积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大数据发展水平对政府审计防... 依据2008—2021年中国23个省份非平衡面板数据,考量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效果。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在大数据环境下仍能显著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系统的风险累积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大数据发展水平对政府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政府审计对东部、西部地区以及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作用更显著。鉴于此,建议进一步推进政府审计数字化转型,完善政府审计对金融风险累积的抑制机制,因地制宜实施审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累积 大数据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冲击下“碳—金融”系统跨市场风险溢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娟 何苗苗 杨明远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5,共15页
选取四个重大极端气候事件,运用TVP—VAR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碳—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碳—金融”系统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风险承受的主要市场也是风险对外溢出的主要来... 选取四个重大极端气候事件,运用TVP—VAR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碳—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碳—金融”系统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风险承受的主要市场也是风险对外溢出的主要来源;第二,当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时,“碳—金融”系统的总风险溢出水平显著上升,其影响幅度因事件突发性、气候事件特定属性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而异;第三,各金融子市场的净风险溢出效应在极端气候事件冲击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保险市场始终为风险输出者,多元金融市场则为风险承受者。在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建议相关部门建立气候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强化保险市场的气候风险管控能力,增强多元金融市场的气候风险承受能力,有效防范风险的跨市场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金融”系统 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风险 溢出效应 保险市场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策略创新——基于普惠农牧融资担保公司的案例研究
7
作者 杜媛 徐慧杰 陈玥润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4,共12页
为了探究农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控制策略,课题组实地调研了农业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的普惠农牧融资担保公司,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从业务风险、财务风险双维度,贷款申请、贷... 为了探究农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控制策略,课题组实地调研了农业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的普惠农牧融资担保公司,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从业务风险、财务风险双维度,贷款申请、贷款使用、贷款收回三阶段剖析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与数字化风险控制策略创新。研究发现: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优化了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职能分担,并借助“线上大数据+线下走访”的方式创新360°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等数字化风险控制策略,有效控制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据此,建议实行供应链金融的农业企业从分化核心企业职能角度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和农业经营过程中的大数据不断创新风险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应链金融 风险控制 数字化 财务风险 业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经济周期与金融风险防范
8
作者 张明喜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把握好技术经济周期规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于建设科技强国和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以历史上3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探讨技术经济周期与金融风险间的关系。在技术经济周期中,先进技术应用、经济结构转变和社会变迁,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和... 把握好技术经济周期规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于建设科技强国和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以历史上3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探讨技术经济周期与金融风险间的关系。在技术经济周期中,先进技术应用、经济结构转变和社会变迁,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和升级,同时也孕育着金融风险。反之,资本的快速积累和金融风险释放对科技进步不可或缺。研究表明,我国走出一条压缩式工业化道路,同时面临技术经济周期进入后半段的挑战。后半段的共性风险主要有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脱节可能性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风险、金融体制僵化导致的风险等。我国所处阶段也面临着金融科技发展、金融更高开放程度和中美战略博弈升级所引发的特殊风险。建议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资源一体化配置,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技术驱动型监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的国际竞争力,筑牢金融基础设施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经济 技术经济周期 金融风险 科技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资产化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卢相君 李霁航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86,共10页
数据资产作为企业新型的核心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正在重塑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和资本结构。本文以2010~2023年中国A股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企业数据资产化程度,分析企业数据资产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据资产... 数据资产作为企业新型的核心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正在重塑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和资本结构。本文以2010~2023年中国A股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企业数据资产化程度,分析企业数据资产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据资产化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具体而言,数据资产化可以通过降低财务风险的防御性机制和提高财务柔性的主动性机制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研究结论不仅为厘清数据资产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路径和作用边界提供实证支撑,而且为进一步开发企业具体的数据资产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化 债务融资成本 财务风险 财务柔性 企业高质量发展 自用型数据资产 交易性数据资产 遮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税政策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10
作者 杨志安 侯耀威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2,共10页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23年面板数据,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23年面板数据,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仍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和风险承担在财税政策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不仅发挥着独立中介作用,而且也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和位于中心城市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政策 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 融资约束 风险承担 新质生产力 链式中介效应 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性金融风险背景下宏观审慎管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蔡鑫 谢贤君 袁智慧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共16页
论文深入解构了输入性金融风险视域下宏观审慎管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影响的理论机制,认为在外部不利冲击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向上调整可改善信贷资金期限结构、减少信贷集中度;在外部有利冲击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论文深入解构了输入性金融风险视域下宏观审慎管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影响的理论机制,认为在外部不利冲击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向上调整可改善信贷资金期限结构、减少信贷集中度;在外部有利冲击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向下调整也可改善信贷资金期限结构、减少信贷集中度,从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以全口径外债规模和增长率作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整的代理指标,并运用2014—2022年季度层面中国商业银行微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管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全口径外债规模和增长率变动能够显著抑制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即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显著抑制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第二,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不仅显著改善银行信贷资金期限结构,也显著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第三,在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银行流动性风险较高的银行中,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输入性金融风险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全口径外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胜 王朗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1,共13页
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带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并且将区域创新过程分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个阶段,... 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带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并且将区域创新过程分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个阶段,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阶段研究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科技研发阶段作用效果最大,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在西部地区效果最大,银行异质性表明城市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最小;从分区域分银行样本来看,在东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金融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本区域创新能力,但是对相邻区域的创新能力存在虹吸效应,并且发现这种效应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引起。本研究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丰富了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数字化 区域创新 金融发展 融资约束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比较视角下的金融资源配置模式:效能、表现与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姝静 邵传林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0,共14页
2023年10月30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德国经济的成功与其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息息相关,不论是德国曾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抑或是二战后德国快速实现... 2023年10月30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德国经济的成功与其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息息相关,不论是德国曾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抑或是二战后德国快速实现“经济恢复”,均离不开金融的鼎力相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德国在经济发展和金融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中德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的对比分析,系统考察德国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事实、运行逻辑与成功经验,深入挖掘德国金融发展的可取之处,从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着力提升政策性金融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统筹开放和安全下优化配置住房金融资源、建设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中做好风险管控等方面,凝练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强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金融资源配置 住房金融 政策性金融 资本市场 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的穿透式监管及其精准化实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悟娟 杨成广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7,共9页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中新兴的金融业态,通过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智能化的变革重构了金融系统的底层逻辑,颠覆了传统金融的业态架构,显著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而以机构监管为主的传统金融监管范式...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中新兴的金融业态,通过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智能化的变革重构了金融系统的底层逻辑,颠覆了传统金融的业态架构,显著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而以机构监管为主的传统金融监管范式,难以满足数字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需要,穿透式监管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实质重于形式”的监管方法,穿透式监管需要在自由创新与风险防控间实现动态平衡,既不能过度穿透,损害市场自由之基,抑制金融创新,又不能因穿透不足导致系统性风险累积。在具体实施上,应回归市场监管本源,以尊重市场为前提,以保障金融发展为目的,明确实质穿透的监管理念;根据金融市场变化,构建“原则导向与规则约束相协同”的适应性穿透机制;推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多元共治,形成穿透强度与市场弹性相匹配的治理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系统性风险 穿透式监管 金融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使用与农户家庭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亚飞 陈强强 吕剑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90,共13页
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农业要素市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使用... 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农业要素市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农地非熟人流转,提升了非农就业参与率和生产经营投资水平,且非农就业对农地非熟人流转具有正向影响,说明数字金融使用有助于优化农户家庭生产要素配置。(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使用主要通过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提升金融素养和改变风险态度的路径促进农户家庭生产要素优化配置。(3)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户种植结构的“非粮化”调整。基于以上发现,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数字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数字金融与农业要素市场的深度融合,加强农户数字金融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审慎应对数字金融使用可能带来的“非粮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生产要素 信息获取 金融素养 风险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应·风险·路径: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科 吕丹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国家通过系统性金融工具创新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在破解体育产业领域融资难题,激活体育产业的造血能力。《意见》衔接了国家战略、产业痛点,着眼于体育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金融保障,通过金融工具促进体育产业融合与结构升级能力... 国家通过系统性金融工具创新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在破解体育产业领域融资难题,激活体育产业的造血能力。《意见》衔接了国家战略、产业痛点,着眼于体育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金融保障,通过金融工具促进体育产业融合与结构升级能力,全面释放全民健康与体育消费的潜力与活力。研究认为,由于体育产业具备的正外部性、公益性等独特的行业特点与经济属性,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面临产业属性与金融投资逻辑冲突、金融赋能体育产业创新的适配度欠缺、社会资本参与创投积极性不高、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建设不足、政策驱动效应失灵等困境;今后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政策协同与政策配套,建立政府参与的体育产业融资模式,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建设,加大体育金融业务的产品创新,实现金融赋能体育产业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政策 体育产业 金融服务 体育消费 产业融资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区域金融风险影响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研究
17
作者 孟苗苗 张曾莲 李佩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0,共12页
采用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门槛模型,检验金融科技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影响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具有双门槛效应,该结论对金融科技... 采用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门槛模型,检验金融科技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影响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具有双门槛效应,该结论对金融科技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同样适用;总体上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有利于对区域金融风险的防控;金融科技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非线性影响具有空间效应。因此,未来我国应深刻认识把握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律,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将金融科技监管纳入现有监管框架,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监管长效机制,加快区域间金融科技发展要素流通,推动区域间金融科技协同发展和金融风险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区域金融风险 面板门槛模型 空间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融结合退出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智铭 牛彪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7,共9页
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产融结合退出成为资本市场中的新现象。基于2011—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产融结合退出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融结合退出可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发现,产融结合退出通过提升公... 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产融结合退出成为资本市场中的新现象。基于2011—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产融结合退出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融结合退出可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发现,产融结合退出通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抑制管理层短视、降低财务风险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大规模和国有、高科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以及技术市场水平高的企业中,产融结合退出对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为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一定参考,并对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达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融结合退出 数字化转型 公司治理 管理层短视 财务风险 数字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蔡起华 刘思彤 王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80,共15页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而数字普惠金融是打破农村金融困境的有效工具,已成为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论文利用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而数字普惠金融是打破农村金融困境的有效工具,已成为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论文利用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融合的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第一,2012—2022年间,城乡融合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其在不同省份有显著差异。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推进城乡融合有积极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城乡融合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电子商务水平两条路径来推动城乡融合。第四,数字普惠金融更能促进地区市场化水平较低和农村金融可获性较弱区域的城乡融合。为加快城乡融合进程,论文从推进城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城乡融合的效能和实施差异化的公共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融合 科技创新 电子商务水平 地区市场化水平 农村金融可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对文旅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及其多维异质性——来自A股上市文旅企业的经验证据
20
作者 王亚辉 谭霞 周利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8,共17页
数字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高效传输和处理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拓宽交易边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2011—2019年A股上市文旅企业的面板数据,以Z-score模型和SA指数模型分别作为衡量文旅企业财务风险与融资约... 数字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高效传输和处理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拓宽交易边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2011—2019年A股上市文旅企业的面板数据,以Z-score模型和SA指数模型分别作为衡量文旅企业财务风险与融资约束的工具,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文旅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及其在区域和企业所有权性质间的异质性,探究了融资约束在数字金融与文旅企业财务风险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合理运用数字金融工具能显著抑制文旅企业的财务风险。平均而言,在保持模型中其他变量一定的情况下,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每提升10.0个百分点,文旅企业的财务风险将降低约1.8个百分点。(2)数字金融发展对文旅企业财务风险的抑制作用存在中西部之间的显著差异,而东部和西部之间、东部和中部之间并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3)数字金融发展对国有文旅企业财务风险的抑制作用显著弱于民营文旅企业。(4)数字金融通过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数字金融平台选择多样化、办理便捷化、场景多人民币化等缓解文旅企业的融资约束实现对文旅企业财务风险的抑制。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文旅企业 财务风险 融资约束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