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mNGS技术快速检测小熊猫感染病原体
1
作者 陈玎玎 江志 +8 位作者 吴雨辰 郑应婕 周攀龙 刘龙海 胡燕燕 周宏伟 杨佳兴 张嵘 黄淑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1,共6页
为了明确杭州某动物园内1只小熊猫伤口感染原因,本试验采用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测序(mNGS)技术对伤口分泌物进行检测,并同步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mNGS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以及真... 为了明确杭州某动物园内1只小熊猫伤口感染原因,本试验采用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测序(mNGS)技术对伤口分泌物进行检测,并同步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mNGS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以及真菌石膏样奈尼兹皮菌,同时还检测到头孢菌素耐药基因blaOXA和blaCTX-M。根据mNGS检测结果更改抗生素用药方案,用阿米卡星和氟康唑代替之前的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调整用药后,小熊猫伤口愈合,细菌和真菌感染状况得到控制。相比之下,常规微生物培养分别于第3天和第7天得出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石膏样奈尼兹皮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2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mNGS技术可快速实现感染病原体的诊断,在野生动物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宏基因组测序(mNGS) 肺炎克雷伯菌 石膏样奈尼兹皮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中华小熊猫杀婴行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钰 韦华 +6 位作者 刘晓强 牟仕杰 彭渤钧 刘钏 肖仁莉 明珠 何胜山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3期37-39,43,共4页
杀婴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为了探明圈养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杀婴的原因,研究人员对1只中华小熊猫母兽的杀婴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人为干扰等均能诱发小熊猫杀婴行为,噪音可能是影响核桃坪基... 杀婴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为了探明圈养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杀婴的原因,研究人员对1只中华小熊猫母兽的杀婴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人为干扰等均能诱发小熊猫杀婴行为,噪音可能是影响核桃坪基地小熊猫母兽杀婴的主要诱因。本研究目的在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华小熊猫饲养管理措施,减少或避免杀婴行为的发生,并为提高幼仔存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小熊猫 杀婴 人为干扰 噪音 育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小熊猫对栖息地点的选择及其行为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黎绘宏 李婉萍 +2 位作者 黄志宏 谢高基 王兴金 《野生动物》 2013年第3期125-127,140,共4页
为了解圈养条件下小熊猫对人工环境的选择和行为习性,为笼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春夏两季对圈养的10只小熊猫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小熊猫白天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不同,圈养小熊猫白天以睡和卧等安静行为为主(68.32%)... 为了解圈养条件下小熊猫对人工环境的选择和行为习性,为笼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春夏两季对圈养的10只小熊猫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小熊猫白天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不同,圈养小熊猫白天以睡和卧等安静行为为主(68.32%),对行为发生的地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P<0.001),而且几乎不受气温和天气的影响(P>0.05)。自然生长的树为圈养小熊猫的首选地点(53.6%)。小熊猫在地面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83.06%),对笼箱的结构和材料没有明显的选择性(P>0.05)。因此,圈养小熊猫笼舍内最好能种植树木,而笼箱的结构和材料则依景观的需要进行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行为 笼舍 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片马丫口小熊猫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刚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84-188,共5页
对高黎贡山小熊猫活动痕迹的空间分布进行的外业调查表明:该地小熊猫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3300m的箭竹林中,且无明显季节性迁移.生境选择明显,其活动痕迹的出现频率与竹子高度(R=-0.301,P<0.001)9密度(R=-0.159,P<0.... 对高黎贡山小熊猫活动痕迹的空间分布进行的外业调查表明:该地小熊猫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3300m的箭竹林中,且无明显季节性迁移.生境选择明显,其活动痕迹的出现频率与竹子高度(R=-0.301,P<0.001)9密度(R=-0.159,P<0.005)以及高于竹子群落的突出物(R=-0.911,P<0.001)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生态分布 生境选择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熊猫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光汉 杨智 +6 位作者 黄祥明 刘选珍 余建秋 李学兵 方盛国 魏辅文 冯祚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利用寡核苷酸指纹探针 LZF- 检测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仿生态圈养场小熊猫种群全部 2 2只个体的 DNA指纹 ,检测结果表明其遗传多样性参数如下 :( 1 )各体间 DNA指纹图的相似性为 0 .1 72 ;个体 A的指纹谱带在个体 B中出现的概率为 0... 利用寡核苷酸指纹探针 LZF- 检测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仿生态圈养场小熊猫种群全部 2 2只个体的 DNA指纹 ,检测结果表明其遗传多样性参数如下 :( 1 )各体间 DNA指纹图的相似性为 0 .1 72 ;个体 A的指纹谱带在个体 B中出现的概率为 0 .1 80 6。 ( 2 )圈养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为 0 .0 94 8,杂合率为 90 .52 %。 (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DNA指纹图 遗传多样性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熊猫在云岭山脉南部地区的活动节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德祥 金吉辉 +3 位作者 段升伟 于岱含 金朝光 杨士剑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6-644,共9页
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云岭山脉南部地区采用红外相机法和样线法对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的分布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共收集到29个分布位点和94张小熊猫独立有效照片。小熊猫分布于大理市、漾濞县、剑川县、兰坪县和玉龙县,海拔3000... 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云岭山脉南部地区采用红外相机法和样线法对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的分布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共收集到29个分布位点和94张小熊猫独立有效照片。小熊猫分布于大理市、漾濞县、剑川县、兰坪县和玉龙县,海拔3000~4000 m为优势分布区,林下有竹的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林为优势分布生境。小熊猫全年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单峰型,高峰为01:00—03:00,低谷为18:00—20:00,四季对比发现冬季的活动强度比春、夏、秋季高,日活动节律在雨季、旱季无显著差异(Δ=0.83,P=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分布 活动节律 云岭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地区圈养小熊猫的饲养与繁殖 被引量:15
7
作者 修云芳 陈玉村 +1 位作者 邵良平 徐素慧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5-878,共4页
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于1994年引进小熊猫进行人工饲养。2000年小熊猫繁殖成功。2000~2005年累计饲养成年雌性小熊猫54只,其中33只小熊猫出现发情行为,发情率61%。发情的小熊猫中19只怀孕和分娩,受胎率为57.6%,共产仔36只,幼子育... 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于1994年引进小熊猫进行人工饲养。2000年小熊猫繁殖成功。2000~2005年累计饲养成年雌性小熊猫54只,其中33只小熊猫出现发情行为,发情率61%。发情的小熊猫中19只怀孕和分娩,受胎率为57.6%,共产仔36只,幼子育成9只,育成率25%。本文报道了这期间小熊猫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情况,并讨论了两者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小熊猫 饲养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熊猫犬瘟热病毒分离鉴定及其H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诗涵 黄紫贝 +4 位作者 管飘萍 郭鑫 王海燕 金文杰 刘文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5-691,共7页
2019年10月21日—12月中旬,江苏某动物园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出现疑似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用犬瘟热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为弱阳性,共12只小熊猫死亡。对病死小熊猫剖检,可见明显的肺充血、出血,肝肿大,心... 2019年10月21日—12月中旬,江苏某动物园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出现疑似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用犬瘟热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为弱阳性,共12只小熊猫死亡。对病死小熊猫剖检,可见明显的肺充血、出血,肝肿大,心内膜出血,胃肠黏膜出血。采集2只发病小熊猫尾静脉血送检,RT-PCR检测犬瘟热核酸为阳性,用Vero-CD150细胞对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通过RT-PCR检测,病毒核酸仍然为阳性,最终分离到2株犬瘟热病毒,分别命名为SZ2019CDV1H和SZ2019CDV2H。扩增H基因并测序,与GenBank已公布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发生分析,SZ2019CDV1H株与SZ2019CDV2H株的基因同源性为97.2%。在遗传发生关系树上,SZ2019CDV1H株为Africa毒株,SZ2019CDV2H株为European wildlife毒株,分属于不同的遗传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犬瘟热病毒 分离鉴定 H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湿度调节对圈养喜马拉雅小熊猫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郑应婕 叶彬 +3 位作者 陶照生 杨忠兴 朱岩 江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2-530,共9页
为探讨高压微雾系统调节环境温湿度对喜马拉雅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行为的影响,2020年8—9月,在杭州动物园用电子温湿度计记录并对比微雾系统开启(试验期)和未开启(对照期)的喜马拉雅小熊猫外场环境温湿度,同时用瞬时扫描法研究对比... 为探讨高压微雾系统调节环境温湿度对喜马拉雅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行为的影响,2020年8—9月,在杭州动物园用电子温湿度计记录并对比微雾系统开启(试验期)和未开启(对照期)的喜马拉雅小熊猫外场环境温湿度,同时用瞬时扫描法研究对比试验期和对照期喜马拉雅小熊猫的行为分配和区域选择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期环境温度在09:00显著低于对照期(p<0.05),在09:30—11:00、14:00—15:00极显著低于对照期(p<0.01);试验期环境湿度在09:30—10:00、14:00—14:30显著高于对照期(p<0.05),在10:30—11:00、15:00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试验期喜马拉雅小熊猫警戒、活跃行为显著低于对照期(p<0.05),不活跃行为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活跃行为中,试验期快速移动行为显著高于对照期(p<0.05),慢速移动行为极显著低于对照期(p<0.01);不活跃行为中,试验期睡眠及静息行为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在垂直空间选择中,试验期喜马拉雅小熊猫对中层区域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对下层区域利用率极显著低于对照期(p<0.01);在平面区域的选择中,试验期喜马拉雅小熊猫对中排区域的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对后排区域的利用率显著低于对照期(p<0.05)。开启微雾系统可显著降低环境温度,提高环境湿度,为喜马拉雅小熊猫提供更为凉爽湿润的外部环境,使其表现出更好的休息行为及追逐玩耍、奔跑等快速移动行为,减少了慢速移动行为和警戒行为,表现出更为放松的状态;使喜马拉雅小熊猫在中层及中排区域出现的概率显著增加,可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小熊猫 微雾系统 温湿度 行为节律 区域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小熊猫育幼期行为对幼仔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华 何胜山 +5 位作者 吴代福 刘晓强 肖仁莉 邓鑫怡 杨洪 杨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5-890,共6页
为全面了解小熊猫母兽在育幼期的行为变化,2019年6—8月,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使用高清晰摄像头对在不同圈舍的3只成年雌性小熊猫的行为进行全天24 h监测,采用瞬时扫描法和全事件取样法记录行为,然后分析研究母兽各种行... 为全面了解小熊猫母兽在育幼期的行为变化,2019年6—8月,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使用高清晰摄像头对在不同圈舍的3只成年雌性小熊猫的行为进行全天24 h监测,采用瞬时扫描法和全事件取样法记录行为,然后分析研究母兽各种行为对幼仔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熊猫育幼早期,育幼成功的母兽“汤圆”休息时间最短为(31.66±22.09)%,育幼(包括舔仔、抱抚仔、叼仔、哺乳行为)时间最长(43.55±23.17)%;“黄毛”休息时间(45.46±6.99)%,育幼时间(31.33±12.86)%;“小乔”休息时间最长(51.05±15.31)%,育幼最短(24.98±8.06)%;“汤圆”“黄毛”“小乔”的活动时间分别为(24.79±7.05)%、(23.21±18.28)%、(23.97±11.91)%。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育幼成功的“汤圆”与育幼失败的“黄毛”在叼仔行为时间(0.08%vs.0.91%)上有显著差异(P<0.05),“汤圆”与育幼失败的“小乔”在舔仔行为时间(29.41%vs.11.78%)上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P<0.05)。(2)育幼中期,“汤圆”与“小乔”在休息、舔仔和哺乳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它们的休息、舔仔和哺乳时间分别是(29.01%vs.48.86%)、(24.32%vs.15.92%)、(1.24%vs.0.10%)。育幼后期,“汤圆”与“小乔”仅在叼仔时间(0.07%vs.0.39%)上有明显不同(P<0.05)。(3)小熊猫母兽育幼2 d时的行为较关键,其出巢频次、出巢时间和抱抚仔时间会影响成活率;此时育幼成败的母兽出巢频次分别是(11 vs.20)、出巢时间分别为(40 min vs.189 min),育幼成败的母兽抱抚仔时间分别占49.10%、5.28%。研究结果为提高圈养小熊猫的繁殖成活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幼期 行为 时间分配 成活率 小熊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熊猫源大肠杆菌的药敏特性及致病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运莉 张东升 +7 位作者 侯蓉 岳婵娟 苏小艳 燕霞 李林 杨奎兴 彭西 刘颂蕊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7-183,共7页
为探明死亡圈养小熊猫(Ailurus fulgens)体内分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T820501)的耐药情况及致病性,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特性分析,同时以小鼠感染实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吡... 为探明死亡圈养小熊猫(Ailurus fulgens)体内分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T820501)的耐药情况及致病性,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特性分析,同时以小鼠感染实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卡那霉素、丁胺卡那、新霉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多黏菌素B敏感,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及少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小鼠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半数致死量为8.42×10^(7) cfu/mL,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与小熊猫体内一致的菌株,病理表现为各实质脏器出现不同程度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与死亡小熊猫病理损伤特点高度相似,但不完全相同,这可能与感染方式、种属差异、耐受性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霉菌毒素引发小熊猫中毒性肝炎的临床调查
12
作者 修云芳 邵良平 +4 位作者 徐素慧 王德春 陈婷 翁妮娜 陈玉村 《福建畜牧兽医》 2008年第S1期67-70,共4页
该文报道了小熊猫霉菌毒素中毒性肝炎的群发病案。35只小熊猫中有21只发病、5只死亡。通过日粮成分调查、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查、血液参数测定、病理学检查和动物试验,确诊为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 该文报道了小熊猫霉菌毒素中毒性肝炎的群发病案。35只小熊猫中有21只发病、5只死亡。通过日粮成分调查、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查、血液参数测定、病理学检查和动物试验,确诊为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依据调查结果对小熊猫进行治疗,小熊猫预后良好。结论:(1)小熊猫对霉菌毒素(DON和F-2毒素)极其敏感,应予以高度重视。(2)DON和F-2毒素存在相互增强作用,对小熊猫的毒性作用主要为肝毒性和肾毒性,并可导致小熊猫机体免疫功能降低。(3)小熊猫对霉菌毒素的耐受性与环境的适应性有关,应激因素能提高小熊猫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霉菌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呕吐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小熊猫主食竹种类与分布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逸之 唐瑜 《竹子学报》 2019年第1期14-17,共4页
采用样线结合样方法对高黎贡山小熊猫栖息地内竹类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在布设的8条样线中共发现小熊猫活体或粪便21处,设置数据采集样方105个,结合野外调查与室内标本鉴定结果,在高黎贡山小熊猫活动密集区域共发现野生竹类植物2属7种... 采用样线结合样方法对高黎贡山小熊猫栖息地内竹类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在布设的8条样线中共发现小熊猫活体或粪便21处,设置数据采集样方105个,结合野外调查与室内标本鉴定结果,在高黎贡山小熊猫活动密集区域共发现野生竹类植物2属7种。高黎贡山为小熊猫指名亚种的主要分布区域,该调查结果可以为后续小熊猫营养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主食竹 分类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