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颡鱼实时荧光RPA及侧向流RPA试纸条快速现场鉴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林玉 张旻 +11 位作者 王娜 何舜平 张辉 唐永凯 方成池 景宏丽 张浪 沙航 段志强 王宽 吕继洲 吴绍强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8,共9页
研究以黄颡鱼为目标对象,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等温扩增技术,开发了实时荧光型RPA和侧向流RPA试纸条两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这些方法能够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实时检测出黄颡鱼DNA。首先,... 研究以黄颡鱼为目标对象,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等温扩增技术,开发了实时荧光型RPA和侧向流RPA试纸条两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这些方法能够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实时检测出黄颡鱼DNA。首先,通过对黄颡鱼及其近缘物种的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针对COI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探针和引物。测试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实时荧光型RPA和侧向流RPA试纸条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实时荧光型RPA方法能够在20min内完成黄颡鱼DNA的检测,且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02拷贝数/反应;而侧向流RPA试纸条的操作更加便捷,能够在10min内可完成对102低拷贝数的黄颡鱼DNA的扩增和鉴定。应用这两种RPA检测技术对149份长江流域常见鱼类进行现场检测,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准确率100%)。因此,研究开发的两种用于检测黄颡鱼的实时荧光型RPA和侧向流RPA试纸条方法,拥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准确率高、不依赖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优势,具有良好的现场快速检测应用前景。此外,其克服了形态学物种鉴定专业门槛高、难以鉴定残破组织样品的问题,检测靶标可跨越卵、鱼苗、成鱼等全生命周期,为水产品监管执法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物种鉴定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实时荧光型rpa 侧向流rpa试纸条 黄颡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A辅助增强荧光偏振的沙门氏菌检测
2
作者 薛鹏鹏 陈伟 +2 位作者 徐建国 涂佳 屈玮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0,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荧光偏振(FP)检测策略,通过整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该检测机制依赖于靶标DNA与特异性引物的同源序列识别:当沙门氏菌靶标存在时,引物与靶DNA结合并触发链...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荧光偏振(FP)检测策略,通过整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该检测机制依赖于靶标DNA与特异性引物的同源序列识别:当沙门氏菌靶标存在时,引物与靶DNA结合并触发链置换反应,进而启动DNA扩增过程。为提高检测灵敏度,系统采用两项关键设计:在引物5'端修饰6-羧基荧光素(6-FAM)作为荧光报告基团;引入核酸外切酶Ⅰ(ExoⅠ)选择性水解未结合的引物。[结果]在RPA扩增过程中,由于扩增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增加,6-FAM标记的DNA复合物的旋转自由度受到限制,导致荧光偏振信号显著增强。经条件优化后,该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检测限可达11 CFU/mL,且表现出优异的特异性。[结论]该方法可高效检测沙门氏菌,其模块化设计原理还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食源性病原体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引物修饰 荧光偏振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霜霉病菌LFD-RPA检测体系的建立
3
作者 黄强 张强强 顾沛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7,共9页
【目的】建立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lateral flow dipstick,LFD-RPA)检测体系,为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葡萄霜... 【目的】建立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lateral flow dipstick,LFD-RPA)检测体系,为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葡萄霜霉病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设计了PF1/PR1、PF2/PR2和PF3/PR3共3对引物及探针RPA-P,对葡萄霜霉病菌DNA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建立了葡萄霜霉病菌LFD-RPA检测体系,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其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测。【结果】建立了葡萄霜霉病菌LFD-RPA检测体系,引物PF1/PR1和探针RPA-P对靶标片段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条件为36℃扩增30 min,对葡萄霜霉病菌具有特异性;最低检测下限为10 pg/μL,灵敏性略低于常规PCR(1 pg/μL)和荧光定量PCR(100 fg/μL);对田间发病叶片的检测结果与常规PCR一致,准确性高。【结论】建立的葡萄霜霉病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条(LFD-RPA)检测体系,可以对目标物质进行快速、可视化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适宜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葡萄生单轴霉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 病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兰环斑病毒RT-RPA荧光实时检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4
作者 吴洁秋 庄华才 +4 位作者 谭志勇 李早文 范俊强 傅海平 徐匆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5-1753,共9页
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是危害兰花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该病毒导致兰花叶片黄化、出现斑块,花朵畸形,对兰花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影响极大。为实现ORSV的早期快速检测,本研究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兰花齿兰环斑... 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是危害兰花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该病毒导致兰花叶片黄化、出现斑块,花朵畸形,对兰花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影响极大。为实现ORSV的早期快速检测,本研究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兰花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筛选RT-RPA引物和探针,优化扩增条件,建立基于RPA的ORSV快速检测技术;对RT-RPA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测定,并通过开展田间样品检测试验,以验证该检测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RT-RPA的最佳扩增引物组合为F1/R1,荧光探针为P1,最佳扩增温度为41℃,扩增时间为20 min;特异性良好,对建兰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较高,ORSV核酸最低检测浓度达到2.8×10^(–5 )ng/μL。田间样品检测中,采用齿兰环斑病毒为阳性对照,dd H_(2)O为阴性对照,20份蝴蝶兰样本均检出ORSV,与Taq Man探针RT-q PCR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ORSV RT-RPA荧光实时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和简便的优点,且适用于田间样品检测,为兰花病害预防、切断感染源和控制ORSV的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有助于兰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齿兰环斑病毒 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火疫病菌的RPA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 被引量:1
5
作者 蒲姝旸 张瑾逸 +4 位作者 暴晓阳 孟青青 田茜 蔡璐璐 赵文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9,282,共9页
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侵染梨、苹果、山楂、海棠等多种蔷薇科植物引起梨火疫病。该病自1780年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已经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对我国的果树生产也构成一定的威胁。严格植物检疫是全... 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侵染梨、苹果、山楂、海棠等多种蔷薇科植物引起梨火疫病。该病自1780年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已经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对我国的果树生产也构成一定的威胁。严格植物检疫是全球防控梨火疫病菌扩散危害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国植物检疫部门主要从实验室分离鉴定、分子检测和田间症状识别及快速检测方面开展工作。本研究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和E.amylovora 16S-23S ITS区间的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RPA和侧流层析试纸条RPA两种检测方法。经测试,在39℃条件下,这两种检测方法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分别能在20 min和10 min内完成扩增。实时荧光RPA对E.amylovora菌株DNA的检测阈值为1.38×10^(-2)ng/μL;侧流层析试纸条RPA对E.amylovora菌悬液和DNA的检测阈值分别为10^(4)cfu/mL和1.38×10^(-3)ng/μL。侧流层析试纸条RPA体系因反应快速、读取结果方便、不需要复杂仪器操作可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 快速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实时荧光型rpa 侧流层析试纸条型r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番鸭细小病毒荧光RPA恒温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陈炜 梁齐章 +7 位作者 张佳雪 焦文龙 林永强 刘荣昌 傅秋玲 傅光华 朱婷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建立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ew-genotype muscovy duck parvovirus,N-MDPV)荧光RPA恒温检测方法,为基层提供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手段。【方法】以N-MDPV的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使用EXO荧光探针特定结合VP3基因保守片段,设计特异的... 【目的】建立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ew-genotype muscovy duck parvovirus,N-MDPV)荧光RPA恒温检测方法,为基层提供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手段。【方法】以N-MDPV的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使用EXO荧光探针特定结合VP3基因保守片段,设计特异的RPA扩增引物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从而建立一种荧光RPA恒温检测N-MDPV的方法,确定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时间和温度,分析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性;对收集的病料进行核酸检测,并与传统PCR和病毒分离鉴定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荧光RPA恒温检测方法最佳反应温度为39℃,最佳反应时间为30 min;灵敏性高,最低核酸检测限度可达10 fg·μL^(−1);对新型番鸭细小病毒核酸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对鸭腺病毒3型(Duck adenovirus type 3,DAdV-3)、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的核酸均未有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利用本研究建立的RPA快检方法、传统PCR方法以及病毒分离鉴定方法对收集的38份鸭组织病料核酸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分别为36.8%(14/38)、36.8%(14/38)和31.6%(12/38);RPA检测后呈阳性的样品经PCR方法检测与病毒分离鉴定方法检测均呈现阳性,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缺乏相应检测设备的基层进行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的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番鸭细小病毒 rpa恒温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鲡疱疹病毒基础RPA及RPA-LFD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而舒 《渔业研究》 2024年第4期367-374,共8页
【目的】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是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对鳗鲡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达到早期预警和防止病毒扩增蔓延的目的,建立一套AngHV快速检测技术对中国鳗鲡养殖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 【目的】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是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对鳗鲡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达到早期预警和防止病毒扩增蔓延的目的,建立一套AngHV快速检测技术对中国鳗鲡养殖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根据AngHV ORF55设计了扩增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基于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PA)的基础RPA及RPA侧向流层析试纸条法(RPA-LFD)检测方法,探究了不同时间和温度对基础RPA和RPA-LFD扩增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建立的AngHV基础RPA及RPA-LFD快速检测方法扩增产物大小为394 bp;2种检测方法都仅需20~40 min即可完成检测过程;温度的变化对检测方法的影响不大,37~43℃范围内均能得到较好的扩增效果;2种检测方法均与鳗鲡圆环病毒(Eel circovirus)、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和鲤疱疹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无交叉反应,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RPA-LFD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检出限至1.32×10^(0)copies/mL,基础RPA检出限至1.32×10^(3)copies/mL;检测实验室保存的20份鳗鲡病料DNA,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一致,阳性率均为30%,表明AngHV基础RPA和RPALFD检测方法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结论】AngHV基础RPA和RPA-LFD检测方法十分适用于基层科研单位、鳗鲡产品加工场及养殖场的病毒检测,丰富了AngHV检测手段的可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鳗鲡疱疹病毒(AngHV)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侧向流层析试纸条法(rpa-L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原学检测诊断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广君 吕素芳 +2 位作者 贾仰波 魏凤 杨新忠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20-122,共3页
该文就猪伪狂犬病研究发展历史、近年新发变异毒株流行情况、临床特征、分子诊断技术、防控措施等研究进行重点论述,以期为推动PRV净化,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分子诊断技术 重组酶聚合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RPA检测技术 被引量:19
9
作者 魏梅生 田茜 +2 位作者 赵文军 李桂芬 孔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Pst)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可随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快速简便的检测对于防止该病害的扩散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hrpZPst基因序列,设计并筛选出特异...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Pst)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可随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快速简便的检测对于防止该病害的扩散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hrpZPst基因序列,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了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从10种不同的植物病原细菌中特异性地检测到3个参试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株。对病菌DNA的检测灵敏度为75fg/μL,与PCR凝胶电泳相当。该方法扩增核酸时间短、效率高、对设备的要求低,适合于基层简易实验室的快速检测。本文为该病原菌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rpa 等温扩增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实时荧光RPA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吕继洲 范燕茹 +2 位作者 冯春燕 袁向芬 吴绍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34-3439,共6页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子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PEDV病毒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系列扩增引物及其荧光探针,以包含PEDV病毒M基因片段的pUC57质粒为模板,同时以包含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子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PEDV病毒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系列扩增引物及其荧光探针,以包含PEDV病毒M基因片段的pUC57质粒为模板,同时以包含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古典猪瘟病毒(CSFV)等病毒膜蛋白或核衣壳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作为对照,建立了一种PEDV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等温检测方法,测定了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表明,该实时荧光RPA方法可在39℃恒温反应20min特异性扩增PEDV病毒M基因,与TGEV、PRRSV等对照病毒基因无交叉反应,其检测限为10拷贝/μL。应用该实时荧光RPA方法可有效检测出血浆及血浆蛋白粉中的PEDV核酸。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为PEDV的检测防控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子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等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RPA的番茄褪绿病毒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建 薛俊 +2 位作者 孙海波 王姝 金凤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8-170,184,共4页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引起番茄褪绿病毒病,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番茄褪绿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ToCV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引起番茄褪绿病毒病,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番茄褪绿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ToCV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检测方法,同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ToCV-RPA方法在38℃恒温下40 min可从ToCV阳性的番茄样品中扩增出246 bp的特异性条带。扩增时间短,对设备要求低,且与番茄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到PCR方法的10倍,适用于ToC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褪绿病毒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豆玲 周峰 +3 位作者 高军军 王雪莹 王志宇 康文彪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1-22,共2页
应用我们建立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通过对口蹄疫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鸡痘病毒、绵羊痘病毒、羊痘疫苗和羊痘重组质粒样本的检测,验证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对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的特异... 应用我们建立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通过对口蹄疫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鸡痘病毒、绵羊痘病毒、羊痘疫苗和羊痘重组质粒样本的检测,验证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对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羊痘疫苗、羊痘重组质粒、绵羊痘病毒核酸和山羊痘病毒核酸阳性样品能够在试纸条上显示出阳性条带,而对其他样品不显示阳性条带。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 山羊痘病毒 试纸条 绵羊痘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水产品中溶藻弧菌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钟键 孙良娟 +3 位作者 李红权 蔡永红 关睿 蔡双虎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72-77,共6页
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用于水产品中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技术,以满足口岸和基层部门对食品安全监控的迫切需求。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的新型检测技术,在恒定37℃条件下,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核酸的指数级扩增,整个检... 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用于水产品中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技术,以满足口岸和基层部门对食品安全监控的迫切需求。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的新型检测技术,在恒定37℃条件下,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核酸的指数级扩增,整个检测流程仅需20 min。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成功实现了对溶藻弧菌的高效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在50 cfu/管的菌量下准确检测到溶藻弧菌;此外,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且节能,非常适合在口岸和基层部门推广应用,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在20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为热带水产品的安全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技术不仅满足口岸和基层部门的快速检测需求,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水产品 溶藻弧菌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3
14
作者 哈登楚日亚 樊晓旭 +6 位作者 赵永刚 王淑娟 张志诚 戈胜强 李林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70-3277,共8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ASFVB646L(p72)基因设计...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ASFVB646L(p72)基因设计了3组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实时荧光RPA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9℃、20 min内即可检测10个拷贝的DNA分子,且与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5.5×106至5.5×100拷贝/μL共7个稀释度样品在各时间点的荧光强度,变异系数范围在0.38%~28.30%。该等温、快速扩增方法可用于ASFV的定性检测,为中国ASFV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对疫情暴发后相应控制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灵敏性 特异性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靶斑病LFD-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妍妍 邱梦娟 +7 位作者 李锡宏 张艺千 徐婷婷 许汝冰 马畔 郑露 李伦安 黄俊斌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69,共8页
烟草靶斑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侵染引起的烟草叶部病害,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省份发生严重,危害烟草生产。为开发烟草靶斑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该病原菌的内转录间隔区(ITS),设计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烟草靶斑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侵染引起的烟草叶部病害,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省份发生严重,危害烟草生产。为开发烟草靶斑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该病原菌的内转录间隔区(ITS),设计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相关引物RsRPA-F3/R3,建立了一种靶斑病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LFD-RPA)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在37℃,15 min内特异性地检测到R.solani(1.40×10^(2) copies/µL)质粒DNA,与常规PCR灵敏度一致。在田间烟草靶斑病实时检测中,准确率达95.83%。本方法具有快速、简单、可视化等特点,为烟草靶斑病菌的田间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 立枯丝核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侧流层析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鹅瘟病毒荧光RPA恒温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远 徐龙涛 +2 位作者 冯宗玲 曲光刚 李本科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快速检测小鹅瘟病毒,以小鹅瘟病毒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建立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小鹅瘟病毒RPA恒温快速检测方法,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与传统PCR和Real-time 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为快速检测小鹅瘟病毒,以小鹅瘟病毒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建立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小鹅瘟病毒RPA恒温快速检测方法,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与传统PCR和Real-time 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检测到10 copies/μL的病毒核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只特异性地扩增小鹅瘟病毒,而与鹅副黏病毒、鹅源鸭瘟病毒、小鹅流行性感冒病毒、鹅副伤寒病毒、大肠杆菌和曲霉菌均未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变异系数低于6%,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临床样品检测中与Real-time PCR符合率为99%。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小鹅瘟的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为小鹅瘟病毒的高通量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鹅瘟病毒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 恒温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疽杆菌RPA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素华 袁淑辉 +3 位作者 帅江冰 王忠才 蔡军 赵治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0-594,共5页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分子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炭疽杆菌BA5345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1对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引物,通过对反应时间的优化,建立39℃恒温水浴锅检测炭疽杆菌的RPA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分子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炭疽杆菌BA5345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1对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引物,通过对反应时间的优化,建立39℃恒温水浴锅检测炭疽杆菌的RPA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RPA方法在39℃水浴锅中恒温反应30 min,能够特异性的检测炭疽杆菌;以重组质粒pUC57-BA5345作为模板,RPA方法对其检测下限为102拷贝/μL,与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检测下限一致,比常规PCR方法敏感性高100倍;RPA方法对污染皮毛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65.71%,略低于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的检出率(71.43%),明显高于常规PCR的检出率(42.86%)。本研究建立的RPA方法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结果确实可靠,适用于炭疽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杆菌 BA5345基因 等温扩增 聚合酶重组酶扩增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尼罗河病毒RT-RP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江 林彦星 +8 位作者 贾鹏 黄超华 史卫军 曹琛福 曾少灵 孙洁 阮周曦 林永涛 花群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37,41,I0002,I0003,共6页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西尼罗河病毒(WNV)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WNV基因保守区域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Explorer Version 4设计特异性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引物和探针。经过引物筛选和条件优化,建立了在39℃恒温条件下15 min内即可完成的实...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西尼罗河病毒(WNV)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WNV基因保守区域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Explorer Version 4设计特异性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引物和探针。经过引物筛选和条件优化,建立了在39℃恒温条件下15 min内即可完成的实时荧光RT-RPA方法。本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出WNV,且与蓝舌病毒(BT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核酸检测没有交叉反应。本方法灵敏性强,最小检出量为5.25×10^(2)拷贝/μL。采用创建的RT-RPA方法检测72份牛或猪的临床样品,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相符。说明本试验创建的WNV RT-RPA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高,适用于WNV监测、基层实验室或出入境口岸对WNV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河病毒 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等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A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城城 兰文升 叶仕根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2期99-106,共8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几年新发展并普及应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从而满足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需求。本研究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几年新发展并普及应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从而满足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需求。本研究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iaofcarp virus,SVCV)为检测靶标,建立了SVCV的RPA检测技术,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评判了该技术应用于POCT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基于RPA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检测下限可达4×10~3 PFU/mL,但比以Taq酶为基础的RT-PCR技术略低;特异性好,未发现对其他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传染性鲑鱼贫血病病毒(ISAV)等发生非特异性反应;稳定性良好,3次重复性试验的结果近乎一致。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替代RT-PCR技术,应用于POCT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核酸检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在水产品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晓红 张妮 +3 位作者 赵嘉怡 李达容 赵勇 蓝蔚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3-388,共6页
水产品中寄生虫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基于传统分子生物学发展而来的等温扩增技术以其恒温、高效、耗时短、不过度依赖设备和仪器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分子诊断和疾病检测。该文在介绍等温扩增技术... 水产品中寄生虫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基于传统分子生物学发展而来的等温扩增技术以其恒温、高效、耗时短、不过度依赖设备和仪器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分子诊断和疾病检测。该文在介绍等温扩增技术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水产品中寄生虫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并展望了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快检技术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中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寄生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