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琥珀酸工程菌株E.coli SUC37的代谢途径优化及分析
1
作者 黄超 任晓洁 +4 位作者 裴疆森 赵新河 赵玉斌 王灵云 荆宇航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83-6895,共13页
琥珀酸作为最具有前途的化学中间体之一,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利用微生物法生产琥珀酸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发酵得率低、副产物复杂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大肠杆菌(E.coli SUC37)的工程改造,有效提高了琥珀酸的产量。... 琥珀酸作为最具有前途的化学中间体之一,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利用微生物法生产琥珀酸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发酵得率低、副产物复杂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大肠杆菌(E.coli SUC37)的工程改造,有效提高了琥珀酸的产量。首先以E.coli SUC37为出发菌株,通过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失活突变菌株,阻断主要冗余代谢支路,减少副产物的积累进而增加琥珀酸的产量。对照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出发菌株和工程菌株中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NAD-IDH)、NAD-苹果酸酶(NAD-ME)、苹果酸合酶(MS)、异柠檬酸裂合酶(ICL)、辅酶ⅠNAD(H)、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的活性,进一步探索高产菌株发酵过程中关键酶的代谢差异,发现ldhA的敲除主要通过增强TCA循环的还原支路以及乙醛酸途径,从而促进琥珀酸的积累。优化以玉米淀粉工业废弃物玉米浆为氮源产琥珀酸的发酵条件得到,初始葡萄糖含量为9%、初始玉米浆含量为2.5%、初始碳酸镁含量为6.8%、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7℃的条件下,发酵60h琥珀酸的转化率为0.658g/g葡萄糖,提高了30.2%;产量达到54.9g/L,提高了20.7%;副产物乳酸积累了19.16g/L,降低了46.5%,为琥珀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大肠杆菌 乳酸脱氢酶 RED同源重组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E.Coli JM109(pBR322-MAT)细胞催化合成S-腺苷蛋氨酸 被引量:9
2
作者 牛卫宁 左晓佳 +2 位作者 尚晓娅 丁焰 钦传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1,43,共5页
通过PCR从大肠杆菌(E.Coli-K12)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MAT)基因,构建了能高效表达MAT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JM109(pBR322-MAT)。选择海藻酸钙(CA)凝胶包埋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研究发现最佳ρ(CA)为20g/L的水溶液,最适细... 通过PCR从大肠杆菌(E.Coli-K12)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MAT)基因,构建了能高效表达MAT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JM109(pBR322-MAT)。选择海藻酸钙(CA)凝胶包埋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研究发现最佳ρ(CA)为20g/L的水溶液,最适细胞包埋量为0.15 g(湿细胞)/mL(凝胶),连续反应5批次后固定化细胞酶活力为初始最高酶活力的91%。对于固定化细胞催化合成SAM,在最佳条件下底物ATP的转化率超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胞 S-腺苷蛋氨酸 重组细胞 大肠杆菌 全细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糖诱导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表达
3
作者 唐志红 葛保胜 +2 位作者 林凡 任育红 秦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4-528,共5页
采用廉价的乳糖替代IPTG诱导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JM109中表达,对诱导产物表达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诱导剂的浓度和诱导时机进行了优化,将优化条件用于5L自控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培养。结果表明,对rAPC表达的... 采用廉价的乳糖替代IPTG诱导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JM109中表达,对诱导产物表达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诱导剂的浓度和诱导时机进行了优化,将优化条件用于5L自控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培养。结果表明,对rAPC表达的条件进行优化后,乳糖诱导rAPC的表达率可达26.8%,与IPTG的诱导结果接近;在高密度培养中,OD600最大达21.8。研究结果可为乳糖替代IPTG大规模生产rAPC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别藻蓝蛋白 重组大肠杆菌 乳糖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辨显微技术结合smFISH方法在E.coli sRNA SgrS定位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净 阮崇美 +2 位作者 白园园 韩延平 杨瑞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422,共8页
细菌调节小RNA通常与靶mRNA结合,影响翻译和mRNA降解过程.了解细菌小RNA的定量和定位信息,将有助于揭示细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机制.小RNA SgrS通过抑制ptsG mRNA翻译起始,参与细菌磷酸葡萄糖代谢的应激过程.本研究应用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 细菌调节小RNA通常与靶mRNA结合,影响翻译和mRNA降解过程.了解细菌小RNA的定量和定位信息,将有助于揭示细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机制.小RNA SgrS通过抑制ptsG mRNA翻译起始,参与细菌磷酸葡萄糖代谢的应激过程.本研究应用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smFISH)方法和超分辨显微技术可视化定位大肠杆菌细胞内小RNA SgrS,并初步验证伴侣分子Hfq蛋白和RNaseE降解酶对小RNA SgrS定位的影响.选取大肠杆菌模式菌MG1655 (野生株)、sgrS敲除株(△sgrS)和过表达株(△sgrS-pBAD-SgrS),使用RNA印迹和smFISH方法验证SgrS的过表达.应用smFISH方法分别在野生菌株、hfq敲除株(△hfq)和rne敲除株(△rne-710)中定位小RNA SgrS和ptsG mRNA,超分辨成像观察.与野生株相比,△hfq和△rne-710中SgrS主要定位于近膜区域,ptsG mRNA定位于细菌胞浆中,并且这两种RNA拷贝数均极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分别敲除大肠杆菌hfq和rne-710基因导致SgrS和ptsG mRNA的表达量增加. smFISH方法和超分辨技术的结合应用为细菌RNA的直观定量和定位提供了高敏感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基因调控的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Northern BLOT smFISH 超分辨显微技术 SRNA SgrS HFQ RNASE E ptsG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E.coli胆固醇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钟学敏 张玲 +2 位作者 孙艳 杨海麟 王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68,共5页
对重组E.coli产生的胆固醇氧化酶采用70%硫酸铵盐析、CM Sepharose FF离子层析、Phenyl Sepharose 6 Fast疏水层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得到的胆固醇氧化酶在SDS-PAGE上呈单一蛋白质条带,酶的纯化倍数为93,收率为21%。部分酶学性质... 对重组E.coli产生的胆固醇氧化酶采用70%硫酸铵盐析、CM Sepharose FF离子层析、Phenyl Sepharose 6 Fast疏水层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得到的胆固醇氧化酶在SDS-PAGE上呈单一蛋白质条带,酶的纯化倍数为93,收率为21%。部分酶学性质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pH7.5,热稳定范围在40℃以下,酶的pH稳定范围为6~9,分子量分别为50 kD和52 kD。酶动力学参数Km值及Vmax分别为8.2×10-5mol/L和0.21 mmol/(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氧化酶 重组e.coli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Escherichia coli生产3-羟基丙酸
6
作者 程秀丽 秦海彬 +1 位作者 熊涛 牛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41,共7页
以提高3-羟基丙酸的产量为目标,对实验室构建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进行改造,敲除形成副产物1,3-丙二醇的主要酶基因——乙醛脱氢酶基因yqh D,得到E.coli W3110Δyqh D(p CDFDuet-tac-gpd1-TUkgsadh/p ACYCDuet-tac-dha B1-4),该工程菌摇... 以提高3-羟基丙酸的产量为目标,对实验室构建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进行改造,敲除形成副产物1,3-丙二醇的主要酶基因——乙醛脱氢酶基因yqh D,得到E.coli W3110Δyqh D(p CDFDuet-tac-gpd1-TUkgsadh/p ACYCDuet-tac-dha B1-4),该工程菌摇瓶发酵产量达到2.53 g/L,相比未敲除yqh D基因的菌株,产量提高了5.8倍。另外,敲除了甘油代谢途径中的抑制因子glpR基因,得到E.coli W3110ΔglpR(p CDFDuet-tac-gpd1-TUkgsadh/p ACYCDuet-tac-dha B1-4),该工程菌摇瓶发酵产量达到2.86 g/L,相比未敲除glpR基因的菌株,产量提高了6.7倍。后经5 L罐发酵培养后,3-羟基丙酸的产量提升到15.4 g/L。该实验为进一步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生产3-羟基丙酸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 甘油代谢 基因敲除 重组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表达葡萄糖脱氢酶对E.coli羟基脂肪酸合成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王相伟 邢翔 马庆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3-166,共4页
在工程大肠杆菌生产羟基脂肪酸的基础上,为解决构建的以葡萄糖为底物合成羟基脂肪酸(HFAs)代谢途径中存在的细胞内还原力(NADPH)不平衡的问题,克隆了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葡萄糖脱氢酶(GDH)基因,构建了胞内HFAs和NADPH联产的工程菌株;实... 在工程大肠杆菌生产羟基脂肪酸的基础上,为解决构建的以葡萄糖为底物合成羟基脂肪酸(HFAs)代谢途径中存在的细胞内还原力(NADPH)不平衡的问题,克隆了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葡萄糖脱氢酶(GDH)基因,构建了胞内HFAs和NADPH联产的工程菌株;实验结果表明该重组大肠杆菌合成HFAs的产量得到显著提高,摇瓶条件下HFAs产量达到173.9 mg/L。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脂肪酸 葡萄糖脱氢酶 基因工程 重组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n Indirect ELISA for Detection of T.solium Based on Recombinant 18 kDa Protein
8
作者 WU Guo-hua ZHENG Ya-dong +5 位作者 JIA Wan-zhong ZHANG Shao-hua JING Zhi-zhong LUO Xue-nong LIU Shi-quan CAI Xue-peng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7-92,共6页
The gene encoding the 18 kDa protein of Taenia solium metacestodes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cloned into the pGEM-T vector for sequencing.The recombinant plasmid named pGEX-CE18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 The gene encoding the 18 kDa protein of Taenia solium metacestodes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cloned into the pGEM-T vector for sequencing.The recombinant plasmid named pGEX-CE18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E.coli BL21 for in vitro expression.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were employed for analyzing the recombinant protein,which was then used for development of an indirect ELISA for detection of anti-cysticercosis antibod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of interest was 35 kDa in size,accounting for 28%of total bacteria proteins,and reacted with positive sera against cysticercosis.Using the newly-constructed indirect ELISA and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LISA kit,paired analyses of 178 serum sample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ordant rate was 98.83%and the ELISA exhibited good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supporting its utility and application for diagnosis of cysticerc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STICERCUS cellulosae 18 kDa PROTEIN e.coli EXPRESSION recombinant PROTEIN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鞣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 1622)和重组大肠杆菌(E.coli(pGM-PA))乙醇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田沈 蔺增曦 +1 位作者 姚滢秋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9,共5页
通过对嗜鞣管囊酵母和重组大肠杆菌代谢木糖及混合糖产乙醇研究,阐明两种菌的不同发酵能力。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在5%木糖培养基中乙醇产率为理论值的100%,在10%木糖的培养基中乙醇产率达到理论值的96%。重组大肠杆菌木糖转化乙醇的... 通过对嗜鞣管囊酵母和重组大肠杆菌代谢木糖及混合糖产乙醇研究,阐明两种菌的不同发酵能力。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在5%木糖培养基中乙醇产率为理论值的100%,在10%木糖的培养基中乙醇产率达到理论值的96%。重组大肠杆菌木糖转化乙醇的能力明显高于嗜鞣管囊酵母,但嗜鞣管囊酵母与重组大肠杆菌相比乙醇耐受度更高(可达8%).且代谢过程中pH降低幅度不大。固定化技术对于提高P.tannophilus 1622乙醇发酵表现作用显著,而对重组大肠杆菌乙醇发酵的产率提高没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鞣管囊酵母 重组大肠杆菌 乙醇发酵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mpC响应银胁迫初探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0
作者 沈舒楚 吴钰煌 +5 位作者 蔡丹 安皓月 伍中宝 王君 杜幼芹 邹黎黎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8,共9页
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外膜孔蛋白C(outer membrane porin channel C,OmpC)编码基因ompC、OmpF编码基因ompF和PhoE编码基因phoE。连续监测ompC缺失株的生长及其对银离子的敏感性;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mp... 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外膜孔蛋白C(outer membrane porin channel C,OmpC)编码基因ompC、OmpF编码基因ompF和PhoE编码基因phoE。连续监测ompC缺失株的生长及其对银离子的敏感性;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mp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ompC、ompF和phoE缺失株构建成功,ompC、ompF和phoE缺失并不影响E.coli的生长代谢。相比于其他孔蛋白,OmpC蛋白缺失可显著提高E.coli抵御银离子胁迫的能力,与耐抗生素存在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示,OmpC的分子式为C1795H2676N482O577S4,由367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0368.12,原子总数为5534,等电点为4.58;含有跨膜域,定位于细胞外膜中;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18.80%,β-折叠占比29.16%,β-转角占比6.81%,无规则卷曲占比45.23%;与银离子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显示无对接位点。这为OmpC主要作为银离子入胞通道提供更多证据,可为解析E.coli应对银离子胁迫的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λRed同源重组技术 银离子 OMPC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
11
作者 汪吉鹏 朱滕滕 +4 位作者 刘璐 马铖 魏晓博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方法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以E. coli NXA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λ-Red同源重组敲除编码支链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brnQ,获得突变菌株E. coli NXA1。然后将E. coli NXA1经常温常压等离子... 本研究旨在通过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方法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以E. coli NXA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λ-Red同源重组敲除编码支链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brnQ,获得突变菌株E. coli NXA1。然后将E. coli NXA1经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紫外(UV)与亚硝基胍(NTG)多轮复合诱变,以α-氨基丁酸(α-AB)为结构类似物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突变菌株E. coli NXA2。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在37℃、200 r/min条件下发酵40 h后,E. coli NXA1的L-异亮氨酸滴度为2.76 g/L,较E. coli NXA提高了33.98%;E. coli NXA2的L-异亮氨酸滴度为3.22 g/L,较E. coli NXA1提高了16.67%,较E. coli NXA提高了56.31%。对菌株E. coli NXA2经连续传代20代后,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对大肠杆菌提高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有明显效果,为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λ-Red重组技术 brnQ基因 复合诱变 发酵 L-异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li L-天冬酰胺酶B细胞抗原表位氨基酸残基Lys^(196)对其抗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建华 徐欣 +4 位作者 吴梧桐 姚萍 刘广桢 张艳丽 王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B细胞抗原表位中关键氨基酸残基对其抗原性的影响。方法:以Ala为替代残基,对抗原表位192TPARKHTS199中Lys196进行PCR定点突变,双向免疫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分析新型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的抗原性。... 目的:研究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B细胞抗原表位中关键氨基酸残基对其抗原性的影响。方法:以Ala为替代残基,对抗原表位192TPARKHTS199中Lys196进行PCR定点突变,双向免疫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分析新型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的抗原性。结果: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与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相比,新型重组E.coliL-天冬酰胺酶与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抗体结合率下降64%。结论:通过对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B细胞抗原表位关键残基的定点突变有效地降低了其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 定点突变 抗原表位 间接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糖诱导重组大肠杆菌高效表达3-甾酮-Δ^(1)-脱氢酶的研究
13
作者 胡青 吕德强 +2 位作者 王烨 宋士奎 苏正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索乳糖代替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甾酮-Δ^(1)-脱氢酶(KstD)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高活性可溶性重组蛋白SZD-KstD,在摇瓶培养... 【目的】探索乳糖代替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甾酮-Δ^(1)-脱氢酶(KstD)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高活性可溶性重组蛋白SZD-KstD,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对乳糖诱导表达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随后在15 L发酵罐中开展了高密度发酵试验。重点考察了添加时间、乳糖诱导方式、诱导时间以及碳、氮源的补料工艺等关键工艺参数对重组蛋白SZD-KstD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终浓度为0.2 mmol/L的乳糖诱导下获得最大量的重组蛋白SZDKstD和菌体量,由于乳糖同时可作为碳源被利用,采用3次分批添加乳糖的效果优于一次性添加。在乳糖诱导体系中重组蛋白SZD-KstD表达量可达39.58%,与常规IPTG诱导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乳糖作为廉价、高效的诱导剂可以代替高价格的IPTG用于KstD的规模化发酵,为生物酶法制备甾体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同时也为其他重组蛋白的生产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3-甾酮-Δ^(1)-脱氢酶 乳糖诱导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外膜蛋白C重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14
作者 陈鹏 卢帅臣 +1 位作者 韩迎珊 王文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0,共9页
【目的】探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O157:H7外膜蛋白C(OmpC)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构建pET-28a-ompc、pET-22b-ompc-SUMO重组质粒,表达纯化重组蛋白OmpC,并验证大肠杆菌O157:H7菌体免疫制备的2G12抗体的识别抗原是否为O... 【目的】探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O157:H7外膜蛋白C(OmpC)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构建pET-28a-ompc、pET-22b-ompc-SUMO重组质粒,表达纯化重组蛋白OmpC,并验证大肠杆菌O157:H7菌体免疫制备的2G12抗体的识别抗原是否为OmpC。【结果】作者成功构建了2种重组质粒,其中pET-28a-ompc在E.coli BL21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OmpC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0.2 mmol/L IPTG、37℃诱导12 h;在800 mmol/L咪唑洗脱时得到含有His标签的包涵体OmpC,通过尿素梯度复性结合Ni-NTA柱纯化,在500 mmol/L咪唑洗脱时获得可溶性OmpC。【结论】可溶性OmpC和包涵体OmpC均能与单克隆抗体2G12发生特异性反应。该研究为后续利用OmpC制备高亲和力的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外膜蛋白C 抗体 重组表达 免疫检测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系统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
15
作者 李燕红 李鋆涛 +2 位作者 杨天沐 贾梦言 熊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2-921,共10页
[目的]建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相结合,针对两种病原菌设计特异性CRISPR相关RNA(crRNA)序列,筛选RPA引物,并对CRI... [目的]建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相结合,针对两种病原菌设计特异性CRISPR相关RNA(crRNA)序列,筛选RPA引物,并对CRISPR检测体系进行优化,探究单管双靶标扩增体系,评估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验证临床样品检测的可行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最优组合为:Buffer中Mg^(2+)浓度20 mmol/L、Cas12a蛋白80 nmol/L、crRNA 400 nmol/L、ROX荧光探针14μmol/L。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在蓝光下观察,灵敏度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一致,比普通PCR高100倍。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均被有效检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的临床符合率为100%。[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其特异性及灵敏度较高,可以准确检测临床样品中的目标病原菌。试验结果为监测与防控禽源细菌性疾病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大肠杆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CRISPR-Cas12a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和多黏菌素E协同作用对抗耐药大肠杆菌研究
16
作者 田晨宇 周鹏程 +3 位作者 黄昕 谭杨琦 张宇龙 李基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7,53,共5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草药成分辣椒素与抗生素多黏菌素E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体外抗菌效果。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联合抑菌指数(FICI)及生长曲线,对辣椒素、多黏菌素E单独及联合使用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对于大肠杆菌LN175...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草药成分辣椒素与抗生素多黏菌素E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体外抗菌效果。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联合抑菌指数(FICI)及生长曲线,对辣椒素、多黏菌素E单独及联合使用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对于大肠杆菌LN175而言,辣椒素的MIC为4 mg/mL,多黏菌素E的MIC为128μg/mL,且辣椒素与多黏菌素E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协同抗菌效应(FICI=0.25)。生长曲线分析进一步证明,联合应用两药后3 h内,菌液浓度显著低于单独使用任一药物组(P<0.05)。综上,辣椒素与多黏菌素E的联用能显著增强对大肠杆菌耐药菌的抑菌效果,具有潜在的抗菌应用价值。本研究为辣椒素与多黏菌素E联合抗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辣椒素 多黏菌素E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菌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及其应用
17
作者 周璐彤 蒋肖 +2 位作者 靳明亮 汪以真 程远之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gonadin(Scy),并评估EcN-Scy缓解结肠炎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扩增载体pnirBMisl(pnir)与抗菌免疫肽Scy目的基因,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载体EcN-...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gonadin(Scy),并评估EcN-Scy缓解结肠炎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扩增载体pnirBMisl(pnir)与抗菌免疫肽Scy目的基因,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载体EcN-Scy。选用20只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DSS组、DSS+EcN组和DSS+EcN-Scy组),每2 d分别灌胃小鼠PBS、EcN菌液或EcN-Scy菌液并记录其体质量,试验期14 d。其中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第0~7天通过在饮水中添加3%DSS诱导结肠炎。第14天麻醉后处死小鼠并采集血清和结肠组织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与DSS组相比,EcN-Scy处理显著缓解了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和由DSS引起的结肠缩短的症状(P<0.05),明显改善了结肠绒毛结构。与DSS组相比,DSS+EcN-Scy组血清中ALP和Urea水平分别显著升高28.6 U/L、1.35 mol/L(P<0.05);TBil和LDH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与DSS组相比,DSS+EcN-Scy组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MCP1和IL-1β水平分别显著降低18.9%、50.9%和8.9%(P<0.05),结肠中MCP1和IL-6分别降低了40.4%和21.9%(P<0.05)。[结论]成功利用工程菌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具有显著缓解小鼠结肠炎的效果,能够改善DSS诱导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缩短及形态破损,并降低血清和结肠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Nissle 1917 抗菌免疫肽Scy 重组表达 结肠炎 抗生素替代品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重组质粒转化E. coli DH5α方法的研究
18
作者 李晶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9期54-55,共2页
研究了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浓度、酶切体系的酶切时间以及酶切产物的链接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UC19质粒载体的浓度为25ng/μL,外源基因λDNA的浓度为100ng/μL,酶切时间3h,且连接时间为14h时,构建出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 研究了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浓度、酶切体系的酶切时间以及酶切产物的链接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UC19质粒载体的浓度为25ng/μL,外源基因λDNA的浓度为100ng/μL,酶切时间3h,且连接时间为14h时,构建出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DH5α菌株 重组质粒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春晓 王利丽 +6 位作者 赵奇 孙欣艺 侯冠欣 刘畅 史秋梅 吴同垒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为评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溶血素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APEC溶血素Hly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将纯化蛋白利用透析袋在4℃透析后,利用血琼脂平板对其溶血活性进行检测。SD... 为评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溶血素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APEC溶血素Hly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将纯化蛋白利用透析袋在4℃透析后,利用血琼脂平板对其溶血活性进行检测。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并纯化到分子量约为36 ku的重组HlyE蛋白(rHlyE),经ND-2000超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纯化后蛋白浓度为0.65 mg/mL;溶血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HlyE具有溶血活性。以透析后的rHlyE作为抗原,按照50μg/只的剂量免疫小鼠,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PBS,共免疫3次间隔14 d,并于首免后不同时间采血,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并于三免后18 d以2 LD_(50)的APEC菌液攻毒小鼠,观察7 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于首免后28 d剖杀各组小鼠取其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型比率,对rHlyE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估。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分泌高表达量的IgG抗体,抗体水平于三免后15 d达到最高水平。rHlyE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基本无明显临床症状,7 d内存活率达80%;而对照组小鼠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于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型比率均升高。上述结果表明,rHlyE在大肠杆菌BL21中为部分可溶性表达,将其免疫小鼠后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可对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明确了APEC 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为APEC免疫保护蛋白的筛选以及疫苗研发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重组HlyE蛋白 原核表达 溶血活性 免疫原性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念 陈婷婷 +5 位作者 王璐 樊俊萍 高玉杉 冉小琴 刘露露 李勇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5-131,共7页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cellobiose phosphorylase,CBP)磷酸化裂解纤维二糖为葡萄糖-1-磷酸,它是木质纤维素转化淀粉的关键酶。该研究将来源于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YM4的cbp基因通过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菌Rosetta(DE3)/pET-28a-...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cellobiose phosphorylase,CBP)磷酸化裂解纤维二糖为葡萄糖-1-磷酸,它是木质纤维素转化淀粉的关键酶。该研究将来源于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YM4的cbp基因通过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菌Rosetta(DE3)/pET-28a-CBP用于表达CBP。对其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诱导温度、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浓度和诱导时间分别为15℃、0.2 mmol/L和12 h时CBP酶活力最高,为0.47 IU/mL。进一步利用Ni柱分离纯化出带有His标签的CBP,结果表明该重组酶分子质量为95 kDa,比酶活1.03 IU/mg;最适反应温度60℃,最适反应pH 6,半失活时间为60 min;金属离子Cu^(2+)显示出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然后依次是Zn^(2+)、Fe^(3+)、Ca^(2+)、Mn^(4+)(P<0.05);而K^(+)、Mg^(2+)和Na^(+)对该酶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最后对重组CBP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表征,K_(m)值为19.61μmol/mL,V_(max)值为1.19μmol/(mL·min)且K_(cat)值为21.38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 重组表达 大肠杆菌 酶学性质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